特赦1959

大陆剧大陆2019

主演:张铎,奚望,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米学东,徐永革,徐成峰,岳红,孙仲秋,陈雅斓,马仑,左佰学,姚扩,姚居德,王海平,刘旭,王霙,孙维民,刘之冰,佟瑞欣,马晓伟,翟万臣,赵凯,曾红生,宋楚炎,牛志强,高郡伟,张跃刚,张页石,许超,戴昊天,秦际洋,孟阳阳,李熙海,裴疆童,侯伊建,陈天陆,嵇建,韩振国,祝雨辛,蔡传道,耿懿,齐庆林,胡胜锋,李玉伟,王云龙,赵程,韩喜全,侯雪艳,马凤岐,赵朋朋,王阳,余中南,张东旭,郝玉涵,苗杰,马上,安东,克丽缇娜,马赛,李辰,赵晓飞,于诚群

导演:董亚春

播放地址

 剧照

特赦1959 剧照 NO.1特赦1959 剧照 NO.2特赦1959 剧照 NO.3特赦1959 剧照 NO.4特赦1959 剧照 NO.5特赦1959 剧照 NO.6特赦1959 剧照 NO.13特赦1959 剧照 NO.14特赦1959 剧照 NO.15特赦1959 剧照 NO.16特赦1959 剧照 NO.17特赦1959 剧照 NO.18特赦1959 剧照 NO.19特赦195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9 04:10

详细剧情

  开国大典之后,百忙之中的毛泽东开始关注在押的国民党战犯的情况。根据各方面意见,毛泽东确定了对战犯的总体政策:不审不判不杀,给予人道主义待遇,组织政治学习和参加劳动改造,待时机成熟后,再酌情提出处理办法。  在公安部的具体组织下,各地成立战犯管理所,其中北京功德林管理所规模最大。原先关押在华北等地的国民党战犯,陆续向功德林管理所集中。  王英光奉命赶到公安部报到,他见到了很多“故人”。有耿直的国军中将军长陈瑞章、多疑善变的国防部保密局华北行动处中将处长的刘安国;故意捣蛋、只求速死的国民党军少将师长叶立三、迷信偏执的国民党军中将兵团司令蔡守元等人。这些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担心会受到审判,并且执迷于“蒋介石反攻大陆”,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有满脑袋“忠孝节义”、“不成功便成仁”采取自杀、绝食、侍机逃跑的;有担心会遭到对方报复、痛哭不已,丑态百出的;有在被俘之后,即开始极力讨好解放军官兵,立功心切的;有参与了策反工作和战场信息咨询工作等等。王英光和这群战犯们斗智斗勇,最终使这些人认识到了党中央改造战争罪犯的良苦,就此,管理处军心稳定。  最终,这批战犯在王英光等功德林管教人员的带领下主动学习马列主义原理,以毛泽东思想对照自己的行为,积极投身于学习改造的各个环节。1959年,首批战犯特赦,与此同时,王英光完成了使命,和功德林的医疗人员梁冬芳收获爱情。被特赦者重新回到人间,这批人于1949年共产党在战场上打败,于1959年在心灵上被共产党彻底降服。

 长篇影评

 1 ) 太有意思了,好剧啊!

刚开始在贵卫有一截沒一截看,越看越好看。索性等卫视放好重新央视网看,特别喜欢张铎,演的真好。不过所有人都演的好。特别要👍编剧,奶奶的这个台词怎么写的,水平不是一般高。所以一部剧灵魂是编剧真不为过。绝对五星,有喜有悲,随剧而动。女主不错啊,确实如评论里说的,和所长的爱情高贵和美好。怎么评论一定要150字,到了吗?到了吗,好不容易评一片,太难了,我容易吗!

 2 ) 自己观剧中的一些体会

//20200212-20200214,腾讯视频。疫情期间。

//看此剧,主要是在B站上看了部分片段不错,想为反思这几年自己的选择、做事、为人等方面作参考。

//关于王、胡、董、高四人在剧中的高级黑表现就不说了。

  1. 改造人:进攻、穿插、迂回、保卫、消灭。
  2. 战犯:不审不判。
  3. 王耀武:黄埔三期,考试第一,晋升,也是第一。
  4. 战犯:革命不如反革命,日本战犯待遇更高,还是在北京,才能给得起更好的待遇呀。
  5. 这样的战犯没有被枪毙,反而改造并成功后放出来,让他们活着,这不仅是展示大度和统战,更是对我军我党全体人员的思想改造,你们相杀的我不让杀就不能杀,我要放就能放,理由总是好找的,即使土地革命时期的罪行在抗日战争的功劳之前。杀人靠枪,诛心靠宣传。
  6. 中国近代革命不是哪一个人或一伙人干成的,而是无数仁人志士几代人前仆后继的功劳。
  7. 叶立三抗议解放军虐待战俘,你也知道自己是战俘呀。誓不下车,就如同誓不投降,杀身成仁一样,嘴上说说,屁股却转进如风。PS.翻黑账的诛心小能手。
  8. 王耀武:到什么山,就唱什么山歌,进什么庙,就拜什么佛。要想得开,活得开。
  9. 劳动,或许比学习还要重要。
  10. 发统一衣服,得天下后气魄多了,从前,小气的出名。
  11. 刘安国:进也难,退也难,所谓进退两难,一个人的命运啊,既要看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进程。他的人生,缺钱,在关键节点上,导致了很多选择。负重需要忍辱,刻苦仍然耐劳。信仰的深刻决定意志的坚定。
  12. 跑操也跑在前面带队,掌握主动权,这是原则问题。
  13. 体格较差: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精神高度紧张,没有体格,就没有自律和坚持。体能体质的训练要有长久规划,有时间实现。
  14. 经营自己的生存环境就叫政治。
  15. 杜聿明住医院时郑庭汲和邱行湘照顾,但在回到功德林时,郑邱二人去放行李,王耀武主动上前搀扶杜,大家向杜问好,杜挥手致意,王在身边。论做事、站队和借势。
  16. 认识过去,是开创未来的开端。
  17. 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不够实事求是。
  18. 王耀武,经商打仗搞关系,宠辱不惊,转变迅速,人才。
  19. 政治立场的转变必须要公开,要坚决的与旧世界切段关系,并明告他人不许再拉着自己,谁都不许。--王耀武
  20. 南柯一梦,富贵荣华,醒来后如同行尸走肉,生不如死。--刘安国
  21. 别人的胜利一定是有道理的,在与之对战之前,必须全面了解,否则必败。
  22. 不要怕人想,想了没关系,写出来,公开出来,白纸黑字,免得以后不认账。
  23. 西方人,只和打不过的人做朋友,谈交易,能打得过的,欺负到家。
  24. 关于抗美援朝中的改造,文德是建立在武德上的,战场上打不赢,后方没说服力。
  25. 国军把刮风下雨当作天敌,共军却把它们转化为有利因素。
  26. 公平,有人追求的是绝对,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只能是相对。
  27. 陈赓,和他的同学情,同学话。
  28. 宋希濂:不能结婚早。要靠人赏识。
  29.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靠专业的人,有经验的人,一直在一线的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看法,经验,提醒。
  30. 良好的军事修养,来自于军队里研究战争的文化,研究对手,研究自己,每打一次战争,都要开会讨论,最后形成一个详细的作战报告。使得每个人员都有一次提高。
  31. 凡事有总结,认真的总结,无论有用没用,它都是一个认识,对于个人,是思想改造,学习进步的一个分水岭,这就是意义。
  32. 如何表现自己的积极进步和争取认可?平时表现,主动申请找事干,写美军材料和制作炒面。自己和大伙,关系不好的情况下,究竟在于谁多谁。
  33. 王耀武干过的事情,炒面,擦桌子,组织申请写美军材料,跑操,学习讨论失败,组织预测战情,写个人简历坦白。积极主动,做事卖力。
  34. 刘安国,诛心高手,挑事能手,情报老手,套路深,人脉亨通。
  35. 人以群分,看人看看群。离群索居,不是求进之道。在功德林里,只有同学,没有朋友。同学,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36. 聊天,斗智斗勇。
  37. 刘安国,“职务越高,待遇越好,职务低的根本没资格来功德林,老康,如果你能像王耀武那样,一进来就沉痛反省,问一答十,彻底的服软,态度谦卑,见到每个警卫都笑成一朵花,那你的待遇,保管比他们还要好。”
  38. 叶立三,如何从小小少将师长,从带头反动到带头主动,在一群大佬中完成逆袭的。
  39. 娶媳妇,书香门第,江南女子。
  40. 和平时代,老实人在竞争中吃亏呀。
  41. 队列里不可能每个人都站在第一排,积极分子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的。
  42. 王耀武,我每一天都在认真的努力啊。
  43. 书法,宋希濂,魏碑风,不媚不俗。
  44. 特赦,是要分批的,第一批不会太多,但起带头作用。想到初中时班级的入团了。
  45. 赦免,特赦,感谢信的写法。--宋希濂,邱行湘,王耀武。如何凭本事进功德林,如何凭本事出功德林。
  46. 特赦,关了十年后,有的家属表示不来,或是不想再见了,或是要划清界限。
  47. 特赦,学员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情,不能够胡思乱想,不能东攀西比,更不能够闹情绪。这是功德林里表现最好的学员,这是第一批,紧接着还要第二批,要想早点出来,唯一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好好改造。竖立典型是门学问,赏罚二柄不可轻用,用则不可轻弃。
  48. 宋庭岌:名单上可能有我,因为我刚才碰到所长了,他对我笑了,笑的特别亲切,笑的特别开朗。沈醉:笑的特别有内容吧。
  49. 特赦名单发布前夕,黄维剪了胡子,表示永动机在外面也可以研究。
  50. 关于十人特赦名单的宣布,想到了初中时开学典礼上宣布年级前十名,自己明知在排名,仍然焦急等待校长及其他领导讲完话后早点儿开始宣布并上台领奖,那种心情,已过整十年。
  51. 关于早出来挨批斗,功德林和特赦表面共产党原谅了他们,但不代表人民原谅了他们。
  52. 特赦大会上的王耀武,带头喊道: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体人员跟随喊。
  53. 黄维总是慢半拍,与自称跟大流的宋希濂相比,他更像是个学生,等毕业了才明白大学,女人如是,赏识如是,战争如是。我也是吗?我也是吗?
  54. 杜聿明,人生,自己是前半场,儿女才是后半场。
  55. 溥仪:都是从前的事情了,从小当了几天,早就不当了。宣统,康德。
  56. 亲自过问,好事做到底,随便走,欢迎回,加待遇,加钱。毛是个会用钱的,周是会做人的,自己住窑洞吃黑豆南瓜,也要给朋友寄钱的人。给他们当朋友比当敌人更好,但要先有当敌人的能力,能力不够连功德林都进不去,当下属伙食待遇比不得隔壁战犯。做人难啊,还要自强。
  57. 功德林战犯所,另一个学校,乃至另一个黄埔。
  58. 文史办,国家干部,文史专员,这个待遇呀,和政协是一样的。
  59. 反对浪费,丰俭由人。
  60. 杜聿明:周主任,我们走错路了。我哪儿不去。
  61. 周,问右手边坐一:溥仪先生,你可以证明,现在是不是比你们那个时候搞得好啊?问左手边坐二:王耀武啊,你做过省政府的主席,你说说,现在是不是比你们那个时候搞得好啊。
  62. 人民万岁,我们今天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每天都在进步,它终将率领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我们不爱这个国家,爱什么呢,生于斯,长于斯啊。
  63. 王耀武:以前打仗的时候,打不过共产党,愁眉苦脸百病缠身,现在又能读书,又能劳动,还能四处转转,这能不年轻吗?
  64. 杜:我说,今天是个团聚的日子,,晚上都别回去,就在我这吃,我让夫人做几个菜,小梁,我想起来了,在功德林的时候,我就跟你说过,我夫人她做菜相当好吃,大家今天就一块儿尝尝吧。王:那可不行,那可不行,我说这可不行啊,你看啊,弟妹跟你这么长时间没见面了,你们两个得好好的说说话呀,我们都闲着,我们来做饭呀,对了,我们包顿饺子,我们吃个团圆饭怎么样。(王,我会和面,我会做买卖,我会砌墙,我会种地,我会山东快书,我们店做的饼干特别好吃,每次都很快卖光。)

 3 ) 功是功,过是过,功其功,过其过

破冰——是的;忽略——在的;遮掩——有的;

那你了解这段事实吗?你足够客观吗?

请问,功在何,过在何?

你认为这段历史的战犯问题与改造战犯,是全然的功?还是全然都是过?

然后——提出问题,

Q:全部是事实吗?

A:不是,不尽然是事实,有文学创作的虚构人物部分;也有素材的选取,不深入,或不选用;——存在吗,详略问题与现实原因考虑,还有史料问题;自然是有的。

Q:全部不是事实吗?

A:也不是,难道因为现实的经济政治等问题,现在展现的历史是无法挣扎的,被任人打扮了吗?

那么本剧拍摄出来,即这部剧不存在任何史实?

或者不要隐隐约约的,就直白点,这部剧全然是因为现实的某些需要,展示的是被编辑的历史,历史是个被强奸的小姑娘。因为过审问题与现实需要,文学虚构-艺术作品的加工,略过了,或如何没展现出全部史实——不假,该是有的。那么就是这不可说的方向是错的?那其论的是本剧的史实选取,还是自己的偏见呢?

那么我要问了——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那你怎么有“非胜利者”的渠道了解失败者的呢?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不假,通常,失败者没有机会记录历史;前朝的事,必然是本朝修的——这是官史,即“二十四史”加清史稿,云云。

失败者纵然修史,由于其客观最后的失败结局,其影响力,也必然没有胜利者撰写的历史影响力大了。

而且,史料的公布,无论胜利者也好,失败者也罢;都是能公布史料的,这做不了假。

——而且历史是在变的,历史也不等于是事实;历史亦然存在错的地方,无论哪个方面(含倾向)发现与书写。

毫无疑问,事实一般是这样;而且,也确实是这样。


逻辑是存在问题,认为问题更多;因而没有问题者,也有问题了。

是的,现实存在很多问题,直白点,官僚,贪污腐化,特权,现在关于曾经的历史问题目前的定论争论与批判,还有不能言的部分;

胜利者的忽略问题,那么忽略了哪些?

胜利者不关注问题,那么以上的问题是全然的被忽略?

——胜利者是遮掩与略过了问题,还是的确是黑白颠倒了问题?


功是功,过是过。

存在的事实能被全部一笔勾销吗?

而且,存在的事实还是客观存在的吗?

我想是的。

事实就在那,是或选择性失明呢,还是厌恶选择性失明,但却同样的选择性失明的——全盘否定呢?

还是功是功,过是过?

战犯,生活,改造,功德林;或抗拒或接受,事实都在那,功德林的历史也在那;

本剧也在那,展示了也好,没展示也罢;问题有,事实也有;

而且要功其功,过其过。


最后附短评:

想了又想,说的多还是少,隐晦还是直白粗俗,讽刺还是歌颂;

一句话足以,功是功,过是过。

这句话展现的道理,想想吧。

劝告:不顾、不知、双标事实的人,不管立场,都是可耻的、无耻的愚蠢的失败者。

 4 ) 刘安国与康泽

特赦1959第25集开头几分钟,刘安国与康泽的对话和心态转换之间的演绎堪称登峰造极。一个前共产党员、叛徒,一个复兴社创始人之一、国民党特务,在功德林里都属于“落后份子”、相较于国军军官的不受待见之人。

在两人的对话中,开始刘安国掌握聊天的方向和节奏,像猫逗老鼠一样玩弄康泽的惊恐之心,康泽对自己头上的“特务”帽子可能招来的不被特赦,或最终判决死亡的可能而惊惧。刘安国因找到一人比自己的处境还要下等而取得心理优势,并对自己能掌控两人之间的局势而得到“上位者”玩弄于人的快乐。

但是康泽也不是一般人,国民党中常委。在手被热水一烫的瞬间,康泽回过神来,脑中迅速找到用以反击刘国安的利刃:共产党最恨叛徒。几句言语之间,似是把刘安国打进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刘安国悲从心来,一时无法控制住悲伤。这时,轮到康泽露出轻蔑的微笑。

短短几分钟,两人的心理互搏,势能转化,以及人性的无意义之恶生动演绎。但可悲的是,这种互搏,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满足自己内心可笑的“高人一等”罢了。

这个情节看完久久不能平息,人生中有许多无意义的事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一点而已,沾沾自喜之间时光老去,又极易患得患失。他人即地狱,在与他人的政治中,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5 ) 这部国军将领作主角的主旋律剧,不该如此寂寞

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特赦1959》,无疑为即将开始的重点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开了个好头。

作为一部根正苗红的主旋律剧,在当下的舆论生态中,《特赦1959》的声量和这部剧的质量不相匹配。截至目前,该剧在豆瓣上也只有680人参与评分,比起动辄招引来几十万人打分的商业剧,这部讲述建国后国民党战犯改造的电视剧实在有些冷清了。

对于不少人而言,讲述建国后战犯改造最知名的影视作品可能是传记片《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刻画了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改造的故事。在影片中,溥仪于1959年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特赦令,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蜕变为新中国的公民。

事实上,1959年新中国特赦的战犯共计33名,除了末代皇帝溥仪之外,还有王耀武、杜聿明、郑庭笈、陈长捷、宋希濂等国民党高级军官。他们都曾经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这也是剧名《特赦1959》的含义。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全面胜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俘获高级军官1000余名,一场改造国民党高级战犯的攻心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事实上,早在1991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就拍过一版功德林战犯改造的电影——《决战之后》,这是一部建党70周年的献礼片。所谓“决战之后”,指的就是“大决战”之后那些被俘的国民党将领的后续故事。

对于现在的观众而言,这部28年前的老片唯一的亲切之处在于,葛优在片中扮演了国民党徐州“剿总”中将副参谋长文强。从《决战之后》到《特赦1959》,我们还是可以清晰看到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

与《决战之后》相比,《特赦1959》至少有两大不同。

第一,除了真实历史人物之外,《特赦1959》虚构了一些战犯。本剧出场的人物很多,但是主要剧情围绕几个战犯展开,除了杜聿明、王耀武、黄维、康泽之外,其他的主要战犯陈瑞章、刘安国、叶立三、蔡守元都是虚构人物。

这些虚构的人物,有些很容易辨识到原型。比如,红军时期变节的“刘安国”和文强的履历十分相似,酷爱易经和占卜的“蔡守元”与“罗盘将军”张淦十分相像。但是陈瑞章、叶立三无疑是把发生在不少战犯身上的故事浓缩到一个人身上,其中也不乏艺术加工。

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利于搭建戏剧结构,避免走入文献纪录片的窠臼,既遵守了艺术创作规律,也无愧于历史真实。事实上,在张黎执导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就采用了类似的创作手法。对于主旋律作品而言,这是个出好戏的好法子。

第二,《特赦1959》淡化了敌我矛盾,更加突出“人道主义”精神。根据中央的政策,功德林对于战犯的政策是“有病的治病,有伤的养伤,给予人道主义待遇,再组织政治学习,参加劳动改造。”用剧中副所长的话来讲,功德林不像是一座监狱,解放军更像是战犯的“保姆”。

尽管《决战之后》也体现了对于战俘的人道主义待遇,但是浓烈度显然和《特赦1959》不是一个量级。在《决战之后》中,为了表现解放军和战犯之间的矛盾冲突,还有一场抽耳光的戏,这样的情节不会出现在《特赦1959》之中。

所有影视剧都反映了拍摄所处时代的精神。《决战之后》和“大决战”三部曲属于同一时期,它们共同建构起了新中国的“创世纪”,更加突出胜利者改朝换代的风云激荡。

《特赦1959》则有一种用“制度自信”从精神上彻底征服敌人的勇气和毅力。由于剧中的国民党军官和台湾方面有不少人际往来,更加“积极友好”的态度也有利于开战今天的统战工作。对于两岸的观众而言,功德林往事都是一段“秘史”,温故可知新。

由于讲述的是一段“秘史”,《特赦1959》有一种天然的猎奇性。但是这部电视剧并没有止于题材的稀缺性,它在人物塑造、戏剧冲突设置、历史精神的表达上都十分讲究,称得上是一部佳作。

这部剧中的人物众多,关系也极为复杂。不仅解放军对待战俘的态度不同,战俘对待思想改造的态度也大相径庭。农民出身的副所长有一种朴素的阶级立场,对于战俘的态度一度比较粗暴,与讲究春风化雨的所长形成鲜明对比。

而在战俘内部,由于个性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烈度的戏剧张力,“明白人”王耀武和“顽固份子”黄维形成了对比。除此之外,从事特务工作的战俘与将官出身的战俘也存在一种“鄙视链”,两波人也时常斗智斗勇,展现了监狱生态的多维风貌。

从类型上来看,《特赦1959》可以当做是一部监狱片,很多场景会让人联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但是这部剧表现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围墙之内,通过战犯的回溯,本剧展现了不少中国革命战争的场景,这些场景有的是抗战英豪的高光时刻,有的则是“兄弟阋于墙”的惨烈内战,表现出中国革命的复杂性。

而通过功德林与外界的互动,新中国第一个十年的建设成就也做了不少展现。剧中着重刻画了抗美援朝战争对于功德林战犯改造的影响。

一开始,朝鲜战争的爆发让不少战犯蠢蠢欲动,他们认定志愿军打不过美军,像黄维这样的顽固份子已经开始锻炼身体“喜迎王师”。而随着朝鲜战场战局的变化,这批在解放战争被打败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彻底服气了,他们甚至开始给志愿军写自己熟悉的美军作战资料。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间正道是沧桑。《特赦1959》正是从战犯思想改造的角度,侧面表现这些主旋律电视剧一直在表达的朴素的道理,但是毫无疑问这样的视角具有很强的新鲜感。

在今天的历史节点,观看《特赦1959》这样一部电视剧,不仅是了解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更是展望两岸和平统一的图景。

文/杨文山

 6 ) 情到深处的好剧

特赦1959看到20多集了,最打动人的是情——家国情、战友情、亲情、友情、爱情,高品质的深情感人至深。

最打动我的几个细节:1、照顾战犯的小梁护士在遭遇敌人袭击失踪了,她说的战友、恋人和原本立场完全对立的战犯们一起感到痛心,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小梁护士的祝福;2、政委知道小梁护士深爱所长,小梁失踪,政委非常自责,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因此病倒,所长前往探视,以解政委心病,彼此的战友情诠释得淋漓尽致,非常感人;

3、战犯们在功德林获得优待和教育学习,在抗美援朝战争进行阶段,自发组织起来把以往对美军的了解和建议写成文字提交志愿军参考,那种在外部战争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十分感人;

4、有关爱情的诠释也是非常高贵而至美的,秒杀一切言情剧。在家国情怀背景下真挚的爱情显得格外感人;

这是一部制作非常精良、演员表演精湛、细节真实感人不可多得的好剧,非常感人!

 短评

有戏剧,有思想,把国民党在政治上的问题说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还拍出了共情。你们喜欢给一星,我愿意给五星。

5分钟前
  • 孔鲤
  • 力荐

莫名觉得挺好看的的*^_^*军统被关进了自己设计的监狱;被军事耽误的电气工程师……最神奇的是,每次我都觉得女主和政委很搭!政委大叔太可以了⊙▽⊙

6分钟前
  • 诗畅
  • 还行

除了丰厚的政治色彩,真的很惊艳。好久没看中央台的电视了

10分钟前
  • 墙头马赛克
  • 推荐

自央一高分剧《原乡》以来,自己接触的当年学习中没有触碰到的第二段冷门历史。不要看不惯太伟光正的演绎,社会还是需要多一点正能量去诠释国家发展的希望。此剧对于各种细节的拿捏呈现非常出色到位。视角的切换是新颖的亮点,格调严肃冷峻又不乏人文关怀气息。以全新的立场更加客观去看待一段历史,会从中解读出更多有深层含义的事物。还有那些说“剧本太假,像念教科书似的”各位,上世纪的人说话方式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因为当时思想潮流的影响巨大。

12分钟前
  • 灵樨
  • 力荐

我觉得挺有意思,昔日的大将,今天的阶下囚,刨去那场疯了一样的文革,我党算是对失败者最公平的对待了

14分钟前
  • 无事不知小神仙
  • 推荐

评论区里那些无知、无耻的苍蝇真是让人讨厌啊

17分钟前
  • truman
  • 推荐

第一集的记者是傻吧,哪有这么做采访的

21分钟前
  • 五维石子
  • 还行

昨天一下看了四集,推荐,准备追央视日更。不少熟面孔,他们对各位败军之将的心理把握还是到位的

26分钟前
  • 其若海
  • 推荐

但凡配音和口型差太多的都是烂片

28分钟前
  • FigHter
  • 很差

很少一部正面宣传gcd思想的片子能让人看的着迷,没有刻板的感觉,也没有那些沙雕剧情,特别喜欢所长和政委,他们教育战犯时的话也让人听着顺耳,希望以后那些正面的革命战争影片也能拍的像这部一样

30分钟前
  • 最爱2012
  • 推荐

挺好的,好多熟面孔的老演员!

34分钟前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推荐

奶奶看的时候瞄了一眼。。。

36分钟前
  • 郑长安的树洞
  • 很差

最难忘刘安国以一己之力把所有人轮流说进了医院……

39分钟前
  • xxxi
  • 还行

作为一个常年守着央一黄金时段的媒体环境研究人员 这剧让我感到了满满的恶意和智商侮辱 都9012年了 剧中还可以通过算卦来验证权力的合理性

44分钟前
  • 王照海.me
  • 很差

我觉得豆瓣上面的反动势力智商真的都有问题,凡事遇到这种剧张口就来“假的!”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你那么拽倒是拿出证据来证明啊,根据史料和当事人自传写成的剧本就是假的,那你倒是说说什么是真的?其实就是遇红便反的弱智罢了。是啊,胜利者书写历史,而失败者,只配编纂历史....

49分钟前
  • UNDEROATH_
  • 力荐

什么叫打着红旗反红旗,这就是了

53分钟前
  • Heller
  • 还行

这些一星评论真的太辣眼睛了,明明有参考资料有回忆录还是要凭着自己对tg的厌恶讲p话,真的厉害,一部好好的剧就被糟蹋了。

54分钟前
  • Benedict
  • 推荐

有些事你只看到该看到的,这些人有很多死于1967.1968,这些人的一生就像总理说的,中国革命100年来很复杂

57分钟前
  • 太平村民
  • 推荐

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很多人一开始觉得解放军脸谱化、一副正义的愤怒脸,那就是当年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的人自然觉得夸张。可能是我对题材很感兴趣,演员完成度也挺好,所以我第一次认真追剧,以至于8月27日已经首播结束好几天了,我还停留在剧情里面舍不得抽身。第一次觉得合唱版的片尾曲很燃,已经转录了片尾曲并导入手机。周日在家下载了全集,这周再重看一遍。

60分钟前
  • 少爷
  • 推荐

评论里有些人把反对政治正确当做了新的政治正确。

1小时前
  • 徐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