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记录片英国2020

主演:大卫·爱登堡,Max Hughes

导演:艾雷斯泰·法瑟吉尔,基思·肖利,Jonathan Hughes

 剧照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1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2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3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4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5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6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13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14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15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16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17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18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19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05:32

详细剧情

  这部独特的纪录长片由获奖野生动物电影制作公司 Silverback Films 和全球环境组织 WWF 共同制作,由一个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自然界的人为我们讲述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故事。在 90 多年的时间里,爱登堡走访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大陆,探索了这个星球上的荒野之地,记录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这部电影为未来几代人提供了面对地球上巨大挑战的强有力并充满希望的信息。 这部电影是爱登堡对自然界的解说,于 2020 年 10 月 4 日在 Netflix 面向全球上映。

 长篇影评

 1 ) 我们不是在拯救这个星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老爷子今年九十五了吧。即使高龄也依旧热爱着大自然,依旧尽心竭力地投入到对大自然的探索当中,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活到老学到老,令人敬佩。

可能正是因为对大自然深沉的爱,才让老爷子对环境剧变更加担心,更有危机感。他用他相对于古老地球的短短九十五年的经历看到的,是人类仅仅花了两百年的时间就改变了地球用两百万年时间才取得的成就——全球变暖。这还只是地球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物种灭绝,雨林锐减,海洋污染,过度渔业捕捞。老爷子谈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度哽咽,看着确实让人难受。

纪录片从切尔诺贝利开始到切尔诺贝利结束。一方面象征着人类发展面临的灾难是由人类自己一步步造成的,是控诉;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大自然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人类不加干预是对大自然最好的保护,是展望。整个片子也大致被分成了这两部分。

老爷子最后也给出了人类发展的最佳形态和模式,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是空想,不符合发展实际,但我倒是认为,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空想主义者。只有越来越多的空想主义者投入到对大自然的保护或其他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中,文明才会发展不是吗?

 2 ) 穷极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情

如果说一个人一生之中只能做一件事,把这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每个人会怎么选择呢?

当然,这只是点题,很少有人能够专注的去奔赴一个目标,更少有人倾注一生为其奉献。

而这个事情,这个纪录片的老爷子做到了。

片头以切尔诺贝利辐射事件开始点题,片尾同样以这个事件当下的结局做结束,其中几十年使其产生的变化,让人惊讶不已又觉得神奇,最后又无奈又难受。

老爷子将其一生贡献给无止尽的大自然探索,长期待机在各地游走的他目睹了地球的巨变,在本该安享晚年不问后事的年纪里还在为保护地球延续人类发展的要事各地奔走和宣讲,最后还出了一部纪实的宣讲纪录片。

这个老爷子这辈子都在为自然做贡献,在晚年还在奔波于呼吁全人类,希望使其觉醒。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存已有多年的历史,最早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质量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后来也有所改善,可是各种各样的顾虑,又需要稳定的发展各种利于人类的措施同时也需要改善的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这两个在并存的步伐是属于互相顶对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最后的结果是,持续发展同时也稳定生态,可稳定生态发展的水花实在太小,早已无人问津。

老爷子在片中深情并茂又娓娓道来的讲述和各种善意的提醒确实让人动容,不禁自问自己是否应该做些什么去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怎么样可以保护这个已然苟延残喘的地球。

在老爷子的讲述中,地球是有一定的自愈能力的,但是这个自愈能力最终会使人类走向灭亡,而他更多呼吁的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全人类,恢复生态平衡才是最合适的方式。这个我是赞成的。

老爷子提出好几个点,其中有一个是,减缓人类出生速度。

这个点一直在我脑子里转啊转,我记得以前看过的很多电影里,其中复联里面有个很经典的角色,灭霸。大家都觉得他是坏人,可是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看到未来所以做出违背人类意愿的好人。他使用手套无差别的抹去地球上一半的人口的存在,让存留下来的人类继续繁衍生存。这个举动,其实算是解决了目前最大的问题,然而只是存在于电影里。

希望这样的片子能有更多的人看到,一个人只能贡献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一百个人一千万个人汇聚起来的就不是微不足道的了,而是震动山河的力量。

可难受的是,上映至今,截止到目前,只有不到2000人点击了看过这个按钮,和接近8000的想看人数相差甚远。

希望看到这部片的你我他,都能从爱护环境,不踩不摘花草,最简单的小事开始。这一生,起码做好这一件小事。

 3 ) 也许大自然总是在做一个实验,看看到底谁能不那么贪婪、自私的接管世界。

大卫·爱登堡何许人也?

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如果你爱看《人与自然》和《动物世界》,一定会注意到一位老人,在野外边主持边讲解野生动物。

这位老人大有来头,他就是BBC灵魂人物,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在BBC从业50余年的电视主持人大卫·爱登堡,他说“我去过世界的各个角落。”

今年94岁的大卫·爱登堡,准备要退休的老爷子选择站出来,为了唤醒我们这群“愚蠢的人类”

很多人说这是大卫·爱登堡的遗作,也是对人类最后一次的贡献。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豆瓣:9.4

纪录片开始大卫·爱登堡站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上,这是一片因为核辐射紧急撤离的城市,

30年前因为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当局立刻派人将135,000人撤离家园,其中约有50,000人是居住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普里皮亚季镇居民。

切尔诺贝利废墟

而这座曾经人声鼎沸的城市突然安静下来,没有了人类,如今所有人类存在的痕迹都被泯灭,荒废的切尔诺贝利静谧如鬼城。

而正是在这片废墟中,老爷子开始讲述了他的故事。

纪录片似乎从工业革命开始,根据全球气候的一些指标给了我们一个时间上的推算轴...

全球的人口、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地球的荒地面积三方面。

从1937年的23亿人,大气二氧化碳280PPM,地球荒地面积的66%,一直衍生到了2020年的78亿人口,415PPM和荒地面积的35%。

83年的时间推移,最直接的感受是荒地面积从66%~35%。

《人类简史》中里曾提过人类的破坏力堪比洪水,所到之处无数物种,特别是大型动物纷纷灭绝。

据估计,北美原本有足足47属的各类大型哺乳动物,但其中34属已经消失;南美更是在60属之中失去了50属。

而不光物种的灭绝,森林砍伐二氧化碳的上升,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地球变暖。

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世界将会...

2030年,亚马逊雨林经历大规模砍伐后森林大火、物种灭绝、夏季的北极将没有冰,太阳能减少,加速全球暖化。

2040年,北极的冻土融化释放甲醛,这是比二氧化碳强数倍的温室气体,全球变暖风火轮般急速恶化。

2050年,海水温度变高酸性变强,所有的珊瑚都会死亡,鱼类减少。

2080年,粮食供应危机,土壤贫瘠、授粉昆虫灭绝,天气难以捉摸。

2100年,全球气温增加摄氏4°,地球大部分的土地已经无法住人,人们将流离失所,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而这一切即将上演....

但你也不必太沮丧太绝望,因为大卫·爱登堡给了我们改变的办法。

1、提高生活水平,缓生优育;

2、改善能源结构,使用再生能源少用化石能源;

3、改善海洋环境,合理使用捕鱼期;

4、改变饮食结构,多吃素少吃肉:

我们应该和自然和平共处,而不是与自然为敌,每一个生物的存在都是大自然的和谐,生物的多样性,才是地球,而非是一个物种那么简单的构建。

以上四点,扪心自问我们能做到多少呢?

但如果不做,那些环境的恶劣改变又触目惊心的放在那里,

如果我们留给子孙的是那样的世界,会不会有愧于子孙。

地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人类从蓝田猿人算起距今100万年,而从元谋猿人算起距今也才170万年...

无论如何人类在地球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的尘埃。

而在这其中,地球已经有过五次物种灭绝,人类会是第六次物种灭绝吗?

我们回到一开始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30年后,

当大卫·爱登堡再次站在这座废墟的城市,野生动植物重新接管了这一切。

森林取代了城市,这里成为稀有野生动物的天堂。

“而这一切无论人类犯下多大的错误,大自然始终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的活下去,人类却做不到。”

也许大自然总是在做一个实验,看看到底谁能不那么贪婪、自私的接管世界。

而作为最聪明的人类,我们要想继续走下去不能靠聪明,要靠智慧。

94岁的大卫·爱登堡还在奔走,

我们又为什么不去改变?

 4 ) 地球物种丰富的时候好美呀

座头鲸会唱歌

雨林那几只傻鸟太可爱了

人类没有了猎食者,大多数疾病都得到了控制,研究出如何按需生产粮食,不再受到约束阻挠

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白化,白化的珊瑚最终被海草吞噬。白珊瑚是个悲伤的故事啊

大气层碳含量的变化一直是地球气候稳定的天敌

保持现状的悲观预测:

2030,亚马逊雨林退化成干燥的热带稀树草原,大量物种灭绝,全球水文循环产生变化。夏季的北极将没有冰,反射到外太空的太阳能减少,加速全球变暖

2040,北极冻土融化,释放出甲烷,比二氧化碳威力强数倍的温室气体,急速加剧全球气候变迁速度

2050,海水温度越来越高,酸性越来越强,世界各地珊瑚礁死亡,鱼类数量大量减少

2080,全球粮食供应面临危机,过度耕作导致土壤变得贫瘠,传粉昆虫绝迹,天气越来越难以捉摸

2100年,全球气温增加摄氏4度,地球大部分土地已无法住人,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即将上演

解决方法:

保持物种多样性

减少人口增长。特别夸了日本千禧年后人口就不再增长,延长女孩子上学时间,降低人口增长,资本听了会落泪

再生能源是个很有前景的方向啊

帕劳,太平洋岛国,想去

塞伦盖提大草原,想去

减少吃肉,大部分人做不到吧

粮食用科技提升产量

这位94岁的老人家最后还是乐观的

 5 ) 解释人类毁灭的黑匣子。

1

亲眼见过竭泽而渔的人,会对生命产生不同的敬畏感。2战后激进疯狂的捕鲸业,使得海洋鱼类受到从前所未有的威胁,这和梅尔维尔写的人类去捕什么白鲸鱼 动辄被毁灭,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图景。而就我所知道的,海洋中的珊瑚,毁灭率已经达到了90%。她们都白化了。

而人类的生活刚好相反,他们的生活舒服的不能再舒服了。 It's nature that support our comfortable life, and yet we're going to destroy it.

片中我们能看到电器化的进程,没有人发现其中的不对。我们看到人被消费主义绑架,大量的购买电器。当然,我们也见证了阿登堡本人乘着全球航空,在60年代就访问了65个国家。这也是全球消费主义的一部分。

这些变化,成就了一种体验,体验能够转化为一种行动自觉。就好像我们自己身体的变化,从青年到中年,到接近老年。每一个器官给我们的反馈是完全不一样的。

年轻时可以7次,可以暴饮暴食,可以暴走全程,可以疯狂逐梦。可以在酒桌上拼啤酒,运动锻炼也只是一时兴起。

而如今,晚上多吃了一点点花生,就会让人一夜难眠。我们就得学会讨好自己的身体。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团蛋白质。我们要学会与她共和。过去的运动是一时兴起,现在就变成了维持常态。

规律的运动,使我们的血液不再变得粘稠,也不会再产生血栓,让我们能够自由的行走。

这对于地球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不珍视生物多样性,那么地球上的生物 也将会失去自由。一切都会报应在人类自己身上。今天你不讨好他,明天你一定被他报复。

2

看到海洋里的巨大的鲸类,古代人认为的利维坦,被现代武器捕杀,真不是滋味。因为人类的机器真是太有效了。片中没有说,过去格陵兰岛南部一带是捕鲸鱼的天堂,而如今什么也捕不到。

这真是中国先秦故事当中说的竭泽而渔。如今我们又上演了。

鲸鱼被捕杀后,大量的血液融入海中,变成了摩西顿开红海。简直是人类的奇观啊。这些大鲸鱼变成了背负人类苦难的耶稣,他们得背负自己的十字架飘过红海。他们代我们受苦,忍受了无法想象的疼痛,还要唱着让人类感动的鲸鱼歌唱。

真是巨大的讽刺。

我们看到他们的尸体从冰箱拿出来的时候,只有一个感觉——死亡。 Dead fish,dead fish,我们平时就是这样形容一个极度冷漠的人的。虽然说白了,就是用低温度保证蛋白质的稳定性,不让它变质。但是人类看到它,目击它,就会感觉到巨大的不舒适。

人类都喜欢五彩缤纷,都喜欢生机勃勃,都喜欢生生不息。生命的活泼,对我们来说有共情性,增加我们的喜乐。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为了金钱利益,去做这些违背人性的事呢?为什么还要用巨大的人口,来耗尽地球呢?

不要再杀戮地球上的生灵了!

当然片中也没说,毕竟人类这种基因也是从鱼类变来的,虽然这个生物演变,已经在以上亿年之久。不要再屠杀我们的邻居了!

3

为什么现在大量的生态纪录片,都在讲与人类共处的生物?过去是乌鸦,把坚果扔在公路上,让汽车帮他们取果仁。如今是印度的猴子捡人类的垃圾吃。

那是因为适者生存,学会了与人类生存,他们才能幸存。人类的自私和野蛮早就侵犯了每一块处女地,让动物没有办法在自然栖息地中生活。

而如今他们迎来了新的进化期。

但是根据本片最后一部分的介绍,到了2100年地球温度将上升4摄氏度。大部分地区将变得不可居住,几千万人将转徙他乡。

还有什么比无处可逃更可怕?

 6 )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老爷子一生未免太过传奇和幸运,“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主持电视节目职业生涯最长的人”,跟随BBC的制作团队一同领略过这个星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态,南北极的冰雪地、火山口的炙热、撒哈拉的荒芜、热带雨林的生机在他的镜头前生动而真实地呈现。但这位94岁的老爵爷或许同样也更加痛苦,这一生比常人有更多机会真切地感知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破坏,眼睁睁目睹美好在眼前逐渐消失,或许这种痛苦比起我们这些隔着屏幕看纪录片落泪的观众来得更加深刻,这或许也是老爷子本可安享晚年却仍为拯救地球来回奔波的原因。

数万年前的人类本无比虔诚匍匐于大自然脚下,现代社会里“人定胜天”的妄念下,人类开始变得太过于自大和傲慢,嗜血一般地从自然中索要一切,更是毫无顾忌地侵占其他生物的家园:每年150亿棵树被砍伐,至今30%的鱼种灭绝,80%的淡水生物绝迹,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半,一半以上肥沃土壤如今也已变成农耕地……这种毫无顾忌的掠夺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而这一切的后果终是会让人类自己承担,毕竟哪怕是了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在人迹罕至的30年间也逐渐修复起自己的生态,而人类自身却再无重来的机会,到时该如何向下一代解释为何他一出生就面对着酷暑与极寒、洪水与干旱、瘟疫与疾病笼罩的地球。志愿者向捕鲸船要求停止捕捞行为的呼喊极打动人:“We are men and women. We speak for children.”

看自然类的纪录能破除掉许多虚妄的人类中心的自以为是,也避免陷入到个体的情绪低谷中。我们对于广阔的天地和浩瀚的宇宙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自己身上那些琐碎的烦心事相比起来也不值一提。近来和几个同龄人聊起当下的经济低谷,聊年轻人如何穿越经济周期,可眼光哪怕放长个十年,如若倒是生态真如此这般继续恶化,人类的所谓经济、个人的所谓发展实在也是太微不足道的小事。

 短评

人类破坏自然与保护自然全都是出于人类自身存续的自私考量,人类已不可救药,马上灭绝吧!!自然自能恢复如初,

3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力荐

传奇偶像,太太太敬佩了!老爷爷是最热爱这颗星球的人类吧。需要被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我们人类自己。“Now we don’t need intelligence, but wisdom.”

8分钟前
  • Kkkkkk
  • 力荐

大卫爱登堡是地球母亲真正的儿子。本可以安享晚年的老爵爷94岁仍为拯救地球来回奔波,只为心中的那份愧疚和真诚。片子结尾,老爷子转身走进切尔诺贝利重生的森林里,坚定的步伐让rewild的主题寓意更加深刻。片尾的问题问的最好,who else needs to see it? 无需回答,答案都装在拥有像老爷子一样如孩童般真诚的心中,就像老爷子回望一生,就像从太空回望我们的蓝色星球。老爷子是幸运的,在这一切美好消失之前,至少还曾经经历过。

13分钟前
  • mills
  • 力荐

太好看了,好多镜头让人美得流泪,感动于大自然的美和脆弱,也佩服老爷子的传奇人生,退休了还在普及环保♻️年轻一代又有什么理由继续忽视问题不起来行动呢。老爷子说,大自然的修复能力是无穷的,就像切尔诺贝利的旧址, 而人类不是,继续浪下去就该玩火自焚了。喜欢这个老爷爷的叙述,温柔平和却十分有力。另外,老爷爷一生都在野外生存,为啥皮肤还保护得那么好呢?

16分钟前
  • 小麻菇炒番茄
  • 力荐

International treasure再度苦口婆心劝人类迷途知返及时止损亡羊补牢开始自救 而且不同于一些纪录片只赤裸裸展示地球被破坏的惨状 这部花了1/3的时间展示提出了不少正面例子和解决方法 不知道老爷子是真的乐观主义者还是只是想为这个一辈子热爱的生态世界最后再努力一把 反正我是很难对人类这个在死亡人数达到七位数的瘟疫大流行期间连减少聚众戴上口罩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都无法做好的自私族群抱有希望 地球觉得该重启时就重启吧 We are not worthy

21分钟前
  • 水包酱
  • 力荐

今后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过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23分钟前
  • laughattears
  • 力荐

从切尔诺贝利起始,又在切尔诺贝利结束,整部纪录片非常震撼。我们每年砍下一百五十亿棵树;我们过度捕捞,把30%的鱼种推向灭绝边缘;我们在河流湖泊上建起水坝,污染和超采水源导致80%的淡水生物消失。现在的地球俨然变成了一个人类为自己经营的地方,野生动物的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能留给其他生物的资源少之又少。我们拿家畜代替了野生动物;地球上一半的肥沃土壤如今已变成农耕地;地球上70%的鸟类都是家禽,其中肉用鸡占绝大多数;人类占所有哺乳动物数量的三分之一,另外有60%是人类畜养的产肉动物,而其他动物,从老鼠到鲸鱼,只占4%。蔚蓝的地球,脆弱又孤独。人类有义务用自己的“智慧”来保护它,而不是用“智商”想方设法地消耗它。实际上,真正需要被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我们人类自己。

24分钟前
  • 因爱斯坦的忧愁
  • 力荐

跟瓦尔达奶奶一样,他这是按照遗作来的呀。

29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没了人类,就会很好

31分钟前
  • 月亮坨坨
  • 力荐

人类赶快毁灭吧😂地球累了 人类快点毁灭 地球早点恢复

36分钟前
  • Liefmans
  • 力荐

一生都在探索世界,去过的地方比任何人都多,见证了七十年来我们生存环境的变化后,他说我们还有希望去补救,我们不仅需要知识还要有智慧,不要把目光只放在自己的利益上,因为自然无论有没有人类都会重新恢复生机,而我们需要自然来拯救自身,我们还有机会去重新融入于自然互利的系统里,请想象一下这样的未来吧

38分钟前
  • Shah ོ
  • 力荐

让老爷子费心了,虽然给出了希望,但也不会有国家那么去做。人类这个种族该灭亡就让他灭亡吧,地球上再多一个灭绝的物种也不算什么。

4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很遗憾豆瓣仅有1470个人看过。希望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环保”、“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不是什么时髦的口号,而是直接决定着我们的下一代人类有没有灭绝的风险,还能不能平安无恙地走完他们的人生。

43分钟前
  • 许仙儿
  • 力荐

別慌,反正人類遲早會滅亡的,個人能做的,就是盡量少生或不生孩子,多吃蔬果少吃肉,愛護環境和其他生物,其他的交給自然母親。

44分钟前
  • 力荐

看得我心惊肉跳,希望有更多的人都能看到这个片子。虽然对人类不抱希望,但还是尽量地做出自己的努力。stop climate change个人能做的事:不要生小孩;用可再生能源 不要烧fossil fuels;尽可能地少吃肉 become vegetarian/vegan. 「The nature will rebuild itself without human being, a species can only thrive when everything else around it thrives too, it’s to save ourselves.」谢谢 Sir David Attenborough

46分钟前
  • F
  • 力荐

说是纪录片,其实更像宣传片。不过我跟某个朋友想法竟然有点一致,就是按照科学家预测的,我再活得时间长一点,是不是要看到人类灭绝了。每次见到这个人类世界的贪婪和残酷,我就不想要孩子。还不如帮别人养养。

47分钟前
  • 玉木大河
  • 力荐

当爱登堡先生随时出口成章雅思满分作文,娓娓道来地展现这颗孤独的美丽星球,环保和动保难道不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吗? take action right now吧

48分钟前
  • veridisquo
  • 力荐

本来以为是传记,后来发现是“witness”(证词)形式的对环境变化的见证和呼吁。你说大卫老爷子都 93 岁了,人类自我毁灭八成他也看不到了,不好好退休,抱着对世界和生命的热爱,一直这么苦口婆心鞠躬尽瘁,过的真是梦想中的人生啊。

50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一个一辈子为自然奉献一生的老头子的呼吁。1缓生优育;2使用再生能源少用化石能源;3改变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几乎不可能)。航拍视角加之老头子的诗意独白有种俯揽众生的悲悯,从容但却孤独,任人类自生自灭吧却又难以割舍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年轻时的诗性奔放到现在却全然迥异。环保的本质其实是保护人类自己,地球曾经遭受比这更大的“灾难”,我毫不惊讶下个世纪可能会出现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毕竟人类这种物种征服自然“硕果累累”,当然对此也可以毫不珍惜。想起《银翼杀手》最后那段台词: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 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

51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更加坚定了我不要后代的想法。

53分钟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