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记录片台湾2000

主演:郭冠英,周玉蔻,孙越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1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2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3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4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5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6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13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14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15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16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17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18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19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02:26

详细剧情

  张学良一生饱受各种抨击,经历过亲师挚友在阵前成仇的往事,导致自己被终生软禁。张学良将在《世纪行过》节目中畅诉初衷,勾勒他这“引颈就戮”的大快人生……  第一集:白山黑水(少帅忆儿时东北、从「马贼」到「奉天王」的张作霖、与孙中山、师友郭松龄)  第二集:国难家仇(爱国狂、我是中国人、父亲之死、东北易帜、918的不抵抗、上海戒毒)  第三集:西安事变(反对内战、安内攘外之争、密会周恩来、华清池兵谏、感召金石负荆请罪、山居生涯、东北骨牌)  第四集:真自由(移送台湾、228事件、与蒋介石的骨肉仇雠、信基督-真自由、四弟张学思、横眉众指、燕雀鸿鹄)

 长篇影评

 1 ) 他并不是胜利者,但有人爱他

这个东北的大少爷,从小生活优渥,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他的人生轨迹因两个事件而峰回路转: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前者成就了形式上的统一中国,而后者让他被认为是造成大陆溃败的国家罪人。

晚年谈及西安事变时,记者问他当时为什么要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说:“好多人讲啊,您老不应该给他(蒋)送回南京去。”他说:“这么讲不对。我是个军人,我自个儿做的事情,我自个儿负责任。我负责,杀我头我也负责。”虽说他当时西安事变可能有被利用和莽撞行事之嫌,但他的担当和为此所付出的一生的代价,却让人动容。

张学良年轻时也是个风流公子,情人成群。自幽禁以来,其原配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相伴身边,尤其是赵四小姐甘心陪伴其渡过了半个世纪的幽禁生活。尽管遭遇事业的失意和未知的命运,但是有爱人相伴,相濡以沫,应该是少帅这跌宕一生的最大的安慰。

在历史的功过册上,有只手遮天的强人(chariman mao),有含恨告败的失意人。但这并不是所有。有的人处心积虑,机关算尽,就算最后可以翻云覆雨,但是人们只会怕他,不会爱他。而另外一些人,那些最明显的弱点却成为人们义无反顾爱他的理由。

他并不是胜利者,但有人爱他。

 2 ) 豆瓣处女文献给张少帅

在youtube上翻到此记录片的一个片段,起先只是被张少帅地地道道的东北话所吸引,谁知看着看着欲罢不能,今天看完四集,小有感慨,虽然正经的作业一点没动,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先为《世纪行过》写点什么,再看我那个作业需要的电影。 先说这个纪录片本身,在台湾劣质偶像剧横行年代下长大的我非常惊奇他们曾经做出过这样高水准的纪录片。整个四部条理清晰,生动有趣,而且立场中肯。特别是其中的旁白,字正腔圆,声音中带有对历史的敬畏,仔细一看片尾职员表,原来正是当年《搭错车》里的孙叔叔,金马终身成就奖实至名归。(PS:与郭冠英一同采访的周玉蔻就是“小S,你是一个妈妈,请你把那两个字收回去”的那位?我表示非常震惊!) 其实看这个纪录片之前,我对张氏父子并不了解,对于那些历史知道的也是七零八落,能读到的只言片语也不知道被修改了多少。而1993年的张学良,就像历史的熊猫,给制作组、历史研究者还有我们普通观众提供着最有价值的primary sources。看着这位笑谈往事、童心未泯的耄耋老人,真是不能和指挥三十万大军的少将联系起来,但是历史从他的口中讲出却又感觉这样的真实。 对于张学良这个人,我不在此平功过。从这部片子来看,他似是一位过于理想化的爱国者,包括他的父亲。他一直认为中国人不应该打中国人,自己的兵应该用在攘外上,可是他忽略的国人好内斗的优良传统,either蒋还是毛,不把另一方除掉是不会罢休的。 不平功过,自然也不论国共是非。我始终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注定并遵照规律的,中国今天的样子就是早就写好的了,没有什么如果。西安事变被大家冠以了太多的争议,我说他是千古功臣,你说他是千古罪人,而我宁可相信他单纯干脆的解释:他(蒋)骂我,我就把他绑了。(帮了以后怎么放)...我才不管,绑了再说!于我,这是一个更真实、更有血有肉的东北爷们的形象。 张少将用后半生的自由来为当年的血气方刚负责,再看访谈里的他和身旁的赵四小姐,弄弄花草、练练书法,就像一对退了休的普通老夫妻,坐在一起回忆过去,只不过他的谈笑间,灰飞了当年的樯橹。历史,本应这样简单,这样静穆。 嗯,大概就是这样,我得开始我的作业了。最后再说两句题外话,1.为什么张夫人讲话也一口东北味?2.看完整个四集,我似乎能理解少帅当年的魅力何在了。

 3 ) 随记随想。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功过自任人评说。 年老还如此幽默,表达流畅晓快,一看就不是那般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之人。 nine dogs 的笑话,香港外交官教的英语,误以为nine是狗。 妈了个巴子 免票 自己开车,路上搭一人,我就是你刚要见的张少帅。 北京厂殿,卖古董字画,看到卖8块钱一副的张学良对联,假的,调侃,跟人开玩笑说这张学良真可怜,我给你写一副吧。爱开玩笑。 和于凤至生的三个儿子都病死了。 皇姑屯事件:张作霖十分爱国,因为对日本人阴奉阳违,导致被日本人在火车上炸死,日期就是张学良生日。 我父亲有度量无大略,蒋先生有大略无度量,蒋先生这个人度量很窄。这两个人配在一起,不但能征服中国,而且能征服世界。第二集 想收回旅顺,日本人说,我们靠箭射来的城,你们也靠箭射回去。 日本军官的跋扈,挑衅,不拿中国人当人看,国仇家恨。恨透了日本人。 1928.12.29东北易帜,张学良舍弃个人利益顾全大局的爱国心。降下北洋五色旗,升起南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捐了3000万遗产给东北大学办教育,东北大学最富有,当时清华的经费一年都只有70万。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沈阳柳条湖 不抵抗政策,东北官兵纷纷投敌做了汉奸,东三省沦陷。 1936.12.12 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劝阻蒋介石剿共,捉蒋亭,兵谏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后张学良陪蒋回南京,被软禁。 张学良申请入共,被第三国际拒绝。? 张学良不愧是张作霖的儿子。 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 长寿秘诀:好心态,什么时候都睡得着。无论什么事,哪怕明天要枪毙我都不如睡觉重要。我从来不发愁。如果是我,被囚禁大半生恐怕早已郁郁而终。

 4 ) 世纪行过——张学良

张学良,算得上一个风云一时的人物,虽然这样说有点僭越,但事实即是如此,无法辩驳。他是个改变历史的人,因为那太有名的西安事变兵谏,但是如同划过长空的流星,灿烂一时燃烧了他所有的政治生命,从此以后的七十余年中黯然沉寂,再也无法有所作为。一个世纪过去了,他的朋友、亲人、敌人,甚至于拘禁他的独裁者都相继逝去,唯有他如同一棵神木,整整地挺立了一个世纪。他的长寿让他原本就传奇的人生更显得非同一般,他俨然成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的最佳述说者。
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以前的课文里,只知道他是一个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将军,又是西安事变的主角之一。当从片子里看到这个活生生的世纪老人时,才发现他是一个这么有意思的人。他有军人刚毅的一面,毕竟张作霖的少子,虎门无犬子,并且听他说,他还有个十分厉害的母亲,他说他的性格(指刚毅的一面)一半源自他父亲,而另一半则源自他母亲。他有风流的一面,如同纨绔子弟混迹于舞场戏班,少年不知愁滋味。他有爱开玩笑的一面,他说他爱自己开车,让司机坐在后面。有一次某小官要请搭车,他用手朝后一摆不要后面坐车的人说话。那人说自己本来要去看张学良少帅的,去迟了没看成,张就问张学良是谁啊,那人说,张少帅都不知道啊?很年轻的。张就诺诺地点头,哦,很年轻。最后下车的时候,张对那人说,你这人真不懂礼貌,说了那么久的话连我名字也不问一下,那人连连抱歉,说,哦,不好意思,敢问贵姓。张立刻说,我就是那个你没有见到的张少帅,然后飞驰而去,留下了那人呆呆地望着。每当老年的张学良谈及此时总会为他的玩笑而得意洋洋。看到现在这个精明可爱的老头子,述说着他的那些或大或微的往事,觉得,怎么说呢,很温暖吧。
张的父亲张作霖是马贼出身,算是出身贫贱,所以他比较倾向于百姓,他们父子二人如此得东北人的民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用张的话说,是他们有一件事从来没有干过——刮地皮。无奈张作霖马贼的出身让他少了对国家的关心,他更多地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所以才迟迟不肯表态,到底是独立出去,还是帮民国抗日,最后因为局势出走由他儿子东北易帜化解了冲突。张学良是爱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爱国狂。
在张被蒋拘禁即将押送台湾的时候,在临时居住的屋前种了两颗树,并引前人的话“亭沼譬如爵位,时来则有之;树木譬如名节,非素修弗能成“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已明知自己被拘束,无法有所作为,以诗聊作慰藉,既然不能立功,那就好好地随遇而安下去吧。
唉,张学良有太多的话题咯,说不尽的,暂且说到这里吧。

 5 ) 献给张学良将军

四集的纪录片1、白山黑水(少帅忆儿时东北、从「马贼」到「奉天王」的张作霖、与孙中山、师友郭松龄)2、国难家仇(爱国狂、我是中国人、父亲之死、东北易帜、918的不抵抗、上海戒毒)3、西安事变(反对内战、安内攘外之争、密会周恩来、华清池兵谏、感召金石负荆请罪、山居生涯、东北骨牌)4、真自由(移送台湾、228事件、与蒋介石的骨肉仇雠、信基督-真自由、四弟张学思、横眉众指、燕雀鸿鹄)把百年历史展示在你眼前,非常平和,非常中肯,是一部值得去学习的历史纪录片。
作为东北人,我对那段历史很感兴趣。看这个片子我是带着三个疑问去的;1、张将军怎么看待“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2、西安事变到底是在什么背景和形式逼迫下做出这么大胆的行动?3、怎么评价蒋介石。因为,我在上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就讲过,9.18事变后东北王张学良奉命去西部剿匪,扔下了30万东北的乡亲和中国人打内战去了。当时,真的是带着老师洗脑式见解去憎恨蒋介石,憎恨张学良的。怎么可以这样呢?但同样的这个人在没过几天的课上。老师又告诉我们,张学良做了一个爱国的决定,与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强迫蒋介石与共产党合作联合抗日。这又是个英雄了。暂且不去评论,单单就这个事件,我认为不是一般人所能敢去做的。毕竟老蒋是全国一把手,挟持老蒋那就是叛党篡权啊。而且影片也表达了,当时全国大乱,嫡系军甚至要出兵进攻西安了,而地方军也有各立山头的打算了。西安事变后,在宋美龄、宋子文的担保下,老蒋同意不会追究张学良的责任。但包括杨虎城及所有东北军的将领全部不同意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的。而张为了保全蒋介石的面子,张学良还是执意送蒋回去。而这一送,就是51年软禁。被一个人软禁了51年,他又怎么去评价呢?
影片帮我解释了2个问题,唯独那个做为东北人最关系的问题“不抵抗将军”张少帅淡淡抹去了。按纪录片的说法,当时正是张少帅沉迷与鸦片,而且按国际国联的公约。我们不能上日本人的当,鬼子越是挑起矛盾,制造争端,我们就是不抵抗。他甚至下令官民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然而,小日本在1933年3月27日退出国联,直接以侵略的名义占领东北,而没过多久张少帅去了上海医院戒毒去了。。。影片中齐世英先生之女齐邦媛说:“我父亲看到张学良将军的时候,身上打吗啡都没有洞了,都没有地方下针了。如果那时候你是从德国回来的,又是学的哲学,我想你对这样一个领导者怎么想?” 张将军自己在影片中说,我对部队恨啊,我之所以吸毒是因为我恨啊,你们都不可能理解的。可能作为生活在非战争年代的我们真的无法理解当时国难和大国形式的心情。但不管怎样,感谢影片还原一个真实的张学良将军给我们。关于西安事变,1935年4月,蒋为削弱张学良军力,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但却遭到挫折,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1936年4月,张学良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中共的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处。而关于西安事变,老爷子说:“他发我脾气,我就把他抓起来了。”就是这么简单,“先抓起来再说。”也不多想抓了之后怎么个放法。这么就成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当然其中周恩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究其根本却是更深远的爱国理念:“内战我不打,有什么好打?一致对外是我的主张。打了两天,又好了,又是兄弟了。不打。”他在影片中也都次评到“误长官,害朋友,毁部属,莫此为患。” 我真的相信张少帅的这番话,一个真实的东北汉子。那51年的软禁,怎么去评价蒋介石呢,实际老人家在影片的开始就说过了:“蒋公度量小啊,但有宏略,如果能和他爹的度量结合起来必统一中国。”“他是想要杀了我的,我能活着是宋夫人一直保我的。。。”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影片又提醒了我们,如果不是蒋介石封存了这位老人,在大陆的文革运动中,他早就没有了。(他的弟弟因文革迫害致死)所以,我相信那句话,历史没有巧合,历史没有如果。这一切都是有根源的,影片给我们还原了历史,介绍了一位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的老人。老人家的幽默、豁达、开朗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你真的很难联想眼前这位可爱的老人就是那个统领30万部队,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物。
最后用老人自己的一句总结:“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6 ) 随笔

高中学历史,只知道西安事变,却不知道张学良、杨虎城的结局。张学良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是指他的人脉、秉性让他最终得以生存,而不像杨虎城一样惨遭灭口;他的乐观豁达性格也让他吃好睡好、健康长寿。不幸,是指有着爱国情怀、雄才大略、通透明理的将军,却没有继续发挥他的力量,被软禁几十年无所作为,且有人评论说,如果他没有坚持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没有被软禁,可能有很多更惨痛的历史不会发生,中国也不会演变成后来的样子。佩服他一人做事一人当,但他却没有想到,杨虎城难当重任,东北军群龙无首,所谓“误长官,害朋友,毁部署,莫此为甚”。

看了纪录片,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才更加鲜明,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是有过人之才的,之前历史书上的评价过于单薄和片面,倾向性太强。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在历史书上就是大反派,但是仔细看下来,也是个有着爱国情怀、权势周旋和审时度势能力很强的人,以致后来日本人拉拢不成决定除掉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后看人要全面客观,是非功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就可以了。

张少帅和赵四小姐这段传奇佳话也是非常难得的,如果赵四小姐爱上的是张学良的意气风发、年轻有为,那为什么在他被软禁的后半生还能不离不弃,没有名分也要陪伴在他身边呢?寻常夫妻尚有无数次想要离婚的念头,他们没有婚姻束缚,且她随时都能离去,和儿子团聚,拥有自由和富足的生活,但却没有这样做,这是莫大的牺牲,是爱,是传统观念,是责任感,不得而知,唯有尊重和祝福。

几十年下棋、看书、写诗、钓鱼、野餐,享受田园生活,会不会腻呢?如果精神足够富足,也许这样的生活也不错吧!

 短评

我相信,这个纪录片出了台湾就再也看不到了。张学良还在世时拍摄的纪录片,重大事件都出自他本人之口。值得一看。

5分钟前
  • Odair
  • 力荐

张学良真是个有趣的人。解说不专业。遗憾张爱玲的《少帅》没写成。

7分钟前
  • 菲利普
  • 推荐

真正的传奇。其实,张学良一生至少有三次机会可以全盘改写中国命运:第一次是九一八,如果东北军抵抗一下,日本侵华未必能成破竹之势;第二次是西安事变;第三次是解放战争初,如果蒋介石放张学良回东北,以张氏在东北的威望,中共很难借辽沈战役抢下关东,国军更不会如骨牌之倒,最后倒向台湾。

9分钟前
  • 林三郎
  • 力荐

一切是非终成往事1、白山黑水2、国难家仇3、西安事变4、真自由

11分钟前
  • 至尊小飞龙
  • 力荐

一口气看完,现在很难得有这样的亲历者口述史纪录片了。少帅这个人不好评价,但他绝对是对中国近代史有着深刻影响的。他的豁达、坦荡、爱国、幽默足也以证明其人格魅力。

14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力荐

光明磊落度余年。他英雄主义,但并不严肃激烈;他理想主义,但并不热血时髦;他绝顶聪明,但并不攻于心计。他或许并不爱赵四,却和她一生相守;他或许并不仅仅愿意成为政党间的棋子,但是他却真的成为了棋子。但是,我们要去缅怀他,不论在那次事件有谁的算计,有谁的阴谋,张学良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儿。

18分钟前
  • 栀子英
  • 力荐

多亏蒋介石把他软禁了

21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上豆瓣才知道原来是台湾旅游大巴必放项目XDDD我只看到了一位头脑清晰非常幽默的老人~毒品都能戒掉真不是一般人牛!

24分钟前
  • Dita
  • 推荐

都叫他张少帅,课本上又是黑白戴军帽的照片,以至于我二十年来一直以为他一定是十分俊美高大。自从在优酷上看到他的一次抗日演讲。。。肥皂泡一样的幻想啊。。。

28分钟前
  • 澹~
  • 还行

张学良将军生前难得一见的系统采访纪录片,通过口述历史,可以得到张少帅亲口说出的第一手史料,也许我们无法判断这些所述内容全部的真伪,但至少得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为那段特殊时期历史的研究增加了不少有力的砝码。当然从主观角度上我还是希望张将军这些口述全部是真实史实,此采访价值极大。

33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误长官,害朋友,毁部属,莫此为甚。”

35分钟前
  • 星农
  • 力荐

最近才了解的一些细节:张的很多言论可能是监禁期间的违心之话,但这些应该可以确定的:张对共的态度显得暧昧不清;对西安事变并无悔意;他最钦佩的人除孙中山,另外两个即宋美龄和周恩来

40分钟前
  • 阿素喇
  • 还行

震撼之后是凄凉

41分钟前
  • 一实
  • 力荐

少而且帅;老而且真。

42分钟前
  • 遠濤
  • 力荐

台湾之行,导游在车上放的片子。

43分钟前
  • 芃诚
  • 推荐

到现在还能看到历史书上的亲历者亲口讲述自己的事,真的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48分钟前
  • 饭团
  • 力荐

醇酒妇人大烟枪,祸国害民张大少

53分钟前
  • 希夷子
  • 还行

前30年招风唤雨,三分天下有其二;后60年被辗转幽禁,英雄孤独守得住寂寞。90岁高龄后,评价自己不过庸碌过了一生,谈吐和诗词却尽显大气。奉系几度入关,东北易帜,西安事变,……当曾经统领30万东北军的老人跪在草地上,却指挥不动一个孩子……历史是滚滚的车轮,轧过如此豪杰,令人泪下。

58分钟前
  • mumudancing
  • 力荐

泪如雨下

1小时前
  • Milkdromeda
  • 力荐

哎,要是没有张学良,历史会大大地不同的。我要是老蒋,也憎死他了。一个想拼命想掩饰自己错误的男人,我不信他不后悔!

1小时前
  • 大脸喵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