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儿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叶云

导演:佟晟嘉

 剧照

大三儿 剧照 NO.1大三儿 剧照 NO.2大三儿 剧照 NO.3大三儿 剧照 NO.4大三儿 剧照 NO.5大三儿 剧照 NO.6大三儿 剧照 NO.13大三儿 剧照 NO.14大三儿 剧照 NO.15大三儿 剧照 NO.16大三儿 剧照 NO.17大三儿 剧照 NO.18大三儿 剧照 NO.19大三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36

详细剧情

  大三儿姓叶,单字一个云,1970年出生在内蒙古的昭乌达盟。现在的大三儿,在当地一个铜业公司上班。在他近10年的生活里,除了四季的变化以外,似乎生活从始至终都一成不变。大三儿一直有一个想法,想着去一趟西藏,看一看珠峰;这件看起来不小不大的事儿却因为严酷的地理环境遭到周围人的劝阻,大三儿决心想在平平的生活里能有一点儿不一样,在普通的生活中去满足自己一个小心愿,于是他在坚持己见下说服朋友踏上了去往西藏的路……

 长篇影评

 1 ) 心结——每个人思想的结

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心结:或者是去某个地方,或者是见某个人,亦或是办某件事情,

心结这种东西,就像一直寄生在你身上的某种昆虫一样,时不时地出来挠你一下,让你心不安,脑不净,最痛苦的是愿望实现之前的时间,然后是实现过程中的期盼,最终结果不管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这段经历都会印记在你的脑海中,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主角是个残疾人,看上去像侏儒,干着厂里的清洁工的工作,每天拖拖地,和门卫和同事和朋友聊聊天、吃吃饭、喝喝酒,每个月1500左右的工资,生活在18线小县城,家里就剩一个年迈的父亲,没结婚,看上去比较边缘化的一个人,

整部电影拍得比较真实,前半段就是通过朋友、同事和主角自身逐渐丰富这个人物,以及去西藏这个想法的形成、持续、纠结以及最终实施,这像大部分人一样,纠结好久的想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实现,

三儿最终和朋友去西藏,到拉萨,到布达拉宫,到珠峰大本营,本身这件事是不理性的,又是合理的,又是幸运的,不理性在于他完全没有锻炼,自身身体残疾相对正常人有缺陷,去海拔高的地方有一定的风险,只靠单纯胸透、验血只能看看身体有没有明显的疾病,不能作为是否可以去西藏的依据,合理在于我们大部分人都情绪大于理性,像我去兰州也是负债去的兰州,有时去实现一种东西已经超出了生命本身,幸运在于三儿全程下来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反问题,

心结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在乎于你的外貌,你的财富,你的学识,你的社会地位,像大三儿这样的人以及芸芸众生,也可以拥有去西藏这样的梦想,并且他实现了,这段经历在他以后平凡生活中会多次被回味,被分享,让他反复开心一段时间。

不要小看了一颗有向往的心——有多多少少个比我强,比我强很多的人都没看见过珠峰。

 2 ) 一头狮子到河边饮水

——《大三儿》制片人手记

1.一个纪录电影作品走到今天,四年多时间,作为制片人如果回望,说些什么,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尽量写一些可能零散,随性但是我认为重要的事。

2.我一直觉得小佟是一头狮子,专注,骄傲,倔强,充满独自成为的力量感和爆发感。《一头狮子到河边饮水》,是我送给他的一首诗,我觉得这首诗里有我对我们之间的关系和我们要做的事情的理解。结尾大家会读到这首诗。

3.我们结识在一家叫雷禾传媒的公司,他在那做导演呆了九年,我是一个空降的负责内容营销的所谓总监。我特别熟悉那些骄傲又有才华的灵魂,第一次擦肩而过之后,我就知道我要得到他的认可和理解,必须用到我的诗集。果然,他读了几首诗之后,就找我喝了一顿酒。嗯,我们好上了。

4.《青春致敬青春》是我们合作的第一个重要的纪录作品,它在专业领域受到了“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的肯定。重要的不是这个,我记得的是无数次在吸烟处,我们沉默,煎熬,死磕一种新的创作突破,他每天黑着脸,一根烟接着一根烟。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像一根孤独紧绷的钢丝,悬着,随时会断,但是没有,这头狮子挺出来了。

5.说到纪录片了。这种基于“真实”的内容形态让我纠结过很久,然后我在坚持了前后三年之后,更坚信绝大多数人对真实怀有恐惧和躲避是人性的部分后,我毅然决然去做电影了。而他仍然在坚持,他跟小津安二郎一样,他们都是做豆腐的。

6.忘了具体是什么时候他要把《大三儿》做成一部电影,去电影院放。他说要做,我就说那就做。简单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和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原则,然后是信任,无条件的,除非这种信任触犯到其他人。对于一个好的卖豆腐的人来说,我的任务主要是找钱,找到准确的钱。

7.要感谢的名单太多了,绝大部分都列在片尾鸣谢里了,我想再代表小佟一起说,如果我们都还能继续健康快乐地活着,这份感谢我们都会以各自的方式给予回报。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钱和投资关系,这是我们活着,遇见,一起在人群中寻找和祈祷的部分,互为上帝,弥足珍贵。

8.活着最难的事可能不是没钱,是重复,日复一日重复地活着,卡夫卡说这才是最大的冒险。我们记录了一个活着的普通人,跟我们一样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些基本生活动作的人。然后我们在创作中去小心翼翼地甄别热情和激情,耐心和忍受。

9.这种被找到的热情和耐心让我们在《大三儿》这部电影里的创作观念达成共识:只有重复中发现的变化,才有价值,只有在重复中保留的情感才会有温度,这首先是生活的真相,其次是两年时间的电影拍摄和创作的密度。

10.大三儿是一个普通人,这个地球上有七十亿人,他芸芸众生,七十亿人亿分之一,我们想表达的是他很重要,不可或缺,生活里,银幕中。这里有我们基本的生命价值判断,也有我近年慢慢感受到的一种巨大的悲悯又乐观的东西:慈悲。

11.生活大多有时候是有缺陷的,因为太真实,最多,我们看见的是人性的弱点,但不是丑陋,丑陋没什么可说的;理解弱点,才会有对个体生命和生活现实边界的理解,再选择的当口,才会有力量。

13.《大三儿》里有当下中国普遍现实里的人的处境和可能性,他既不特殊,也不愤世嫉俗,他不露痕迹地活着,挣扎,接受,充满尊严,这里有我看见和理解的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很可贵的一面。我们想把这种可贵呈现给更多的普通人,乃至全世界。

14.做那些让人感到温暖的电影。最初是呈现,呈现之后是抚摸,抚摸之后是安慰,安慰之后是希望,希望之后是温暖和爱。《大三儿》故事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因为爱,还有温暖,然后继续坚定、充满力量和耐心地活着,这是我们想传递给所有人的。

15.《一头狮子到河边饮水》

给小佟

必须是一个正午

阳光猛烈

世界干净,透亮

绿树和植物

繁茂,生机勃勃

天空湛蓝

庄严如屋顶

他缓慢又孤独

踱步到河边

低头饮水

然后缓慢离开

在另一条同样

无可更改的路径里

我无数次探望他

来回奔跑

2018.5.5

 3 ) 补录一篇观感,这是一部看进了心里的纪录片

[cp]早上看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原来的合作方给大峰巨大压力,想把素材拿走按照他们的想法剪辑。还想给片子起名为《大三儿西游记》。大峰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也知道导演脾气不好。只能硬着头皮一次次跟导演沟通,“咱们跟他们一块儿商量着弄吧。过一段儿可能会有一个剪辑师介入。”导演听完就炸了,当场把新买的苹果7摔得粉碎。 』 晚上去看了,IMAX巨幕厅里,零零散散五六个人,坐在那静静看到了最后,想起了上面那段采访,然后觉得,幸好,幸好,没叫《大三儿西游记》!有时候体会不到、不能懂得的合作方破坏力太强了。 去西藏只是大三儿生命里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笔而已,恰逢导演要拍大三儿,恰逢可以给大三儿这个选择权,于是大三儿选了年轻时就羡慕阿皮他们去过的西藏,仅此而已。 而导演呈现的是大三儿这个人,他的样貌,他的生活内核,他的敏感细腻,一个眼神、一句玩笑话、一个闷头吃饭的动作,还有他的执着和冷硬的一小部分,以此,我们试图去理解他的一生,或者说他的世界。而不是他去西藏,不媚俗,不搞笑。 所以很能理解导演摔手机~[允悲] 然后,真的是久久的感动,要被导演的魅力所折服,他内敛的温情、不事张扬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大三儿特质的真实呈现,都那么地好,镜头语言、剪辑、配乐、节奏,也都好到暗暗叹服,近两年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

 4 ) 别骗人了,《大三儿》才不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大三儿》是一部讲述生活在四线小城市赤峰的、一个身高1.1米的四十七岁男人叶云的故事。 叶云在家里排行老三,他的头很大,所以外号叫"大三儿",英文名是"Mr.big";大三儿的身高只有1.1米,从这个角度来说,大三儿是个残疾人;大三儿的两个哥哥都因为车祸英年早逝,大三儿的母亲也在一年前过世了,大三儿跟83岁的父亲一起生活;大三儿在一个工厂工作,每天打扫工厂的楼道,提着拖布画着"s",从走廊的这头走到走廊的那头,每个月的工资不超过两千块;大三儿没有自己的家庭,也没有孩子,但有几个交好的哥们儿;大三儿是个普通人,他的梦想是去一趟西藏,看看布达拉宫,再看看珠穆朗玛峰。 概括一下,大三儿生活在四线小城市,大三儿不是什么地位显赫的人,大三儿的梦想很小,只是去一趟西藏,他面对的困难对别人来说其实非常微小:钱和高原反应。导演佟晟嘉介绍这部片子时说,这就是一个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但是,在虞社的电影放映分享会上,在场的一位女士揭穿了这个说法,她说:"不要被这个说法蒙骗了,在座的你我是普通人,但大三儿根本不普通。" 所有观众听到这位女士说出这句话时的感觉都应该一样:迎面而来的两个巴掌恰好地撞在一起,敲在心头上,大三儿实在不是个普通人,他有超出自己形体的高大的灵魂。 一个人,面对大三儿这样的生活——身形矮小、兄弟早逝、工资微薄、生活被订死、一眼就能望到头——还能不能继续能积极地、快乐地、精力旺盛地、充满希望地生活下去?心中能不能仍然有想要实现的愿望和梦想?当我试图代入大三的人生,我心中的那根支柱崩塌了。 生活里的大三儿非常乐观开朗,他身上带着一点儿幽默的劲儿,他说他曾向自己的好兄弟阿皮"含蓄地、婉转地提出了去西藏的想法,然后被含蓄地、婉转地拒绝了"。大三儿喜欢买彩票,每次买完,他都要想一想如果中了500万该怎么办,要留一部分投资,买几间商业门市房,再留一小部分奢侈。他说,每次都要预演一遍,这个场景太熟了,真的中奖了可能会很平静,自己已经准备好了。他笑出声儿:"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纪录片中的主角是这样,其他人也是这样。大三儿的朋友,大三儿的父亲,大三儿的智力有一点点缺陷的同事,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点快乐的闪光。这些闪光让我想起山田洋次的电影《母亲》,《大三儿》是与《母亲》有相同的节制和克制。 这样一个极度容易煽情,非常容易感人的人和他的生活,最终没有变成一部赚取观众廉价眼泪的纪录片,有赖于导演佟晟嘉无形中的一只推手。 据佟晟嘉导演所说,《大三儿》这部纪录片起源于一个大三儿的提问,五年前年他回家乡见到大三儿,大三儿问他,北京这个行业消失了你要怎样生活。佟晟嘉说,"那一刻我的嘴角露出了不屑、可笑、觉得他幼稚的表情,可能只有一秒钟,但我坚信一定被他发现了。一瞬间,我意识到我和这个世界一样在忽略他,忽略他从武侠小说里知道的江湖义气,动摇他对人情的那份执着。" 大三儿其实是导演佟晟嘉的邻居,他们前后院的长大,是童年至少年时代的玩伴。不仅他自己,住在附近的所有孩子的未成年时代里,都有关于"大三儿"、"三叔"的记忆。时间流逝,孩子们长大,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曾经的玩伴们都与大三儿断了联系,但佟晟嘉回来了。 不难想象佟晟嘉描述的那个情景,小城青年,走向大城市工作,十几年过去,乡音都被磨得一干二净,当他回到家乡,见到了未成年时代的玩伴大三儿,听到了大三儿不着边际的提问,一瞬间感到他在某一个角度的浅薄,但下一个瞬间他为此羞愧,他意识到了大三儿在思考,大三儿在为自己担心,大三儿是一个处于思考中的人。他想起曾经的自己,还在小城市中时的模样,他开始了自我审视,去寻找自己十八岁时的初心。他与大三儿在十八岁那年有约: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我俩都能在我们出生的这座小城市中,一米六、一米七,一高一低的轧着马路,直到他走不动那一天。纪录片中让人时时刻刻感受到的克制其实是一个质询:我们有什么资格去俯视大三儿?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同情一个人?我们有同情大三儿的资格吗?我们甚至没有像大三儿一样纯洁的灵魂。 片子的最后,大三儿终于去到了拉萨,去到了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深夜的帐篷中,佟晟嘉问大三儿,大家都说是来西藏净化心灵,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心灵被净化?大三儿说:"我感觉我的心灵挺纯净的,稍微净化净化就行了。"大三儿解释为什么觉得自己心灵纯净,他说:"我不祸害人。" "不祸害人"算是一句赤峰方言,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节约勤俭,好好生活;二是不做对不起别人、坑害别人的事。与我们这些真正的普通人相比,大三儿就是"Mr.big"。佟晟嘉导演说:"现在的世界从不缺少站在垃圾堆上骂街的,而那些美好的东西,却经常被忽略,我和我的团队是美好的发现者。这也是我做阐述的必要,我们的作品是有温度的,那种温度是源自真实的感动,这样我们才会发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然后呈现在作品中。" 分享会快结束时,制片人黄旭峰拉着导演的手向观众鞠躬,他说"买票的观众,谢谢你们,破费了。"这情形看得人动容。 在中国,做一部纪录片难,做一部能够在院线上映的纪录片更难。现场有观众说,好像跟独立电影比,《大三儿》已经很幸运了,能够在制片人的努力下拿到投资。但是佟晟嘉导演说,这部纪录片的素材一共有400个小时,三个摄像中有一个是导演自己,因为设备不方便带上高原,大多数的场景都是用4K微单拍摄完成。他提到一点,在素材累积到一百个小时之前,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全部是自己出钱。而制片人黄旭峰这样尽心尽力的帮助,包括找到的第一次投资,都来自于一种信任,他们相信他能把这部纪录片做好。他说最初与制片人的构想中,"卖房子卖车也要拍完。" 分享会结束前,佟晟嘉导演讲了最后一句话,他流露出这样的愿望:纪录片生存不易,需要更多的观众去支撑它,但也需要有口味的观众去要求它,纪录片和市场是相互成就。 看完《大三儿》之后我一直在想,其实拍纪录片这件事本身,也够拍一部纪录片的了。

 5 ) 两米八或一米五,我们都是三哥

“布达拉宫还没天安门有意思 我们去干嘛呢?”

影片开始不久,三哥的朋友在饭桌上轻声地问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轻声地伴随着观影的过程,可能关注点很奇怪,但这也是我想问的问题,影片也确实回答了这个问题。

“那条路你只要走上去就没退路了,往前走往后走都是高原。”

还是三哥的朋友,述说着为什么不放心带他去西藏的原因,这句话不仅是因为身体比一般人特殊的大三儿而要考虑的问题,也说出了每一段平凡的人生旅程里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最大的问题。

“我就想从他嘴里说出,不去就不去吧,他就是不说。”

三哥的朋友吐槽他,不明白为什么人会突然有这么强烈而执着地想要去做一件看起来只是稍有困难,做起来却长时间面对各种困难的事情。演后谈的时候导演和制片手拉着手说,他们也是在四年的时间里,莫名其妙地强烈地想要把身边的这个平凡得像每一个自己,却又艰难得像每一次挣扎的故事拍给大家看。

“这个事已经攒了这么久,他这次要不去,这辈子都去不了。”

三哥的坚持终于慢慢看到了成果的一点棱角,朋友口中说出了这样的一句理解。跟我们自身一样,很多时候事情是不一定有美好结果的,无论你身在哪个位置,不论你身体完好与否,你能坚持下去的原因,不过是困难和你来了一场田忌赛马,战略性地让你抵达终点,没人特别,无人例外。三哥比我们多了一些困难,这些却不是他人生的阻碍,也不是剧情的卖点,影片告诉我们他最终是以无异于普通人的方式到达终点,而很多普通人退却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默默忍耐的力量罢了,这不就是一种韧性吗。

“去了布达拉宫,就想去珠峰大本营。”

这是无数人“得寸进尺”的心理,也是人最普通的渴望,三哥的身体没有让他内心与任何人有不同,即使知道自己在路上有随时睡过去的可能,走了一段旅途就还是想要把这趟旅途走得淋漓尽致,走得“得寸进尺”。很多时候我们是金币玩家,这点得寸进尺不看在眼里,太过普通,甚至想像不到我们可能有一天也会有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按不住这点得寸进尺的渴望的时候,但那个时候你肯定只觉得释怀,这不过就是你已经走到这个份上了,再继续走两步,如此自然的事情。

导演反复提到:“之前感动我的所有人并不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标签,而是他们在一段历史内他们的生命经历了什么。”

这大概是纪录电影最本质最打动人的初衷。

像《二十二》一样,平凡地拍,平凡地分享平凡的故事,本身已经是一场值得纪录的修行。经历就是一种标签,是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无法被任何人概括的标签,是影片前段大部分时间不断重复着的三哥在公司日复一日拿着拖把走着S形留下一道道清澈水痕的平凡日常。三哥平凡吗,他很特别,他和我们不一样,可是他平凡,平凡到在以上他的经历他的困难他的选择和他的坚持里你能无数次地找到自己。作为一个独自旅行不超过三天可能就想放弃的人,这是影片打动我的最平凡而卓越的一点,用伴随的视角,真诚又立体地给了我们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心里的那个和三哥一样普通到被忽略,特殊到珍贵的本我。

三哥说他没觉得自己被救赎了什么,因为他不祸害人。其实大家都一样,面临着差不多的问题,有着差不多的渴望,连得寸进尺的想法都差不多一样,也在差不多地默默捱过困难,三哥告诉我们生命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像影片,像他平凡的故事一样,重复而乐观,有匠心而无匠气,简单而纯粹。

 6 ) 大三儿身高一米一 进藏是他的成人礼

原发于2018年8月14日《北京青年报》“文艺评论”。

将故事性与纪实性并置处理,甚至用纪实服务故事的《大三儿》,并非一部标准意义上的纪录片,但镜头对内蒙小城赤峰46岁,身高只有1米1的男人叶云奔赴西藏过程的追踪,释放出与虚构概无关系的人间烟火味,还原生活本身。放置在近几年关注小人物的生存与生活,题材现实的国产影片中,《大三儿》也属异数——乍看身形残疾的叶云,并没按照命运的残酷设定,将边缘悲歌从儿时一路唱到中年,相反变奏出包含乐观与希望的实在日子。

中文片名也即叶云绰号“大三儿”的由来,是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且头大身小。这一如今被熟或不熟的朋友喊习惯,他更听习惯的外号曾带给他的成长屈辱,影片间接告知。叶云在陌生的北京换乘地铁、游逛景点,享受人生中难得的自在,大城市匆忙赶路的人们,如他所愿没用或好奇或鄙夷的目光将他上下打量,让他暂时忘掉自己是谁。

回到无比熟悉的环境,叶云正走在将要独自生活的路上。他的姥姥、母亲及两个哥哥都已过世,父亲是唯一活着的亲人。平时照顾他吃喝的父亲虽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但已经83岁,离生命的终点其实一步之遥。他自称遇到过爱情,但爱情最终离他而去。日常中看起来有保障的,是作为一家当地工厂的清洁工,他每月能拿到最高不足2000元的工资。这些钱是否他与父亲的主要生活来源,影片并没直接交代,不过透过两人逼仄阴暗的居住条件,观众可以猜测的是,即使父亲有养老金和积蓄,他们的日子也过得有些紧巴。5块钱一个的大果子,如果不被叶云当早饭吃掉,热热便是父子的一顿简易午餐。叶云像许多人一样定期买彩票希望中个500万,希望改善现实的困境。

他“朋友圈”里的人数不多,并分时常联络与不常联络两类。与厂子里几个同样有一定身体缺陷的同事朋友朝夕相处之外,他还有两个看上去有点距离也有点美,让他羡慕的友人:赤峰当地经营一家眼镜店,动不动便自驾游跑去西藏的皮哥,以及在北京从事纪录片编导工作,逢年过节才回趟老家的本片导演、编剧兼剪辑佟晟嘉。就像万玛才旦电影《塔洛》中几乎从没走出过大山的塔洛,初出家门对外面世界的第一认知,是借助照相馆里的拍照背景图,记下西藏拉萨、北京天安门以及美国纽约,叶云去过北京还想去西藏,除因它们分别是国人似乎都会心生向往的首都及圣地,更关键在于两位朋友的身体力行,给出有关“在别处”的具体坐标,让他看到短暂超越平淡生活的可能。

但去西藏,他不能买张车票说走就走,必须依靠人高体壮的皮哥才能成行。皮哥有心帮他完成梦想,可是更担心他的身体条件适应不了高原反应(即使身强力壮者也不一定能克服高原反应,皮哥虽与朋友们一起以自驾游的形式多次进藏,但每次出发前,他们仍会签署生死状),万一有个好歹,皮哥以后没法做人,最初委婉拒绝。这种含蓄回绝,并非外表客套内在嫌弃的虚伪,体现出的是几乎已在大城市消失殆尽,尚在小城镇或偏远地区留存的中国式的乡土人情。皮哥最终答应下来,也是因为此种人情,他知道假如自己不鼎力相帮,他的朋友“三儿”这辈子都去不成西藏。

《大三儿》动人的核心,正是看起来已然有些陌生的人情。与《北方一片苍茫》《老兽》《大世界》等近两年的国产佳作展现的人心向钱看的冷漠大地相比,人情在这部影片里不仅体现在活着的人之间,或相互支撑或给予与接受的纽带关系上,还有活着的人对已逝生命的缅怀与追思。

假如说进藏之前叶云和老父亲的相处是拌嘴式的,他欺骗父亲称出门只是去趟父亲的老家四川,以及沿途接到的生气的父亲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微信,则道出父子情深。到了西藏他像别的游客般与热门景点合影证明来过之余,嬉皮笑脸杀价购买纪念品,是想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带给工友们一点心意。皮哥坚持背着他战胜高原反应,陪他看过布达拉宫之后又拉他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中途不断帮他测量血液含氧量等举动,一而再彰显不求回报的友情的无价。

作为插曲的四川探亲,堂嫂一家的热情接待,则表明父亲对着四川卫视的新闻节目或者别的频道播放的正介绍四川美食的《舌尖上的中国》,表达思乡之情的做法,是有价值的。父亲特意叮咛叶云走时记得给堂嫂1000元钱,勾连的是老人之前回家乡时,她曾拿他如父亲一样孝敬。

叶云以故作轻松的语气,或类似“上天眷顾”这样的幽默用语谈起失去的亲人尤其两位先后死于车祸的哥哥,以及扫墓时与姥姥的“聊天”、对着姥姥墓碑艰难下跪、祈求姥姥的灵魂保佑他和朋友们的西藏之行一路平安,说出的都是家园对社会属性的人的重要性,人不能忘本。这也是佟晟嘉拍摄叶云的初衷。

影片北京点映场结束后的交流活动上,佟晟嘉称叶云作为他的邻居,是他少年时期的重要玩伴之一,但读书工作之后,叶云逐渐走出了他的生活。几年前他回老家两人再见面,叶云关于“假如纪录片这个行业在北京消失了你该怎么活下去”的关切提问,让他意识到他在大城市习得的冷漠,在叶云执著的人情面前的脆弱不堪,萌生为叶云拍摄一部纪录片的想法。

巧合的是,贾樟柯在不久前的《朗读者》节目上,也表达了人情不是负担,而是活着的意义的近似观点。贾樟柯称有一年回汾阳与一起长大的伙伴聚会,饭桌上没有任何人关心他的电影事业发展如何,集体问他什么时候要孩子,这令他颇为感动、感慨,因为这是除了这帮汾阳的伙伴之外,不会有人会在意的,但与他的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后来父亲去世他回老家守灵,北京虽有也是合作伙伴的好朋友陪着同回汾阳,可是面对陌生的习俗,朋友表现出不适,贾樟柯感谢之余请朋友返回北京,陪他度过难熬几日的仍是那帮汾阳的老友。现在贾樟柯把家从北京搬回汾阳,并热衷于参加新人婚礼、小孩满月酒,不再觉得那是浪费时间,也是基于明白了人情的温度。

亦是从此层面,佟晟嘉拍摄、剪辑《大三儿》时投入个人情感,甚至设计剧情,出现在镜头里构成叙事的一部分,不仅无损这部故事性强的纪录片的真实与饱满,反而成为加分项。以交叉剪辑形式出现的他与叶云、皮哥在赤峰小饭馆里聊西藏出游可行性的戏份,皮哥手中的雪茄越抽越短,人情之味却是越来越浓。固定机位或者摇摇缓缓的长镜头,不是检验一部纪录片是否优秀的必要准则。

影片与参照纪录片手法拍摄,剧情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冈仁波齐》相比,同样是进藏,《冈仁波齐》中的朝圣之路,因为沿途的虔诚被导演刻意放大,削弱了本该具有的震慑力量,《大三儿》里的私人旅行,叶云的付出与收获,足够普通平常,却把人看得眼泪涟涟。

藏族兄弟只为叶云一个人献上哈达,让他高兴半天,开心与藏人合影这件事,不着痕迹地透露出他成长路上遭受过的不公对待,以及对他人目光的敏感,也带出他不得不活得通透明白,不再为身体缺陷困扰的事实。拉到个人生命线用“远景”来看这场旅行,它更像人到中年的叶云,在朋友的帮衬下,送给自己的迟到的“成人礼”,证明他可以做成许多“正常人”也做不了的事之外,也是“逃过一死”的他更为清醒地面对以后人生的起点。

由于从不祸害人而自认为不需要借助踏足西藏净化心灵的叶云,回到赤峰之后,继续抱着“万一哪天中了大奖也会相当平静”的预演心态购买彩票,知足常乐地活着,活成要陪父亲走完他不多的余生、要还去西藏时向朋友借的几千元钱、要与工友们相互扶持的“Mr.Big”。至于他自己的爱情与婚姻,也许哪一天便会天降奇缘。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短评

尼科尔斯曾断言:“只有通过考察一系列声音、画面如何表情达意,我们才能把纪录片从那种将纪录片等同于现实,把银幕视作一扇窗,而不是一个反射的平面的反理论的、意识形态上沆瀣一气的观点中解救出来。”《大三儿》就是回归作品、回归创作过程、回归观众的接受行为的过程。

3分钟前
  • 猪窠以及萝卜
  • 力荐

可能是最好看的国产公路电影了,而且还是真人纪录片。活着,卑微如尘,命若野草,有机会就该去远方走走看看,不为什么净化心灵之类高大上的理由,只是有些美好的想象,只是生而为人有些不甘心,翻转着偌大的地球仪看一看,世界那么大,我们出生成长、工作生活的地方就那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坐标点,是该出发走一走的,就像在洞穴里闷久了的蚂蚁,偶尔钻出来透透气,然后再回去继续闷着,一日三餐日子如常,脑子里却已经有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是一辈子的精神财富,像大三儿学习!

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去西藏就为好玩不行吗?干嘛非得净化什么心灵啊。拍纪录片就为好看顺便传达一些人生态度不行吗?干嘛非得装什么墙上苍蝇努力、保持不介入的客观性。《大三儿》基调上加目的性明确的剪辑,弄得太像公路剧情片,但这有什么不好呢?近些年奥奖提名那些纪录片好看吗?是不是也该批评故事性太强。没必要为捍卫纪录原教旨主义,去与故事为敌吧。

10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就这样走着,像样儿地活着。”——有些事,做过了也许也体现不出什么不同,但确实,它就是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想要被世界拥抱,先要主动去拥抱这个世界”,导演说的。CUC,2018年5月17日,纪。

14分钟前
  • 村上春晨
  • 推荐

180420 北影节第29场 超过期待值的纪录片,看到另一种少数人群的生活,没有自怨自艾,看到的都是希望。有亲情,有友情,还有梦想,并不觉得同情,而是理解。以及看完只想给家里老人去个电话。

15分钟前
  • 弯弯的月亮酱!
  • 推荐

看过粗剪,高级到爆!

19分钟前
  • 小小巫
  • 力荐

《大三儿》不太好分类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但无疑是一部好电影。深情而幽默,悲凉又温暖……

24分钟前
  • 悟空的空间
  • 力荐

2.5,纪录片不是流水账,生活流也不是没重点。老是抛没头没尾的金句目的是?大三儿在片中一点也不成熟(导演映后谈中提到的事迹到是很值得深挖)尤其是看到他的遗书,还让他爸还6000块钱...硬是让我回想起了自己18岁时那无理取闹的刁样..其实大三本人挺有电影感,属于导演拍坏了

27分钟前
  • 夜礼服假面
  • 还行

4.5。对话非常有趣,能感受到纪录片中人的可爱。收尾收得极好,从三叔上了朱朱的三轮车开始,配合背景乐,整个气氛重新有了延续感。“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再感慨一句,收得真好。这种抖机灵的说话风格是我喜欢的。@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中心

30分钟前
  • 林莫得意斯康
  • 力荐

3.5;前半段略细碎,但进藏以后愈来愈好,角色幽默达观的魅力逐步散发,有趣的灵魂难得,难得的是上天从你那里夺走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回赠---坚强乐观友善的脾性,执著热情的逐梦心,以及周围一群有爱的人们;写给父亲的信真挚感人,不以猎奇为目的地描摹日常是一大亮点,小人物也有春天。

3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并不是片子拍得好,而是主人公大三儿真的有一颗有趣的灵魂,并且在镜头前足够坦诚。反倒是导演操之过急,太过于机巧得采用了叙事性的拍摄剪辑方式,摆拍痕迹严重影响了成片效果,让人怀疑,这究竟是一部真人出演的剧情电影还是一部伪纪录片?

32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因为步子小,所以走得远;因为个子矮,才想站得高。比谁都不相信命运,转经轮前却比谁都虔诚。比谁都渴望生活眷顾,生活却待他比谁都残忍。千里的缘分,经筒你二十贱价卖我;几世的修行,修来与亲人浅薄的缘分。他理解不了父亲的乡愁,父亲理解不了他的执念。比别人活得费劲,却比别人站更高,看更远。

3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据导演介绍,大三儿虽然残疾,但以前常拉兄弟帮小朋友出头,混得挺开,孩子们也跟他好,只是长大了就越走越远,他说像售票员送走一批批乘客,这似乎更戏剧性,但理解导演在有限篇幅内集中讲一个故事。月薪1500自尊心极高的侏儒清洁工,有个抽雪茄喝红酒无比温柔又两肋插刀的朋友,生活永远高于同人。

38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五月灰色的阴雨天,观于明德书店。残疾,失独,底层,看上去苦难的生活和操蛋的人生,观看过程中却让人笑声连连,与镜头表现和叙事手法必定是分不开的,但大部分时间没有刻意去煽情撒鸡汤还是非常可贵的,更多的是三哥的人格魅力的确赋予了电影以光明的底色。开始思考何为纪录片,毕竟有观看就有观点

40分钟前
  • 逸禾
  • 推荐

一开始以为,主角是小儿麻痹症,后来发现……也是正常人呀。表达欲望强烈,实现梦想也有贵人相助。人生故事,更是写不出来的剧本。片子有摆拍与情节设计的成分,以为摄影是在赤峰这种灰头土脸的地方,无法施展,但发现在四川西藏,也拍得很流水,所以始终有美感不足之嫌。

44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看到了一个不幸的人对生命的尊重,这一点会转化为驱使我前进的动力。

46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纪录片应当是“发现”比“虚构”更有力量,片子有设计过的痕迹,两个场景间沟通的双机位尤其明显。还有导演提出的问题,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这都是电视台编导落下的病根儿。好在人物本身和进藏的事件有特点,“我不纯洁吗?我不祸害人。”成了加分题,扫墓那段也被感动到了。

5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设计很精巧的记录类型,收音镜头剪辑放映商业运作感很强。进藏宣传片啊,对边缘人的关切差强人意,老感觉跟《冈仁波齐》差不多性质,公映绝对戳中一堆都市精英g点,比如我身后俩文化人就说可以冲一冲奥斯卡,认真的。

52分钟前
  • 判官
  • 还行

相比跟风西藏题材的那些作品,这部纪录片非常扎实克制,完成度还不错。难得的是电影并没有局限于大三儿这一男主,其身边的人形象也较为立体。跟去年那些西藏电影相比,它是真正跟普通人相关的,也更能激发出大家想去西藏的冲动。

53分钟前
  • metaphor17
  • 推荐

迟到五分钟,两个人包场,只能说有缘,没有结果,老爸挺可爱哈哈,嗑瓜子吃串的三人里坐对面一直不说话那个男的挺像刘以达手动捂脸表情,居然还偷运了手机露点小视频哈哈。美好。导演还会作曲厉害了,片尾曲好听,很契合推广曲朴树《空帆船》。海报设计师黄海。

56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