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

记录片美国2014

主演:安德鲁·德尔班科,彼德·蒂尔,安雅·卡梅涅茨,德鲁·浮士德,罗布·鲍登,大卫·马伦,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安东尼·卡内瓦,特蕾莎·沙利文,迈克尔·罗斯,迈克尔·克罗,苏拉·汉密尔顿,乔尔·施格瑟,贾姆希德·巴如查,路易斯·梅南,伊莉莎白·华伦

导演:安德鲁·罗西

 剧照

象牙塔 剧照 NO.1象牙塔 剧照 NO.2象牙塔 剧照 NO.3象牙塔 剧照 NO.4象牙塔 剧照 NO.5象牙塔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1 04:36

详细剧情

  自1978年起,美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投资远超过在其他任何一个领域的资金注入,即使有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这笔资金仍然在增加...

 长篇影评

 1 ) 记录用

1.大学是否过誉,是否学费太贵,美元学贷达一万亿美元以上,大学现在已成为升学主义的竞争,高等学院概念快要崩溃只有少数大学可以生存,大学还值得读吗。

2.大学爭取名声扩大市场,以收更高学费,要有更多的软硬件配合,为了人有我有的竞争不断开销,甚至有泳池日光床足球场学生中心,堪比小型城市。2005年有百分之240的行政人员和百分之51教员,行政人员是教员的几倍,为了维持运营而需要加大学费。多个世纪高等教育的成功已经改变,由于成本和规模扩大,很多产品贵得无人负担,学生变得要负债读书。但大学不能持续加大幅学费,学费已比其他产业大幅上升。州政府的拨款却越来越少,现在大部分学费由学生承担,学贷减轻了大学的压力。以前很多大学不收费几乎是0,没有巨大的经济压力。现在因经营成本已经改变。

3.大学到底学什么,我们在大学买了什么, 半数的学生不学无术,百分之48人无法在4年毕业,44%人无法6年毕业。加洲首创全球的公共教育制度,但加洲州立大学84%学生无法四年毕业。有些大学被人称作派对大学,花在学术的时间很少每週不够5小时,又有很多诱惑没人管,他们变得没心机读书和退学。教员无兴趣加强教学,这会影他们的研究和学金,教员的评分取决于学生(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教育慢慢变成个人的事,甚至有州长说教育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毕业就后业也不理想,某硕士毕业生债务达14万美元。25岁下的半数毕业生失业或就业不足。

4.上大学是受害者,让你支付难以支付的债务,若还不起就对本金收利息,由数万增至十万数十万起。欠债的下一代,当你欠债5万就好好想想教育的价值。为什么要一味跟风读大学,很多人大学只是为了学位,却成了逃避考虑将来的方法。好好去想想不读大学去做什么。好好去想想你在大学买的是什么,是不是四年的派对生活。有人退学开始在教育方面创业,他们思考教育制度的问题

5.普及网课能改革教育,负得起钱就上学堂 负不起上网课,但网课问题是留读率和合格率低,不符合相对的水平,学会的不多,教材不足,模糊混淆等,机械化自动化不可行,不能走出困境。因为没有什么比人与人面对面接触有效。教育和网课如何取得平衡 ,采用混合教学例如上网课后辅导员辅助教学。是一条摸索的路。

6.全美有1.65%的全费资助大学,哈佛也是全费资助大学之一。此举能帮助穷人就读,让他们有上大学读书的机会,让他们能知道有更好的生活。收费后让穷人的就读的比例减少。透过教育改变命运越来越难。

.“教员年年变老但学生不会,他们生生不息。大学是保留文化记忆的地方,为欺骗死亡而努力,大学与时间和死亡对抗”。

 2 ) 象牙塔

影片中提到的美国高等教育问题

1. 学费贷款高。

2. 从大学毕业不能找到好工作,促使学贷越滚越多。

3. 高等院校陷入军备竞赛,不断提供更“舒适”的大学环境。

4. “派对”大学现象,学生并没真正学习。

解决方法

1.骇客教育,高中毕业不去上大学,而是一群人聚在一起通过往上资源,用问题和项目,进行经验和技术的训练。

2. MOOC课平台。

3. 社区大学的反转课堂。

影片开头说,哈弗是美国第一所大学,是教会的分支,向剑桥和牛津学习。之后把哈弗大学的各种管理、授课模式比作基因,传递到美国后来兴起的大学。这一点我并不确定是否准确。很多美国大学有自己的校风,比如加州州立大学承载西部拓荒者的勇敢,宾夕法尼亚大学透露富兰克林的实用精神等等,但其系统是否来源哈弗不敢肯定。

19世纪中叶的美国资产阶级腾飞,基本人权和大众高度教育的概念普及,甚至Peter Cooper创立Cooper Union 为所有人提供像水和空气一样免费的教育。20世纪50年代,士兵的免费大学学习和学费补助法案,都将此精神继续传承。但到70年代,助学金开始减少,学费不成比例的增加。

所有问题都有着不止一个原因,所有因素都不能独立来看。私立高校是需要盈利的,对外持续宣传,保持世界排名,吸引生源很重要。军备竞赛加剧并扩展开来,学费升高。助学金减少,学贷出现。至于毕业后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影片未提,但相关因素就特别特别多了。若无好工作,很自然的陷入负债的恶性循环。

影片中提到了解决对策,最关键的问题是,教育阶层仍然存在,一些学生可以有负责的老师一对一的交流,一群迫切的同学相互辅导;而一些学生只能自己看视频、翻书、自己理解。而我认为更致命的问题是,看视频可能会给人以错觉,认为自己在学习,但其实一星期后记住的寥寥无几。

事实是,学习是根据问题导向的,你没有问题,说明你并不在学习状态;学习是需要重复的,不重复的信息,无法变成知识;学习是需要思考的,知识量大只能说明你存了很多信息,而思考是把知识连接起来,成体系和结构,延展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学习也是终身的,因为在目前这个世界,要学的和要质疑的内容一样多。

个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一个年轻人,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自己干干不累,事“干”自己干不跨,之后根据环境需求,自我修改和构建。这包含了诸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情绪管理等等看起来高大上的词汇......

对于我国的教育,额,当然和那种“学生塑造人格、追求真理、探索智慧”的情况还差很远,而且中国的大学到底是教how to make a living更多,还是how to live a live更多,这很难说......总之,发展起来比不发展起来时的问题还要多,当代的年轻人也不希望为以后的孩子们遗留更多的问题对吧?

 3 ) 教育比买房更阴险

一句话……没钱都是事。以Cooper Union学生运动为中心事件,让人看到美国高等教育的现实危机——极端激烈的竞争氛围,加速解构大学教育宗旨和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功能。学费高升,免费教育生存艰难,学生债台高筑以致怀疑教育投资的回报价值。现实仿佛是对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有力印证:在一切被经济商业资本等字眼包围的今天,教育不平等的必然性和合法化愈发突出。教育成本过高,反大学运动愈演愈烈,寄希望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免费网课也以惨淡的通过率和差劲的用户反馈尴尬收场。教育如何应对新时代的冲击?值得深思……

(不定期更新……)

 4 ) 教育的意义

高等教育商业化现象的出现,即使以免费教育、倡导教育是每一个人权利的库波尔联盟学校也开始征收学费,政府减少对教育的资金支持,学校开始从学生身上获取资本,建筑各种娱乐或大型设施,理所当然上涨的高额学费,让人唏嘘,教育意义在发生改变。当看到一些毕业并没有好的就业、负债累累的大学生时,也在想是什么出了问题?视频中也出现了一些解决方法,如深泉学院放弃学历与世隔绝培养知识技能,如某些创业机构口号辍学创业,列出大学给予的三方面,知识,人脉,学历,抛去学历,另两方面进行同样培养,不通过读大学方式去学大学中收获的东西,以及网络共享课程慕课,却因为缺少针对性和互动性而效果不佳。最终强调教育培养的批判性思维。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知识的价值是什么,知识无用论理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想到陈铭的一句话,不是知识没有价值,而是现阶段的知识需要更新,但更新也都需要一定的基础。通过学习知识获得的思考能力,对我们受益无穷。

我们总说如今是娱乐至死的时代,但主导我们的并不是所谓的这些娱乐,这些只是每个时代更迭的放松方式而已,真正的主导权在于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与理念,我们的自律与行为。与其花时间让毫无营养的内容充斥我们的头脑,我们为何不能像记录片里面那些努力争取教育资源,投资自己的同学那样珍惜资源、利用资源,把自己变得更好。

加油,要成为更厉害的人呀

 5 ) 深刻的纪录片

我真的无法不去佩服美国这些敢于批评自己教育体系的大学,并试图找到新的解决放法去尝试的行为,想完全通过网络去完全教学是不现实的,但现实的确是如果没有资金贫穷的人永远无法得到面对面的教育,想去深泉学院,我们让尽可能多的人上大学,这句听到了真的想哭。教育哪里都不公平,不同的学校,差距太大了,一无是处的学校让人更加一无是处,教育我不会去追求公平,但无法接受的是令人绝望的极不平等的教育,把学生推向深渊,是气愤,是不能原谅的罪过。但又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被掩盖藏匿的让人无法察觉,渐渐的人们忘却了,也无法发现,没人改变这些弊端了。

 6 ) 伟大的格局观

这部片世界观太大,一下子消化不了。内心很复杂,五味杂陈。普通贫困家庭的美国学生没有钱上大学,他们如果依靠社会贷款的话。可能毕业三年之内会达到15万的欠债,这样付出的时间金钱成本还不如不上大学校那如果有一些大学当中又提高学费减少奖学金的补助,他们也没办法进行生存,于是呢,中低产阶级它就面临这么一个上大学,有用还是没用的哲学思考问题,当然就会有好多反大学的社会组织,但是呢,其实高收入高背景,嗯,真的有这种能力来改变自身条件的人,最顶尖的一些人士还是在名校常青藤出来的,但是这些学校的花费也是巨大,基本上就等同于阶级固化,有钱人上的常青藤花了很多钱,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有才华,将来能赚更多的钱,那普通的家庭呢就是。自己好的学校也出来,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去工厂打工这样的。他把教育在美国现阶段的一个论述,从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各个形式当中,进行了一个深入系统的阐述。世界观格局非常的大,推荐给所有想对这方面有了解的人真的太棒了。

 短评

很少看纪录片,关于美国教育的。我始终不相信线上教育会取代面授教育,就像电子书永远不能取代纸质版

7分钟前
  • 小阿璃_
  • 推荐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过中国的基础教育费用的确算得上是廉价,特别的大学教育。感谢国内的助学贷款,大学班上一大半同学都是借助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完成学业,这些从广东最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同学凭着教育彻底扭转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相较格外拼命的他们,我已经是个loser了。

9分钟前
  • Z某人
  • 还行

飞机上看的纪录片。建议每个对留学美国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看一下。片子讨论了美国大学系统的疾病:高昂的学费,精英学校竞争目的就是追求prestige,以及免费教育在21世纪的不可行,还有深泉学校-(八卦该校都是帅哥)Going to college has become another way to avoid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12分钟前
  • 小厮男瓦西里
  • 力荐

美国的象牙塔在大学,但国内的象牙塔在高中,对于大部分中国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个浪费生命的好地方,是工作前玩乐的好借口,而大部分人也只有到工作后才理解自己曾经在教育上缺失了什么

14分钟前
  • Neski.
  • 还行

拍的不是最好 但话题值得思考

18分钟前
  • dancing dust
  • 推荐

中国的孩子还在为去美国念书而努力。美国的高等教育却更中国的高等教育一样,成为了高风险高投资的项目了。

23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美国人应该庆幸自己对现如今的教学现状还有反思,中国的高校呢?从上到下就想着搂钱……

28分钟前
  • 小卓尔
  • 力荐

2014/06/15

32分钟前
  • livinglow
  • 还行

哈佛一出,誰與爭鋒。免費教育,南柯一夢。派對大學,紙醉金迷。深泉學院,樂在其中。

36分钟前
  • tintin76
  • 推荐

高等教育的使命不是职业技能培训,而是人格的培育、视野的扩展和人生意义的求索。

38分钟前
  • 枫桥夜泊
  • 推荐

触及很多重要现实问题,但是稍显凌乱,有点拼凑,而且B-Roll都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镜头,时间久了真是有点乏味。让“专家”来讲解问题也确实不错,但是诸多数据的呈现有点像新闻,而不是纪录片。不过确实引人深思,看完一把辛酸泪,让我反思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40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还行

软广告

45分钟前
  • .
  • 较差

问题算是解释清楚了,秃子头上的虱子... 。4.5星推荐。

49分钟前
  • bugz
  • 推荐

想去深泉学院

54分钟前
  • Stigrex
  • 还行

学费确实应该是tax payer的一部分 美国教育也许不再全面领先 但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依旧在 结尾的网站更是宣传+实战的完美结合

56分钟前
  • musagetes
  • 力荐

food for thought

1小时前
  • toska
  • 力荐

中国的问题则是除了一类大学其他学校都是浪费金钱浪费时间。学校越来越商业化。20171029

1小时前
  • 仙女蕊
  • 还行

今天想安利一部纪录片《象牙塔》,整部电影围绕着美国大学是否“物有所值”进行探讨,也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高额的学贷危机、Party school、大学的“军备竞赛”、毕业就失业等等问题,当然也讨论了一些现代教育的论题,免费教育、mooc、社区大学,别具一格的深泉大学等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纪录片结尾提到“Critical thinking”是美国的建国精神,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1小时前
  • 奎妮(撒野版)
  • 力荐

州立大学44%的学生无法在6年内毕业,要么是蠢得可以要么就是懒得要命,可算是理解中国博士生做助教的感受了,这种人丢在中国分分钟连高中都上不了。看完后忽然解开了一个心结,不再为没有去美国读本科而后悔,如果读了本科我可能就没钱读硕士了。当然,也可能我读了美本就能直博了,毕竟资源那么多而同学没那么喜欢学习。。。PS: 爱奇艺的翻译烂到家了,freshman、Stanford、Udacity都能翻错

1小时前
  • 离歌笑
  • 还行

前段时间贫困地区平板联网上课的案例基本就是重蹈美国十年前的网课覆辙。教育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机械灌输实现,不管方式方法多先进,人本永远是核心。新世纪20载,我们后来居上的经济实力和依然狭隘的认知视野,让这部纪录片双倍的发人深省。

1小时前
  • Nightwin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