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

剧情片大陆2013

主演:董子健,秦海璐,咏梅,焦刚,安悦溪,郄路通,蒋雪鸣,高浩元,谭楚枫,李天浩,蒋小涵,侯孝贤,龙然

导演:刘杰

播放地址

 剧照

青春派 剧照 NO.1青春派 剧照 NO.2青春派 剧照 NO.3青春派 剧照 NO.4青春派 剧照 NO.5青春派 剧照 NO.6青春派 剧照 NO.13青春派 剧照 NO.14青春派 剧照 NO.15青春派 剧照 NO.16青春派 剧照 NO.17青春派 剧照 NO.18青春派 剧照 NO.19青春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3 16:10

详细剧情

  不疯狂,怎叫青春?居然(董子健 饰)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黄晶晶(安悦溪 饰)表白,收获了甜蜜的初恋。但很快初恋的甜蜜就被闻讯赶来的母亲(咏梅 饰)破坏了,黄晶晶在居然母亲的刺激下傲然离去,居然伤心的想爬墙挽回初恋,却摔伤了尾骨。失恋加受伤的他高考失利,看着黄晶晶前往复旦的身影,决定复读追逐爱情。开始了一段疯狂的高三历程。  在每个青春的回忆中,一个深陷暗恋默默付出的女孩儿,几个情感丰富讲义气的哥们,一群各有故事特色十足的损友,一段所有人共有的回忆。这就是青春派——生活里总在闪烁,永不褪色的一段岁月。

 长篇影评

 1 ) 不疯狂,不青春

青春于不同的人来说,代表不同的事物。有人说,青春是自由,摆脱家长的束缚。也有人说,青春是热恋,找到那个她,温暖彼此。还有人说,青春是特立独行,想什么做什么,不从众……《青春派》告诉我们,青春是令人胸口隐隐作痛的初恋,青春是高四奋斗挥洒的汗水,青春是偶尔的一点点疯狂,青春是内心真正的成熟。 以青春励志为题材的电影不在少数,但取材高四生活的确实很少的。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群90后青少年的青春生活,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居然的男生,在距离高考还有5天拍毕业照时,他终于鼓起勇气向自己暗恋了3年之久的黄晶晶告白,并且得到了对方的回应。这一举动着实让居然的班主任——全校出了名严的撒老师下不来台。可是甜蜜的初恋还未开始,就被居然的母亲扼杀在了摇篮中。居然被母亲关了禁闭,但一个少年的心岂是那么容易被锁住的?午夜时分,居然悄悄的爬出了卧室的窗户,沿着防盗窗一层一层的爬下楼去,可是却被一大姐当做色狼推下楼去——尾巴骨断了。不出人意料,居然的高考砸了。父母的确是对他很失望,他自己也充满了迷惘,但复读这一条路是他从未想过的,他排斥复读。这个任性的决定对一个辞掉工作倾尽心血为儿子洗衣做饭的母亲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于是他的母亲哭闹打骂,软硬兼施。可是居然却不为父母伤心的泪花和恨铁不成钢的打骂所动。最终,黄晶晶考上大学的消息彻底燃起了居然心中的热火。他要回去复读,他要努力读书,他要考上和黄晶晶一样的大学。他复读的动力就是——黄晶晶。带着这个目标,他收拾行装,又来到了撒老师带的应届班。

正像一句话说的那样:恋爱的天敌是距离。居然和黄晶晶的距离并不只是北京和上海的距离,还是大学生与中学生的距离。十一假期,两个人的感情因为黄晶晶的欺骗彻底崩盘,无疑居然只是怒火中烧的胡言乱语,但黄晶晶却真的是想要放弃。在高四这个关键时期,失恋这个打击无疑是致命。居然变得像一只竖起刺的没心的刺猬,做什么事都仿佛丢了魂一样,对对自己关爱有加的张晓帆也恶语相向,着实引起了同班同学的不满。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班级组织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这一场讲述失恋电影彻底改变了居然当时糟糕的状态,让居然学会了放下自己不能拥有的。渐渐地,居然也开始看见他以前忽视却对他格外珍贵的东西。 作为一部成功的青春励志题材电影,《青春派》不仅赢在其背景选取,也赢在角度选取。整部电影并不单单体现了单纯的青少年男女朦胧的情感,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友情,亲情,感恩老师的淳淳教诲,不要忽视那些对你最重要却始终没得到你关注的东西。电影中望子成龙的老妈,严中有爱的撒老师,默默无闻的晓凡,搞怪却真实的逗比三人组这些鲜活的人物都牢牢刻在我们的心里。那些,不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吗? 《青春派》拍出了许多青少年的心声,让我们从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居然由一开始的“无爱情,不生活”变得“重情义,知感恩”,这,就是成长的过程,这,就是属于居然的别样青春。那么你,何时完成这华丽的蜕变呢?

 2 ) 再也想不出比本片更烂的标题来了即便是这个都比"青春派"要好100倍

8月2日上映的电影,8月5日看的,全场不超过10个人。万达影城的排片一天两场,一场中午,一场将近晚上10点。尽管如此的受排挤,小成本小制作,我也并不看好本片的票房,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今年目前为止最让人惊喜的电影。
  
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带起的一片青春片风潮中, 我想说这部拍的最好。同类型的打集体回忆牌的前面有《中国合伙人》、《致青春》、《小时代》,后面有《小时代》2,3,4,可这些电影真的有质量么,票房好赚点钱有什么可吹的?除了票房,你特么的还敢聊别的吗?砸那么多钱,连个故事都讲不好,大制作你妹,你特么的用心作了么?长期霸占电影市场,观众就算想看别的也没得选啊,光靠画面,音乐,一堆青春偶像,就是青春题材就是缅怀青春了?青春有情绪,有愤怒,有哀怨,只有真实的青春,才能打动观众。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也许远称不上经典,但他至少抓住了青春的尾巴,别的鸡巴都没有。
  
这里插一句,我真的特别喜欢和欣赏秦海璐,我记得当年《钢的琴》资金短缺,秦海璐自掏腰包最终让这部充满情怀的电影出现在我们面前,她非常支持小成本和独立制片,中国电影需要这些电影基因,我希望中国多一些这样电影人,我也希望中国电影市场多一些有诚意的作品。台湾电影近几年进步神速,各种类型片纷至沓来,中国电影近两年不得不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倒退。
  
整部电影叙事简洁,情感真挚,故事时间跨度就一年,格局小,虽然有些地方节奏有些混乱,但确实很有味道,对于彼时的爱情友情亲情师生情以及横亘其间的大大的高考的把握,其实还是满到位的,虽然羞于承认,但我高中那会确实是这样,现在看来只能用二来形容,但是那份单纯美好,顾影自怜懵懂无知,夸张的拉伸自己的情绪情感绵延自己的委屈痛苦小心呵护自己的那份自以为是的真挚都特么的是真的。自己的情绪也随着感情波动特别大,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可以把握住,可以把这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但其实自己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掌控的程度。仔细想来,高考之后,似乎自己也再没有这样奋力的追逐过某些东西了。
  
青春期那种特有的荒诞,迷茫,躁动,癫狂,以及难以言说的淡淡的忧伤都在本片里得到了真实的展现。列车呼啸而过的声音,快速略过而模糊的路人面目,迷惘,离殇,也许就是青春的感觉。那个时候的感情也没什么道理可讲,也许你成绩好,也许你体育好,也许你会吉他,也许你坐在我边上,也许就是看你比较顺眼吧。泰戈尔说过,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本片主演挺顺眼的,气质比罗根·勒曼更有一些肆意。几位配角塑造的相等成功,那位高个戴眼镜瘦子演的不错,很像每个人的高中同学并且很容易忘记名字;娘炮说真的可能有人觉得演的太过了但确实为本片增色不少。我初中有个徒手画圆画的特别好的数学老师,所以当侯孝贤戴着眼镜出来画个圆画成这样真的笑喷了好吗。本片的配乐也很赞。最后吐槽下“青春派”这三俗的片名吧,在了解这片的信息前,我是绝对不会站在电影院的排片表前选择有这种名字的电影来观看的。
  
总结一下,难得的国产佳片,诚心推荐,今年目前为止国产电影的最大惊喜。

 3 ) 青春诶

感觉一下子回到两个多月前的学校
耳边还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样的枯燥乏味 可以整夜焦虑睡不好觉依旧熬着做完文综 作业下来便放下一切好像时间永远会不够
每天最幸福的时光不是吃就是睡 吃到好吃的便能成为整日的亮点
一整个班都像是沉闷了太久 一个普通甚至无聊的笑话都能让全班乐个不停

成人礼上爸妈送我一个钱包和一封初中班主任写的信 交给我的那一刻我确实还是看到我妈眼眶一红 我装没看见 眨眨眼
信的内容倒也是些许格式化 但在那时候 好像 真的分量很重

某个周日上学路上碰到高一的物理老师 他停下车问我最近一次模拟的成绩 我说十多名吧 结果他抓抓头很严肃的看着我 问我怎么回事 至少也得是前十吧
我尴尬的笑笑 知道这个我一直很怕的物理老师 一直都有在期许我能在文科班数一数二

到了那个时候 真的慢慢开始觉得 每个曾经不喜欢的老师 都光辉伟大了起来
每天呆在教室自习 看着任课老师走进来 不再是高一时候慌张的收起课外书 而是真的 觉得心安 就好像我有再多搞不清楚的问题 有再多紧张的情绪 有你在 我就行

那时候 也不再抱怨多么累多么苦
朗读的时候看看周围 不觉得真烦 而是真切的感受到班主任说的那种一辈子难再有的拼搏的劲
甚至是曾经抱怨过无数次的晚跑 在高考前也变得那么珍贵
跑着跑着跑到最后一天 迎着夕阳 听着“1,2,3,4”的口号 突然想到 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日子

不会在黄昏拿上一本书去朗读 挑个位置 背后是当时还喜欢着的人
不会因为站着对答案而腰痛
不会在晚自习的时候传小纸条聊天
不会再拉帮结伙找人一起去上厕所
不会再因为小事和同桌闹翻
不会再担心数学课被叫到黑板回答问题
不会再有短暂的下课10分钟的分零食和乱聊天

然后 就高考了
即便睡得不好 也是无比精神
去考场的路上 碰到熟人便拉住 “快祝我高考考好”
好像 每一个交情淡薄的人在那一刻都是那么的慷慨

然后 高考过去了
毕业典礼的主持人 都是一对情侣
好像 渴望的青春终于开始了

但好像 渴望的青春随着高考结束落幕了
青春只存在于那个偷假条出校只为吃顿好的的日子里

 4 ) 每个人都是别人爱情故事里的碧池

       
       中午12点半的时候去看了《青春派》,在北纬二十五度一个叫兴义的小城,整个影厅只有我一个人。
   
   说实话,这只能算是一部合格的青春电影,但却是能感动观众的,因为电影中的点滴都是我们亲历过的真实。
    
   这篇影评的题目来自于前一段时间在豆瓣上看到的一个禅师体,引用——“爱情失意的年轻人上山找老禅师问道,老禅师把一滴墨汁滴入茶杯里,茶水马上就黑了,把一滴墨汁滴入湖里,湖水还是碧绿的颜色,他慢声道:‘你懂了么?’年轻人盯着茶水看了半天,小心翼翼说:‘是痛了就会放下的意思么?’ 和尚说:‘不,是你永远无法改变一个碧池。’”(注:碧池=bitch)
     
    电影中印象很深的一句台词是居然在复读班自我介绍时说的:“早恋害人,但我不后悔,落榜证明我是真心的。”16岁的居然在高考前5天向18岁的黄晶晶表白,他们的爱情却在开始的同时也结束了。如范晓萱在《眼泪》里唱的那般:“许多梦想总编织太美 跟着迎接幻灭 爱上你是最快乐的事 却也换来最痛苦的悲。”爱情本来就是不对等的,无论你多么用心耕耘深情付出海誓山盟肝肠寸断,若对方不愿驻足就证明一切都没有了意义。所以,黄晶晶是坏人,她是男主角居然爱情故事里的碧池。而事物的相对同样也在塑造着居然是晓凡爱情故事里的碧池。这是一个循环,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刻入骨髓里的名字,彼时的年少轻狂以为情能动人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总会有相濡以沫的未来,却不知往往用情付诸流水,历尽伤悲终要相忘于江湖。但自己不经历这一切,又怎会甘心?
   
    青春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定义,是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日?是校服包裹下的清瘦身体?是高考后彻夜的狂欢?是脸上的青春痘及痘痕?是遇到一个对的人时的砰然心动?还是那些为爱疯狂的言行举止?居然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向黄晶晶吟诵泰戈尔的诗,以莫大的勇气争取爱与被爱的权力;他在半夜妄图翻窗跳楼,只为在那个时刻能见到黄晶晶,那般迫切仿佛是要在时间前行中逆向奔跑;他在南下的列车上突然出现,十八相送不过是少年最炙热的心跳以及无法通过其他一切行动证明的思念与不舍……这些,都是专属于青春的疯狂,是在被现实的无奈种种打击,学会权衡每一次付出与回报的精明举动之前的青春岁月。而他的这般痴痴盼盼也终于让无法回报和承受的黄晶晶成为了碧池。

    我也经历过高中时代的早恋,也为自己的女神心碎过,也像居然一样彷徨无助以为没有了爱情的日子生存便如行尸走肉一般。半年以前,我也曾遇到让我心悦到心花怒放,心动到每一夜都难以入睡要为她写下一行行世间最美辞藻的人,那不是一种因文学底蕴以写作技能作为工具的求爱行为,是从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火山熔浆喷发一般的强烈表达,仿佛想和对方一夜白头,但这段感情实际上只持续了一个多月。自己曾经带上礼物搭10几小时火车北上,从武汉到济南,这是我此生第一次到达淮河以北,只为在那个人生日的前一夜出现在她的面前,列车到山东境内的时候,我几乎每分钟都要拿手机出来看一次,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大概和居然翻窗的那一夜一样,终于在将近晚上九点的时候出现在她的楼下,打电话给她谎称一份快递送到楼下让她出来拿,没有之前想象的拥抱,有的是相视间淡然的一笑,为爱痴狂的人呵。与居然同样的是,我在这段感情结束后也很长一段时间都走不出来,日不能食夜不能寐,钻在牛角尖里千万次地问为什么。无数次地想挽回,却已没有了可能,于是一次次在压抑自己,本以为会恨对方的绝情,但最后连责备都被自己说服,说服自己要站在她的立场为她着想,唯一可惜的是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依然自转着。结局的时候,居然和晓凡考入了同一所大学,导演给了观众一个想象他们完满结局的空间,但我认为,他们不会再在一起了,因为一旦成为对方爱情故事中的碧池,便不会再回头。我一直都不同意张爱玲所言的:“治愈失恋的只有新欢和时间。”如果真心爱过一个人,是不会有释怀这一说的,青春年少时的情伤只会在掩埋在岁月流转的现实下,如一道凄美的伤疤。
    
   
   我一直认为,好的电影都是相似的,烂片却各有各的奇葩之处,《青春派》满足了我对好电影的两个定义——娱乐与审美较好的结合。娱乐电影取悦观众,带给人紧张工作繁琐生活间隙的轻松与欢乐,《青春派》温暖朴实,不浮夸不做作,笑点的安排自然和煦。非娱乐电影关注社会以及人的生存状态,将电影剧情提炼,带给人深层次的思考。《青春派》不回避高考存在的问题,积极大方地探讨早恋问题,在观众对青春的追忆中恰到好处地升华,算是很好地完成了青春电影高考烙印的命题作文。anyway,其实我们稍微有涉猎一点电影学的人都知道,每一个国家与地区要想拍出好电影,就必须有特色的东西在里面。关于世界上最好的青春电影,意大利有费得里科·费里尼的《阿玛珂德》,台湾有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美国有罗伯·莱纳的《怦然心动》,日本有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韩国有金基德的《撒玛利亚女孩》,香港有彭浩翔的《青春梦工厂》……这些经典都挖掘了本民族文化里精华部分。我不知道应试教育和高考算不算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里精华的那部分,但它既然有着深入万户千家的影响力,自然是我们的青春电影需要取材并加以糅合的。
     
    如果在一两年前,我会在看完电影后打电话给那个我无法忘记的人,像电影中的居然那样,哪怕只是问一声:“嘿,最近过得怎么样?”但现在的我不会这样,不是因为我不够勇敢,也不是自己能够释怀了,只是觉得这样的打扰,好像真的没有必要。
  

 5 ) 高考不能改变你。只有自己能改变自己。

      我至今仍然记得第一年高考结束时,母亲对我转述我高中化学老师原话时的眼神。有点迷茫,不知所措,以及一个要强女人受到侮辱后的无奈。
    我的母亲在我高中的几位老师身上打点了不下10万块钱,为了让他们照顾我重新对学习产生兴趣并能提升点成绩。
    我接受到的“照顾”让我在转学后的一年半里更加肆无忌惮与乖张,却仍旧无心学习。
    第一次高考出成绩后的一个月里,我的父母在关于要不要我复读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母亲到处向人咨询复读的好处坏处,担忧复读一年会浪费时间。父亲则认为我还有救,但是如果靠那点分去个烂学校这辈子就毁了。
    而我完全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只是等着他们做决定。
    当时的化学老师是这么和我母亲说的:“他这样的能达住二本线已经是个奇迹(没错就是奇迹二字)了。不要让他复读了,再读一年还是混,也是浪费时间。上个二本就挺好的。”
    高中混了整整三年已经麻木的我第一次感觉到耻辱。

    现在想来,我得感谢我的化学老师。没有他的那句话,我不会去复读,不会完成分数上让他看来不可思议的跨越,也不会来到北京,更不会现在成为一个记者。
    就如同居然需要感谢黄晶晶。他们都只是最初的动力,促使当年的我们做出了选择。在那一年艰难而又开心的日子里,最初的目标或许已经渐渐模糊,但是这短短一年内却完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救赎。
    不过,这也不是一个多么励志的故事。居然最后考了568上了人大,我也没有发愤图强到从二本线到清华北大这样一流名校的跨越。但是,短短一年时光里,我体验了之前混沌的三年中不曾感受过的痛苦,煎熬,快乐,与付出之后的心安。收获了初恋与一些朋友。经历了一些开心的和难过的事情。为一个小女生刚开学就跟人打架,早上下了早自习一群人不吃早饭去踢球,冬天在学校旁租的没暖气的房子里盖着两层被子冻得瑟瑟发抖,偶尔也写作业到晚上12点多1点,临高考前压力大到快崩溃吃安眠药入睡,带着一群小伙伴吃遍了小城里的大街小巷…
    时隔五年,这些回忆仍然很新鲜。看电影时,这些事情不断的闪现,与电影交叉进行。复读的一年我总体过的还算平实,最艰难的决定在下决心复读时就已经度过了。剩下的好像就是按部就班走着,一如电影一样平滑。
    这部电影很普通。从头看到尾像喝了一杯味道很淡的奶茶。娘娘腔是里边的珍珠,不时地吃到珍珠能小惊喜一下。
    或许是“青春”二字这两年在电影里太过于泛滥而后又给观众带来太多失望,或许是被《青春期》这样的玩意儿糟蹋了许久,面对这样一部平淡的电影,它不矫情不造作带来的真实就足以把人感动。
    电影虽然平滑,但是个中情感,只有经历过高三甚至复读那一年的人才能体会。导演把这些情感在不动声色中处理的很细腻。电影中主人公身边小团体的人物角色符号化的比较明显,尤其是娘娘腔。在90分钟的影片里,这种明显的符号化或许是一个不得不有的选择。不知道娘娘腔是不是受《再见金华站》的影响,但是他的角色稍微有点被放大到喧宾夺主的感觉,看完电影对娘娘腔的回味甚至多过了电影。
    电影最后的煽情牌也算恰到好处。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赢在了真实。不会像看《不二》《致青春》之类的电影有一种被圈钱的感觉。
主题曲是神来之笔,让人血脉喷张。曲子听起来像改编,总让人有一种混杂了各种听过的曲子的感觉…
    不过可惜这样的电影,没大明星,没造势宣传,受众群体又少。票房应该勉强能拿到小时代的1/20.

        这部电影能带给并没远离高中生活太久远的人不少回忆和感触。“你拼爹拼不过,你还不拼你自己”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前两年“大学无用论”被轰轰烈烈讨论过,我不想多言。虽然我在大学里没有刻意的去追求成绩,但是我认为我在一所相对优秀的大学里认识了很多比自己牛逼不少的人,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自己成长与收获了很多。
    自己工作已经一年,现在断言谁会幸福开心谁不幸还为时过早。5年前的那场高考是分水岭,它会带你走向不同的道路。身边一些富二代与同学现在已经回到家中,或者接手父辈企业,或者经人安排进入一个好的单位,也有一些人在家乡打工。我则甘愿在北京拿着一份低工资。价值观的逐渐差异或许会让我们彼此都很难理解,但我想终归都要追求内心的安逸。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自己发力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而当年的高考只是带着我们走向了不同的路。

 6 ) 青春就是我一辈子的硬伤

昨天去家门口的电影院看《青春派》,开场五分钟,屁股还没坐热,只听“啵”一声屏幕上一片漆黑,安全灯霎时亮起——
哎呦卧槽,电影院都能停电啊?

握着老板签过名的票根,我今天又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
而在一个半小时之后,我走出电影院,看着大街上热浪滚滚,烫得眼泪都快流下来。

作为一个比较出名的神经病,我最出彩的年纪是在初中。中考搭线侥幸进了高中之后,原本初中的小伙伴都分崩离析,鸡哥去了大上海选择留级,gc因为神一般的发挥去了兴中的尖子班,带头大哥一脸不羁地去了城北还是湘北我不太记得,而我则孤独地来到坐落于走廊尽头厕所旁边的5班。

因为清楚地认识到美只一种,倾国倾城,丑却万般,千姿百态。我更加努力地朝着一名娱乐大众的丑角发展,十七八岁的年纪,别人忙着成长,变美或变帅,我则自暴自弃地选择成为一块0.1吨的秤砣。另一端的秤盘上放着友情与爱情,学业与理想,愤怒与孤独,矫情与自我哀愁。

我主动要求班主任把我调到了讲台旁边。因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缺少了战友的我选择单兵作战,我要把板桥初三一班的光荣之血继承下去,我肆无忌惮地插嘴插舌,善于和老师狡辩争论,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进度。有次晚自习在走廊上因为举止怪异惹毛了教导主任,第二天早读课他来到我们班,轻轻敲了敲门。因为我离门最近,所以我大大方方主人般热情地拉开了门,结果主任伸出一张面瘫脸,瞥了瞥我和又瞥了瞥我可爱的讲台小板凳,挤出一丝冷笑:
“看你的座位,也知道你在班级上的位置了。”
可这句话怎么想都觉得是一句褒奖,是颁发给我幼稚的反抗行为的一枚重要勋章。
而当时的我居然忍不住低头露出微笑,心想“哎呦卧槽,这下撞枪口上咯”。
至少那时候我的幽默感和乐天知命常能救我于水火,你一定要坚强啊,你们班可就只剩你一个神经病了啊。

这种使命感让我足足撑了三年,一直在表演,从未被识破,如此逞强三十年,最后发现谐星的爱已经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再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已经落花满南山了。我想怎么说我也该成为一个成熟稳重的老师傅,怎么三年终了,青春期结束,却还是那个幼稚而极端的心态。以至于之后的五年,我依然我行我素,闹出更多更大的笑话。我想,这也算是个天意。

高三哭得最猛最柔情的一次,是初夏的夜晚。那天全市暴雨,乌云典当星光,狂风扯天幕霸王硬上。那是非常诡异的午后,天空飘着如烟的云,天边是更多绿色和紫色的光,黑云压城的巨大紧迫感,似是一场大战即将开场。直到空间被剧烈的挤压,揉捏,老师接到校长室的通知后立即说道,反正要高考了,想留下晚自习的就留下来,其他要走的赶紧走,这场雨肯定要下得很大,路上一定要小心。

彼时我因为各种原因坐到了教室的第三排,我茫然地看着全班同学或着急或愉快的收拾书包,急匆匆地离开教室。一个,两个,三个,第四个撞到我的桌角,五个,六个……大家都走得那么快,毫无留恋,直到教室已经快没有人时,我看着空荡的教室,刚关闭仍有冷气的空调,一摞又一摞的书籍资料,被打开的文具盒,没擦干净的黑板,黑板上值日同学的名字,心中顿时一阵强烈的悲哀涌起,这种时候,最好谁都不要碰我。

而F走过来说,你怎么还不走,快走啊!下暴雨了!
刷地一下,我眼泪就夺眶而出。我立即低着头趴在桌上,平复情绪,缓缓说道,你先走,我再等一等。
他说,一起走嘛!
我一下子没忍住,哇得一声大哭起来。那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只觉得得山崩地裂,海枯石烂,脑中一阵晕眩,所谓哭到缺氧便是如此。
我嗓门大,脸盆又大,所以哭起来的场面一定是非常壮观和震撼。我玩命地哭,吓坏了同桌,他立即去门口找班主任娇娇。
娇娇来到我身边,问我怎么哭了,我像孩子遇到妈妈哄时哭得更大声,一边哭着还一边大声说,走了,都走了,就要结束了。
娇娇用力地揉了揉我的头发,她手中温柔的力量,让我更加受不了,情绪直接失控。
然后她声音带着颤地说道,你们别管他了,让他一个人哭一会。
直到我哭醒了哭完了,那场暴雨也已经停了,教室的门窗都开着,空气清新得不像话。难得的安静,草丛中偶尔有虫子在鸣叫。
我抬头又看见在改卷子的娇娇,她朝我笑了笑。

后来听同桌说我在哭的时候,娇娇也走出教室一个人在走廊上哭了起来。

那场暴雨,似乎就是青春的第一场离别。后来我们高考,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在高考前勇敢地在一起,有人在高考后表白失败。有人去了远方,有人离家不远,可终于渐渐失去联系。我开始安于现状,上天安排的最大。有人持之以恒,终获成功。我终于明白,随波逐流和努力奋斗,都是对命运的不妥协,前者趋利避害,后者永不言败。一个更好的人,是应该懂得如何分配两者的比例,刚柔并济。就像青春里,我们面对爱情和友情,一定要作出选择。

我的青春期并没有太多亮得发烫的时刻,也没有完成刻骨铭心的爱恋。我普普通通,除了体重和长相,都泯然众人。可很多时候,我依旧是个特别爱自吹自擂自命不凡的家伙,从正面上来说,是给自己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负面上来讲,还是得好好检讨自己,因为嘴贱犯下的过错。你只是个普通人而已,懦弱并胆怯。

青春啊青春,坐北朝南,阳光普照。我已经过分粉饰了自己的曾经,企图给自己营造一个祥和,适合回忆,有滋有味的过去。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纪,无法感同身受,只能试图揣摩自己,在那个青春期所有的心态和由之引发的种种行为。青春这种东西,果然只是年纪过去之后的各种意淫。

它热浪滚滚,烫得人不由眯起眼睛,直到形成心里不可治愈的硬伤。

 短评

每次看都能引起对自己备战高考的共鸣,可惜后来的我再也没有当时的坚持和努力。

3分钟前
  • Stark实习生
  • 还行

三星半。一部青春片,能够做到不雷人、少做作、有激情,便属不易。看刘杰的《马背上的法庭》和《碧罗雪山》,曾以为他是一位只会拍老少边穷的导演,但这部青春片证明了他写命题作文的能力。如果说拍青春片对刘杰是一场高考,他已经上一本线了。八月,这部影片如果不是黑马,就只能是炮灰了。

4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如果你怀念高考,你得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在91分钟原汁原味的重过一遍;如果你恨高三,更应该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看到学弟学妹遭遇地狱折磨,而自个在那幸灾乐祸。只是想不通电影怎么会取一个这么Low的片名?

9分钟前
  • 邹逊
  • 推荐

高考是每个人的心中珍藏 不论你喜欢或讨厌 最后想起那段时光 嘴角总是会向张上扬

12分钟前
  • 甜椒Oli
  • 力荐

看完青春派愈发觉得小时代是坨用金钱堆砌香喷喷的屎。导演实力体现为他是否能在商业和文艺间不费吹灰之力的转换,显然刘杰做得游刃有余,并且没有为票房彻底放弃艺术底线。男猪小哥特别水嫩,真心希望票房大卖!

17分钟前
  • 拧巴小柒
  • 力荐

院线的高中片能涉及恋爱,确实进步很大了,虽然仍要打擦边球。受环境限制,仍是处处受制的青春,有些太干净了。或者是成年人回头看高中,片子总带些伤感(慢镜、吉他配音与内心独白)。而真实往往是连思考和伤感的时间都没。即便如此,仍会让人想起很多高中记忆。拿娘娘腔当笑点并反复嘲笑,有点过度了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泰戈尔说:“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搭伙过日子的,最后都长久了…” 热血、鸡血、痴情、奋斗…非常有看头的青春校园励志片,中国大陆版《那些年》。关于高三的描述就像那句台词“累死你一个,幸福你全家”恰如其分,男主随剧情神奇地由丑变帅,娘娘腔角色贡献了全片最多笑点!年度惊喜!

2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世间居然存在一部这么自然的在说人话办人事的国产电影!导演好棒!真心想给导演写剧本!

25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也许正像主演董子健说的那样,"这也许是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一部青春片。"不装逼,不矫饰,不假纯,不宣扬。是以为今年最好青春片备选。我猛然想起,似乎高考过后,我的人生中再也没有这么奋力地去追逐某样东西了,最好的青春。

2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7分。90后的情感体验实际上是延续7080后的,准确到位的创作表达是会虚化这种代际鸿沟的。显性的高考大背景及更大隐性的拼爹时代,时而勇猛时而弱懦的纯真刻骨小青春。

31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全中国的制片厂都不允许拍早恋,除了中影

33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2010年的《碧罗雪山》,是我心里当年的年度华语十佳。看了《青春派》……只有再看一遍《碧罗雪山》,才能平复我此刻复杂的心情。

34分钟前
  • 老晃
  • 较差

超出预期之作,没想到刘杰处理高考这样的命题作文如此自然流畅,八十分钟笑点和十分钟泪点满满。可能因为这个片名会淹没在烂俗的青春片大潮中,但绝对比<那些年>更服水土,比<合伙人>三观更正,比<致绿茶婊的青春>更真实。

3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并不是说特别出色,但是它爽快、清脆、有趣,在内地青春片里,太难得。

40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演的最好的就是那个娘炮了!!!!!浑然天成,毫不做作!!!

42分钟前
  • 失控的小跳蛋!
  • 推荐

越编越假,越演越假,被制造被意淫的青春,也不知道是谁的青春,都擦了点儿边,再修饰一翻,人物和情节的功能性太强烈了。作为用来消费的青春片,对于曾经经历过高考的人,这勉强及格了吧。★★★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离开校园后才真真发现曾经那些内心痛绝与书本为伴的日子虽然聊苦,但却最简单最开心。电影叙事简单朴实,没有大野心,但真诚动人。

51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刘杰的转型相当成功,对当下“青春片”的脉络清晰,不再拘泥于集体回忆和刻意煽情,而以轻松、励志的笔触传达出青春味道。青春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味道,高考是青春的一部分,也是青春最好的祭奠,因为它让人走向成熟甚至世故。高考和早恋一样心要定,否则就像侯孝贤画圆一样…

5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很多年前,因为ta要去美国读书,我也曾跳上北京到上海的火车,坐10个多小时只为和ta见40分钟,然后又坐10个多小时的火车回去。回到家后我倒头睡了整整一天。那个周末就是我对初恋的最后回忆——我比男主角幸运。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以高考为题材的电影,这是最好的一部。还记得高考那年,我和初恋女友分在同一间考场,横排相邻,我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橡皮上,扔给了她。最后,我们俩双双落榜。

5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