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聊日子

综艺台湾2022

主演:内详

导演:未知

 剧照

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2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3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4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5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6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3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4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5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6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7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8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9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27 00:13

详细剧情

以「生活」為起點,蒐羅對身體有益的食品與日用品我們用心精挑細選,透過各界達人與專家的推薦介紹邀您品嘗最純粹的飲食與 ...

 长篇影评

 1 ) 去看吧,真心的,好片真的不多!

✨你好,疯子!✨ 2017开年好电影!很难得才看到有排片的影院,全场只有五个人,但本人良心吐老血推荐!这绝对是一部被错杀的高分好片,低成本好电影。导演绝对是个悬疑控无疑,相信我,你可以看到巨多经典悬疑片的影子!唯一希望的是,影院能给好片子多排点场,少点恶心人的商业大片。这年头,用心拍电影好好关注人心的电影不多,然而票房也经常扑街!平心而论,这是部能拿奖的片子,女主演技惊艳!温馨提示,请一定看完彩蛋的最后一秒钟,你会,似曾相识又惊艳的。

 2 ) 享受自我=完善人格?

看似“荒诞离奇”的戏码,诉说的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更是一场修行与自我精神的回归;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安希,曾经都想过要成为自己心中幻想的样子,幻想自己变得如何优秀,如何的不一般,但总有一个“世界”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因为只有在那里我们才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最纯粹的那个自己!

当七个素不相识的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关在了同一家精神病院,当疯人院里意外地发生着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似乎一切的不可能都在”诉说“着无限可能,然而七个人的不同身份,却成为了这场”意外“的开始,八面玲珑的律师、守旧的历史老师、正义的新闻记者、自卑的司机以及长期思念女儿的外科医生,每个不同身份的人仿佛都在映射着现实社会中的每一类人,而疯人院仿佛就像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牢笼“,时常想要使出浑身解数逃出去,但每当即将要离开时却发现曾经一直想要离开的”地方“,或许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影片从上帝的视角记录下了女主角安希脑海中的定格画面,并选取了第三人称的手法给观众留下悬念;在这个狭小的封闭空间里,每个人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然而为了从精神病院出去,他们必须要证明自己不是”疯子“,因此只能选择放弃自己曾经拥有的”故事“,生活在一个只有‘集体主义”的世界里,做着很多人眼中不伦不类的事情;他们为了证明自己没疯,只有选择慢慢“变疯”从而“麻醉”自己:在房间里集体大合唱,跳肚皮舞,在百般无奈之下甚至想出了打架的主意,从一开始的假装打架,到后来的“以假乱真”,再到最后的完全失去理智;当他们发现任何办法都没有效果时,所有人都开始变得无助与懈怠,于是便开始了恃强凌弱的“生存法则”,他们选择用吃药和电击的方法来“解救”自己,甚至提出“快乐治疗”的方法,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改变”,却依然逃不出精神病院的“魔爪”。

面对着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我们在迫于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时常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呐喊”与自我调侃,而在影片中这种“呐喊”似乎一直都在被无限放大,甚至于把个体放在集体主义中“演绎着”挣扎与荒谬的故事;当那些“小集体”的美好状态被一点点打破,看似是一种很“残忍”的做法,但却给了每一个角色最好的“状态”;然而有集体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矛盾,正如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江湖”,当集体“坚信”着利益至上的真理,话语权的出现却总是显得尤为重要,而争夺话语权却是“集体主义”中的一个“弊端”,但也是最具有个人化的情感表达,正如很多细思极恐的事,都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更不会有很多人眼中的“完美结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首《送别》让几个原本没病的人相聚在一起,然而事实上他们并不存在,他们不过只是安希幻想的几个“角色”,她的人格也是因为她的心理需求而诞生,并在她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习惯于幻想出来一些“伙伴”,从而得到心灵的满足,甚至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伪装自己,在脑海里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完美”的人,害怕他们从自己的视线中离开,于是将他们禁锢在自己的思想和潜意识里,然而当他们完全把你所占据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吞噬成为了另外一个人,那个曾经的自己却早已不复存在。

当安希勇敢地走出精神病院的大门,看似她已经完全康复,实则却是陷入了自己的一个“梦境”之中,把自己意外地带到了一个脱离现实的情境里;当她最后只剩下与大夫两个人在房间时,才是她真正康复的开始,此时的安希终于吞噬掉了她曾经在脑海中幻想的伙伴,以及自己人格中的“人物”,成为了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而她曾经的伙伴却是她生活中最好的“良药”,在她独立之时,看似是与自己的伙伴告别,实则却是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并寻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

没有人愿意被关在笼子里,问题是给你一片无边无际的天空,你是不是真的敢要。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栖息地”,在那里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地享受自我,享受着自己心中的那份坚定与独特,“无边无际”的天空看似美好,但却并不是适合于所有人,正如“疯子”就应该待在“疯子”该在的地方,正所谓勇敢地面对自我,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便是最大程度上对完美的接近。

很多时候完善自己的人格与享受自我并不矛盾,正如在生活中思考与欢笑对我们都同样重要;而在我看来《你好,疯子!》就是这样一部在欢笑中引人思考与反思的佳作,或许也是导演想要对每一个“疯子”最好的“告白”!

个人评分:10

 3 ) 疯子,你好!

学校戏表专业的学长学姐的毕业汇演就有根据这个来表演的,觉得很不错!

幽闭的精神病院,冷夜的倾盆大雨,不同身份七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电影甫一开篇就把观众的胃口吊的死死的,营造出区隔于其他国产电影的诡谲气氛。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攥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跟随渐次展开的情节一一跟进,从战栗的恐惧,到荒唐的嘲讽,再到人心的繁复,最后归于细碎的温情。

你好,疯子!你的身边有“疯子”吗?Ta们都是什么样的啊?

 4 ) 让摧残与拯救并存。

“让正常人证明自己正常,这就TMD不正常!”

电影一开场就带观众进入了一个类似于废弃仓库的场景,七个人物没作任何交代就“空降”在这个场 景里。

这样的开场与其说是横空出世,不如说更接近于话剧的表现形式。一个大布景,表演凌驾于背景之上,无需作过多解释就可以迅速进入剧情中。同样的手法呈现在银幕上则显得有些突兀,并不是每个观众都能接受这种突如其来的设置。

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问题。

电影前半部分的主体是七个人物,在他们的相互介绍中得知他们从事七种不同的职业,分别是:记者李正、律师马睿、老师萧乃恩、宠物医生韩沐山、出租车司机杨猛、外企公关以及没有工作的安希

当这七个人发现他们是被关在了精神病医院后就开始想方设法地逃出那里。而始终贯穿整部电影的这个密闭空间就是他们口中的“精神病医院”。

精神病患者的特征中有一条是:不会发生集体行为,只在意自我

所以他们就想到用集体行为去证明他们是正常人。从大合唱、跳舞、做游戏、假装打架再到集体穿上制服佯装出一副“快乐治疗”的样子……

说实话,还倒真是把精神病演得像模像样的。你想,正常人谁会对着摄像头合唱《月亮之上》来证明自己正常?

当然做为一部喜剧悬疑片来讲,这几段群戏也算是电影中喜剧色彩最浓烈的部分。

尽管整部片子喜剧成分并不多,但笑料还是有一些的。比如王自健每次开口说话,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我都觉得仿佛要脱口而出个段子似的。

这些表演多是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互动,与整个场景和周围环境基本没发生联系。像是所有的人物只被框在一个画面里而不够立体、生动,场景与人物没能成为一个整体,缺乏电影语言。

一个背景和一群演员就能产生戏剧效果的形式更像是话剧、舞台剧。

演员们的各种表演和情绪都在有意夸大,比如六个人一起拍门大喊“放我出去!”。就像是直接对着某一个固定的视角(诸如:观众、摄影机)来完成的行为,而不是真实地置身于某一环境中会做出的自然表现。

七个人展现七种性格,最为突出的是记者李正和司机杨猛

两个人之间有明确的对峙和相互打伤对方的行为。只是事件产生的原因和两人暴怒的点看起来其实还挺莫名其妙的,情绪没有缓冲,过渡也比较生硬,非常不自然。

放大的情绪和用力的表演并不能够弥补这个硬伤,这种问题在电影《驴得水》当中也很明显。

电影前一半都在制造假象,想让观众陷入“七个正常人想要从精神病医院逃脱出来”的迷思,到后半部分才明确地抛出“这七个人其实都是安希一个人”的悬念,主体也由七个人变为一个人,实则是在讲述一个多重人格的故事。

剧本为电影搭建出了一个清晰而且稳固的框架,所以整体的完成度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这样的题材,可能是同类型的电影已经有过太多经典佳作了,譬如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大卫·芬奇《搏击俱乐部》还有讲述黑客与高智商犯罪的《我是谁:没有绝对的安全系统》……所以再看这部《你好,疯子!》就会觉得差距实在太大。

虽然已经尽可能地做足铺垫和悬念,但是电影放了个开头差不多就已经能猜到结局了。尤其是每天只送来一盒饭和一份药,实在太明显了!

主要问题除了过于接近戏剧的表达方式以外,在场景调度和各种细节上都处理得不够娴熟,七个人到一个人的转变也不够巧妙。可能是先前的线索本来就比较简单,所以悬疑的部分逻辑性也不强。

电影还剩下最后30分钟的时候,安希重新出现在那个“牢房”,片中的其他人物一个个出现,那是他们还没相互认识以前。画面倒退回到了故事最开始的地方,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常规线性叙事被打乱。

也是从这里开始运用到了一些电影技巧。出现在安希幻觉中的精神病院、主治医生的办公室、病房等多个场景的转换也是只会在电影中出现的手法。

那么,人格分裂是如何表现的呢?

万茜在主治医师面前那段一人分饰七角的长镜头就用来立体化这个安希这个角色。所谓的多重人格,其实没必要从头到尾都表现出一种分裂的状态,有时候做好了铺垫,再用一场戏来证实就足够了。

再像之前除了安希之外的六个人相互之间发生口角,有人强势有人弱势,有人抢着话语权,有人控制欲强烈……等等这些都在暗示多重人格的状态。

而万茜的这场戏是整部影片的核心,也是最明确的电影语言。

欠缺的地方是这场戏的气氛渲染不够足,所以还没到让我为之一振地步。

还有一个让人比较困惑的地方出现在主治医师给了安希一把枪,这设定放在国外电影里还合乎情理,但在国内哪个医生会给病人一把枪?这编排是不是有点太敷衍了?就算人家是精神病人也不能这样玩吧。

安希一个人的身体里住着七个人,另外的六种人格伤害她,但也救了她。

电影用人格分裂的精神症状来阐述一个人的孤独,用“杀了”另外六个人格的方式来获得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痊愈,七种人格让摧残与拯救并存。

虽然在技巧的运用上、情绪的转变和转场的处理上都显得比较稚嫩,没能完全驾驭住这个题材,也没有做出能让观众百分百信服的效果,另外六个人格也有种智商比较低的感觉……不过电影至少在表达上还是清楚的,思路和条理还算清晰。

 5 ) 个人很喜欢《你好,疯子!》,但它先天畸形

原来好演员真的可以救烂片

不好意思,虽然个人很喜欢《你好,疯子!》,但这不是一部合格的电影。虽然同《驴得水》一样是脱胎自话剧,但《疯子》的母胎话剧或许正是它成为一个畸形电影的主因之一,嗯,是之一。

《疯子》的剧本先天就是畸形的,他的编剧想往葫芦里放的东西太多了。结果倒出来的药有多种口味却又没做好协调,结果弄出了个四不像的的东西,虽然初尝一下会略感新鲜,精彩,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冲突。

好在本片的演员个顶个都是好样的,特别是后半段万茜的爆发,带起了整个片子的情绪。这也是我会喜欢这个先天不足的电影的原因。一开始就是冲着演员去的。

金士杰,传说当年在兰陵剧坊是台湾没拿过影帝的最佳男演员,本人因为年纪小,只听过江湖传闻,但是,偶尔在台湾电影里也能看到他的出现。刘亮佐,喜欢台湾话剧的人应该都知道他,他和金士杰合作的《暗恋桃花源》是一部不错的话剧。周一围,在《盲人电影院》中他就已经开始和金士杰搭档,到了《绣春刀》周一围邪魅狂生,演个反派魅力反而略压主角。万茜在《柳如是》里清雅恬静,美人如兰,而在《疯子》,万茜的表现则几乎是拯救了这部有先天缺陷的电影。

看完《疯子》我才真的相信之前一个学编剧的朋友和我说的,有些时候好演员是可以拯救一部烂片的,不单是票房上,更是影片质量上的提升。

《疯子》的先天缺陷在哪里?

《疯子》故事大概如此,七个人被关在一个怎么看都不像精神病院的工厂仓库里,七个人无端端被判定为精神病患者,为了出去他们做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后来为了出院甚至大打出手。最后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影片的全部过程都是人格分裂患者安希的内心世界。这个悬案在片子看到一半就揭晓了,本部电影也正是这个时候开始有戏的。片中角色除了安希自己之外全都是她幻想出来的。

《疯子》的关键虽然全于安希,她应该牵引着电影的主题和情绪,可《疯子》在后半部分才让她真正发挥能量。前半部分呢?

安希的爆发之前和之后几乎是两个故事,爆发前的《疯子》更像是一个不流血的《电锯惊魂》,在那里探讨着人性的嗔念,自卑,贪婪,愤怒和知识分子(医生,教师,律师)的伪善,甚至某些镜头还表现基督元素让人以为这是向《七宗罪》致敬。结果,安希的人格分裂爆发之后,变成了探讨孤独。这样的剧情安排,让这部电影产生了断裂,很像是两个不同的故事,都从中间腰斩了,然后把他们的开头和结尾缝合成了现在这个四不像的样子。

《疯子》这片子就是一个小姑娘因为自身性格缺陷,从小孤独无助,只能通过幻想出的亲人,朋友,闺蜜来自我安慰。这样的IDEA很有潜力再挖掘的更深一些,完全可以攒成一部完整的电影,不需要前面很多多余的内容。

畸形源自于母胎

其实编剧可以直接从开篇就先从安希的视角开始编排。不要局限于安希的内心世界,去编排一些内心之外的戏份。先去表现安希独处的孤独,再接连的编排安希与每个幻想人格之间的亲密关系,那些人格之间依旧可以互不认识,在引到被迫“治疗”阶段,让所有人格都互相面对,产生冲突,然后再引到安希“自救”环节。这样就不用导演最后加一个看上去是画蛇添足的彩蛋。因为,如果所的人格都是安希幻想出来的,那拿个主治医生也可能是幻想出来的,不然整个精神病院为什么只有院长一个医生,并且可以这么深入的进入安希的内心世界。

片子拍成这样,能提导演想到的答案是,本片改自同名话剧。如果是话剧,它所能使用的场地只有一个舞台,要在话剧舞台上编排这样一个故事,所能用的场景就不会太多,自然也无法考虑太多外景戏份。编剧在编排的时候更多的心思就花在了各个幻想人格之间的冲突上,以至于前半部分冗长像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开始后又没它什么事儿了。

《疯子》在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带了那个先天的缺陷。也许是导演太懒,也许是时间,金钱成本不够,也许是怕改的太多伤害到原话剧粉丝们的感情。又或许,导演和很多人一样,将人格分裂症当做一个心理学界被影视界夸张过度的一种病症。毕竟这种病实在太罕见,而且不好诊断,甚至可以听上去很传奇,传奇到有些电视剧为了编故事都会把人格分裂元素用上,但却利用的很低级。以至于让这种罕见的病症成了一种略假的传说。

总之,这个电影不及格。

人格分裂症确有其事

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被引用到影视剧和文学很经常,精神分析的开创者佛洛依德甚至曾经被提名过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诺贝尔历史上唯一从未写过文学作品却被提名文学奖的心理医生。因为他的学说对小说影视剧的影响实在太大。

人格分裂症也确有其症,它被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但是该病症的诊断实在太困难了在1979年以前,在北美,能够查到记录的DID案例都不超过200个。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小众的病,但是在过去30年总数却激增到3万个以上(Ross,1999)。但是,心理学界却都不敢确定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因为真的有可能有“奥斯卡”级别的人去装DID,所以,别没事干和做演员的当朋友。

对于DID电影有人专门写过一篇《多重人格:电影与现实》的科普文。基于人格分裂症而出现的电影也有很多,《搏击俱乐部》《禁闭岛》《机械师》《美丽心灵》《致命ID》《黑天鹅》《美国精神病人》《精神病患者》,其中不乏经典。就算是话剧也有台湾相声瓦舍做的舞台剧《谁杀了罗伯特?》。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比较他们与《你好,疯子!》的差距,特别是《美丽心灵》《致命ID》对于《你好,疯子!》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PS,新的编辑器好蛮好用的哦!

 6 ) 《你好,疯子!》一次失败的心理治疗?

#严重剧透,想到什么写什么,毫无逻辑可言

对于这种把“喜剧”和“悬疑”两个标签一起贴的电影,我是不放心的,但是由于某剧上映,勾引得我非常想看DID,专门下了爱奇艺看这部。

前一个小时里,被莫名其妙关到一起的七个人用各种不正常的方式积极证明自己是正常的。

附属人格,以超出常人的速度,认识到大家是因为莫种特殊原因,或者说是共有的联系,被关到受到监控的精神病院里。随后开始用夸张的方式证明自己没病或已痊愈。其夸张之程度让我怀疑编剧是不是不正常。

为什么形容为夸张呢?是因为人格之间仅仅是简单的交流就达成了一致意见,甚至没有顺着“联系”这一线索寻找缘由解救自身,匆匆忙忙地就开始了“证明活动”。随着主导角色与其他人地位之间的变化,使我一度以为导演是想借此表达体制相关的问题。

证明期间,七个人见到了主治医生,对话中不断地、或深或浅地表露出对“人如何证明自己”的思考,但始终不能证明或被证明。至此为止,我看到了导演的哲学思考。

但在医生对安希表明身份的镜头,介于短片《深藏不露》的情节,我怀疑医生也是人格之一。

后四十多分钟里的前三十分钟左右,医生指明多重人格这一事实,并且表示,自救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杀掉其他人格。看到这儿,再联想到看过的有关DID的书和文章,内心感叹这医生也太不专业了,不能开导人格自己融合也就罢了,居然提出如此极端的解决方式,专业性几乎为零。并且安希反复说“你出现之后他们都变了”,更是使我在心里对编剧大喊“敲里妈!”因为在我的认知范围内,DID的治疗过程是使人格“趋同”的过程。通过心理医生的治疗,病人的人格之间的关系稳定之后,应当用一种柔性的方式使人格消失,而为使得人格之间相互伤害。也是由此,我认为这是一场失败的心理治疗。

但由于安希的本性使然,其他人格主动放弃,叩响扳机。安希走出康复中心,影片接近尾声。所幸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一脸幸福的安希听到了一个低沉的声音。果不其然,是主治医生。果不其然,印证了先前的猜测。同时也对编剧说一声抱歉。

《你好,疯子!》的专业性还是有的,只不过出现的太晚,并且节奏前后安排严重失衡,可以说是前戏太长使得整个电影拖沓难忍。

简单说,《你好,疯子!》的构思、镜头和《深藏不露》基本相同。看似简单的情节交流之中隐藏了不为人知的一面,同样没有深究DID形成的原因,而是聚焦于如何解决、或者说治疗,也就是片中反复提到的“从这里出去”。区别则在于,《深藏不露》只有三分钟,人物、背景、反转分毫不差。《你好,疯子!》一百多分钟,多半围绕的都是人格之间的争斗,其余则主要围绕治疗。但这二者间的联系可以说是十分微弱,仅仅为“走出这里”。人格斗争的目的是解答究竟谁是疯子,而治疗的目的则在医生的口中成为我“自救”,链接前半部分的“走出这里”也只体现在最后安希拖着行李箱卖出康复中心的大门。却不像前半部分,即便领导者三次改变,但目的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走出这里”。由于这种微弱的线索联系,以及看电影时无法进行太过深入的思考,使得整部电影给人头重脚轻的观感,并且亟待影片结束。

另一个问题,关于安希的人格,是主治医生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在附属人格开始争吵前,还是开始争吵后?产生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果是在争吵开始前,则不符合安希说的“你出现之后他们都变了”。如果是在争吵开始后,那主治医生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主治医生在争吵开始后产生,也就意味着其出现是为了解决人格间的矛盾。但通过片尾的暗示可以得知,作为附属人格主治医生有代替主导人格的意图。而以及安希举着枪时的描述,她与其他人格的相处都是愉快的,只有受到其影响,后才变得充满矛盾。同时通过整部影片能看出,安希性格软弱,存在被任一附属人格主导的可能。那么,根据前一个小时中,三次人格地位的变化,可以猜测:如果主导医生不满于安希的软弱,想要成为主导,那么他就有理由也有可能在其余人格之间挑起矛盾。进一步得出的结论就是主治医生产生于人格之间发生争吵前。当然也无法去排出主治医生产生于争吵发生后但其目的有变化的可能。

总而言之,所谓的悬疑,在我看来,是通过逻辑严密的步步推理,为不合理的现象或事实需找真相,而真相往往是出人意料的。最重要的是逻辑过程,而非强行反转故弄玄虚,使人不知所以。如果《你好,疯子!》能在这一方面,也就是在背景和原因上多做交代,而不是将大量篇幅都浪费在夸张滑稽的前半部分,我相信影片的质量会有进一步的提升。简单点明多重人格,却不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既丢失了探求幕后真相(即安息患有DID的事实)的表层乐趣,也缺少了探求人格形成原因的的深层乐趣,不免扫兴。

除此之外,万茜的演技在我认识的屈指可数的国内演员中已属上乘。导演在服装和布景上还有待提升。个人认为可以通过精神病束缚服的大小来体现人格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桌子等细节暗示主治医生的实际身份。这样做确实有“剧透”的可能,但却更加那人寻味。

 短评

前半段几次想关掉,后半段万茜的爆发拯救了电影,结尾的那首《礼物》真好听,一查,居然就是万茜本人唱的,好吧,真是全能啊。

7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万茜的精分让我记住了她,以后她一定会大火🔥🔥的,妥妥的实力派

8分钟前
  • sunshinE。
  • 力荐

字幕之后有彩蛋,才是最大的亮点

13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活着就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还很恐惧。”——金士杰

17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我像个SB一样看到演员有王自健就以为这是个喜剧片,而且豆瓣上也有喜剧tag,结果呢?画风相当悬疑惊悚!前半段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这几人要干嘛,结果越到后面情节越清晰,这个剧本太妙了,看不出舞台剧的痕迹,并且万茜精分的那个长镜头表演太赞了,演技爆棚!滚字幕后的彩蛋反转得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19分钟前
  • Marcus
  • 推荐

作为国产片,构思和创意实在是有点吊,虽然观影过程不是让人太舒服。万茜是我最喜欢的80后大陆女演员,演技可以用秒杀全场大杀四方来形容。片尾曲也是她唱的吧,膜拜得五体投地。女神!!!

21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力荐

作为国产悬疑惊悚片,这部片已经完成得很不错了。开始的密室逃脱也很紧张,几个演员特点也比较鲜明。尤其是万茜,从一开始柔弱女子到后面多重人格爆发都表现得很有层次,剧情也没有什么大bug,其他演员也都可圈可点。尤其是莫小棋,居然演技也能碾压不少小花,跟万茜真是一对演技遗珠。

26分钟前
  • DC
  • 推荐

新导演处女作加1星。饶晓志作为话剧导演,在原著很好的故事基础上,又呈现了很好的电影化叙事,完全不同于大家印象中的话剧改编电影,值得加1星。演员的集体表演又值得加1星。包括美术和特效在内的电影视觉值得加1星。

31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上来就把观众与角色莫名置于粗糙的密闭空间,不加任何解释说明,刻意营造悬念的同时也增加了疏离感。和《驴得水》一样有空间单一、情绪亢奋、歇斯底里、自扇耳光等话剧腔毛病。万茜飙演技确实厉害,但提出的“众人不识我”问题却并未得到解答。结尾意料之中在审查框架内,也能自圆其说。彩蛋画蛇添足了

35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最后30分钟万茜的表演捧得了任何奖杯,太出色了!

38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简直就是双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啊喂,八大人格共同聚在一个身体里。那一段万茜自言自语切换人格的戏让人看得满是惊喜和欢喜,赞一个!

41分钟前
  • 皮蛋瘦肉粥
  • 推荐

请编剧出门右转看看《禁闭岛》《致命ID》,不塑造主人格,不考虑各个人格分裂的原型,不承认自己的失职真的大丈夫?没逻辑的脑洞简直信手拈来,看到结尾我已经懒得猜了…除了女主扑面而来摧枯拉朽的孤独感,其余没一点说服力,万幸是选对了演员,群戏有张力,独角戏有爆发力,万茜周一围都是好演员

44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2016跨年到2017的时节,我选择去看场电影,名叫《你好,疯子》。真是蛮有纪念意义的。这个意义很难琢磨,就如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觉一样,很难看透。前半部分仿佛看到了人间百态和人性的展露。后半部分又仿佛看到了自我认识与内心倒影。不管怎样,祝自己一切都好,对自己说,你好,疯子!

49分钟前
  • 赵火火zFy
  • 推荐

国产悬疑片中比较有想法的一部,有笑有泪,略烧脑,万茜很美,演技也特别赞!PS:片尾有彩蛋,不要太快离场。

51分钟前
  • 承泽明
  • 还行

本片死于话多。电影是讲故事,而不是说。让万茜对着其他六个人一个一个指着鼻子说他们的身份这种方式,是最不高明的表现手法。

54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较差

好戏之人的诚意之作。万茜演技的确炸裂了。有人喜欢炫耀自己五分钟就看出了真相,但电影不是推理小说,除了真相还有很多。彩蛋反转的设计不错。话剧腔没有想象得那么重。最大的缺点是比例失调,结尾拖得太长兼硬煽情,消解了部分戏剧张力。

56分钟前
  • m89
  • 推荐

每一种人格都是成长中缺失的一种需要

58分钟前
  • 游历晴
  • 推荐

也许是现在内地话剧改编电影里最像电影的一部片子了,一个忽略故事背景和人物背景的悬疑片,形式非常像《禁闭岛》之类的烧脑电影,但其实只是用了其外壳,内核还是在讲群体效应,也就是所谓的乌合之众。金士杰太重要了,他把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拉高了一个层次!

60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中国版《致命ID》。

1小时前
  • 朝暮雪
  • 还行

哪个缺德的打个喜剧tag……我特妈在喜气洋洋的新年第一天像傻逼一样从头懵到尾

1小时前
  • 油条c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