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亿分贝

综艺大陆2016

主演:汪涵,大张伟,撒贝宁,黄绮珊

导演:超级马力工作室

 剧照

十三亿分贝 剧照 NO.1十三亿分贝 剧照 NO.2十三亿分贝 剧照 NO.3
更新时间:2023-07-24 12:39

详细剧情

  《十三亿分贝》中华方言歌唱大赛是一档由爱奇艺与尚众传播联合出品,超级马力工作室制作的首档全民互动方言保护音乐节目。节目之中,方言与音乐共襄盛举,各地文化、风俗全面展现。节目秉持寓教于乐、轻松快乐的传播原则,以全民参与的形式,将国家政策贯彻到底。  不同于其他音乐节目,《十三亿分贝》以“地方话”为演唱形式,进行“原创、改编、翻唱”等创作,魔性十足,极具网感。覆盖在全国的海选成为各地方言麦霸的聚集地,吸引了李晨、汪东城、宋小宝等一众明星的“方言互撕”。  《十三亿分贝》作为有边界的方言内容用音乐的形式,通过大众传媒产生化学反应,将为大家提供一场玩转音乐和方言的超级盛宴。  在音乐综艺已陷入素人选秀、歌手翻唱、模仿对嘴等同质化怪圈,如何推出一档具备原创活力、新鲜感的综艺节目成为各家视频网站的当务之急。此番爱奇艺基于对市场走向的精确把握和互联网基因的精准运作,推出以“一本正经,高唱胡聊,土洋结合,南腔北调”为节目定位的首档方言音乐综艺《十三亿分贝》,通过“方言+音乐”的混搭形式,为用户提供别具一格的视听享受。  《十三亿分贝》更与传统的音乐综艺大有不同,整个节目奉行越local越sexy的宗旨,通过精致的舞台、专业的制作团队、年轻且极具网感的播出平台,打造出越本土越洋气的音乐节目新潮流。另外,节目所提倡的零门槛全民参与,在纯网音乐市场中也是极为少数,颇受年轻人喜爱。

 长篇影评

 1 ) 兽医游淼成爆款红人,引发两音乐综艺节目开撕



文/温翔
《中国好声音》改版为《中国新歌声》,并没有由于更名带来收视率的困扰,相反由于参赛歌手的话题性十足,成为同档期节目收视率冠军。
其中来自四川宜宾的兽医游淼带来的一首方言版《双截棍》,其夸张的改编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原唱周杰伦导师却出乎意料的点赞,但不少周杰伦的忠爱粉吐槽其改编太过,简直就是毁了原作的神韵。


其又翻唱了哈林的《情非得已》,实在是难听至极,难怪周杰伦笑侃如果这插曲出现,可能《流星花园》都得难产。毫无美感,造孽啊。
但无论如何,兽医游淼已经引爆《中国新歌声》新话题,争议太大,不红都不可能。这哥们虽然是兽医,但人家却是一支由七个人组成乐队的主唱,其百度百科查阅衣湿乐队,但这路子也太野了,一时难以接受。


这哥们居然将四川的船工号子、川剧的帮腔和清音等戏曲的元素融入到歌曲改编中,难怪听起来“四川”味特浓郁,如此费尽心思的改编,是想走“哗众取宠”爆红路线吗?
游淼带来的方言版本歌曲,这是原《中国好声音》前所未有的事,但他的改编貌似应题《中国新歌声》的原创性。


如果你也在观看《十三亿分贝》,当听到优雅飘渺婉转悠扬的《卷珠帘》被兽医游淼改成《卷猪帘之肥肠汤》的四川宜宾方言版,真的有如同撒贝宁的冲动,很想去捂住他们的嘴巴。不过,听完,却发觉这样的改编也很有意思,只是这画面太目不忍睹了,这哥们一定是来砸场子的?霍尊会不会气得喷血呢?
这兽医哥居然还翻唱了阿杜的《他一定很爱你》,也是很令人啼笑皆非。对美好爱情的期许,竟然有变成如此的俗不可耐。


问题来了,有不少人质疑《中国新歌声》会要求游淼退出《十三亿分贝》的比赛,而专心参加《中国新歌声》的舞台表演。
两个人气都爆棚的音乐综艺节目抢人大战一触即发,怪咖低配版的游淼可能笑不起来了,是莫名忐忑还是会兴奋难耐,这个真不知道。


如此声名显赫的《中国新歌声》要从《十三亿分贝》入手撕抢歌手,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这难道是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瓶颈显现?
也难怪音乐综艺节目办了这么多期,能唱的都来了,而有些还是三四次的回锅,像游淼这类画风奇葩的歌手毕竟不多见,所以为了提高节目的话题性,这抢人大赛必定蓄势待发,硝烟弥漫。
《十三亿分贝》与《中国新歌声》虽然都为音乐类综艺节目,但《十三亿分贝》主打“方言+音乐”,同时网综相比于电视综艺,更能放得开、玩得嗨:素人与明星同台,“原创、改编、翻唱”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极具看点。


主打方言演唱的游淼,在《中国新歌声》中表现得十分尴尬,而在节目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十三亿分贝》中,他与主持人汪涵、大张伟的互动自然且笑点满满,趣味性与音乐性结合得游刃有余,选手更适合哪个节目是一目了然的。
游淼同时在《十三亿分贝》和《中国新歌声》中燃爆耳朵,引发网民和观众大围观,不可能同时脚踏两只船吧?那游淼会选择站位哪一方呢?这真是个棘手的难题。


虽然《中国新歌声》声势过大,但网综《十三亿分贝》也是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如果游淼选择战队后者,可能方言唱法会走得更远。作为“互联网+直播+综艺”创新度极高的《十三亿分贝》会给游淼乐队们提供更为宽敞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游淼和他的乐队注定要成为今年音乐综艺节目“一枝翻墙的红杏”,看《十三亿分贝》和《中国新歌声》谁的魅力更足,抢得游淼归?期待值爆表。

 2 ) 《十三亿分贝》用魔性音乐唤醒沉睡已久的耳朵



    上周五、六(8月12日、8月13日)晚播出的《十三亿分贝》,娱乐赛制再次升级,说到专业性,《十三亿分贝》既然有提到分贝,就表明这是一个颇为专业的音乐性节目。 综艺节目的生命源泉在于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亲和且又不失高逼格的品质,这两期节目用两个字来说就是“魔性”,俗话说不疯魔不成活,在当下这样一种互联网社会,繁忙的工作,疲劳的生活,无可奈何的青春故去,观众需要的是被刺激,被魔性,被疯魔,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再次投入繁忙的工作中。
在这两期中,大张伟在超贼性的《贼想你》中化身黑超,酷酷的行头,举手投足间将歌曲的贼性、魔性、顽性演绎得让人叫绝。一首《西安乱弹》歌词兼顾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且两人站在城墙上高歌极具后现代意味,现代人在某种程度上距离疯魔只差一步,需要有人在后面轻轻推一下,向魔而疯,以此来完成个人的涅槃而生。《西安乱弹》的境界正是在现代人在工作的精神领域找准了平衡点。小鱼籽和申申的《我只想简单爱》舞美方面的兔女郎魔性舞让人欲罢不能,摇摆的姿态,给人工作之外一种自我调节的精神态度。此外c-BLOCKD带来的长沙韵味《老街的味》让我们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都领略到了味道的旧,轻松愉快且魔性十足,这首歌轻松且又不失严谨的态度给人深深的敬畏感,当然我的理解是,这首歌反映的是现代人的精神乡愁,我们的乡愁无根无涯,唯有时间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只有一任风雨,在时间的小船里回到童年。

综合以上几首歌,《十三亿分贝》就是想告诉世人一种态度,我就是这么玩,纯正是一种态度,古典是一种态度,而我大“分贝”玩的就是疯魔,疯魔就是我的态度。另外,我试着分析,《十三亿分贝》契合了人们在生活工作过程中从魔性到抽离的过程,魔性是教会人们,学会在当下自我平衡,这么纷繁复杂的社会,你只能用一种更魔性的生活态度去面对,同时将灵魂和肉体暂时抽离,获得片刻的小憩,所以就有了天南地北的混搭,搭完了就分离,这一切仿佛就像是在向世人宣告“我就是这么干”,《十三亿分贝》播出了这么多期,之所以能够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这恰恰是因为,节目组找到了观众的精神共鸣,在抗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压方式,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得魔性,也宣告了一部分观众对于精神追求的自我肯定的回归。

   这档节目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大张伟的《贼想你》,廖佳琳的《rolling in the deep》、刘乙如的“I”和高林鑫的《坐凳儿大》。这些神曲不管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娱乐性或者被传唱的几率来说,都具备了音乐的高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廖佳琳的《rolling in the deep》,能创作这样的神曲,也只有借助了洪荒之力,才能将这首歌的魔性给演绎出来,廖佳琳真可谓魔性十足。
在当今缺失《老鼠爱大米》那样传唱网络的歌曲的大环境下,《十三亿分贝》造金曲的能力可说是非比寻常,至此,期待更多的金曲从这档节目中出来,以餮观众。

 3 ) 同时霸屏《中国新歌声》《十三亿分贝》的学员是谁

文/黄鑫亮

素人撞衣,明星撞脸,介乎于素人与明星之间的这位学员撞什么,撞屏。这本就是一个多屏的时代,周五晚上当你的电视机上《中国新歌声》放着四川方言版的《双截棍》之时,你的手机里视频网站爱奇艺上《十三亿分贝》出现的又是他,衣湿乐队的主唱游淼。两档热门音乐综艺抢衣湿作为学员,这既是英雄所见略同,但由于两档节目的区别,他们请衣湿当学员有不同的理由。《中国好歌声》更多是看重游淼唱《双截棍》致敬台下导师周杰伦,《十三亿分贝》则是让衣湿为方言呐喊,以及他们所唱的方言歌曲里杂糅进的民俗元素。

 

“导师易得,学员难求”,音乐类节目里请导师不难,只要给足酬劳,导师又有档期,他们就纷至沓来,而优秀的学员则是各大音乐类节目争抢的焦点,况且他们也是稀缺资源,与其说游淼被《中国新歌声》《十三亿分贝》两档节目抢,不如说是这两档节目为了方言音乐的特色而争人,仔细说说游淼改编过的《双截棍》,勾勒出了一副锦衣夜行的武侠场景,幽暗、深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句四川话“快使用双截棍”,颇有止戈为武的高深造诣。歌曲里混编进了不少四川戏曲以及民间乐器,唱着唱着让你浑然以为双截棍不再是兵器,而是乐器。当然建构起游淼版《双截棍》的基础是他的四川方言。

 

这在清一色普通话演唱的《中国新歌声》听来像是怪咖,但是放到国内首档方言音乐综艺节目爱奇艺《十三亿分贝》里就见怪不怪了,因为这里面的歌手全唱方言。一档有创意的节目对于明星也有着强大的吸附力,比如《十三亿分贝》里的两位领队汪涵和大张伟,他们都是为保护方言而奔走着的人,汪涵是语言天才,能说多种方言,曾自掏腰包400多万用于湖南方言的保护,大老师各档真人秀里乱窜,但一口“京片子”不改,《十三亿分贝》由地方话为演唱形式,从全民狂欢的角度来说是零门槛,但是要以方言演唱是有门槛的,有多少歌手唱功过关,但是方言蹩脚,曾几何时我们会嘲笑身边不会说方言的同学,当下反过来,小孩子一口标准普通话,突然冒出一个说方言的,要被其他同学嘲笑土,所以从根本上需要有这么一档方言类音乐类节目来提振方言士气,而以“原创,改编,翻唱”《十三亿分贝》承载新鲜音乐模式,能让更多年轻人意识到,会说方言会唱方言,比说几句中文里夹杂几个英语单词更酷。

 

毋庸讳言,推广普通话让人口流动和沟通更加便捷,否则中国各地纷繁的方言少不了鸡同鸭讲,但是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不是非此即彼,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也是承德一带的方言,当初定下哪个地区的话成为全国普通话时,游淼唱着的四川话差点成为普通话。说方言让每个人更有家乡认同,让生活多了韵味,否则你是不能懂得什么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更何况我们的瑰宝唐诗用粤语来念更有古风,方言和口味本是潜藏于不同区域人们身体里的基因,如果再没有像《十三亿分贝》这样能引起年轻人方言兴趣的综艺节目,那么再过几十年说不定更多的方言会消弭于无形。

 

有别于《中国新歌声》学员明斗唱功、暗拼话题,《十三亿分贝》由小见大,从方言演唱这一形式突破,学员演唱的状态更为自由和松弛,从而折射出不同地区人们的民风、民俗和民乐,甚至将《十三亿分贝》称为一档地理知识普及节目也不为过。爱奇艺《十三亿分贝》发出的不仅仅是歌声,更有不同区域人们的方言,飘散出他们的美食香味,这些叠加于一起,让我们看清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的全景,听到他们的心声。

 4 ) 关于《十三亿分贝》,你不知道的事

        上周五,一档由汪涵、大张伟领衔“玩乐”,画风奇丽的节目《十三亿分贝》在爱奇艺上线了,当晚可真是忙坏了大张伟的粉丝们,因为当天20:00与22:00,大张伟分别参与的两档节目都在芒果台播出,看完那两档,他们又来忙着刷看《十三亿分贝》。
         作为一档新生的网综、作为在爱奇艺接档爆款IP《奇葩说》时段的全新制作、作为一个没什么成熟模式可参考的音乐题材节目,《十三亿分贝》前两期首播后,在截稿时点击播放量已接近5000万,实事求是地说,《十三亿分贝》目前还并没有《奇葩说》那样普天盖地的讨论热度,至少在普通观众群中,不算很“炸”;但嗅觉灵敏的业界人士,已经注意到了这股“威力”,既有一线团队的制作人觉得节目“耳目一新”、打算“密切关注”,也有一线卫视的栏目研发部把栏目本身给研发小组做了重点推荐。
        而无论一档栏目最终会成功,还是失败,制作团队在先前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与尝试一定必不可少,如果还有人没看过《十三亿分贝》,可以自行找来看一下,如果不明白节目的出彩之处何在,也可以在其他媒体看到不同声音与角度的评论。
        若你有一些关于节目的不懂与困惑,倒是可以顺着本文往下看。三石老师是《十三亿分贝》导演组的一员,再怎么分析节目外在、内在,都像自我吹捧,不如讲些故事,是你不知道的。

——这既不是汪涵首档网综、也不是汪+大的首次合作,观众凭什么要看?

        尽管有汪涵出任总策划,但节目组在筹备最初,也头疼来着。《十三亿分贝》的播出排期,已无法抢占“汪涵首度跨界网综”这一时间点,又是在《天天向上》“汪大配”之后再度推出汪涵+大张伟这对MC组合,如果还要吸引人,是不是从汪涵、大张伟一些固有人设的突破点下手?
        《十三亿分贝》被拆分核心内容,“方言”与“音乐”是关键字。汪涵除了是“国宝级”的MC,他的文化属性也是人们记住他的另一关键点,他正在做一个与方言有关的“響应计划”,又苦于怕年轻人不接受,便想到了流行音乐这个载体,且是以网综形式呈现,可能传播效应会很快。汪伯伯的这个想法,三石老师一万个同意,污污地说,三石了解到闽南话把“舌吻”读作“喇叽”、学会北京话有个“闷得儿蜜”的词、知道上海人道谢说“吓虾侬”,都是听流行音乐来的。所以,用年轻人喜欢的流行音乐与网综节目,传递方言文化,这一步至少听来靠谱。
        大张伟呢?这个曾是中国乐坛最年轻的朋克音乐人,在近年来跑偏被当做是“段子手”、“综艺咖”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像《十三亿分贝》这样认真的音乐节目找他做回“音乐人”老本行了:在已播的两期节目中,大张伟用两片嘴皮子,几乎把汪涵、撒贝宁、黄绮珊策了个遍,但听到前卫的音乐元素,他与台湾来的音乐人玖壹壹仍能滔滔不绝、聊个不停,飙起海外音乐人的姓名、风格流派,他如数家珍,所以作为“音乐人”身份现身而非“段子手”——这是导演组预设大张伟最能吸引观众的利器,也会令大张伟埋单。除了亲自“挑兵挑将”,大张伟在接下来的节目形态中,还将以音乐总监的身份出现,现在已听到的这些半成品方言音乐,未来都要靠大老师来妙手生花——悄悄说,栏目组的80后们都是大张伟的铁粉,有次筹备节目到凌晨,突然有人功放了花儿乐队1999年首专《幸福的旁边》,导演组全程合唱,唱完后,个个精神抖擞,继续加班。
        有汪伯伯的方言修炼+大老师的音乐手段,《十三亿分贝》的文化属性、音乐质感,都令导演组放了心。对了,大张伟在录前,还交代节目组一定别刻意自我拔高,原话是“那些为了要拔高而拔高的设定,其实最low了,咱千万怎么好玩怎么来,不让观众排斥你,你还把方言玩了、唱了,这传播目的不就达到了?”

——这是一档方言音乐大“晒”、或者说“大赏”,音乐人与MC一开始集体懵圈

        “我们不要把《十三亿分贝》看做一档音乐大赛,这是个’大赏’,或可当做是’大晒’。”总制片人马力的这句话,在跟真人秀拍摄团队、灯光团队、技术团队分别开会时都强调过,拒绝“大赛”、肯定“大晒”的说法,不是因为马力大舌头,而是节目确定要从一开始,就避免跟其他音乐节目在形式上的雷同感,同时也绝不舍弃音乐本身的品质、以及方言的猎奇性。最终,《十三亿分贝》被冠以“中华方言歌唱大赏”的头衔。
        带着“大赏”的帽子,即使在演播室录制,却不见传统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套“两室一厅”住宅,汪涵、大张伟各居一室,来到现场录制的音乐人看到这阵势,很多都懵了圈,担心认真准备的音乐表演将无法呈现。舞台不在,卧室却“五脏俱全”,乐队区的乐器完全根据音乐人的需求清单来调配,这也使得一些有过发片经验的音乐人,仍愿来到《十三亿分贝》“晒”他们的音乐给观众“赏”。
        “首播即直播”这个点,反复出现在不同媒体报道与评述的文字中,这是值得被强调,也是栏目组骄傲的一个点。
        “直播”这个点之于节目组,之于MC,无不充满了“未知”的刺激:尽管从《音乐不断》到“超女”、“快男”再到今年《我想和你唱》,汪涵主持了十几年的音乐节目,但在《十三亿分贝》录制现场,他还是陌生了好一阵子,这样通过网络直播、能实时收到网友反馈的节目样态,汪伯伯第一次经历。他刚进直播间时,甚至跟网友互动都不会;倒是大张伟面对这一切,有很充足准备,甚至,有时录着录着,大张伟忘了这是直播,和黄妈聊天的内容乱不着边际,还有尺度大到必须要剪掉的片段;因为直播,场上局面除了有编剧组的预设,更因网友分分钟的指令,不断发生大逆转——在已经播出的第二期,来自广东的Morning组合,本已进入大张伟房间,有热心网友觉得汪涵会喜欢这对妹子,便下达指令,让汪涵去隔壁“挖墙脚”,结果汪涵、撒贝宁还真就把Morning抢了过来。
        像这样由观众影响节目走向的形态,连导演组都会时不时懵圈一小下。

——《十三亿分贝》到底有多少MC的真实反应、又有多少扮演的痕迹?

        节目首播后,三石老师被朋友问了些问题,在此集中作答,有没有人带着相似的疑惑呢?

        有小伙伴问,节目一开头汪涵不会打字这一段,是在演吗?
        ——讲真,汪涵不会打字是真,他连微博都没有,以前与何炅一起搭档,想看看网友反应,还要通过何老师的粉丝回馈来知晓褒贬,但导演组就是要利用这一点,来让大张伟“网瘾少年”的形象反衬他“老干部”的古朴;意外的是,当汪涵与撒贝宁两个70后都对打字不熟,反而造就他俩“宿舍大叔”角色上身,拿起直播麦不断呼叫306宿舍的一段“失控”发挥。汪伯伯的微信还是有的,毕竟能手写、能语音,他的微信名称就叫做“澡雪先生”。

        也有小伙伴问,房间里的互动有设计过?
        ——除了汪涵第一次面对直播,节目组多数导演也都是第一次边直播边执行,提前做了预防冷场的准备,怕网友互动不热烈,所以也设计了一些梗;但有才的网友们分分钟开出脑洞极限,有人接连在两天直播中,孜孜不倦喊话要撒贝宁表演“胸口碎大石”,在完全没准备的前提下,导演组灵机一动,从舞台置景后方搬出一块仿真石头,终于让撒贝宁被“大石碎胸口”了;顺着这“天桥卖艺”的思路,汪涵、撒贝宁适应了直播的变幻莫测,又即兴拿起手边的乐器,玩了一段“银枪刺喉”,这也是未在剧本中出现的。


本文原刊于2016.07.14《新京报》C2版

 5 ) 大张伟又污了!《十三亿分贝》用错方言惹争议

大张伟老师又惹麻烦了!在与汪涵、黄绮珊一起主持的网络方言歌唱节目《十三亿分贝》里大开黄腔,虽然节目本身旨在推广各地方言,保留文化多样性,同时利用音乐这一全人类共同语言来展现中国各地不同的民情风俗,本意很好,但是因为一个“嬲”字硬是被大老师爆了“粗口”。
<图片1>


事情是这样的,在7月8日正式上线的《十三亿分贝》第二期节目当中,来自湖南长沙的网红歌手张可,先在汪涵的房间里大唱长沙话版《吉祥三宝》,怒刷直播室,接着被好奇的大张伟拐带到他和黄绮珊的房间里之后,张可拿出字卡,开始向大张伟普及长沙方言。在这过程中,一个“嬲”字引起了大张伟的兴趣,也是误解。
<图片2>


“嬲”字,在普通话里发“NIAO”第一声,两个释义,其一是纠缠、搅扰;其二是戏弄。在古诗文中偶有出现,五四时期,茅盾、丁玲等文学大家也时常运用。不过在长沙方言里,这个“嬲”字发的却是“NIA”第三声,大概取的戏弄的意思,却在民间运用上多出了许多不太正经的意思。正如张可在向大张伟介绍的那样,这个字在长沙方言里一般是当做动词用的,大意说的就是男女之间的行为。虽然在民间的使用率极高,但是多半都是用作不好的意思。
<图片3>


不知是出于喜剧明星、段子手的先天直觉,还是大张伟确实对这个词有所感觉,他在现场大说这个词语,对于懂得其中“污”意的湖南人来说,确实挺尴尬的。特别是在《十三亿分贝》这样一个很有影响力的高规格综艺节目里来说,如此表现多少还是有些让人不自在的。
当然,作为当下正红火的网络综艺节目,也是秉承主持人汪涵一贯“方言保护”原则,有着人文底蕴的,同时又有网感的节目。《十三亿分贝》确实有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方面,特别是有足够阅历和反应力的汪涵,对各地方言多少都有涉猎,旁征博引,又能迅速跟歌手们打成一片。再加上大张伟的插科打诨,还有各路方言歌手的放肆歌唱,整个节目既有网感,也有足够的地域、文化底蕴,还是很有些意思的。
<图片4>


此外,大概因为主持人有汪涵的关系,在目前播出的两集节目中,长沙方言出现的比例相对较高,长沙本地HIPHOP团体C-BLOCK的一首《策长沙》现场说唱,让汪涵都嗨翻了。而长沙方言独特的韵味、腔调因此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也算是汪涵为了推广湖湘文化做出的另一番贡献。
在这样一个普及率如此广泛的节目里,大张伟老师对“嬲”这类带有明显不雅歧义字眼的强行解读毕竟有些“污”了,作为一个歌唱界段子说得最溜的北京人,其实大张伟老师和这个用方言来唱歌的综艺节目的最大碰撞点应该是音乐!如果能够避开方言的盲区,以音乐坐镇,大张伟老师这个当红段子手必然可以在这档方言类综艺节目里玩得更嗨、玩得更远 。

 6 ) 《十三亿分贝》高林鑫回应被抢,选秀潜规则怎么破?

  由爱奇艺和尚众传播联合出品,光启传媒制作的国内首档方言音乐综艺节目《十三亿分贝》,自从在爱奇艺上线之后,以其放纵不羁的风格和独特方言的音乐选手深获网友好评。汪涵坐阵的澡雪山房和大张伟挂旗的大黄宫,常常被各种风格的选手戏耍得面目全非,加上诡异的画风和绝无仅有的网络直播现场,使得《十三亿分贝》成为综艺节目史上的一枝奇葩。

  节目中,各种民间高手奇葩齐聚一堂,有犀利哥现场摆摊献唱,有萌妹子甜美献唱,有重庆男女高唱《拉爆就拉爆》,也有现场出手抢牌的帅哥……各路人马各种风格,各种独特的原创、改编,使得节目的画风愈加新奇。汪涵、撒贝宁的澡雪山房和大张伟、黄绮珊的大黄宫更是多次上演无间道和抢人大戏,让网友全程的围观都热情高涨。更何况,还有网友现场指导汪涵大张伟们明目张胆的抢人戏码。这种将音乐和综艺巧妙融合的风格,确实很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看得尽兴,听得惬意。

  作为一档方言音乐节目,选手的水平自然还是重中之重。在《十三亿分贝》的舞台上,也涌现了一批音乐素养相当不错的选手,比如马帮乐队,比如西北汉子王建房,比如演唱《直男癌》的张姣皎,比如以《你要啷个》一鸣惊人的高林鑫。在《十三亿分贝》巡回看片会成都站的活动中,坐阵现场的高林鑫现场演唱了改编自《rolling in the deep》的重庆话版本《你要啷个》,其震撼效果令现场媒体纷纷喝彩。这个来自重庆垫江的小姑娘,在现场坐实了收到《中国新歌声》的通知,不过她仍然表示先做好《十三亿分贝》。

  对于选秀市场的抢人潜规则,其实大家早已见怪不怪。毕竟音乐选秀市场就这么大,一匹带着光环的千里马,自然颇受四方关注。现在音乐选秀节目中,很多选手都早已混成熟面孔,一张新鲜的面孔一个惊艳的声音,不仅仅是观众的需要,也是节目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新歌声》接触高林鑫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从知名度和资历来说,《中国新歌声》比起《十三亿分贝》,的确也有抢人的能力和资本。市场竞争的暗流,在这音乐选秀的舞台上倒是演绎得精彩纷呈。

  说到选秀市场的潜规则,还真是一言难尽。除了像新歌声明目张胆向高林鑫抛出橄榄枝这种抢人之外,还有很多暗地里的潜规则。一是回锅肉绝不可能拿到很好的成绩,张杰当年参加快乐男声止步四强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事实证明张杰才是那一届快男混得最好最风光的选手;二是节目组没有下限的为选手炒作话题,曾轶可所引发的话题热度几乎都是节目组一手炮制;三是节目组还会找来一些成名歌手当托儿,节目组要的是收视率,歌手要的是曝光度,简直就是一拍即合,这种也是不可能拿到好成绩的;四是所有制作单位都喜欢听话的选手,别为选手们的卖身契约叫冤,有些选手就连卖身契约都拿不到呢,像陈楚生那种最后对峙公堂的选手绝对是节目组最最不喜欢的,前几年《中国梦之声》的央吉玛一看就是极具性格的选手,所以尽管她的呼声很高,但仍然无法登上巅峰;最后还得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套路啊套路,观众们看着选手在十强赛里争得你死我活,但也许名次早已被暗中注定……至于那些更黑暗更龌龊的潜规则,咱就不谈了。潜的也好,明的也好,毕竟,规则不都是人定的吗?

  据说,《十三亿分贝》没有像常规选秀节目那样,会给选手最终评定出名次。这是不是向着潜规则说“NO”的宣告呢?正如总策划汪涵说的那样,他的目的是想借由音乐的形式保护方言文化,这一场全民狂欢的音乐大赏,并不是一场真正的选秀大战。

  对于《十三亿分贝》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证明自我的机会。网综究竟能将音乐选秀做到何种程度?“方言+音乐”的形式究竟能有多大的魅力?《十三亿分贝》独有的网综身份,摒弃传统的选秀模式,采用综艺做音乐的模式,以及全民零门槛参与的互动,也许能够打开音乐选秀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短评

少一分因为太乱了。主持人老是把持不住自己打乱别人唱歌,别人在认真地唱他们在认真的闹有时候真的很尴尬啊

8分钟前
  • 时光鸡
  • 推荐

四颗星先鼓励 既然主题是方言的话就请突出歌手 麻烦主持人不要那么抢戏 不然看着真挺尴尬的 还有感觉镜头切换还有什么的确实很乱……很烦人 作为一个观众我只想把一首歌完整听完 不想看见打岔的OK?

9分钟前
  • 风呼啦呼啦嘿
  • 推荐

唱一首歌既有人讲话,又有捣乱。创意不错,制作负分。【进度:1+2第8期。

13分钟前
  • 三个牧。°
  • 较差

这是我看过的最过度宣传实则又烂又无聊的综艺 还有我真的没觉得汪涵这个人多有文化 只是觉得他情商较高 会给自己立人设、圆滑、会做人 是个比较饱满的MC罢了

15分钟前
  • ラッキーガール
  • 还行

司徒骏文!!!

17分钟前
  • 刘鑫刘鑫刘胖鑫
  • 力荐

规则好乱,节目好吵,噱头大过内容。但那首魔性的《Rolling in the deep》倒是越听越有味道。

19分钟前
  • 24city
  • 还行

全程尴尬症,第一集没讲明白流程,本质上还是选秀的模子套上流行的直播以为就是创新,汪涵撒贝宁全程伴舞大张伟没话找话强行污强行嗨尴尬癌,主次人物不明确。网综刚开头,赞助商肯投钱是因为广告不管打得多烂多强行只要咖到位频率高就行?!

22分钟前
  • 叛逆少女
  • 很差

我看得综艺比我想象的多, 我是中了大张伟的毒. 这个满分, 唯一展现大张伟的专业性,而且有好多好歌的节目, 还有bridge

27分钟前
  • dorath
  • 力荐

融合线下的直播热浪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方言。

32分钟前
  • 苏小妹
  • 力荐

自家节目还能把自己逗笑,这就叫水平-v-

36分钟前
  • 阿落
  • 推荐

搞笑+方言,这就比大多数综艺好玩又有意义了。缺点:1.黄妈尴尬 2.打断人唱歌 3.这么适合薛之谦,竟然没有他

39分钟前
  • 力荐

来看我们拉普女王张可|・ω・`)

43分钟前
  • AntiCucumber
  • 还行

只有四川,重庆方言,还有粤语好听

47分钟前
  • 1%
  • 推荐

五心好评 汪涵大张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的态度在娱乐圈绝对少有,能付诸实践就是一件应该推崇的事。节目不是完美,但肯定会在综艺中杀出血路,别具一格。真心希望中国音乐和综艺能发展属于自己的本土的东西,而不是所谓的大制作,追求潮流,但却无病呻吟,空有噱头罢了。

50分钟前
  • vever
  • 力荐

你好啊,汪涵和方言四美

54分钟前
  • 獨孤求敗
  • 力荐

有些混乱,同时汪涵精通方言,但音乐性的确有所欠缺,而大张伟和黄绮珊都是音乐人,但在方言方面又不太够,总体感觉有点乱,而且觉得主持人的表现对音乐人不足够尊重,调侃应该在他的表演结束后。除了有些选手表现着实惊艳,其他都不足够精彩。但节目在方言保护推广方面的创新和努力值得支持。

56分钟前
  • hhhh
  • 推荐

看了前两集,弃了。

59分钟前
  • Shelley.
  • 较差

前期有点乱,但后面的出品很不错。喜欢方言,希望有下季。

1小时前
  • 小Miμ
  • 力荐

不知道在演什么却看得很开心 就是因为乱七八糟没有秩序 感觉就像在看隔壁邻居家办的选秀 迷之魔力

1小时前
  • LIEDOWN
  • 推荐

真的好玩的音乐节目!《西安人的歌》真的惊艳啊!

1小时前
  • 啊么吸溜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