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肖央,任达华,文咏珊,陈雨锶,宋洋,李治廷,张世,尹子维,姜皓文,陈昊,周楚濋,王昊泽,强巴才丹

导演:戴墨

播放地址

 剧照

误杀2 剧照 NO.1误杀2 剧照 NO.2误杀2 剧照 NO.3误杀2 剧照 NO.4误杀2 剧照 NO.5误杀2 剧照 NO.6误杀2 剧照 NO.13误杀2 剧照 NO.14误杀2 剧照 NO.15误杀2 剧照 NO.16误杀2 剧照 NO.17误杀2 剧照 NO.18误杀2 剧照 NO.19误杀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00:14

详细剧情

林日朗(肖央 饰)与妻子阿玲(文咏珊 饰)、儿子小虫(王昊泽 饰)一直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直到儿子小虫突发意外急需救治,几经周折,走投无路的林日朗为了救儿子决定放手一搏。他制定了一个惊天计划.....   本片改编自电影《迫在眉梢》。

 长篇影评

 1 ) 在女人看来,一个男人应该为妻儿做到什么地步?

《误杀2》沿用了第一部的片名,讲的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说完全不同,是指故事框架,主旨却是一脉相承,同样讲述了身为底层小人物的父亲在家庭遭遇绝境时,如何为了保护家人铤而走险——而两部电影中的父亲同样均由肖央饰演。

不得不说,肖央实在是太适合演看似懦弱无能,为了家人可以不顾尊严一退再退、任人揉捏的废柴形象了(没有贬义)。

在两部电影中,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很明确:为了保护妻儿,一个父亲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在第一部中,李维杰为了保护受辱在先、过失杀人的妻儿伪造证据、企图瞒天过海,最终无法忍受良心的谴责,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人,一人包揽全部罪责,自首伏法。

在《误杀2》里,同样由肖央饰演的父亲“林日朗”则是为了救儿子、抢回本属于儿子的心脏,铤而走险,劫持医院急诊室。

虽剧情设定不同,但两部电影的主角都有极为明显的共同点,从某种角度上说,他们是同一类人:

都善良本分,甚至懦弱无能,身处底层,有个和睦温暖的家庭,是周围人眼中的“好人“、”老实人”,如果家庭没有遇到如此变故,他们本可以就这样一直躺平下去,和家人安稳知足地平淡一生;

都热爱电影——第一部把主角设置成了电影迷,号称“只要看过1000部电影,对这世上发生的任何事就都不会觉得离奇”,第二部则直接设定成了电影编剧——正因如此,一个原本老实巴交、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懦弱男人才能做到对谋略布局如此熟稔于心。

而正是因为他们深入人心的老实与善良,在关键时刻也帮到了他们,争取到了众人和媒体的同情,引发了舆论的支持,甚至引起了暴动。

不由想起有一期《锵锵三人行》,主题是讨论犯罪心理学,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工作的李玫瑾老师提到的一句话:“善待他人其实不仅仅是利他,还是在生死关头可以救命的东西。”

这一角度在两部《误杀》中也有所体现,如第二部中善良的医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化了本想袭击他的患者家属。

看到一些短评,有些网友看完电影后对这一细节的刻画很不满意,觉得本想刺杀医生的男子是暴徒、是罪犯,最后竟然还与医生达成了和解,实在是“法理不可容忍”。

忍不住想说: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以任何理由企图伤害、袭击医生都是犯罪。

但电影只是电影,它的可贵之处是可以让我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模拟人生、了解人性、观察人性,而人性又是复杂的,如果我们把过多的社会责任、黑白分明、道德良知像枷锁一样套在电影身上,要求它只能有一种善恶鲜明的表达方式,那我们看到的就永远只是我们已知的角度,就永远无法拓宽我们的对人性的认知局限。

不要试图让一部电影肩负过多的伟光正,那或许会使我们失去很多观影的意义与乐趣。

在《误杀2》的设定中,同样体现了小人物与强大势力的PK。

两部电影中,都出现了对比鲜明的“穷爸爸”和“富爸爸”——“穷爸爸”自不必说,自然是指由肖央饰演的李维杰和林日朗,而在第二部中,饰演“富爸爸”的演员也同样是第一部中的“议员父亲”姜皓文,只不过这一次,他升级为了市长。

两个演员站在一起,光看形象气质、身体语言就能感觉是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阶层,而《误杀2》的主要戏剧矛盾也来源于此:当你和远高于自己的另一个阶层的对手陷入抢夺生存希望的困局时,小人物如何才能获胜? 无论是第一部中的小业主李维杰,还是第二部中的落魄编剧林日朗,让两位小市民父亲铤而走险也要舍命一搏的原因都是为了自保,是为了活命,是在迫不得已、毫无退路的情况下,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存智慧绞尽脑汁去守护原本就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最后,林日朗劫持了医院、甚至获得了民众、媒体和被劫持人质的支持,当他终于找到了本该属于他儿子的心脏,却发现即使如此,让儿子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仍然毫无希望——因为在他搏命抗争这一切的时候,那颗能救儿子性命的心脏已植入了另一个孩子的身体中。

更令人无奈的是,幕后主使抢夺他儿子心脏的罪魁祸首也是一个绝望的父亲,和他一样,也只是想动用一切资源让自己的儿子活命。

“你也是一个父亲,你应该能体会到一个父亲为了孩子能做到什么地步……”对方在林日朗的枪口下苦苦哀求。

林日朗绝望怒吼:“我是一个父亲!可我不会去抢!!”

在我看来,之所以说自己“不会去抢”,不仅仅是因为道德约束,也是因为林日朗“没有去抢的能力和机会”——如果他与对方彼此交换地位身份,一边是生命垂危的独子,一边是陌生的同样奄奄一息的生命,他会如何抉择呢?他会放着铤而走险但会让自己身败名裂的便利不去使用,而看着自己的爱子死去吗?

虽然残忍黑暗,但这就是人性,无法简单用“善恶”两个字来概括。

觉得值得肯定的是,在第二部中,导演并未把身处另一个阶层的终极boss进行脸谱化的处理,他和林日朗一样,同样是愿意为了拯救儿子付出所有、最终也付出了惨重代价的父亲,这也回应了两部电影共同烘托的主旨:为了孩子,一个父亲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为人父的男子都能做到如此,况且,基本99.9%的男人都不需要为了保护妻儿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自由、生命或是完全摧毁自己的事业。

而电影中把父亲的形象烘托得越高大、越具有奉献精神,通过对比后,反而越会令人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感到失望和无奈。

身为女性,我们不需要男性为家庭、为妻儿完全奉献出自己的自由、生命、事业、前途,只希望他们可以做到对婚姻忠诚、对子女尽责,履行应尽的义务就好,不要让自己的妻子丧偶式育儿的同时,还要面对被出轨的耻辱……

毕竟,多多承担家务、和妻子一起分担育儿压力可比伪造不在场犯罪证明、挟持急诊室要简单多了~但却琐碎真实,需要真切实在地付诸实际。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恐惧婚姻、拒绝生育? 除了社会压力、家庭责任压得女性无法喘息,还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男人徒有李维杰、林日朗在事业上的懦弱无能、平凡落魄,却没有他们的柔情与牺牲精神。 正如影片所说,此片“献给我们的父亲”,也希望每一个看过这部影片的男子,在成为父亲后,也能真正做到对

自己的妻儿问心无愧。  PS: 1. 看完电影,最大的疑惑就是:成年人可以把心脏捐给孩子吗? 抱着给电影挑漏洞的心


度了下,发现不

但可以,国内还早有案例(怀疑编剧是不是也是因为看到这条新闻产生的

灵感~  2. 同样是劫持人质的题材,倒是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绑匪让人质集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老电影《热

 2 ) 电影中的『乌合之众』

看的过程中其实觉得剧情有挺多强行为之的地方,比如借钱、枪和最后那出戏。印象最深的是那三幕公众的戏,知道缘由后一边倒地支持林日朗,看到萨丁演出的戏码以后又一边倒地支持萨丁,最后又一边倒的支持林日朗,虽然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意为之,但是这几幕让我完全感受不到人性的觉醒,只看到被操纵的舆论的力量,外面的群众根据有限的人为放出的信息坚定不移地摆动立场,感觉很讽刺。

 3 ) 误杀2,杀的是观众

点映写好的影评,现在正式上映了,可以发出来了

太过讨好式拍摄的国产流水工业电影

不如第一部,也不如原作《迫在眉梢》,和《迫在眉梢》不同的是那些碰壁的难处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进行,并且占时长极短的用蒙太奇手法一笔带过,这样观众只能感到这片的重心并不在这里,事实也的确如此,比起原作的对制度本身的批判,本片则选择了设定成强权本身的腐败和黑暗,在这方面上,《误杀2》更像是披着《迫在眉梢》皮的《杀破狼:贪狼》。 国内的电影总是喜欢快节奏和各种反转,为什么就不能稳重的拍好一个故事呢…比起被劫持的急诊室内部本身,外面的发生的事貌似是导演更愿意拍、更想拍的。(更新:思考了一下后,貌似这不是导演更想拍和更愿意拍,而是他只能这样拍,原因1是剧本使然,2是他根本没有只拍这两三个场景的能力,所以他只能多拍外面,多转换些场景把电影的时长填够去掩饰自己导演功力的不足) 插入了过多的支线令到原本就不够扎实的剧本显得更加松散,而在这个前提上,居然还要加入一些不必要的、对剧情没有作用的抖机灵式笑点。 而大量的穿插和刻意营造的反转,观众的大脑一边要跟着剧情走一边就无法思考这些安排是否存在BUG和必要性,就有了一种貌似“哦原来这样好牛逼”的错觉。 而且很多戏剧冲突本身的安排,是用发生了发展中的意外这样的形式出现的,举其中一个男主老婆和病危的儿子的例子,男主的经历通过媒体散播出去后令平民令群众对强权愤怒,大批围观的人都被感动站到男主这边呐喊助威,而在医院另一边把他老婆和病危的儿子赶出病房的人,居然同样也设定成了普通群众。而用的居然是“你老公是劫匪”“他是劫匪的儿子”“晦气”这样的理由,镜头一切回急诊室的外围,依然是群众在为男主同情而助威。我想问导演你不觉得这样对群众的安排是很撕裂的么?普通人尚且如此,同在病房的病友却无法共情? 被打得太散的剧情,居然我在刚刚走出影院的现在,对电影的回忆是只剩下了一些碎片的镜头,而对剧情和那些反转本身并没有任何深刻的印象。 一家人的剧情占比过少而且是通过回忆中完成,也让观众对他们的亲情其实没有太深的代入感和共情,所以最后那生硬且刻意的煽情,我泪点这么低的人都居然没有一点泪目…这方面在打着“亲情”“父爱”的口号上,我认为无疑是失败的。 当然如果你喜欢紧张、刺激、多冲突、反转这样的元素,这片还是可以一看的,但对剧情的细节本身不要抱有太多期待就是了。

最后,我对国产电影的这种挂羊头卖狗肉蹭前作热度的片名方式真的很厌恶,和没有“追龙”的《追龙2》一样,请问你《误杀2》谁误杀了谁?

电影里面没有被误杀的人,那么就只有电影外面,抱着看误杀进场而被误杀了的观众了。

——————

由于评论太多文盲我懒得一一回,圣诞在这里更一个误杀的解释。

【误杀指主观上无杀人意图,因为失误而伤人致死。】

 4 ) 《误杀2》细节解读

关于《误杀2》本体,有很多可解读的细节,让我一一来跟你们讲述。

1.误杀林日朗。

《误杀2》里的“误杀”更隐晦,它有好几层误杀。而且都指向了林日朗最后那一次绝命误杀。

第一次,李安琪的误杀。媒体记者没有承担起报道民生的职责,反而一心追求爆点新闻,林日朗也失去了宝贵的公益众筹机会,孩子的病一拖再拖,导致了越到后面时间越紧张,心脏资源越紧张。

第二次,达马的误杀。他就像一根导火索,把小虫心脏不翼而飞的消息告诉了林日朗,当然他可以选择不告诉,但林日朗只要知道心脏被偷,他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就已经达成一次误杀,只不过,距离林日朗最近的达马做了那个直接接触的坏人

第三次,龙丹的误杀。市长一句话,我要我儿子活。下面的人就开始奔走,不惜一切手段让市长儿子活,其中就包括截胡小虫的心脏供体。如果这位市长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他不可能以牺牲别人的孩子为代价,做丧尽天良之事。龙丹误杀了小虫,等于误杀了林日朗。龙丹的坦白,直接让B计划拉开闸门,践行到底。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林日朗的误杀。

他和龙丹共同演了一出戏,最后杀死了自己。

2.楼层象征阶层

一楼大厅是底层人所在的混乱的劫持现场;二楼手术室是高层人享受的宁静舒适的手术室。方位的不平等,也预示着阶层的不平等。

3.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

林日朗在医院劫持计划之前去做过一次器官捐赠配型检查。作为一个父亲,捐肾、捐肝,哪怕是眼角膜我都可以理解,因为这些器官人体内有一双,但是捐心脏意味着什么?心脏捐赠,不可在活体中进行。意味着,林日朗已经开始赴死计划。

4.父亲群像

除了刻画处在重头戏位置的林日朗,这一父亲形象外。电影还把镜头指向了其他父亲。张正义不了解叛逆女儿而争吵不断,龙丹要救孩子的命只是一句话的事,卷毛因孩子胎死妻子腹 中而对达马怀恨在心,丈夫在产房前祈祷孩子能健康平安,小珊爸爸因没能在女儿生前 实现孩子愿望痛哭不止......

5.影片中出现的外国文字是人造文字,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是剧组幕后人员根据国际音标,综合印欧语系和南亚语系自创的一种文字。

6.电影里肖央唱的插曲,作词人是陈思诚。

7.彩蛋里,任达华演了一个导演,这个角色原先是戴墨的。

8.因为电影是在国内拍摄,你所看到的东南亚群演,并不是东南亚本地的居民,而都是在国内重金聘请东南亚血统演员。

《误杀2》的确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毕竟它带有《误杀》系列的基因。看完电影以后你会觉得里面埋了很多可挖掘的点。最直观的,是和《误杀1》的对比。《误杀2》中暗藏不少与《误杀1》呼应的剧情和镜头,这就能够解释很多人质疑《误杀2》改编《迫在眉梢》而不是《较量2》为什么还叫《误杀2》。

在《误杀》系列框架下,我发现了很多“误杀”元素。

1.方位:上与下。

《误杀1》拉韫一直想知道儿子的下落,哪怕是知道他尸体埋在哪里,殊不知,就埋在那座寺庙里,她的脚下;

《误杀2》林日朗一直在寻找儿子被偷走的那颗心脏,大动干戈等了那么久,他万万没想到那颗心脏就在楼上。

2.动物:羊和萤火虫。

《误杀1》英文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意为“失去羊倌的羊群”,羊在这里既指代无辜的受害者——被桑坤打死的那只羊,也指代心智极易被煽动的普通市民,即乌合之众。发现了吗?讽刺和同情占主导;

《误杀2》英文片名是Fireflies in the Sun ,意为“阳光之下的萤火虫”,其中“日”与“虫”,分别代表了林日朗与小虫父子,延伸看,指代的就是像林氏父子这样普通的大多数,他们就像萤火虫一样普通而渺小,在和平温暖的日光下不被看见,却能在冷峻沉郁的黑夜中闪闪发光,逆境与绝境,恰能展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误杀2》显然是升华了《误杀》系列主题,它看到了残酷世界中存在的美好与希望。

3.父亲:平民与市长。

《误杀1》是小老板与市长的博弈,演员是肖央和姜皓文。

《误杀2》是编剧与市长的对抗,演员还是肖央和姜皓文。

4.儿子:生存与毁灭。

《误杀1》市长的儿子被李维杰“误杀”而死,李维杰的女儿艰难地活了下来。

《误杀2》林日朗的儿子差一点就被市长“误杀”而死,但市长的儿子轻松地活了下来。

5.烟头:燃与灭。

《误杀1》李维杰在墓碑前抽烟,吞云吐雾,他开始头脑风暴谋划一个瞒天过海大计,暗夜里烟头火星很瞩目。

《误杀2》林日朗在偏僻的巷子里点烟,打火机点燃又灭,反复不断,他在犹豫要不要执行劫持医院的计划。

这里的烟头燃与灭,可以折射两位父亲内心的果决与纠结。

6.电影:即兴表演与改编剧本

《误杀1》李维杰拉众人入局,属于即兴表演,没有剧本,也不知道剧本的结局,一切都在起承转合中推向终点,李维杰更像是个剪辑师,脑子里全是蒙太奇;

《误杀2》林日朗拉众人入局, 属于现场拍摄,他精心策划的这起医院劫持案,就改编自他自己写的小说,小说结局plan B是血溅当场,而林日朗谋划的结局plan B是壮烈赴死,林日朗更像是个导演,自编自导自演。

7.对手:一个与多个。

《误杀1》,李维杰的对手只有拉韫一个,或者说,只有一方势力,警局的人。

《误杀2》,林日朗的对手却多得数不过来。正面刚的,外面的警察,里面的人质,人质中包括他求绕过的医生,低声下气过的医院院长,以及形形色色的病人;看不见的卫生局长、政府秘书,还有那个看起来很无辜的所谓好人的市长。实话说,能在这么强势的围堵中突围,林日朗不是一般的强大。

8.终审:笑与泪

《误杀1》中,李维杰全程没哭,只在自首后坐在警车里,看着妻子女儿痛哭流涕;

《误杀2》林日朗哭了整部电影,却在完成B计划应声倒地时,面带微笑。

9.雨的元素

雨是误杀系列很重要的元素,两部电影中,重大转折点都在大雨之中发生。《误杀1》李维杰一家大雨中逆风翻盘,围观群众怒而攻之,让原本倾斜的天平在人民群众的愤怒中硬生生拉平,甚至还有盈余;《误杀2》李安琪在大雨中揭示内幕,围观群众同样也是在此刻被激怒,唯一不同的是,男主角林日朗以死亡宣告他的胜利。

10.不置可否的沉默

当李安琪雨中最后一个镜头结束,我恍然大悟。因为似曾相识。《误杀2》记者问李安琪如何评价林日朗,她平日里伶牙俐齿,此刻却欲语凝噎,因为父亲这个角色太过复杂,她陡然之间失去了一个尺度;《误杀1》中也有神似的镜头,李维杰邻居颂恩,之前冲在最前面帮他们一家说话,却在李维杰被捕后,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自己的判断,因为李维杰利用了自己,却让人同情。

 5 ) 陈思诚放过肖央吧,你误杀他了!

因为《误杀》第一部反转再反转的剧情,题材也让我瑟瑟发抖,所以第二部上映立马入场观影。

不得不说肖央的演技确实可以,JM则是我喜欢很久的香港艺人,跟Angelababy组合出道,希望她能拿到更好的资源。这次惊艳我的是演坏人的李治廷,戴上眼镜后的斯文败类应该加一员,出场即是偷心贼没错了。

这次的剧情看得我尴尬癌晚期了

一个想杀医生的、捅伤别人的人可以两个月后参加葬礼?!法律法规在哪里???

大人的心脏不能换到小孩身上,剧本能不能不要秀智商???

换心手术两个月后能出席爸爸葬礼???

媒体记者除了是个演技差的花瓶,还是个调查能力超越警方的存在,啊喂,你是无间道想被炒了回警队吗???

最后一个父亲,一家之主死去,是要让老婆一个人还200w的债???

求不要再搞这种翻拍大乱炖,求放过肖央~

 6 ) 我们不要变成野兽

作者:枨不戒 故事上,《误杀2》其实和《误杀1》没有关系,内核上,这两部电影却是同个系列,都是讲述的亲情,引子都是“误杀”,揭开却是更为沉重的事件,都是为鱼肉的小人物在生死之间的殊死搏斗。 电影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从林日朗劫持急诊室开始,然后画面中徐徐展现林家的日常,从温馨到揪心,再到绝望。彻底摧毁一个家庭只需要一个意外就够了,更何况是连在一起的两个意外,故事的节奏张弛有度,让情绪在焦急和期盼中来回来打转,然后在曙光降临时给予最沉重一击。当阿玲在办公室外面偷听到院长和达马医生谈话时,那种绝望过于深厚,足以让所有观众彻底站在林日朗这边。 肖央饰演的林日朗是个不得志的编剧,虽然没有凭借才华和运气住大房子开豪车,但有个体贴的老婆和一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过着平淡又幸福的生活。现实已经磨平了林日朗的棱角,为了生活,他写平庸的商业类型片,面对再没有逻辑的改稿意见,脸上也没有怨气和怒火,而是平静里带着一丝麻木。 随着故事展开,林日朗的人生被渐渐拼凑完整,他之前当过记者,甚至在媒体里混得还不错,但是因为不知什么原因,他失业了,再也没能找到一份全职工作。林日朗的特长除了写作再无其他,他只能在文字和幻想的创作迷宫里努力寻找出路,可是人到中年,任从前再是才华横溢,失败的阴霾也会把所有闪光点遮盖住,运气并没有光顾他。比一举成名先到来的,是意外。 儿子小虫在球场上的意外昏迷,噩运降临,小虫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必须要做心脏移植手术,比起申请名单上的序号,两百万的手术费已经先行压垮了这个家庭。要说这个世界上哪里最现实,当属医院。医生办公室里,在夫妻俩还没进门时,院方工作人员就已经评估了这个家庭的资产状况,一个丈夫失业妻子当老师的中低收入家庭,并不能取得院方的信任,在林日朗信誓旦旦的保证下,院方才将小虫排上申请名单。 夫妻俩借了能借的所有人,林日朗放下文人的身段去跑摩的挣钱,但还是远远不够,于是卖了房子,配型的心脏已经从机场运来了,手术迫在眉睫,手术费还没凑集,林日朗去借高利贷,等到钱终于凑集了,心脏却没了。现实比剧本更荒诞,仿佛无形之中有只大手捏着林日朗,猫逗老鼠一样,看他疲于奔命,看他费尽心机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个不成功的编剧,用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出最精彩的戏剧。 当一个正派人,想尽了所有办法都无法冲出迷宫时,他只剩下一个选择,就是破墙而出,以暴力去撕扯那只大手。电影开场那开开关关的打火机是林日朗的犹豫,是那个老实人最后的胆怯,但他很快就抛弃了,像抛弃满地的烟蒂一样抛弃了自己。当林日朗走进急诊室时,他以自己为赌注,开启了一场不公平的游戏。他化身为自己剧本里的主人公,一个佐罗,一个超级英雄,用钢棍和锁链将这个迷宫局限成小小的急诊室,用枪声来代替自己的咆哮嘶吼,他的声音终于被听见了,记者来了,摄像机向所有人传递了他的愤怒和述求。 倨傲的女记者第一个相信了他,长期做新闻的人,对于真实和虚假有着天然的分辨能力;第二个相信他的是从警三十年的张正义,长期和罪犯打交道的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罪恶;不相信他的人是那位年轻的局长,比起事实,他更愿意在文字中寻找答案,他第一时间去查找林日朗的剧本,所以他也陷入了那个迷宫,那个由权势和成功定义方向的迷宫。 在张正义和局长的争辩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小虫的心脏只有最后三小时,但并没有人真正去找心脏。林日朗的所有坚持,他以整个人生为代价的拼死一搏,在别人眼中并没有那么重要。 偷袭失败后,萨丁出现了,这个一脸正义的官员声称他可以对事件负责,并带着心脏和专家团队赶往小虫的病房。所有人都在欢呼,都在感动得流泪,只有林日朗的脸色依然平静,平静中两只眼睛里闪烁着难辨的光芒。那只空的箱子像是一张空荡荡的笑脸,嘲讽着鱼肉们的天真。就在急诊室的楼上,另一个手术室里,林日朗寻找的心脏就在那儿,正被医生们有条不紊地装进另一个孩子的胸腔内。手术室前站着另一个父亲,那个只需要动动嘴,就能改变几个人的命运。 “为什么赢的总是你们?”林日朗在手术室外用枪指着市长脑袋哭道。为什么同样都是孩子,有些孩子就是比另一些孩子更高贵。如果林日朗再无耻一些,再恶毒一些,藐视正义和良心也要拿到心脏,也许他会成功,可他不是这样的人,他的善良,注定了他只会失败。 女记者举着摄像机在急诊科为林日朗做专访时,曾问过林日朗,“要是那个心脏已经移植了怎么办?”当时林日朗没有回答。在影片的最后,他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他选择献上自己的生命。 我们不要和他们一样!林日朗这样说。我们被侮辱,被损害,却压榨,我们可以忍受,但我们要为孩子争取,让他们免于这样的生活,如果一切抗争都无用,那我选择自己不要变成野兽,不要变成我要打倒的那些野兽。 枪是假的,杀人是假的,劫持是假的,追求正义的抗争是假的,亲情是真的,愤怒是真的,绝望是真的,以命换命的企图是真的。也许正因为他是个编剧,才早早预见了结局,赌上人生,换得儿子生存的机会。这场林日朗发牌的赌局,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所有人的悲歌。

 短评

前半段有些俗套,节奏太慢,觉得跟第一部完全没法比,但是后半段开始发力,一步步把整部影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直到结尾,一气呵成,影院抽泣声一片,可以说非常优秀了。权力顶端、国家机器、媒体、普通百姓,多个视角呈现一个故事,对于社会不公不义的发声是本片主题(这一点有点像我不是药神),但同时也反映了民众作为狂热之徒其实也是愚昧的(容易受影响改变立场甚至成为“暴徒”),这个主题其实也是从上一部延续而来的。几个主要演员都挺不错,李治廷还真的很像坏人,但记者真的演的用力过猛。

5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肖央在《误杀一》中说过,「当你看过一千部电影,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套用这句话送给陈思诚,「当你看过一千部电影,你就会明白所谓的《误杀二》,根本就是《世纪大劫案》《迫在眉梢》《恐怖直播》等多部国外电影的片段大拼盘而已」。与前作毫无关联且文不对题的电影典范,烂尾系列电影之新军。电影只是用了误杀的IP去吸引眼球,实质上却在讲一个与题目毫无关联的、无任何新意的、拼凑的、拖沓的、无聊至极的狗血故事。建议避雷。二星不能再多了。

7分钟前
  • 周宇勋
  • 较差

那个什么什么萨丁出场的时候,我就想走了。绝了。看得我头疼。让蝼蚁市民们花大几十块看自己的同阶层蝼蚁怎么死的

8分钟前
  • 阿北
  • 还行

中国电影已经把泰国拍成法外之地了。

12分钟前
  • 王食欲
  • 还行

“我们老老实实做人,为什么赢的怎么总是你们?”是啊我也想问,希望不要让“生存与平安”这些需求,成为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祈求。

16分钟前
  • 壹安²
  • 推荐

他儿子的心脏和成年人一样大,所以要换,最后换了个成年人的心脏。笑死谁了。

21分钟前
  • 单色蓝
  • 较差

在泰国…每个人都讲着不同口音的中文…xx处长电脑的保密信息…电脑都没密码…乱七八糟的尬…

23分钟前
  • 将在下一个月
  • 较差

一个细思极恐的情节:片尾袭医未遂者对医生说“我那天本来想杀死你的,但是他(男主角)让我知道了你是一个好医生。”那么,假如当时没有突发意外,医生没有来得及为自己辩护,在医院里最先倒下的就是他了。袭医行为本身就是犯罪,让一个犯罪者若无其事出现在片尾合适吗?

28分钟前
  • Kira
  • 还行

打低分的人到底怎么想的!!!!明明那么好看那么有意义!!!!

32分钟前
  • 宜嘉
  • 力荐

看了场《误杀2》,听后排小姐姐哭了20多分钟!片子牛逼!看完最大感想,现在养个娃已经不是费钱了,还得搭命!万一是二胎,可能小两口都得搭进去。难怪现在年轻人都不结婚生娃了,有钱给自己花不香么??

33分钟前
  • 真味君
  • 推荐

没必要硬叫误杀吧

36分钟前
  • 柒月
  • 还行

国产电影致力于揭露泰国腐败哈哈哈

39分钟前
  • 薏苡也是药
  • 还行

最后文咏珊是要一个人还200万高利贷吗???

43分钟前
  • 甪里
  • 还行

非常老套的故事,强行反转、强行用亲情刷眼泪。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还有就是陈导你不要再搞鬼面具突然吓人一跳那一套了,太幼稚了。

46分钟前
  • littletwo
  • 还行

影片介绍:《误杀2》,改编自筷子兄弟歌曲《父亲》,由主唱之一的肖央倾情演出,以及“好爸爸”陈思成微笑监制(两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父爱(两星半)。

51分钟前
  • 青绿的流水
  • 较差

我们普通人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但为什么总有些人要踩在我们头上呢?最后一段写信的独白给我整破防了,哭得停不下来!肖央的演技真的很可!

56分钟前
  • 力荐

肖央赶紧跟陈思诚解绑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59分钟前
  • 小林不是李昀锐
  • 较差

一群医生在手术台上低头看小孩子却什么也不做的那个镜头实在是太恐怖了

1小时前
  • Blue
  • 推荐

成年人的心脏不能移植给小孩!不适配!不适配!不适配!两星半吧!不要再拍3了!

1小时前
  • 暴暴 蓝
  • 还行

陈思诚真的掌握了“民粹”的最佳玩法。虽然我拍得差,但是我能保证票房。这种破电影,今天能八千万票房,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

1小时前
  • 马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