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裂无声

悬疑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宋洋,姜武,袁文康,谭卓,王梓尘,安琥,伊天锴

导演:忻钰坤

播放地址

 剧照

暴裂无声 剧照 NO.1暴裂无声 剧照 NO.2暴裂无声 剧照 NO.3暴裂无声 剧照 NO.4暴裂无声 剧照 NO.5暴裂无声 剧照 NO.6暴裂无声 剧照 NO.13暴裂无声 剧照 NO.14暴裂无声 剧照 NO.15暴裂无声 剧照 NO.16暴裂无声 剧照 NO.17暴裂无声 剧照 NO.18暴裂无声 剧照 NO.19暴裂无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8 16:12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偏僻贫瘠的山村之中。张保民(宋洋 饰)是一名矿工,一天,他被妻子翠霞(谭卓 饰)叫回了家,原来,他们的儿子失踪了。带着儿子的照片,不会说话的张保民踏上了寻子之路,途中,他遇见了大资本家昌万年(姜武 饰)的爪牙,两方人马起了冲突,昌万年骗张保民自己知道他儿子的下落,实际上,他隐藏了一个黑暗的秘密。   昌万年一直靠着行贿非法收购煤矿以牟取暴利,身为他的律师,徐文杰知道了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公检法机构开始着手调查昌万年的公司,徐文杰在这个节骨眼上玩起了失踪。为了逼迫徐文杰就范,昌万年绑架了他的女儿。

 长篇影评

 1 ) 越看越窝火。

难看。生气。

一、太多没有意义的镜头。通篇特写镜头,开头给羊肉馆那么多特写有什么意义?喝个水杯子也要特写,吃个西红柿也要特写,一会来个山景,一会来个大门,看得很累。

二、故事很单薄。非常简单的一个故事,墨迹两个小时,期间频频看表,支持我看前半段的动力是豆瓣上说后半段很精彩,支持我看后半段的动力是都看到这了在坚持一会儿吧。

三、人物形象塑造的太差。大老板爱打猎、吃涮羊肉、想整死谁就整死谁,怎么身边一群low逼,最后栽在那么点事儿上。白瞎导演花那么多镜头塑造角色。男主角一个单挑十几二十个,古惑仔都不敢这么演,找孩子留个哑巴电话,还能再缺心眼儿一点吗,男主角形象是个愣头青热血汉子,跟主演气质一点也不搭,看一看就出戏。

四、导演想展示的东西太多。有想把故事拍的很深的野心。通篇特写镜头,有几个场景能很明显的看出导演想做出黑色幽默的效果,但是太多的特写看的人很疲倦,黑色幽默的层次很浅。

最后三个词总结:刻意做作,故弄玄虚,不伦不类。

 2 ) 不是食色性,而是吃的血肉和荒凉

在这些生猛的男人戏里,不再是食、色,性,而是食物链,是心理主导权。

总觉得大家都搞错了,其实[暴裂无声]是部美食教学片

你看,煤老板姜武第一次出场,就以凶猛又可人的姿态啃一个西红柿。

吃时,必然要把整个西红柿塞进嘴里,发出“吭哧”般的牙齿撕咬声,让它的汁液顺流滴下。

©[暴裂无声],姜武的角色出场就是吃西红柿

煤老板以身教学,告诉大家吃西红柿的另一种姿态。

犹记得[芳华]里,钟楚曦口含西红柿的娇美与魅惑,轻咬一口,吮吸汁液,又轻舔手指。

吃的是情窦初开和天真烂漫

©[芳华]里钟楚曦吃西红柿

但咱煤老板姜武大口吃西红柿,任它汁液横流,吃的是豪放和不羁,也是欲求和土包子味

[暴裂无声]中,这样的吃戏可真是只多不少。

戈达尔说:“拍一部电影只需要一把枪和一个女人。”

而忻钰坤的[暴裂无声]就只需要一把拳头和一桌羊肉

©[暴裂无声]的一款海报,在我看来对嘴的特写就是暗喻三人的“吃相”

煤老板的狠、准、稳,底层小人物的粗犷、廉价与戾气,也就尽在他们的“吃相”上了。

01

狠角兒,吃的是血肉味,也是神經質

煤老板姜武以吃西红柿出场,能将娇美的食物吃出血肉味儿,本就自带狠角儿气场。

但其实人家的主场还是在全羊肉宴的桌席上。

©[暴裂无声],羊肉席在片中出现了很多次

毕竟这是个发生在包头的故事,羊后腿、羊尾、羊肋排、羊肉卷...的全羊肉席必然是本地土豪的至爱了。

大宴席桌上摆满了肉,这次,煤老板却是要不紧不慢地悠哉涮起来。

©[暴裂无声],煤老板饭桌上流口水的吃相

睥睨众生之际,也不忘打趣对方:“你不吃?”

对方男人回答道:“我吃素。”

只见煤老板手执筷子夹起一块肉,看不清表情,但声音厚重:“它也吃素。”

说的是已成锅中餐的羊

生动,言语间尽是对食物链的指喻,是大自然的食物链,也是这人生场上的食物链。

所以你看到,煤老板以黑帮痞子的做派,往对方男人嘴里塞生肉,强取对方公司,你不会奇怪。

©[暴裂无声],塞生肉是生意手段之一

他可以一边优雅涮肉,一边生杀抢掠,这是狠角儿饭桌上的做派。

像是[无间道]里,曾志伟的黑道大佬在警局吃盒饭一场。

©[无间道]里警局吃饭一场,涉及的是两方势力

曾志伟一副显得很饿的样子,大快朵颐,吃得极快,边吃还要边回应和警探黄秋生的对话。

但你看他的表情,满足、桀骜、自信甚至有些自得,说话间扬起的筷子尽是指点江山之势。

©[无间道]曾志伟的得意表情

要交的货因为内鬼被警察一锅端,他吃的饭里自然有愤怒

可另一面,他也知道,自己稳了,没有证据很快就会被释放。

所以,又吃出了胜利感和主导权,以及后续不服输,要硬到底的霸气。

[低俗小说]里,文森特和朱尔斯两个杀手,在大早上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去杀人。

结果正赶上对方在吃刚买来的汉堡

©[低俗小说]两杀手杀人前却聊起了汉堡

朱尔斯进门就看上了人家的汉堡,先是问哪家买的,又大吐苦水因为女友吃素,自己也跟着吃素,没机会吃汉堡之类云云。

表情淡然,又一副客客气气的模样问自己能不能吃对方汉堡,喝人家饮料。

吃完喝饱,照常开枪,对方懵逼,我等观众也从嬉笑间到神经紧绷,对杀手多了一重认识。

©[低俗小说]吃人家汉堡倒吃的很是心安理得

所以,电影里的狠角儿们,吃出的不单单是暴力与欲望迸发的血肉味,有时,还多了那么点神经质气质

比如,[老男孩]里,被囚15年之久的崔岷植逃出之后,一心复仇的他就有了一场生吞章鱼的戏。

还在盘子里鲜活跳动的章鱼,被他一把抓到嘴里,表情是凝重又无谓的,大口大口生嚼章鱼,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宣誓。

©[老男孩]里,崔岷植生吞章鱼

[黑社会]里,大佬一句命令,虽然戏称玩笑,但小弟张家辉还是毅然拿起勺子碾碎了端起就吃。

吃的是面上的神经质,内里的凶狠和意志。

©[黑社会]里,张家辉吃碾碎的勺子

所以后来,张家辉的角色贡献了一场最暴力血腥的打戏,而那些触目惊心,早在电影前面的吃戏都铺好了。

02

小人物,吃的是荒凉,也是本能

[暴裂无声]里,和煤老板吃戏里的狠、准、稳对应的,是宋洋角色里的拳头

宋洋也吃,他是个矿场工人、底层小人物,在矿上吃馒头就咸菜时,一副狼吞虎咽的饥饿模样。

这种时候,吃是一种本能

就像[黄海]里的河正宇,生活所迫,不得已偷渡到韩国去寻妻和杀一个人。

©[黄海]中去韩国寻妻的河正宇,不得不说[暴裂无声]对[黄海]借鉴颇多

不知道在黑暗的船底坐了多久,反正,去到韩国,吃饱对他来说似乎就成了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事情。

吃饱,意味着活下去

所以你看到,穿着破旧毛衣、理着平头的河正宇胡子拉碴,面容憔悴。

在偷渡点,他吃一碗汤饭,如野狗一般,不是吃完的,差不多是用啃的。

最经典的,吃一片紫菜,他几乎将嘴撑到最大,眉头紧致,喉结缩动,甚至因为过于认真和紧张,脸上绷满了筋。

©[黄海]中河正宇经典的吃紫菜一幕

他的满脸、满眼都写满了:我要活下去

吃,在这里回到它最本真的维系生存的含义。

就像[淘金记]里,卓别林煮皮鞋充饥;[重见天日]里,贝尔为了活下去,吃生蛆、啃蛇皮,一样的道理。

©[淘金记]里,卓别林煮皮鞋充饥

[监狱风云2]里,周润发是一个被困在监狱里的小人物,一心只想着去看望在孤儿院的儿子。

求而不得,在监狱的一场吃饭场景,他边吃边强忍落泪,让人着实多了几分心疼。

©[监狱风云2]小人物的心酸跃然眼前

底层小人物们为了填饱肚子,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能稍有尊严,就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

而更惨的是,他们最终仍可能一无所获。

[暴裂无声]里宋洋演的矿场工人,儿子丢了,毫无门路,只能满目疮痍地遍山寻找,又被卷进煤老板的利益之争。

©[暴裂无声]里宋洋用拳头开路

煤老板做人做事,处处是羊肉桌上那点食物链逻辑;宋洋的小人物只能用拳头开路,用拳头说话

被村民硬逼签字卖地的鸿门宴上,他大口吃肉、吹瓶喝酒,又仍是用拳头拒绝的那股气节;

©[暴裂无声]里宋洋在饭桌上用拳头拒绝压迫

他用拳头寻子,用拳头击碎煤老板的野心和佯装,但他的拳头又是无力至极,只留下结尾身后轰隆崩塌的空山。

[狼牙]里,吴京是个杀手,他永远吃饭吃别人几倍的量。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吃,他只是说:“吃饱了,很踏实”

©[狼牙]里吴京的大口吃饭,饭量庞大

杀手的身份,让他永远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明日,所以,吃很多,就成了他对抗未知和害怕的一种习惯。

[枪火]里,几个因为保镖事业结缘的男人,最后坐在一起吃一顿饭,明天就要散场了,今日却还要厮杀。

明明看起来个个都是道上混的狠角儿,实际上却个个侠骨柔肠,生或死联结的兄弟情,生与死却要交予别人一句话决定。

©[枪火]里兄弟几个的最后一场饭

他们是食物链上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小人物,也是小人物的荒凉本身。

古人曾说:“饮食男女;食、色,性也!”

但在这里,在这些生猛的男人戏里,不再是食、色,性,而是食物链,是心理主导权

是粗粝凶狠的血肉味,也是江湖爱恨情愁下的烟火味,无奈不得的苍凉感

或许食物面前众生平等

但又真的平等吗。

-

作者/卷卷毛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3 ) 《暴裂无声》中有哪些符号和隐喻?

《暴裂无声》导演忻钰坤在一场映后见面会上分享了很多关于电影的伏笔、细节和隐喻。因为时间很有限,观众只问到了一部分问题,导演在不完全点透的情况下做了较为详细的回答。现在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喜欢的点个赞哦~

关于《暴裂无声》的这些疑问,导演都回答了(部分剧透慎入)

对于一部优秀的悬疑片来说,每一帧可能都蕴含着导演深刻的用意。这样的电影,有的观众只能看到半个小时,有的能看到1个小时,厉害的能看到整部电影,更厉害的能看到两部甚至三部电影的容量。如果一部电影的生命只存在于放映的两个小时中,不是很浪费吗?

《暴裂无声》导演忻钰坤在一场映后见面会上分享了很多关于电影的伏笔、细节和隐喻。因为时间很有限,观众只问到了一部分问题,导演在不完全点透的情况下做了较为详细的回答。现在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喜欢的点个赞哦~

Q.在电影的后半部分有一个场景是小女孩和小男孩拉着手跑向了山坡,这其实是一个不真实的景象,您把这个不真实的景象放在真实的景象之前,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为什么?

A.首先,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发现,我作为一个悬疑片的影迷,看过很多这样的电影之后,其实它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暴裂无声》的开篇是关于一个父亲找孩子的故事,通常的结局就是伴随着你找到或者找不到,给出一个律师,给出一个老板,他们肯定会跟孩子的失踪有关系。这样的过程里面,观众会慢慢失去对影片结局的一个探求的欲望,我在想能不能在一个合适的时机让孩子在合理的地点出现,孩子出现的那一瞬间,会突然打破你对这类电影的一个认知,原来导演的模式不是要讲孩子丢了,然后张保民去找孩子,孩子其实本来没事,而张保民在找孩子的过程中卷入了跟另外两个人的官司,他现在能否安全地走出树林和孩子相遇成为了你对整个影片新的预期。我觉得在悬疑片的这个惯用模式里我需要给到观众一个新鲜的感受,这样一个调整,可能在5分钟后,大家又会发现又一个翻转告诉你,其实不对,之前你所有对影片的建构完全是正确的。可能这样的处理还解决了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影片的结尾,我必须通过一种闪回、场景再现来交待到底这个孩子的下落是怎样。而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在前面,你开始对孩子的失踪有了一个认知基础,当你看到最后徐文杰在审讯室里有一个蒙太奇的镜头,他想到空空的山洞的时候,其实这是个空镜,没有任何信息。但那一瞬间你知道孩子在哪了?而关于孩子的下落你是自己构建出来的,我没有给到你任何具体的情节和画面,我觉得这样的处理会更高级一些,而且让观众很好地参与到整个影片的一个互动里面来。

Q.有人说现在的电影,你总要给观众一个发泄的窗口,让观众感觉这个故事在某一方面是圆满的,如果不给观众这个窗口,观众的接受能力会非常低,这样的话,对电影的传播力度可能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所以我也想问一下,导演对这个是怎么看待的?

A.关于结局,特别感谢您能问这个问题。其实很多观众会质疑,结尾的字幕是不是一种妥协,是不是为了过审。其实,我在做《心迷宫》的时候,对电影上映后的情况是没有概念的,后来通过路演,通过看很多评论,我发现其实每个观众观影的诉求、心理和理念都是不一样的,当我做《暴裂无声》的时候,知道这部电影要跟更多观众见面。作为一个创作者,其实你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感,你不能过于“为所欲为”。我觉得整个影片其实是很沉重的,到最后这种沉重帮助观众去理解了电影的主题。但到最后一口气,其实你会发现,我们有一个字幕,让那些内心比较柔弱的观众会觉得好像尚存一丝希望,还是有一点光明的,不是到最后一口气把你压到底,所以电影的最后其实是为了那些观众做了一点点的变化。

Q.从开始我就注意到了羊群的意象,比如吃羊肉、用羊骨去伤人,羊的意象贯穿整个电影。另外电影里还多次出现了鹿的意象,我很好奇您挑选羊和鹿的意象是有什么想法呢?

A.首先鹿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它只是凸显昌万年作为一个有狩猎爱好的老板,可能在某些环境里面鹿的狩猎是合法的,所以他也会合理地得到鹿头的装饰。

其实羊很重要,大家会发现很多关于羊肉、羊的镜头,一直在强化它出现的环境。比如张保民跟羊住在一起,昌万年一直在吃羊肉,还有一个独眼龙的屠夫,他一直在剁肉。我套一句别人的话吧,我们4月1日在北京做首映礼的时候,史航老师讲过“别的导演都在拍食物,忻钰坤拍了一个食物链”。其实这些就是电影里我给大家的一些意象,谢谢。

Q.看到最后感触最深,因为影片的名字在最后出现了,暴裂无声,我觉得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妙,让我感觉非常悲哀。从头到尾,主角一直在打,一直在“暴裂”,但是他是一个哑巴,最后的结尾他很“暴裂”,但更加无力。我想问问,导演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

A.我试着在尽量不点透的前提下帮您解答一下。关于片名,其实张保民不是一个哑巴,他是因为口腔残缺导致他不能讲话,其实也是不愿意讲话。这样一个设置把人物性格的前史已经交待了,他跟别人打架,把舌头咬断后,他可能到现在更不愿意讲话。而在找孩子的过程中,其实如果他不能讲话,他会非常的困难。所以这样一个性格的父亲在找孩子的过程中,只能不断地用肢体、用暴力,用这种看上去毫无效果的方式去跟这个社会沟通。

但是前面为什么给张保民设置这么多打戏呢?你会发现这个人物就是很躁动,从一开始就在打,但是暴力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甚至没有得到真相,这样一个反差,当张保民最后孤身站在山前的时候,那一刻你会觉得,这个人物的那种悲伤、悲凉会在你心中起到一个作用。

Q.中间张保民被抓到昌万年的办公室,然后里面有一扇门,突然里面有一个像眼睛一样的东西在闪光,这个东西到底您想表现什么?

A.关于那个眼睛,我们在拍戏的时候拍到的其实是一只鹿的眼睛。但是张保民在那种昏暗的光线下看不清楚,只是那一点让他觉得有问题,而且后面很多情节关联让他觉得似乎跟孩子的失踪有关系。因为当时那个打手说他见过这个孩子,到了办公室后他们通过一些谎言的编织又让张保民感觉被欺骗了。所以当张保民后来听到打手说,你把女孩还给我,你儿子在我们手上,他瞬间觉得他儿子一定在那间密室里,所以他才有一个动机,想要赶紧冲破重重的阻碍,冲到密室,但是里面其实没有他的孩子。

Q.走丢的小男孩最后不是跟小女孩站在一个山坡上了吗,然后远方出现的是一片城市,导演您想表达什么?

A.这样的一个镜头其实还蛮重要的,北方的朋友对于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是在一个雾霾之下的城市。其实我们影片里一直有关于人、关于孩子、关于土地、关于未来的一个这样的情节或者线索的延伸。我相信有的观众肯定会在那些画面里面得到一些提示,因为到最后你会发现,谁的孩子留下来了,谁的孩子消失掉了。

Q.最后律师被抓的时候,一开始他没有戴眼镜。后来警察问他还有什么要说的时候,那一刻他戴上了眼镜,说“没了”。请问这个戴眼镜的含义是什么?

A.哇,越挖越深了,挖到了一个表演的层面了。那个镜头在当时的语境里面是一种掩饰的作用,因为所有这种在人物面前做遮挡的东西,如眼镜、面具都是对于真相的一种掩盖。当时的语境里面,他拿下眼镜他在思考,他思考的过程我们看到了真相的一个回顾,最后他选择戴上眼镜,其实跟他最后回答的两个字一样,他在掩饰,他把真相藏起来了。

Q.电影开头,张保民的儿子张磊在放羊的时候,在电塔的基座上垒了一个石头堆。后来张保民去找他的时候,发现那个石头堆已经塌了,我就想问一下,专门给了这个镜头是有什么含义?

A.电影开头是我希望观众能够有印象的一个画面,那个镜头用了很长的时间,你会记住那个石头堆的形状。它其实是个小三角形,而影片里面其实一直有关于三角形的道具还有构图的使用,包括影片最后爆破的那座山的形状也是三角形。为什么是三角形,其实很重要,观众可以自己再去想一下。

而开篇的那个镜头除了是三角形外,张磊的磊字怎么写?三个石头,其实那个场面就是张保民作为一个不善言辞的父亲跟他儿子平时沟通的一种方式,你会发现张保民的家里面,窗台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小石头。可能张保民平时会告诉儿子这就是你,然后张磊没事就会垒石头,而当张保民看到石头堆倒塌的瞬间,他心里会开始有点不安,包括观众也会认为,一个小孩垒的石头堆塌了,那么这个孩子的生命会不会有什么安危?

另外,昌万年的办公桌上也有一个三角形的金字塔,他后来还用这个东西把张保民打倒了。

Q.我注意到,电影里面反复出现了奥特曼的意象,甚至还有屠夫儿子把奥头曼面具摘下来递给张保民的镜头,有什么用意?

A.那个面具的形象,应该可以引申到张保民的孩子跟屠夫的孩子其实是很好的小伙伴。因为在那个村子里,所有的孩子都在看一个动画片,这一点大家可能都有共鸣,大家看一个动画片,可能平时在一起聊的就是这样一个卡通形象。张保民回村给儿子买的书包上面也是一个奥特曼的形象。这说明大家都喜欢这个东西,那场戏屠夫的儿子要把面具摘给张保民,极有可能面具就是张磊的。那这样一些铺垫让最后,他成为事件唯一的一个目击者的时候,其实就很明显了。

而为什么是奥特曼呢?它在动画片里面其实是一个超人的形象,它是简单的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但是影片里面我们是在描写成人世界的复杂。而这样一个对于真相其实有特别大的杀伤力的孩子,戴着一个超人的面具游走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他什么都做不了,他无能为力,到最后他也只能袖手旁观。这个人物的这样一种反差其实会让观众觉得很揪心。

关于那个孩子(屠夫的儿子),我再多说几句,其实电影里面一直有对饮水的铺陈。村长家里一直在囤积矿泉水,村里很多人喝到井水后都有慢性病,因为重金属污染了水源。那么,其实这个孩子也是水污染的一个牺牲品,他有点先天的智障,虽然他目睹了真相,但是他可能太小当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哦,你在找这个小朋友,面具是他的,所以还给你,他不能够用语言跟张保民做一个交流。包括他后来看到了律师,他也无法告诉别人律师做了什么。这样的一个处理有两个含义:在主题层面来讲,他很无力;另外一点,他也可能是影片里另外很多孩子的一个象征。

Q.男主角是不是太能打了,在办公室里一个人打趴十几个专业打手,是不是有点不真实,因为剧情需要吗?

A.其实你仔细想一下,张保民真的很能打吗?他在第一场矿山里打架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从背后偷袭别人的,而当很多人围上来的时候,他也得躲。

而在办公室里那一场戏,他为什么那么能打是因为,他非常相信他的儿子就在密室里面,那样一个父亲不可能停下来,他一定是用尽最后一口气要拼进去。有一个问题大家要注意到,一个动作类型片里面,一般都会觉得主人公很能打。但我们这样一个电影是在真实的基调上去设计,那些打手其实是不会把人打死的,因为你知道他们也是拿钱办事,他可能把你打倒就行了,而张保民在那样一个环境下是不怕死的,他为了达到目的是不择手段的。而且你再想一下,张保民所有的动作都是没有套路的,人多的时候他就扔东西去砸,有时候实在躲不过就扛一下,所以他是一路千疮百孔走到最后的。当然,如果大家能代入一个父亲寻找孩子的那种急切心情外,这些处理还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其实我很想说:

不要在电影院玩!手!机!

(由月 整理)

 4 ) 2018年度十佳,绝对有它

豆瓣2017年度电影榜单中,《暴裂无声》妥妥地出现在“最期待华语独立佳作”里面。豆瓣评分目前为7.7,比路演前高了0.3分。关注忻钰坤导演、亦或是喜欢《心迷宫》的朋友应该对这部电影期待已久,导演说,他希望观众能忘记《心迷宫》,因为《暴裂无声》是一部全新的作品。

在豆瓣的评论区,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条评论——

Oriol Paulo,还记得他是谁吗?这是西班牙悬疑电影《看不见客人》的导演!

这位导演居然会出现在豆瓣,真是太惊喜。

这部电影依旧是悬疑犯罪题材,讲述的是北方一个矿业小镇上,牧羊少年张磊突然失踪,他的父亲——哑巴矿工张保民(宋洋饰)到处寻找他的踪迹。三天后,律师徐文杰(袁文康饰)的女儿也失踪了。巧合的是,这两起失踪案件正好都和煤老板昌万年(姜武饰)有关。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建议观影后享用。)

电影延续了多线叙事的手法,以“张保民找孩子”为主线,在找孩子的过程中分成三条线来塑造三个重要人物的形象。导演用这种叙事方式来讲故事,很考验他的功力,因为他不仅仅要注意主线,还要让三个角色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一开始,三个角色的故事分开叙述,彼此之间也没有太多关联。张保民的孩子张磊不见了,他在大山中到处寻找;昌万年霸道夺取他人财产;徐文杰曾经帮昌万年打官司,有关部门找他调查,他避而不接昌万年的电话。

然而从徐律师的女儿被绑架开始,这三个角色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一层一层地揭开张保民孩子失踪的秘密。叙事不算特别流畅,但没有过大地影响悬疑的构造。导演不断制造悬念,一步一步把它们抛出来,让人看得非常过瘾。

或许我们一开始都已经知道谜底是什么,但还是会忍不住想继续看下去,看看导演如何花式剥洋葱。

影片接近末尾的超现实表现手法真是神来之笔,让观众原本陡升起来的希望瞬间浇灭。底层人物的压抑、渺小无助、绝望在那一刻聚成一团,死死地压在观众心里。

以至于我观影后,好长一段时间喘不过气。

张保民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属于底层人物,他是个哑巴,但并非天生说不了话,而是因为和人打架咬断了舌头,从此再也不愿意说话。再深一层,他的“失声”其实是一种“失语”,暗示底层人民在社会中丧失话语权。无论是签字、还是喝被污染的水、被殴打、丢失孩子,他只能如同哑巴吞黄连一般,苦在心里。

张保民的饰演者宋洋的表现让人拍案叫绝。注意他的口腔运动会发现,他的“哑”不只是不说话那么简单。导演特意让他在嘴里含着东西,使他呈现出“有一种力量在阻碍他发声”的感觉。张保民在电影中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他想说的、想做的,他的所有情绪,都在镜头前展现出来。即便他不说话,我们也能感受得到他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影片中,张保民动不动就开打,他的打戏非常生猛,除了人物本身有好斗之心,更重要的是,暴力是他争取正义、反抗上层阶级的一种方式。然而他的暴力举动最终还是没能给他带来真正的改变。

徐律师在电影中代表的是社会中的中层。这个角色一开始几乎没有台词,长时间保持沉默,而当他的女儿被绑架之后,他的话才渐渐多了起来。事实上,他的沉默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只有在他的切身利益被侵犯的时候,他才会发声。律师的身份,本来是应该为人发声的。

叙述从张保民开始,最终落到徐律师身上。导演这么做,是在表达律师的作用,他们手执法律之剑,就应该为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争取正义。徐律师的沉默、隐瞒,恰恰助长了上层阶级的火焰,他的不作为,让张保民惨上加惨。

电影中对徐律师的人物塑造不够立体,观众对他的过去一片模糊。他为什么缺钱,为什么要去和昌万年狼狈为奸?这些都没有交代清楚。

昌万年这个角色着实“恶”,但没有恶到极致,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遗憾。昌万年一开始吃番茄的片段营造出一种变态感,这种变态感在他吃羊肉、教训别人的时候也有体现。他爱好狩猎,享受掠夺的快感,极具杀伤力,表现出上层阶级的“狼性”特质。他养了一群黑社会小弟,也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昌万年掌握着话语权,但他同时也是一个话不多的人,就算说话也从不说废话。在和别人谈判的时候,直截了当给他一份文件叫他签字;下属骗了张保民,他二话不说抡起烟灰缸就打。

作为整部电影中最大的恶人,昌万年身上的愧疚和善意让他无法恶到极致。射死张磊之后,他看到张保民来找孩子,便和他说不用赔偿,如果愿意,还可以来自己的矿场工作,这不是愧疚是什么呢?他时时惦记着自己的儿子喜欢吃羊肉,还时不时给学校捐款,都让人感受到他作为父亲、慈善家的好的一面。

此外,认真一点看电影可以发现,昌万年虽然身穿西装,但是脚上穿的却是布鞋,这表示他很可能也是从底层社会爬上来的人。

有些评论说,张保民的妻子这个角色没什么作用。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孩子失踪之后,妻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吃药,张保民回家后,她也只是平平淡淡地说孩子是怎么不见的,并没有那种母亲失去孩子痛彻心扉、歇斯底里的感觉。这很奇怪,但仔细想想,其实很正常。他们处于社会底层,没有话语权,无论怎么哭天抢地,孩子或许都没办法回来。加上妻子本身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她来不及悲伤,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悲伤,因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

因为资金比上一部《心迷宫》要充足,《暴裂无声》的制作更显高级。场景设计非常有特色,例如昌万年吃羊肉的包间,采用了拱形结构,展现一种原始之感,暗示上层阶级的剥削是一直存在的。

而昌万年的办公室也布置得十分巧妙,他的办公室里藏着一个狩猎场。一步一步走进昌万年的办公室,就如同在社会中一步一步前进,最终迈入相互猎杀、侵略的境地。

电影的音效很不错,画面非常有质感,取景地是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大片的山林、荒野、草地在导演的镜头下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感。

这幅画面中,张保民奔走在大山之间寻找孩子,山景占了画面大部分,张保民在这里显得非常渺小。

看完《暴裂无声》会发现,这部电影的隐喻非常多,在这里无法面面俱到,只能挑部分来谈。

最明显的隐喻是羊。张保民家养羊、屠夫宰羊、昌万年吃羊,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昌万年和另一位公司的负责人谈判,他请那负责人吃羊肉,那人说了一句:“我信佛,吃素。”昌万年回答说:“羊,也吃素。”

很明显,羊吃素,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底层。你吃素,那不就和羊一样了吗?

这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你最终会被我“吃掉”。

弓箭这样的意象也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暗示上层阶级如同猎人一般。影片中的弓是复合弓,用力不需要打,但是杀伤力很大。这就体现了上层阶级追求掠夺的快感,以及底层、中层阶级需要承受攻击的命运。

电影中唯一一个目击证人——屠夫的儿子,他出场的时候几乎都戴着超人的面具。超人在我们眼里是无所不能的,然而在我们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超人却帮不了我们什么。它是一个美好的希望,以面具的形式出现,表示力量太过薄弱。孩子知道一切,是全片的关键人物,是未来的希望,但他终究是个孩子,此刻也只能通过涂鸦的方式诉说真相而已。

有趣的是,电影中张保民骑的摩托车车牌为“豢B1984”,取景地为内蒙古,“蒙B”是指包头市。这里用“豢”代替了“蒙”,“豢”的本意是喂养,亦表示猪、狗等家畜,豢养就是比喻收买和利用。张保民骑着车向昌万年的下属走去,暗讽昌万年的下属,如猪狗一般。而“1984”,恰好是导演的出生年份,据导演透露,用“1984”是因为他很喜欢乔治·奥威尔的《1984》,而在电影中,也不难看出《1984》对导演的影响。

电影中出现的山洞,幽暗不见底,蕴含了无数深意。让人不禁想起尼采的那句话:“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

片尾那座倒塌的大山,五毛钱的特效被很多人吐槽。不知道是因为资金有限,还是导演故意而为之。假设这是导演故意的,那我们不妨这样理解:这座大山,一如张保民心中的那座大山,轰然倒塌。拙劣的特效让人明显看出它是假的山,虚虚实实之间,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孩子的尸体是不是掩埋在那片碎石中,永远都找不到了呢?

电影最后,调查人员问徐文杰,还有没有其他事情要说的。徐文杰戴上眼镜,说:“没了。”镜头切到张保民身上,一语双关。这话不仅仅是说徐文杰没有话要交代,而且也是在暗示张保民的孩子就这么没了。

整部电影正如预告片的字幕所云:“不烧脑,更烧心。”导演最后以留白的方式,让观众看完之后,胸口里憋着一股气,更加难受。为张保民丢失孩子、最终遍寻不得而难受,为底层人民缺失话语权而郁闷。导演曾说:“看到那些底层人,或者说在乡村生活条件很差的人的那种困境,让我有了想为他们发声的欲望。但其实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他们可能还是觉得自己是这件事的获利者,因为他们从矿产、矿山得到了很多的利益。

面对这种麻木,看完电影的我们,或是看完这篇文章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文丨白月

巴塞电影

 5 ) 一场先天不足的虚张声势

我承认,基于导演前作所带来的惊艳与震撼,我对这部【暴裂无声】抱有极高的期待,在都市爱情和奇幻改编类占据大部分市场的当下,农村和小城市题材反而成了新导演们试图在赢得口碑方面取之不尽的宝藏。

这本身是一件好事,正如第五代导演里张艺谋,陈凯歌最初也把视线对准那个时代的农村一样,改革开放之后的这些农村和小城市的变化与不变,确实需要新一代的年轻导演们,用当下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它,让世人去了解,更重要的是去思考,这片中国更广袤的土地上正在经历的变迁,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所处的困局。

我想,这也正是忻钰坤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准确地来说,是他一直以来创作的初心。如果说【心迷宫】时,仅仅是最后那画蛇添足,但大家都心领神会的字幕让人略感沮丧的话,那么这一部呢?当他决定把题材放大至涉及到更广阔的阶层,把视野延伸至即将接近创作范围的天花板时,事实上就已经提前注定了百分之八十失败的可能性。

如果是因为【心迷宫】的成功,让我们对导演在结构的制造,以及节奏的把握上抱有足够高的信心,认为他可以用剩下那百分之二十的希望扳回一城的话,事实证明,我们终究还是对这位新导演太过乐观了。影片除了开头和结尾部分之外,中间的主线剧情用大垮台形容丝毫不为过。更可怕的是片中的配乐,当无法用悬念来推进剧情的继续时,喧宾夺主的配乐便应运而生,可以说是“剧情不够,配乐来凑”,导演在这里无疑是偷懒儿了。

具体来说,影片中的三个男主人公,三条线三个命运,在影片最后通过出人意料的方式互相交织,这本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构思,但无奈的是,除了宋洋这一条线之外,姜武和袁文康这两天线基本是废掉了。对于在农村开矿这样的事,稍微有些社会常识的人都该知道,仅仅凭借一个黑心贪财的矿主是万万做不到的。从姜武的言行和他奢华排场犹如宫殿般的办公地点来看,这可不仅仅是收买了那一个小小的村长就能达到的程度。

但因为一些“你懂得”的原因,导演的所谓批判在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于是,这个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真相相当暗黑的故事,但就是这样一个盘根错节的复杂社会问题,在导演请出那些穿着制服,威严而正义的检察官和警察后,就彻底被矮化成了一个简单的矿主和律师的人性和品格问题了。那么,这到底是欺负观众没智商呢?还是故意掩盖某些真相,而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帮凶呢?

所以,当编剧同时也是导演,在构思这个故事,以及接下来可能要面对的审查时,就应当想到批判究竟可以深入到哪个阶段,如果无论是能力还是勇气,都够不着批判本身所需要的力度时,这部影片就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大部分意义,或许从一开始,导演就不该设定这样的一个方向,最终只能无奈(?)呈现了一件从思想上来说是“阉割”的作品。

上边这些是在我看来影片的先天不足,但更遗憾的是,导演在后天上也没能做到尽可能地矫正和弥补这些先天缺陷。如果不能做到批判,起码可以做成类型片、动作片甚至悬疑片,然而很遗憾,最后的结果是“三不沾”。除了上面说的令人尴尬甚至惊悚的配乐之外,中段主线剧情也十分诡异。

从请宋洋来看,导演是有意想要往动作片上靠拢,片中也确实出现了很多打斗的场面。经过徐皓峰几部片的调教,宋洋的身手自然不在话下,影片中多次出现以一敌十的场景,但这反而极大削弱了主线剧情。从背景交待来看,宋洋从小爱打架,无论是开头他是“唯一一个”拒绝在开矿协议中签字的人,还是中段为了无关矿工挺身而出,以及后来救素昧平生的小女孩,他无疑都被打造成了正义的化身,但仅仅是正义就能让他拥有无穷的能量,像超级英雄一样以一敌十了吗?这个人物设定从一开始就很蹊跷。

至于前后矛盾的矿主姜武,大部分时间都毫无存在感的律师袁文康,这两个角色就更加失败了。无论是故意或是意外杀害小男孩并掩藏真相,还是在开采矿案上互相勾结造假,其实这两个故事抓住哪一个更深入地去挖掘,都可以大书特书。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两个孤立的事件到最后都没有形成闭环,前者仅仅是作为后者执行过程中的一个意外而存在,并没有起到1+1大于2的作用。对人物的塑造也好,更深度的批判也好,两条线的交织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是互相掣肘彼此削弱。

所以,在当下,若想要拍一部现实主义的佳作,你的能力也好,勇气也罢,都要能配得上你的野心。忻钰坤导演在【心迷宫】中已经证明过自己的能力了,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衡量一下在野心面前,自己究竟能拿出多少勇气,从而做出一个取舍。若只是选择虚张声势,那到头来恐怕只会落得个装腔作势。与其这样,还不如彻底丢掉野心,安安稳稳做一个动作片或者悬疑片导演。

 6 ) 《暴裂无声》中的符号和隐喻

2015年,忻钰坤的处女作《心迷宫》好评如潮,豆瓣8.6分,在豆瓣TOP250中排第1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时隔三年,忻钰坤的新作《暴裂无声》又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提前锁定华语片年度十佳。

事实上,早在《心迷宫》之前,忻钰坤就已经创作出了《暴裂无声》的剧本雏形。《暴裂无声》才是导演最想拍的处女作,因在各方面受到限制才先拍了《心迷宫》。而正是《心迷宫》的大获成功,也使得拍摄《暴裂无声》得以实现。

我先简单说说我对剧情的理解:

根据羊肉汤饭店屠夫的儿子画画的内容,我们可以做出以下猜测:

昌万年把50万报酬给徐文杰后,叫徐文杰一起下车买羊。 期间昌万年射杀徐文杰,徐文杰躲开了,导致张磊被误杀 。

(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可能是昌万年想射羊,结果箭法不准误杀了张磊;也可能是昌万年想要羊,遭到张磊拒绝,昌万年就故意杀了张磊。)

随后,两人一起将张磊的尸体藏在了山洞。导演多次给山洞特写,以及张磊的鬼魂从山洞跑出去的剧情,也能侧面佐证尸体被藏在山洞中的猜测。而张保民在车上找到的箭头,正是张磊身上的。

昌万年看到张保民出示儿子照片后,不让他赔车窗了,还叫他来自己矿上工作,也是因为昌万年对张保民心中有愧。

当然,我说的只是众多可能性的其中一种,真相可能如同山洞一般深不可测。

《暴裂无声》不仅仅是一部悬疑片,还有对社会、人性、阶层等主题的探讨,解读空间巨大,电影中的各种人物、道具、符号也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昌万年、徐文杰、张保民分别代表着社会上层、社会中层、社会底层,电影实际上就是讲述三种阶层的碰撞。

(巧合的是,和《暴裂无声》同为4月4日上映的《起跑线》,也是讲述身为社会中层的主角,先后试图融入社会上层、社会底层的故事,堪称一次阶级穿越之旅。)

张保民

作为一名在农村生活、在奉县挖煤的矿工,张保民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底层。

他身为一名哑巴,表面上是因打架咬断了舌头,从此不愿开口说话;

深层次的含义,是象征社会底层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管遭受了什么都只能憋着。

同时,也象征着社会底层是没有话语权的,叫你(村民)签合同、让你(村民)喝有污染的水、叫你(矿工)马上卷铺盖走人,都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徐文杰

徐文杰有车有房,已经过上小康生活,干一票就是50万,代表着社会中层。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前半部分他几乎没有台词。

张保民(底层)想要发声但没有话语权,徐文杰(中层)有一定的话语权却要通过少说话来保护自己,因为说错话会得罪不该得罪的人(上层)。

昌万年

作为矿业集团的董事长,昌万年是社会上层的象征。

他养黑社会、强迫同行卖公司、杀害张磊并抛尸、绑架媛媛……他十恶不赦却逍遥法外。

有趣的是,他人狠话不多。他的地位比徐文杰高,也比徐文杰更有话语权,却并不是个话痨。

原因在于,他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就无需为自己的言行做过多的解释,他只需要说结论,甚至二话不说直接付诸行动。

比如“我要你把公司卖给我。在这卷肉切完前把字签了。”不多说一句废话。

比如徐文杰问“我根本不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东西”,昌万年直接说“那我也不知道你的女儿在哪儿”,随即挂断电话,仍然是不多说一句废话。

比如下属说“张保民一定会把女儿送回来的,因为我骗他说他儿子在我这儿”,昌万年二话不说就用烟灰缸把对方打得奄奄一息。毕竟他不是父母,不是老师,他没有义务也不想浪费时间去教下属该怎么说话,在他看来做错了就该直接打他一顿。

哑巴

徐文杰和昌万年不是哑巴,胜似哑巴。

电影的三个主角都是“不爱说话”,但原因不尽相同。

张保民(底层)是没有话语权,说了也没用,索性不说;

徐文杰(中层)将沉默当做保护自己的方式,表面上是情商高,实则是世故、圆滑、犬儒、明哲保身;

昌万年(上层)说话都是命令,而不是商量,是强制性的,是对方不能不同意的。既然对方必须同意,他也就没必要为自己的言行解释,而是可以跳过好几个步骤,跳过前因后果,直接说他的结论,直接说他想干什么。

最为严重的是,徐文杰(中层)和昌万年(上层),在非法追求的利益时,会伤害到他人(底层)。尽管他们知道自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他们仍然选择了沉默,仍然选择做一个哑巴。

首先是树林那场戏,昌万年和徐文杰之间有矛盾,却射箭误伤了张保民。

象征着在金字塔上面的人打架,遭殃的往往是是金字塔下面的人。第二层的打架,第一层的遭殃;第三层的打架,第二层的遭殃……

也象征着上层要对中层下手,如果中层躲开了,伤害就会转移到底层。比如抓贪污腐败、抓纵火犯、塌方事件的负责人等等,如果真正的罪犯不承担责任,就会让临时工来背锅。

想起多年以前的笑话,老虎放了火,森林之王狮子来兴师问罪,最后老虎交出了耗子。

其次是昌万年、徐文杰一起将张磊抛尸在山洞,他们明知道张磊的下落,为了不判死刑,在警察面前保持了沉默。

当警察问“你们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他们说“没有”。

象征着金字塔上面的非法追求利益(比如不认罪),金字塔下面的就会有所损失。

长此以往,金字塔就会失衡,社会体系就会崩溃。而罪魁祸首,正是像徐文杰、昌万年这样没有良知、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

徐文杰和昌万年掩盖罪行、不说真话、当“哑巴”的做法当然是不对的,想起了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解决问题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而是那些沉默不言、只想明哲保身的人。

(忘记是谁说的了)

而徐文杰和昌万年不仅是沉默不言、只想明哲保身的人,同时也是制造麻烦的人。

原本张保民可以明确知道孩子已经死亡,但正是因为徐文杰、昌万年不认罪,导致张保民仍然不知道孩子的下落,不得不终生继续寻找孩子,永远不知道真相,带着疑问、自责、痛苦直到生命终结。

金字塔

无论是昌万年办公桌上的金字塔,还是张磊堆的石块,以及坍塌的山体,都代表着阶层、等级、地位、权力。

山体坍塌

电影片尾山体坍塌,象征人们违法乱纪、出卖良心、违背道德等等,导致金字塔失衡,从而坍塌,或者说正义天秤倾倒;同时,也象征张保民内心中希望的破灭、对人性的绝望、对光明的死心、对社会的心灰意冷。

狩猎

昌万年爱好射箭,密室中的动物标本也说明他爱好狩猎。

象征他在商场、生活上也是一名猎人,瞄准猎物后就会立马命中目标,不给对方反击的机会。他烟灰缸砸下属、喂同行吃羊肉、给了徐文杰50万后来还企图杀人灭口等片段都足以说明他稳、准、狠。

射箭

射箭象征做一些不利于对方的事情。

前面已经说过了,在树林里昌万年射杀徐文杰,徐文杰躲开了,导致张保民被射伤。

象征上层对中层“射箭”,如果中层躲开了,这根箭就会射向底层。

羊象征食物链底端、社会底层。

同行说:我信佛,吃素。

昌万年说:羊也吃素。

昌万年言外之意是:羊吃素,所以位于食物链底端,只有被食肉动物吃的份;你吃素,也就和羊一样了,是食物链的底端,注定被我这样的食肉动物吃掉。

车牌归属地

昌万年的越野车的车牌归属地是“豢”。

导演采用这个字真的非常巧妙,不仅和实际拍摄地内蒙古“蒙”相似,而且和电影的内容十分贴切。

百度百科对“豢”的解释是:

泛指喂养,以利益为饵来引诱人为其服务,任其宰割,又指贪图。
以谷类饲养的家畜,如猪、狗。以别于吃草的牛、羊。
民食刍豢。――《庄子·齐物论》
豢养:比喻收买并利用。

用补偿款作为诱惑让村民签合同,昌万年50万收买徐文杰作伪证,昌万年高薪聘请下属所以可以随便打他,下属打电话让村长拖住张保民……这些都是属于“豢养”,收买并利用,以利益为饵来引诱人为其服务,任其宰割,而被收买的人就变得如同猪狗。

布鞋

昌万年身着西装,脚上却穿着布鞋。

说明他很可能曾经也是张保民那样的农村人。甚至很可能他曾经也像张保民那样受尽不公平待遇,所以怨恨很深,发誓将来一定要做个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看谁不顺眼就打他一顿,逼迫对方屈服自己,最终走上了犯罪之路。

山洞

山洞黑暗、深不见底,象征人心和真相深不可测、难以捉摸。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表面上昌万年是给学校捐款的慈善家,实则是非法采矿的奸商。

表面上张保民一天到晚打架,但也重情重义,打别人可以,但打给他吃馒头的老人就是不行。

表面上屠夫杀羊如麻,凶神恶煞,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

表面上村长对张保民诚惶诚恐的,结果还出卖张保民。

真相同样如此。

你以为密室里有孩子,其实只是弓箭和动物标本。

你以为张磊还活着,其实那只是鬼魂。

你以为整件事天衣无缝,其实还有目击者。

张保民在山洞口回望山洞深处的一幕可谓是神来之笔。

反派在明,张保民在暗。同时张保民也在明,山洞深处在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当你望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望着你。

你以为你已经站在真相边缘,其实你离真相还有很长的距离,真正的真相还在更黑暗、更深的地方。

难能可贵的是,《暴裂无声》作为一部悬疑片、犯罪片,没有用一惊一乍的低级手段来制造低级惊悚感,而是用剧本、表演、剪辑、配乐、摄影来营造冷厉、肃杀、紧张的气氛,从而达到细思恐极、直击心灵的效果,分分钟和那些一惊一乍的妖艳贱货划清界限。

整部电影不仅充满深度,隐喻丰富,剧本也非常优秀。

假如当初昌万年没有误杀张磊,之后的故事将只是昌万年和徐文杰之间的矛盾,前者想要消除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后者想要钱和父女平安,他们还是有可能达成和解。

正是因为昌万年误杀了张磊,这一切如蝴蝶效应般发生了改变,仿佛一辆脱轨的列车,沿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最终导致昌万年、徐文杰双双落网,张保民也痛失爱子,每个人都是输家。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全盘皆输,更别说杀害孩子这种大事了。

电影开头,从昌万年误杀张磊的那一幕开始,他就已经命中注定终将落网,有点宿命的意味,电影对命运的探讨回味无穷。

而张保民为了儿子、徐文杰为了女儿、昌万年为了脱罪可以大打出手、不择手段,电影对人性的揭露也入木三分。

《暴裂无声》具有教科书级别的剧本,以“寻子”为线索,将张保民、徐文杰、昌万年、昌万年下属、屠夫、村长等关键人物串联起来,他们又共同推进整个事件,堪称年度最佳群戏之一。

《暴裂无声》和《心迷宫》有异曲同工之妙。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没有一个人脱得了关系,没有一秒钟是多余的。

电影将每个人物、细节、线索运用到了极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充满各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整体质量堪称登峰造极,当之无愧的华语犯罪片、悬疑片佳作。

 短评

3.5 整体模仿对象依旧是科恩兄弟,加上案中案的反转和血腥暴力镜头,类型上是好看的。野心极大,企图以三个人、两件案的勾连做出对社会贫中富的投射,几处“无声”设计则指向社会与阶级的失语症。但顾此失彼,概念性过强的结果是剧作层次和前作《心迷宫》有差距,人物设计上有刻板化倾向(特别是对老板的设计)、前段节奏拖冗。宋洋的表现很是惊艳。

10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三个阶层,三种晚餐,三样人生。资产无良,中产无能,无产无声。

11分钟前
  • Hushnore
  • 力荐

上层伪善残暴,中层冷漠自私,下层失语无力。

15分钟前
  • 什么柿呀!
  • 推荐

一个哑巴贴寻人启事到底为什么要留自己手机号,就不能给老婆买个手机吗,买不起就把自己的留给她啊……本片前半段拍吃的拍得好好哦,炖羊肉、涮羊肉,馒头蘸腐乳、馒头配咸菜丝腌萝卜丝,还有姜武那个西红柿!宋洋吃馒头比在深夜食堂里吃那狗逼香肠香多了

18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结局太他妈的屌了,看完在影院倒吸一口凉气。影射也很牛逼啊,1984的摩托牌照,一个底层屌丝的人设为哑巴(没有话语权),律师(代表中产和法律)和煤老板(代表权贵和黑恶势力)的相互勾结。所以即便张保民拥有《黄海》里绵正赫那样爆表的武力值,也只能沦为这个残酷社会的牺牲品。

23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看有评论提到科恩兄弟,问题就在这里!这片子还是以叙事为主导的类型片,就算叙事想留白,还生怕观众看不明白,从剧作角度上讲就不是科恩兄弟啊罗泓轸啊那些导演的反类型处理,这也是这么拍很难显得高级的原因,逼格被商业片的叙事套路框的土土的,一旦剧情逻辑和人设背景不够无懈可击,问题就来了。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主角叫张保民,剥削到了极点就是暴民。徐文杰最后被审查时的说的没有了,隐瞒了小孩被射杀的真相。没有半点被主角感化,大部分人还是以自己利益为重,可能这才是现实吧,换做我,我也不会坦白,谁知道呢

25分钟前
  • JM_L
  • 力荐

不断向下,堕入黑暗的那种片子,鞭挞了社会主要矛盾,且不负责提供解谜快感,所以看完会很沉,很堵。如果《心迷宫》还是手工时代的自发创作,《暴裂无声》明显是工业时代(卡司动作特效)的考量,三人较劲,律师一角太弱,宋洋战力太强,姜武模式化。优点和缺陷都比较明显。

2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当你望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望着你。

32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好看!两个小孩子跑到山顶那里,太美了!神来之笔的镜头,特别喜欢这个处理。

33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昌万年摘掉了作为文明人的伪装——假发,露出了他的本性。徐文杰戴上了作为斯文人的伪装——眼镜,选择了沉默。两个孩子跑上山头我以为全部都得救了,但最后徐文杰找到他的女儿,并呼喊她的名字,站在山上的女儿回头看了一眼。原来山上那两个孩子的镜头是虚的,代表了将死之人,女孩被徐文杰呼唤了回来,而男孩却没有。或许男孩当时像女孩一般,如果有人呼唤他,或许也能回来。但张保民身在社会的底层,有口也说不出话,连真相也不可能会知道,他内心爆裂,但有口无声。

36分钟前
  • 兵部左侍郎千夏
  • 力荐

老板儿子吃真空羊肉,贪婪绞入碎肉机;屠夫儿子喝污染井水,正义只在电视屏。戳瞎左眼,被戳伤的同乡都能包庇;咬断舌头,被救助的律师却不敢发声。凭蛮力垒不成金字塔,靠假声变不成兔子妈。超人面具如同良心咒,送不回原主;寻子告示像是招魂符,在风里飘摇。真相埋进泥土,藏入山洞,终于再无人知。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求求宋洋一直演这种糙汉子吧,太特么帅了

42分钟前
  • 羚羊的灵魂
  • 推荐

当年摩托罗拉的电量还是大大不如诺基亚。

47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昌万年是食肉者,徐文杰是喝汤的,而张保民本人就是“肉”,原本他们在食物链的一个位置安之若素的扮演自己的角色,但意外冲垮了一切。失控之后,每个人都发现自己不过都是“肉”,昌摘下假发和西装,也得臣服于暴力和运气,徐走出金钱和言辞的保护也要面对残酷,张的代价或许更大。人性暴裂的闷响。

51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忻钰坤第二部作品不是一部秀操作的《心迷宫2.0》,要说风格像谁,都像也都不像:凝视山洞的库布里克单点透视、像科恩兄弟一样塑造的神经质杀手、《老男孩》一样的长廊Fight…不一样的是,不只是想告诉你凶手是谁,而是他的选择,以及像手术刀一样划开上层失态、中层失德、底层失语、人间失格的社会症结

56分钟前
  • #85
  • 力荐

对于平均水准以上的年轻导演,应毫不吝啬予以鼓励,对于年龄一大把了还言之无物的导演,才要无情打击。

58分钟前
  • 文文周
  • 推荐

邀请了韩国的动作指导,整个拍摄手法以为是在看韩国电影。后面以为在看动作片。教科书式的刻意,衬托姜武反派的绞肉机、优雅的音乐等手法很刻意。台词与表演也挺像电视剧。这次的线性叙事暴露出故事的普通,人物较为扁平,二元对立,不如《心迷宫》呈现的人性复杂,剧情也不大新颖。特效两毛钱

1小时前
  • 渡旻
  • 较差

'Wrath of silenc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rime movies I've seen. It's a mix of genres. It's a crime movie,a mystery movie,an action movie,it's also a social realistic movie. Xin Yu Kun plays very well the mix of different genres in this film,and it has a powerful ending.

1小时前
  • Oriol Paulo
  • 力荐

仅仅是80%成片,已经精彩绝伦。中国类型片就该这么拍。良好的多线叙事控制力,深穴映射人性,爆炸增长的经济,暴裂难控的社会问题,男人无声的愤恨和伤痛,就像无法发声的底层人民。黑暗结尾,孩子没有寻回,真相没有昭显,这却是社会真相。有时恶人作恶,仅是为了与相同利益者变成真正的同盟。

1小时前
  • 干煸鸡丁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