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的代价

剧情片德国2002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1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2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3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4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5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6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13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14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15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16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17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18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19仇恨的代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5 16:12

详细剧情

本诺是一位出色的拳击手。他的经理是海因斯。在海因斯的暗地帮助下,本诺爱上了出身并不好的玛丽。本诺完全信任海因斯,可玛丽发现海因斯在拿拳击赛赌博。几次劝说,本诺不但不相信她,而且搬离了她的家。真相大白后,本诺没有听海因斯的安排赢得了比赛,可是两小时后,本诺中弹身亡,这其中的恩怨纠葛,到底谁能理得清楚?

 长篇影评

 1 ) Carol - 很美很美的爱情

warning:全是剧透!

记得差不多半年前,在微博上被魔王和小白兔的嘎纳照片刷屏。于是默默的去Amazon买了Kindle版的来看。对于能下载绝不购买的我来说,这绝对算是难得的了。这是我第一本完整看完的英语小说/书。当时就有冲动写读后感,但又觉得可以等电影结束后,在好好一起来写。于是,现在就有种终于看完电影来交作业的感觉。

电影和小说一样,其实情节非常简单。简单到都觉得没有剧透的意义。这是正在离婚中的贵妇Carol与处于人生迷茫阶段的售货员+摄影师Therese相爱的故事。小说的精妙在于,它完全着点与Therese的视角,于是作为读者的我,就可以完全感同身受的和她一起心动,一起因为Carol的邀约而兴奋,连那小鹿乱撞的心跳都那么的真实。当时小说最大的悬念就是,Carol是否爱着,她有多爱。就像你暗恋一个人的时候,你最想知道的就是她爱不爱我,有多爱。于是这条线就带出了小说中我最爱的三段情节。

1. Therese第一次在Waterloo的旅馆里向Carol表白。那段场景写的很奇妙。Therese是在睡前,以很困倦,很模糊的状态下说出I love you的。而作为读者的我,也突然像从困倦与睡意中惊醒一样,看着Carol一脸淡然又宠溺的说,难道你不知道我一直爱你吗?那样一种尘埃落定的幸福感,也许真的只有在小说的单视角下才能感受得到。之后就是两人做爱的情节。然而在电影中,这一段则是用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

2. Carol第一次知道她们有可能被私家侦探跟踪。她问Therese,是想要继续旅行还是停止。Therese说想要继续,然后Carol就很坚决的说,那么我们就继续。这是在Carol完全知道自己在走钢丝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而这一刻,我是真的看到,Carol不仅爱着,而且爱的很深,很任性。遗憾的是,这一段在电影中完全被省略了。电影后半段的节奏非常快,反而将有些情绪忽略了。这个后面聊到电影的时候再说。

3. Therese回到NY后,第一次和Carol见面。此时已经完全成长后的Therese和刚接受完人生残酷洗礼的Carol。小说中,两人聊着过去,聊着发生过的种种。Carol第一次主动说‘我爱你’。停顿之后,又加上,但是我知道你不再爱我了。哪怕如此,她还是说着自己如何放弃Rindy的抚养权,因为她不愿意屈服,永远不再见Therese。那种淡然的语气仿佛在说着别人的事。以至于,最后当她向Therese发出住在一起的邀请时,你似乎感受不到那些话的重量。就这么冷静的说着爱你,冷静的孤注一掷,到最后冷静的接受拒绝。
        
这就是书里的那个Carol,爱的很高傲,很自我,但也奋不顾身。有意思的是,虽然书里Carol的情节并不多,心理描绘是完全没有。但是反而让读者更容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与之相反的,是电影。两人的戏份与视角非常平均,而也正是这种平均,让电影展现了完全不同画面感。
        
        =====================我是电影与小说的分割线===========================
        
个人非常喜欢电影前面3/4部分(到两人被发现,Carol抛下Therese离开)。哪怕节奏非常慢,慢到你似乎感觉没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情绪却非常的饱满。从两人在百货商店初遇,Carol就很肆无忌惮的打量着Therese。眼神,言语,甚至是肢体上,似有若无的调戏随处可见。从第一次邀请来家中,到圣诞节送礼物,到两人开始公路旅行,到Carol亲吻Therese。。。从一开始,Carol就占据着完全的主动。说得通俗点,就像霸道总裁追灰姑娘的感觉。而Therese从头到尾都只有在说“好哒”。这和小说有着些许的不同。小说中,Therese在没有任何缘由的情况下给Carol写圣诞贺卡,才让两人有了后续(电影中是Carol故意留下手套);小说中,Therese在圣诞节给Carol买了个巨贵的包包,哪怕明知道自己经济上很拮据 (而电影中则是Carol在知道Therese的摄影师梦想后给她买了专业摄像机);小说中是Therese首先表白,挑明了两人的暧昧(而电影中完全没有表明心迹的部分,直接是Carol主动的接吻)。个人猜想,电影中Therese的被动,也是为了凸显出她在初期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和分手之后她的变化,并且对Carol说No形成鲜明的对比。
        
电影情节方面亮点还是不少的:
        
1. 前面提到的Carol对Therese的调戏和勾引(想不出更适合的词了)。全剧Carol一共抚摸过Therese的肩膀4次。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含义,而每一次Therese都会有很明显的反应(害羞,紧张,震惊…)。这也是我说,为什么电影中,虽然Carol主动很多,但是跟多Therese身上的情绪也非常的有张力。至于眼神的调戏就不说。各种媚眼,以及大胆的审视。老实说,这真的给电影带来很多的乐趣。
        
2. Sex Scene。终于明白,为什么各种记者会,访问中,大家都这么爱问这段激情戏。因为这段戏真的比我想象中要大胆很多。而且所表达的情绪实在是太棒了。我看过的大部分电影里,激情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纯粹的lust:比如酒后,比如某种冲动,比如纯属打炮。还有一种,就是很多爱情电影中,特别文艺又带有美感的激情戏。基本上会特别渲染环境,然后两人接吻,倒在床上,远镜头,然后就第二天天亮了。Carol的床戏却远远超过这些。从最开始Carol解开自己睡袍的腰带,到接吻,到床上肢体的交融,Carol的主导,Therese的反应…等等等等。我有种,wow,这才是literally的做爱(make love)的感觉。导演把这段情节拍的很大胆,但又非常的美。你能感到两人的passion,但又很清楚的明白,这不只是纯粹的lust。那种相爱,想要靠的更近的感觉,是让人透不过气的。这段戏时间不短,所以真的是舔屏党的福利啦。

之后还有一场相对比较短的亲热戏。是在两人被发现之后。观众应该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情绪的不同。这一段中,两人拥抱和亲吻中带着更多更多的绝望与迫切。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两场戏间隔非常近,中间夹的那场还是发现自家侦探窃听的高潮戏,于是三场戏连在一起,显得非常的赶,还没消化掉呢,就移到下一步了。

3. Therese 的摄影师职业。小说中,Therese的职业是剧场的场景设计(set designer?)。之前不理解这个改变,但是电影中,摄影师的设定真的非常棒!Therese镜头下Carol是真的美。同时也对Therese的个性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实说,这部电影,要从角色发展的角度,Therese是远大于Carol的)。还有中间很有意思的一场戏,两人刚开始旅行时,在餐厅,Therese就直接拿起照相机对着Carol拍(好痴汉),Carol还害羞,玩笑间,两人的手触碰到。非常喜欢这种甜蜜的瞬间。而两人分开后,Therese看着Carol的照片,那种虐也是彻心彻骨的。

4. 最后一场对视。很多人都提到过这场戏,因为真的很赞,也因为这段情节,这个故事最后被定格为Happy Ending。而小说也成为那个时代第一部HE的Les爱情故事。个人觉得,这一幕的重点是Therese。从她走进饭店,寻找Carol,从最开始的着急,到最后就这么凝视的,脸上的变化,那个眼神真的可以让我联想到小说最后一段的描写:
        
...and Therese smiled because the gesture was Carol, and it was Carol she loved and would always love...but it was still Carol and no one else. It would be Carol, in a thousand cities, a thousand houses, in foreign lands where they would go together, in heaven and in hell.
        
那一幕,从Therese的脸上,我真的可以看到,不管路过多少城市,多少地方,天堂和地狱,她爱的永远是那个Carol,那个唯一的Carol。
        
至于情节上不太满意的地方也是有的。比如最开始提到的,电影中后段节奏非常赶,感觉两人才开始就结束了。也因为这样,其实Carol对Therese的爱也表达的不是很够。小说中,你能觉得,Carol的爱是不断递增的,到最后放弃所有来到Therese面前时,达到顶峰。而电影里的至高点反而是在中间,旅行的部分。并且电影里对于Carol母亲形象的塑造很深刻,反而有一点点掩盖掉她对Therese的感情。特别是最后,我记得小说中,Carol基本是为了Therese放弃了见到Rindy的机会(抚养权什么的早就因为她和Therese的行为一败涂地了)。而电影里,Carol是为了让Rindy有一个稳定的生活,而不是看着父母不断的挣抚养权,而放弃的争斗。后半段发生的事情很多,但是可能因为太赶,反而显得有些松散,不像前期那么饱满。当然还有一些被删掉的情节比如Therese的表白啦,两人的一场浴室戏份啦。。。总觉得两人旅行的部分的戏份还该再多一些。但是毕竟你永远没办法把一部小说完整的塞到电影里,做人也不能太贪心。
        
========================其他废话的分割线============================
        
说完情节的部分,在随便说些其他的。这部电影的制作的真的棒,从导演到演员。老实说,这部电影不容易拍,因为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了,没啥太多的一波三折,怎么样不拍成俗套的爱情故事片,还是非常有挑战的。Todd的画面真的实在是太美了。很多视角很特别,比如当Therese观察Carol,镜头就会只拍到Carol的局部(比如只拍手指,袖子。。等等)。再比如,这次很多镜头都是靠镜子或者窗的反射,或者透过窗户来拍摄的。我不是太了解这样的目的,但是作为观众的我还是很享受这样的画面的。电影的原声也很棒。虽然很多都是那段主旋律的翻来覆去,但是真的非常有感觉,也把情节烘托的很好。
        
当然最后不能略过的是演员们。演技都是杠杠的!配角们都各司其职。Cate一贯的高水平表演,Rooney妹子却是有惊喜。感觉是一部看几遍都不过瘾的片子。Cate的身材出乎意料的好。背部和手臂的曲线非常的漂亮,也很结实。比较好笑的是,两场床戏里,Rooney的脸都是通通红的,而且都是一路红到耳根。想说,Rooney自称裸的都习惯了,这里还是害羞哈!
        
马上到来的各种award season,Carol其实不是传统的热门片类型。但是希望有好运!
        
总分5星还是必须的。但是从电影角度,给4星,还有一星是私心!

 2 ) CRUSH

  看了carol在纽约的点映,一连两场,几乎满座。电影院6个厅里有四个在放carol,不禁感叹纽约人民在文化活动这件事上超高的幸福指数。你想看的,你想见的,只要穿过难以置信的肮脏与拥挤,都能见到。看完电影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极其懵逼的状态下,站在寒风中等机场巴士,忍着一天没吃没喝的饥肠辘辘排队安检,这些场景现在回忆起来显得格外模糊。而清晰是,电影院里一对又一对沉默的情侣,为爱情流眼泪的男男女女,还有该死的忘不掉的爱情。首先做个总结陈词,谢谢海因斯,谢谢女王,谢谢麻辣妹子,谢谢纽约,谢谢感恩节。这对于我来说是一场万人齐心的梦,是近期感受到的最壮阔而又细腻的事情。

  然而故事还是那个俗套的故事,无非是性向摇摆的多金中年白富美与不满恋爱现状的文青小白兔之间的牵绊和拉扯。一见钟情,共进午餐,互生好感,结伴旅行。做陷入爱情的人都会做的事——做爱,亲吻,伤害,挽回。很多侧面或正面的小细节都处理的很好,比如小记者对therese说“你应该多拍拍人”,比如therese和男友之间关于boy’s love的争论,比如女王把手搭在therese的肩上时therese无法掩饰的紧张,再比如妹子读了carol给的分手信自己跑到草丛里吐。不得不说,todd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有些小场景一出,少女们纷纷捶胸顿足,恨自己怎么就没有过如此真实而又铭心的恋爱经历。

  有一幕给我印象格外深刻,是发生在carol抛下therese消失在旅行途中之后。carol坐在出租车里,正在赶去一个类似于庭外调解的小型会面。路上行人来去匆匆,carol望向窗外,看见了therese,穿着红色的毛衣格子裙,手中拿着黑色的小本子,穿过人群与车辆。与不久前曾经伤害过的恋人偶遇,她看不见你,你久久凝视,凝视着极力克制住的情感,凝视着她也凝视着自己。caol的心理转变发生在一瞬间,真实,克制,不说一句,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内心却如同千万波涛汹涌着,冲击过早已瓦解的堡垒。在这里,cate为所有人奉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细微到几乎无法察觉的面部表情变化,眼神里的隐忍,呼吸间的紧张与压抑——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完美到令人发指。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崩溃,也是重生,它发生的极为突然,却让你如此深刻的体会到命运的定数和爱情的魔力。有了这一段的铺垫,自然有了后面在调解会议上她的一番话,承认和therese之间发生的事情,不抵赖,不妥协。她克制住自己的情感,最后一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不会再妥协了。如果你执意不允许我见女儿,我们可以上法庭。但那样我们会变的ugly,我们都不是ugle的人,不是吗。”说完,carol哭着走出调解室,抛下其实无辜的丈夫,和一段再也没有意义的婚姻。其实这里关于ugly的说法是很有趣的,可能正是由于carol与前夫之间并没有太多单方面的情感,才会以ugly来定义整件事的未来走向,有种旁观者叙述故事时的清白与掌控力,又透露出婚姻生活的种种无奈与无力。也是因为这里,才更能对比出carol和therese情感间的交互,深刻,以及不受控。

  或许是看戏的过客过分敏感,太过痴心;或许是妹子超越年龄的演技(感觉凭这一部麻辣可以轻松拿到所有最佳女主,有几幕她比cate演的还要好),让自我代入变得极为容易与自然;又或许是导演的恶趣味,巴不得全世界的女人都因为cate弯成一盘蚊香(恶趣味这件事有证可循,详见nyff采访和cannes记者见面会,对于“中国女生看过预告片都变弯”的反复强调)。总之电影会让人产生一种持续力超强的crush,更致命的是你可能会发现这场crush是个无头案,既不是对therese也不完全是对carol,好像只是迷恋上了一种氛围,在现实中不可见,在电影中又转瞬即逝。但只要抓住了,便是掉入了不复的深渊,久久难以抽离。于是心心念念着再看一遍只看一遍,却可能不自觉又反反复复琢磨了好几十回。而充满胶片感的一帧帧画面,是这场集体暗恋的源头。

  不得不说,电影用16mm摄影机拍摄呈现出的明显的粗粝感,在电影院里感受的应该是最为深刻。复古拍摄手法的运用,也让一切感情的流动变的缓慢,宁静,克制。和原著不同,therese的设定从舞台设计师变成了摄影师。基本上胶片机不离手,也有一场在暗室里冲洗照片的独角戏。她把照片纸放进药水里,用夹子再加出来,抖落下水滴,然后久久凝视着照片中的carol。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胶片的质感为观众营造出一种触碰感,而影片里的人,也触碰着用胶片机拍摄出的照片。情欲的流动,不再仅仅局限在电影里。todd通过这个改编,创造出一种看似不可能的纽带,让一些东西从carol的一颦一笑滑落到therese的每一张照片上,再一转,自然的流进每一个电影院里观众的心。你要问我这些究竟是什么,我不太想说。因为这是一种隐秘的恋爱的心情——不可能之可能,每一个电影观众都曾深深幻想过的极为致命的不足为外人道的bad romance。

  我不否认有人指出的carol被过誉,因为的确它只是一部完美的水准之作。题材讨巧,演员惊艳,拿捏的恰到好处的复古,这一切让它在起点比其他电影高的同时也丧失了一种生气与惊喜。然而这部电影的精妙之处在于,在克制与爆发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的站在这个平衡点上,以小格局来放大人类与人类之间最最普通的情感。同性爱的挣扎与抗争被弱化,最浓烈的笔墨都献给情感的摇摆。这是优点还是缺点,争辩在看完电影后已经毫无意义。因为没有人能抵挡住todd的特写。每一支烟,每一次转身,每一次欲言又止沉默不语,每一次眼神交汇意乱情迷。这是每一根发丝都生机勃勃充满爱意的美,这是寂寞世界上最远离天堂的天堂,这是每一个失魂人拼命寻找的归途与故乡。

  就让画面停止在最后的对视。当装饰统统撕去,彼此赤裸相对。好像有什么东西悄悄从你身体里升起,然后又重重落下。你带着它开始奔跑,身处千万个陌生城市,身处千万个房间,身处荒无人烟的小岛,身处地狱,身处天堂。


随手丢一个结合个人经历的观后感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528243740/

 3 ) 同性爱情,或只是爱情

    两周前在纽约电影节看的这部片子,当时看完趁导演和主演还没走出来问答的空当儿,上豆瓣打了五星。虽然刚看完感觉片子并没有像预期中的那样成为一部“了不起的杰作”,但有托德海因斯的稳定发挥,从故事完整性,节奏的把控,画面的精美程度,演员表演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是一部完成度极高,几乎挑不出毛病来的作品。

    然而刚看完以后那种压抑又兴奋,掺杂着感动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失落感,失落的是这样一部令人期待的题材和电影,仍走不出以往同性爱情电影中话题与共鸣之间无法平衡的怪圈:如果不是因为同性,她们的爱情故事未免流于俗套,而过分强调同性,又削弱了主角之间感情的纯粹与真诚。也许在这类影片中寻找“深刻的社会属性”本身就是一种过度诠释,但不可否认的是,类似的同性题材在近些年的电影节当中可谓赚足了眼球。一方面利用同性题材的敏感性先入为主的抬高立意,一方面却对同性恋在社会中所受到的阻力避而不谈,这绝不是创作者的本意。说到底,可能因为敏感的并不是同性题材,而是我们观众自己。

    故事背景在托德·海因斯擅长的五六十年代,低饱和的红绿色调,大萧条后的纽约街头,圣诞之前的寒冷天气,无一不营造了一种绝望的氛围,仿佛在这种绝望之中任何人与任何人相爱都是顺理成章。片头使用倒叙,先插补了一段结尾时两人分手又重逢的感情戏,加以铺垫,一边钓足了观众的胃口,一边在结构上弥补了两个人相爱时的前戏不足。特芮丝先于卡罗尔出场,交代了她商店营业员的职业和圣诞节前夕的时间背景,然后就是主角卡罗尔出场了,一个不知道该给自己的孩子买什么礼物的贵妇。这一段的可贵之处在于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同性题材中必须“一攻一受”的思维模式,虽然卡罗尔穿着奢华的貂皮大衣,而特芮丝只是个营业员,但此时需要帮助的是前者。她试图在商店里点烟而被制止的尴尬,不知道买什么礼物给孩子时的手足无措,无疑使她在这时处于相对的弱势,即使从她的眼神中我们感到,这有可能是她把妹的一种惯用手段。短暂的相识使得主动权来到了特芮丝手中,似乎在这场游戏中她不是卡罗尔的猎物,而是一个她想接近却又不敢试探的对象。那对遗留在柜台上的手套到底是卡罗尔的诱饵,还是特芮丝主动出击的猎枪,都是值得玩味的小细节。

    虽然俩人好得很快,但胜在点滴入微,从家宴到送相机,从旅行到上床,水到渠成。丈夫(前夫)作为两人爱情的主要破坏者可能是一些人认为影片不够激进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个角色主要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可怜的人。但正是这种不左不右的态度使得这部片子没有过分强调性别意识和同性恋在社会舆论中的地位,而是把重心放在了两人的感情本身上,这种处理方式比同样题材尖锐的《远离天堂》显得还要高明一些。试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在两人亲密出游时补一些男人们议论纷纷的镜头,或者借男人之口对特芮丝的冷淡加以点评,那么无疑把对两性意识形态的描写提上去了,但品位一下就low了,变成了另一种自以为是的“政治正确癌”,不好。但正是这种在两性题材上非常克制的把控,使得影片的高潮显得不够刺激和煽动(当然,如果把床戏当做高潮的话那就够了)。丈夫雇佣的私家侦探录下了两人的性爱音频,这本是一桩现在看来都非常严重的侵犯,但这么做的目的不是扳倒卡罗尔的社会地位,毁掉她的人生前途,而是为了在离婚诉讼中抢夺孩子的抚养权。虽然同样作为一个母亲我非常理解丧失抚养权对这个角色的意义,但是放到通篇中看,仅仅把离婚诉讼作为戏剧冲突中最大的“障碍”使得这一段的情绪爆发显得有些张力不足。

    判断同性之爱在主题中是否重要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问一个问题:如果把特芮丝的角色换成男性,那个故事成立吗?答案是不仅成立,而且异常合理。但故事就变成了一桩我们熟悉的婚外情始末,一则单纯的爱情小品。

    另外补充就是卡罗尔的闺蜜这个角色,前史过多,交代不清,作为情节的润滑剂很好使,台词帮助镜头丰满了卡罗尔这个人物,但是过于分散注意力,我觉得反而是删掉比较好。

    开头和结尾的重逢段落是我非常喜欢的,文学性很强,凯特和鲁尼表演也是教科书般的走心,与这一段相似的是《相见恨晚》中的车站离别,不知海因斯是否有致敬的意思。同样是千言万语化作几句寒暄,同样是一个聒噪的第三者打破气氛,经过前面的铺垫,最后临别时肩头的一按,力量比一个吻还要重。结尾时特芮丝寻找卡罗尔的段落是一个比较好的情绪出口,避免了被打断的对话而带来的不安感,“众里寻她千百度”,最后找到了,啪,停。干净利落,不说废话。

    最后总结就是,我个人认为,整部影片的叙事镜头表演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简洁,克制,不留余地,也没有在题材上故弄玄虚,自命不凡,但是“同性”作为主题的核心基本没有体现出来,是一部比较纯粹的爱情电影。

 4 ) 细心才能发掘的宝库《CAROL》

<图片12>
「Carol就像她身上的秘密,扩散到整座房子里;也像一道光,只有她才看得见,别人都看不见。」
——《盐的代价》


  一直想为这部电影写些感想,因为它留给我的余韵实在太长,我很少在短时间内把一部电影看两遍,而Carol就是这样的电影,在细节上充满惊喜,第一次看并不一定能察觉的,第二次或许就能挖掘出来。这部片子没有太多的对白跟剧情,节奏缓慢,全片着重在两位主角的神韵交流和肢体动作上,运用了大量的电影语言等待观众发现。以及,如果更细心观察的话,你会看见这部描绘1950年代的电影里处处是导演的巧思,每一帧画面、配乐、镜头、服饰、摆设都有意涵,节奏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并没有哪一分哪一秒被浪费掉。

  在电影一开场画面还未出来之时,可以清楚听到火车驶过轨道的声音,交通工具在Carol里有其特殊意义,例如火车象征追寻「自由」,Theres和Carol第一次见面,Theses就表示自己喜爱火车,不爱娃娃,而娃娃有另一层意涵,对女性的物化以及任人摆布。而火车也意味著兜转了一圈必然回归原点,所以影片首尾呼应。第二种交通工具是计程车,当Carol坐在计程车上时,隔着车窗望着过马路的Theres离自己越来越远,以及Therese在离开茶叙之后,看到相似Carol的妇人而触景生情,计程车是「错过」的象征。第三种交通工具真正串连起两个人,就是Carol开的小客车,两人的一趟公路之旅从纽约州(纽泽西)开到爱荷华州(滑铁卢)将近1600公里,小客车在此处就是「亲密」的象征,这个空间既私密又无旁人,给予两人极大的安全感,因此剧中许多重要的情绪表达都在车上发生,例如经过林肯隧道时,Theres难掩深情、近乎痴汉的望着Carol,照原著小说的描写Theres几乎是「恨不得隧道崩塌,让两人死在一起」,又例如Carol跟Harge争执完后载Theres去车站,车上的两人几乎快要崩溃,之后像是Carol感伤的想起女儿然后为一旁熟睡的Theres盖被,Theres在车上大口吃苹果、天气转暖时Theres帮正在开车的Carol脱下大衣,以及滑铁卢事件之后,Theres在车上内疚的大哭,都可以显现出小客车空间的重要性。

  电影虽然没有太多对白,但是充分运用了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用痴汉Theres的观点来说就是:Carol好美、Carol的声音好好听、Carol碰的我浑身酥麻、Carol的香水好香、跟Carol在一起时我胃口很好。这是多么细腻的描写,爱一个人就是全神贯注,仿佛所有的感官都为他而生,因此当某些人说这部电影美的太不真实时,我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陷在爱情中的人眼里的一切就是那么美,这样反到真实。剧中也大量运用镜子、玻璃、车窗来呈现人物画面,这些当然都是有意义的,例如镜子反映内心,玻璃象征迷茫,从车窗望去的人影则是可望不可得。

Carol小說封面向Edward Hopper致敬


  电影主要配乐Opening传达给我的感觉是清冷、寂寥、干净、纯粹,有点像是Edward Hopper画作的音乐版,也许因为故事主线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同时有一种冰雪待融的味道和隐隐约约的忧伤、无奈,就像两位主角的感情,是那样克制又压抑,但音乐最末出现转折似的放缓,像是留下希望的伏笔,导演在剧情上也是类似的处理手法,平淡底下藏着波涛汹涌,只有两位主角和观众才知会。而正当你以为压抑到极限会来一场大爆发的时候,感情来的却是那么不温不火,不狗血也不无趣,导演抓到了一个很好的情绪平衡点,而两位演员的表现更是让人赞叹,这样的片子如果没有高超的演技和默契是无法驾驭的,所以后来的床戏是那么的自然又令人感动吧。

  说到第一场床戏,那是整个电影院最安静的时候,没有交谈、没有咳嗽、没有吃食的声响,所有人静谧的像宇宙,我甚至能感受到后排的人在屏气凝神,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影格,因为Carol和Theres两人之间的情欲交流实在太美,大概是我看过最美的床戏,这里又要夸赞Todd Haynes一番,幸好他没有直男式的审美,许多传统导演的床戏往往拍的情色甚至猥亵,但Carol完全不会给我这种感觉,我所看见的只是爱情。

  有些人会说换成异性恋这不过就是个寻常故事,对,但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在描绘传统异性恋的爱情(我亦不会把Carol归类为同性之爱,它就是因爱而爱),如果Carol换成中年男性在解裤腰带,估计Therese就要变成龙纹身的女孩了,而那搭在Theres肩上的纤细双手也变成了咸猪手,你看观众会不会杀了导演。

  第二场床戏是悲伤的,是离别前的预告,不过其实这场戏是Cate跟Rooney的第一场对手戏,导演表示目的是让两个演员破冰,及早培养默契,所以可以看见这场床戏的Rooney满脸通红到耳根,第一次跟偶像演戏就是热吻(13岁起的偶像),还真是难为Rooney了。

  做为Therese女神的Carol由Cate来饰演真的再适合不过,我无法想像第二人选,任何的角色到到Cate手上都是行云流水,演魔比魔更魔,演仙比仙还仙,从伊莉沙白到精灵女王都是无法超越的经典,他不只能演攻,在《丑闻笔记》里也演过柔弱的守。话说Cate和Todd第一次合作就是饰演Bob Dylan,他是六位Bob Dylan扮演者中唯一的女性,却是最像Bob Dylan的一位,Cate的成功便是没有一个他所扮演的角色会让人想起那是Cate Blanchett,而这正是许多演员做不到的,让所饰演的角色真正独立存在。

Cate飾演Bob Dylan

<图片14>

  不过给我更多惊奇的是Rooney,在这部电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谁,那个让他一炮而红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龙纹身的女孩》,我是在看完Carol后才接着看,简直不敢相信两个巨大反差的角色是同一人,从甜美可人转向反社会黑暗人格难度已经够高,饰演过Lisbeth Salander后还能饰演回纯真的Therese更是不可思议。剧中Carol对Therese的形容我倒是觉得很符合Rooney本身的气质:「奇怪的女孩,像是天外来客/犹在天外」(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

  Therese跟Carol若要说共通点,那就是都有神秘感,但Carol的神秘是一种历练和岁月久经的智慧,Carol到哪都会是全场焦点,他也能轻松的驾驭周遭,他的神秘感是拥有看穿一切的能力,而旁人却猜不透他;但Therese的神秘感却是先天的自外于人,他不在意周遭的看法,他的神秘感也包含了对自己的不了解,而他无意解开,就像他无意了解周遭,剧中跨年夜的告白很能说明这个迹象:「我总是独自一个人,在人群中」。

演員Rooney Mara本身就带有自外于人群的气质



  关于神秘感这个部分,其实把Therese跟Carol换成Rooney跟Cate也一样说得通,这是我看完Carol的几个访谈后的感想。演员跟所饰演的角色性格往往是有差距的,但演员赋予角色的气质却多半是自身拥有的,说到其中一个访谈里Cate对Rooney有如下的描述,我觉得很是精准:「许多人尝试形容Rooney独有的特质,不外乎说是神秘,我的确明白他们的意思,在Rooney安静的外表下,藏着静水流深的智慧,但他实际上的工作方式、他的优雅,以及他作为一名演员所做出的选择,又让他有一种相当纯粹的澄澈,你们会说澄澈和神秘是奇怪的组合,但就是这样」。

  Rooney的个人特点是能让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同时存在(清澈又神秘,时尚又古典),他所饰演的Theres虽然因为纯真无辜而被戏称为小白兔,但在Carol跟丈夫Harge争执的那场戏里,我好像看见了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的影子,Theres这个表情仿佛在说「我愿意帮Carol『处理』掉Harge」,如果剧情真照那样发展也挺Highsmith式的(笑)。 Therese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作者Highsmith的化身,Highsmith可是悬疑犯罪小说见长的,他怎么可能真的那么无邪。再提到有趣的一点,编剧Phyllis Nagy是Highsmith的忘年之交,他表示在片场暗暗观察Rooney时,Rooney的许多动作和气质令他想起了Highsmith。

<图片3>
<图片4>

  外显上Carol强势而Therese柔弱,但不安全感其实都是由Carol承担,相反地,Therese反而有一种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气。 Carol要面对亲情和爱情的艰难选择,甚至为此吃上官司,还必须看心理医生来矫正性向(挺感谢电影把这一部分淡化);而Therese的困扰则是无关社会压力,只是他个人对于这段感情的疑惑,他面对女神时的不自信和不确定,他的世界里只有Carol,但Carol的世界里却不只是Therese。所以Abby这个最重要的配角就是凸显Carol和Therese的距离,Carol从来只找Abby求助,更加显现Therese在他心中只是个未经世事的小孩,Therese太年轻也正是造成他们关系脆弱、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Therese虽然想摆脱被照顾者的角色,却力不从心,唯一成功的一次保护是发现Carol带枪后,两人从两间房变一间房;两张床变一张床。

  所以后来的分手桥段是如此的必要,这正是让Therese加速成长的关键,Therese曾说:「我从来不懂得拒绝,我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其实Therese到是挺会拒绝的,拒绝了男友的欧洲旅行邀约、拒绝了男友的求婚、拒绝了好友Danny的吻,唯独对Carol的要求无法拒绝,他心甘情愿成为Carol的猎物,但也造成两人无法成为互相扶持的伴侣,Therese在公路旅行中似乎也感受到这一点而为之困扰,Carol一直担任司机(照顾者、引领者)便是两人关系不平等的隐喻。 Therese太像是Carol的第二个女儿,而Carol如果被迫在两个女儿之间二选一,那Therese肯定输给Rindy。回想起Therese在Carol家时,明明身为客人却帮忙准备茶点,除了凸显两人的阶级差异之外,应该也有这样一份含义。

  第二晚的缠绵之后,Therese在疲惫中醒来,已不见爱人的存在,赶忙来收拾烂摊子的是Abby,Therese从床上起身而坐,棉被紧掩着一丝不挂的身体,此时的神色尽是被始乱终弃的难堪(Carol你这个渣男)。跟Abby一起吃早餐,但Theres平时的好胃口(欲望)已然随着Carol的消失而消失,此处再给Rooney神一样的演技一个赞叹,只有几句台词,眼神却道尽了所有委屈跟憔悴。这应该是剧中Therese最痛苦的时候,但就和整场戏一样,人物的情绪表现依旧收敛,我原本以为Todd是借此表现50年代的低调与压抑,但后来想想不只是如此,许多导演在处理女性角色的情绪时,往往落入父权刻板印象,把女性描绘的歇斯底里,而Todd想展现的女性是坚毅、优雅又理性的,在遭逢打击时特别如是。对照本剧的男性角色,除了Danny之外,不外乎是蛮横(Harge)、鲁莽(Jack)、愚蠢(Richard)甚至猥琐的(私家侦探)。

<图片8>
  无论如何,那只被爱人甩了的兔子开始有所转变,换了工作,如愿朝兴趣发展、离开男友,不再迁就、经济条件改善,摆脱学生造型,在社会条件上开始像个「大人」 。同一个时间点,Carol在前往律师与前夫会面的路上,透过计程车的车窗望见了许久不见的Therese,眼里尽是渴望的Carol再也不能假装不在意,他开始明白自己始终要的是什么,所以后来与前夫会面时,他终于愿意对女儿放手,表示自己快乐,女儿才可能快乐,这一段的Carol既脆弱又坚强的让人心疼。这里甚至在众人面前做了出柜宣言:「我不否定录音带里的内容」、「我不会否认这段感情」,对于前夫更是歉疚的表示:没能给你幸福我很抱歉,但我希望你幸福,而我也想光明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于是有了后来的茶叙,Carol依旧是晚到那一位,但Therese已不是开头那个殷切的望着窗外寻找Carol身影的单纯女孩,他带着戒备,已不甘于做为猎物。 Therese这时的扮相实在是太像Audrey Hepburn,有点好奇造型师当时在想什么,但我想说干的好,赏心悦目之外,也显现了Rooney的可塑性之高。虽说演员终究是他们自己,但Rooney跟Audrey Hepburn却有几分相似,这让我想起另一位演技派Natalie Portman,也常被喻为Hepburn,如果说Natalie是知性与平易近人的Hepburn,那么Rooney就是神秘与空灵的Hepburn。

<图片9>

  在压抑、束缚的50年代,公共场所抽烟反而显得自由,电影中的抽烟场景多不胜数,香烟在此处有一种女性情欲自主的味道,电影里的男性角色都没有抽烟的镜头。因此当Carol和Therese再度见面之时,就像他们第一次吃饭,Carol又一次询问是否抽烟,只是这一次Therese断然拒绝,除了表示自己已学会说不,在两人的关系之中不再处于下风之外,同时也暗示Therese做出了违心之论,所以接着面对Carol的同居邀约,Therese又做出了一个No,Carol受到不小的打击,难掩失望,但毕竟自己抛弃Therese在先,Therese的拒绝也是合情合理。 Carol又一次示软,表示自己九点在某地还有晚餐,问Therese愿不愿意来,Therese沉默已示,Carol终于忍不住放了大绝,深情的说出了那三个字:I love you。

  然而冒失鬼Jack的出现打断了Therese做出回应的可能,此处又接回电影开头,一切就像Carol信中所说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 现在观众知道一开场时,那看似平凡的聚餐对两人是何等重要、底下藏着多少情绪了,Jack一句简单的问候,就把两人脆弱的爱情打回原点,真是千古罪人。再给导演一个赞,能够把平凡的事物拍的不平凡,需要深厚的功力和超出常人的细心,而这向来不是习惯快餐的好莱坞电影风格,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平凡,才更贴近你我的生活日常,我们都可能成为Carol或Therese,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主角们要面对的课题我们或也有一天需要面对。

  Jack的介入迫使Carol及早离场,留下一句别有意味的:「你俩玩的愉快」,此时的特写全都留给Therese一人,Therese的心思还停留在Carol的深情告白里,而全戏最经典的触碰跟眼神在这里出现,Carol的手搭上Therese的肩,接着轻轻一按,Therese情不自禁的闭上双眼,这短短的几秒,整个世界在他的内心翻转不已,直到Carol离去之后,他才懊悔的开始寻找爱人身影。 Rooney高超的演技让无声胜有声,所有的挣扎与深情全在眼神里,做为观众的我的心情也很自然的随着Therese起伏和纠结。

  Therese离开饭店后并没有马上去找Carol,朦胧的车窗再次暗示了角色内心的迷惘,像是为了确认刚才不是被一时的迷恋冲昏头,Therese前往了朋友举办的派对,却只感觉到自己的格格不入,拒绝了新的追求者后,躲进厕所抽烟的他意识到了自己要的是Carol,于是离开派对,在夜色下招了车便前往Carol所在的餐厅,火车的声音再度出现,仿佛Therese进行了一场冒险,旅程结束,火车将Therese带回Carol身边,成为一个圆。不顾柜台领班的要求,Therese径自走进餐厅寻人,呼应两人初识的百货也是在人群中,不同的是这一次Therese学会了主动追寻,心爱的Carol终于现身在人群里,依旧优雅美丽,配乐响起,两人旁若无人的凝望着彼此。

  你以为自己像座火山,急于安放炽热的情感,但你的爱人拥有平抚一座火山的能力,所以此刻你前所未有的平静。

  配乐戛然而止,留下一个完美的逗点。

<图片7>

 5 ) 卡罗尔———托德海因斯的意淫

看了十遍,不吐不快。

在冲奥加题材加导演加编剧的多重保险下,虽然白天看了8个小时视频都快吐了,回到家后还是打开卡罗尔看了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我用了一个星期,大概看了十遍,从手机小屏幕渣画质,到大荧幕,所有能看的设备几乎都试了一遍,耐下性子,平心静气的看。看什么——看这个片子有什么可以看的!!!

别笑,真的。

然而至今,我都没找到看点。用某人的话就是:不抓人的戏不是好戏。那么,卡罗尔不是一部好戏。

近乎两个小时的剪辑,缓慢的叙事,无非是讲了《多金少妇爱上我》的故事,又名《少妇的自白—同性情人和孩子之间的抉择》,好了,Fin. 别的没了。

特芮丝和卡罗尔的故事基本上是脱离了社会背景而存在的,虽然卡罗尔的丈夫一直在纠缠,然而卡罗尔的丈夫一踢就倒的特质实在是让人出戏,整个事情是脱离了社会现实而存在的。女同小说和电影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脱离现实,一不小心就成了矫情狭窄的玛丽苏个人幻想,一句从美艳御姐口中说出的“我离婚了,孩子归对方,在麦迪逊大道有个大房间,你想来住吗”隔五秒“我爱你”,任何一个弯掉的妹子都会扑上去吧,如果这个情节换成郭敬明来拍,估计又会被骂惨了。当然这事儿得赖原著海史密斯这个意淫狂。我想,如果换成迪士尼来改编成动画电影或许比真人电影要好很多。

私以为,电影的意义在于引起观众的思考或者共鸣,然而这部电影很难引起观众的反映。(当然,纯粹看演员颜值的粉丝除外)我实在看不懂导演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卡罗尔从头到尾的貂皮大衣和特丽莎显眼的花色帽子象征意义微乎其微,他们真的是“道具”啊!除此之外,从头到尾复古的滤镜,几乎多此一举的倒叙,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两位女主的对视每一次的差别也特别小。恕我视听课和电影理论课没有学好,实在看不出东西来。我竭力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迷妹,然而无济于事,是的,女王的大红唇和傲人的曲线也救不了这部电影。

天鹅绒金矿的时候,托德海因斯选对了题材,他用他的视觉才华柔和传记奉献给我们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

然而这一次,我只想说:海因斯你在你视觉美学的海洋中过足了瘾,可是,你把观众当什么?

——————————————————————————————————————————
有的豆友提出,他被这部电影的细腻所打动,如果是这样,我推荐李宋喜一的同性题材作品《夜间飞行》来感受一下细腻感情的影像化表达。

----------------------------------------------------------------------------------------------------------------------

诸位看官,如果你觉得这篇评论没用的话,能留言告诉我你为什么觉得这部电影优秀吗?只是想了解一下,谢谢!------2.25更新:大家怎么不说说你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呢?要做一个和这部电影有关的项目,所以请各位留言觉得我说得不对的看官,能在表达你的不满时顺便说说你觉得这部电影究竟哪里优秀吗?一个一个发豆油或者回复不过来呀!在此谢谢大家了!------3.19更新:作业已提交,引用了大家的部分观点,再次谢谢大家的留言!

评论第二页电梯//movie.douban.com/review/7713428/?start=100#comments

 6 ) 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平庸之作

这片之前一片溢美之词,连烂番茄都有95的好评率,作为我最期待的圣诞精选,看完却有点失望到摸不到头脑。 我还是打了推荐分的,国内没有机会上大块银幕看,只能委屈一下画质,大概少了一大半的摄影分,这当然得怪我这个观众。但,大面积参考Edward Hopper风格的画面,音乐专辑精心考量,两位演员的演技被拿出来大书特书,我依旧很难把它归为一部好电影。 当所有人都在极口称赞拿了戛纳影后的Rooney Mara,和Kate Blanchett 的表演如何好,这两人之间依旧很难说有什么火花,正是因为如此,才见到两位优秀演员的技巧而已。演技这种东西,水盖不住石头,才会水落石出。 这题材又机巧,前10年就有《断背山》珠玉在前,只是贴个“同性”标签,把gay换成les, 两部影片也是立判高下。我们何曾在《断背山》里见过Carol丈夫这样刻板单薄的异性角色?只有两位女性做主角没有问题,可突然间,所有男性角色都面目刻板化,恶棍化,愚蠢化又是为什么?我们同情过断背山中恩尼斯的太太,但我们却很难同情Carol的丈夫,这个面目模糊的角色,痛心都痛心不起来。 再说主角,就算在那个女王T都得戴尖锥胸罩的年代没法不结婚,但是,家庭这条线对Carol这样好歹也得算个双的人,意味着什么呢?男人欢欢喜喜地娶了老婆生了孩子,最后发现是骗婚呢?还是婚后性向觉醒?不管哪样,除了和丈夫抢孩子,再看不到家庭对女王攻的任何意义,她是怎样踏入婚姻,又是怎样决心离婚的,我们一概没有线索。我们只知她追起小妹纸倒是非常来势汹汹,明知在离婚争夺抚养权的关头,还带着心上人出走,一秒变拉拉公路片。 真的,有一句常说的废话在检验同性标签的电影时却有用,“如果她是个男人呢?” 家庭的权重整条线都弱到只剩下抢孩子,这太单薄了。花了那么多功夫来交代两人的眼神交错,就加几句好台词刻画一下人物深度也不会怎样吧。 Therese 这边也是一样,从第一眼在百货公司见到Carol,就开始了没有任何铺垫地神魂颠倒。我明白所有纯爱片的基石,都是“一见钟情”,但,纵然是《阿黛尔的生活》里那种“这个妹妹我见过”的一见惊心,之前也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讲阿黛尔的性向选择和动摇。可Therese 明明就是有个固定男友的铁直,而编剧没有肯花一丁点儿力气去挖掘这个人物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一部以角色成长为重的影片中,真让人惊异。编剧直接罔顾人物心理建设,就这样霸道地套上“爱能掰坏一切”的设定,我作为一介观众,只能紧锁眉头,丢下三个大字“我不信!”。 当然我信不信都不妨碍广大观众眼泪哗哗地看两人眉目传情。这也没办法,在故事的外部冲突和人际关系几乎全部建立不起来的情况下,我们只好看两个女人你侬我侬地喂甜豆儿了。但是这个片儿连床单都滚得及其不合我意!所谓银幕上的les, 无限柔光,无限温柔,无限(男性眼中)的女性性欲就是这样地轻柔美好,女王攻还涂着美美的指甲油留着长指甲温柔地摸摸小妹子,同时还注意小心地避开了不要露点,并且借位轻轻蜻蜓点水亲了几下,随后镜头一转就带入一片虚空。你不说我还以为我在看98年的《Gia》!2015年了,一个主流的同性片的情欲观还是那么陈腐。 不看床戏也罢,看完仿佛谎言的床戏简直想点“差评”。 大概我对金发霸道的中产大美女实在没有感觉的关系。好莱坞仿佛不管怎么拍,都拈轻怕重,带着清教徒的口味和资本规划过的良好,一切都在完善的工业体系里被打磨得发光发亮,演技是一流的,但化学反应是缺失的;摄影是一流的,但Hopper式的孤寂是没有的;故事本身是可以展现一些东西的,但单薄得只剩下常卖常畅销的“纯爱”款蛋糕。像是一款,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平庸之作。

 短评

比《断背山》差了五个《阿黛尔的生活》,就酱紫

5分钟前
  • 吖欣
  • 还行

凯特女王的I-wanna-fuck-you eyes 和鲁尼的fuck-me eyes 让这部霸总爱情故事各种赏心悦目,平地升仙。

9分钟前
  • 大蒂茎蕾
  • 推荐

鲁尼玛拉是个被低估的演员,她拥有如此美的样貌,不需要这样好的演技,有这样好的演技,不需要拥有如此美的容颜。

14分钟前
  • llllllllllll
  • 力荐

最后那段凝视,鲁妮的眼神和表情变化所展现出来的演技已经完全够资格拿奥斯卡了,更别说在整部电影里的精湛发挥。她的表演润物细无声,完全不着痕迹 。就像高手出招,看似轻巧,但其实招招毙命,没有一拳是打歪的。她真是棒的匪夷所思

16分钟前
  • 蒂莫西
  • 力荐

“我离婚了,孩子归对方,在麦迪逊大道有个大房间,你想来住吗”隔五秒“我爱你” #什么妹子把不到

18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

Carol是渣攻,这眼神我见识过。一旦爱上这人你就没整没治没救了,这事我经历过。

21分钟前
  • 浅野忠信
  • 还行

面对爱情面对自我时作出勇敢抉择的两个女人,如化骨绵掌般温柔克制而坚定有力,这部电影亦如此。最后那段情感力量喷薄而出,完全没有抵抗力直接飙泪。

2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结尾的时候我窒息了。凯特的表演令我略有失望,可鲁尼·玛拉...凡是深深暗恋过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得到共鸣。克制,复古,充满感情。我被感动和幸福久久地包围。

28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力荐

已经闻到拿奖的气息了

2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只因心中有对方,黑夜无需再漫长。总有一天,你会在宇宙洪荒和滚滚红尘中驻足凝眸,转身看见你的天使。她眉眼弯弯,言笑晏晏,似乎看穿了命运和羁绊,只为了这一刹那的相逢。唯有星辰不负夜,愿你遇见,你生命中的温柔。

3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直男恋爱教学篇 送相机请附带胶卷好嘛

33分钟前
  • Born2Die
  • 推荐

戛纳主竞赛单元目前最好看的一部。Todd Haynes这种奔着Sirk路子拍的Melodrma都挺棒的,反倒特别反感他的那些摇滚题材。Cate Blanchett太厉害了,感觉只要光听她的声音,直的弯的全世界都会被她收走。PS,补看了一遍,发觉其实上次每个场景都没落下,就是脑子一片苍茫,太他妈可怕了。

37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NYFF现场,有天朝迷妹提问道Cate你知不知道全中国的妹子都为你弯了,全场哄笑。当然啦这个提问meant to be a joke,出乎我意料的是Cate居然依旧认真的回答了下去。她认为,导演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完美描绘了一个fall in love的故事才让Carol这个角色给观众带来爱情的感觉。

39分钟前
  • 郁弗
  • 力荐

其实就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很美,但美不代表好,凯特角色的缺乏脆弱性让她有些失真,鲁妮玛拉传情传神。演员,氛围,摄影,音乐,美术是加分项,但绝不是决定因素。它们只是定义了影片的基调。

40分钟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还行

讲一个女人向另一个女人学习如何驾驭女性美,女性魅力、穿着品味和言行举止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卡罗尔开启了一个懵懂少女的这扇门,少女爱上的就像理想中的自己。眼神流转,拍的情绪上张力十足,两人的感情关系里充满着不确定感,前后两人的视角上也有一个微妙的转换,并没有被震撼到。★★★★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重看依然感动,并发现了更多细节。当结尾,特芮丝终于决定走向卡罗尔的时候,真是美好又激动哇

4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51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请一定去看这部电影。它满足了我对御姐的所有幻想。我跪着出了电影院。

55分钟前
  • 麦麦小茶
  • 力荐

不用再加“同性”的限定语,这就是今年最美的爱情电影。托德·海因斯的镜头从头到尾都是两位女性,只是两位女性,其他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了。这是最轻小的格局,也是最汹涌的情欲,光对视就能让人落泪,因为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两人为了对方,此身愿作万矢的。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就没人同情她老公么?此男痴汉一个。爱的不比二位女主浅,却成了这场胜却人间无数颜值的恋情的炮灰。我们只是看见了当时的自己而已。

1小时前
  • messag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