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子的困惑

剧情片中国大陆2023

主演:黄小蕾,郑雅匀,唐曾,宫宏佳

导演:李珏

 剧照

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7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8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9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08:10

详细剧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满怀困惑的洋子用恶作剧的方式打开了母亲的秘密盒子,从而揭开了一段欠缺沟通的三代家庭关系……

 长篇影评

 1 ) 看完这部电影,就读懂了当下女性的情感世界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不要试图去了解女人,确实,女人太复杂多变,太多不确定因素,总是不按常理出牌,连心理学大师都捉摸不透,很多影视作品自然只能瞎子摸象浮于表面。不过凡事都有例外,由李珏执导,黄小蕾、唐曾主演的女性题材电影《洋子的困惑》另辟蹊径,没有套路和口号,既不假装坚强,也不顾影自怜,而是通过富有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叙事手法,把困扰现代女性的诸多情感症结都梳开了讲透了,无论男女观众,看完都能有共情。
片中的主人公,黄小蕾饰演的于美惠,与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女士一样,穿着漂亮的大衣,妆容、搭配、家居、汽车,都谈不上华贵,却能看得出是精心搭配,大方得体,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女性魅力。
现实中的同龄人,或多或少都与美惠相近的经历,就算与自己毫不相关,身边也会有几个类似的姐妹。离异,独居,没有抚养权,偶尔把女儿从前夫家接回来小住,经营一家小窗帘店,生意还比较不错,不忙的时候也会开着车回到乡下,分别看看已经离婚不相往来的父母,身边有一个比较钟意的帅气男友,却始终没想好是否再进一步,现实生活,无外如此。
《洋子的困惑》不仅准确的抓到了女性的共同经历,更透过表面,抓住了情感深处的共情,她对女儿的爱,对走入下一段婚姻又爱又怕的小纠结,在离异的父母、上一段婚姻和现任男友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都被展现得细致且微妙,许多没有明确言说的情绪,却能够在观众的心里形成强烈的共震。这种共情除了横向的共同点,还有纵向的延展,透过美惠本人的成长,女儿阅读日记,以及身边亲友、闺蜜的多元视角,展开她的过去,基本上涵盖了女性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懵懂少女、初为人母,单亲妈妈,基本上尽在其中。
不止美惠,影片以点带面,由小见大,三代女性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洋子是典型重组家庭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很敏感,不想成为家庭的累赘,对亲情又渴望又抗拒,试图通过偷日记的方式,了解父母离异的真相。洋子的姥姥则为上一代女性的婚姻观代言,离婚后一直保持相对的独立和自尊,拒绝与前夫和解,对儿女心怀愧疚。从姥姥的拒绝和解,到美惠作为单亲妈妈,能够得体地处理失败婚姻遗留下的复杂矛盾,再到洋子试图通过日子了解妈妈,找到父母离婚的真实原因。三代人,清晰地绘制出现代女性的成长历程,随着时代的变化,她们的爱情观、婚姻观、人生观,也在悄然转变。
三代人各有各的困扰,重组家庭的多角关系看似波澜不惊,却暗流涌动,其中既有盐米油盐的津津有味,也有甘苦自知的人生百味,制造出不少快乐与忧伤交织的戏剧冲突,譬如因为孩子打架与前任一起去见老师,譬如带帅气的男友一起回乡上坟,却对长辈说是生意伙伴,通过这些极具现实质感的场景,相信每一位观众,无论男女,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由这些情节,《洋子的困惑》不仅解答了洋子的困惑,也解答了所有人的困惑,原来情感的真相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包容与理解。这就是影片要传递给观众的女性态度,接受不完美的生活,努力让自己活得好一点。有一个情节把这种态度讲得很明白,男友拿到钱之后一去无踪,美惠没哭没闹,不恨不怨,轻描淡写地告诉闺蜜,仿佛在说着别人的故事。这样的反应非常真实,经过婚姻磨砺的现代女人,大抵都会有这样的气度,无论怎样,生活还得继续。
在影像语言方面,导演虽然年轻却有一颗慧心,惜镜如金,字字珠玑,既有现实的质感也有影像的诗意,琳琅满目的窗帘,喻示了每个家庭都有光鲜的外表,夜色中的灯火,蜿蜒的公路,随风散落的日记,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场景,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画面,就能把人物的内心变化呈现得清清楚楚,无需言语,却能让人感受到千言万语。故事每一步进展,都能让观众距离人物更近一步,理解更深一点,共鸣共多几分,看完了《洋子的困惑》,就如同读懂了当下女性的情感世界。

 2 ) 一个县城离异中年女性的故事

结构很好很工整的小品。切入点选在洋子但又不会多在情感上特别偏爱她而怨恨母亲,很好的一个视角。

或许我也可以讲我是洋子,但不太想讨论她。

一、当谈起美惠 当我说想起很多关于我的人生的时候其实没有想到太多的我被家庭关系所困扰的瞬间,看到美惠想起我妈,可能是更自私版的我妈。照见了一些离异中年女性的独自寥落,国内电影讲离异中年单身男的太多了,讲县城离异中年女性的不太多见,这个维度上是确实非常值得一看。 但同样的爱恨纠葛,美惠倒是蛮像一种文学意义上的“包法利夫人”,美丽、超出县城的漂亮,和边缘县城格格不入的美,一种不甘于现状充满生命力的女人,不知名的复杂原因没读完高中,做世俗的生意,但会写日记也喜欢浪漫的爱情,曾经出国打工有过异国恋。

虽然对女儿不算太负责,但也起码给钱定期探望,好过百分八十的离异男。(小姑娘还是年纪小,其实爱不爱要不要的都不重要,妈确实没义务爱小孩,责任而言,你妈比多少离异爹的负责多了)

美惠闺蜜讲美惠除了窗帘其他一事无成,但我觉得也没有,明明是很勇敢和善良的人,人到中年还能如此,其实不太容易。

二、关于结尾 导演对结尾的阐释比我想象的更开放,我说把不喜欢的男人带去家宴和丢掉日记看上去很妥协,是否是种彻底对过去的否定决议安心就那么过日子。 但导演谈丢日记其实只是一个外显的复杂行为,而带男人可能只是带男人,也未必代表一种美惠确定的选择。定位在洋子是因为小孩的未来是更不确定的更有希望的。

好吧,在饭局可能长久也可能短暂的妥协里,让日子就这么平静地继续流过,就像影片中的江水。 希望美惠和更多的“美惠”能够找到自己的回答和人生道路,不止关于家庭和男人。

 3 ) 洋子的困惑点映

《洋子的困惑》讲述了现代社会越来越高离婚率的普通离异家庭中祖孙三代亲子关系,沟通不畅的模式。

感慨就是血浓于水,爱要时时刻刻表达出来,不要只是不说,不是不爱。藏在心里谁又会知道呐,不说不做=不爱。

女孩洋子演技真的好,真实 有代入感,没有表演痕迹,有感触,剧中曾两度落泪。

前夫高闻是我的类型,也跟前男友*小*长得很像 各方面感觉都一样,高知有文化心思细腻细致入微好丈夫好爸爸,可惜 我跟女主一样 年轻无知无畏就知道作,好好的却不珍惜,身在福中不知福,最后后悔药也没的。

电影整体都很有代入感,推荐单身的,有对象的结婚的,离婚的都看看,虽然剧情的节奏缓慢,有时候看着略着急,但静下心来慢慢体会 结局还是蛮温馨的。

电影警示离异女人 小心杀猪盘 不爱的还不如单着一个人来的潇洒 别管七大姑八大姨的说什么,自己的生活自己过,别人代替不了,跟着心走

 4 ) 故事饱满,演技在线,剪辑和运镜有遗憾

以写实风格拍摄的电影。描写西南小城中,普通人的普通烦恼。

风格有点像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 和 是枝裕和,这两位导演都是擅长拍摄家庭生活题材影片,细腻纪实、自然洗练的手法。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记》《比海更深》等都是经典。

全程使用四川方言。比起普通话(注意如果是纯北京话也是方言),方言往往可以更好地让剧本和场景融于一体,甚至里面的脏话都很有味道,比如「你个批婆娘。」当然,前提是演员也必须是以方言为母语的。本片演员都是四川或者云南人,所以这一条件满足了。

(以下小小剧透,不影响观影)

五年级的洋子是美惠的女儿,美惠的妈妈早年离异。两代母亲都有自己的执念。

美惠是有故事的女人。她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年轻的时候曾远赴东京打工,在那里有她的初恋。回到国内后,嫁给了前夫生下了孩子洋子。生活打败了爱情,二人离婚了。

美惠对自己的婚姻充满遗憾,但是因为个性和工作繁忙,没能力(主观上也不太想)照顾洋子。她向往爱情,哪怕遇到了杀猪盘 “睡了你哩人,骗了你哩钱” 。

洋子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不要她了,所以趁母亲接她来家里小住的几天,偷了母亲的日记,这就是所谓洋子的困惑。洋子看完了日记,因为其中确认了是妈妈决定让洋子去与父亲生活,对母亲产生了怨恨。同时,在父亲的家,她总是面临晚妈生的弟弟的竞争。

另外一方面,美惠的妈妈自从离婚后独居生活,也有自己的寂寞和执念。直到她的前夫,也就是美惠的父亲决定帮她张罗六十岁生日。两代人的前夫,两代子女,一起在院子里吃饭,当年的痛彻心扉,在时间和无法斩断的亲情面前都被消解了。

几位主演的演技都很在线。这个大概要占2颗星。另外1.5星给了故事中的人物设定——没有脸谱化地描写离异后的家庭关系。例如,老父亲专门提醒儿女给孩子他妈摆酒祝寿,美惠的前夫在她新男朋友面前说尽好话,都是很温暖的地方。

写实的拍摄手法展示了西南小城的生活细节和日常风俗,同时又藏着导演内心的小魔幻——广场舞的桥段,用了日本的电音音乐。

镜头单个来看也都很有味道。但是,剪辑和镜头组合欠缺火候。有几个地方本来可以烘托起小高潮,比如小朋友发现洋子书包里的日志拿出来当众念,洋子进来前观众都在期待冲突——这种冲突不一定是打架,可以近景描写面部和细微动作。

再比如洋子因为看到日记后,不愿上妈妈的车那场戏。机位太单一,如果能从车外先拍雨中的孩子,在拉进穿透进入车内妈妈的视角,会有更好的效果。

结尾的高潮部分,美惠亲吻装睡的洋子,镜头语言过于单一。如果不是黄小蕾的演技在线,可能就要跳戏了。

这部戏里,如果洋子爸爸的戏份更多一些,表现的张力可能会更好。

 5 ) 心有力而气不足

电影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符合这个单元竞赛,很新人导演的一部电影。镜头和故事都中规中矩,很工整也很学生气。演员的形象和表演为故事增色了不少,勉强可以打六分。

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功力不足但野心太大。一个是电影结构上,层层建构。在没看电影前,我以为是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外婆、妈妈、女儿,三个女性之间的故事交相呼应,但没想到单个故事都没讲得很清楚,更别说相互了。本以为外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毕竟作为妈妈的妈妈,她的性格和婚姻对妈妈肯定有很大的影响。影片就用了几句,“妈妈的婚姻不幸所以我的婚姻也不幸”“妈妈喜欢一个人,我也喜欢一个人”,太单薄了。对外婆的着墨太少了,太不立体了。

第二个是主题上,想表现的都太多了。最大的应该是母女之间的关系,但导演又加了很多,比如女性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异同,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太多了,主题看似立体实则单薄,感觉没一个讲到位了。片名叫洋子的困惑,但困惑开头立马就解开了,即就是她妈妈不要她的,后续就是为什么不要她?难道是这个困惑吗?但是整体传达出来的不是困惑,是一种愤怒。“你为什么不要我?”我设想中电影会从一个小孩子的世界表达出对于父母婚姻以及上一辈之间的家庭联系,乃至农村关系的疑惑。父母为什么会离婚?妈妈为什么要跟别的男人谈恋爱?外婆为什么不愿意搬离农村老房子?外婆为什么不愿意再找,但外公却愿意?

第三个是叙事上,把握得不太好,很多情节该讲的没到位,很多情节没必要又拍。在女儿同学偷了日记本在班上念的时候,我以为洋子的情绪会迎来一次大爆发,结果没有。洋子扔小熊那个太突兀,突然出现的小熊,后续又作为一个空镜再次出现,作用很小,如同负作用。

第四个是人物,人物有很大的问题。洋子作为一个小孩子,她对于母亲的情感不应该是影片传递出来单一的讨厌。她为什么要偷日记本?背后不就是爱妈妈吗?渴望母爱却无法被满足。包括看到妈妈来接她,她就是单一的讨厌吗?如果能够刻画出洋子先是开心后是讨厌的复杂感情,或许更触动我。还有就是美惠。就说一个地方,我觉得特别奇怪。在发现是洋子偷了日记本后,美惠的反应就这么淡定吗?还需要闺蜜劝她去关心自己的女儿?给我的感觉是她对洋子真没那么上心,这个情节的刻画是失败的,在我眼中。

但电影也有很多出彩的地方,最后的家庭聚餐也太幽默了,很诙谐。很久没有见到这种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了。

 6 ) 日记本里的玫瑰花蕾

中国母女包括祖孙三代的题材,两岸三地乃至海外都有许多。远的如《喜福会》,近的如杨荔钠的《春潮》杨明明的《柔情史》以及不久前看得我如坐针毡的《水边维纳斯》。

在戳破了感伤泛滥的母爱神话之后,东亚母女关系显露出内里残酷狰狞的部分。上述电影也大多呈现为一种共同的“怨恨模式”,也就是今天网络上诸如“父母皆祸害”小组输出的那些 “原生家庭之痛”——或许有一些历史的创伤或时代的局限性,但根本上逃不脱中国式家长的期望、打压、暴力、控制等等。

然而,本片反倒做出了一种轻盈的处理,正如开头预叙的场景:小女孩洋子困惑地看着大人们嘈嘈切切谈着那些她听不懂的前世今生的纠葛,而貌似藏着谜底的日记本被丢在路边,一页页风中凌乱。如果说解密凯恩的钥匙是那个莫衷一是的玫瑰花蕾,那么日记仿佛层层包裹的洋葱,困惑依然留给洋子,也留给观众。

导演说,最初只是想创作一个小孩子给大人恶作剧的故事,并且不希望这位小朋友显得过于“锋利”(我理解可能有一些童趣的感觉?)。不过艺术创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最初念头的完整落地,而往往是在现实的推进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打磨成形。片名叫“洋子的困惑”,实际上更像是 “美惠的故事”,虽然也保留了孩童视角,但它应当作为中年女性生活的注脚。

高洋子不可谓不锋利,偷窃日记与其说是恶作剧不如说是饱含着怨恨与渴望的蓄谋(是的这里也有怨恨):洋子想知道母亲为何抛弃自己,更根本的问题,父母为何会分开。于是在日记里,我们看到了美惠从05年少女的青春懵懂到13年离婚后的怅然心境。个人认为这样的情节设置和讲述方式(孩子通过日记了解过去从而理解母亲)是有点刻意和笨拙的,日记文字全部由声音交代而不是影像语言——也好在日记不是全片的要旨,如果最重要的信息被画外音说出来从而导致大和解,那就是电影的灾难了!日记并没有关键的解密作用,它作为一条来自过去的音轨,时时对话着美惠当下的生活,作为内心的隐秘倾诉,映衬着主人公的外在行为:父母婚姻的破裂成为了她早就施加给自己的咒语,爱上一个男人奈何两人出身阶层教育职业性格统统不一致,离婚放弃女儿时的挣扎与愧疚……

可惜洋子无法通过日记理解母亲的选择(她只是做实了被母亲抛弃的事实)和自己命运的真相,只有观众通过视差之见、通过日记的解说更全面地理解美惠这一人物的存在。洋子要为自己被抛弃的痛苦寻找原因,而我们发现没有什么原因:离婚是因为两人性格不合,抚养权归属是因为父亲有能力有文化而母亲更需要赚钱,父亲尽力平衡重组家庭的关系、不乏对女儿的私心关爱,母亲也努力弥补缺失的陪伴……没有人有错,但这一切就是抵消不了孩子的被遗弃感。高闻说“离婚了孩子不是跟父亲就是跟母亲,这很正常”,但貌似五五开的选项并不通向真实对等的结果:当母亲放弃孩子,对母亲和孩子,伤害都已发生。当然,你可以用性别理论去解释这一切,批判关于母职和母爱的意识形态,但即便离异父母都尽可能善良体面负责任的前提下,现实中母亲的愧疚和孩子的受伤,就是无法被抹除。

同理,美惠和姐姐讨论父母为何离婚(到底是父亲早就出轨后妈,还是离婚后再找的;美惠母亲多年来如冰山般的冷酷执拗,在上一段婚姻里必然有重大原因,电影省略了让你脑补),也找不到答案,还给了自己安了一个“婚姻不幸”的预言。“孩子会重复父母的命运”这不奇怪,奇怪的是这往往不是计划安排、而是在无意识中达成的:孩子从小想弄懂而没弄懂的谜团,长大后会由自己清晰地践行出来。在此我固然不同意说什么“三代女性的悲剧”,但也不能简单地同意“离婚是为了幸福”——为避免更大不幸的不幸,也是一种不幸。而我所赞赏的导演的“轻盈”的处理,就是没有陷于怨恨模式,没有刻画一对混蛋的男人和苦逼的女人,没有父母子女之间的相爱相杀,只是呈现一种甚至有点理想化的生活状态,主要表现女主人公的情感和选择:人与人之间有爱、有怨、也有尊重和“凑合过吧”,任何选择既然有所得,也会有遗憾。这部电影里没有秘密要揭露,没有怨恨需要和解(最后点蜡烛只是情感交汇共鸣的一刻,谈不上和解了什么),我认为它也不是在鼓励女性勇敢离婚追求幸福新生活。如果一定要总结某种女性主义价值的话:这部电影通过一个真实生动、不太完美也没大错误的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出母女关系现实的联结和困境,它贯穿于生活的一次次选择和情感转瞬的流变,也可以有所触动和改变,却不能由理论来指导和解决;而女性面对这个困境的办法,我想就是“再来一次也还要这样选择”,并且跟困境共处下去。

纵观全片,我的观影体验多次在“轻”和“重”之间、在套路和反套路的自然写实之间跳跃,并且最终落于轻盈。比如当我看到日记本时,觉得有重要信息了,结果没有;当我看到美惠母亲典型的“扫兴式家长”时,觉得要揭开上一代人的恩怨了,结果对母亲的刻画点到为止;当我看到美惠和姐姐做家务吐槽父母重视弟弟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场面也太典了(导演承认此处有夹带私货),好在也没有过度发挥。我喜欢的场景是老父亲跟朋友们掷骰子,是田埂间有时髦音乐和玩具灯光点缀的广场舞,是洋子和闺蜜在大桥上诉说心事,是又尬又欢脱的家庭聚餐,是生活的流动感和呼吸感,而不是热搜式的性别议题。

最后谈两个我觉得有不足或者是困惑的地方。第一是影片中数次出现美惠在卧室独居的情景,这是一个私密的、直面自我的场合,也是人物内心的外化,可以是关于回忆、创伤、选择甚至情欲的时刻,每一次卧室戏应该对应情节的发展,有某种点明或者推进的作用,但是从呈现的效果来看,似乎不太明确?女主每次的动作、表情、状态好像无法解读出具体的意义?第二是美惠被小东北骗钱的时候,画面风格(美惠坐在窗帘之间打电话)和电影配乐(而且考虑到此前那么长的时间里配乐很少)突然戏剧化、歌剧化,节奏加快,跟影片整体调性很不相符,以为要往悬疑方向走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生,还是所有人和和气气参加生日聚会去了,而后的节奏、画面和配乐又回归正常。这个突然的“变调”扰乱了我的感受,是有什么特别含义吗?欢迎友好讨论(导演看到的话也可以偷偷小号回复解答。)

 7 ) 入窄门 行大路 携困惑 戏大梦 ——《洋子的困惑》学习笔记

电影在这个江南小城点映的前一天,有幸见到了导演JOJO。那日的晴空一派克莱因蓝,周围都是温暖治愈系又可敬可爱的姑娘,一向有些社恐的我,在那个阳光柔和的午后,坐在北山某水库边的台阶上,身心霎时间融和进这澄澈的天空,这山涧清风,这眼前温柔的山水。许是身边的她给予的一种安定的力量感,我有些紧绷的状态被这样温和的氛围舒缓放松下来。大家轻松惬意地闲聊着,沉默的时候,微风以阳光为画笔勾勒出每一个人发梢如水波一般晶莹剔透的轮廓光,真想时光如眼前这果冻感的水面一般就此凝滞吧,我们就这样坐拥一方山水,不问人世春秋。这样一个下午,会在我的记忆里珍藏成山中秋日琥珀。

JOJO是个相当独立的姑娘,笑容明媚性格爽朗。平静地讲述着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特种兵式跨省点映,以及对电影的认真与执着。我们从山间农家小院徜徉到山脚水库边,而后在学校校友林坐观夕阳,直到落日余晖依依不舍拂过这些有趣的灵魂,和煦的笑容,暮野四合,夜色拥抱你我。坐在影院观影那一刻,荧幕亮起的光像是开启了时光虫洞,将人拽进洋子的困惑中。我们随着影片大量横摇镜头像是一幅画卷徐徐展开的缓慢铺陈,是观众,审视着洋子的困惑;又是剧中人,反思着自己的困惑。

讲故事的源动力:丰沛而勇敢的表达欲望

窄门和狭道通向永生。——安德烈•纪德《窄门》

故事地域背景设定在云贵川小城盐津,这个世界上最窄的城市,人们执拗而坚韧地于狭窄中开拓生命的各种可能,探索宽阔如江水蔓延的困惑。富有生命力的方言一出,人物就鲜活生动起来。黄小蕾是生活在影片中的人物,完全褪去了《人潮汹涌》大姐大的狠绝与《人世间》活泼开朗、敢爱敢恨的乔春燕的影子,沉溺在离异中年女性如烟似雾般的困惑中。小东北一出现在她的生活里我就与身边的她耳语:这男的感觉在骗她呢。看电影的人有时候会有这样的矛盾心理:果然,我猜对了,这样的意料之中难以言说的怅惘;哎,幸亏不是这样,这样的意料之外的莫名欣喜与期待。

这是一个看完影片我很想去学习她的剧本的电影。导演长篇处女作的起点很高。洋子偷拿了妈妈的日记本,以孩子的声音作为旁白将日记内容读出来,十来岁小女孩的声音讲述着三十来岁母亲的故事,这样的错位割裂感冥冥中又有一种神奇的命运互文关照,孩子的声音平静的讲述,仿佛是平行时空同一人命运的切片,产生了别样的化学反应。日记中的时间线严谨而缜密。影片借洋子之口讲述了妈妈于美惠的故事,又以片段化蒙太奇式影像讲述了于美惠一家的故事,外婆的角色给予镜头与延展并不多,观众亦能够拼接出上一代父母辈的情感纠葛。

除非追求幸福,否则虚度此生。——安德烈•纪德《窄门》

于美惠的中年困惑就如同她被堵在路上的车,轻易就点燃的烟,被欺骗感情与金钱依然没有解脱的现实生活。人的一生都在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对抗与和解,这个窥探的猫眼往往是生死与变革。所以影片中出现的上坟与祭祖场景,依然如同抽离事外的于美惠被鞭炮声拉回现世人间,与长姐的对话进一步掀开这个家微妙的人物关系与亲情纠葛,与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一样,做女儿的每次归家都是往家拿东西,给与,回馈,做儿子的回家则是想要卖掉老房子,索取,牺牲父母的积累(当然不是绝对哈,怕被喷也)。拒绝跳广场舞的她,却又在被骗后带回一个家人都期待的所谓老实人,一边反叛一边妥协,这便是真实的人生,你我皆凡人,谁人不拧巴。

在情感道路上,于美惠无疑总是挫败的,年轻时候出国打工的初恋无果,回国后的婚姻破裂,以为遇到的梦中情郎却被骗钱骗色,一路追求幸福,却又如此跌跌撞撞,怎能不困惑?何处寻解脱?影片中于美惠无声的沉默与游离感,其实是对命运的无力,对现实的无奈。按照人物性格,她应该奋起抗争,可或许离婚已是她最大的抗争,面对现实种种只能生存在这样的夹缝中。

导演的表达是克制而温和的,相较之下另一部探讨三代人女性家庭关系的影片杨荔钠导演的《春潮》就犀利许多。导演客观地呈现了一个故事,冷静地讲述而尽可能少地加入个人主观表达,也是一种少即多的丰沛勇敢。

一讲道理,我便词穷,只听见心在呻吟。我爱你太深,所以笨拙。我越爱你,越不懂怎么跟你沟通。——安德烈•纪德《窄门》

于美惠前半生起伏跌宕的情感经历与当下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现状,倔强叛逆的洋子和独居又孤僻的母亲是于美惠不得不面对的当下,一个女人的前世今生在三代人身上阶段性呈现。面对家庭,于美惠有一种隐忍而笨拙地状态,与前夫的家庭定位恍若一种迷离的错位,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反而一门心思想要多赚钱给孩子物质保障,看似沉闷的前夫却细腻地给到女儿更多关怀,尽管悄悄买给孩子的彩笔和绘画板被拒绝,他依然沉默地守护着孩子。也许这是两人最终分开的隐痛之一。

人生许多困惑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是没有答案的,虽然大多数人面对现实的无力感会有这么一句喟叹:一切交给时间。她知晓了女儿偷拿了自己的日记本,选择小心翼翼地守护而不去揭穿,反而被女儿洋子激烈地质问,只能看着孩子在大雨中拒绝上车走远的背影。被骗钱骗感情都不流眼泪的她面对女儿表露出自己最无奈柔软的一面,其实她更不太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吧,所以在两次热闹的家宴中她总是会一个人发呆游离,直到女儿那个点燃的火苗,貌似照亮了窄门内的一束光,母女三代人在蛋糕烛光的映照中貌似大团圆式的和解,或许亦是依然带着自己的困惑沉溺在一团乱麻的生活中抗争。

大段的行车场景以横摇镜头表现,坐在大荧幕前的人们因着视觉上的错位感有一种和于美惠一起行驶在山中道路上的错觉。人们迎着岁月狂虐的风一路泥沙俱下地逆流而上前行,或顺流而下奔涌,被命运的河流裹挟推搡,更多的是身不由己的无力感,困惑,如皱纹如年轮如影随形,时间似山石冰冷,沉默不语,并不能回答所有问题,只是依然无法停滞而已。我们只能入窄门,行大路,一路前行,步履不停。

讲故事的艺术剧情片的现实主义倾诉

影片放映结束后的交流对谈,年轻人沟通欲望很强烈,围绕着导演满眼渴望。有姑娘说:这个电影很像纪录片,我们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各种前任共聚一堂聚餐。看到这样的场景,同样感觉这有些魔幻现实主义,其实,何尝不是导演以现实主义视角轻松诙谐地讲述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个荒诞而真实的现实。

洋子以孩子的视角对母亲、对家庭、对大人世界的困惑,何尝不是思想与行为模式超出同龄人成熟度的她对自己的困惑,她丢弃到江中的玩具熊,与妈妈打开车窗扔出的日记本,真的可以将这困惑随流水东流,随风逝去消散吗?孩子的身心大多数时候阴郁而哀伤,如同这山城绵延的山路与湿漉漉的雨,比如在母亲日记里看到自己被舍弃(她主观感受是被母亲舍弃),相对于母亲的沉默洋子是性格鲜明并勇于抗争的,与同学对抗、打架,倔强不屈的眼神;与母亲雨中争吵,委屈又激愤地摔门而去;在饭桌上直接开怼长辈们,无惧又干脆。她的倾诉简单而纯粹。这便是孩子的世界,他们的眼里没有那么复杂的各种牵绊纠葛,你们大人才权衡利弊,我们小孩子只在意对错。是的,他们更在意自己的主观感受,随着年岁的成长,与棱角分明的自己,与曾经激烈对抗的大人,或许和解,或许持续相互磨砺。

影片最后这样欢笑一堂的荒诞却又真实反而让人有一种笑中带泪的心酸感。沉默不语的前夫会写诗句给于美惠,会认真地向她现在的男友讲述她的好;被父亲现任老婆敬酒都气到颤抖的母亲在微醺后却同意了儿子卖掉老房子的提议,要与后妈同住。这让人惊叹的结局让无解的乱麻看似有了答案,看似厘清了所有纷繁的脉络,酒醒之后呢?烛光熄灭之后呢?

很多时候,人们有很充盈的表达欲望,更多时候,却是失语的空洞,没有任何表达欲望。尤其当人的认知半径不停扩大,接触到更广阔的外围世界,听到更多丰富人生阅历的故事,更加自惭形秽的觉得,自己的故事不值一提。是的,这个自惭形秽的人就是我自己。

此刻坐在电脑前码字的我,听着已单曲循环N遍的《大梦》,瓦伊那与任素汐如泣如诉的歌声甚是应景:

“我已三十八孩子很听话,想给她多陪伴但必须加班,该怎么办?柴米和油盐学校和医院,我转个不停赚不到更多钱,该怎么办?我像部机器不能停歇该怎么办?十字路口人往往返返该怎么办?……”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生活。很多时候,伤痛不会被彻底治愈,大多数人都是带着伤痛依然不得不继续前行。不然,怎么办?

JOJO说,她感恩自己很前卫先锋的妈妈,让她可以勇敢走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大的世界。不知是否做儿女的与父母的关系总难以言说,加上中国人总如此隐忍克制的不善于表达亲情,人们虽然在年轻时候与自己的父母、原生家庭都在对立抗争,却总在不经意间,倏然发觉自己活成了父母的样子。某些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居然在某个瞬间与父辈们日渐趋同,待到发现时不免倍感无语。

疫情过后,许是憋闷了太久,许是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家庭的支离破碎,人们一部分更敏感愤怒,为世事不平而愤怒,为性别平权拍案而起;一部分却更加淡然,觉得生命短暂,世事无常,不如活在当下,及时享乐,尽可能多地体验生活。

《洋子的困惑》实则是母女三代人的困惑,一家人的困惑。于美惠母亲这个人物角色刻画虽不多,依然能看到她是上一代传统母亲的做派:独居,孤僻,过度牺牲又陷入一种自我感动。比如:面对回到家的女儿,她可以把正在剁的肉馅儿藏起来,拿出清汤寡水放点葱花与女儿一起吃饭。何必?何苦吖。

这个母亲她不愤怒,面对儿女,面对前夫带回来给自己过寿的现任,那一声姐姐叫的那么讽刺又难堪,她为何不愤怒?掀桌子,摔酒杯都可吧?她只是咬牙忍受接纳这一切,扭着头接受了碰杯,最后居然与孩子们的小妈互称姐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却又能理解,大多数母亲都是平静而隐忍的吧。关键是,这样荒诞的现实多么刺痛人心啊。这家的经,真心不好念呐。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面对困惑,即便无解,人们也会不可自控地思考。戴锦华老师说过:当人们不再提起女性主义,才真的是一种平等。诚然,还是希望更多的女性创作者勇敢表达,勇于创作。深以为然。当一部影片不被标签化是否为女性主义电影,创作与表达的自由度才更加深邃与宽广,对生命可能性探究及想象边界的探索才更加不受限吧。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面对影片的声音处理、剪辑运镜等小瑕疵,导演很是坦诚地说确实尚不尽如人意,但受制作成本等各方面限制,这已是当下能做到的极致了。作为长片处女作,JOJO从剧本到影片所倾注的心血,所呈现的成果,已然让人惊艳。毕竟,她还这么年轻,她还在路上,有着更多可能。

“过往的执念过往如云烟,太多的风景没人全看清,放不下怎圆满,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你会怎么办?我看到花儿在绽放我听到鸟儿在歌唱我看到人们匆匆忙忙,我看到云朵在天上我听到小河在流淌我看到人们漫步在路上……”

谁的人生不是携困惑一路走一路歌,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即便如此,这一路上的风景,这穿越岁月河流时一路上满目奇幻之境,偶遇的灵魂契合的人,都是值得珍视的记忆。所以,难得糊涂,不必事事解惑。人的一生最终留下的唯有影像般回放的故事。最后借用《漫长的季节》结局那句话:往前看,别回头。

后记:碎碎念了这么多语无伦次的话,各位看官不喜狠喷,当作学习交流。

 8 ) 所有情感都是时间的结果

作为一部处女作还是很棒的表达。好喜欢片头那段书页翻飞,后来才知是倒叙,美惠扔掉了日记也是一种与过去告别吧。片子拍得不急不躁,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太慢。开始以为是重庆,映后才知是盐津,一座云贵川三省边界的县城,以后有机会要去看看。导演用女儿对妈妈日记的画外朗读表达出女儿后来爆发的愤怒情绪,她认为妈妈不要自己了。这样的情感隔阂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弭的。所有的情感都是时间的结果,比如美惠与前夫,美惠与妈妈,美惠与女儿。为了给女儿多挣钱可能是她一直以为可以不用多管女儿的最好的理由。结果女儿说出我恨你带来的冲击击碎这个貌似坚强的女人的心。虽然最后祖孙三代一起对着生日蛋糕好像是一种和解,不过导演也说了也许日子还是一如即往的不沟通和冷淡。可我还是喜欢这样的结尾,毕竟孩子会长大,会经历妈妈经历过的事情,也会释然一些事吧。

 短评

打卡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第十五场。大概是本届藏龙单元未公映新片中最大的惊喜,叙事节奏张弛有度,议题是当下非常热点的原生家庭伤痛,故事非常真实,烟火气十足,“丢失的日记本”通过儿童旁白的呈现方式简直绝妙,镜头语言和场面调度的纯熟程度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部导演处女作,观感引起强烈舒适,中国电影如果都这么拍的话,不会全部玩完,只会未来可期,预感本片今年院线公映后会成为口碑黑马,能进入23年个人年度十佳影片的级别,精彩、高级、牛逼!

9分钟前
  • About Time
  • 力荐

黄小蕾演的很好,我已经忘记《人潮汹涌》里飒爽可爱的晖姐和《人世间》热情的乔春燕了!

12分钟前
  • 大聪明
  • 力荐

看到了吗,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天生具有完美的母性,而这不是罪。

16分钟前
  • 少女小偷
  • 推荐

【上海首映礼 in曹杨影城】(i人好惨,旁边一个大妈看电影一直讲话,手机也不静音,以为她自己好牛逼,我却不敢说她)为方言电影点赞👍👍。看的时候想起来了《春潮》和《水边维纳斯》,本片是近年来看的最舒服的女性主义电影。女主和大姐刷碗戏以及最后的饭桌戏都拍得很好,虽然是导演处女作,资金有限情况下还是拍得真实度和完整度很高且有亮点,我很喜欢。洋子偷看日记,揭开家庭伤疤,这种家庭应该很多,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没有各种伤痕叠加下女主的激烈反抗,只有继续生活。

19分钟前
  • Vans
  • 推荐

偶有闪光,黄小蕾是全片最大败笔。

24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较差

剧本设计还是用心了,叙事有趣的一点是用女孩偷看母亲日记的行为,和女孩的口吻读出母亲的内心,同时交代了两边的视角和处境。而母亲与她老辈儿的婚姻也存在着镜像关系。剧作一方面想做城市与故乡的疏离,一方面想做代际关系的疏离,但似乎又都不太够。如果能再多分点戏给姥姥就好了,现在只给姥姥安排了两场戏和在对话中片面交代,少了些层次。所以到最后生日宴时,力道不太够。

2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北影节,黄小蕾有点不太合适,她那场拒绝去跳广场舞的戏太不合理了,她完全就像个广场舞领舞啊。

33分钟前
  • 小乔
  • 还行

最后的和解给我整破防了。越是真相大白越是意难平。黄小蕾的演技太有感染力了,洋子新演员也很出彩。

35分钟前
  • 呀呀
  • 推荐

没想到李珏是本届平遥华语电影藏龙单元唯一一位女导演。她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观察,自编自导出一个关于母女三代人之间难以融洽的微妙关系和诡变张力的故事。三代女性之间的关系,同样应用于男性,这是东方式家庭的缩影,代际之间的缺乏交流无时不刻在让人疏离。电影也取景于云贵川三省交界,一个全世界最窄的城市:盐津,而电影也试图通过地域景观给出答案:一条路只能一直走下去 ,家庭需要沟通。

39分钟前
  • 茗政
  • 还行

[平遥5]最近学到的新收获就是 太过自我 不放弃利己的快乐 就收获不到家庭的快乐,而家人的情感尤其是和孩子之间 是年轻时付出多少之后收获多少的,自我的边界越强 就越不愿意为了家人的笑脸去勉强自己。但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也值得自私的快乐,不想勉强我的妈妈,也有些害怕以后被人勉强自己。另 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互相能一眼看得出 装不出来 也藏不进去。另 给你爱情的人除了爱情什么都给不了 给你家庭的人除了稳定也什么都给不了 女性很难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且不去后悔 这会不会也是女性所面临的不公。

44分钟前
  • 嗷尼美
  • 还行

最后的全家宴真是太热闹了 有天水围的日与夜的感觉 所有的矛盾与复杂最后不过是生活的点滴 也只是融入生命的长河一笑了之就可以了

49分钟前
  • 乐道子
  • 还行

海报和片名很能迷惑人,成片完成度太差了,看完是观众的困惑。

52分钟前
  • 金姬酱
  • 很差

代入感太强了,好像是把我的童年搬上了大荧幕

55分钟前
  • 摸摸翅膀
  • 推荐

初衷挺好,可惜虎头蛇尾,观感平淡,不痛不痒。开始不久房间大乱的剧情,以为是要承接《疯狂的赛车》,结果竟读起了母亲的日记。许多概念设置不错,但不知为何,最终选择了一种非常老套、保守的叙事来展开。尤其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取景地选在世界上最狭窄的城市盐津,却没有利用好这个极有特色的地景空间,非常遗憾。平日挺喜欢黄小蕾,也很期待她作为大女主,以一己之力撑起一部电影。看完发现她不常担任女一号是有道理的。结尾和《过时·过节》一个路子,不管之前有再激烈的矛盾,似乎转瞬之间大家就能好好坐下来一起吃顿饭了——反倒削弱了前面铺陈已久的、三代女性的困境。映后有观众问及女性主义的问题,导演的回答相当忌惮。其实把创作意图或所思所想大方地表达出来,无论观点是否一致,都更能收获观众的喜爱与尊重。#平遥影展@2023.1

56分钟前
  • 小学生任赢赢
  • 还行

挺会来事,片子还行,看了映后,导演很差劲。

1小时前
  • 天桥西柚
  • 还行

大人们估计是喝醉了,外婆拉着情敌说要搬过去一起睡,让外公睡沙发。爸爸叮嘱情敌说尽妈妈的好话,让他要对妈妈好。只有我偷走母亲的日记本,拒绝父亲的绘画本,把毛绒熊扔进江水,反感大人成天过不好自己的人生,还询问别人的生活。受过伤的人才会想一个人过,我们在最窄的城市里,找不到顺畅的通路。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较差

全片就像那本日记一样流水账,中式的所谓纪实却很丑的摄影,人物台词和动作都太刻意,那句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这种烂梗台词真写得出来啊,到最后一场吃饭戏明明应该最复杂,结果身边观众都在笑。对女性处境的表现让我非常不适,清明回村那一大段达到了每句话都让我反感的惊人成效,痛点全踩没有问题,问题是不能只踩在表面。洋子在饭桌上说你们烦不烦是为数不多的有趣的片段,结果接个黑屏。前夫的情书前后对比有点意思是剧本最大的设计点了。最后我总结一句:金典广告是本片最大赢家

1小时前
  • 三州熑
  • 很差

一个黄小蕾,一个倪虹洁,这些年演啥都一个样,风尘气太重,看到她们已经神经衰弱了。

1小时前
  • 二火山
  • 较差

本来想给三星,但映后导演的回答实在是太灾难了,导演想用一种取巧的回答来回避观众支出的非常不符合逻辑性的问题。。只觉得对观众不太真诚

1小时前
  • 临江
  • 较差

【平遥电影展展映】世界首映。片名令人困惑,因为影片并非以女儿洋子的视角为主要线索,而是母亲视角为主,女儿为辅。而女儿也未看出有什么“困惑”,演得也一般。更多的是“熊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对母亲的怪罪和对成人世界的不理解。即使读了母亲的日记也并未理解其中的苦衷。看不到女儿内心的成长,因此片尾的饭桌和屋内各个家人的“和解”就显得刻意。影片留白过多,很多剧情未交代清晰。包括女主新男友的出现、为何放弃女儿抚养权、海外打拼的经历等。如能展示女主更多的过往、深入挖掘坚强女强人表面下事业家庭不能两全的无奈、伤感的心路历程,会更好。黄小蕾选角很适合角色,表演可圈可点,值得一个演员奖鼓励。两星半

1小时前
  • 汪金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