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世界

欧美剧英国2020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外星世界 剧照 NO.1外星世界 剧照 NO.2外星世界 剧照 NO.3外星世界 剧照 NO.4外星世界 剧照 NO.5外星世界 剧照 NO.6外星世界 剧照 NO.13外星世界 剧照 NO.14外星世界 剧照 NO.15外星世界 剧照 NO.16外星世界 剧照 NO.17外星世界 剧照 NO.18外星世界 剧照 NO.19外星世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6:03

详细剧情

  本剧集将地球生物的规律应用到宇宙的其他地方,融合了科学事实和虚构故事来想象其他星球上的生命。

 长篇影评

 1 ) 含水量很高的CG,贫穷而又瞎扯的纪录片

2020年,科幻记录片电影《外星世界 | Alien Worlds》

本剧集将地球生物的规律应用到宇宙的其他地方,融合了科学事实和虚构故事来想象其他星球上的生命。

太空总是如此的美丽。

这个做出来效果也是非常赞的。

科幻片的感觉还是有的,就是充满了贫穷的味道。

科学家坦诚的告诉我们,昆虫拍摄,他们都是摆拍~

搞科研的确实辛苦啊~

想象力还可以,就是可能还是没钱的缘故,这些星球上的物种少的也太可怜了,个位数也就。

蝎子这么看,还是挺好看的~

这个真菌互联网的理论,让我很有感触。

这个挺有意思,人都养在盒子里,外面是人工智能?

那活着有什么意义?人工智能玩养成类游戏?像黑客帝国里的天网?还不如让那些脑子负责控制小机器人呢。

最后这个还是有争议的,我也是认为没有必要向外星发射咱们的的信号,不过美国的这个射电望远镜已经坏了吧,他们终于不能瞎霍霍了。看到这里也是颇有感触。


其实这些对于外星球的畅想也挺好,就是没钱做CG,物种没几个,几个片段还来回来去的放,混在记录片里水时长,其实作为纪录片,光讲讲地球上这些科学家也是挺好的,何必画蛇添足。

----我是外星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6/10分),含水量很高的CG,贫穷而又瞎扯的纪录片。

 2 ) 科幻纪录片能呈现怎样的外星生命?

科幻纪录片本身就是一个有点奇怪、暧昧的分类。而这部讨论外星生命的科幻纪录片,更像是在天马行空和科学依据之间走钢丝,要基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再套进外星球可能有的不同外部和内部环境,而想象出“合理的”外星生命形式和系统。

一共四集,讨论了四种不同的外星环境下生命的可能形式。第一集的设定是重力是地球二倍;第二集恒星为红矮星,行星始终面对着恒星的一面,行星环境是一半永远是白天,一半永远是黑夜,白天黑夜交叉的地方是永远的黄昏(或黎明);第三集的设定是双恒星的系统,既星系中有两个发光的“太阳”,氧气更充足,生命条件更旺盛,季节变化更大;最后一集终于讨论到了高智慧生命的可能形式。是年龄比太阳地球系大一倍的星系。生命比地球古老、发达,也面临着恒星衰老带来的生存问题。

应该是基于“记录片”科学角度的考虑,每一集都会设定外星生命的独特环境条件,然后先从地球上类似的环境条件下生命的生存情况讲起,再去想象外星生命。镜头会在地球实地拍摄(加上科学家的解说)和想象的外星生命间穿插切换。

个人的整体观感是:地球的部分更加生动有趣,很多极端的环境和有趣的动植物是之前不了解的。因为这些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反而会更有一种世界真奇妙的感叹。外星生命的部分,制作技术很厉害,生物和环境都模拟的栩栩如生,像真实存在一样。也许是因为科学设定的限制,反而缺乏想象力,没有脑洞大开的感觉。对生命的想象完全是按照地球的生物环境规则来的。而且很多短评也提到的,关于外星生命的镜头数量很少,大量重复。不知道是因为经费的原因,还是在这个“科幻记录片”的设定下,没办法展开太多。

最近看的另外一部片子《天外生命》在想象力方面要更胜一筹,尤其是第二部《外星生命博物馆》,感觉很多生命形式都满足了科幻小说迷们心中的各种外星生物形象,尤其是它提到了超越地球生存环境之外的各种可能,比如宇宙真空中的螺旋生命,中子星内部可能的生命形态,甚至是硅基生命。

当然,这部《外星世界》可能不想太天马行空,要将想象停留在目前地球科学可以解释的框架内。比如最后一集讨论智慧生命已经发展到不需要活动的身体,只需要神经中枢待在一个箱子里,然后整齐排列的大箱子们安放在一个个大圆顶内,互相有管道相连输送营养,每个神经中枢都是一个个体,又组成一个巨大的丰巢样的神经中枢,由机器人负责照顾维护。既然生命已经进化到不需要身体只需要神经中枢,那么更进一步直接进化到放弃生物实体也是一种可能吧。忘了是看过哪部科幻小说了,星球表面像是一个巨大的坟墓,毫无生命迹象。实际上整个星球就是一个服务器,智慧生命已经放弃了生物躯体,全部在虚拟网络中生活。

不过,看到整个片子的最后,那位一心提倡向外星生命发出声音的科学家,让我很感动。我们先不讨论宇宙是否是黑暗森林,不论声音发出后是否会带来外星侵略的灾难。这种想要发出声音,寻找茫茫宇宙中其他生命的愿望,这种想听到宇宙深处其他声音的好奇心,不管人类有过多么愚蠢、荒谬的行为,这种好奇心就让这个小小星球上的这个生命形式闪闪发光了。

 3 ) 如果宇宙中只有我们,那岂不是太浪费地方了嘛

生命产生的几率很小,哪怕几率小到小数点后十几位,甚至无限接近与零,可依旧存在诞生生命的可能。我觉得宇宙会将这种概率放大,单单是恒星的数量,就可以以亿兆为单位,行星的数量更是趋于无限多,诞生地球之外的生命是很有可能的。

正如影片中的例子:不要因为在太平洋里捞了一桶水,发现没有鱼,就认为太平洋里一条鱼也没有。 至于文明的诞生,比生命更加困难,也许宇宙中真的没有其他文明。但人类成功了,外星生命也有可能成功。 我一直认为,距离和科技水平才是我们至今没有发现外星文明的关键。(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4 ) 不是我唱反调,我觉得五星推荐。

很多人觉得被骗了,但我得到了我想要的。

与其说讲的外星,其实他在讲地球上的科学道理,再加点想象放到外星上展示一遍。就像教我怎么减肥,再让一些胖子展示他们减肥,但这些胖子好像没执行好,减肥结果并不炸裂。

但这,无碍我学到减肥原理。我不会因为那些胖子没有融会贯通达到非常炸裂的效果,或者这个片子展示的胖子减肥部分很少,就说这个片子垃圾。😄

1️⃣第一集:Atlas

核心词:重力。大气黏稠度。重力加速度。

🔶地球上的知识点:

1、行星本身不发光。要找他,就看行星在恒星正面和背面会造成亮差,而推断出它存在。

2、鹰飞不过鸽子,但会用俯冲技能抓捕鸽子。

3、很多雄性进化出来一些生理上没啥用处,看起来很神奇的构造,为了给雌性证明,自己很强。因为雌性选择这样构造的雄性,这个雄性特征会越来越突出。比如突眼蜂眼珠子长在一根很长的杆子顶端,飞起来感觉阻力挺大的,还有点碍事,实在看不出有啥用处。

俩雄蜂相遇不打架,比比谁的眼珠柄长,胜者获得交配权,下一代眼珠柄估计会更长,什么魔鬼审美,我不理解。😂

4、狐獴吃蝎子,小狐獴独立生存第一课就是独立抓一个🦂️吃,他们有点毒抗。

5、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热带雨林里有一个巨大天坑,是650万年前陨石砸出来的。那场灾难让地球失去75%的生命。

🔸外星假想:

2个G的行星🪐会是什么感觉?重力强空气分子紧密挤在一起,大气就很浓稠。大气浮力就会比较大。种子能漂浮,也适合滑翔。片中创造了一种植食动物A,他和海里徜徉的姥鲨一样,滑翔在空中,张着嘴巴喝风,滤风中漂浮的种子果腹。A像神话里的无脚鸟一样,一生不落地,落地就没法再起飞,等于落地就是死期。A落地为了繁殖,孩子出生后就自己就饿挂了。A娃孵化后就争先恐后来到悬崖边,像小海龟孵化后爬回大海,他们跳进空气里,开始了一生的滑翔。不过他们一路会被史莱姆一样没有骨头,靠包裹和酸溶解捕食,蠕动翻滚前进的掠食者C追着吃😂。画面虽然很克苏鲁,但总是让我串戏隔壁爱登堡老爷子的纪录片,小海龟爬回大海的光景。

问题来了,星球重力增加,大气稠密度和浮力也增加,谁增加得更厉害?可能和大气成分有关,有物理专业的小伙伴解惑一下吗?

然后,片中还创造了一种掠食动物B,B有一个充满后热气球一样的气囊,气囊里有一种会产生氢气的细菌(刚查了一下,地球上很多品种能产氢气的细菌,譬如我们肠道里也有。这样看来屁里有氢气,感觉爱放屁的我家里岂不是容易爆炸啊🤔),一群B气囊充满后会起原地起飞。然后放气,砸下来,掉在上面那个一生不落地的鸟身上,啃人家背。B落在A身上的数量够多就能把A压下来,A就会被B分食掉。如果不够多,B就会放弃,等下次氢气充满,再来。

那么问题来了,B如果直接砸地上,不就把自己摔死了吗🤔。吃饭是一次性的吗?

较大重力的星球会吸引来更多的小行星。日常“你的名字”。

2️⃣第二集:Janus

核心词:多态性。化学能。拟态欺骗。

🔷地球上的知识点:

1、地球上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凹地,有很多硫酸的浓缩小水塘。里面的水就像你吃了VB撒的尿一样黄。水边都是白白黄黄翡翠色的盐结晶。水温六七十度。人在那儿都要戴防毒面具(《石纪元》硫酸女神的双面人格诚不欺我),但是,水里面依然有依然能跑出基因谱,说明里面有生命。

2、中南美洲的切叶蚁,用叶子种真菌,吃真菌。算是会农耕的蚂蚁。他们会修一条宽阔(对他们而言)的高速路,孜孜不倦搬运自己切下来的叶片。一切进入这条路的东西,不赶紧离开就会被他们吃掉。这时,我想到还有一种蚂蚁,养蚜虫,吃蚜虫分泌的蜜露,会畜牧的蚂蚁😄。

跑题了,提到切叶蚁是因为拥有相同基因的一蚂蚁,因为吃的东西不同,呈现多态性(我很好奇,食物影响基因的表达的原理,以前我以为南橘北枳只是环境差异,让北方的长得不好,但切叶蚁多态性的例子已经超出我的理解范围了。例如简单粗暴假设东方人吃植物蛋白,西方人吃动物蛋白,西方人会高大强壮一些,但也不会演变成东方人1.6米,西方人16米的局面吧😂)巨大的兵蚁,迷你的工蚁,体格差距差不多和一个人类与他养的猫差别这么大。

3、蝎子毒要经历30次以上独立的进化,毒汁包含一百多种功能性蛋白。爬行类。昆虫和鱼类都会用毒。

4、墨西哥 灯屋洞窟里富含硫化氢,里面的水都是乳白色的硫酸。但里面仍有钟乳菌(多种微生物的混合)存在。靠硫化氢为食。他们是洞穴里食物链底端。蜘蛛,青蛙,鱼,一系列不靠太阳能的食物链在这里存在。

5、萤火虫里有一种失去毒力,靠有骗子他雄性来和自己交配,接机吃掉对方的萤火虫。

6、地球上的一种观点认为,水是生命存在的必需,我不确定。

🔹外星假想:

红矮星的恒星,很大个,所以贾努斯星离他太近,以至于被潮汐锁定。正面热死🥵65度,背面冷死🥶-50度(有地热能),晨昏带还算不错,能活点啥。冰冻的水在这里融化,形成了一个大峡谷。

这一集假想了五足虫,茶壶身材,头顶有个洞又管吃,又管生。下面是五条节肢动物的腿,上面是三条鞭子一样的手,中间则绕体一周均匀分布10个有柄的眼珠子。适应能力极强,在永夜的五足虫毛绒绒胖墩墩,在永昼的则苗条轻盈灵动,在黄昏带的折中。下图为永昼地区的五足虫。

我在训练描述我们都没见过的鬼玩意,如果你的脑补和这个接近,就说明我成功了。

他雌雄同体,触手塞人家嘴里可以传递遗传信息,好潦草😂。

这眼珠子和螃蟹一样,但这里不比海洋,贾努斯环境如此恶劣,眼珠子这样毫无保护的支棱着,真令人担忧,伤了一个不就会感染吗?长的太随意了😂。

五足虫生的娃从头顶喷射出去。娃是橡子一样的造型,升空后,头顶会展开小螺旋桨,有虫如翅果一样对着峡谷的风飞走了。

说实话,我还是觉得难以置信,这到底是卵鞘还是虫体本身,制作这么多带几丁质后代,就吃那么点花花草草,真的够吗😂。

永夜半球的五足虫能够捕食靠地热存活的发光小虫,获得小虫的发光材料,让自己的触手末端也能发光,伪装成发光小虫,吸引其他发光小虫,直接跳进他的嘴巴。 3️⃣第三集:Eden

核心词:氧气。能量流动。互利共生。星球倾角。

🔶地球上的知识:

1、在地球上可以接收恒星光芒,分析他的光谱,从而判断大气成分。每个恒星都有它的元素指纹。该技术始于2012年。

2、地球的含氧量21%,75%来自海洋。海带在海底就像森林。氧气可能也是外星文明的一个硬指标。

3、把太阳能固定在地球上的方法,生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就像电池。食物链上其他生物就靠这个葡萄糖的流动求生。

4、蜂鸟每分钟翅膀扑腾100次以上。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他们很依赖糖供能,比如花蜜。人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能囤脂肪,变得比较耐饿,能用蛋白质,脂肪,糖三个渠道供能,真是太好了,很多小体型动物没法囤脂肪,饿死得很快。

5、生存阻力宽松的地方。生物就比较脆弱。阻力大的地方,生物就能像获得超能力一样,有很大的抗性,能做出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所以超人老家比地球环境恶劣。跑题了。

孔雀鱼在上游宽松环境幼崽个体很大,家长会精细饲养以保证存活率尽可大。在下游生存压力大,就以数量取胜,幼崽多,个体小,总能活一些。

如果你是猎物,你更可能英年早逝,那你就活得快一点,更快性成熟,多生点娃,作为种族延续的生存策略。

6、互利共生的例子:东非大裂谷的响蜜鴷告诉哈扎人(相互呼唤)哪里有蜂巢,人便能找到hive,敲木钉爬上面包树,一通烟熏,获得hive,最后分响蜜鴷一杯羹。

7、木万维网:真菌的菌丝在地下可以相互沟通,还能实现营养和能量的流动,实现能量利用最大化。树木和菌能够更好的互利共生。

8、蜉蝣若虫在水底成长,孵化后飞出水面,在两天内交配回水里产卵死亡。

这么看人真走运,除了交配,还有时间精力干点其他有趣的事。

9、地球倾角是23.5度。

🔸外星假想:有两个太阳的富氧行星。两个太阳就能有很丰富的能量,很充沛的光合作用。

有一种植物A像仙人掌,但无刺,还镶嵌了很多痘痘果实。

一种掠食者腋下有一双鸡爪,能屈能伸,和变色龙的舌头一样(好诡异)。

伊甸的氧气含量31%,生命在这儿更多样,也更有活力(运动需要氧气嘛)。但氧气很多运动能力就越强吗?不会反而醉氧或者氧化太快吗?

🟥画重点🟥第一次看到这样神奇的设定:亲代生一个只有自己一半遗传物质的胚胎,这个胚胎能像动物一样移动(伊甸上是蠕虫外观,头部是四连球菌一样的构造。)胚胎自己再在外界独立到处找另一个胚胎,然后和对方对接结合,再产生一个保护外壳,躲壳里暗中发育,甚至把自己吊到树上,减少被猎食风险,以待来年破壳而出。

这太疯狂了,虽然地球上有蚂蚁蜜蜂之类的案例,生出只拥有一半的亲代染色体也发育成个体,禾本科植物也有这样的案例,但胚胎在体外结合,让一个只拥有一半基因的胚胎到处爬去找另一个胚胎,这真是太疯狂了😂。这样真的够稳妥吗?这风险不会太高了吗?不可控因素太多,但我不能说绝对不可能。但这胚胎“抱对儿”后,不需要亲本施加恒温,自己就可以孵化,像种子发芽一样,除非他得会光合作用,或者从挂的那些树上吸收营养,否则怎么越长越大,物质和能量层面都无中生有呢🤔?

真菌感染链,让植食动物感染,后者失去恐惧感,都不会逃跑了,轻易被肉食动物捕食,肉食动物也被感染,变成真菌的产床。植食动物作为中间宿主,应该也能做温床。

这里的灵感,有点像地球上的冬虫夏草菌感染的昆虫像风之谷里的腐海,或者蛇形草属的真菌操纵蚂蚁爬到高处更便于他散播孢子。但除了免疫力崩了的印度人脸被霉菌吃空了或者艾滋病终末期感染真菌的画面,我还没见过免疫系统健全的哺乳动物这个级别的生物,轻易感染真菌致死的。因为正常免疫系统扛得住,否则早就夭折在进化树上了。如果按照片中伊甸的设定,这个食物链应该早就被真菌称霸了。

如此看来,地球上的真菌很多都是分解者,只吃死了的,算是比较温和了。直接攻击活着的高级生物,这个生态系统估计很快就要崩,因为真菌太强,到最后没有可寄生的伙食了,难道真菌间自相残杀吗?

伊甸的两个太阳让能量波动更大。季节更为分明。

伊甸的倾角是40度,太阳能直射的范围更大,生物更丰富。 4️⃣第四集:Terra

核心词:航天机器人。宇宙辐射。地外文明。

🔷地球上的知识:

1、51区真的存在,但外星飞船真的停在那里的机库里吗?科学家都很喜欢在餐巾纸上写公式呢😂他举了一个例子,你不能因为从海里打了一桶水,里面没有鱼,就说海里没有鱼。这个例子我无法反驳😄。

2、章鱼每条触手有独立的决策能力,九头蛇诚不欺我😄。章鱼啥都自己解决,所以还没有形成文明。虽然他约等于有九个头。

3、文明存在要素:足够的智力,个体间的合作,交流,代间传递知识。轮子发明了5500年,冶炼技术产生了4500年,橡胶轮胎出现在180年前,最后我们拥有了黄色出租车😄。

4、利用能源的能力是文明的基石,一个文明能用的能源越多,越可能强大。摩洛哥有一个太阳反射装置发电站来利用太阳能。人类一年对太阳能的利用还不到太阳一个小时的照射能量。

5、在宇宙探索的急先锋是机器人。可以探测,改造新的星球。我想问,为啥我们能从外星土壤提炼金属或者有价值的物质,没有人用地球土壤炼铁呢😂,(稀土不是土)

6、波多黎各有个天眼,好像不久前坏了……有些科学家觉得外星人会对人类友善,有些人担忧,觉得应该猥琐发育。我的看法是悲观的。如果我遇到一个不了解的新东西,会恐惧,会警戒,搞明白咋回事前,绝对不会张开双手去拥抱。我也觉得不要轻易去联系可能存在的外星人。

咖啡因是天文工作者的必备品。话说他们白天不睡觉吗?

🔹外星假想

90亿年的老行星。如今因为行星要灭杆了,行星也荒芜了。

这一集设定了一个缸中若干大脑矩阵的文明。是一个个独立意识也是一个意识集合。因为资源很匮乏了。就只供养脑子了。这群大脑矩阵全靠eve一样的机器人维护。

泰拉的太阳太老了,正在衰老,所以泰拉要被热死了,他们决定殖民。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有水的星球,和原来的星球并不相同,但他们努力改造。融化冰盖,产生大气,大气让行星变暖,使用的能源就是他们的老太阳。

泰拉人在宇宙空间建造了戴森环。来尽可能增加对他们太阳的利用。

他们的移民飞船是甜甜圈形状的。自传获得重力,串成糖葫芦,用一个动力飞船统一运走。挺萌的。

这个方案真不错👍
串成一串真的很方便的样子
一波带走,不过好像失败了……因为恒心爆发产生了大量的辐射,损失了不少

新泰拉被他们改造成他们原本就适应的样子,缺乏适应性却有高级技术,我认为也算是一把双刃剑吧。把脑子泡在缸子里,感觉人生都没有盼头了😂。

总结:这个纪录片总结了一些文明之所以存在的通行规则,在他的逻辑下,他讲的都是碳基文明。我没有感到不满,因为他至少没有瞎扯淡。不了解的东西不乱编,至少在地球上都找了些原型。我认为,对于不了解,谁也没见过的东西,应该保持开放宽容的态度。所以这个纪录片能做成这样挺好了。要看更狂野的想象,应该移步科幻电影或者幻想小说。

 5 ) 幻想与现实

E1

创新重在新。危险而瑰丽的2倍重力星球与地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忍不住幻想它的存在。地球上的故事也亦真亦假的教人浮想联翩。假纪录片的形式着实引人入胜,而且高端的影视技术让外星生物更加“可信”。

像是成年人的“童话书”和“探险书”,看的时候又能够感觉到小时候看《海底两万里》的那种既真实又魔幻的感受。

ps:我知道鳄鱼很厉害,但是还是,吓死我啦!!!

E2

我很喜欢那个长着5只腿10个眼睛,像猫一样的触角怪。 不知道为什么有种奇特的感觉。每一集的感觉都差不多。真实又怪异。

 短评

通过地球生物衍生出 意淫出 对照着外星生物 非常有趣 这么设定 也是为了了解地球上的一切吧

7分钟前
  • Ricky
  • 力荐

贫穷的气息扑面而来。

8分钟前
  • reiwureka
  • 还行

这是个啥

12分钟前
  • 张立里
  • 很差

没想象中好看,每一集介绍一种特殊环境下的外星生物,穿插着若干地球生物,同一个镜头反复用,透露着穷的气息。还是《旅行到宇宙边缘》更爽

14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推荐

真正意义上的内容输出碾压,以前只是内容创造力,现在是知识呈现结合,内容的拆分解构。

16分钟前
  • He Kelvin
  • 力荐

制作组也太穷了,用了过分多的重复cg和航拍地球画面充数

17分钟前
  • 飞跃疯人球
  • 还行

经费有限,外星画面是通过剪辑多次利用。名为外星生物,实则逃脱不了地球生命形态的窠臼,例如两性繁殖、依赖氧气,植食肉食,倒不如说是换了个角度帮我们理解地球生命。

18分钟前
  • 大臭穿着小棉袄
  • 推荐

内容有点水...想象力也一般...略失望

19分钟前
  • cg
  • 较差

冲着硬科幻来的会失望。太慢,硬科幻太少,画面不够好。地上地外各占一半篇幅,用来互相印证。硬科幻题材,但还是自然类纪录片拍法:娓娓诉说环保理念、人文思考,只有极小一部分是预期的“异星生物设定集”;节奏舒缓,但别的自然类纪录片有漂亮的风光或动物可看,它的地球部分并不追求视觉享受,外星部分的CG经费嘛,拿来当景看还不够。

20分钟前
  • Rorschach
  • 还行

有一半都是充满了cg的宏大的sifi故事片,好一个纪录片.......

24分钟前
  • 安獭獭
  • 较差

我喜欢这种科幻,但是重复cg太多了

26分钟前
  • kennan
  • 推荐

只对最后一集感兴趣,无肉体的蜂巢思维生物

30分钟前
  • 阿伦╭╯
  • 还行

自诩为一个纪录片,居然一本正经瞎扯淡(虽然也是科学推理但是怎么看怎么像科幻小说概念设定可视化操作)

35分钟前
  • 安短
  • 还行

image

39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影片根据地球情形,虚拟了四个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分析各类不同条件的星球上,会存在什么样的生命。想法不错,但奈飞拍摄此类题材,并无BBC等传统媒体的经验,既无著名科学家背书,讲述得也很无趣,真有些浪费题材了。

41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还行

毕竟只是想象罢了! 特效不错!

46分钟前
  • 樱夏枫雪
  • 推荐

这种纪录片应该在IMAX看。

50分钟前
  • 虎皮驴
  • 力荐

预算不足的样子,外星生物部分的特效镜头每段重复用五六遍。拿着地球生物去对标想象中的CG外星生物,想象力也不太足的样子。整体的趣味性还是太弱了,当这种形式新颖的科幻外星生物纪录片全部对标成普通的地球动物纪录片,想象力有点大材小用,过于鸡肋了。不过最后一集很不错,推荐直接跳着看S01E04。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飞机上刷完,形式蛮有趣的

55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带科幻短片的科教片

59分钟前
  • 稚龙初醒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