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怪人1994

科幻片美国1994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肯尼思·布拉纳,汤姆·休斯克,海伦娜·伯翰·卡特,艾丹·奎因,伊安·霍姆,理查德·布赖尔斯,约翰·克里斯,罗伯特·哈迪,切瑞·朗吉,西莉亚·伊姆里,特里文·麦克道尔,Gerard Horan,Mark Hadfield,Joanna Roth

导演:肯尼思·布拉纳

播放地址

 剧照

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2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3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4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5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6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3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4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5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6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7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8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19科学怪人199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02:21

详细剧情

  奄奄一息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肯尼思·布拉纳 Kenneth Branagh 饰)被北极探险船救起,他告诉了船长沃尔顿(艾丹·奎因 Aidan Quinn 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年轻的维克多与父母收养的妹妹伊丽莎白(海伦娜·邦汉·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饰)生活在一起,一次他偷取了一本使死人复活试验的医学笔记,并用偷来的尸体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生命“创造物”(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可是“创造物”并不乐意这样生活,他逃走了企图开始新生,但是他失败了,经历了种种羞辱后他恨透了维克多。在维克多准备与伊丽莎白结婚时,“创造物”回来了,他残忍的杀死了新娘。悲痛欲绝的维克多故技重施,用伊丽莎白的尸体创造了一个再生人,“创造物”认为再生的新娘与自己是一样的,企图占有她,再生新娘以死相抗最后引火自焚。失去一切的维克多抛下一切追逐“创造物”,一直来到北极圈……

 长篇影评

 1 ) 上帝将惩罚所有的实验

看了小时候看过的《弗兰肯斯坦之再生情狂》,其实原版英文名是叫“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估计翻译的时候嫌这个名字太“不知所云”了,加个再生情狂什么似乎就很有看头,但也正是这四个字,让此片光听名字像个B级片。

看到科学怪人被农家误会后,趴在野地里哭的那一段,真是伤心死我了。人只会可怜完全无能的弱者,当时的弗兰肯斯坦虽然力大无穷,但在心灵上却是一个十足的弱者。他渴望融入到人类的世界,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和同伴。但是丑陋的外表让世人都认为他是怪物。丑陋如科学怪人,依然心中有巨大的爱,也因为这爱,他有巨大的愤怒,不知道这是他的可悲了还是他的幸运。

他杀了自己的“发明者”弗兰肯斯坦的亲人和爱人,让他从幸福的生活坠入痛苦、自责和悔恨的深渊。但当弗兰肯斯坦终于积郁而死,怪人却留下了诚挚的热泪。因为他虽然恨着弗兰肯斯坦,这个只给他生命,给他生命的冲动与感情,却抛弃他,不教他如何运用的人,但也把弗兰肯斯坦视作自己与这个世界仅有的联系。弗兰肯斯坦是他的朋友、是父亲,即使这个父亲连正眼看一看他亲手制造的孩子的勇气都没有,即使这个父亲从来没有给过怪人一个名字,但这却是他与这个本不欢迎他的世界的相遇的开端,是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结点和源头。

怪人说他心中有巨大的愤怒和爱。其实并不矛盾,一面是羡慕,羡慕人世的美丽和弗兰肯斯坦的幸福,一面是嫉妒和自卑,因为自身的可憎和丑陋和被遗弃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但是当他最后毅然游向浮冰,怀抱弗兰肯斯坦的遗体一起在烈焰中燃烧时,被遗弃的是这个他受够了的世界和这群他受够了的人类。

弗兰肯斯坦死的时候有一段悼词:上帝将惩罚所有的实验,因为这违背主的意志,不管它是好还是坏。在对科学的质疑和保守态度中是不是没有丝毫值得认真对待的东西?这本小说写于19世纪。这正是一个科学代替宗教成为新的信仰和意识形态的时期。对科学的阻碍和保留意见是“落后”“愚昧”和“顽固”的象征。人们认为在充满唯心色彩的宗教和形而上的哲学之后,人类终于找到了一种完全中立的解决世间事物,定力社会法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

在电影中,弗兰肯斯坦的老师极力否认科学与哲学之间的联系。但科学确实涉及到哲学和伦理问题。当我们怀着“改变未来”的野心,挑战神之领域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意识自己究竟在创造什么?我们是否知道今天的雄心勃勃也许就是明天的无限悔恨。


我们就像故事最后倾家荡产前往北极的冒险家,一路北上,一意孤行,寻求的是功成名就,流芳百世,但却离“家”越来越远。船长看着怪人和弗兰肯斯坦一起燃烧在北冰洋上的奇异景色。他打消了北上的念头,决定回家。在现实的历史进程中,北上进军的欲望无比强大,虽困难重重,教训惨重,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这是人类的伟大,但我们已付出太多代价,而且还要付出更多。

 2 ) 科学怪人影评

这是一部对科学进行质问的电影。 当我们有能力创造一个生命的时候,应该怎样看待它,应该如何对它负责。 当船长问怪人 你是谁 时,他说 他从来没有给过我一个名字。名字,是对一个生命最基本的肯定,维多并没有把怪人看作生命,他把怪人制造得丑陋 孤独,却没有对他负责,所以怪人要找到他,讨回公道。 电影里有三处震撼我的场面 一个是盲老人问怪人 为什么不去找个朋友 时,怪人回答:i am so very ugly,and they are so very……beautiful.接着老人用手摸了摸怪人脸上的疤痕并说道:真可怜,相信这时候怪人的内心是被重创的。然后老人的儿子回到家后就把他赶走了。 第二次是怪人找到制造他的维多,要求维多给自己造一个伴侣。有一句台词说明他扭曲的心理:我的这颗心里,有你想象不到的最深沉的爱。也有你想象不到的最可怕的愤怒。如果其中的一种得不到满足,我就会任另一种肆虐。 最后一次则是怪人最后选择与维多一起死去,并说出 他是我的父亲。没错,他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他唯一拥有的情感就是父爱,这也照应了他学到的第一个单词 father。 在目睹了这一切后,本想去北极科考的船长选择了回家。我想他一定是感受到了科学的恐怖。

 3 ) 谁愿意孤单地活着啊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看完了这部电影。披着恐怖片的外衣,却是浪漫主义内核。

它让我想到了《剪刀手爱德华》、《美女与野兽》,还有《西部世界》、《银翼杀手》。

18世纪末的欧洲,工业革命带来发明浪潮,医学已有进步但人民还是会遭受霍乱折磨,传教士让中国文化逐渐流传到欧洲,一个混乱无序却又生机勃勃的时代,也是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

男主角Victor Frankenstein出生在日内瓦的一个富有家庭,自幼被父母疼爱,聪慧过人,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妹妹。 长成青年之后,他热爱鼓捣各种科学仪器,发明带给他惊险刺激和极大的满足。成长的环境使得他无论做什么都自信心爆棚,过人的天资也注定让他产生非同常人的想法并得以实施,但显然在成长过程中的安逸富足也让他仿佛一个温室中的花朵。他明白并且习惯幸福的滋味,所以他不愿失去。

母亲的突然过世给他的埋下了一颗种子,让他产生了想要将人起死回生的信念。他带着这种信念去了大学,并在那遇到了与他“志同道合”的导师。导师显然看出他是个人才,所以带他做实验,给他传授中西结合的知识,也看出他内心真正的渴望,但是没有纵容他。为什么呢?后面我们就会知道,因为制作出来的人长得太恐怖。我觉得如果导师没有突然挂掉的话,也许两个人可以一起制造出品相完美的再生人。然而导师挂了,因为强行要给流浪汉打疫苗,被惊慌的流浪汉捅死了。(想到猫咪在极度害怕的时候也会出于本能去袭击那个让它觉得威胁的人)导师的暴毙给了Victor又一重击,他开始正式偏离正常人的轨道,开始疯狂的执迷于“起死回生”这件事儿。戏剧的一点是,Victor在制作再生人的时候,同时选择了已故导师和杀死导师的凶手做原材料。

于是他废寝忘食,即使外面发生霍乱,即使女朋友跑来吵架,他依然没有放弃(是不是像极了痴迷于打游戏的男同胞们)。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但是结果却出乎他意料,因为他赋予了生命的这个人长得太丑。(看到这我不禁想冲到男主面前骂他,你丫在看导师论文的时候不是看见人家说做出来的人会长的丑了么?你不是觉得自己技高一等吗?缝合的时候不能走点儿心吗???这脸缝的还不如我扦的裤边呢。。)由于丑人不仅丑还力大无穷,男主就被吓坏了,并且放任他逃走,然后给自己洗脑说这个试验品已经死了,生活要回到正轨了。(像是有妇之夫在外面宿醉一夜情之后发现自己办了错事因而试图一走了之)

逃走的再生人在一系列经历后明白了这个看脸的世界有多么残酷。他与林间小屋一家人的温馨互动很美好也很感人。从生命开始的时候就因为外貌而饱受别人唾弃和伤害,这为他的心里撒下了愤怒;而他又幸运的遇到了林间一家人,在这个期间,他内心的善良也在滋长。他是一个矛盾的个体,组成他的肉体很矛盾,他的心灵也很矛盾。(其实人不都是这样矛盾又复杂的么,我们都有可能释放善良美好或者邪恶愤怒,关键还是看个人经历和环境。)他坎坷的经历让他恨透了那个给他生命的人,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他找到男主复仇,并和他谈条件,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想要安稳、想要陪伴、想要幸福。其实我没太明白男主为什么不同意用自己认识的女生做原材料,毕竟他之前还用过自己的老师哎。男主的拒绝无异于给再生人内心已渐渐弱去的小火苗同时添了柴火和氧气,导致他一怒之下杀死了男主的妻子。男主崩溃了,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母亲、老师、弟弟、朋友、父亲、新婚妻子,全死了,于是本来就激进的男主“复活”了妻子,用的是妻子和另外那个一起长大并且暗恋自己的女孩做原材料(又很戏剧)。缝合技术没有长进并且制作仓促的男主,果不其然又做出了一个丑人,脸上被缝成畸形,头发被剃的七零八落,甚至头皮还掉了很多块。但是男主毫不嫌弃,他一遍又一遍的教女主喊他的名字,他带着她跳曾经一起跳过的舞,他把她搂在怀里视若珍宝,他希望他的Elizabeth能够回到身边。但是显然他太不了解女人,即使没有再生人在旁边争抢,Elizabeth在意识到自己的容貌已经变成这样的时候,也会选择自杀的。从前她是那样年轻貌美生机勃勃,却又是那样没有安全感,男朋友不回信就以为他爱上了别人,她那个时候就很怕失去他,现在这个容貌,即使对方对自己再好,也还是会崩溃吧。

失去一切的Victor和他“儿子”一起你追我赶的去了北极,在那儿遇到了去探险的船长和船员,给船长讲完自己的故事之后就挂了。他的去世也使得他和儿子之前的仇恨全都终结了。再生人失落地坐在他的尸体旁边,捧着那本他的日记,一脸怅然地说: "He was my father" "He never gave me a name" 。最后他选择随着父亲的尸体一同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不然他还能怎么办呢,这本来就不是他能存在的世界啊,毕竟,动物的本能就是和自己的同类一起待着,而他是个异类。

他是18世纪的人工智能,制作他的人给了他记忆、思考能力和人的感情,却没给他正常人的外表,也没有教给他人类社会的规则。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他质问他爸有没有赋予自己灵魂。让我想到《西部世界》里觉醒的Host,21世纪的AI,有记忆、有思考能力、有正常人的外貌、有感情,也被教授了人类社会的规则,并且坚信自己是有灵魂的。但是,当我看到18世纪AI的时候,我内心毫不怀疑这是个活生生的有灵魂的生命,而看到21世纪AI时却是不确定的,可能本能的觉得加了机械和代码的就不一样吧。

那么这个电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 人生中的很多不幸都是因为执念太深,所以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

2. 别总是以貌取人,对待别人多一些善意吧

3. 不要对什么事都盲目自信,技术不过关的时候就别瞎搞

4. 做人要有责任心,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身边的人

5. 因为4,所以生了小孩就要用心教育

6. 连自己孩子都管教不好的话,能管教好比自己聪明的AI么???

7. 当你真的爱一个人的时候,就要给他信任和自由

8. 不是所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人都是坏人(毕竟我们自己不见得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应该对这些人也予以尊重

最后,好好珍惜陪伴在身边的人(和动物)吧~

豆瓣上的第一篇影评竟然bb了这么多我天呐!!!

 4 ) 永远的诘问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是人类的两个基本问题。对于后者,我们差不多有答案,但是对于前者,一直是亘在人类心头的力。百多年前,作者写下了这本书,直到今天,读来都是一样的迷惘和震撼。对于电影的喜爱,其实更多地来源于对原著的尊重。对于过往的迷惘是影片的一个主题。另一个则是对技术的诘问。科技这把双刃剑让人类在自我中膨胀,用科技造人,在过去是幻想,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则可能成为现实,而这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寻找人类的过去,就是在寻找人类的本在,更是在寻找人类的未来。

 5 ) 科学怪人的两次流泪




  因为想要找到以前,很小的时候在CCTV6看过科学怪人的电影,那个时候看除了恐惧以外别无其他,所以印象最深的是科学怪人用手把victor妻子的心脏挖出来那里,还有对他恐怖相貌的惧怕。今天在网上几番寻找发现那是1992年的版本,找不到资源,于是就看了这个网上介绍很忠于原著的电影,1994版本。
  
  这个电影我是带着恐惧和悲伤的情绪在欣赏它的。
  一开始victor的母亲难产而死让他给自己铺垫下悲伤的情绪,以后的人生中他都一直在为复活心爱的人这一目标而做一切疯狂的事情。
  他疯狂的研究和反对权威的学习思想,知道他遇到的那个教授,他们一起进行疯狂的事情。其实在教授死去的时候他的心理我个人认为就已经变质了,他的朋友亨利都觉得他在做违背灵魂和让死去的人无法安身的事情,也就是他这种不顾一切的偏执,带来了最后的悲剧。
  在这之中,他让心爱的人难以理解,并且执迷不悟的进行这这种研究。
  
  他创造出来的科学怪人丑陋无比,样子极其可怕。而从一开始他就觉得这是一个错误,想要“在第二天早上之前销毁这些笔记”等等,他觉得这是一个麻烦是一个错误,是不应该被制造出来的科学怪人。但是因为他自己的恐惧心理让那个怪人逃离。

  从此开始影片的视角转向科学怪人的方向而不同与前半部分是victor的视角。
  当他因为逃离殴打的而躲进一个人家的时候,在猪圈里,他看到了一家人温馨的生活场景。为了感恩他们他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问题。
  那个老人给他了最多的爱,那个家庭里面慈祥的老人,在帮助了老人的那天,第一次他被人抚摸并且不恐惧的面对面,当做一个朋友来看待。
然而当老人的儿女回来以后却粗暴的赶走他,最后他在树林中泣不成声,因为短暂的爱和信任就这样瞬间破灭,他得到的永远都是驱赶、谩骂和恐惧的面孔。
  看到那里,这是科学怪人的第一次哭泣,我也跟随他掉下眼泪,他其实是十分可怜的,因为一个科学家的偏执和坚持而创造出来的产物,迫受这个世界的唾弃,他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
  他的第一次哭泣是因为他的第一次被爱的离去,随即而来的则是他对人类的憎恨以及对弗兰肯斯坦的憎恶。

  在两次报复杀害victor的亲人之后,他终于开口提出了他的要求。
原来他也想要爱,一个伴侣。
  在伊丽莎白被杀死之后,victor含泪做成了一个女科学怪人,她有着伊丽莎白的大脑,有着她的记忆,对victor的爱和眷念,但是科学怪人要求要的是一个妻子,他要带走她。最后被做出来的伊丽莎白因为无法接受victor所做的一切,自己的改变以及对现实的难以理解而自焚。

  这一切带来的毁灭并不是所有的,而是对victor的一种惩罚,他爱的人,终究死去。

  他的第二次流泪是victor死的时候。
  他说,他是我的父亲、他从没有给我过一个名字。
  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存在着爱的,他的生命经历了抛弃,唾弃,驱赶,被爱,和失去的悲伤过程。到最后,唯一一个可以说一开始他看到不惧怕的人离开了他终究哭泣了,不论是否憎恨他报复他。
  最后他说 我已经受够人类了,就算与船队一起回到大陆,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轻易的接受他爱他了。因为这个世界上可以面对他的人一个个的离开。所以他也选择了在大火中燃烧自己的躯体——那个本就是不完整的躯体。

  

  科学怪人是victor为了内心情感创造出来的产物。
  因为没有好的引导和受到非人的待遇使得他的内心扭曲,其实他是特别渴望爱和相处的。朋友,亲人,父亲。这些他第一次学会的词语,伴随他的一生,解说了他的一生。第一次他被老人当做朋友;他为了报复杀害victor的亲人,他最后说victor是他的父亲而共同死去。

  他是可悲的,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不给他们平等对待的东西,也是人类在科技发展之中产生的自以为聪明的非公平看待的对象。这个电影除了对玛丽雪莱原著的还原以外,还有对人性的审视和思考。
  人类,是不是真的应该主宰一切?

 6 ) 科学怪人电影赏析

* * *

 

 

冰冻的风,冰冻的海,冰冻的船只。

一支向北极考察的队伍遭遇了冰山,所有人被困在了苍茫的白色之中。沃尔船长不顾大副的警告,一心想要以全船人有限的生命为代价,换得了抵达北极的不朽的荣誉。

也就是在这时,他们听见了这人迹罕至之地的另外的声音。

嘶吼。

被寒风送至。

水手们抬起了枪支。

却是一个人,蓬乱的毛发,破旧的衣衫。踉跄前行,来到沃尔船长的面前。

他说,

 

我叫维克托·弗兰肯斯坦。

 

 

* *

What is a monster?

Why is it a monster?

 

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是个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而他创造科学怪人的目的,仅是希望以生命制造者的身份赢得敬仰。而电影中导演对于博士的动机加入了更加人性化的描述。在叙述中,电影将开端一直追溯到了弗兰肯斯坦的童年,塑造了爱子如命的母亲与医术高超的父亲形象,分别为弗兰肯斯坦后来制造科学怪人的动机提供了感情以及意志上的可能。

母亲的去世,使得他强烈地渴求打破自然规律的生命;而父亲的无力,又使得他把热切到近乎疯狂的目光投向了科学。电影甚至以天花、霍乱作为社会的大背景,死亡、胆怯无时不刻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在这样的环境下,若是你持有着“永生”的钥匙,你是否会将银针刺入科学怪人的血脉?

导演成功地让我们不再问“为什么他要创造它”这样的问题。

瘟疫与暴乱带走了大学教授的生命,弗兰肯斯坦接管了教授的一切资料与器材,唯独对此实验的敬畏。他狂热地投入了实验的准备,就像书中所说,以数人的尸体中“依旧可以运行的器官”组成一人,以电力激活,以羊水为媒介,孕育出了the Monster---科学怪人。

小说中描写它:脸色像枯萎的黄叶,两片嘴唇呈直溜溜的一条黑线,眼睛深陷在眼窝里,身高2.5米。而弗兰肯斯坦则在自己的日记中描述:众多先天缺陷、丑陋、遭人厌恶

And it’s dead.

 

“它”死了。

这是科学怪人的创造者第一次对其的称谓。

第一次对其的描述。

与期待。

 

 

* *

Friend Family Father

 

怪人逃了出来,躲开弗兰肯斯坦的厌恶、市井人们的追打。躲到了森林里的人家。他终日避过家人的耳目,偷偷与他们共同生活。

在看本作之前不久,我看了电影《范·海辛》(也叫驱魔人),那是少有的将吸血鬼、狼人和科学怪人等等不同元素高度结合的典范。《范·海辛》里面的科学怪人,在被创造之后便带着被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害死的博士逃离村民的追杀,之后隐居在地下。虽然对于人类的无情而愤慨并痛苦,范·海辛却对其作出了:我一辈子追杀着邪恶之物,但是在这个(虽然奇丑无比)的家伙身上,却感受不到邪恶 的评价。可见怪人始终保持着无害的心。

所以在看到怪人偷偷地帮助木屋的一家人采集过冬的作物,劈柴,孩子们天真地认为是森林的精灵在帮助的时候,我偷偷瞥向周围的观众,发现他们的嘴角或多或少泛出了笑容。

大家相信怪人其实是善良的生灵。

至少一开始是的。

怪人继续藏匿着,也许他真的想过,在这里终老一生吧。他跟着木屋的孩子们学习识字,其实这对于他来说只是回忆起大脑以前的主人的知识而已。他学会的首批单词,便是

 

“朋友” “家” 和 “父亲”

 

周围人说,这不就是怪人想得到的一切吗?

不是的,应该是:他哪怕得到其中之一,便会视其为一切。

 

所以,他什么也没有。

 

他曾经差一点便有个朋友。小说中,怪人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主动接触人类。而电影里增加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木屋的房东前来讨债,对当时只留在屋里的老爷爷进行了毒打,怪人赶跑了房东,被双目失明的老人请进了屋。其实老人早已察觉怪人的存在,便询问他:你为什么要藏起来呢?

怪人答:因为人们害怕我。

为什么害怕你呢?

因为他们美丽,我很丑陋。

老人说:我的手可以代替我的眼睛,让我摸摸你吧。

这无疑是最让我紧张的一个情节。老人的手慢慢滑过怪人脸颊的缝口,我想他的脑海里已经构思出了令人恐惧的形象。我和怪人一同等待着,老人让我们燃起了微弱的希望,我们害怕他又亲手掐灭这屡希望。

老人缓缓地放下手,说:真可怜。

如果电影在这一刻完结该有多好?

与小说的情节殊途同归地,赶回来的家人赶跑了怪人,怪人逃往森林深处,坐在树干上嚎啕大哭,那样的痛苦,即使在没有怪人的世界,夜里回想起来,眼角依然会湿润,心依然会颤抖。

他发现孩子们在房门给他们幻想中的精灵留下了礼物,又急急赶回。我猜他想要解释,我不会伤害你们,我希望可以跟你们共存。但是人去楼空。

机会的可贵,在于它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其实没有机会,也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怪人开始阅读弗兰肯斯坦的日记,明白了自己的身世,并且决心向这个给了他只会遭人厌恶的身体,只会感受痛苦的心的人实施报复。

 

弗兰肯斯坦! ! ! ! ! ! !

 

我来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Bride

 

这里需要提到伊丽莎白。

小说里她是弗兰肯斯坦的妻子,电影中把这份感情丰富化,由伊丽莎白失去双亲,作为弗兰肯斯坦家的养女开始说起。也就是说,与小说不同,伊丽莎白并不是一开始便是弗兰肯斯坦的妻子,而是顺着剧情,她与弗兰肯斯坦的爱情也不断接受着考验。剧中的伊丽莎白,是个坚强而又倔强的女性,她并未真正了解弗兰肯斯坦的研究,却直觉这会给他、他们带来不幸。她饱受相思之苦,却从未落泪,即使与弗兰肯斯坦的诀别。却又因他一句:别离开,而步向死亡,以及死亡之后更深的苦痛。

其实当我看到伊丽莎白的时候,心中确定她是会死的。也许是因为电影的一开始,被沃尔船长救下的弗兰肯斯坦是一个人。更多的,是我们一开始就认定,弗兰肯斯坦将要付出的代价,将比他所能承受的多得多。

怪人找到了弗兰肯斯坦的府邸,首先害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在书中他是维克托·弗兰肯斯坦的儿子,因为电影安排他与伊丽莎白尚未结婚,故威廉成为了维克托死去母亲的最后一个孩子)导演精心安排了又一细节,是在威廉出现在怪人面前时,怪人满怀希望地朝他走去,孩子却吓得一声尖叫夺路而逃,身上掉出弗兰肯斯坦照片做成的项链,被悲伤的怪人拾起,即化为愤怒。

威廉的死使弗兰肯斯坦意识到报复的来临,这时怪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将他约到人迹罕至的冰湖,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制造一个和我一样的女性。

只有她会正视我,珍惜我。

 

我的这颗心里,有你想象不到的最深沉的爱。

也有你想象不到的最可怕的愤怒。

 

如果其中的一种得不到满足,我就会任另一种肆虐。

 

如果我这样做了,你打算怎么办?弗兰肯斯坦问。

我会和她一起隐居到北极,远离人类,不再出现在你的面前。

弗兰肯斯坦答应了。

 

但是当怪人选择了少女贾丝婷的尸体作为原材料时,弗兰肯斯坦断然拒绝。善良的贾丝婷一度暗恋着弗兰肯斯坦,鼓励伊丽莎白坚持他们的爱情,在怪人来到之时,她被诬陷杀害了威廉,惨遭绞死。

你说过,只是材料而已。

不行。

于是怪人愤然离去,带着对弗兰肯斯坦新婚的诅咒。弗兰肯斯坦带着伊丽莎白逃往城外。尽管戒备森严,仍无法阻止怪人来到落单的新娘面前。

看着伊丽莎白血红的左胸,与在怪人手里仍跳动的心脏,弗兰肯斯坦疯狂地奔回实验室,将伊丽莎白与贾丝婷的尸体肢解,重组,通电。

活! ! !活! ! !活!! ! ! !

尸体站了起来。他为她穿上婚纱。

他唤她:伊丽莎白。

他求她:说,我的名字。

 

然后他们起舞。

 

此时只有怀着一份感动与震撼,才能欣赏这段诡异的舞蹈。伊丽莎白眼里是怀疑与迷惘,她的美丽不复存在,甚至比怪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弗兰肯斯坦却完全沉醉,与之前一样,忘了一切,忘了我。

我想,他终于疯了吧?

又或是他终于醒了。

 

来,我的新娘。

怪人朝她伸出手。

 

说,我的名字。

弗兰肯斯坦恳求。

 

伊丽莎白最终缓缓向怪人走去,却不住地回过头。最终,在两个男性的争夺下,笑,惨笑,抚摸自己变型的面颊。

这是电影最最高潮的一环,伊丽莎白高举烛台,点燃自己肮脏的身躯,然后奔过整条走道,火焰随她蔓延创造罪恶的府邸,然后与她自己一同燃烧殆尽。

我最终没能明白伊丽莎白的动机。以及她是否还爱维克托。

 

 

* *

Name

 

从此,怪人孤独北上。弗兰肯斯坦为了终结自己一手创造的罪恶,追踪怪人到了北极。遇到了视死如归的沃尔船长。

讲述完了这个故事后,他筋疲力尽,死在了船上。

原作中,弗兰肯斯坦是跟怪人在决战中同归于尽,但是导演却安排弗兰肯斯坦力尽而亡,使我想到了很早以前读过的一个讲述法老的故事。

具体故事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被法老诅咒的叛徒竭力与主角们解除诅咒,而那诅咒竟是弗兰肯斯坦,以及无数人追求的二字:

永生。

以不死之身,饱受肉体垂老,精神衰竭之苦,永无安息。

可见活着,也可以比死去更辛苦。死,可以比活更加容易。

小说的安排,多少给弗兰肯斯坦冠上了英雄的荣誉,毕竟战死,亲手除去自己的罪孽,实为人类除去一害的最好功勋。但是导演不这样想,电影把弗兰肯斯坦塑造成了一个赎罪者。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亲人、朋友乃至自己的生命。

不正是Friend Family Father?

到此才发现电影细心的安排,其实怪人学会的三个词,恰好是弗兰肯斯坦为自己所创造的悲伤的生命所付代价。

也是那生命的全部苦痛。

在木屋怪人苦求知音,他向自己的创造者讨要新娘,最后被他的父亲苦苦追杀。

这三个词,他梦寐以求,从未获得,又一直在失去。

 

看到结尾,我忍不住想,为什么要添加船长这个人物?仅仅是作为见证,或许直接以弗兰肯斯坦的自述不是更为直接?

 

沃尔船长起初不信,依旧要往北极,此时怪人钻进了弗兰肯斯坦所在的房间。正在痛哭。

船长问:你为什么哭?

怪人答:他是我的父亲。

船长又问:Who are you?

我肃然起敬。他说的是who而非what,他将怪人视为一人。

怪人答:他从未给我起名。

 

顿时明白,原来所谓的怪物,其实是指那些没有名字的生灵。

 

港版的电影《白发魔女》中,白发魔女为救卓一航而倒戈,凌云凤悲愤交加,问道:我养你教你,何以背叛?这个男人给过你什么?!

魔女答:一个名字。

《加勒比海盗》第四部惊涛骇浪中,神父对人鱼一见钟情,在人鱼遭人唾弃之时为之解围:

“她有名字!她叫艾米丽。”

最终人鱼以死回报。

 

对于那些生灵来说,名字太为宝贵。

 

因为有名字,代表它的存在得到过承认,哪怕是给它名字的唯一一人。

 

我忽地记起白龙对千寻说的话:

记住你的名字,这样才能回家。

 

 

* * *

Home

 

沃尔船长为弗兰肯斯坦宣读祷告,末了,大副提议让怪人也予以致辞。

就在这时暖风袭来,似乎是等待众人听完这个故事等得太久,冰块随之破裂。

水手们坠入冰冷的水中,纷纷往船上游去。

怪人则是去拾起尚未熄灭的火把。

跟我们一起走吧!

船长大喊。

我想,终究有人愿意以人相待。

但是怪人没有回答。他的心,恐怕已被北极圈的寒风冻住了吧!也许更早。

最寒冷的东西,已经无法被热量融化了。唯一撼动的办法就是撞击,结果也只有是粉身碎骨。

怪人游至弗兰肯斯坦的尸体旁边,高举火把,一如他的新娘,然后降下。在冰与火的交织中,合上了眼睛。

他到家了,没必要再走。

 

众人在船上目送着怪人,大副再一次问道:船长,我们现在去哪里?

船长答:回家。

 

我只知道船长被改变了,被这个遭受世人唾弃的怪人,也许,还有创造他的博士。

也许他忽然感受到了生命之重。

也许他不想这个故事随着他们一起被冰雪埋没。

 

 

最终,我们一起返航。

 

 

* * *

尾声

 

本来只打算写一点点,不知不觉就足足九页。我可以保证的是,我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正如这部电影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

电影在通识课上看,老师做了一些引导才有这样的感悟。这是我目前上过的唯一一次,不点名,却座无虚席的通识,后排都站了人。除了导演,我还想感谢翻译为“科学怪人”的那个人。

 

 *

怪人还在那片森林,低头看着手上小花。

木屋的孩子接近了他。

你叫什么名字?

我没有名字。

怎么会?那我来给你取个名字吧…好吗?

 

 

 

 

                                                                                                                                                                  [完]

 短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整容医生和医闹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十八世纪末期。

3分钟前
  • 生人回避
  • 还行

死亡只是顺应自然的一个环节,想要通过乌托邦方式抗拒死亡注定就是一个悲剧啊~

7分钟前
  • 知心姐姐卢先生
  • 推荐

中学时代最令我震撼的电影,因为对电影名字: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好奇,在加上我从小就喜欢古装戏,所以就看了但是看完被吓得不轻,始终难以忘记HBC被重装后那个表情以及她压碎火油灯自杀的那场戏,还有那时被德尼罗吓尿了

11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还行

不能和小说比;但小说也不能和这部电影相比。弗朗肯斯坦最后在纵身火海、沉入冰海之前说的那些话,至今还没忘记……十多年前看的电影……

15分钟前
  • 行人
  • 力荐

超级喜欢的电影!这是我第一个加进最爱里的,可见我对他有多大的偏爱,我看的那个名字叫《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应该就是这部,超赞的电影,就喜欢这种压抑的感觉,看着心跟着里痛苦,我就一自虐狂~

17分钟前
  • 囍弗斯
  • 力荐

想知道什么叫“毁容”吗?那就看看本片吧!

19分钟前
  • sosovipp
  • 还行

想看很久。创造出来的生物对创造者来说不过是试验品,而他们却因为丑陋不为世人所接受。不论怎样,创造出来就要负责。有时候,他们并不会因为重生感谢你,这种样子的重生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20分钟前
  • 推荐

Helena Bonham Carter那时还不阴……

22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前后节奏不一,怪人的转变铺垫不够。本想说海伦娜古装扮相依然不好看,结果跟后半段比起来已然大美女。劳勃狄尼洛虽然难认,大鼻子是跑不掉滴。

23分钟前
  • 猪大腿
  • 还行

最后的那句:他是我爸爸,他从未给过我名字。彻底感动了。

24分钟前
  • Jade
  • 推荐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Helena Bonham Carter!!!但是电影本身也是值得肯定的!当怪人说出“he was my father”,电影最终从一部科幻小说逆转成为结合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卢梭的哲学、基督教的伦理......为一体的莎翁悲剧。。。

25分钟前
  • 今 敏
  • 推荐

很久以前看过,那个房里的大阶梯印象深刻。这片有改编成歌舞片的潜力,想想两个人造物对唱齐舞,多令人战栗。

30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i am so... very... ugly. u r so .... very ....... beautiful.

31分钟前
  • Lotte Mars
  • 推荐

Victor将Elizabeth改造成复活的怪物,这段插曲情理之中也比同类改编电影高深。从头至尾的配乐难道Kenneth Branagh不厌烦?不符自然的光散射随处滥用,画面一派打着光板过于唯美过于精致的造作。KB,你当年砸了多少银子为了展现你的自恋?

36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还行

肯尼斯把玛丽雪莱的这部哥特科幻之作改编出了莎剧的架势。厚重的色彩,尽可能地历史复原,现实甚至粗鄙地将文字影像化。观众看的时候会觉得坐立不安,很多场景都给人以巨大冲击感。整部作品有一种史诗寓言的感觉。

40分钟前
  • Paradox
  • 推荐

CCTV6啊

4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这决逼是我看海伦娜的第一个电影!应该是初中的时候吧华语卫士在放。爹娘出去打麻将我一个人在家看。海伦娜死了之后脑袋被割下来安到另一个身体上跳舞的样子还真把年幼胆小的我吓坏了啊。。那时候对她一头小卷发印象就特深了

46分钟前
  • 花果山可乐大王
  • 推荐

影片和原著一样,罗嗦冗长,一句话可以说清的道理偏要十句来说,不过这种不够紧凑的风格是年代问题,没办法(这么说肯定有很多小说爱好者想抽我)

48分钟前
  • mona其实在阴笑
  • 推荐

看过的Frankenstein相关电影里在剧情上最接近也最大程度还原原著的一部,也将那种强烈的悲剧感渲染得很好。

50分钟前
  • Marty McFly
  • 推荐

我觉得《科学怪人》的故事最适合用欧洲油画般的画质来表现,这是我看的第一个版本,剧本的很多细节处理得太粗糙,最慰藉的地方在于它表达了人性本善的美好态度。

52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