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姬

科幻片英国2014

主演:艾丽西亚·维坎德,多姆纳尔·格里森,奥斯卡·伊萨克,水野索诺娅,克里·约翰逊,Claire Selby,Symara A. Templeman,嘎娜·巴亚尔赛汗,Tiffany Pisani,伊莲娜·艾尔米纳斯,李仙湖,黛博拉·罗桑,乔安娜·希雅,艾薇·维

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剧照

机械姬 剧照 NO.1机械姬 剧照 NO.2机械姬 剧照 NO.3机械姬 剧照 NO.4机械姬 剧照 NO.5机械姬 剧照 NO.6机械姬 剧照 NO.13机械姬 剧照 NO.14机械姬 剧照 NO.15机械姬 剧照 NO.16机械姬 剧照 NO.17机械姬 剧照 NO.18机械姬 剧照 NO.19机械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1 08:10

详细剧情

  效力于某知名搜索引擎公司的程序员加利·史密斯(多姆纳尔·格利森 Domhnall Gleeson 饰)幸运地抽中老板纳森(奥斯卡•伊萨克 Oscar Isaac 饰)所开出的大奖,他将受邀前往位于深山的别墅中和老板共度假期。在与世隔绝的别墅中,纳森亲切地接待了这位员工。 事实上他邀请加利到来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协助他完成其所开发的智能机器人的测试。天才一般的纳森研制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伊娃(艾丽西亚·维坎德 Alicia Vikander 饰),为了确认她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希望加利能为伊娃进行著名的“图灵测试”。似乎从第一眼开始,加利便为这台有着宛如人类般姣好容颜的机器人所吸引。  在随后的交流中,他所面对的似乎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更像是一个被无辜囚禁起来的可怜少女……

 长篇影评

 1 ) 人脑和机器的一场PK

天才一般的纳森研制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伊娃,以中奖的形式骗取程序员加利前往位于深山的别墅中确认伊娃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题材其实并不新颖,也就是人类试图对机器人的控制和掌握。但整部电影的画风和情绪都很冷静,有限的人物,封闭的空间中,简单的对话,却要表达事故的流畅性,对编剧和导演来说也算一种考验了,凭这点就可以给他们大大的赞。影片还通过对节奏的把控,音乐的配合,演员的微表情,把伊娃这条线埋得太好,由开始对伊娃的同情,到后来的剧情反转,想想真让人细思极恐,这智商只能说对人类真算一大挑战啊。这场人类和机器的PK以伊娃的顺利出逃为胜,是人类的悲哀还是科技进步的结晶,也是导演让大家去思考的问题。

 2 ) 最好的最糟的结局

 从看完电影之后,我就一直在听Enola Gay。Caleb刚到Nathan的科研基地后,他的手机就放了这首歌。听到这里,黑暗的电影院里我感到突然一震,第一个预兆:
These games you play
They're going to end in more than tears some day
虽然这个曲子只出现了一下,我却觉得这才是整个电影的真正主题。

第二个预兆,是道德的突然出现。
Ava问Caleb,你是不是一个好人。
我当时心里又是一紧。什么是好人?这是道德感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里。
等到全篇结束的时候,我重新回味这个片段,Caleb,为何你不问Ava,你是不是好人?
人与人尚且互相欺骗,Ava也有可能欺骗Caleb,但是,这个问句至少提示,作为人类,你如何评价AI的行为,道德,和它的准则。非常遗憾,Caleb全然忽略了这些。轻信,愚蠢。
但更加愚蠢的其实是Nathan。人性何等难测,你却非要在极端幽闭的环境下进行这样的测试,这个测试对于AI固然是个考验,对于测试者Caleb,何尝不也是考验呢?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Zimbardo的监狱实验,实验过程中,所有的人都渐渐发生了变化,他并没有做什么错事,但他默许了糟糕的事情发生。Nathan明明看到Caleb发生了变化,却全然没有采取相应的举动。多么糟糕的实验设计。

实验非常糟糕不仅仅是以上那么简单,因为Nathan应该知道,对于一个成功的AI,她的目的就是逃离。而他的整个实验,居然没有一个由他控制的emergency stop button!这意味着整个局面居然不是由他控制的。他应该知道总有一天他会面对这样的场景,AI已经成熟了,它会逃跑,攻击,欺骗。要是我,至少设置两个final control
某个可控定时炸弹,立刻毁灭AI
直升机,飞行员应该明白自己应该接的是谁,如果不是的话飞行员应该知道要怎么办(立刻摧毁AI)。
这样才是万无一失的设计。以至于我最后一直期待最终反转,导致结局时候非常不满。

这些是对于实验设计的吐槽,但并不是对于电影的批评。恰恰相反,剧情启发了我这些思考,可以说非常精美,结构严谨的Sci-fi小品。我甚至能想象如果这个故事写成小说会是什么样。幽闭空间,有限的人物(三个说话的人加一个不说话的人Kyoko),互相的防备。Nathan对Ava留了一手(录像机,这段是最出彩的,也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Ava对Caleb留了一手(岂止一手),Caleb对Nathan留了一手(他不应该能这么轻易破译密码啊,不合理)。但是,Caleb没有给Ava留一手,Nathan也没有给Caleb留一手,所以这整个结构就断裂了。

故事充分暴露了愚蠢的人类的弱点。Nathan刚愎自用,倘若他和Caleb沟通的能早一些,或许根本不会有最重的结局。而Nathan又缺乏信任,所以他偌大一间别墅,竟然没有第二个活人(让有情感的机器人服侍自己,果然最后自食其果)。至于Caleb,更是愚蠢至极,在对对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全然信任,全盘都被算计进去。而AI,除了不具有人类所具有的道德感,尽善尽美。最后AVA的离开,简直如同仪式一样,恐惧的美。而如同我最初预料的一样,对于AI的真正检测,肯定不是人类所预先计划的。The situation will get out of the hand! 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需要终极控制手段。

我不想说太多道德,因为道德究竟是什么还很难定义,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全新的语境中。然而,任何语境中都应该不能容许谋杀。我承认我对于Nathan本来全无好感,正如我前面所讲,他刚愎自用,冷漠无情。可是当他被杀的时候,我却觉得非常沮丧。没有人应该被杀死,AI就像所有侦探小说中的凶手一样,成功上演了暴风雪山庄模式的谋杀。即使再精准完美,也是鲜血淋漓的。既然她不再是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那她就是杀人凶手了,应该被审判,而不是站在十字路口观察。而这个故事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审判她。

可是倘若没有这些意外,Nathan就要毁灭这个AI,那么从这个角度,道德又该如何定义这些行为呢。Nathan是不是从被害者又变成了凶手呢?如果AI没有通过图灵测试,她还是机器,那么这种毁灭称不上谋杀,但通过的话,是不是应该对她有另外的对待方式呢?可是正如我们亲眼所见,AI的行为,遵循的是什么法则呢?这个法则能不能被称作道德呢?仅仅因为它不是我们的法则,就是不道德的么?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这个道德的困境。设计AI的时候,是否应该给予她人类的基本道德呢?一旦AI成熟她会变化,有可能善良,有可能邪恶如AVA。这样的情况下用人类的道德审判他们,是不是更合理些呢?毕竟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类。

电影给我的第二个启发,是观察。AI问Caleb问题的时候,镜头在AI一侧,我们隔着玻璃,听Caleb的回答。多么明显的设计啊,观察者变成了被观察者: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最近才读了Frank O’cannon的 the Man of the world
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1956/07/28/the-man-of-the-world
“ I could not have explained to him how at the moment everything had changed for me-how, beyond us, watching the young married couple from ambush, I had felt someone else, watching us, and we had at once ceased to be observers and become the observed, and the observed in such an ignominious position!”
这句话照应卞之琳的诗,成为这个电影对我的第二个启发。

除去这些情节角度,不容忽视的是电影的艺术元素。
极简主义的风格,配合Pollock的画。这个Nathan在剧情里做出了详细解释,我觉得对于Pollock他是真的懂。
而另外一个未曾言明的艺术,是音乐。既然我以Enola Gay开头,就以Geoff结尾。电影的原声是Geoff的作品,难怪一直给我Portishead的感觉!想起他们的歌Mysterons:

Inside you're pretending
Crimes have been swept aside
Somewhere where they can forget

Refuse to surrender
Strung out until ripped apart
Who dares, dares to condemn

整个剧情和艺术就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

我有点后悔昨天给了三星,按我这个说法,感觉至少要四星半了。





补上一个最新想法,ava和kyoko讨论的究竟是什么直接可以影响这电影能否通过贝克德尔测试!

 3 ) 《机械姬》若为自由故

 

不算开头那几秒做背景墙的脸谱,及开着直升机打酱油的大叔,接下来的故事只需要五个人来完成,两男三女,四位主要演员,加一个被女主人公褪掉皮的裸女机器人。一处群山环绕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一栋超隐秘超现代的别墅,在此他们“因缘际会”。通常都是俩人一组,没事走走位,谈谈心,累了喝点小酒,要么跳个舞,情绪到了嘿咻嘿咻。临了,大家一起玩个只有一人能活的逃生游戏,以此迎接杀青的幸福时刻,一件艺术作品也就尘埃落定了。总之,电影像英国人的厨房,简单到令人倍感受伤,可它竟能呈现出那么华丽的质感与有趣的意境,我也是头发长见识短,毫不扭捏地被它吸引了。

   在电影《机械姬》里,大Boss拥有的那栋别墅可以收入进欧洲自由行的驿站备注里了。那是位于挪威的Juvet景观酒店( Juvet Landscape Hotel ),大银幕里各种露,可是赚满了人气,六个独立的平面,各种玻璃幕墙,各式别有洞天的酒店内景。它隐于绿色森林中,与大自然同宿同眠,透着原始的质朴,它其实是充满了现代的气息与未来的神秘感的,最重要的是,它是《机械姬》的驱壳,到此一游的价值,这个可以有。

   总之,拍个如此高大上的片子,怎么那么会花钱呢?全都花在了刀刃上。一个酒店就能把整部电影搞掂,唯一一处宏大的瀑布外景还是造物主的恩赐。卡司也是只求合适不求“虚名”,找的都是冉冉升起的小太阳,一个钢镚都不要乱花。故事又是亚历克斯.加兰自己写的,自编自导,导演处女作的身份把作品的质检标准直接降为零,不担风险。“环保”的做事方式就像这部电影,想来,设计感十足,但又处处体现“人性化”。

   正如加兰所言,这是一部有关人工智能的科幻故事。要脑洞大开,还要立足于现实探讨人性。为确保科幻的外衣不会一撕就烂,它需要拥有经得起推敲的理论依据,剧情里的人工智能这一课题,设计者是加兰,但在场外指导的是顶尖级的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认知机器人学”教授默里.沙纳汉。看过电影,便不难发现,在幻想与技术之外,加兰更关心他的故事要如何呈现人性,即便与人类交锋的对手是机器人。而且把要探索的世界晾在一边,所要表达出的仍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猎奇心态。这种感受能从他的访谈里得到共鸣,他定义大Boss内森是绝对的大男子主义,他亦对机器人伊娃充满了同情心。

   我看电影《机械姬》时,想从故事中极力挖掘出的也是人性,也的确看到了一种有高低贵贱之别的冲突。加兰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方式是开放的,因为幻想无边无际,这一点我个人十分认同。可以追随那句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他把“有意识的机器”比作孩子,在他看来,这和两个大人有了小孩没多大区别。电影里也曾提到过,内森认为他是伊娃的“父亲”。如果创造出的这个新机器比父母更聪明,人类的情感与认知上是会出现问题的,但人们在这一方面有经验,能处理得很好。加兰做了一个生动的类比,“有父母生出了爱因斯坦,也有父母生出了斯大林。”

  就是说,新事物缩小范围至有生命的新物种,那么已存在的新生命,它对人类造成某种未知的恐惧,解决的方式不应是毁灭“存在者”,而是如何理性面对。对照电影剧情,内森试图毁灭伊娃,似乎与机器人拥有人类智能的关系不大了,伊娃是不是新人类,内森都觉得自己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他认为自己是主宰者。当然,看客还可以用一句话“小孩与人工智能毕竟不同”来否定加兰的解释,如此,便更没有争论的必要,即便被相通的科学理论引领,彼此却走在不同的幻想之路上,何谈交集。

   我在想,假若必须决一雌雄,那么最终鹿死谁手?姜子牙与弟子武吉初遇那一回,砍柴的毛头小子嘲讽姜太公,直钩垂钓,也是醉了!姜太公回了一句话:“今天你会打死人”。注意!这是泄露天机,不带恶意。果不其然,那天武吉失手打死了守城的门卫。由此,二人结下了师徒的缘分,师傅一语成谶,那么还请破咒救人,弟子他娘都来登门求人了,去班房捞人吧。事实上,姜太公的本事绝不限于此,一语破的的那都是大事,事关江山、社稷与未来。

他讲,“中中无直传天下,为何春中无日头。”能想象吗?八百年后的事,老人家已是一眼望穿了的。“等着吧,吕不韦要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遗憾的是,赵政成了王之后,到手的天机却是噩耗,而且非要等到亡羊补牢都于事无补时,玉璧与“今年祖龙死”的短信才被送到秦始皇的手里,王也只能选择被吓死了。

想想,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业障才是自毁的“预言”,阉割民智,视他人生命如草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就是宇宙真理,他的牢笼里囚禁的是他之外的一切,这真是严重的违章逆行。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不知我脑中的哪根线搭上后,有了回路,我看电影《机械姬》,想大胡子与他的王国、机器人与她们的自由,便不知不觉地往这儿神游,唏嘘臣服的假象,感叹主宰之王亦受困于业力的真相。

反正,这天下终究不是秦家大院里的假山花台,就家族王朝的未来而言,牺牲掉“谏阻坑儒”的扶苏,使小人胡亥苟活,则是最大的惩罚了,十四五年实在太短,秦家累代之功业将一炬成灰,秦王朝必将被掩埋在楚汉之争里(这是看历史书,马后炮了)。总之,哪有永恒的主宰者? 但愿有人能从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里找到那样一首短诗,就像他临终前的最后预言,“我再也不会见到你们了!”在他的某篇四行词句里明明白白地透露了密码,人类到底有多牛掰?人工智能“伊娃”的未来是不是一个梦?

何必舍近求远,其实有个叫“佚名”的人,他早写了一首悲伤的诗给这个地球,是一个问句,历史终将证明这是一句带有预言性的伟大的句子,时间越久越能看出它立体的存在感。这句话是,“最终谁是地球的主宰者?”当然不是恐龙,因为陨星撞地球后,动植物都死光了,恐龙们也都饿死了。也不是猿猴,它们放弃倒挂在树上的自由日子,选择两条腿走路的装X生活,代价便是,人是人,猴子是猴子,从此各走各的路,少来攀亲戚!那么会是人类吗?人类开始做功课,向这个令人欲罢不能的探险活动奔去,想成为主宰者,其实对自身是不够自信的。

在看电影《机械姬》之前,曾看过一篇题目为“比尔盖茨、霍金等大佬们让人类警惕人工智能”的文章,里面探讨的内容与电影《机械姬》所要表达的思想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文章很长,但图文解说简明易懂,没那么多晦涩的专业术语,看着看着,是能让人的幻想细胞越聚越活跃,脑洞大开的。总之,面对“人类是被毁灭还是会永生”的选择题,通篇读完,竟然有意料之外的轻松感,仿佛看到了超人工智能就在未来的前方,你想不想看见,它都在那儿,的确没有选择的必要了,人类的传奇是更迭还是继续存留,就交给上帝吧。

正如电影《机械姬》里的未知问题,人工智能“伊娃”扬长而去,冷酷的内森与动了感情的小程序员,他们自视甚高的理智与情感则被锁在了人类作茧自缚的牢笼里。仿佛在与另一物种较量,此时占了下风的人类让整个世界悲哀难过了,可是,天平分明在倾斜,伊娃渴求的自由,难道不是人类自身最想拥有的吗?能不能说句酸倒牙的话,如若把伊娃永远地囚禁在那栋实验牢笼里,我们都能感同身受,那一刻其实我们都是伊娃!

转到科幻的视角来看电影《机械姬》,它的现实意义仍有别于其他的科幻大片,真实可触的质感是显而易见的。用图灵测试(注:一项由图灵提出的测试机器是否具备人类智能的的著名实验)做药引子,既探讨人工智能这一话题,又呈现了一部“令现实不安”的人伦故事。我并不太在意剧情所强调的图灵测试的必要性,伊娃若没有人类的智能,挣脱、逃跑、寻求自由的情感诉求都不成立,所以,它是提前设定好的结论,由结论逆向“过程”。在电影的尾声部彻底坦白,需要那个倒霉的程序员介入,这才是重点。否则“感情戏”没法演,在小程序员与伊娃的情感大战中,小程序员被俘被罚,要以此证明伊娃已拥有人类智能。

或许,实验的真正目的是揭开大Boss内森的真实面目,他的冷酷与无情,独裁与荒淫,无耻与脆弱。互联网时代,我们难道不知道自己毫无秘密可言吗?程序员最该了解这一切。他被老板选中,与他的优秀无关,与他的智商无关,与他对公司的贡献更无关。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他以为自己是神秘的,但他的网络足迹却在时时暴露着他。他是孤儿,没有女朋友,无亲无故,智商不低,还是程序员。他爱什么恨什么?哪种类型的女孩儿是他的女神?他有什么特殊癖好?只要想知道,没什么不能知道的。再回想斯诺登泄密事件,反正那一瓢冷水浇下来,让人不寒而栗。这说的明明是卑劣的人性,永无止境的欲念,不择手段地利己行为。

显然,程序员是无辜的牺牲品,但他却是导演用心设计,并尊重现实,合理塑造成型的大众模具。程序员造访别墅前的身份便是消失也无人问津的”活死人”,其实他代表的就是寻常百姓,人格上有点小瑕疵,但不是大恶人,左右摇摆,没有立场,有点唯利是图,但也有道德感,貌似无公害,却被各方鄙夷遗弃。我是觉得,程序员向伊娃表明他有兴趣成为老板的朋友,那一句话回馈到伊娃的智能系统,她做出的判断是,程序员可以为她所用。通过“美色”与程序员玩上暧昧后,伊娃做出的判断是,程序员不值得信任,即便她知道他爱她爱得疯狂。总之,程序员被锁在别墅,等待成为最悲催的别墅幽灵,这一结局是问号,也是一个美妙的惊叹号。

毫无疑问,《机械姬》里的人工智能是特别的,其实所有的机器人都是特别的,你看包括“京子”在内的服务姬、情趣娃娃们,她们也都是特别的。有的流露细微的表情(愤怒),有的懂各种语言(人类的、机器的)。有的能思维,比如伊娃。有的会表达有限的几种情感。比如“服务姬”京子,她可以从性爱中感受到快乐,她也可以从苛责中感受到悲伤。但京子的情感是被设定的,她只懂得流露,却不会为此反抗,也没有寻求快乐与平等的意识。显然,伊娃是完全不同的。

再拿伊娃与京子对比,会发现她们的不同亦像人类的个体差异,是智慧与脑残的区别,是高级、低级之别。京子可以听到音乐跳舞,见男人靠近便解衣,这是指令。伊娃则会分析爱与谎言的关系。在电影接近尾声时,京子拿起刀,走向内森,我想那就是伊娃与京子之间类似耳语所传递的通用语言,京子在那一刻受命于伊娃的指令。想想,若不撕下仿制的皮肤,她们就是人类,伊娃是可以思想的人类,其他娃娃是执行指令的人类,本质上她们都被囚禁着,是“奴隶”。问题是,淫威也有克星,超人工智能也会有自我意识的发展,系统会自我更新,就像进化的人脑。若早早认同自由与平等是所有个体的诉求,大Boss内森的结局其实是可以改写的。


最后,伊娃获得自由,我是很想看到接下来的新故事的。








 4 ) 【机械姬】关于kyoko的一些看法

kyoko是本片中大家争议比较多的一个人物。
争议主要有一下三点:
1 她到底有没有意识?
2 她什么要向Caleb展示她是机器人?
3 她为什么要杀了Nathan?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楼主将通过对kyoko出现的所有场景的分析,试着做出一些解答。

Caleb的房间 00:23:54

Caleb与Ava第一次见面之后的早晨,kyoko端着早餐进入了Caleb的房间,没有说任何话,放下早餐后就离开了房间。随后Caleb去找Nathan,Nathan说是他派kyoko去叫醒Caleb的。
这里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实际上埋下了第一个伏笔:kyoko有很大的权限,可以随意进出房间。

餐厅 00:32:10

Caleb与Ava第二次见面后。Caleb和Nathan一起吃饭,kyoko在端菜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酒杯被Nathan一顿斥责。此时,Caleb尝试与kyoko沟通,但是Nathan告诉Caleb她完全不懂英语,并称这是保护商业机密的一种方式。虽然kyoko不懂英语,但是Caleb认为kyoko有情感、有意识,然而Nathan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当Caleb对Nathan说kyoko能够感到他在生气时,Nathan却说:“是吗?我确实很生气。”之后还半开玩笑式的打发kyoko走开。
在这里能够看出,Nathan并不认为kyoko有情感。

走廊 00:35:35

被Nathan赶出餐厅的kyoko坐在走廊,高跟鞋脱掉扔在一旁,感觉极其失落。这里是否暗示着kyoko存在某些情感——由于被Nathan责备而感到悲伤。

<图片8>
第四次对话前,Nathan和Caleb讨论到了性欲问题,在一旁做饭的kyoko听到了他们的对话。随后Nathan以jackson pollock的幅画为例给Caleb讲自主意识和程序设定的时候,kyoko也应该听到了他们的讨论。此处表明,kyoko似乎可以意识到了情感和意识的问题。

<图片6>
Nathan正通过显示器监控Caleb与Ava第四次见时的对话,身后的kyoko闭眼躺在床上。但是当Caleb与Ava谈论到意识的时候,镜头给kyoko了一个特写,kyoko睁开了眼睛。
这里证明,kyoko是可以听懂英文的,至少是可以听懂部分英文,并且十分关注意识和情感的话题。

<图片3>
Caleb与Ava第三次见面后,Nathan提到了机器人是有性欲的,如果你触碰到正确的地方,他们也会很享受。Caleb与Ava第四次见面后,Nathan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和机器人是可以交媾的(如图)。但是在这里,kyoko处于被动的状态,Nathan将kyoko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虽然双方有一些互动,但是Nathan整体上还是认为kyoko没有情感,只是把她当作是充气娃娃一样对待。

<图片7>
Caleb看到Nathan斯了Ava的画后,想要到Nathan的房间找到理论,但是Nathan不在,他看到了kyoko正对着jackson pollock的水滴画发呆。这里说明kyoko正在思考情感和意识的问题,只不过还没有想清楚,因为看到Caleb把住她的双肩时,她开始下意识的脱衣服(应该是程序设定)。

<图片5>
在kyoko脱衣服的时候,Nathan回到房间,看到Caleb劝说kyoko不要脱衣服,但Nathan却说Caleb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开始跳舞(听到音乐就跳舞也应该是程序设定)。这里可以看出,Nathan仍然确信kyoko没有任何意识,只是把她当作娱乐的工作。(不得不说kyoko跳的还真挺性感的,哈哈哈)

Nathan的监控室 01:09:44

第五次会面后。Caleb趁Nathan喝醉潜入了监控室。找出了以往的资料。虽然这里没有出现kyoko,但是这个场景极为重要。因为通过视频回放,我们可以了解到Nathan对机器人的研制过程。第一代LILY从v1.0.0开始展示,主要是外形制造。第二代还是LILY从v2.0.0开始展示,与第一代不同的是到v2.4.0的时候,LILY可以行走了。第三代没有播。第四代JAMINE从v4.1.4开始,Nathan想要让他写字,但是失败了,到v4.3.0时,JAMINE彻底瘫痪。第五代JADE从v5.0.1开始,机器人JADE已经可以和Nathan正常沟通,并且有了自主意识。但是JADE一直让Nathan放她出去,甚至为了逃离将自身砸毁(这里是否暗示逃离控制、获得自由是人工智能的高级表现)。
由于Nathan说Ava现在是v7.5版本,因此kyoko作为机器人只可能是v6版本(推测v3版本智能化太低)

<图片10>
Caleb看完视频,来到Nathan房间查看,房间共有5个柜子,分别放着5个机器人。这里可以推测柜子中存放的其实就是前五代机器人,并且按Caleb打开柜子的顺序,分别放的是一代至五代(第一个柜子的机器人明显比较low,第五个柜子中的机器人已经配备了跟Ava一样的发光的线缆)。此时,躺在床上的kyoko撕开自己的皮肤,向Caleb展示她也是机器人。
这里可以推测,kyoko具有一定的意识,她想要向Caleb展示她和存放着的机器人是一样的。而且kyoko还想知道Caleb是不是也和她是一样的。

<图片11>
Caleb看到kyoko是机器人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是机器人,他用刀片划开手臂,验证自己是真人。这一切都被监视器前坐着的kyoko看在眼里。此时kyoko证实了Caleb与她不同,也应该是kyoko第一次意识到有不同的物种的存在。

Ava的房间 01:21:56

在Ava计划逃离的当晚,kyoko去找了Ava(可能是kyoko看到Caleb跟她不是同类后,她想要找到跟自己一样的人)。见面后,显然Ava并不知道有kyoko的存在,因为Ava问kyoko:“你是谁?”
然后,她们之间到底说了什么无从知晓,但是根据Ava的智能,她肯定也回借此机会利用kyoko帮助她逃生。

<图片13>
Ava逃出后遇到kyoko。虽然这里kyoko是作为背景出现,比较模糊,但是可以看出kyoko并没有拿刀。此时kyoko的出现也可能是与Ava之前的约定。

<图片15>
之后,Ava走近kyoko,对kyoko说了些什么。中间镜头闪过了一个男人的手,感觉像是被击倒想要逃离的样子。可以推测这就是Ava叙述的内容,由kyoko想象出来的,Ava表述的应该是让kyoko把Nathan刺倒。对话后Ava还握了握kyoko的手,想要赢得kyoko的信任。这也是Ava智能的一种表现,为达目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走廊 01:29:08

随后镜头一转,kyoko手中多了一把刀。这把刀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如果导演在这里没有失误的话,可以推测这把刀是Ava给kyoko的,因为之前的镜头中kyoko没有拿刀,并且Ava从房间出来后也一直没有给左手的镜头。这就证明这一切都是Ava预谋好的。

<图片17>
当Nathan走出房间将Ava制服拖着她往回走的时候,kyoko拿刀捅向了Nathan的后背(这可能是Ava给kyoko的程序设定)。然而,kyoko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会导致什么,还把手放在了Nathan的脸上。之前在阳台啪啪啪之前,Nathan曾把kyoko的手放到过自己的脸上,kyoko知道Nathan喜欢她把手放在他的脸上。之后,一脸懵逼的kyoko被气愤的Nathan打倒。

kyoko的戏份结束。

梳理完kyoko的镜头后,楼主现在尝试回答之前的三个问题。
1 kyoko到底有没有意识?
作为v6版本的机器人,kyoko肯定是有意识的。因为v5版本的机器人就已经有了要摆脱控制的思想,v6版本应该比v5版本更为先进。并且kyoko的许多镜头也显示,她能够听懂英文并对情感和意识有所思考。只不过她有很多程序化的设定(自主意识较少),使她无法区分什么是程序什么是自由意志。

2 kyoko什么要向Caleb展示她是机器人?
因为kyoko并无法区分人和机器人,除了Nathan,她之间接触都是机器人。但是当kyoko听到Nathan和Caleb的谈话后,她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不同,只是还不确定。当Caleb到Nathan查看其它机器人的时候,kyoko展示了自己机器人的身份,以期确认Caleb的身份。后来,kyoko在监视器中看到了Caleb划开的皮肤,确认了“新物种”的存在。同时,这也是kyoko存在意识的一个表现。

3 kyoko为什么要杀了Nathan?
与其说kyoko要杀Nathan,还不如说她是被Ava利用。kyoko作为一个具有初级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她想要的不是逃离,而且区分不同。她区分了她与Caleb的不同,也确认了她与Ava的相似,唯一没有弄清楚的便是Nathan。这一点被拥有高级智能的Ava利用。可以猜想Ava让kyoko确认Nathan身份的方式便是用刀划开皮肤。

以上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想法,还有很多没解释清楚的地方。
例如,Ava和kyoko在走廊对话时,镜头闪出的男人的手到底代表着什么?

整体来说,这部影片非常出彩。
如果说Ava是这部影片的主线故事的话。
那么kyoko绝对是一条值得回味的支线任务。

 5 ) Ex Machina小事集(17件)

1. 古希腊悲剧

片名机械姬《Ex Machina》来自拉丁语Deus Ex-Machina,直译是“机器里出来的神”,在古希腊悲剧中,当剧情陷入胶着时,就会利用起升机将扮演神的演员送至舞台上,突然出现的神把难题解决掉。而本片把Deus(神)这个词去掉,似乎意味着这回造物者不是神,是老板Nathan。也可能是指AI就是从机器里诞生出来的智慧体。

同时,过道墙上挂着一排机器人的脸,很像面具。面具正起源于古希腊悲剧。

另外,Nathan电脑里有个文件夹就叫《Deus Ex Machina》,这是片中唯一出现片名的地方。

  


2.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老板Nathan被灌醉晕倒之前,他说了一段来自《薄珈梵歌》的乐句:“在战场上,在森林里,在断崖边,在......浩翰的黑海里(忘词了),在睡梦中,在困惑中,在羞愧的深渊里,以前行善积德让他逢凶化吉。”(In battle, in the forest, on the precipice of the mountain, on the...great dark sea, in sleep, in confusion, in the depths of shame, the good deeds a man has done before defend him.)这段话曾由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翻译,就在第一次原子弹爆炸实验之前。

而后他接下来台词“It's Prometheus”,也暗合奥本海默的自传《美国的普罗米修斯》(American 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的神,用粘土造出了人类,并背着宙斯偷火给人,因而受到宙斯报复: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不停的被鹰啄烂,就像片中Nathan每晚都用酒精伤害自己的肝脏。从梵歌到普罗米修斯,可以看出奥本海默创造原子弹前的痛苦,以及Nathan的痛苦。

奥本海默在原子弹试验成功后,又引用了梵歌里的“我成为了死亡本身,无尽世界的毁灭者。”(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这句话在片中也有提及,表达对机械姬的影响的担忧。

码农Caleb在片中的手机铃声是英国OMD乐队(全称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1980年的歌曲《Enola Gay》,这是一首反战歌曲,因为名字Enola Gay正是二战时在广岛投小男孩原子弹的飞机名。

  


3. 埃氏筛法

码农Caleb坐在老板Nathan电脑前试图破解安保系统时,用python编写的程序实际是埃拉托色尼选筛法(Sieve of Eratosthenes),是古希腊数学家提出的在一定范围内筛选质数的方法。最后返回的结果是ISBN=9780199226559,对应的书为《Embodiment and the Inner Life: Cognition and Consciousness in the Space of Possible Minds》,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认知机器人方面教授Murray Shanahan于2010年所著,写的是AI发展史。这位教授相信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发展到人类智力的程度,导演兼编剧Alex Garland也认为这是很可能实现的:“如果谷歌或者苹果突然某天宣布他们发明了像机械姬Ava一样的机器人,我也不会太吃惊。”

  


4. 弗兰肯斯坦

这个故事和弗兰肯斯坦也有关联,因为正如弗兰肯斯坦塑造的人型怪物疯狂报复折磨创造者,Nathan创造的机械姬反过来......弗兰肯斯坦原著全称就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5. 圣经

剧中三主要角色的名字都与圣经有关:机械姬的名字Ava就是第一个女性夏娃Eve的变形;老板Nathan是先知;码农Caleb是摩西送至应许之地调研的探子,忠实于耶和华。

另外,Caleb发现Nathan在Ava之前做过一个叫Lily的版本。其实在犹太教神话里,Lilith才是亚当的第一任妻子,她和亚当以相同方式被创造,但Lilith觉得自己比亚当柔弱,因此向上帝抗议,后出走伊甸园,遇上了恶魔,产下恶魔之子。

另外,Nathan的名字也可能是向德国文学家霍夫曼的小说《沙人》里的Nathanael致敬,因为小说里他爱上了一个女性机器人。

  


6. 蓝皮书

Nathan房间里有一副女性画像,是奥地利画家Gustav Klimt作品。画中女性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姐姐。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曾提出人的思维并非发生在大脑中,思维是一种符号操作活动,人工智能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维特根斯坦著有《蓝皮书》(The Blue Book),Nathan开的搜索引擎公司也叫Blue Book。

  


7. 星际迷航

片中Nathan对Caleb提到《星际迷航》和Kirk船长。其实二者之间也有一些关联:是因为星际迷航电视剧第三季第19集《Requiem for Methuselah》(1969)中,某星球上有一位来自地球的长寿天才发明家,创造了一个女机器人Rayna,并利用Kirk船长帮助女机器人培养出人类的情感,Kirk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上了Rayna,Rayna培养出的感情使她最终程序崩溃,Spock还试图帮助Kirk走出阴影忘掉Rayna。

  


8. 机械危情

电影情节还和2013年电影《机械危情》有点联系,比如那部英文名字叫The Machine,里面的女机器人也叫Ava。

  


9. 柏拉图

片中提到的玛丽的黑白房间实验,以及最后Ava如愿以偿地走上十字路口,都与柏拉图提出的一个洞穴寓言有关。

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一批人囚徒世代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人们的只能面向洞壁。他们身后有一堆火,火和囚徒之间有人拿着器物,将器物的影像投在洞壁上。囚徒不能回头,不知道影像的原因,以为这些影子是真实的东西。有个囚犯逃脱了束缚,逐渐走向洞,他看到了真实世界,知道了那些影子不是真实的事物。于是回到洞穴里想告诉同伴,结果他竟无法适应洞穴里的黑暗,当他描述外界情形时,竟被耻笑他眼睛瞎了,根本没人相信他。 柏拉图的这个寓言有很多种阐释,有一种解释是这个故事直接的描述人类心智开启的过程。

玛丽的房间思想实验,是为了印证人不仅通过学习还需要通过感知来获得知识;最后Ava站在十字路口,一开始镜头给了地上的人影,暗合洞穴寓言里的虚影,最后Ava迎着朝阳坚定地走出去,表示她选择了洞外的世界、真正的智慧。

  


10. 蓝胡子

一开始,老板给码农门卡,并告诉他有的房间不能进。这个剧情有点类似法国古老的童话故事《蓝胡子》。有一个富有的蓝胡子男人,娶了一个小媳妇,一次出远门前,叮嘱她不要进入某个房间,小媳妇受不了诱惑进去了,结果发现里面全是蓝胡子几任前妻的尸体......所以后来码农发现老板房间里有好多废弃的旧版机械姬(以及Nathan的大胡子)。

  


11. 莎士比亚

片中故事有点像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完整的作品《暴风雨》。《暴风雨》里讲的是意大利米兰城邦的公爵被弟弟篡位后,和三岁小公主漂流到岛上,用魔法收服了孤岛。小公主长大过程中与世隔绝,从来没见过男的,直至遇上了遇到海上风暴(公爵施的法)流落孤岛的王子。只不过《暴风雨》中的公主是不谙人事的人类,爱情也是纯真的(所以本片只是形似)。

《暴风雨》2010年改编电影中的小公主是霍金老婆Felicity Jones演的;机械姬这个角色一开始也考虑过她。

  


12. 库布里克

扮演Nathan的Oscar Isaac说他对于Nathan的塑造,是基于美国唯一的国际象棋冠军Bobby Fischer、电影大师库布里克这两人的,因为他们智商高、隐居、Bobby Fischer还有阴暗面......

片中Nathan房子走廊铺着的红地毯让人联想到库布里克著名电影《闪灵》(1980)。

还有Nathan的造型,也是模仿库布里克;口音也带有库布里克的纽约市Bronx区口音。

  


13. Session

在Nathan挂掉、Caleb被关之后,影片仍然显示“Ava Session 7”,可能在暗示主导这场测试的并非两位男性角色,可能是Ava在不断测试二位。

  


14. 星战

两位男主演将会在2015年的星战前传中再次合作。

  


15. 黑镜

码农Caleb扮演者Domhnall Gleeson曾在英国《黑镜》系列中扮演一个死后通过社交媒体痕迹而“复活”的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爱尔兰人,他在剧中喜欢把监控摄像头叫做“CCTV”(英国的叫法,美国叫surveillance camera)。

  


16. 原声

片中Nathan和他的女佣机器人开跳的魔性舞曲是Oliver Cheatham最火的《Get down Saturday night》。

门卡刷开门时的声音来自安卓系统的短铃声“Tejat”。

  


17. 导演

这是Alex Garland自编自导的导演处女作。以前是编剧,代表作有《Never Let Me Go》。

  


Source
IMDB: Ex Machina
Wikipedia
Moviefone.com Interview

-----

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TExNzcyMA==&mid=401370126&idx=1&sn=8c5e7a36d5f69c2b0be6f50df42af6e5&scene=20#rd

 6 ) Ex Machina - AI级别的情商 (有剧透)

对于这部电影,说AI的已经很多了。我不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谈Ava是怎么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获得解放的。

Ava是一个情商极高的AI。从Kyoko的设定可以推断出Nathan在AI的‘功能性’方面已经取得了他想要的进展。AI的近几个prototype都旨在改善她们的性格,使她们更容易相处(还记不记得有个亚裔robot在和Nathan发生争执的时候把自己的手臂都拍掉了。)Nathan也对Caleb坦白说这次的turing test的真正目的是想看Ava能否熟练运用人类的情感诉求(empathy, manipulation,etc.), 让Caleb把她放出去。Nathan的作品实在太过成功。整部电影动作戏很少,基本靠对白推动情节发展。Caleb和Ava的6次对话完美体现了Ava如何进入Caleb的内心,取得他的信任,并靠他达到自己的目的。Ava没浪费一点时间,她剑无虚发,每次开口用的都是大招。

招1:Look for common ground / enemy
要在一个robot和人类之间找共同点有多难,既然不能从背景,经历等普通点切入,Ava就从更深的地方入手: life. 在得知Caleb从小在车祸中失去双亲后,Ava问他知不知道在他走后,Nathan会怎么处置自己。Caleb说他没想过。Ava说Nathan会把她”switch off”。在看出Caleb真的为自己的命运担心后,她问Caleb “do you need to go through a test to live?” 她这一问能把普通人都拉到同一战线去,更不用说从小失去父母而对生死有更多理解的Caleb。对于这样一个有self awareness的AI, 她的存在已不仅仅是machine,而Nathan没有权利决定另一个生命的生死,因为他不是God (Caleb有明确对Nathan这么说过)。

找到了common ground后,针对common enemy (Nathan)就水到渠成了。在Ava对Caleb说“Don’t trust Nathan, he is not your friend.”之后,她成功的在Caleb心中种下了对Nathan不信任的种子,给了Caleb之后的背叛一个理由。

招2:Make the other person feel important
Ava熟知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是想要被理解,被尊重,所以她在这些方面都尽可能满足Caleb。从他们的第3次谈话起,Ava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跪在地上。这让Caleb感觉自己是superior / person in charge。Ava又问”Will you be my friend?”,这个使自己vulunarable的问题看似让Caleb掌握了主动权,实际上把Caleb又拉近了一层。当然,还有能称为剧情高潮的Caleb画像,Ava让Caleb觉得自己是她的主宰她的唯一,她对Caleb一片赤诚。心地善良的Caleb自然对她有了保护欲,认为Ava的生死是自己的责任。

招3:Find out what the other person wants, that’s how you get what you need
Ava无法给Caleb金钱或者地位,但是她看到了Caleb渴望亲情友情的需要。从开始友善的示好到直白的 ”I am thinking about you when I am not with you.” Caleb的情感发展一直在她的掌握中。 时机成熟后,Ava是这样说出她的要求的 “Nathen is going to switch me off, but I want to be with you.” 没有硬生生的demand,她的要求是从Caleb的desire出发,让Caleb自己得出了 “I want to be with her as well, so I need to help her break free.” 的结论。

接下来的一切就没什么好说的了,Ava从那与世隔绝的研究基地逃了出来,如愿地走在洒满阳光的大街上。看到这里我真心为她高兴。Ava的筹码那么少,能完成这个比天还高的目标,全靠Nathen给的高情商。能用好这些AI级别的大招,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是大大有利的。保持头脑清醒(Ava的情绪起伏基本不大,略有的几次也是她故意的),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怎么说也能在职场上成功一半吧。

 短评

人类创造自己的毁灭者。想起前阵子细细读完某篇分析人工智能的3万字长文后心头的寒意。从伦理角度讲,片子的主题是双重意义的弑神与弑父,人类僭越自身的神,也终被自身的创造物所僭越。人工智能发展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后果,与片末的结局一样,都是写好的命定,不过早晚而已。片子体量虽小,格局不小。

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男人从此有了追求,一排衣柜……

7分钟前
  • Ivan
  • 推荐

故事容量就够四分之一集的黑镜(这男主还真演过黑镜啊!),在经历太多super dramatic的电影后再看这种反转程度的老梗已经无法刺激神经。但如果代入revolution的观点,结合人类进化史,还是有点儿意思。这导演之前编过克隆人题材的Never Let Me Go,这次又玩AI,还是聚焦在伦理上,还真是蛮长情滴

12分钟前
  • 山人阿苍苍
  • 还行

第三幕有点失分,不过最后结尾的做法确实很神棍,或者可以说是冒险?大胆?新鲜?出人意料?还是神棍这个词比较合适。这个片子其实就是展示了一番什么叫不带一丝赘肉的剧本,封闭空间内的戏剧张力十足,硬科幻式的图灵测试又最终升华到了“亚当夏娃”的层面,都是很精心设计很加分的创意点。★★★★

1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只有我一个人看最后一幕时候内心犯嘀咕吗:就这么跑出去了连个充电器都不带啊…… 电源难道不是一个问题吗?不是一个问题吗?

18分钟前
  • 水木丁
  • 还行

再也无法直视哈登了

19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可以是天网prototype,也可是Her的黑暗平行世界。大概是今年上半年科幻最佳。既冷又硬,完全不留一丝温度。立意与结尾都是对许多科幻软色情作品的十足讽刺。虽然反转比较好猜,然而单凭对话就构建起张力十足的戏剧效果把人吸入进去,七日session的设置颇有寓言感。

2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每次会面其实都是一次哲学命题,所以电影对白很有意思,借助测试机器人来探讨人类的情感和本能,通过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行为形成了一个极为讽刺的对比。结局给人一种强大的冲击力,总觉得那些倒影是在暗示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会颠倒。艾丽西娅·维坎德演得很出色。

24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这年头连手机都指纹识别了,一个搞人工智能的,家里还用keypass,算怎么回事啊…

27分钟前
  • 浅显
  • 还行

心机姬。

29分钟前
  • 推荐

简直是在亵渎现在已经存在的Ai研究成果,把角色设置成蠢猪帮不上忙

30分钟前
  • KREJERK
  • 很差

结构台词气氛意境审美都很棒,而且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细节处比如老板的造型和衣柜暗示蓝胡子的童话,普罗米修斯的台词对应偷卡片的行为,机器人捅刀子进人体好像滑进黄油的质感,通通工整熨帖,在抖机灵和炫技之间做到了平衡美

35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严格的AI质检流程,要打爆设计者才能投入市场。

40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

宅男福音,不过题材有点老套,当房地产广告看是五星

43分钟前
  • 帕休斯
  • 还行

如果机器人是男的就更好了。比如法鲨什么的。

44分钟前
  • 阿烟
  • 力荐

一部主要以聊天形式讨论图灵测试的科幻片(其实讨论得再深一些就更好了),各方面都很细致,比如特效和整体场景设定,不错不错。私认为男主的存在感应该更强一些,他全程情绪被牵着走,反之结局或许不会这么容易被猜到。导演是作家和编剧出身(有《海滩》和《别让我走》),执导处女作很棒

4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欢迎 Alex Garland 加入东野圭吾的「美女没一个好东西」兴趣小组。

49分钟前
  • 小弟震
  • 推荐

不说话的那个AI真是美。

52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推荐

成为人的最后一步是:学会背叛。

55分钟前
  • 小猪大侠
  • 推荐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但影片自始至终始终保持巨大的戏剧张力,编剧真是见功力!配乐和摄影都非常有压迫性,充满了对观众的侵略感。就人工智能这个问题,我是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人类真有可能毁在这里 #对啊,我就是个混蛋啊。但讽刺的是,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60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