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人生2007

爱情片法国2007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杰拉尔·德帕迪约  西尔薇·泰斯图德  克洛蒂尔·蔻洛  艾玛纽尔·塞尼耶  

导演:奥利维耶·达昂

播放地址

 剧照

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2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3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4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5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6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3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4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5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6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7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8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9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1:24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描写法国著名女歌手伊迪丝·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的传记片。琵雅芙,出生于1915年,本名为埃迪特·嘉斯森,她是一名杂技演员和一名街道歌手的女儿,童年家境贫寒,由街头卖唱起家,最终登上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成为一代香颂女王——法国最著名的流行歌手。夜总会老板从道街角落里发现了这名音乐奇才,并为其改名为拉·莫姆·琵雅芙(意为小云雀),琵雅芙是将多愁善感、幽默和严酷的现实主义极好地结合起来,她是法国传统歌曲的化身。影片再现昔日巴黎对手风琴的痴迷和当时杯盘狼藉的夜总会情景。但是,琵雅芙自身故事的力量占主导地位。她的生活中充满浪漫和悲情,既有巴黎和纽约火爆狂欢的音乐会,也有一系列喧嚣骚动的感情故事。

 长篇影评

 1 ) 致所有灿烂的和受苦的时光

致所有灿烂的和受苦的时光

看《玫瑰人生》的时候,我感到这个银幕上的PIAF,
几乎是一个会唱歌的我的耶稣。
因为她能感受的痛苦,正是我所感受的,
她所能承受的破碎,正是我所承受的,
她能唱出的一切美妙的痛苦的声音,
正是我想唱然而无法唱出的。
她是一个圣徒,我想,是一个和我一样信奉着爱的圣徒。

当多年无法唱歌的PIAF听了一半《无怨无悔》,
就忍不住打断,惊喜而凄凉的说:“这是我的歌!这就是我!”时,
我也忍不住想站起来,打断所有电影院里正在看电影的人,这样大声说:
“你们看!这几乎就是我的人生!这是我的歌!”
没错,就像《在地图消失的地方》里的威利,
坚信午夜电视直销节目里出现的圣诞老人是对他一个人训诫教诲一般,
那个时刻,我也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感受:
我深信那个又矮,又丑,又不幸的女人,此时此刻,正在为我一个人歌唱,
就为了我们心里那种几乎愚蠢的信念:
爱,是我们唯一的道路。

所以,她死了,死于失去爱,死于孤独,死于无法唱,
但是电影并不以她的垂死而结束:
电影无限放大了她最后一曲演唱,那简直是对黯淡无光的人生的战歌,
那就是在对所有挫折扇过去的响亮耳光,
碾碎了她,曾经把她碾成碎片的压路机,在歌声里轰然倒塌,
她借由歌声,就像耶稣一样,重生,复活,光芒万丈,
因为,她唱歌。

我想我们爱电影,就像我们爱耶稣:
我们爱一个人替我们受难,我们爱一个人比我们更不幸,
我们爱一个人饱受摧残但是无法磨损的灿烂。
我们的人生太长,
我们感受得太多,而且太平淡,
尽管我们的房间就是我们的受难地,
尽管我们爱过无数个人(但是失去任何一个人的痛苦都不亚于电影里浓缩的痛苦),
我们仍旧需要一个人站在十字架上,展示我们的痛苦,因我们的痛苦而升华,
并且让我们知道:活着,仅仅是怀有信念的活着,是一件多么珍贵的事。

在考学面试的时候,我们同学里流传着一个段子,
一个高年级的男生,在被老师们问到:“电影,对你意味着什么?”时,
冷冷的回答说:“电影是我的宗教。”
现在,我突然明白了这句话。

致所有灿烂的和受苦的时光。



人生是回旋往复的声部


写完了感性的文字,我想为《玫瑰人生》写一点理性的文字。

一个伟大传奇人生的传记片,我见过三种:
一种是展开这个人物的人生数轴,将每一个重大事件作为一个坐标点,一一展示,比如《吴清源》,
一种是截取了其中一段最精彩的旅程,告诉我们为什么伟人会成为一个伟人,比如《摩托日记》,
一种是不讲重大事件,只讲人生的状态,虚掉历史背景,沉浸的是人的内心,比如《玛丽 安东瓦内特》。

《玫瑰人生》呈现给我的是第四种:
电影总的来说仍旧是从年幼到死去的流程在走一趟她的人生,
但是并不清晰明确的按照时间顺序来讲故事。
电影遵循的不是时间的节奏,而是音乐的节奏。
PIAF的人生,以不同的时段,不同的主题,就像好几个声部一般,回旋往复的出现。
不是一个人在客观冷静的读着她的传记,整理她的人生大事要事考,
而是像一个人垂死的时候,人生各种碎片纷至沓来,聚合成一个万花筒,
从那个小小的孔里看出去,有事件,有感觉,有色彩,有情感。
各种东西看似杂乱无章的来了,就像我们的人生况味,
多少东西并置,重叠,放大,倒回,省略,混乱,模糊,无法重现。

请注意“看似”两个字,好的电影里没有任何东西是杂乱无章的,
一切种种当然是精心设计的,我倾向于是编剧设计的。
电影不是各种偶然造就的神赐之物,就像魔术师变出的是魔术而不是魔法一样。
《玫瑰人生》的各个关节都很好:表演超级棒,音乐也棒,剪辑很棒,导演不用说了,
但是作为一个编剧,我感受最深的是:剧本真棒啊!

就像电影的最后一个段落,基本上是这样几个部分组成的:
PIAF最后一次登台的各种筹备工作,
PIAF即将死去,身边只有一个护士,她向她倾诉自己的孤独和痛苦,
(从属在这个部分下的一次往事追忆:PIAF曾经有一个女儿,死去了)
PIAF的零碎童年回忆,
PIAF在海滩上接受最后一次访问,安详而智慧,
PIAF最后一次登台献唱。
这几个部分,不是以“12345”的顺序出现的,
而是每个部分都打碎了,揉合在一起,灵光一闪的,即兴的,恍惚的,
渐渐向最后的时刻滚动而去。
有的传记片重故事,有的传记片重感受,
但是《玫瑰人生》两者兼有,
因此,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物,一个旅程,而是一整个人生。
你们知道,人生不是一个渐渐清晰的画像,
而是回旋往复,神奇多变的声部。

 2 ) 玫瑰并非粉红色

近月来上“电影市场学”课,对起外语片中文戏名多了点注意。电影《La Vie en Rose》(La Mome)在香港译作《粉红色的一生》,而没有跟台湾译成《玫瑰人生》,除了因为rose在法文可译作粉红色外,更大的原因,很可能是香港人对Edith Piaf这位法国歌后其实认识不多。仅有的认识,可能只听过陈百强唱她作曲的〈La Vie en Rose〉,广东版由郑国江填词,歌名正是〈粉红色的一生〉。

台湾译名《玫瑰人生》其实比香港的《粉红色的一生》更贴切,因为玫瑰不一定是粉红色的,更多是鲜红、血红色的。玫瑰珣烂,却容易凋谢,而且带刺,这都是Edith Piaf的特质,电影的海报也是鲜红色的,而不是Hello Kitty的粉红色。郑国江可能觉得粉红色更适合陈百强(其实他最爱紫色),但怎样也好,Edith Piaf一点都不粉红色。

虽然有过Edith Piaf几张精选唱片,我对她的一生其实也所知不多。看着电影,我直觉她跟我们的梅艳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都在戏班长大(梅艳芳在荔园),都在龙蛇混杂的酒廊歌厅打滚过,都喜欢硬汉型男人,最后感情都没有着落,还未步入老年就病逝,很明显是年青时操劳加上放任,弄坏了身体。她们在舞台上是万人祟拜的女王,在台下则风趣豪爽、大情大性、不拘小节,有时像个顽皮小孩,有时又霸气十足。稍为不同的是,梅艳芳比较多豪爽包装,追求声色艺,Edith Piaf则完全以唱功取胜。她在美国大发脾气,认为庸俗的美国人期望她是法国艳星,不会欣赏好听不好看的她。

电影要说动人故事,难免要将主角的人生戏剧化,但我总相信,出色的艺人(或曰艺术家)把最大的心力都投入了技艺和事业,人生的其他环节就恐怕比较差劲,作为他们身边的家人、朋友、情人,一定不好过。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我向来对名人少有幻想,也不想成为他们的朋友。欣赏偶像,买票捧场货银两讫最实惠。

电影用了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是兵行险着,不算非常出色,但也算合格。我在豆瓣给了电影五粒星,有超过一粒是纯粹给Edith Piaf的歌声。

一曲〈La Vie en Rose〉,代代都有名人翻唱过(新近的如有小野丽莎),Youtube就收藏了多个不同版本。其中较经典的,有柯德莉夏萍(Audrey Hepburn)在《Sabrina》唱给堪富利保加(Humphrey Bogart)听的,有Louis Armstrong吹着小号唱的英文版,还有玛莲德烈治(MarleneDietrich)的现场版。最意外的收获,是发现了一个刘别谦(Ernst Lubitsch)爱将Maurice Chevalier上电视台节目的片段:他向美国观众介绍和献唱〈La Vie en Rose〉这首法兰西名曲。

原文(附影片及照片)刊于: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692

 3 ) 玫瑰开在废墟上

    又看了一遍《玫瑰人生》,这次看是重温,也是翻新,汉语里把法国的Chanson翻译做“香颂”,当然是好的,但失之浮华,像许多人提到法国,总是冠之以“浪漫”,这理解里的油腻稍微多了一些。
    Piaf初次在夜总会登台亮相,征服众生是以一首“乡下姑娘”(歌词来自DVD版玫瑰人生):一周接着一周,在巴黎市郊的大街上,我们看到他们成群的闲逛。他们和爱人穿着肮脏的衣服,十天没洗的衬衫,穿行在路灯微薄的光芒中,穿行在蓬巴杜夫人式的氛围中。他们是我们美丽的铁匠,我们的玩偶,我们的玩具,我们的木偶。在夜晚时聆听,他们唱着这样的歌。我们是乡下姑娘,钟楼的乡下姑娘,我们四处流浪,身无分文,我们是穷光蛋,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夜晚降临,可以到处落脚。她们没有漂亮的梳妆台,那是属于富人的玩意儿,她们也不能到展示拉斐尔画作的画廊,挣几个小钱。在巴斯蒂安圣马丁运河旁,有一座小教堂,那里总可以看到衣着光鲜的纨绔子弟,没有漂亮的玩具,在破败的市场上,也没有30苏丹丝绸洋娃娃,我们是穷光蛋,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只能在令人害怕的洞里,或是残破的车厢后度过长夜,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花环也没见过王冠,我们中没有任何人有活可干,我们一无所有,当死亡来临的那一天,那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了。
    这是香颂,可又不是我想象中的,浮华奢靡的香颂。它的调子是快活的,有种穷开心,穷人的那种嘲弄,在垃圾堆里也要插着腰大笑一场的嘲弄,对整个世界的嘲弄和大笑。可是歌词是真实的,真实得让人害怕。这也是整个玫瑰人生给我的感觉:是痛苦的,然而这痛苦是有力的,是明亮的,是饱满的,而不是扭曲阴郁的灰蒙蒙的龌龊。
    有人不喜欢Piaf的歌声,说像男人,哦,是要这样的力度,要有这样的金石一般的力度,才能超越这些痛苦,高高的站到废墟上面,垃圾堆上面,人生的一切残缺上面,她是玫瑰,可是是多么明亮,多么高亢,钢铁一般的玫瑰。好的艺术,无论小说或音乐,都是美而有力的,这一点,Piaf让我想到麦卡勒斯,同样是在中年即身缠重病,Piaf有药物依赖症,出过车祸,断了两根肋骨,四十多岁已经像八十岁,麦卡勒斯三十岁已经半身不遂,长期酗酒,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签支票的手不抖。一样的残破,可是田纳威廉西管麦卡勒斯叫什么:铁蝴蝶!——她像钢铁一样,坚不可摧。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形容1米47,佝偻着腰颤颤巍巍在台上的Piaf,如此脆弱,然而坚不可摧。
    “不,绝不,我绝不遗憾,我不为生命中的美好遗憾,也不为生命中的糟糕遗憾,发生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一样;不,绝不,我绝不遗憾,我清除,放逐,遗忘所有的过往,我嘲笑过去;我将回忆燃烧,我所有的记忆,我所有的哀伤,我不再需要他们;带着颤抖的声调,我将我的爱情遗忘,常常清理往事,我要从头开始。”——最后这一段,演Piaf的玛丽昂·歌迪亚大睁双眼,纵声放歌,如此用力,面部肌肤几乎出现痉挛,那是彻彻底底的生命之力,是脆弱肉体所能达到的意志的极限,美的极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a4e7c01009b2o.html

 4 ) 玫瑰人生

并不能说,Edith Piaf是我最欣赏的女性形象。这位法国最著名的歌唱家早年命运多舛:先是被母亲抛弃,然后被父亲送到妓院由祖母抚养,随后在父亲从军队退役后又被强行带走随马戏团生活,再之后Edith跟随父亲在街头卖艺,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演唱生涯,直到成为二战后代表法国形象的代言人。尽管Edith热爱歌唱如同生命,但她并不爱惜生命。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她本人严重酗酒,毫无节制的注射吗啡,在47岁就香消玉殒,死于肝癌。

这样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女性,电影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刻画。由法国导演Olivier Dahan指导2007年在柏林电影节首映的《玫瑰人生》就选择了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太一样的角度来演绎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

从内容上说,尽管音乐是Edith Piaf一生最大的主题,但影片并未把全部重心放在音乐上。在描述Edith于街头被巴黎某上层夜总会的主人Louis Leplée发掘后正式开始演唱生涯的时候,影片着重强调了Edith初次登台前极度紧张恐惧的心理和惊恐的表情,包括Louis Leplée不断的鼓励甚至威胁都面面俱到;但当Edith终于客服舞台恐惧华彩万丈开声演唱之时,影片又突然静音了,我们只看得到Edith的表情,口型与动作,一切都慢慢归于沉寂。Edith成名后,一意孤行让乐队苦等三个钟头,为了一首自己喜欢的新歌把原定的排练计划说改就改。这里,Marion Cotillard扮演的盛年Edith意气风发,涂着明艳的血红唇膏,双手叉腰下颌高抬,趾高气扬的说:“要是不能为所欲为,当Edith Piaf还有什么意思!”类似于这样充分体现Edith Piaf充满棱角飞扬跋扈个性的片段细节还有很多,这里,一个明确的信息从这些细节中被准确无误的表现了出来:音乐是Edith Piaf的生命,但Edith的生命中除了音乐,还有更多更多她要追求的东西。

电影所采取的跳出音乐,全方位多角度的来描述这位法国最著名音乐家的叙事手段在我看来是非常令人赞叹的。不管是Edith Piaf与法国的重量级拳手,享有世界拳王称号的Marcel Cerdan的短暂而浓烈的爱情,还是Edith与一生好友Simone Berteaut之间摇摆进退的友谊,这些细节着重刻画的都是Edith像烈酒一样芬芳又苦涩的,充满起伏的人生际遇,以及在这些变故更改之中Edith被激发的棱角犀利毫不妥协的执拗个性。Edith Piaf之所以被当作法国形象的象征,不仅仅是因为她超凡出众的音乐才华,更重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正是她这种飞扬跋扈永不后退的性格。她任性,偏执,疯狂,她不在乎健康,她甚至不怎么太在意观众和媒体的评论,她只要自己的那颗心保持自由,她要为所欲为,她要整个世界。这就是Edith Piaf,这个骨子里自由飞扬的灵魂,用她的歌声抚慰、激发了法国的一个时代。她的歌声被称作“巴黎的灵魂”,果然当之无愧。

尽管对Edith Piaf一生有重大影响事件和对Edith突出性格的刻画是全片的重点,可电影并没有忽视作为歌唱家的Edith一面。全片重点表现的两首歌,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和 Non, je ne regrette rien(我心无憾)分别出现在她与Cerdan的热恋阶段及生命接近终点一刻最后一次在著名的巴黎奥林匹亚音乐厅演出之时。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展示了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著名歌曲,另一方面,它们是Edith Piaf当时心声的写照,与电影故事的进程完美得结合在了一起。

从结构安排与摄影技巧上来说,导演兼剧本作者的Olivier Dahan在这部影片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全片并未按正常时间进程推进,而是分成儿童/少女、盛年和老年三个阶段,彼此穿插。每当展现完Edith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成功时刻,随后电影总是立即剪切到生命火花将息,Edith所处的静默,幽暗、脆弱的空间。一前一后,前一秒钟繁华,后一秒就是黯淡。这样技巧纯熟几乎到花哨的剪切手法与Edith Piaf本来就混乱与充满自我矛盾的人生过程结合在了一起,彼此相呼应,对照。

电影另一处将时间顺序打碎重新粘连的精彩细节是体现Edith痛失所爱在空荡的大屋中掩面而泣不停奔走的镜头,声音再一次被关掉,痛苦得表情都变形了的Edith从明亮奔走到日光照不到的阴影里。镜头从她背后逐步移转到正面后,Edith已经站到了舞台之上,聚光灯下,她苍白的脸已恢复平静,目光深邃而忧伤,只有血色的口红依旧浓烈。

尽管这些时间前后跳跃的片段自身每个都制作精良,几条线索也都清晰饱满,但对于对Edith Piaf生平不太熟悉的观众来说,这种突出重要细节而忽略前后时间关联与次要人物的手法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情节上的困惑。考虑到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法国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应该更为顺畅吧。



发表于《电影世界》杂志,转载请注明。

 5 ) 人生如戏

其实是前年看完随手写的:买了《玫瑰人生》的碟放那里都几年了,终于翻出来看,也终于才知道Edith Piaf一生那么戏剧化啊。从小被母亲遗弃,曾经跟祖母过过几年,祖母是开妓院的。后来父亲把她带去了马戏团。她很小就在街头卖唱,十七岁生了个女儿,两年后女儿就因为脑膜炎早夭。二十岁被夜总会老板Louis Leplée发掘,开始走红,次年Leplée就被谋杀了,凶徒还是她认识的街头匪帮,所以她也被卷进事件中。后来她遇到一力栽培她的Raymond Rosso,大红了二十多年。她的生平最爱是世界拳击冠军、有妇之夫、法国人Marcel Cerdan。他在从巴黎去纽约会她的途中飞机失事身故了。这事给她重大打击,加以她又出了几次车祸,从此药物依赖、酗酒。她嫁过两次,第一次结婚对象比她大,是个法国歌手,证婚人还是玛琳•黛德丽。临死前一年她嫁了个比她小二十几岁的歌手,很快又离婚了。四十几岁时得了肝癌,在身体完全垮掉的情况下,还是写出了不少歌——其中一首非常非常有名:Non, je ne regrette rien——以此还清了债务。

她48岁去世,下葬时巴黎万人空巷。 我去过她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墓地,墓碑上有她的照片,刻着一句话:Gentil papillon, va lui dire que je l’aime(亲爱的蝴蝶,请飞去告诉他我爱他)。她的歌我听得极少,早年我朋友Richard震惊于我对法国香颂的无知,特地刻了两张碟给我,其中有她的好几首歌——她是无可置疑的法国香颂第一人。

Piaf短暂一生活了别人几辈子的浓度,两个多小时根本讲不完,但这个电影还是个不错的尝试。Marion Cotillard的奖真不是白拿的,演活了一个街头长大的、粗俗的、感情浓烈的、活得奔放恣肆不管不顾的Piaf。你看完了大概也不会觉得Piaf是个讨人喜欢的人物,但能深刻体会到音乐是她的生命,她在自己的歌里大放光华。片子用了几条平行的时间线来拍,如果不了解她生平的人只怕看着会有点乱(我先到wiki把她生平捋了一遍),可她生命里重要的点都拍得很动人:第一次在街头开口唱、第一次正式上台、失去爱人时撕心裂肺的痛、最后一次登台时用歌声大声宣布:我无怨无悔!每首歌都和剧情结合得很完美。稍让我有点遗憾的是电影里的她有点太粗鄙了,不知道她本人是否真的如此,可看她的录像,台风优雅得很。她的内心其实很诗意,许多歌的歌词是她自己写的。

顺便说一下字幕是迈克翻的。难怪我边看边觉得字幕质量相当高——除了一些口语翻出些小错,大体很好,尤其歌词翻得好。

 6 ) “我更怕寂寞。”

    今天刚好在报纸上看了Edith Piaf个人专题,让我想起我一直忘了看的《玫瑰人生》。
    我只能说Piaf是一个很怕寂寞的孩子。
    孩子时清澈的眼睛却隐含着对一切的恐惧。缺失家庭的爱,哪怕当她爸爸某天拿来一个很像她的布娃娃给她时,她的双眼也是迷惑,这是爸爸的礼物吗?嘴角缓缓勾起似是而非的微笑,双眼流露的却依旧不是普遍儿童应有的天真。
    长大后,依旧是一双胆怯的眼神。练习时备受打击的她,恐惧出场躲在洗手间里哭泣的她,演唱完依旧胆怯羞涩的她……她是一个缺乏爱的人,因此我觉得她一直深埋着深深的自卑,战战兢兢地生活着,害怕一切得失。
    只有爱,才能让她双眼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观众的欢呼与掌声、马塞尔的爱让她拥有了玫瑰一样的光彩,迷人、诱人。
    但爱让玫瑰绽放,也让玫瑰凋零。失去马塞尔的爱的皮雅芙只能在舞台上唱着« sans amour, on n’est rien. » 没有爱,我们什么也不是。

    当记者采访她时问道:“你希望给女人一些什么建议?”
   “爱”
   “少女呢?”
   “爱”
   “儿童呢?”
   “爱”

    这是皮雅芙的一生,一直缺爱的一生。

   “你害怕死亡么?”
   “我更怕寂寞。”

    漆黑中的恐惧,喝酒后的疯狂,吸毒后的佝偻,死前那双瞪得大大的、不想孤独离去的双眼……她一直是一个缺爱的孩子。

    众人的玫瑰,自己的罂粟。

 短评

全片回荡着艾迪·皮雅芙歌唱生涯中最经典的一首首歌曲,故事则以非线性方式推进,零碎展现出皮雅芙这个生性桀骜好强的女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她娇艳性感的嘴唇,湛蓝色的眼睛,每一个兴奋与心碎的瞬间,都在随性摇摆的镜头,生动呈现开来。

2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不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最需要的都是爱。比较琐碎的传记片,配角比较多,但其实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她身上就好。中间一个长镜头从天堂到地狱的感觉真是让人心痛。那么多好听的歌原来都是“小麻雀”的原唱啊,包括盗梦的洗脑神曲...玛丽昂歌迪亚,完美的演出,女神!

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令人颤抖的演技,令人迷糊的剪辑,优缺点都是如此明显。

7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SIFF@天山电影院 我不懂,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两张电影票还在抽屉里,为什么那么多唱片爱中她的眉,又为什么PADAM PADAM曾让我心碎。只有爱着这女人,看这片子更失去大脑。ANYWAY 化妆,表演,剪辑,摄影,都有特色,音乐更不必说,为什么不给五星,是最后一段煽得太厉害 了。。这是我怀恨么?

10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4分多钟的超强控制调度长镜头,美妙的歌声,传奇的人生,和了不起的女演员。

15分钟前
  • 飞天PP猪
  • 力荐

演的没话说,就是拍的太乱

20分钟前
  • 三七
  • 推荐

今晚法国文化中心放映了这部电影,玛丽昂·歌迪亚的演绎真是炉火纯青,几次都忍不住落泪。她在电影中的这个扮相,让我想起了杜拉斯。

25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如果哪一天我不再喜欢音乐,那说明我已经死了。

30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借用评论一句话,玫瑰开在废墟上

31分钟前
  • nothing
  • 推荐

女主角演绎角色的方式相当的有趣...不过配角有点多...看的有点混乱...

35分钟前
  • 某茶君
  • 推荐

说不出来的好,女主最后的采访超级感动

38分钟前
  • 卡卡卡卡卡卡卡
  • 力荐

sans amour, on n`est rien.——Edith Piaf “没有爱,我们什么也不是。”

39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非常棒,女主角非常到位,哭了。对于所有女人的建议是,爱。

43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她老去时的那张脸像天真的小狗的一样。。这样的传记片,牛逼的主角一撑,肯定就差不了,更何况有几个镜头真的增色太多!无声还有幻觉两段绝赞,剪辑我也爱!还有那么多的场景,都是我喜欢的。

44分钟前
  • shu
  • 力荐

白痴天才歌女。1小时46分末至1小时51钟初一个首尾超现实幻觉始终的四分多钟长镜头,展现Edith Piaf得知恋人坠机前后的情绪变化,堪称经典。

4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一直都不太喜欢这种混剪……传记片有时候就完全是看演技嘛

49分钟前
  • 17950
  • 还行

苦难再多也是人生啊,活得有滋有味吧

51分钟前
  • 最美的时光
  • 推荐

重看。她的声音即是生命本身,拒绝悔恨,拒绝沉默,拒绝死亡。aimer! aimer! aimer!

55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玛丽昂演得真好,难怪要得影后。电影很足味,情节紧凑。

57分钟前
  • 结球
  • 力荐

那个完美的长镜头真的令人心碎

58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