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

战争片中国大陆2011

主演:周冬雨,保剑锋,钱枫,陶灏景,舒耀瑄,奚美娟,李子雄

导演:陈力

 剧照

湘江北去 剧照 NO.1湘江北去 剧照 NO.2湘江北去 剧照 NO.3湘江北去 剧照 NO.4湘江北去 剧照 NO.5湘江北去 剧照 NO.6湘江北去 剧照 NO.13湘江北去 剧照 NO.14湘江北去 剧照 NO.15湘江北去 剧照 NO.16湘江北去 剧照 NO.17湘江北去 剧照 NO.18湘江北去 剧照 NO.19湘江北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12:10

详细剧情

时间是1918年,中华大地饱经磨难,战火连连,内有军阀割据,外有强梁入侵,中国的命运前途未卜。湖南长沙,以毛泽东(保剑锋 饰)、蔡和森(陶帅 饰)、萧子升(钱枫 饰)等一众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组织起新民学会,共同探讨祖国的未来。为了筹措赴法勤工俭学的款项,毛和朋友们辗转北上,来至北京大学投奔恩师杨昌济。经恩师介绍,毛在北大图书馆人管理员,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辜鸿铭、陈独秀(李子雄 饰)、李大钊(石梁 饰)等文化巨擎,更接触到了改变了他乃至全中国命运的马克思主义。   与此同时,毛泽东也与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周冬雨 饰)谱写了一段乱世恋情……

 长篇影评

 1 ) 不知所谓

鉴于剧情的跳跃。因此我也看得也很跳跃。
全戏下来,慷慨激昂是有了,爱国情操也演了,可到最后隔靴挠痒之感强烈,结尾不知所谓。
这并不算一个故事,只能算一种剪辑。将那段岁月中发生的大事件剪辑在一起,通过几个人物串联起来。
他们是在追求一种信仰么?还是在摸索一条道路?可是这些东西都没有被舒展来写,几个镜头的跳跃,一段旁白几行字的述写就告知了结局。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高屋建瓴地将时间跨度拉得这么长,枝枝节节说得这么多,哪怕好好的说一个故事,说一段经历,那也是有意思的。
献礼片容易掉进这种陷阱里,总想在有限的两个小时说全那么多宏大的事件和人物的一生,一旦把握不好,就作茧自缚不知所谓。
保剑锋还是很敬业的,至少听到了湖南口音。全剧写得最好的两句台词是陶斯咏跟毛润之说他是教育家,完全可以去北大当那些学生的毛先生,而毛润之说:不行。现在还不行。普通话还差一点。
这一种举重若轻的自信胜过全剧那么多的慷慨激昂。
还有就是陶斯咏说:润之,道不同不相为谋,但道不同,不碍为友。
言简意重,句句铿锵,真正的才女风度。

 2 ) 《湘江北去》:国家记忆与红色青春的交响曲 ——导演陈力访谈

时间:2011年6月10日
受访:陈力(导演)
采访:笔者(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研究生)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28部重点献礼片中,电影《湘江北去》独树一帜,追求主旋律影片新突破,侧重青春励志风格,是一段青春励志的旋律和一首红色激情的交响。

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准说,目前以影视形式直接描写建党的作品只有4部:电视剧《开天辟地》、《中国1921》,电影《湘江北去》、《建党伟业》。在这两部电影中,《建党伟业》可谓是“数星星”的大家闺秀,而《湘江北去》则是才情不逊的小家碧玉。笔者趁该片在湖南大学首映的当天有幸采访到了陈力导演。

问:同为表现建党这一主题的影片,和正面地表现领袖人物惊天动地的革命活动的《建党伟业》相比,您认为《湘江北去》有何独特之处?
答:我觉得就是:有血有肉的毛泽东——鲜活的毛泽东带着一批湖湘青年在我党建党九十周年以前,他们都在做什么,他们在为我们国家做什么,他们在追求什么样的真理,在坚守着什么样的信仰。所以,通过看了这部电影后你会觉得:原来他们才是我们年轻人自己的偶像,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你跟着他们的感觉走,你会觉得生活快乐。然后我们在做任何一个品牌,我们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很纯粹很阳光的情感,让他们感觉生活非常有希望,而且会让他非常感动,哪怕只有一瞬间的感动它都会潜移默化的留在心里。

问:您有意在这部电影上寻求对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突破,您是怎么突破的?
答:我觉得首先让观众尤其是我们年轻观众第一感觉到我们时代不一样。九十年前的事情但是他们有他们的特点。首先要喜欢这个东西,觉得非常有意思甚至会向往到那个时代,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八十年代,也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比如说《开国大典》、《邓小平》、《周恩来》。一个时代要讲一个时代的事情,要与时俱进,在艺术上也要有追求,有探索,包括我们现在年轻人的思想也都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国家发展的这么快,我们电影现在也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肯定是都在变化但是不能按着原来的——今天的东西不能否定昨天,昨天的东西也不能不承认今天。
我们突破的是一种状态,一种青年人的状态。

问:在众多同类题材献礼片中,您是怎么定位这部影片的?
答:这是一部关于领袖的红色青春片,在革命历史中注入了青春的魂。青春,不是年轻就是青春,年龄大他(她)也有青春。拍青春片,我当然是要尽量选择年轻的演员,这是肯定的,因为表现的是九十年前以毛泽东个为代表的青春一代。其实也是表现的一种状态。电影是一种情绪,需要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状态把青春的情绪带进这部影片,这很关键。
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是,青春片还在于青春、在于镜头、在于整个画面的质感——就是有没有贴近这种情绪,有没有让观众涌动。因为很多电影我们看了以后会发现隔了一层,觉得总注入不进去,其实就是情绪不到。

问:红色青春片着眼于80、90后观众,他们能够通过观看“青春”看到“红色”,而50、60、70后老一辈的观众则能回到他们的青春年代。您希望他们在《湘江北去》这部电影中各自找到什么?
答:年轻人会找到一种对自己生活、对现在生活相对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解压。他会生活得更快乐,对他们来说压力都不算什么;50后60后,我就属于60后,他们看了后会对毛泽东的青年时期会有一种了解,会想到自己年轻时期的一种涌动的东西。涌动的东西挺多的,因为我们也试看了,饰演了很多各种层面的人,确实会一些涌动的东西会出现。

问:在这部影片中毛杨恋是一大看点。影片中毛润之和杨开慧之间的恋情显得很含蓄,您是怎么来诠释这份伟人的爱情的?
答:那个时代就是含蓄。我比较得意的一点也就是还找到了那种切入点。因为我查到关于他们的很多资料:他们经常用书信、用诗来传递情而且其实那种东西是更扎在心里的东西,更稳固的东西。我觉得杨开慧特让我感动的是她在监狱里面说的那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成功。”我觉得她这个东西就是两个人在共同追求同一个信仰而且这种信仰牵涉到的不是一个个人的生死问题,是一个国家命运的问题。
我是要根据我电影里需要的爱情观来设置,因为每个时代不同你不能说你自己的爱情观。要真诚,这个是肯定的。爱情一定要在真诚、忠诚的前提下有爱情;《湘江北去》是伟人的爱情,它是一种大的东西,它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有国家命运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所以这种爱情观首先要建立在信仰一致的基础上。
先把“信仰”俩字搞清楚,两个追求的理想是什么,这是一个基础。要想牢固一定是要有两个人的追求是一致的,其他的都是小问题,这就能产生爱情。爱情这东西是很难说得清楚。如果没有这种基础、这样一个牢固的基础,爱情就会出现很多障碍,肯定很快就会分手。扎在心里的东西其实用书信、现在都的网络大家传递一种感觉,相互的一种互补,双方把爱情巩固成相互涌动的一种东西,我觉得这样就非常牢固。

问:如果把电影比喻成一首诗那么演员是电影的诗眼,演员是作为银幕核心的人物的塑造者,其在电影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此次《湘江北去》电影中选择的演员特别有意思,一类是老戏骨,另一类是年轻演员,您历来选择演员的标准是什么?
答:合适!他(她)饰演这个人物基本上能完成任务。形,大概像,因为不可能再找一个像毛泽东的人了;还有一个是品质,他(她)的艺德、他(她)的品质要好。因为演员不能昨天演完坏人今天来演伟人,这事不可能,就是形再相似也不可能。这是我要尊重伟人,这是一种人格,这都是必须要做到的,这是前提。导演首先要站在观众的角度上去看判断。我不是那种很个别的人,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观众。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观众来审视演员。

问:由年轻偶像演员饰演领袖这在形象上突破了观众的固有印象。《建党伟业》和《湘江北去》开机后,有关刘烨和保剑锋分别饰演毛泽东的争论在网上形成了热点。至此,网民更多的认可了保剑锋饰演的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的普通话的毛泽东。您在选这位演员时是怎么考虑的?在拍摄过程中您是怎么来帮助演员来完成影片中需要的人物形象的?
答:寻找演员时,我们除了考虑像与不像,还有一个就是他纯不纯的问题。其实年轻的演员很关键的就是纯粹不纯粹,因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物一定是纯粹的。
帮助演员在片中转型主要还是调整。我觉得保剑锋演偶像剧还是比较多,然后突然间演领袖这样一个最革命的、我们心目中最伟大的偶像,需要找到一种大气磅礴、恢弘的状态,所以这个演员本身也是做了一番努力,我们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这部电影是1300多个镜头,拍这样的电影里面也是一个突破,我们在剪接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问:这次周冬雨出演杨开慧让大家感到很惊奇,在此之前周冬雨只有一部作品。您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女生来饰演杨开慧这一厚重的历史人物角色呢?单凭其在《山楂树之恋》中的表现?
答:不是,我就是看她的那种状态,当然她在《山楂树之恋》中表现也很优秀,可是我就觉得这个女孩子特别的清纯。因为一定要找一个清纯的女孩子来演杨开慧,就是眼神当中一定要有她的纯粹的东西,如果没有,就不可信,这肯定就是立刻失败。另外,她长得也有点像,然后她有清纯所以觉得她非常适合。因为当时那个时代恋爱杨开慧追寻毛泽东,她那种坚守是一致的,她跟毛泽东追求的信仰和真理都是一致的。所以不要有什么杂的东西,因为这样的一致才走在了一起,她有了情感。杨昌济做了毛泽东六年零七个月的教师,她那个时候才十二三岁,一点一点看着他到她家来走,就是对她的影响和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影响,我觉得这个东西大家都没有把它摆清楚,所以他们产生那种恋爱产生的爱情是非常稳固的。

问:这是您的第四部毛泽东题材的作品,在您拍摄这些主旋律影视作品时作为导演您的体验是什么?
答:我有一种拍毛泽东的情怀。我觉得我拍多少都不够,可能我拍一辈子都会拍不完毛泽东这样的形象,所以每一次拍他我都非常认真同时完善我自己,而且我崇拜他我也希望能更走近他,我觉得这样做人会很快乐。所以,我一直在拍,心态一直很好,我不想怎么样,我只是想做一点能做的事情,能给大家一些大家想看的东西,虽然有很多的毛病但是你一定能看到我的真诚。我觉得我也没什么风格,我就是去做。拍电影就是拍电影,千万别想别的,想别的一定失败。

 3 ) 觉得好又不好

一开始觉得好,中间就不想看了,因为是全家一起看的。但我觉得看这种鸡血搞十月革命的片子,但是现实是,家里不免有老倌子,慈禧太后,对这些都不能造反有理革命无罪,那还看这种片子有什么意思。看了不是会思想分裂吗。所以停止了观看。这个开左灯向右拐的世界,不是很让人不爽吗。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 ) 这样的片子就不应该出现!

这样的片子就不应该出现!

 5 ) 主旋律观影周之湘江北去。

当身穿长衫的毛泽东从喧闹的街道走来,他的同学们卑微又信服地在其身后紧跟随,导演的一个仰拍的镜头让我有一个恍惚,像是黄师傅带着梁宽林世荣们,气定神闲地走来了。这种恍惚一发不可收,没完没了起来,青年毛泽东率领同学们光着膀子在雨里折腾,不就像是在恶搞黄飞鸿和徒弟们在落日光辉的海滩中挥展拳脚么。

每年都会集中看一堆主旋律片。我常想,很多年后的cult片爱好者们,是不是会像痴迷那些品味恶俗、手法诡异的影片一样,热烈的讨论建党伟业在主旋律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种里的历史地位。

很多年前,我的小学全班被组织在礼堂里看电影,片子忘掉了,其中有一幕是总是板着脸的书记男主角,在家里为太太捏肩膀。看到那段儿,我和同学们都笑起来,后来老师要求大家写观后感,额外地提到了大家的笑场。原话我已经忘记了,大意是说这一幕看起来虽然突兀,但其实是一种进步,共产党人并不是无欲无求的一块铁板,给老婆捏肩膀就从细节上反映了他们的人性。

很多年后,再看飞天、看歼十出击、看杨善洲、看郭明义、看建党伟业和湘江北去,我又一次次看到编导精心布置下的那么些细节,然后不得不又一次感慨,这么多年过去了,共产党人确实早不是一块铁板了,只可惜人性这回事,似乎还只是那么一点。

我们接触到的共产党人,尤其是手握权势的一些,总是有台上的表演的,和私下的鲜活的两张脸。台上的那个表演的总是千篇一律,表情凝固,身体僵硬,程式化。以往主旋律总被误会成假大空,但事实上,主旋律影片是非常写实的,它总是如实的反映了台上的表演的那一种。

所以在杨善洲中,无论李雪健老师无论怎样展示出精湛的令人信服的演技,无论他的背影怎样的消瘦和孤单,我们还是被安插的“人民群众”那灼热的眼神刺了一下。同样的,湘江北去里的毛泽东,每一次被“我们就是要跟着你干”的群众围住,观众都隐隐的有一种不安。因为围住共产党人的,不只有片中的人民群众,也有片外的观众。片中的人在表演,片外的人也默契的成为了表演的一部分。

这不就很妙么。

 6 ) 《湘江北去》:摇摆不定的陈词滥调

就在《湘江北去》乱喊完主旋律口号让人昏昏欲睡时,曾在《80“后》担当女二号的伊娜,她惊艳扮演“长沙才女”陶斯咏,居然结尾一反常态抵制湖南暴力革命,并且愤然同“好友们”辞别,不对劲了。再有,周冬雨扮演杨开慧(书本上那么大无畏),片中则是毫无见解的思春少女,她为丈夫加入党员,根本不懂什么政治,结尾字幕里反写她就此惨死,值得?更像是一种莫大的讽刺!笔者悄然发觉《湘江北去》编导早处在一种摇摆不定状态,想拍的没敢拍实在。

内地女导演陈力绝不算什么大牌,但她曾指导过亲情片《两个人的芭蕾》,却由于倪萍与艾丽娅演好催泪励志,塑造出一个抱养、迷信、偏见的姥姥,人物始终执著“平民创造奇迹”信念,成功大放异彩。《两个人的芭蕾》斩获金鸡最佳摄影奖,不算多了不起成绩,但它能击败《手机》、《茉莉花开》、《十面埋伏》等重量级作品,陈力导演出众美学造诣,相当令人钦佩。而《湘江北去》则堕落在离群众太远,应景谄媚太过,随便拍一个领袖领导者“辛勤”往事,犹如图解般将“主旋律”进行到底。其结果:革命口号喊得够响亮,抒情配乐从头贯穿始终,人物刻意高、大、全,有点敢说想说的东西,亦难掩盖其粉饰太平实质!

影片开始,毛主席还没当全中国革命领袖呢,一个当地小市民便冲来,就把他当偶像巨星一样,使劲崇拜拥护。而保剑峰扮演的毛润之,则操一口地道湖南话,走进了小学堂,他教导孩子们,国家如何要自强自立,国家如何才能兴旺,为何要推翻腐朽政权,并掏钱赞助给贫苦学子,然后校长说他是什么人,怕惹事,必须辞退!这时,煽情音乐就响起了,悲壮吗?肉麻吗?矫情吗?怎么看怎么都是老主旋律里玩腻的,那为什么要拍呢?不言而喻!往下,再一看李子雄扮演的陈独秀,则成了摔杯子愤青,他扯着帝国主义列强欺负中国、政治世局如何腐朽、老八股如何顽固,然后就摔杯子玩。老爷子杯子刚摔了好几个,他居然就忘记了。问题在于您摔了半天杯子,能解决任何问题吗?还是表现革命先烈记忆力有问题?还有毛主席设计出一个体操,全校革命学友都在做,太雷人!乱凑戏!

不可否认任何一个国家领导者,还是武装革命起家的,能取得空前成功,都自己强悍过人之处。《湘江北去》中毛泽东先生同样如此,他去教过书,干过苦力,还亲自去过矿区,这些地方与工作谁能全干过?他充分利用实验,了解民情,才能革命成功!他口口生生说为了干革命,曾选择过卧轨引人注意,还由于矿井有人被日本人抓了,私下组织抵抗运动,问题在他去卧轨,根本不会死,典型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声讨群众救矿工,结果手下人聚齐了,居然不救了,来句能解救千千万万人,才是中国未来。问题在于一帮大老爷们,又拿枪,又拿炸弹的,组成了革命敢死队,连一个人都解救不了,中国未来?反到是军阀说的好,他不是为救人,而是野心极大。尽管保剑峰演得很“辛德勒”,总那么悲天悯人,总那么含辛茹苦,总那么亲力亲为,还拉着车送心上人,同伊人在车站诀别,大玩浪漫意识流,《湘江北去》塑造主旋律领导人,仍是虚假刻意的高大全!

如今时代变了,革命信仰会不会变?老百姓想看的会不会变?为何《湘江北去》遭遇群星云集《建党大业》那样世俗冷眼?笔者不想讨论!但《湘江北去》喊革命口号生硬离谱,剧情流水帐般走过场,让人并没看到一个人性化革命领袖,故事里曾经仰慕他的女性愤然离去,他心爱的妻子遭遇惨死,不仅难以缅怀光荣岁月,更像一个湘江“北”去的莫大嘲讽!这是一部摄影、美工、配乐皆精良的作品,拥有《山楂树之恋》的90后首席“谋女郎”周冬雨演单薄爱情戏,拥有保剑峰、伊娜、陶帅、周一围等朝气蓬勃年轻演员,甚至拥有微妙的“叛逆”精神,反为了建党90周年政治主旋律任务而拍,充斥着陈词滥调的歌功颂德,彻底索然无味!

 短评

嘿嘿 看分数有多低

9分钟前
  • 火星人
  • 很差

虽不真实,但很文艺。

12分钟前
  • 盛荷堂
  • 还行

完全不知道想说什么。。。。 冬雨妹子还是太嫩了啊

16分钟前
  • Neeeear
  • 较差

2011年,窦骁有《秋之白华》,周冬雨有《湘江北去》。

2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很差

感动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CCAV。。 第一部的优点都被抹杀了

22分钟前
  • 山鬼
  • 较差

主流电影+滑稽的舞蹈

23分钟前
  • 暴殄天物
  • 还行

周东雨啊 北电啊 你伤不起

25分钟前
  • kevin777
  • 很差

我是来砸场子的

26分钟前
  • 某人
  • 很差

周冬雨毁了这部电影

27分钟前
  • 昌锴Kenneth
  • 还行

1、心疼冬雨,经常独自一人站在门口望穿秋水;2、甩膀广场舞印象深刻;3、主旋律影视剧真的可以参考《恰同学少年》!

29分钟前
  • 梁眼看电影
  • 较差

7.31/2011 四川话说的实在是太烂,听的好反胃,撑了20分钟终于撑不下去,不看了……

32分钟前
  • 夜国
  • 较差

我觉得挺好,不过大家黑毛爷爷黑得太过分了吧,好像都经历过那段历史一样,呵呵。都觉得邓爷爷好啊,呵呵

34分钟前
  • 时间追不上白云
  • 力荐

周冬雨完全是打酱油的有木有!!!

36分钟前
  • 奔奔
  • 较差

励志么

37分钟前
  • 麦子
  • 很差

纯粹是为了听长沙话。。。那个塑普真是标准啊~~~

42分钟前
  • 还行

个人认为此片没有必要拍摄。尽管人家没有商业诉求,但我可以理解为它在此时无法做到有商业诉求的可能性。

47分钟前
  • aibantang
  • 较差

泽东同志的湖南话笑死人

50分钟前
  • 索马里水稻
  • 较差

大家都知道这个分是给哪部电影滴

51分钟前
  • ilvsxfqd
  • 较差

就这俩字儿,差劲

54分钟前
  • MrTooTwo
  • 还行

为什么全是一星两星,结果还是6分多???

58分钟前
  • 捅主任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