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道世之介

剧情片日本2013

主演:高良健吾,吉高由里子,池松壮亮

导演:冲田修一

播放地址

 剧照

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1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2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3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4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5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6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13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14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15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16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17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18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19横道世之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1 16:10

详细剧情

吉田修一(《东京同棲生活》及《恶人》原著作者)的最新小说改编。大学生世之介为人真诚又带点傻劲,总能感染身边人。因为世之介,奉子的可以成婚,衣柜里的走出来,富家女尝到初恋,交际花考虑前路。十多年后的一天,各自为生活忙碌的朋友们突然想起他,他现在做着什么傻事?导演冲田编导出色,把都市疏离中的纠结感情娓娓道来——就算友情岁月不再、爱情转移,每当我们记起曾经在生命中很重要的那谁,都会很温暖。

 长篇影评

 1 ) 很高兴认识你

有种电影看的时候心情澎湃神情紧张,看完忘了也就忘了。有种电影看的时候温温吞吞,暂停再播放,时不时会查看一下进度条,但后劲特别大。拉扯出你的经历。
影片开头像极了《四月物语》,一个是从北海道去东京的少女榆野卯月,一个是从长崎去东京的少年横道世之介,都在电车上品尝着告别与憧憬。到达住处,空旷的房间,看看窗外,向邻居问好。新同学、社团、男生女生交朋友。
“你叫什么啊?”“横道世之介。”之后对方的反应不是哈哈哈大笑,就是质疑这是你的本名吗?横道世之介啊,和一部经典情色小说的男主同名。他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微微驼背,嘿嘿地傻笑着。穿着滑稽的衣服练习桑巴,在小澡堂好奇朋友的爱情故事,喜欢上一个美丽大姐姐后整天想着找人倾诉这甜蜜的烦恼。世之介太无忧无虑了,因为小费开心地合不拢嘴;紧张地为退学的仓持出谋划策,说我平时也用不着钱都借给你;知道加藤喜欢同性后,满不在乎地啃着西瓜,说你快进去我在门口等你;在海边慢慢挪到祥子身边,伸出右手揽住她的肩膀……他普通平凡不花哨,他的一举一动看来都是笨拙甚至有点可笑。世之介像一支小小蜡烛,靠近他生命的人都被这微弱烛光包围着温暖着。他关心世界关心生活关心他人的方式是默默的傻呵呵的,像一只笨鸟,还在等着别人都快快乐乐地飞走了以后,他才心满意足地收起目光扑腾起翅膀。
世之介也孤独吧,他在海里露出脑袋看着沙滩上朋友们愉快的玩闹,前女友向他招手他也招手。他们在陆地上,他在海里。孤独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们站着,我漂着。

电影进行一大半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在80年代笑得开怀的世之介的命运。为救人掉入轨道,享年35岁。我却没有那么讶异难过,在影片慢慢前进的时间里,我就感到世之介的小小光芒注定无法永驻。没有他,这还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想起他,是会开怀大笑的。像是世之介的妈妈在最后的信中说的:“能和世之介相遇,是我这一生最幸福的事。”那些被世之介温暖过的人们,一定也这么想。

形容人生美妙相遇的——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和你相遇是我的荣幸。”
“很高兴认识你,以后常联系。”
我们交换手机号QQ号我们互粉微博互加微信,我们聊天分享生活,我们用酷炫高科技寄托想念传递感情。它比光还快,比最短的距离还短。那时候呢?想你就见你,站在你家窗子门口叫你,穿越拥挤人群从远到近跟着你跳一样的滑稽舞步。“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了,我就翻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因为,你不在手边的时候,手一直想你。
巴黎到日本,不再是两座山五里路的距离了,手再想你也没法牵到你。祥子坐上公车去机场,从窗子里探出头,大声地喊着“世之介,我好喜欢你!”这个时候,我竟然学着祥子的样子,抬起右手说着她初次见面时说的“ご机嫌よ”,只是这次要换成“撒由那拉”。

初三的暑假收到人生第一台相机,富士牌卡片机。上高中起我就每天揣着这个相机,把上学的路上照了个遍,把教室书桌同学照了个遍,把学校的角角落落照了个遍,初一到十五的月亮每天不一样。我把那些照片都洗了出来,放在床头的抽屉里,偶尔会一张张翻出来看。世之介答应祥子,第一卷胶卷拍出的照片要第一个给她看。于是很多年后,仓持和小唯刚出生的女儿、逃跑的小狗、打哈欠的男人、风吹就落的樱花、坐在栏杆上的祥子……都回来了,历历在目。有人能共同记忆并分享那一段时光,是难得。并不是谁都有第一卷胶卷,并不是谁都有第一卷胶卷并且约定第一个给谁看的人。
大雄家的抽屉是机器猫藏好的时光机,我们也有,打开抽屉好多过去,我和你的她的他的他们的时光。

不再朝夕相处后,我们只能是偶然被想起。仓持和小唯为早恋的女儿担心着,加藤和恋人看着夜景喝着酒,千春纠结着“今天下午五点”这个拗口的句子,祥子计划坦桑尼亚的新旅行,抱怨关于蚊帐的不愉快。这些曾和世之介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人,在寻常生活的间隙偶然回想起很久以前,自己有一个朋友、“弟弟”、恋人,他呆呆傻傻笨拙好心肠,他有一个谁听了都会笑的名字,他叫横道世之介。
“说起来我们是因为他才认识的呢。”“现在想起来,光是遇到那家伙,就感觉自己赚到了。”“就是个普通人,很普通,普通的让人觉得好笑。”不能说世之介被人想念着,也不能说他被人怀念着,他只是被记忆着。大部分的时间他还是安安静静地呆在逝去的时光里,没有被遗忘,没有被刻意想起。
要花多久时间,才能逐一体验电影里各式各样主角配角的心情。“感同身受”这个词在到达之前都是虚空的嘴炮。这电影可能会让你去回想,人生中是否出现了一个横道世之介。我不想,我想我是否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横道世之介。不论我们之间是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也不管我们是同学挚友恋人抑或点头之交,希望能在告别之后,重逢之前,不被忘记偶尔想起。像横道世之介一样,曾靠近过你温暖过你改变过你,真真切切。

时间会远走,喜马拉雅山上有着贝壳化石。但横道世之介,这只笨鸟,飞多远都会在你的笑容里。

 2 ) 横道世之介——不真实的人

      是因为看了豆瓣两处的极力推荐才会去看这部日剧的,整个影片节奏缓慢,导演就没有想着要节省观众的时间,就连互相喊名字也要喊上三遍,我都只在心里骂着神经病了。
    虽然小时候也曾幻想拍一部关于人的吃喝拉撒的纪录片,如今才知道这是每个人天天经历的事情,拍不出新意是绝对没有人看的,而这部影片就像在要拍出新意方面用力过猛了!
    我总觉得日本是个复杂的国家,或者说是个极端的国家,拍低欲的他们可以拍到惊世骇俗,拍纯情的他们也可以拍到令人抓狂,就不能正常的表达人的欲望吗?简直要呕吐,本应该是情不自禁的接吻被要一本正经的问:“我可以吻你吗?”,本来是平常的问是否在交往的关系,如果羞涩点下头就可以了,居然可以抽风到非要躲到窗帘后面才能回答,宝气啊,原谅我真没有他们的思维,这个导演难道就不懂过犹不及的道理吗?
    再说横道世之介这个人,后面简称横,确实很温暖,似乎是没有任何欲望的人,也没有任何原则或者标准的人,单纯得像一张白纸,不是,他有欲望,他的欲望是千春小姐,只是求而不得也只能作罢,正是因为千春出现在前,所以即使条件炫目的祥子出现的时候,他都会有些心不在焉了。但是打住,横这人没有尝就打止的欲望实在是太不真实了。
    我在想一个人要怎样成长才能成长到都进入大学了还是像一张白纸一样,人都活过四分之一的岁月了,还没有体现出人的复杂性、多面性,只是一味的对别人好,不想事,也没有拼命想要争取的东西,这样的横太不真实了,虽说影片中有他的欲望,比如对千春、比如站在海里呆呆的看着前女友,有点看着横像个人了,但是马上就没有了,一闪而过的人性。
    我可以允许人很笨,比如要再开一圈才能停好车,但我真的不能允许把人刻画得太单薄,正是因为这点,觉得横不太正常,本应该感动的地方也觉得淡薄了。
    再说祥子,我觉得横从来就没有爱过她,从来就是她的单恋,不过她眼光不错,以她的身价挑选横来作为她的恋爱对象是万全之策,因为横没有欲望,对她也好,对金钱也好,都没有欲望,所以要分开时是太简单的一回事了。
    请原谅我把如此众多人拿来回忆青春回忆友人的片子,邪恶的解读成了这样,但这确实是我心中所想,绝非哗众取宠,我那漫长的看片时间,我好心痛。

 3 ) 与君相逢,何其有幸

看完片子以后我一直在想,世之介自己是否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想来按照他那种呆萌又温吞的属性,必然是不曾了解的。

而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则是当一群年轻人在海边玩乐时,世之介独自将自己泡在海水里,只露出一颗脑袋默默地看着海滩上打排球的朋友们。这一刻我才突然觉得,即便从头到尾,他有过朋友有过恋人,但他的精神世界是独立于他人之外的。

整个故事想来也是靠朋友和恋人的记忆堆积起来,说横道世之介是主角,在我看来他又更像这些人生命里的一个过客,一起走过一个阶段便被渐渐淡忘,而在某日突然的一个场景里被人们记挂起,人人都难掩嘴角笑意,并确定地表示结识过这样一个友人是人生的幸运。

这种设定本来就很像生活本身,你见过一些人,然后就再也没见过,关于这些人的记忆只会出现在特定的某个时候。世之介曾经是故事里所有人某段生活里的重要角色,而他这个个体对他人的意义只会在那段生活完全逝去以后才能在回味里浮出水面。

所以接近三个小时的电影里,看似记录的都是平淡的琐事,却借由回忆这个平台而变得意味深长。进入大学,加入社团,结识朋友,约会女生。细算来看,并没有经典好莱坞模式的高潮,但也不似有的日式小清新过分文艺到做作。强烈的生活气息是最大的特色,演员的表演也相当自然,就好像你从身边随时都能拎出一个相差无几的普通人。而也是因为这股真实,连世之介边吃泡面边看书,最后用筷子去翻书页的场景也能惹得观众哄堂大笑。

台词的设计也是全剧成功的要素,符合日本人絮絮叨叨拧巴拧巴的特色,又自然地造就了每个笑点。印象中看到最后,都已然不记得全片里自己笑过多少次,倒不是因为有什么鬼斧神工的段子,而纯粹因为那种冷笑料与生活实在太贴合。

如果世之介与洋子的爱情要算故事中心的话,也充满轻松和愉悦。而按传统编剧模式的尿性来说,富家千金和普通毛头小子的爱总是不被祝福加苦逼到荡气回肠,诚然,当片中两人二逼呵呵地约会约着约着女方贵气逼人的母上出现时,我也不禁心中一个咯噔。

而事实是,在千金家的豪华大客厅里,女生的父上仅严肃地问了两个问题,大学什么专业,有前途吗。男生不及回答,女生就大声说可有前途了,世之介是我遇见的最有前途的人。父上只能默默说好吧,便就默允了二位。

所以这是一个毫无压力的电影,你所需的就是揣着轻松的心情随人物而欢喜。当然,鉴于观众都明确地知道这些都是过往的回忆,所以即便这段小年轻的青涩爱情多么动人,结局也是分离,但本片别具一格的地方也在于,它丝毫不曾刻意营造任何煽情流泪的氛围。

没有人知道他们确切是如何分手,只能猜测在女生去法国留学后他们的故事就不了了之。而那场送别的场景里,观众所能看到的,也只有尽现的春光和欢乐的笑容。

晴朗的白日,干净的坡道,洋子穿着漂亮的洋装拖着粉色的行李箱,世之介摆弄着脖子上挂的相机,男生给女生拍照,做了一个关于第一卷菲林的承诺,而后两人急急忙忙追赶去机场的大巴车,最后开心地互相道别。

也是在最后,我们才能透过世之介拍出的照片,清晰地以主观视角看见世之介眼里的世界——初生的婴儿,呆萌的小狗,和睦的春光,百态的路人。他以单纯友善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也报以他温和与平静。

就像他的好友磕磕绊绊地跟他表示自己对女人没兴趣的时候,他也只是单纯地问那你是在跟我告白么,对方恼羞成怒地说才不是你根本不是我的type,他乐呵呵地把手里啃得乱七八糟的西瓜掰成两半分一块给对方。

这段情节我个人一直非常喜欢,好友出柜的情节上演时,我明确听见身边的观众倒吸一口气,对这种事情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设想情节要走入低谷了,而实际上导演只会下一秒告诉你,你想多了那都是没有的事,然后剧情依然轻松又稳定地在世之介式的轨道上运行。沉重的话题总是莫名其妙的被轻松化解,想来又正是横道世之介这个普通人的不普通。

总之,横道世之介是一个快乐单纯的老好人,初恋女友评价他,说若你死了,以后大家回忆起你,应该都是带着笑。
所以这个关于他的一生的电影没有悲伤和繁重,它只是以不紧不慢而又细腻的方式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快乐的故事,无论人物的结局如何,他们希望你开心。

而回到现实,片子终了时剧院里两次经久不绝的掌声,也应足以说明电影的成功,或者说,世之介这个普通人的成功。

 4 ) 《横道世之介》:聚焦与回响的互文时空

谨以此拙文献给友人顾鹏远及其亲自策划的《横道世之介》国版蓝光碟套装,日本电影在中国大陆出版蓝光碟实属不易,也祝愿友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原载于媒体“深焦DeepFocus”://mp.weixin.qq.com/s/uC_h5Q6I3vz5fiOzTWG9uA

冲田修一导演的《横道世之介》(2013)有着复杂的多维度聚焦、回响。

这些聚焦与回响构成了这部电影。若熟悉冲田修一的作品,相信也不难发现《横道世之介》是他创作生涯中较为另类的作品——跨度为十多年的两个时空、多个人物视角互相穿插,是他其他那些平铺直叙的电影中不具备的。不过,在与原作者吉田修一的“较量”游戏中,冲田修一找到了和吉田修一的共性,让电影《横道世之介》“变成”了自己的作品,并且成为了许多人认识冲田修一的代表作。

建立关系的瞬间

吉田修一的许多小说作品,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日本文化母题——东京与地方,前者表现为现代的城市人际,后者则简单质朴以及怀旧的文化空间,这两者又经常呈现为对故事的多重的聚焦。如《怒》(2014)中则在东京这个舞台安排了一场凶杀案,故事中的三个嫌疑人互不相识,各有各的故事,并且将故事错落地分布在东京、某滨海地方小镇、冲绳;《平成猿蟹合战图》(2011)则讲述了从长崎“上京”寻夫的美月所遇到的人和事,她在东京遇到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全国各地;而《横道世之介》(小说:2009)的世之介同样也是80年代从地方“上京”求学的青年,他遇到了日后成为他女友的东京当地大小姐与谢野祥子、隐瞒自己出身地方的“高级娼妇”片濑千春、与他一起加入桑巴社团的好友仓持一平、阿久津唯等。吉田的小说从人际关系可以看出地方的人来到东京,地方与东京代表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的人相遇相识的碰撞,又或者事件的中心指向的是东京,日本各地的人因为东京互相关联,东京正如其“一极集中”的地位成为了一个人与人交接的焦点。从事日本亚文化研究的评论家汤祯兆将吉田作品中这样的交接概括为大城市中陌生人彼此的视线交汇,“可以是互不相干,也可以是关系的开端,简言之就是充满不同的可能性,其中正好蕴含对他者的好奇心,回头又呼应街上满是不认识的陌生人基点。”[1]相比地方乡下,城市有着更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情报,有着无法躲开视线的不自由,而矛盾的是这样的东京又被赋予幻想。

除此之外,《横道世之介》还设置了两个时空,一者是以世之介为视角的80年代,一者是世之介大学期间认识的友人们所处的当下。在电影中,前几个镜头便是对80年代的东京城市环境进行描写,然后才从城市的人群中“带出”世之介这个人物的登场。在长达几分钟的80年代东京城市描写,无论是城市景观还是人文都已经为整部影片铺垫了一个基底。而初到东京的世之介,则与络绎不绝的城市人表现得格格不入——他提着大包行李东张西望,看起来一点也不习惯这个环境。这便是吉田故事的影像化的一处表现:地方与东京的对照,地方的人对街上陌生人投以充满好奇心的视线。

若此处与城市建立关系的瞬间还算是吉田的笔墨的话,那么笔者认为,冲田式建立关系的瞬间还在后头的一个情节:世之介先后认识了同届生的仓持和阿久津,世之介与阿久津相约逛社团招新学会,此时遇上的仓持惹哭了阿久津,桑巴社团的前辈“不识相”地围着这尴尬的三人欢歌载舞。这段情节也是本片配乐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从世之介和阿久津逛学会开始响起)。若观察冲田的电影就会发现,他对于配乐的首次出现的地方有着风格上的规律:《南极料理人》(2009)第一次响起配乐是南极探险队在影片中首次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众所周知,在东亚电影中吃饭的情节有着文化色彩的意义,饭桌与食事默默维系着无须明言的关系,冲田修一深受影响的电影、森田芳光执导的《家族游戏》(1983)就通过一场充满病态的饭桌戏暗示家族的崩塌;《去见瀑布》(2014)是关于七名中老年妇女在跟团旅行中迷路遇难的故事,她们遇难之后开始制定自救计划、分配工作的时候便是配乐第一次响起的契机,这是这些陌生人互相了解、深入对方内心的开端;《孩子不想理解》(2020)中,高中生的男女主角因为发现对方有着共同的小众爱好而认识,他们从教学楼屋顶下楼的那一个长镜头中,从害羞到敞开心扉交流爱好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这也是该作配乐第一次响起的节点。可知,对于冲田修一的电影来说,第一首配乐的作用总是昭示着角色与他者在影片中建立关系的瞬间,这并不像吉田修一的那种关于视线的首次交接,而是一种突破表面人际关系开始真正认识对方、有着心象世界交接的可能性的瞬间。可以对照的是,在《啄木鸟与雨》(2011)中,在老伐木工人岸克彦遇上了缺乏自信的新人导演田边幸一之前,他与自己儿子的关系陷入了僵局,下一个情节便是配乐响起的情节——克彦驾驶着自己的货车走在乡间小路上时,他帮助了路上遇到困难的幸一等人,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幸一将会与他建立一段胜似父子的关系。亦是说,该作开始建立新关系的瞬间随着配乐的登场而产生,在第一首配乐出现之前恰恰是另一端关系切断交流的情节。

同理,《横道世之介》这段情节是这三人第一次有了突破表面关系的交流,而这次糟糕的初次见面成为了仓持日后和阿久津成为夫妻的契机。在第一次配乐响起之时,也连接着影片第一次时空切换——十多年后,已经养育一女的仓持和妻子阿久津回忆起世之介,这也是影片中的一次时间上的聚焦,聚焦的则是遇到世之介的那段八十年代学生时光。而之后,影片也不断地在利用处于十多年后的几个角色聚焦于这一段时间。

如此可见,八十年代的东京成为了空间与时间上的焦点,前者从日本各个地方聚焦于东京的地标,后者从其他角色十多年后的人生聚焦。再加上八十年代正是日本欣欣向荣的泡沫经济时期,是一段让人向往的民族记忆,影片开场的城市景观也赋予了乌托邦性质的怀旧,相较于空间意义上的东京与地方的关系,此时的东京在时间这条轴线上也成为了一种令人怀想向往的家园。

延后的回响

汤祯兆先生在评论吉田修一的《公园生活》(2002)还指出:“旁观者自诩的视线解读,在凝视对象身上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内在反应,但我们正是生活在大同小异都市视线解读的氛围中,甚至可说乐在其中,当中容许无限想像,同时也有大量的误读曲解,但这正是都市生活的丰饶本质来。”[2]在《横道世之介》中也有一个有趣的“误读”:祥子在和世之介交往的时候,她曾向父亲替世之介说话,说他是她见过的最前途无量的人,然而十多年后祥子回想起世之介时,却又说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在祥子不断改变自己的人生观的过程,以及当她跳出了当时的情形形成一种聚焦的审视时,世之介却成了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通人,此时的世之介对她来说似乎早已成了他者。

不过,十多年后的时空并非只是单方面的聚焦八十年代的时空,世之介所处的那个时代并非是中空的,而是贯彻始终地回应着未来的。很多故事中,成为历史的过往留下来的问题,只有未来才能给出解答,但在《横道世之介》中,过去恰恰回答着未来的问题,在这个作品中,横道世之介和他的朋友们是互为他者的。

对比一下另一部日本电影《听说桐岛要退部》(2012),提起这部作品是因为一方面年代接近,一方面也涉及了“聚焦”这个动作。在《桐岛》中,关键人物桐岛由始至终都是缺席的,桐岛在学校里是个人人敬爱的名人,他的形象是通过认识他的人对他的印象建立起来的,该作实际上描写的是学校内除桐岛以外的学生群像,桐岛成了一个校园关系的中空的中心,是一个符号,也是一个被聚焦的他者。但《横道世之介》的世之介并非是中空的,即使在作品中他只“活”在八十年代,同样是被聚焦的他者,而通过十多年后其他角色的经历,观众也渐渐得知世之介在35岁的时候因救人而牺牲了的事实,但他依旧不是中空的,他在八十年代这个时空的人生中对未来的事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外回响。

《听说桐岛要退部》剧照

而十多年后的角色谈起世之介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角色无一例外地和世之介久未联系,包括曾经的女友祥子。对于他们来说,八十年代的世之介是模糊的。然而电影并没有呈现一个模糊的世之介,他被赋予了如同活在我们身边般的鲜活。而世之介作为一个“上京”的乡下人,他在东京这个他者的环境中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一来一往的内聚焦与外回响在影片中形成了一种他者的互文。又及,“过去”这样一个时空本来是包含着不实际的怀想,然而《横道世之介》的八十年代远没有止步于怀旧,正因这段时空充满着生命力才能形成让我们客观看待这一切的回响。所以笔者认为,与其说《横道世之介》八十年代的时空是“过去”,不如说是鲜活的“现在”,而这个“现在”回应的十多年后的时空便是“未来”。正因为是“现在”而不是“过去”,它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延后。这也形成了《横道世之介》的叙事魅力:聚焦与回响让观众置于一个高度客观的视角,“未来”抛出的问题,“现在”将这些问题解决;“未来”的人们对世之介的误读,“现在”的世之介以他的人生向观众提供了真正的答案。“现在”是被延后的。

比如在影片前半,我们从千春的视角得知世之介的死讯的同时,也得知了他成为了摄影师,而摄影师的身份之谜则在影片后面才解开:八十年代的世之介认识了一位邻居,邻居带他进入了摄影的世界。又比如在影片中祥子对世之介重新评价为普通人之后,乘坐出租车的祥子在车中看到了当时与世之介走过的马路,回想起了和世之介在一起的时光。冲田修一在这一幕的处理是让两个时空置于一组镜头中,祥子似乎从车窗看见了马路上跟随着世之介的自己——此处对应的情节是学生时代的祥子因为腿部受伤刚出院,世之介却想要与祥子寻欢。此时(原本是“现在”的)八十年代的世之介和祥子才真正作为了一种过去,但是对祥子来说,世之介真的褪去了魅力了吗?然而过去的日子宛如“现在”那样鲜活地浮现在眼前,并且以延后的姿态回应着现在:那依旧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时光,世之介依旧是一个值得怀念的人。那时的世之介与祥子早已成为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个人的记忆左右了城市文化的呈现。当然,电影中伴随交流开始的第一首配乐,同样也回应着日后人们回忆的聚焦。

去见瀑布

电影中,“现在”对“未来”最后的一处回响便是最后的长镜头:横道世之介在巴士站送走了要去法国留学的祥子后,他兴高采烈地举起自己的相机拍摄自己在街上所看到的一切,伴随着这个镜头的声音,则是世之介的母亲在十多年之后在信中对祥子说的话——

“有时间请来寒室聚聚,来聊聊世之介吧!”

这场戏对原作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原作中,世之介把祥子送到了飞机场,他在街上拍摄的情节则是此后某天的事情了,而且吉田在世之介故事结束之处安排了他和友人分别的情节,同时还有关于他日后死于电车事故的昭示性描写。相比带有悲剧色彩的原作结局,电影的结局充满了冲田修一的乐观,既是电影中各种聚焦的终点,回应了“未来”留下的最后的谜题,也是本作中冲田修一电影作家的一面最后的、最猛烈的一次流露。

在详谈《横道世之介》的结尾之前,笔者认为可以先用《去见瀑布》这部作品来解析冲田修一一贯的电影结构,因为该作是冲田修一回归原点之作,不仅是原创剧本,且结构简单清晰,只讲述了两天一夜的故事,是一部非常适合分析冲田修一作者性的电影。正如前文所说,这是七名中老年妇女在野外生存自救的喜剧,她们的目的地从电影第一句台词就已经挑明:某个梦幻般的大瀑布。电影的最后,这些妇女们找到了回去的路标,她们却没有选择立刻回去,而是“来都来了”,去看一看那个“梦幻般的大瀑布”。实际上那个瀑布并没有多么“梦幻”,却足以让这些妇女们如愿以偿。

《去见瀑布》剧照

在此,瀑布成为了电影中的一个终点,这个终点并不是有多脱离日常的东西,就仅仅只是一条瀑布,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的凝聚,是日常的代名词。而《去见瀑布》是最为朴素的冲田修一作品,从片名就已经提示了目的与终点,从第一句台词就把终点抬了出来,“去见瀑布”(滝を見にいく)这个片名本身就已经展示了一种朴素的姿态,因为瀑布随处可见,“去见瀑布”这个目的也并不构成一种奇迹。冲田修一电影的终点,永远都是将日常引领至日常,他不会让无常的奇观成为这些生活的终点。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瀑布”作为冲田修一电影中的关于终点的意象:在《南极料理人》中,这个“瀑布”是一碗让探险队员狼吞虎咽的拉面,因为他们此前储存的拉面早已吃光了,而且之前的拉面还因为南极气压低无法煮软,而对于产生思乡情结的队员们来说,拉面代表着日本,因为拉面在日本民间有着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在《啄木鸟与雨》中,这个“瀑布”是一场大雨,这场大雨让拍摄团队无法进行拍摄任务,却成了幸一突破自己,做出人生决断的契机;在《莫西干回到故乡》(2016)中,这个“瀑布”是父亲一直期望看到的儿子的婚礼,同时这场婚礼也正是他人生的终点——该作围绕着患有绝症的父亲与莫西干头的儿子;在《孩子不想理解》中,这个“瀑布”是女主角美波的哭,因为美波的哭宛如被缺席的亲生父亲偷走了似的,她在一些场合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笑意,这让她显得像一个奇怪的孩子,直到她去见了亲生父亲回来时,她才在母亲面前哭了出来。

《孩子不想理解》剧照

那么《横道世之介》的“瀑布”——那个长镜头又有着怎样的日常构成?简单来说,便是前文说的“回响”。

世之介送祥子出国的时候,祥子和他许下了约定:世之介拍的第一卷胶卷相片必须第一个给她看。十多年后,祥子才终于从世之介母亲的信函收到当时第一卷胶卷的相片,然而这些相片大多数拍的几乎都是没什么内容的东西:仓持和阿久津的婴儿、樱花、野猫、骑自行车的妇女背影、打哈欠的片警等,当然还有世之介拍下的她自己,这些照片有不少都是对焦失败、过度曝光的。而从长镜头中观众才得知,世之介只是在送走祥子后的路上拍下他看到的日常万物,而因为走在路上无法拿稳相机以及作为初学者的原因,才会产出这么多失败的照片。无疑,一个镜头之下,宛如情绪爆发一样,这些“回响”一个个对应着此前每一张照片的“聚焦”。笔者认为,这又关系到冲田修一的一个元素——成像媒介。

《南极料理人》剧照

成像媒介是冲田修一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另一意象。在《南极料理人》中,男主角西村淳去南极之前与从南极回来之后,都有一个和女儿共处一室看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的固定机位镜头。无独有偶,在《不让孩子知道》中,冲田修一在电影开场就安排了一个女主角在家看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的固定机位镜头,而此时回到家的父亲(实际上是继父)见到女儿看着动画片跳起片中的舞来,他也上前跟着女儿一起跳(这一段是原作漫画中没有的情节)。这两部电影中,播放着成像的电视都联系着父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镜头告知观众这些父女状态的变化。除此之外,《南极料理人》还有一处关于成像的地方:女儿来到了一个能够在日本和南极探险队进行视频对话的活动(探险队员看不见活动会场状况,但会场能通过探险队那边的摄像机看到队员们),女儿以陌生人的身份亲口向父亲提问,希望默默了解父亲在南极的生活。此时女儿看到的父亲便是荧幕上的成像,作为成像的父亲对女儿来说早已跨越了媒介的虚构性,成为了无比真实且思念的远方。《横道世之介》中也有类似的一幕,世之介在朋友加藤的家中看自己在桑巴表演里中暑晕倒的录像,这一行为让加藤觉得世之介是个有趣的人,以至于十多年后加藤回想起他都忍俊不禁,称他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例外。

因此,同样作为成像的照片也承担了无以比拟的重要意义。虽然世之介拍照这段情节是改编原作的,但印有成像的照片与拍照的行为在冲田修一的手里得以重新自塑,让这段长镜头成为了作为终点的“瀑布”。这个“瀑布”并不单纯只是一个解惑式的戏剧性展开,还是电影中最后一次展现“现在”之于“未来”的延后性,对电影中多重的内聚焦与外回响的再次确认——这段长镜头回应了电影中所有认识横道世之介的人聚焦于他、聚焦于那个八十年代东京城市景观的瞬间,也承载着无数个生命中有横道世之介在的时间。

注释:

[1]汤祯兆,書評:《公園生活》的都市視線,文汇报,发表日期:2014.4.28,发表网址: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4/28/BK1404280003.htm

[2]同[1]。

 5 ) 原著vs电影,原来彻彻底底的纯真好人不好当

其实我看原著小说,就是想弄清看完电影后生出的两个疑问: 1、世之介和祥子看似这么和谐,怎么会分手的? 2、为什么后来所有人想起他时,总是一副遗忘了很久的样子,甚至连最亲密的朋友仓持和唯这两口子都和他再没联络。 ——U兔

最让我有感写这篇的是,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并没有照搬原著,而是加以丰富,让这个角色在当代影片中显得如此“脱俗”,而原著小说中的他却正好就一“俗人”。

这就有意思了——电影更多地把世之介塑造成一个出于纯真和独特的立场、好到异乎寻常,从而有点不合时宜的“好人”

而原著小说的他更偏向一个做事不走大脑、懒惰迟钝、但喜欢照顾别人情绪甚至不惜委屈自己的“普通人”。

看完这书,倒是终于确定原来他和祥子真的就一年后普普通通地吵架分手,普通到祥子连理由都忘记,但这何尝不是高中生恋爱的常态,尤其是从一个非常独立的成年女性的当下去回顾。

许多年后祥子才看到这些照片

要说电影和小说里世之介的不同,举个例子:加藤一大早去找世之介,带了章鱼小丸子。贪睡的世之介被吵醒,所以吐槽“我刚起床你就叫我吃章鱼小丸子。”并且原著还特地标明:“世之介并不是不想吃,只是爱发牢骚而已。”

电影中的他如果演了这个桥段,一定会前一秒还有起床气,看到吃的立刻有了精神,和加藤高高兴兴地坐下开吃了吧。就是这样的不同。

加藤和世之介

电影很大篇幅在描绘他“傻人有傻福”,但不是真傻,而是这份纯真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没有被辜负。但小说里的他可没少动小心思,这些憨憨的福气更多是他争取来的。

比如遇到千春小姐送走母亲那段,临别千春客套了一下“找时间一起喝酒”却被世之介直接问到“哪一天?”结果骑虎难下,被迫定了约会,也难怪小说中千春会放鸽子了。文中说“世之介为了逼出这个结果,只觉得自己连吃奶的力气都使上了,顿时感到全身瘫软。”而电影中的他虽然热切希望能够再见千春,但并没有强迫,而是顺势问了“哪一天”,装傻的技巧也罢,真的不谙世事也罢,反正没有猴急的猥琐(并不贬义)。片中似乎不希望出现任何“不好的人”,所以隐去了千春后来爽约这一污点。

世之介和千春

电影在努力让这个角色与众不同,让你觉得近3小时的时间里认识了一个特殊到非常值得细致描绘的人。只是表现“不同”的方式是着力于塑造这个人的“好”,这种看似“主旋律”的方式倒也另辟蹊径,看得我一个愣一个愣,总是拿世俗的心,去叵测人家:“不会世之介最后黑化了吧?所以所有人都不和他交往了吧。”

原著小说里的世之介,最大的人设是“对人对事只说YES”,但同时有很多的毛病(并非贬义,更多偏向于普通青年的共性):懒,甚至邋遢,爱吐槽爱发牢骚,没太有担当,也对别人很好,但这种好有时是有私心的,而且如果因此自己吃亏是会后悔的。所以就是个普通人,而不是那种纯真得无以复加的“好”嘛!我甚至都在想这么普通的人,真的会有人觉得遇到他是“一生的幸运”吗?(当然,除了他妈。但即便他妈也是后知后觉,在他离世后才会有这样的感慨吧。

爸爸妈妈真是好可爱啊

转念一想,这倒是解答的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因为世之介是普通人,所以在离开大学后大家奔赴不同的方向,于是和所有人之后的经历都没了交集,跟所有人都疏于联系,并不是所有人都过上了“没有世之介的生活”,当他不是主角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立场。

我们生活中不是常有这样的“朋友”嘛,在学校关系挺好,一旦失去了物理空间的聚合,就莫名其妙渐行渐远,偶尔想到时,还净是亲切的回忆,但是你说要重新建立联系却也没什么动力——替换成这样的“朋友”也就不难理解了。

仓持和世之介

所以仅就这点来说,世之介这个角色是非常具有普世性,而且非常贴合大众心情,更是值得书写的。当然,两个世之介的共性是善良,这个底色,电影、小说都把持得很好。

都是善良的人,一心想救小baby

如果像电影中那样,好得超凡脱俗的世之介,那样一个可以理解所有人、给所有人力量和无私的关怀、让所有人都能无奈又会心地笑起来的人,怎么都不会走到跟所有人都不联系、彻底跟自己的青春告别的地步吧(更何况跟大多数人仍在同一城市生活)。

多年后加藤对世之介的回忆

其实感觉书和电影都没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是我自己在自圆其说,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合理提问并且对这故事至关重要,因为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中,“过去的他”与“其他人回忆的他”是有非常强烈且直接的联系的,所以他与别人“之后发生了什么”也值得追溯,甚至会影响故事的立场和价值观判断。

一个人的时候也会露出傻笑

就仅找1个桥段的不同,来说说电影和原著小说在塑造“世之介”这个人的时候各自的倾向

原著:世之介在加藤家,大口大口地挖西瓜吃。加藤出门后,世之介抱着西瓜出去,听了加藤的出柜,世之介的反应相对是自私的,最关心的是“你在拐弯抹角地叫我不要去你那儿借地板睡觉?”并且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而加藤虽然意外他得知真相后并不惊讶,但更多是讨厌他的粘人。而世之介最后竟然知道了自己的不该来,但仍然粘在公园,这一晚也就这么结束了。

电影:这一段是处理很感人。在家两人把西瓜切成大的三角块,抱着啃,很带劲的样子。世之介带着厚厚一瓣西瓜跟到公园,加藤说出自己的秘密之后,世之介的反应相当得可爱:

加藤:“记得我曾经说过对女孩子没兴趣吗?”

世之介:“你有说过?”(迟钝的他并不记得了,其实前文也并没有着重表现,而原著说的是“记得记得”。)

加藤:“其实我……比较喜欢男生”

世之介:“哎?”

加藤:“不明白?”

世之介:“那你是……向我告白了?”(紧张得西瓜也不啃了,身体也站直了)

加藤:“不是呀!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世之介于是像放松了一样继续啃了口西瓜,站得也没刚才那么直绷绷了,手插裤兜,拧巴着两腿,似乎并不明白状况,轻松准备听下文,正牌的吃瓜群众状态。

(而小说里,世之介还介意“你这样说太过分了吧?”这就显得有点刻意)

加藤(尴尬地):“你现在知道了……若你觉得不舒服,可以不再见我”

世之介:“啊?!我不可以再来了?”(反应搞笑,常人第一反应不会想到这一点吧,立刻化解了加藤的尴尬

加藤:“我没这样说过啊!”(哭笑不得,世之介介意的是能不能继续吹空调,对他的性向毫不敏感)

世之介听了后又放松了,笑了一下。(原著在反复确认纠结这个事,直到最终得到“还可以去”的答复之后,就全然不再顾及加藤的想法了)。

……

加藤:“这公园是我们这种人来的……我是来找伴侣的。”(原著中,加藤自己说是每晚到这个公园来寻求一夜的刺激,并且说自己是“放浪形骸的人”,再次证明影片不想反映任何人的“不好”

世之介(吃了一惊,似乎还为自己的莽撞行为有点懊恼):“那我不应该在这儿啦!?!”

加藤(不耐烦的样子):“没错呀!”

世之介:“那我在这等你吧!”(原著中世之介坐下是因为“吃西瓜还是坐着吃比较顺手、容易”,完全的利己化,并且这一章节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而电影并没有结束:

世之介虽然不解风情,但他是鼓励加藤去约的,而且更多地表现出对同性群体毫无鄙视更不恐惧。也是这种没心没肺的理解,让加藤放弃了去约,无奈地笑着(而不是原著中的生气),和世之介坐下分西瓜吃。

分西瓜这个电影情节设计得可以说高效又温馨,用到了之前就安排了的道具(西瓜),将世之介对加藤的态度给了个圆满的交代,很好地化解了加藤的尴尬,并且充分表现出世之介的可爱与大大咧咧,还强化了他看重友谊的特性。高良小哥哥和刚哥的表演也是自然顺畅,毫不造作又精准,非常难得,因而也很令人感动。

看看他们的表演吧:(很短)

原著小说的结构很工整,叙事也有小技巧——每当事情发生当时,都会在关键点戛然而止,然后推到相关的、之后的某件事再回溯“当时”,把“当时”的事件交代完整,基本全书都是这样的结构和节奏。还有,世之介的生活都是第三人称,也就是像个观众一样去看他大学一年级的经历,荒唐又温馨;十几年后每个人对他的回忆,则都是第一人称,这种视角的转换促使读者产生一种代入感, 似乎也正在回忆某个旧时朋友一样,情感上更投入一些。电影整体的叙事结构基本跟原著小说一模一样,到世之介35岁时大家回忆的段落就直接跳切,用得非常大胆。

然而,电影有几个精妙的设计,则是超过小说的:比如祥子招手的姿势(后来第一次见到她妈出场时,同样的姿势真是笑趴了我)这是书里没有、电影原创的设计,也是堪称天才的设计,凸显性格又对人物产生了精准的记忆点, 让人物一下子活起来。

天才设计

还有那个佣人的设置,虽然老套但是就连她都感动时,我的情绪竟然也被带动了起来!

这个人很动漫

电影在原有的情节上,增加了很多有趣的梗,比如世之介带祥子和高中同学去海边聚会。

世之介由于是刚拿到驾照,在单行线的马路边,侧方停车进不去,又被后面的车催,就只好一加油门又绕了一圈。绕回来时,久等的朋友已经体谅地把车移得紧凑些,让他可以直接开到车队最后面停下。这样的小梗生动又有效,虽然并不影响整体剧情推动,但看得出捕捉生活的能力,也让影片好看很多。

被朋友指挥倒车中

小说和电影还有不少细节的不同,比如:

小说:在桑巴舞社团大游行时,世之介没有当众晕倒,而是在出发前就晕倒了,所以录像中并没有拍到他。世之介在看别人的录像仍然能津津有味。

电影:在大游行期间晕倒在观众面前,太阳头套突然pia到地上成了个煎蛋,非常丢脸,世之介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加藤家把那段录像反复欣赏,还拉加藤一起看他的荣耀时刻。这样的世之介更加可爱和没心没肺,甚至显得特立独行。

在加藤家看自己的傻录像

海报照,不是向日葵哟

再说世之介第二次公演,也就是在舞台上成功跳桑巴时(正片海报的太阳头套照)电影中是这样表现的:赶来打call的祥子在观众席中跟着一起跳和欢呼,表演结束后祥子在后台边扇扇子边问他“一会儿是否有空?可否一起吃饭?”由于两人为了小婴儿的事而没怎么联系,祥子是害羞并且想主动一些的。世之介却说“不好意思,一会儿要帮朋友搬家”。于是原著小说中祥子说:“您要帮朋友搬家,那就没办法了。下次再约好了。”世之介:“抱歉、抱歉。”就告一段落。

而电影中祥子满脸尴尬,沮丧得扇风都慢了下来,世之介看到之后,赶紧却接了一句:“那星期天怎么样?”(这就特别符合世之介懂得观察别人的心思,照顾别人感情的设定)祥子立刻高兴过头:“啊!好呀”喂世之介喝饮料还自言自语咂摸道:“星期天!”表情特别到位。

太喜欢表情丰富的姑娘了

这不仅顺畅引出了帮仓持搬家的情节,更是让两人关系从前一个阶段顺利过渡到下一个(在祥子家见家长以及表白)。可谓看似平常,实则高效而精准的叙事手法了。

电影用接近3小时的片长,非常冷静而高效地铺陈了世之介复杂而单纯的人物性格,把他之所以成为他全过程刻画得丝丝入扣,精准而有力,所以让人一直对结果有期待,自然也尤其心碎。结尾定格在他拍摄第一卷交卷的那一刻真是太美好了,每每想到那样的奔跑,甚至闻得到春天微暖的气息,都会心抽一下。

每次想到都心里抽一下

八又迷影组

八又

费里尼的梦,我的二分之一。

810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6 ) 横道世之介为什么没有和谢野祥子在一起


       看完影片后想写个影评却不知道该起什么名字好,想叫横道世之介的自我剖析,感觉有点儿太狂妄了,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了看其他影评感觉很多人在纠结为什么横道世之介没有和谢野祥子在一起,所以干脆就叫这个名字了。
       其实影片的叙事方式就奠定了横道世之介这个人最后应该是死了,很多观众也可能猜到横道世之介最后与谢野祥子分开了,我认为之前的剧情在刻画横道世之介这个人物时已做好充分的铺垫了。世之介是个什么人,一个天真无邪,没有好坏概念,不断学习不断模仿,对社会充满好奇心想融入社会但却始终活在自我世界中的一个善良幼稚极其自私(非贬义啊)的孩子。
       世之介初来东京与人沟通甚至有些障碍(也许因为习俗或心理,从和女邻居接触可以看出),但开学典礼上他快认识了仓持,一个脸皮厚自来熟型人物,世之介学习模仿了他并小心翼翼的运用到结识阿久津唯上,成功了。他信心大增认为这就是交友之道,之后在与加藤雄介和谢野祥子的交往上都有体现(自来熟贴上加藤雄介,到谢野祥子时就更加纯熟一些了要求亲吻和XXXX),世之介是单纯的孩子,他的模仿是没有私心的,他甚至没有什么男女概念,他只想寻求不同的体验。
        听说到别人家可以加深感情(仓持到阿久津唯家好上了),他就倒贴到加藤雄介家住(当然有空调也是一方面),听说阿久津唯怀孕了感受到仓持对待女朋友的认真态度,他受到了震撼和启发,感觉也应该对女朋友祥子认真,所以主动要求和祥子亲吻包括XX。他对交际花千春姐丰富人生阅历感到好奇,对她强大的交际能力感到羡慕(因为这是他最想要学习的),所以对她心生特别的好感,在世之介纯净的心中是没有世俗好恶的,在他的思想里妓女同性恋是没有概念的。这也说明了影片中不允许出现一个坏人的重要性,千春和加藤无疑都是好人(千春拒绝了土豪私奔的请求,也许是由于土豪太太苦苦相求(要是相逼我感觉千春是不会妥协的),本着不破坏他人婚姻的原则下拿点儿一走了之(两张纸也许一张财产赠予一张两人永不见面的保证书,谁知道呢)。加藤更不用说了,自己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还能让世之介这种人(又不是自己目标)住在自己家中,本身已经说明一
切了),相反要是有坏人在世之介身边影响他那这片就没法演了,想想阿甘正传里面是不是也总有贵人相助呢,可现实社会可能么,也为世之介的结局定下基调(有人说世之介已经活到35岁了,是事业有成的摄影师只是为了救人死去的,其实我觉得只是导演的一厢情愿罢了,影片中没有任何一个世之介成年后的片段来交代他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因为导演也不能想象这样一个人十几年后的样子,或许他根本不相信这种人处于社会中能活到35岁还事业有成(我也不怎么相信),所谓广播中交代世之介结局的一段话只不过是导演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
       世之介是一个孩子,主要他始终拥有一颗孩子般的心,他用孩子一般好奇的眼光看待这个社会,他不断学习模仿着他人的风格习惯,他人的处世态度,他人的思想和技能,希望能够化为己用,影片最后他问女邻居我应该是成长了吧,女邻居犹豫的说应该是的吧,其实她可能也已经看出世之介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人,即使学习了再多的技能,学习了再多为人处事的方法,他的心理始终是个孩子,也许会成长但永远都不会成熟,我想这也是谢野祥子最终选择分手的重要原因,大学时两个人都是孩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一方成人了而另一方还是个孩子,我想这是所有恋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事实。我想世之介第一个女朋友小樱也是因为这点才离开他的,不觉得言谈举止上小樱明显比世之介和祥子要成熟许多么,感觉小樱关心世之介更像是姐姐对弟弟甚至是母亲对孩子,同样成熟相对比较晚的祥子也要面对这个问题,这正是恋人间最悲哀的。。。
       下面说点儿不中听的,世之介对祥子是什么感情,我认为只是喜欢,也许比他喜欢仓持,加藤,小樱会更深刻一些,但远远谈不上爱,小孩子懂得爱么,他甚至连算不算交往还要通过祥子来加以确认,有人说他主动进攻祥子了,但这种与其说是进攻倒不如说是小樱教会他这样做才是真正恋人的相处方法(影片开始世之介和仓持一起洗澡,世之介说他和一个女同学XX了,当时别说仓持不信了我都不信,但现在想想应该就是小樱,而且百分之百是小樱主动地,继续YY下去:肌肤相亲过后小樱发现世之介依然是个孩子,完全没有转变角色,最终分手了,OK扯远了)于是世之介学会了这项技能,用在祥子身上尝试,这么说也许不合适,但可以把世之介看成是一台装入了童心的智能机器人,学习能力很强,智商可以很高很高,但情商永远是一个孩子。世之介是一个快乐的孩子,很少纠结也没有留恋之心,接触你只是由于单纯的好奇和喜欢或者是出于尝试和学习的目的,没有一丝占有的欲望,与仓持,阿久津唯,加藤,千春姐,小樱,甚至祥子均是如此。仓持,加藤两个男的不说了,由于各种原因分开后世之介都没有关注过他们。开始我认为他喜欢阿久津唯,但听说仓持和小唯好上了,他表现出来的是巨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一丝失落,也是之后没有关注过她。千春姐一个让他充满好奇和敬仰的女性(从他对千春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在面对她和土豪的不正当关系时坐的
十分紧张和局促,没有一丝鄙视失落,也是之后没有关注过她。小樱一个与他有肌肤相亲的前女友,在面对她男友小池时,没有一丝的敌视,他甚至不介意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包括他准女友和小樱现男友)单独和小樱在后面聊天(因为小孩的概念里是没有这些忌讳的,从两人简短的话语中看出,一个是对前男友亲人般的关心,一个是对前女友朋友般的问候),和小樱分手后也应该没有关注过她,因为连小樱经常去他婆婆那里都不知道。最后是世之介喜欢的比较多的祥子,分手后也没有再关注过她,甚至连答应第一个给她看的交卷都是在世之介死后,由祥子向其母亲索要才拿到手的(当然你也可以说世之介的态度是分手了就别再来找我(你),但我觉得祥子对世之介来说只是个小遗憾,远远够不上留恋的程度)。孩子永远都不会留恋一个不属于他或者坏掉的玩具,他总会把感情都放在新的玩具上,这么说也许残忍了一些,但小樱和祥子为什么会选择离开拥有孩子一般纯真心灵的世之介呢,因为同样在他心里同样也拥有孩子一般单纯的近乎有些残忍的自私。有人说世之介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其实孩子对于成年人来说就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影响世之介比较深远的几个人,仓持:教会了世之介交友之道,加藤:增强了世之介的信心,小樱:教会世之介男女之事,祥子:让世之介拥有一个勇敢的心,(面对有难的人要敢于救助,刚开始世之介面对难民是吓得转头就跑的,到最后因为救人牺牲了)让世之介的信心爆棚。(让他成功地有了女朋友,成功地亲了,还成功的XX了,这和小樱不一样,这都是他主动的)室田:带给了世之介一生的兴趣——摄影(其实室田也发现了世之介的特性,也许就是从世之介凝神的时候发觉的,摄影家感觉都是很敏锐的嘛,摄影非常符合孩子的特点,总能不断发掘新鲜的事物)。
       啥?我怎么知道他和祥子XX了?我认为影片交代的很清楚了(也许对我这种习惯YY的人来说是蛮清楚了)。35岁的祥子在看到信时回想(之前她正在国外进行慈善事业,突然心头一怔想到了世之介,于是打电话到其家中得知世之介死了,顺便听他母亲说在整理遗物时发现有一包东西上面是写着给你的,祥子说那就拜托寄到我家中吧,之后匆匆从国外回来收信,你若问我为何祥子看到信时貌似平静没有捶胸顿足痛哭流涕,请想想两人分开的时间及祥子现在的工作和35岁人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起两人之前的种种(这是想到的必然是最甜蜜的):世之介在医院对腿还没好的祥子提出开房的要求(也就是小孩能提出这种自私任性的要求),祥子有些犹豫但也没直接拒绝,世之介又无论如何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明确了一遍态度,这时走廊上就剩下他们两个人了(闲杂人等渐渐没了),背景窗户上的光渐渐明亮起来了,之后祥子坐在出租车上(我感觉可能是要去世之介母亲家叙旧)继续回想之后的事情,世之介像一个向大人索要玩具终于被应允了的孩子一样,一边欢天喜地猴急的走在前面,一边回身催促走在后面一瘸一拐的祥子,你认为他们会去哪儿呢,难道去淘儿买cd么,当时祥子心中肯定是有些欢喜有些无奈。之后影片跳过一段(毕竟不是限制级的),在世之介租房里,床上乱七八槽还大中午的,小孩子又心血来潮的想要XX,还自顾自的把衣服都脱了,祥子好歹也是大家闺秀,实在忍不了这脏乱差的环境,于是像家长一般教育了世之介,孩子很听话的受教了,但马上把注意力又转移到新的玩具上面——一盒不知名的朱古力,之后引发出了其一生的兴趣,其实不难看出即使是当时的祥子在思想上已经开始和孩子似的世之介产生分歧了,两人认知上身份上的巨大差异造就了分手只是时间的问题。
       影片中所有人都认为世之介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但我认为影片中所有人都只是世之介生命之中的过客,他们出现在世之介不同的阶段教会了他不同的东西,让世之介在外表上更加完善,他孩子一般的心能抚慰每一个人的心灵,每个人都会由于世之介的离开而怅然若失,但世之介的人生因为他们每一个人变得丰富多彩,他像孩子般享受着生活带给他的一切,他的人生中也许永远也不会有爱人,但他最心爱的也是最珍惜的快乐会永远伴随着他。

       后记:影片看了一遍就写评论了,写的比较乱,难免细节理解上有偏差,不是态度不端正,而是趁热打铁怕再看一遍就没有写的激情了。总觉得祥子不像贵妇亲生的,他那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到有可能,她可能是那个老女仆的女儿,在别的地方寄养了一段时间才带回家族的,否则思想上和举止上不会差那么多。祥子和世之介分手的导火索是什么,也许是祥子得知自己真实身份后向世之介说明后,世之介的反应让她很失望,也许是她留学回来两人激情过后祥子问你是怎么看我的,世之介的回答让她很失望,也许是慢慢的两个人各种差异显现出来世之介让祥子感到很失望,亦或许是世之介放弃经营学转行摄影受到祥子家庭的强力反对,不过这都没必要深究了。
       最后最后探究一下导演的心理,虽然影片是积极向上的(甚至没出现一个反面人物)但从最后安排了世之介为救轻生女的死,到和他一起救人的依然是个孩子(留学生),反映出了导演对现实成人社会的失望态度。

 短评

隔着走道夸你眼妆漂亮的人,逼仄澡堂中同你一起讲荤话的人,夏天夜晚像块牛皮糖粘在身后跟着来同性恋公园分食同一块西瓜的人,站在酒店洗手间外厚厚的地毯上给你拎包陪你等乡下母亲的人,一起在快餐店大口吃汉堡一起去老家的海边游泳一起在圣诞节的雪地里亲吻的人。这样的人,光是遇见,就已经赚到了。

4分钟前
  • 清炒黎蒿
  • 推荐

天然呆遭遇自然萌,欢乐多并且感动久。

5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160分钟的片长有点失控了。傻不隆咚而惹人发笑的横道世之介啊,就像一面干净透明的镜子,照射出每个人单纯可爱的大学年代。惆怅果然是人类最奇妙的情怀。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冲田修一新片《横道世之介》太净化心灵了,明快朴素的调调讲了一个真挚无邪的悲伤故事,两小时四十分钟几次内牛满面,这才是日式致青春。朴树《那些花儿》的意境最高诠释。生命中那些绿叶,那些陪着你开放的绿叶,最后被一个个忘记,偶尔想起来竟然笑起来,模糊了面孔,可他们也曾是自己的主角。五星。

1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佳能,感动常在。

17分钟前
  • 儿女情长王铁头
  • 力荐

常常觉得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人情却变得越来越淡,甚至连如今的年轻人都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了,这个故事的切入点太棒了,让人缅怀一把曾经的青春,也许不属于我们,但却是人人向往的,纯洁阳光美好的青春。晶莹剔透的治愈系青春片,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但也许总有可以幸免的。★★★★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世之介最后还是被拿去填海了吧。

22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加藤说,现在想来,光是认识横道这个人就觉得是赚到了。仓持说,我连找人帮忙搬家也只能想到你。妈妈说,能有世之介这个儿子是我这一生最幸福的事情。祥子说,若你死了,以后大家回忆起你,应该都是带着笑。跳着桑巴的世之介,他笑成了岁月里的一朵向日葵。

27分钟前
  • 紫苏バジル
  • 推荐

被怀旧轮奸的一年,最终在这日本致青春里崩泪。乱序多视角,记忆里的好笑过客,懵懂的种种可能。肢体小动作,筷子翻书,桑巴跌倒,散步吃瓜,没用完的硬币,过曝的照片,繁枝茂叶中的卷发板鞋,结尾长镜头大笑奔跑,明媚得心疼。横道学会了救人,祥子夹起汉堡包,青春不是扳轨,而是隽永的辙痕。

3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这片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完全没有共鸣,如坐针毡。。。越看越难过,不是为了影片,而是觉得我离很多人的口味渐行渐远,8.6分。。你们太闲了,或许我没有青春吧。。

34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窗帘后的害羞、医院内互唤名字、雪地里的拥抱、分手时的淡然,生离死别被处理得干净通透;当一个人以微笑的姿态永恒镌刻在他人记忆中,当青春友谊爱情都已走味,当生命中重要的人都成流星,当每个人静心回想过去,一定有那么一个人,让所有人都记得,记得他的普通他的美好,和他的相遇,是最幸福的事。

3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这些天觉得不开心的时候,就会自己在脑中默念“横道世之介”,仿佛我的生活中真的曾经出现过这个人。

41分钟前
  • 力荐

160分钟拍个/看个这样的故事/人?真是太得闲了。

45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好人,一个好人,重新定义了“好人卡”。说高良健吾很普通,恐怕就跟说九把刀有183cm身高一样吧。散点手法,没有高潮,甚至还不到结尾处,就极其随意地揭开了横道世之介的命运。河濑阿姨感言过:电影是风,是阳光,是走在我们前面的人们。

49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真是又治愈又温馨。快乐中带几分伤感,恰好对应回忆中的青春。却又不想将之归为青春片,这是一个人的故事,又不仅一个人;是关于回忆,又不仅回忆。横道世之介真是一个可爱的角色,无忧无虑又有趣。高良健吾大加分,吉高由里子也很赞。几次回忆看似漫不经心,却实在妙笔。本害怕片太长,结果一下陷进去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光是看到了这部电影就觉得是赚到了。

55分钟前
  • 星崎 妙
  • 力荐

“现在想起来,光是遇到那家伙,就感觉自己赚到了” 喜欢加藤。

5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一部佳作,十分干净,百般美好,千种温暖,万道光芒。

6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二次元感、拘谨感、所有人都努力传达着某种真诚,但感动观众的是什么呢?无非是每个人都曾是世之介。利用观众对自己认同和怀念倒也不太坏,但将世之介这样纯情化(有无穷活力且完美恪守公序良俗与潜规范),在四个人的回忆中都无心至纯,实际上迎合的是我们对自己的欺骗。类似每个人的毕业视频留念。

1小时前
  • xīn
  • 较差

省略用得极佳(相遇戏拍得尤其好),点到即止。不煽情、不刻意、不累赘,仿佛有一抹清风拂过那梦里的日渐模糊的幽幽时光,叫人迷醉,舍得不醒来。一部难得一见的,干净、清透、舒爽,暖人心头的佳作。

1小时前
  • 仁直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