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恋

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70

主演:杨帆,胡燕妮,石天,虞慧

导演:井上梅次

播放地址

 剧照

青春恋 剧照 NO.1青春恋 剧照 NO.2青春恋 剧照 NO.3青春恋 剧照 NO.4青春恋 剧照 NO.5青春恋 剧照 NO.6青春恋 剧照 NO.13青春恋 剧照 NO.14青春恋 剧照 NO.15青春恋 剧照 NO.16青春恋 剧照 NO.17青春恋 剧照 NO.18青春恋 剧照 NO.19青春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0 04:34

详细剧情

酷愛音樂的留學生李英偉(楊帆)臨危受命替老父接管公司,其嬉皮士形像為祖母不屑。李的公司職員林仲鵬(石天)乘機製造事端,圖謀奪取其總經理之職位。李之青梅竹馬朋友王鳳(胡燕妮)不忍見李受屈,化身金髮美人巧施妙計助他解困,自此李對此神秘女郎一見鍾情……

 长篇影评

 1 ) 从抖脚到流泪,我只想说说电影背后的一些小花絮

正如题目所说,一开始跟着音乐抖脚的我,最后是哭着看完的……而且一共看了五遍。对于太喜欢的东西啊,反而不知道怎么开口,所以只讲点关于这个电影的小花絮小八卦~ 1. 扮演妈妈的Maria Doyle Kennedy是演员兼歌手,年轻的时候演过另一部发生在都柏林的关于组乐队的电影The Commitments,其中的主角叫Jimmy Rabbitte。一开始各路影评误以为Sing Street的男二Eamon成天抱着小兔子不放是因为导演想致敬这部电影,导演在采访中解释说他少年时期真的有个叫Eamon的朋友特别喜欢兔子,虽然他也很喜欢The Commitments,但并没有致敬的意思。 2. 导演提到的这个叫Eamon的朋友被导演请来参与音乐的创作和弹贝斯,他自己也决定重拾音乐事业,最近在instagram上宣传。导演曾经评价演男一的小演员说他挺好看的,跟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样好看。我一直以为他开玩笑呢,直到这个真Eamon在instagram发了他们小时候的照片(下图左和右),两个人都很萌,而且腿长逆天……一点都不开玩笑!

3. 演Eamon的演员基本上是本色出演,乐队三件套都会,而且试镜的时候也是一副酷得不行的样子,咕嚷着I don't wanna be in a film, I just want to do my music (那你为什么要跑去试镜……= =) 4. 演Eamon的演员还表示,Up那首歌(就是电影里出现的第二首原创,晚上Connor跑去Eamon家写歌然后他们一个拿民谣吉他一个弹钢琴,镜头一转就变成了白天乐队拍mv,随着长镜头慢慢扫过去一个个乐器加进来那一幕)真的是一个长镜头,本来穿着晚上的厚衣服的他和男主在镜头转开之后得赶紧换衣服,他的运动裤太紧脱不下来,还要两个人帮他一起拉才脱掉……难怪镜头最后转回他们的时候两个人都满头大汗。 5. 关于电影里出现的乐队和唱片,导演表示确实一个个打过招呼,很多精力花在了跟律师打交道,获得授权上。音乐,造型,还有拍摄那些专辑封面的摄影师都要一个个问过来。有些乐队一开口就要2万欧,所以没能放进来。但是The Cure最酷了,他们问Robert Smith说:我们一个小成本电影,只能给你500欧,能不能借歌和造型一用?Robert Smith大手一挥说钱不用给我了,你们捐给慈善机构,给我看个收据就行~啊!爱画粗眼线的人都是心地善良的大好人T___T 壮哉我大保健乐队! 6. 虽然是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但导演说家庭那段并不是真的。他自己家庭挺和睦的,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他倒真是有个哥哥给他带路。而这个哥哥在电影上映前不久过世了,所以才有了电影结束以后的那句For brothers everywhere. T___T 7. 最后一条比较严肃,导演说他以前为了生计去做音乐相关的工作,但是并不喜欢那一段经历……从此决定再也不用自己热爱的音乐作为赚钱的方式。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在电影里借哥哥之口发自肺腑地黑了一番翻唱乐队。其实导演在电影里夹带了很多私货,除了喜欢的乐队,他中学里有个女孩子总是像抱孩子一样把包抱在胸口,他很想却从没上去搭话,更别说组个乐队来引起她的注意……导演还说最后结局的用意是希望像那个High School Prom一样,从现实慢慢变成幻想中的MV,但很多观众误以为这真的是个happy ending,为此他有点后悔没处理好。 我当然知道音乐并没有那么大的魔力,可至少我们眼泪之中仍有慰藉。懂的人自然会懂。

 2 ) 致青春 致乐队 致自由 也致我即将到来的初三

(可能有微剧透 我也不知道算不算 捂脸.jpg还是慎入)

看了约翰卡尼三部曲的第3部 第2部真的很喜欢 这一部的结尾依然没让我失望 一开始其实没有太get到女主的颜值 直到快到一半的时候她和男主在海边走真的很美!

这张当时看的时候简直觉得她是迪士尼公主

如果说4星给剧情的话,那么剩下一星一定是给兔子哥!!我真的全程截屏只要他一出现就开始咔嚓咔嚓QAQ他怎么能这么帅啊啊啊!

他的每一件毛衣我都很喜欢!虽然这件不是咳)
不好意思看他太专注了好像没有截全员的图 哭)

整个电影其实强调乐队团魂部分不是很多 着重还是描绘了男主和女主之间的感情线 还有男主家庭学校生活方面的一些内容

相对出现的比较多的还是兔子哥(可能因为我只关注到了他咳咳)

校长的人物塑造方面感觉还是稍微有点扁平(只是一点点!我这里其实有点挑刺)

完全不影响整部电影给我的好感!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结尾的部分!第二喜欢的是兔子在结尾说话的时候!第三喜欢的是男主和兔子之间的友情!

结尾让我感觉到哥哥这个人设是真的完全的立体了起来 非常喜欢!最后的那个一越简直越到我心里去了 感觉直接升华 而且片尾曲也是我整个电影里面最喜欢的歌!

最后一段的氛围就是暗暗的很多云 看着真的很舒服

看到最后才想起来男主好像跟我差不多大 可能就大了一岁😂说实话挺羡慕电影里的情节的 但是也觉得现在没什么不好 可能我就是比较喜欢平平淡淡的一生 但是当我看到他们趁着青春去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 真的由衷的感到开心!可能是青春的感觉吧 就像里面的台词说道“我不知道这个举动胆子蛮大的——就这样吧”

可能在我即将到来的青春里面不会轰轰烈烈也不能肆意妄为

但是希望在我做选择的时候能想起虽然我不知道前方的路怎么走,但是就这样吧!

共勉。

(第1次写影评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多指教 而且我读书也很少思想也不是很深刻语句可能也有不连贯逻辑也有可能不通顺还请多多谅解)

最后是几张兔兔的美照!

我永远喜欢这张图要把它改成我的朋友圈壁纸!

————————分割线———————

2023.2.7

听多少遍《go now》都会热泪盈眶

这段时间断断续续听了很多摇滚乐 意识到:约翰卡尼真牛!

用了半年的壁纸

 3 ) 梦想和青春,一拍即合的爱情,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片子很复古,基本就是80年代音乐的回顾史,从民谣到流行到摇滚,从迪曲到朋克...
身为音乐人的约翰·卡尼,这一次在《初恋这首情歌》用音乐表达出着美好的青春年华,并以此塑造了极为充沛的人物形象,而以此所突显处于懵懂时期的爱意,成为了电影的共鸣所在,使这场用歌声所串联的青春是如此迷人。 美丽的爱尔兰风景,纯情的音乐少年梦,怀旧的音乐,可爱的人物,让你能完全沉浸到影片氛围之中。
虽然剧情单薄,但却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梦想和青春,一拍即合的爱情,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太多美好和感动,以及歌太好听啦!满分

 4 ) 没有什么烦恼是音乐解决不了的


生活里没有什么烦恼是音乐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自己组个乐队搞音乐。

这是导演约翰·卡尼(John Carney)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从2007年拍摄的《曾经》(Once)到2013年的《歌曲改变人生》(Begin Again),再到今年的这一部《初恋这首情歌》(Sing Street),音乐始终是约翰·卡尼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电影中男女主角们改变自我和改变生活的催化剂。

《曾经》海报

看过这三部电影的观众,一定能够轻而易举地get到其中的相似和共通点,在约翰·卡尼的这三部片子里,故事的一开始,总是主角们或囿于生活的困顿,或烦恼于梦想的停滞,各有各的琐碎烦恼,然后无意间碰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组乐队,从而通过音乐最终获得一些力量翻开人生新篇章。《曾经》如是,《歌曲改变人生》如是,《初恋这首情歌》依然如是。

于是有不少评论都喜欢把这三个片子拿到一起来说事,把它们视为约翰·卡尼的“音乐拯救世界”三部曲。很有意思的说法,在约翰·卡尼的电影世界里,音乐恰是如此迷人,也拥有神奇般的魔力,同样也异常动听。

之所以约翰·卡尼会一连拍摄三部以音乐为最大元素的电影,与他早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从1991年到93年,约翰·卡尼曾经是摇滚乐队“The Frames”的贝斯手。在乐队的时候,约翰不仅参与演出,也身兼乐队录音和拍摄音乐录像带的职责,这些工作为他日后成为导演的身份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初恋这首情歌》中的一些故事设定与约翰·卡尼的个人经历有相似的地方)

约翰·卡尼在电影《曾经》的拍摄现场

从1996年年底约翰·卡尼拍摄了第一部个人长片算起,二十年来,约翰拍了不少电影,但真正让他声名大噪的,同样也是他个人导演生涯中评价最好的片子,正是这“音乐拯救世界”三部曲。

身为爱尔兰人,约翰·卡尼电影的故事背景多以爱尔兰为发生地,电影《曾经》、《初恋这首情歌》便都是发生在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的故事。但从大陆的译制片名《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便可以看出,电影《歌曲改变人生》是一个例外,这部片子相较另外两部,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制作本身都有所提升,因为这是导演到美国拍摄的片子,采用的演员都是大演员大歌星,包括凯拉奈特莉、“绿巨人”马克·鲁弗洛、以及当红乐队“魔力红”主唱亚当·莱文。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喜欢这个片子的。电影讲述的一个弹唱的吉他女孩通过音乐改变人生的故事,凯拉奈特莉正是这个女孩,潦倒困顿之余,她遇见了同样潦倒的落魄音乐制作人马克·鲁弗洛,然后一起组乐队出唱片,因为资金或资源的各方面缺乏,他们一行人到路边到天台录制了一首首歌曲,最后上线到互联网,被更多人听见,他们也被更多人看见。

去年6月的时候,在距离电影首映时间过去了21个月之后,《歌曲改变人生》在内地上映。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个星期六,上海下着小雨,我拄着伞到长泰广场看这个片子。看完后我心情极佳,甚至想淋雨。因为诸如此类以音乐构建整个故事的片子,实在太让我欢喜,到家之后,我还迫不及待的打开音乐播放器,听电影的原声歌曲,后面足足听了一周,男配角骚当的《lost stars》至今仍不时听几遍。

《歌曲改变人生》剧照


相比约翰·卡尼的其他片子,《歌曲改变人生》是一部显得更现代更梦幻也更“美国梦”的电影。

事实上,尽管《歌曲改变人生》比起导演的其他片子,既让他赚了一些钱,同时片子也获得了口碑上的一致肯定。但约翰·卡尼却并不怎么满意,谈起这个片子以及女主角凯拉奈特莉的表演时,约翰·卡尼大为失望,甚至语气用词都十分贬义。今年在宣传《初恋这首情歌》时,导演甚至直言与凯拉奈特莉合作不愉快,说她表演不真诚、毫无演技像个超模。也正是因为在美国拍片一些合作上的限制或难搞,才决定重返爱尔兰,拍摄了新片《初恋这首情歌》。

《初恋这首情歌》海报

显而易见的是,导演约翰·卡尼重回爱尔兰拍片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相比《歌曲改变人生》,我个人的确更喜欢这部新片《初恋这首情歌》,相比纽约这座城市在《歌曲改变人生》里的被“架空”状态的,《初恋这首情歌》中60、70年代的都柏林显得更加真实和有年代感。

毕竟这里是导演成长的地方,有更多的故土情怀所在,就像当年周杰伦拍摄导演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会把学校戏份的拍摄地放在自己的母校淡江中学一样,《初恋这首情歌》故事发生中的学校——辛格街基督教兄弟学校(Synge Street Christian Brothers School),正是导演约翰·卡尼的母校。

学校充满了霸凌现象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14岁男孩康纳(Conor)的个人成长故事,电影的一开篇,镜头对准的是康纳一家的家庭会议,因为生活的拮据,康纳被转学到了新学校,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辛格街基督教兄弟学校,一开始男主角显得懦弱怕事,受到同学欺辱。

能够明显感受到的是,康纳生活里充斥着不少烦恼,父母之间并没有什么爱情,母亲在外边处了新欢,与父亲两人时常争吵,在学校里,康纳也必须面对来自同学以及老师的霸凌和压制。

女主角拉菲娜

遇到女主角拉菲娜(Laphena)之前,康纳的生活可谓灰不溜秋毫无特别。但当美丽的拉菲娜出现在他眼前时,为了搭讪和引起注意,康纳声称自己有个乐队,要姑娘来拍录像带。

骗成功之后,康纳开始找人组乐队,尽管自己并没有什么经验,在学校也不认识什么人,但乐队还是很快组起来了,名字就叫做(唱街)Sing Street,正是电影的英文片名。
          
Sing Street第一次拍音乐录像带

电影由此开始了主线故事的讲述,围绕Sing Street的成长,男主角康纳也会有所成长,他经历了初恋的痛苦和甜蜜,和欺负自己的同学化敌为友,在一遍遍和自己的乐队成员的排练和演唱中,在哥哥Brendan的帮助下,他渐渐确立并坚定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如同所有讲述青少年成长故事的电影一样,男主角康纳最终在电影中呈现的样子有了很大改观,甚至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电影结束前的一场学校舞会的现场表演戏,台下尽管也有人不断嘘声,刻薄的老师不断制止,但康纳依然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演唱了包括写给拉菲娜的慢歌《To Find You》在内的三首歌曲,他在歌曲了表达自己的爱,表达自己的愤怒,以及表达自己的热爱。他在台上兴奋地一遍又一遍的喊:请记住我们,我们是来自都柏林的Sing Street。

电影的最后一幕充满了象征色彩,甚至激昂的不像真实,表演完的康纳牵着拉菲娜的手不停的奔跑,回到家里,央求哥哥Brendan即刻送他们去渡口边,他们最后开着爷爷遗留下来的那艘快艇,不顾一切地去了开往英国的方向,尽管天下起大雨,海上波澜四起,两个人却笑得比什么时候都更坦然和喜悦。

康纳与拉菲娜,以及Brendan

而镜头转过来,是更加激动的哥哥,仿佛弟弟的出走,是战胜某种生活困顿的体现一般,让他一下子重拾了当年的激情。事实上,相比主角康纳,哥哥Brendan更让人动容,他总是在弟弟身边扮演着一个“导师”一般的角色,告诉弟弟该听什么样的音乐,该如何向女孩表白,该怎样去当一个创造者而不是跟随者。在电影中的许多地方,弟弟的许多言行是直接模仿哥哥的,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有了哥哥Brendan的引导和影响,弟弟康纳才找到自己的出口。

你会很明显的感觉到,哥哥Brendan曾也是一个有着热血理想的人,他也爱音乐,甚至更加热爱。但作为长子,他或许承担了更多的来自父母之间失败婚姻的阴影,对于生活的烦恼和苦恼,对于失落的理想,他选择用放荡不羁来掩饰。电影中有一场戏,Brendan咆哮着对弟弟说:曾经我也是一个喷射发动机。


这是一部我最近看过后便最喜爱的电影,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故事能够让我有所动容,少年青春热血的故事总是可以鼓舞人心的。

我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也在于这是一部让人看后极为舒畅的片子,他的节奏他的镜头以及充满青春自信的演员们,都是让人所愉悦的。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的音乐,真是太好听了。

如同约翰·卡尼的《曾经》、《歌曲改变人生》、以及我很喜欢的科恩兄弟的《醉乡民谣》一样,看《初恋这首情歌》,你感受到的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如何从无到有?勇气或爱又是如何从无到有?故事中的人是如何从生活中的泥淖里走出来?以及音乐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你可以轻而易举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音乐之于人的魔力。

《歌曲改变人生》有一句台词,马克·鲁弗洛对凯拉奈特莉说:我之所以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会让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幕突然变得“闪亮”。

《歌曲改变人生》台词

就像约翰·卡尼的“音乐拯救世界”三部曲,或许我们不能说是音乐成就了电影,但音乐确实是这些电影里最迷人和最发光的部分。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什么烦恼或孤独是看电影听音乐遣散不了,如果有,那就看/听一部如《初恋这首情歌》一样的音乐电影。

原文来自我的个人公众号:movie-s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0NjAwNw==&mid=2649834487&idx=1&sn=87c3acd22023ba8948b5ece99692bfb6#rd

 5 ) 在声嘶力竭的青春里最想把我唱给你听

大概每个青春期里的少年都幻想过组一支乐队,在校园毕业晚会的舞台上对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儿肆意放声。在荷尔蒙喷薄的年纪,音乐就是最好的发泄,再炽热的情话,都抵不过一把破木吉他。

1985年的都柏林,少年Conor正经历着青春期所有的烦恼:羁绊于琐事的父母整日吵架,被新学校的孩子头欺凌,违反校规被教导主任训斥...... 然而Conor一切的不如意在校门口见到Raphina的那一刻都烟消云散。

不善言辞的Conor鼓起勇气去搭讪,为了要到女孩儿的电话号码编了一个不算谎言的理由——自己要组一个乐队,邀请Raphina参演MV。你知道在英伦摇滚兴起的八十年代,音乐技能加持的男孩自带光芒,女孩儿没有理由拒绝。

于是,一段混杂青春、初恋、音乐故事开始了。

乐队贝斯手出身的John Carney执筒电影的原声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每次看完片子都必定能拉出一列歌单,从《Once》到《Begin Again》再到这部《Sing Street》,毫无例外。

乐队的第一首单曲《The Riddle of Mode》,夸张的服装、浓艳的妆容、怪诞的歌词与曲调,凌乱跳跃的镜头,与其说是一支MV,不如说是一段青春狂欢舞曲,成长中充斥着迷茫与困顿,只能暂时在肆意的旋律中找寻定位。莫名羞耻,莫名燃,这大概就是年少。

当得知暗恋的女孩儿已经有了男友,Conor大半夜跑到好基友家:嘿,哥们儿,我们写首歌吧。#Going up, she lights me up, she breaks me up, she lifts me up#,一首《Up》把少年怀春的小心思直白表露出来,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矫揉和拐弯抹角。卸完妆的女孩儿听到之后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呆呆坐着掉眼泪。

音乐给少年带来了力量与自信,顶着一头染发,效仿当红摇滚乐队的衣着打扮,与欺凌自己的坏小子硬碰硬,一扫在学校羸弱的形象。同时音乐也在默默影响着女孩儿Raphina。乐队去海边去拍《A beautiful Sea》的MV,有一个镜头是要Raphina假装跳向海中,实拍的时候女孩儿真的纵身跳了下去。当Conor把她从水中救起并质问为什么不会游泳还要真跳时,女孩儿一脸认真回应:艺术!Cosmo,为了我们的艺术!

整部片子最棒的一段MV《Drive It Like You Stole it》是校园舞会前的那次彩排,Conor幻想了一幅美国50年代的校园舞曲:心爱的女孩儿身着晚礼服现身,婚姻破裂的父母和好如初挽手起舞,颓唐的哥哥风华再现,凶恶的教导主任也来了一段惊艳空翻。少年的烦恼映射出来的美好画面在音乐暂停下一秒戛然而止,口口声说自己是”futurist“的Conor却在怀旧舞曲幻象中找寻到了久违的安慰。

校园舞会中的最后的《Brown Shoes》大概是最具摇滚精神的一首歌。台上的乐队和台下的观众每个人带上凶恶教导主任的面具,肆意狂欢、嘲弄宗教、意欲反叛。甚至之前多次欺负Conor的坏小子也成为了乐队的保镖,把一个个冲上台的小伙子们扔下去,音乐可以消除一切隔阂,音乐可以产生一切共鸣。

在大部分青春成长电影里都有一个“施惠者”的角色,一般被导演安排来指引辅导主角。在本片中哥哥Brendan就是Conor的灯塔,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看似颓废无所事事的哥哥其实内心无比敏感和愤懑,为了家庭辍学并且放弃自己喜欢的音乐,但当得知自己弟弟在组乐队时又多次给予直白真诚的意见,最后甚至帮着弟弟私奔。看着弟弟和心爱的人乘船逃离,忍不住大声狂欢——他把希冀全部压在了弟弟身上,然后转身继续面对无聊的生活。

在《Once》《Begin Again》中,John Carney更多是在讲述成人世界中的艰酸苦涩,而音乐恰好是那颗可以用来中和的糖。而《Sing Street》则更像是那两部的前传,在少年变青年中年之前,音乐成为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途径,可以作为吸引女孩子的方式,可以暂时遮蔽现实中的烦恼,可以结交一辈子的挚友——音乐的魔力让忙不迭的青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影片结尾,Conor和Raphina驾驶着祖父的小船离开北爱尔兰驶向英格兰,少年的脸庞被海水冲刷,然而依旧止不住的欢喜雀跃,Adam Levine的主题曲《Go Now》不失时机的响起,用一场私奔为这场青春恋曲划上休止符,简直完美!

 6 ) I was on my way to find you

"I'm gonna kill you one day! " "No,you are not , cuz you don't even exist. Maybe you're living in my world , I'm not living in yours"

我从来未见过像她这样的人 她说话的方式和外貌 她戴着太阳眼镜 取下来的时候 她的眼睛 就像穿越月球的云朵 有时候 我很希望只看到她

-《初恋这首情歌》

 短评

歌真是好听。约翰卡尼拍的这种一首歌从无到有的过程真的令人迷恋,而且歌曲一首接一首地串联起剧情,似乎即使没什么情节也无所谓了。当然不论是“生活里发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音乐来解决”还是从《曾经》到这里不变的“伦敦梦想”,都显得有些虚幻失真、遥不可及了…

1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B-】粉饰太平的美好,熊熊燃烧中二魂,所讲述的其实和国产青春片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外包装精美些。我不排斥童话,但你就是个童话还要装作自己比其它童话更现实,最后装不下去照样得happily ever after,这就很让我反感了。歌还可以,其它呢?虚假,造作,鸡汤,我讨厌所有这样的电影

15分钟前
  • 掉线
  • 较差

这才是Once的升级版嘛,只是用青春成长故事包装了一下,其实各种一致与呼应,制作和剧作都更成熟更流畅更完整,把迎合好莱坞的Begin Again远远甩在了身后。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最好看的青春片,牛!

22分钟前
  • 天秤座的胖子莹
  • 力荐

从“Once”到“Begin Again”再到“Sing Street”,希望导演能慢慢拍下去,阴霾的世界太需要歌声拯救了。纯情的音乐少年梦,80年代的MV曲风,哪怕故事简简单单也能让人跟着舞动。爱尔兰正太真可爱~真可爱~真可爱啊!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故事讲的有点乱,有佳句无佳章,音乐方面比前两部差的有点远,看完之后没有任何一段能在脑海回响。无望世界之下,望着渺远方向的青春非常小清新,但这情感主题反而更深沉,john carney有些力有不逮。

29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还行

“为你的悲伤而快乐,那就是爱的感觉,悲喜交加” 约翰·卡尼导演继《曾经》《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后第三部“音乐人生”,而这一次,五线谱上流淌着青春恋习曲,六琴弦里跃动着浪漫必修课。想把我唱歌给你听,就是这部电影最贴切的意境。

3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关于这群孩子的青春、就是要喝最烈的酒、操最爱的姑娘、玩最爱的音乐、无论成功与否、这就够了。。。当然、不知道谁翻译的名字、我他妈要叫Barry打你了。。。

31分钟前
  • 玛丽莲教父
  • 推荐

看完以后整个人的心情都跟着明亮了起来,坐在影院里听完了片尾的所有歌曲,满脑子里想的都是青春真美好呀以及要是能再多听懂几句歌词台词就好了。幻想的舞会那段太棒!喜欢第二支女主听哭了的作品,它叫做Up!PS: 其实好像比起女主,我更喜欢戴眼镜的创作小伙伴男二号呀。

33分钟前
  • 仰望星空不好吃
  • 推荐

音乐是爱,是happy,是sad,是happy sad,是逃离,是奔跑,是真,是开着的火车,是吻,是grunge,是free,是peace,是梦想,是音乐。毫不夸张费力的还原了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可爱。

35分钟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推荐

拥有所有青春片该有的元素,濒临破碎的家庭,恶劣的教头,校园恶霸,隐世又如同先知的哥哥,以及堕落的梦中情人,还有乐队!男主形似Paul McCartney,band友形似John Lenon也是有趣。现实是残酷的,但还有音乐和爱。虽然是童话,但至少让人走出影院的一刻让人内心充满勇气。

39分钟前
  • C区柯克
  • 推荐

啊啊啊太好看啦!各种意义上~初恋带给一个人的不只是情感的萌动,还有诗意的创造性想象与朦胧出现的梦的形状。哥哥把对音乐的热爱与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弟弟且扮演了半个人生导师太感人,一起写歌的好基友眼镜小哥也好萌。band的成长让人惊喜,让我大半夜在被窝里笑到打滚儿的青春啊!💕

40分钟前
  • 风满蜃气楼
  • 力荐

我认为不如《曾经》和《再次出发》,导演“重回”1985年的故乡,绝对是有童年烙印在里面的。组乐队找人的部分太草率,故事被音乐串联的节奏打乱,最后的Happy Ending也过于理想化了。好在导演知道如何用音乐调动故事和表达情感,音乐拯救电影一直都是导演的强项。

4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Drive It Like You Stole It" 年轻真好啊...

43分钟前
  • ⸜( ˙-˙ )⸝
  • 力荐

好听,青春与音乐

4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You just moved in my jet stream, but once I was the fucking jet engine.” 戳中

49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还行

好看好看太好看了!还是熟悉的约翰·卡尼,还是那么的小清新,而我真的太吃他那套用音乐来包装气氛的方式了,每首歌都很衬故事,真的做到了歌影合一,也难怪可以从头到尾都调动我的情绪。有点遗憾的是男主角的声音不是太完美,不过倒是在用情的唱,Up真的超好听,最后骚当声音上线也助攻了电影一把。

51分钟前
  • Ron Chan
  • 力荐

又再一次带来好音乐!!!

54分钟前
  • 堂邦嘉真
  • 力荐

嗯,开上爷爷留下的小快艇,带上喜欢的姑娘,闯过暴风雨,唱着歌,亲着嘴,一路向着天边的小岛出发。gogogogo

59分钟前
  • 宋小君
  • 力荐

青春片的正确打开方式,最后的最后我还是脑补出了一场灾难片。

60分钟前
  • 汤彪彪。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