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之旅

剧情片日本2015

主演:浅野忠信,深津绘里,苍井优,柄本明

导演:黑泽清

 剧照

岸边之旅 剧照 NO.1岸边之旅 剧照 NO.2岸边之旅 剧照 NO.3岸边之旅 剧照 NO.4岸边之旅 剧照 NO.5岸边之旅 剧照 NO.6岸边之旅 剧照 NO.13岸边之旅 剧照 NO.14岸边之旅 剧照 NO.15岸边之旅 剧照 NO.16岸边之旅 剧照 NO.17岸边之旅 剧照 NO.18岸边之旅 剧照 NO.19岸边之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20:10

详细剧情

日本演技派演员深津绘里与浅野忠信,确定出演由导演黑泽清执导的新片《岸边之旅》,首度合作的2人将在片中扮演一对夫妻。此次是深津与导演黑泽清的首度合作,浅野则是继《光明的未来》之后时隔12年再度出演黑泽清的作品。  该片根据日本小说家汤本乡树实在2010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失踪3年的丈夫优介(浅野忠信饰)突然回到家中,与多年未见的妻子瑞希(深津绘里饰)团聚之后,优介决定向曾经照顾过妻子的人们表达谢意,与妻子共同踏上了感恩之旅。优介为何突然回家?他究竟还有什么秘密想要告诉妻子?

 长篇影评

 1 ) 死亡?生命?时间?不,这是爱。

一直很想看,但是实在太忙,分三天看完的,看了一下大家的影评,多半讨论的是生死,我个人觉得看的有一些表层化了,故事讲得是生死,但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其实跟生死无关。而是在完全抛弃执念,抛弃社会属性,普世价值,之后的爱。生死,忠诚,尊严,价值全都不重要的时候,爱应该是什么样子?爱,对于人类来说真正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导演想要表达的语境,而不是剧情表面的陈述的死人复活说声道歉那样简单。

 2 ) 一个女人的白日梦

我有过梦见自己拼命的想跑又跑不动,就改变梦境让自己飞了起来。有过梦里被追杀,即将被追上时,就让梦境出现了字幕让这集连续剧先结束。还梦见过遇到强盗,我居然狠狠的用拳头打走了对方。这是人在潜意识里,也要保护自己的本能,哪怕是在梦里,也可以控制梦境。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瑞希的幻想,梦境,或者甚至是幻觉。丈夫三年前莫名其妙的离开了,瑞希因为无法忘怀。又认为自己是被抛弃了,为了走出阴影,所以幻想了这么一出。不是吗?因为看到汤圆,就买了汤圆,然后丈夫就出现了。在梦里本来和丈夫的灵魂很平静,突然因为明信片而唤起了丈夫曾经出轨的愤怒和恨意,所以跑着离开了丈夫,然后就惊醒了。后来因为和情敌见面,言辞上斗败了,回家后情绪激动,又幻想用汤圆召回了 梦境中的丈夫。最后在瀑布旁边,意识到自己不能被梦境诱惑得差点走进瀑布(也就是自杀),所以下意识用父亲的出现来挽救自己,并用差不多的故事(薰和她丈夫)来暗示自己,丈夫该离开自己的生活了。最后,为了让自己不遗憾,幻想了一出床戏。在此之前,瑞希也回忆起了大学的男友,表示她的生活中可以存在别的男人。最后,她烧掉了现实中自己写的祈愿书,拿起自己的行李,走了。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松隆子的连续剧四重奏。同样是被老公突然离开的女人,小松也选择让家里保持原样。一开始剧里也营造丈夫可能自杀或者被杀的气氛,不愿意相信一个男人会突然悄悄离开妻子。然而最终结局告诉大家,就是不爱了,就是想离开了。男人离开了,女人就幻想他死了,算是一种报复。然后又幻想他还是很爱自己,所以回来找自己,算是对自己的安慰。所以,这部电影,就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自我挽救的心理过程。瑞希可能曾经软弱,但她最后用本能,坚强的走出来了。

半夜三更胡言乱语,还请大家看过就忘。

 3 ) 《岸边之旅》| 听黑泽清平淡讲述“魂魄归来”

黑泽清是个喜欢探求生死话题的导演,但是他不是个老老实实讲故事的人。所以每每,他的作品并不能被大众普遍接纳。

然而鬼才的不走寻常路,也铸就了他自己的风格,懂的人自然会懂。

看完这样一部题材的电影之后,第一要感叹的是,原来还可以这样讲一个鬼魂的故事。

01

影片中一开始,就是女主角瑞树的侧影,开篇的镜头里从头到尾看不到她的脸。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空洞,深不见底的黑暗色调。

她是一个教孩子弹钢琴的家教,但是家长对这位老师的评价却是,那么欢快的琴声,不像是从你的手中弹出来的,如果你能性格再活跃一点就更好了。

这样的交代和铺垫,自然而然的让人陷入导演所要给我们的忧郁的氛围中,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个主人公的苦闷和压抑,相信她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紧接着镜头一转,她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中,搓着汤圆。

这时候高大的丈夫出现了,他就一直站在那里,藏在一昏暗的黑影之中。

在他们的对白中,你听不到歇斯底里的声音,但是毛孔已经随着那阴暗的气氛开始战战兢兢。

丈夫优介回来了,却不知是人是鬼,这样突然的出现,又不知何时会再消失,一切都在摇摆的不安中。

02

未有过至亲至爱之人离世经验的话,恐怕很难理解,一个活着的人对逝者的介说老人曾经收留过他,但老人自己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

在起初重遇的日子里,岛影教瑞树如何打包报纸,跟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聊天,瑞树看到他剪了很多花瓣的图案,收藏起来,很是好奇。

有一天瑞树岛影家中的平底锅煮寿喜烧,却惹怒了岛影,为什么惹怒,影片没有明确的交代,恐怕是让他回忆起了自己的妻子。岛影冲出家门,跑去街上喝的酩酊大醉。优介去街上找岛影,并把喝醉的他背回家,优介和瑞树一起,把他平放到床上休息。

在岛影生气、奔出家门的那一刻,嘴上说着“家人是什么?仅仅是肉体的分离就结束了吗”

在放下岛影之后,岛影的床背后的窗户上,一大片的剪下来的花朵贴在一起,十分漂亮。面对岛影床后发着亮光的花墙,瑞树的目光被深深吸引。次日醒来,再面对着凋零的花墙以及落满灰尘、满目苍夷的房间,瑞树呆立在岛影空空如也的床前。

这一站,也开启了影片要述说的主题,岛影的灵魂迟迟不肯离去,是因为对妻子的愧疚,此刻他离开了,是一种释怀。

在岛影和瑞树、优介和谐相处的那些画面下,岛影已经放下了我执,放下了要留在这人间找寻妻子的念头,肉体分离并不是完全的离开,岛影不再执着。

04

第二站,他们来到了小镇开饺子店的夫妻家中。

女主人有一架钢琴,却从来不碰。瑞树一天帮忙做完工,忍不住打开了琴,弹起来琴上放着的琴谱。琴声却唤起了女主人心底深处的懊悔,女主人逝去的妹妹在女主人深深的自责中出现,终于妹妹在瑞树的鼓励下,弹完一曲完整而流畅的《天使的合唱》,至此,女主人和妹妹也达成了和解。

05

第二站的拜访结束之后,一个重要的插曲上演,也揭开了夫妻感情中的迷雾和面纱。

原本要去下一站,但瑞树提起优介曾经出轨的对象,二人发生口角,瑞树负气下车回家。

回家之后,瑞树去拜访了丈夫的情人朋子,她似乎要去炫耀自己先找到了丈夫,但是在和朋子交谈的过程中败下阵来。她以为自己很珍视的男人,在他的情人朋子那里也会占据同样的分量,然而出乎她的意料,朋子早已云淡风轻的放下,而且她告诉瑞树自己已经结婚,并且很快会有新的生命降生。

瑞树曾一度因为有这样的情敌,或者说是假想敌的存在,对寻找丈夫,召唤他的魂魄归来这件事充满了斗志,然而在真正见到了朋子,了解到她的心态之后,瑞树难免有些失望。

再次回到家中,瑞树有些歇斯底里,空虚、恼羞成怒之下,她无所适从,最终又是一碗汤圆,丈夫优介再次出现。

06

第三站,他们来到了一个村庄,优介曾在那里教书,村里的孩子和大人都喜欢听他讲课。

在这里,和优介相关的是香织的丈夫。 香织的丈夫也已经死去,不同的是这对夫妇纠葛不清,生者拉着死者,死者拖住生者,互相折磨着。香织丈夫之所以不肯离去,是因为他不肯放下。优介问香织丈夫“你有什么愿望?”香织丈夫说“我不想死。”可是他这个愿望已经无法实现。

看到这一对夫妇的纠缠,瑞树劝丈夫不要再管,她说“有时候没有了断才是最好的结果。”她的心结也在此打开,她已经明白与其痛苦的纠缠,不如放下。

最后优介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时日也不多,身体已经变得十分虚弱。在他即将离开之前的那一晚,优介一改一开始见面时,对瑞树身体接触的拒绝,主动抱起了她,两个人的灵与肉融为一体。

第二天,他们来到了优介说的岸边,优介向瑞树道歉,然后离去。瑞树在岸边将自己曾经去寺庙写的祈愿书全部烧掉,从此释怀。

07

在最后一站的小村庄,有一个瀑布,那瀑布下有一个黑影,就像是生与死的临界点。瑞树偶然在某一天,在那里见到了在她16岁时就已经离开的父亲。

父亲告诉瑞树,他一直在那边看着她,希望她能过的好,因为不放心看到她现在的样子,所以父亲出现。

对于至亲,生者能给与他们的最大安慰,就是好好的活下去。

而面对生与死的隔绝,就像是优介给村民们讲述的光与质子的故事一样,一切万物在宇宙中都是如此的渺小,即使大爆炸也不过是一个开始。

当我们意识到生命存在的虚无,也就不再执着于纠结眼前的失去。

08

一部电影,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还要输出作者、导演的价值观,进而再引起人们的共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黑泽清的故事,讲的不算完整,甚至有些跳跃和拖沓,但是他的镜头下给予的启示,却不能忽略。

生死的界限,是人无法跨越的。

但是如果离去的人能发声,他们想说的,恐怕是叫活着的人,好好的活下去,甚至是把自己没活好的那一份也活出来。

《寻梦环游记》说,如果一个死去的人被活着的人遗忘,那么他就将彻底的消失。

然而活着的人如果执着于和死去的人之间的联结,久久不能放手,不能向前行,就像影片开篇时陷入忧郁的瑞树一样,那么死去的人如优介一般也永远无法得到安息。

活着,背负着至亲离去的伤痛,但是依然阳光的、热情的再次起航面对生活,那不是对死去的至亲的背叛,是一种放下,是一种对两者都好的解脱。

经历过亲人离去的痛苦后,依然能站起来努力的活着,不是因为这种痛消失不见了,它就像是一道伤疤永远不会消失,只是我们找到了一个方式,和这道伤疤和平共处而已,这是对生的自己和死去的亲人最大的宽容。

以上

 4 ) 导演调度与光线设计的分析 ——以黑泽清《岸边之旅》为例

在分析片段前,我们可以先大致了解一下本片的剧情:独自生活的钢琴教师瑞希(深津绘里 饰)曾经拥有幸福无忧的生活,但是自从三年前丈夫薮内优介(浅野忠信 饰)失踪后,一切发生了改变。某个晚上,正准备做吃的瑞希,突然目睹优介由外面走了进来。而接下来的话语更令她吃惊,原来三年前担任牙科医师的丈夫被诊断患有绝症,他不声不响离家出走,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安然死去。某种执念让他以活生生的形态出现世间,并历经三年跋涉回到了家中。在优介的提议下,半信半疑的瑞希和丈夫踏上了回溯这三年来的寻家之旅。路上他们遇到了曾经照顾过丈夫的人,夫妻二人心底的秘密交替浮现,他们终于能够坦然地面对彼此了。

作为当代日本影坛最重要的导演之一的黑泽清从来不是一个讲“好故事”的导演。他所有的电影里的因果关系都是断裂的。他的叙事充满跳跃性,让人很难跟上。因为既然影像能说明的,为什么一定要用语言说出来?(这也是黑泽电影主角大多沉默寡言无表情的原因,你无法预读情节发展)他所要表达的,都藏在那些光影里,体现在场面的调度之上。

比起故事本身,黑泽清远相信影像的力量。他对于运用光线来配合人物与摄影机的运动有十分独到的创新。黑泽清十分擅长精准地刻画影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在电影中表现人物心理是电影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以《岸边之旅》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影片。

黑泽清给出的如下的解决方法。

如下图所示, 外来的女主角来到一位住户家拜访,弹起了住户家的钢琴。

住户家的女主人听闻琴声赶来,整个场面正式开始。此时我们可以看出,黑泽清惯用的室内的柱子再次出现,将物理空间分割。

人物与摄影机缓慢运动,柱子对空间的分割越发精确,两人处在不同的空间。

女主人缓慢地走到钢琴旁,接着谈起自己去世妹妹的事情。此时画面分割依然成立,并且整个空间较为明亮。

而这时,女主角的走位和摄影机的运动自己打破了刚刚成立的“分割空间”,两人进入了同一的空间中。此时这代表着,两个人心理上关系的逐渐亲近和戒备的放松。

随着谈话的深入,整个空间的光线逐渐变暗,并逐渐消失,整个空间不再仅仅代表着物理属性,它被通过光线的明暗来反映了精神上的状态,同时两位人物越发相近,戒备逐渐消失。

在这部分中,光线的变化对于气氛的营造来说是决定性的,也就是最值得分析的元素。

 5 ) 爱或许虚无,但因为有爱,我们才敢面对人世间一切虚无

《岸边之旅》是一部将虚无和爱之间的关系刻画得最好的电影。

01

这部片子是我一位画家朋友推荐给我的。我一个人躲在一家旅馆里看完,看得让人满身鸡皮疙瘩,寒意顿生。《河岸之旅》尽管本质上还是一部都市爱情电影,但它的气质,带有浓郁的寓言性和神秘性,甚至是魔幻色彩。

看完之后,它让我第一时间想起一个短篇和一部长篇小说。

短篇名叫《河的第三条岸》,一位巴西作家的作品,这篇小说只有三千多字,我是在阎连科的《发现小说》中阅读到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据我认识的几个可以信赖的人说,他从小就这样。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也许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

故事里的父亲,后来上了船,在河里划来划去,漂去漂来,再也没有回来。阎连科在论述这篇小说时,他说,十年前在无意中阅读之后,这篇小说就再也无法从他的脑际抹去,仿佛一个被困在孤岛上的人,听到了来自茫茫大海的一声轻微模糊的搭救声。

长篇小说是苏童的《河岸》。作家以儿子库东亮的口吻讲述了在文革中失去身份的父亲库文轩在河上生活了十三年的生命悲剧。

看完这个故事,像喝了杯“极境牌”咖啡,味道苦极了。

严格地说,《河岸》和《河的第三条岸》并不完全是同一个卵巢里诞生的两个故事,无论从皮相还是骨肉,两者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呀,人就是这么奇怪,我看《河岸》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河的第三条岸》来,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跟自己说呀,苏童一定是看过那位巴西作家的短篇,才会有灵感创作出《河岸》,否则,故事与故事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那种寓言性、神秘性,甚至是魔幻色彩,怎么会如此相似呢?

在看黑泽清的《河岸之旅》,我脑海里不断闪回《河岸》和《河的第三条岸》在脑海里残留的画面感和故事印象,但其实除了电影里的神秘气质,与两个小说有某种相似性,其他的,根本是风马牛,完全不相及。

那么,电影《河岸之旅》究竟神秘在什么地方呢?


02

简单来说,《河岸之旅》讲述的是一个独居的女子与她失踪三年的丈夫的游魂一起旅行的故事。

这个独居的女子叫瑞希,是名钢琴教师,她温柔、知性,她善良、美丽;她的丈夫薮内优介,是名牙科医生,又英俊又潇洒,三年前却离奇失踪了。

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年,瑞希依然无时不刻不想念他。她每天为他抄写经书,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平安无事地归来。

突然有一天,优介若无其事地回到了家,瑞希又惊又喜。但听过优介的倾述,她才知道,丈夫已经在三年前去世,现在跟她对话,是他的游魂。

他的游魂因为对爱的执念,历经了三年人世间的旅程,才回到了瑞希身边。瑞希对丈夫生前所经受的一切产生了好奇,于是,她和丈夫踏上了回溯这三年来的寻家之旅。

这段充满魔幻色彩的旅程由三个故事构成。第一个是小镇老邮递员的故事,优介曾在他家借宿过,帮他修理过电脑;第二个是餐馆老板娘的故事,优介曾在她店打工过;第三个是山里头疯媳妇的故事,优介在她家里留宿过,曾在那个村子里头担任过老师。

在第三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中间,导演插入了一段瑞希去优介曾经工作牙医诊所,与他的情人会面的故事。

整部电影就像是由爱·伦坡笔下的四个短篇小说构成。从头到尾,弥漫着无论如何也驱散不掉的阴郁、忧伤气息,像极了阿摩司·奥兹笔下《爱和黑暗的故事》那种调子。

由浅野忠信演饰的优介身上倒是有一种阳刚爽朗的气质。这种气质多多少少冲淡了影片刻意或不经间营造的阴郁感和神秘性。

电影结束的时候,优介离开了人世间,而瑞希也放手让他离开。《河岸之旅》的尽头,居然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特别特别温暖,特别特别治愈的感觉。


03

在几位日本导演中,是枝裕和,看似温和明亮却包裹着无比坚硬的残忍和冷漠,比如他的《无人知晓》;宫崎骏,在洞悉人类精神世界的暗黑之后,依然万分毅然和决然,比如他的《幽灵公主》;北野武,在天真和激烈中,混杂着伤感和悲痛,比如他的《双面北野武》。

而黑泽清全然不同。

他在诗意化、虚幻化的爱恋关系中,投入特别硬的东西,投入特别暴力的元素:比如那口邮递员砸向妻子的铁锅;他在忧伤、迷离、虚无的生离死别中,又投入特别温暖、明亮、真实的东西,比如优介那几堂关于“虚无”的讲座。

在“河岸之旅”最后一站,优介把瑞希领到一个藏在深山老林的村庄里,他曾在那里给村民免费讲解宇宙万物之间的关联,他讲到了原子、粒子、质子、光子、 中子,还讲到了虚无。

他说,虚无是世界万物真实而存在的构成元素——就像光,我们把一束光用双手遮盖起来,它好像不存在似的,但张开双手,那束光从我们指间跳跃出来。

虚无击中你的时候,它巨大无比,像大海,像沙漠,像迷雾;虚无拥抱你的时候,它温柔如水,旋转如风,极速如影。

《河岸之旅》是一部将虚无和爱之间的关系刻画得最好的电影。

可以说呀,我们的爱、信仰、责任、意义、价值、智慧、思想、激情、热爱统统都建立在虚无之上,同时也建立在光、影、云、天空、大地之上,建立在无聊、空白、绝望、等待、无意识、烦燥、衰老和死亡之上。

爱或许虚无,但因为有爱,我们才敢面对人世间一切虚无。


04

《河岸之旅》改编自小说。它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兼具视觉艺术所具有的感官震撼和独特气质,很多影迷因为这部电影,从此喜欢上了黑泽清。

一句话小结:带着忧伤、迷离、神秘气质的《河岸之旅》,是对爱情的沉思:准备离开人世间的游魂,他想留下的惟有爱,他想慰藉的,惟有他的爱人。虚无的爱,既是最后的牵挂,又是最后的遗产。

跟《海边的曼彻斯特》有点像又不像,不像又或许有点儿像。

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从一部电影跳跃到另一部电影,从一个世界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以为它们有内在的一致,又坚信它们有本质上的不同。

几年前,我读过一本很奇特的本——华裔法籍作家程抱一的五幕剧《游魂归来时》,它讲述了两男一女的爱情故事。男的是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荆轲和高渐离,女的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春娘。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作者用一个爱情故事的外壳反转了历史叙事逻辑:职业刺客荆轲和云游乐人高渐离,这两个男人的游魂,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游荡之后,重新回到了美丽出奇的春娘身边,他们纵情倾诉他们那些难忘的往事。从他们的相识,一路讲到相爱、相诱、相吸。短短的几万字,将友情的崇高和热烈,将爱情热烈和崇高,尽述无遗。

这个故事和《河岸之旅》一样,令人悲息和惊叹。

最后一章《归魂之歌》,是全剧的点睛之笔,我一位电台主持人朋友,曾在一次朗诵比赛中,借用过一次。在这里,我也想东施效颦,借用《归魂之歌》开头那一小节:

我,已经那么接近死亡!
我,已经那么远离死亡!
死亡既已发生;死亡不再。
再无任何残存,唯存欲望,
未酬的至纯欲望,
未尽的至深欲望
执着地回溯向那太初的欲望,
那是大道之本,
那是全生之根。
太初的欲望使元气从虚无孕生,
从虚无出现的生命奇迹呵!
从虚无出现的爱恋奇迹呵!

正如程抱一先生所吟唱那样:一切生命终要再造,一切生命终要再活……极度的甜蜜和极度的暴力,极度的干渴和极度的饥饿……一生刻骨铭心铸造出灵魂!一生激情迸发展现出灵魂!……历经一切后才知道怎样生活,怎样真正地生,怎样真正地活,重新生活,这不正是唯一的欲望吗?

我在《归魂之歌》之中看到了《河岸之旅》所意蕴的一切。无比悲伤的电影却给了我如火焰如潮汐般的力量。

——————————————————————END————————————————————

【微信公众号:唐瞬冷文艺】

 6 ) 好混乱啊,剧本确实也是有心思了

1、喜欢慢节奏,但确实讲的乱呀,想说比 魂归故里 剧情效果上差比较多,所以大众不喜欢吧!2、这种特别的手法又让人感觉很贴近生活。女主太懦弱了,太依赖丈夫了,也不敢正面面对丈夫出轨的事实,知道怀疑丈夫死了,也没有勇气去见小三.............吐槽一下,男主为什么不能做车回家呢?

 短评

想起了《百年孤独》里,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一个眷恋人世,久久徘徊不去的死者。然而黑泽清拍的实在太扁平了,剧本和手法都没亮点,深泽绘理演得也是极度单薄。且不论生死这种大命题,生活自身的厚重都丢掉了。

7分钟前
  • cassetteman
  • 较差

苍井优啧啧啧 其他木有亮点。

9分钟前
  • kana
  • 还行

界限穿越。

14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爱戏加分

18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气氛很厉害。最后一堂课,灯次第亮起。车窗外无声的景致。不过仍有一些很僵化的人物行为。

23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把临界生死之事神秘而诗意的呈现出来,岸边之旅也是一段放手之旅,结尾还是有被感动

26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你带着我 我带着你 你带着记忆 我带着爱 我们相敬如宾 我们若即若离 我们固若金汤 我们阴阳相隔。如果死亡只是你我岸边之旅的起点 就让我跟你一起扑朔迷离 四海为家。

27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SIFF2015#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浅爷橘色大衣好看,深津裙子和腿好看,小优五分钟戏份也满足了。

29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遗忘,谅解,接受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A / 一种与阿莫多瓦不同的“物候”。时间从光波的中心向两边无限延展,宇宙从点亮一个房间的灯光开始——那么是一个房间先存在?还是宇宙先存在?

37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視覺和故事都好,深津繪里演得也好,但總像是黑澤清拿來練手拍出來的言情小說........

40分钟前
  • 阿树
  • 还行

我。好。帅。

41分钟前
  • 浅野忠信
  • 还行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转身离开,有可能也是一种真爱

4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本来还蛮期待的,看完很失望,似乎是这次电影节看的片子里最差的一部了。故事没有新意也就算了,节奏又慢到让人出戏。。。2015SIFF D6

48分钟前
  • 忽离
  • 还行

其实归根结底,是想教会人们放下。死去的人们带着执念不愿离开,活着的人心里带着愧疚走不出去。只是这故事讲的实在太乱,一块一块的……而且这鬼回魂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啊?用芝麻汤圆召唤吗?

51分钟前
  • -SOKA-
  • 还行

SIFF@影城,三星半入;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具体实际地解剖一部明显以写意手法书写灵魂与精神探索的影片呢,剥离本质;介于生死之间的临界状态,亡灵渡河之前的执念,几个段落设置不错,既有解自己心魔,又有普渡众生之意,黑泽清不是一直玩这套的嘛,这次还柔和了许多。

5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在这边,在那边,都是一样的(浅野忠信长得越来越像范伟了

60分钟前
  • 冰山李
  • 还行

中段的巴士戏我怎么就看出泪了…

1小时前
  • 还行

手捧导演传记等待见面会,结果扑空,仍兴致昂扬。依旧延续前作中对生死议题的探讨,将死亡具象化,将阴阳界抽离并置。万物皆虚无,山川河流,善男信女,只诉温情不言殇。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叙事乖张逻辑诡异节奏缓慢很容易吓跑观众,但若静下心来会发现此乃上乘佳作,如同一场探讨生与死的漫长修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万物皆虚无。这是137亿年的沧海一粟后,你嵌入我灵与肉的离别钩。

1小时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