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1981

剧情片大陆1981

主演:严顺开,王苏娅,李纬,孙道临

导演:岑范

播放地址

 剧照

阿Q正传1981 剧照 NO.1阿Q正传1981 剧照 NO.2阿Q正传1981 剧照 NO.3阿Q正传1981 剧照 NO.4阿Q正传1981 剧照 NO.5阿Q正传1981 剧照 NO.6阿Q正传1981 剧照 NO.13阿Q正传1981 剧照 NO.14阿Q正传1981 剧照 NO.15阿Q正传1981 剧照 NO.16阿Q正传1981 剧照 NO.17阿Q正传1981 剧照 NO.18阿Q正传1981 剧照 NO.19阿Q正传198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02:30

详细剧情

  身形猥琐、其貌不扬的阿Q(严顺开 饰)是未庄一个靠打短工度日的小人物。他家徒四壁,穷得连姓都没有。虽然如此,阿Q却始终自我感觉良好,或瞧不起装模作样的假洋鬼子,或与地主赵太爷攀亲。当然换来的往往不是尊敬,而是鄙夷甚至一顿毒打。好在阿Q有着一套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所以肉体上吃亏的他最终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自从被赵太爷打和调戏吴妈受罚之后,阿Q的日子愈加难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进城谋求生路。阴差阳错的一些事,竟让阿Q在未庄人眼里成了手握重权的革命党,这个憋屈半辈子的小人物总算暂时抖了起来……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并荣获瑞士第2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长篇影评

 1 ) 幻梦

小时候看过的阿Q正传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口耳相传的阿Q精神,自带一种嘲讽感。时隔多年再看阿Q,其实比起嘲讽更多的是悲哀与自省。因为如今带着一定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作为旁观者看着阿Q的我是完全理性的,是满腔热血与激情的,可我始终无法知道如果自己在那个环境下,在那个地位中,我会是什么感觉,是愤怒,是抗争还是麻木,是一个善良的人还是一个在食物链中间的人。

阿Q名叫阿桂,因为不知道是桂还是贵,就用罗马音quei 替代,于是变成了阿Q。而正传来自言归正传。当阿桂变成阿Q,他的个人特征就被缩小了,被放大的是一种群像特征。没有人记得阿桂姓什么,在赵太爷的儿子考上秀才的时候,他曾说他姓赵,算起来还比赵少爷大三辈。可是,赵太爷说:你也配姓赵。打了他两巴掌就把他轰出去了,从此他再也没说过他姓什么。你看,封建时代的女人没有名,只有XX氏,演变到后来,一个人连姓都不配拥有了,那些有地位的人就把他们看作一粒尘埃,就希望他们无声无息地消失。可是阿桂呢,他也没有反抗,他说,不把赵老太爷父子放在眼里,就几乎是个完人。这种精神胜利法固然是他活下来的一种方式,可这种方式剥夺了他内心的愤怒,因此他也就不会反抗了,他连一个也许是事实的姓都没有勇气与能力守护。

后来,王胡和阿桂因为阿桂的秃头起了争执,王胡打了阿桂,并说他是天下第一贱货。阿桂直接理解成天下第一,于是他又乐呵呵的了。也不知他心里究竟是不是真的乐呵呵。阿桂既然不敢反抗,但他又做不到真正的隐忍,所以贱吗,我觉得是的。想想我们是不是也会这样,当着面什么都不敢说,只感在背后嚼人口舌,只敢在心里腹诽,如果阿桂真的能通过精神胜利法让自己快乐,那我觉得我还不如他呢。只可惜,我觉得他并不是快乐,只是让自己不痛,痛明明是种保护人的感觉,他丧失了它,又怎么能去问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又怎么可能去问怎么办呢。

再后来阿桂去赌博,明明赢了却被人打了以后,他打了自己两下,因为这样就认为打人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人。看到这里,我除了叹气,真的无话可说。我觉得因为秃头和人争执被打自我安慰也许还有理由,因为确实阿桂在这件事上也与别人打架了,他并不是完全无过错的。可是在姓氏和这件事上,他却明明是没有什么过错,明明是该争取自己的权益的。有人说是因为他爱炫耀,不懂得见好就收,可我更愿意觉得是别人见不得他好,这一方面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会让自己没有人可以欺负。这就是食物链的悲哀,底层人民明明应该联合起来对抗,却一个个只抓着自己的利益,让有地位的人笑看他们无意义的争斗。哦,这扩大到整个人类好像也适用。

阿桂其实也不是全盘接受的,也不是真的快乐和释然的。他从赵老太爷,王胡,钱少爷那里受到的气,都拿去欺负小尼姑了。女人无论何时都很难。阿桂一定以为周围人的笑是对他的认可,却不知道别人只是看西洋镜罢了。

这个时期的他因为卖力气还有短工做。可是呢,他太直白,太顺应自己的原始欲望,也太一厢情愿沉溺自己的幻梦中了。捏过小尼姑的脸后他觉得自己该有个女人,于是把吴妈的正常行为都看成了献殷勤。他以为吴妈说他是天下第一傻瓜是在和他调情,却不知道人家说的是真话。于是,他说我要和你困觉。吴妈于是吓得要闹上吊,而未庄的女人们从此也躲着他走。那个时候的贞洁观念害得也不只是女人,同样也束缚着男人,束缚着两性间的正常交往,那两性怎么可能互相理解呢。

于是,阿桂只好去城里。在城里,他靠着偷发达了。回来以后人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短暂地中兴了。只可惜,人们知道了他偷的事情后,他又没落了。直到他听到革命党人来庄里了。他以为革命了自己就能翻身压过庄里的太爷他们,就能有女人了。于是,什么也不懂地喊着我革命了,假话喊多了就有变真的幻觉。梦里,他真的翻身了。可是阿,即使在梦里,他想到的惩罚也是脱下裤子打屁股,你看他理解的革命有多浅薄。他没有办法杀人,我觉得还是一种麻木的状态,依然不敢反抗也不懂反抗。

最后,祸从口出。白举人托付给赵老太爷的财物丢了,赵老太爷为了消灾让阿桂做了替罪羊。阿桂不识字,被官员的笑蒙骗,以为说的是自己之前在城里帮别人放风偷了衣服的事情,画押的时候他还嫌弃自己画的不够圆。他以为人生大概都是要画几个圆的。直到他被判处死刑,游街的时候他还是觉得人生大概都是要游行的,不知道他看到那个古轩亭口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当初他看别人被杀头的时候有多麻木,如今别人看他就有多麻木。阿桂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了。留下一群依然稀里糊涂的人在讨论他是不是好汉,在遗憾他没有唱戏,白去看游行了。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阿桂并没有断子绝孙,他的后代繁衍不息。

阿桂其实无数次说到假这个字,这一点他倒是看的明白。假洋鬼子,假正经。说的确实是那个庄子里的所有人,虚伪的钱少爷和赵少爷,随波逐流,借着革命为自己谋私利。懦弱无能的赵老太爷,国难当前,只想着娶小老婆,听到阿桂发财就讨好,听到他革命就害怕,没有去求证的意思,也做不到从一而终。白举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什么大义灭亲,还不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而为官者贪赃枉法,只想着谋利和结案,却不知道去追求事实。

只有那个土谷祠的老人是温暖的,他留下了地保老爷企图骗走的阿桂的冬衣,在送被抓走和他说:县城里是有王法的地方,你就放心的去吧。可是老人家不知道,有一个词叫世风日下,这世上没几个真正的人了啊。

阿桂那一句:大叔,我会回来的。大概是最难过的,希望阿桂再也不要回来了,希望回来的是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主见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们都不要做那遗憾游行者没有唱戏的观众,如果做不到发声,那至少做土谷祠里的老人吧。

 2 ) 《阿Q正传》——我手执钢鞭将你打~~啊~~哎呦!

本片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拍摄。《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中篇小说,讲述辛亥革命前后畸形的社会状况。形形色色的普通老百姓共唱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风雨欲来满城飘摇,这个看似闲逸的小村镇也深受波及。后路无法回头、前头一片迷雾,立足中间浑浑噩噩惶惶不可终日,阿Q的存在,烘托出了当时人们精神娱乐和寄托何其荒谬。

取材于小说而翻拍的电影最难得地方在于:人们因为对小说的熟悉不仅在情节上已了然于胸,而主角的形象也早刻画于心。而严顺开老师版本的阿Q令我感到惊喜,所谓“演活了”也就不过如此吧:阿Q耍牛逼时的人模狗样和瞬间认怂的窝囊状都十分形象,不论是远景的走路姿势还是特写表情,都像是阿Q真的从书里走到了现实中。

阿Q这个人,当真是可怜又可恨的最好例子。他自私,根本不知道革命是什么只想借势作威作福一番;他可怜,活到了30岁还是孤家寡人且债务累累;他可恨,看见比自己弱小的就要欺负一番才痛快;他也老实,做短工踏实卖力灯油少他就不休息的舂米。只可惜他始终都是烂泥扶不上墙,沉浸在自己的白日梦里,用精神安慰法慰藉白天受到的侮辱。骨子里还有恃强凌弱的奴性,加上天生家中一贫如洗,所以当穷人也当的四处被人瞧不起。

然而一个人被毁掉,不能说不是被社会泥潭淹死的。愿意跟阿Q喝酒哄闹的都是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只会怂恿阿Q做无良之事;有可能是本家的赵家,却嫌贫爱富欺软怕硬,从来也不想拉阿Q一把;尼姑庵里的尼姑看似一心向佛,放心不下的却是有着四百年历史的明朝香炉和灭亡了的清朝牌位,面对快要饿死的阿Q也是嫌弃至极乃至放狗来撵。唯一一个真心对善待阿Q的老人,虽然竭尽所能,但也力不从心。

阿Q未被善待过,他的内心还停留在见样学样的孩童年纪。他的所作所为正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丑恶和变形。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从未发生在他身上,而他耳濡目染的也尽是“金钱万能”这一简单粗暴的道理。酒帮助他麻醉白日的痛苦,精神胜利法弥补他软弱无能的天性,吹牛皮和说闲话何尝不是他驱赶孤独的手段。尽管这种交流方式令人不齿,甚至卑鄙可笑,却是他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影片的服装很用心,角色经历变化前后都会用不同的服装表达处境。水镇上容人生活的空间变小,拥挤的同时也让冲突更为戏剧化。阿Q调戏吴妈的一场戏处理的很是细腻,然而阿Q这种直男癌深入骨髓的人获得同情已经是多福。做了一场春秋大梦却被狗吓得从床上跳起来,对于一个灵魂病入膏肓的人,如何能救得了呢。他可笑,更多的却是悲剧。

 3 ) 1:48:22数字修复版和1:55:54版本的大概区别

关于时长,网上的长版本清晰度低,帧率高。

修复版好,但是短一点,其实大部分都是些无关紧要的镜头,有个1G和5.5G的文件。

至于豆瓣写的125分钟没找到。有没人提供下??

颜色差很多

多了纪念老鲁蛋辰。

屋子拉进镜头很长。

108分钟的6分18秒出片头。

115分钟的是老鲁又出来说话阿q名字由来。8分08出片头。

18分钟略疯魔状态。

36分30阿桂抽烟

45:32 回家发呆

54:49 进白举人家,进了又想出

58:19 ?家向赵老爷介绍阿贵的衣服

1:07:35 。。八卦。

1:13:15 梦中镜头久一点。

1:24:28 街上两人没答理他

1:30 :36 挑担的人上桥。

1:33:12 多了剪辫子对白

1:53:35 队伍镜头多了点。

那个年代的典型小农思想啊。当然,有些传统和社会环境还在。”据考察家们考证说,阿贵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4 ) 你的社会地位如何决定了你的权力、信念和行为

改变世界,需要时间、需要信念、需要信仰。

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未庄,挨了打,也就是自己念到念到“儿子打老子”

但到了2020年的互联网上,

他可以手机自拍伤口取证,发微博申冤,

可以抖个直播,未庄村长暴力殴打普通村民现场,

10万+上热搜的题目是现成的:

我怎么就不配姓赵?

我为什么不敢姓赵?

我姓了赵为什么还被暴打?

同样一种小人物的、卑微的、自嘲的、自我麻醉的、主动放弃权力的精神--阿Q精神。

在辛亥革命前,就是自言自语“儿子打老子”。

在2020年,就能,在全世界都能看到的互联网上,依法主张自己的姓名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零一十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同时,阿Q也可以主动放弃姓赵,改姓“阿”,

坚守自己“阿Q”的品牌,

向历史上使用“阿Q”获得商业利益的有关机构和个人,追讨品牌使用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七条 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字号、姓名和名称的简称等,参照适用姓名权和名称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So,

鲁迅的伟大,在于,

1.他用一支笔,完成了替底层的呐喊。

替“阿Q”在心里狠狠地喊了一声:我怎么就不配姓赵?

2.他用一篇小说,描绘了一种精神的悲哀。

阿Q精神,不仅仅是小人物的悲哀,是所有被当下地位限制了权力、信念和行为的悲哀的总和。

3.他把自己的“笔名”,变成了一种智慧。

当我们想“鲁迅”一把的时候,我们知道,应该先注册个备用的ID。

备注:

电影《阿Q正传》 The True Story of Ah Q (1981)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06/75ba6483b8344591abd07917e1d25cc8.shtml

 5 ) 阿Q繁多的后代

文字带来的痛苦像针扎一样深入骨髓,电影给人的感受就像一记重拳打在心窝...小时候读完小说是一种朦胧的难过,今天看完电影说了好多可仿佛始终找不到意义的出口。

我还是不觉得鲁迅在讽刺阿Q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我希望他和我一样在为阿Q叹惋和难过。我哀阿Q不幸,可我不怒他不争,因为我根本无法对他发怒,无法对一个撞碎在高墙上的鸡蛋发怒。这样的一批人到死始终是混沌的,他们跌倒了原地躺下不是有意识有能力却不争,是无意识无能力的不争,无意识来自教育资源的短缺,无能力来自社会资源的短缺。“精神胜利法”是导致个人走向灭亡的缘由,却也是存活在这个畸形社会里的必要手段。所有受压迫者这样的惰性导致了整个群体的悲哀,也又让压迫者更加变本加厉。

这样的作品很难被超越,在于它带来是除了深度的思考,还有五味杂陈的感情。作为读者/观众,将自己代入角色,我感到庆幸、无奈又有些恐惧,我庆幸我现在至少过得还不错,我享受着资源和爱;我无奈阿Q的存在和选择有绝对的合理性和很强的必然性,而并非特定而巧合,继承了阿Q精神的我们也在走着相似的路;我恐惧,可不是恐惧自己会面临困境,而是恐惧无知,恐惧我的庆幸只是“精神胜利”,恐惧我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挨锤的牛。

跳脱出电影本身,又让我感到悲哀的,是我们现在的电影和作品,别说底层人物,以普通平民百姓为主角的已经基本不见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有话语权的人对这些角色的放弃,还是受众对这些话题的淡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缺乏了关怀,还是缺乏了注视。或许单纯就像我刚看完电影那样所说的,我觉得以后还是别再看这样的电影了,真的煎熬,平时已经够低沉,已经很难再接受这样盐一般的痛苦。

 6 ) 拍成漫画应该更好

   CCTV6放《阿Q正传》。80年代的片子,虽然从画面和人物表演上怎么看怎么不爽,但我愣是像着了魔似的没有换台,完整地看了下来。
   当听到影片结尾时的旁白“阿桂(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时,我竟忍不住一个人鼓起掌来。
   终于明白,语文课上靠老师逐句分析是看不懂鲁迅的。但其实我们的身边到处都充斥着鲁迅小说中的各式人物。
   影片中的江南看起来很淳朴,我比较喜欢。
   虽然男主角的表演在当时已经很到位了,但我心目中的阿Q应该是一个漫画形象出现的(鲁智深也是),真人是无法完美展现的。
   不过鉴于目前还没有其他版本,所以还是推荐一下!

 短评

阿Q正传可供深层阐释的东西太多了,国民性不过是中学语文教学层次的理解。这版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片末那句旁白,故作深沉之状,自以为清醒,实则画蛇添足,把鲁迅的层次瞬间拉低到了胡适的段位。

7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严顺开真是为阿Q而生的,他完全让这个符号化的人物鲜活了起来……

8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看此片仿佛见芸芸众生近在眼前,鲁迅笔下的国人至今遍地,从不过时。大师啊大师,这样的人性洞察真是深刻!文本改编很贴合原著,个人感觉略显得浅白的地方在于,表述为镜头语言的旁白消解了原著文字的讽刺意味,而且颇以评价的口气。原著的“我”贵乎以一个局外人的口吻阐述。各个演员的演技非常传神和到位,尤其是严顺开老先生,这演技也入教科书了,真是牛X。8.4

1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影片出品的1981年正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1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高中语文课

19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据史学家考证,阿桂(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电影还是由鲁迅的作品和演员表演撑起来的,其他都挺逊色的...

20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选修课看的高清版 很清楚 看电影特有的质感 有种特别的亲切感 至于它所表达的 课本上应该都学了吧 喜欢电影中和阿Q在一起的那个老头 淳朴老实

22分钟前
  • 🇦🇷🇦🇷
  • 力荐

改变了吗?没有

25分钟前
  • 汉堡
  • 力荐

唯一获得国际喜剧类奖项“金拐杖奖”的演员,严顺开

29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作为一个生活的弱者 阿Q无力抗拒黑暗和恶势力的迫害 丧失了普通人的思维规律 近乎精神失常 赵家遭抢 被人陷害 一步步走向刑场 他丝毫没有意识反抗 为自己辩白 最后要画押了 阿Q还担心自己画不圆 被人笑话而烦恼 这是多么的愚昧和悲哀 阿Q是鲁迅对病态国民深痛感受的结晶 是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的代理

34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默哀。伟大的演员在作品中永垂不朽。

38分钟前
  • Vulpecula.h
  • 推荐

不看不知道啊,文革结束后就5-6年时间,多年压抑的创作才华就这样的迸发出来。看过一些中国电影百强片单,这些名著改编作品罕被提及。偶然间在哔哩哔哩上发现了这些宝贝。水准真高,色彩,空间、建筑,我们的美学实在比日本要丰富、大气、随意很多。这样的作品才能让人有民族自信啊!打算一点点看。

39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原作带来的优秀基因,即便影像化改造,依旧让人拍案叫绝

42分钟前
  • 尘飞扬
  • 力荐

内容形式和表演风格太话剧,台词感觉很鲁迅文学。如果说吴妈因为阿桂一句“我想跟你睡觉”就弄出这样的风雨,放在当时的背景还算可以理解;那阿桂做贼偷东西的事情可以在似醉又清醒的状态下跟地保“实话实说”而一分钟后便后悔不已,这样不合理的情节设计于我就说不过去了。阿桂-阿Q;妈妈的,王八蛋。

4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人活着总是有太多不顺的事,特别是那个人吃人的社会,精神胜利法必不可少。阿Q的梦中翻身做主人就是变成剥削阶级。最后他死了,虽没有女人却有后代,子孙繁多至今不绝。鲁迅对阿Q是讽刺更是同情,是从阿Q的遭遇控诉剥削的社会。

44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小说是真好 电影是真囧 完全是一群基本功扎实的演员支撑的。ps:结尾 据史学家考证,阿桂(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49分钟前
  • 纪月航
  • 还行

编导本着“宁可拙笨不使滑稽”的严肃的创作思想,避免把阿Q塑造成一个仅供人一笑的滑稽形象,对于原着中的那些”滑稽和笑料”既不照搬无误,更不任意夸大,也不从生理上和外形上丑化阿Q,而是抓住阿Q国民劣根性的实质——精神胜利法,从阿Q的思想上和行动上表现他的可笑而又可悲、可气而又可怜的精神特质,更多地赋予这一人物以同情,主要笔力放在“哀其不幸”这一点,以“怒其不争”为辅,以求最大化地保持住原著的基调。影片在改编上另一个成功之处就是十分巧妙地用鲁迅的画外音贯穿全片,既是写人状物的点睛之笔,又把原著中蕴涵的深邃思想表达了出来。——《中国电影史纲》

50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阿桂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51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几十个机位,小小的制作成本,全靠编剧和导演,还有主演们揣摩人物的深度!佳作!

53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阿Q从书里活过来了,变成了阿贵,没书里那么令人厌恶,还带着点亲切感,不像是隔了一百年的人物。至于连阿Q都觉得自己是赵家人,可以理解为什么世上那么多精神“赵家人”。

58分钟前
  • Sputnik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