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综艺大陆2020

主演:宁静,张雨绮,黄圣依,伊能静,万茜,金晨,吴昕,郁可唯,蓝盈莹,张含韵,李斯丹妮,王霏霏,孟佳,袁咏琳,白冰,张萌,沈梦辰,黄龄,钟丽缇,郑希怡,王丽坤,丁当,阿朵,金莎,刘芸,陈松伶,海陆,王智,许飞,朱婧汐,黄晓明,杜华,赵兆,陈琦沅,魏大勋,杜海涛,彭磊,赵梦,庞宽,杨澜,霍汶希,李佳琦

导演:吴梦知,晏吉

播放地址

 剧照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2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4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5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6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4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5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6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7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8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9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3 12:10

详细剧情

  节目将通过呈现当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梦历程、现实困境和平衡选择,让观众在过程中反观自己的选择与梦想,找到实现自身梦想最好的途径,发现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的选择。

 长篇影评

 1 ) 喜欢宁静,但还是要警惕《浪姐》的陷阱

原载「虹膜」

三公更新

「浪姐」不是请客吃饭,每个姐姐都迟早要付出代价(三公)

有种说法认为,这个节目里大家都是来成团的,只有宁静,像是来挑选自己的团员的。

在要求介绍自己的时候,大家都乖乖介绍了,只有宁静说:还要我介绍我自己?那相当于我这几十年都白干了,都不知道我是谁。

大家只会觉得可爱霸气,没有丝毫反感。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家对宁静的认可上,换个资历软些的人这么说试试看?

虽然宁静并不是这些姐姐中年纪最大的,要说资历,也和同辈的伊能静、钟丽缇、陈松伶不相上下,但确实只有她,仿佛坐拥了王者之位。节目的主海报是她。在化妆间第一次见面时,所有人都把她当成前辈去握手。看到别的姐姐表演时,她星星眼静式满意的表情,一副要把她们收入麾下的样子。

她是这档节目里真正的大姐大。这和宁静一直以来给大家的那种既定印象有关,甚至于说,宁静最重要的银幕形象,就是「姐姐」。 宁静最被大家喜欢的银幕角色,《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米兰,就是一个典型的姐姐形象。喜欢刘忆苦的米兰,对于马小军这一批毛头小孩来说,是大姐姐,更是成熟的、女性的、荷尔蒙和性萌动的代表。除去这种年龄和经历上的成熟,宁静的身体也在姜文的镜头下成为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一个符码。饱满的、青春、小麦色的身体,充满生命力,跟当下流行的白瘦幼的审美相比,会让你感叹这种美也很好啊。

这种女性审美,在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几乎已经消失了。 类似的也还有《孝庄秘史》中的大玉儿,《黄河绝恋》中的安洁,前者有孝庄太后的历史身份,后者女军人的身份,都不是那种典型的「少女」,而是多了一种「姐姐式」的成熟和坚毅。

但话说回来,不管是《花儿与少年》还是《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宁静的这种大姐大人设,反而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桎梏。

她最成功的那些角色,都是2000年前后的作品,如今在综艺里以大姐大形象活跃的她,传达出来的是另一种无法被我们忽视的信息,如今市面上提供给她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的角色,真的很少。 大家现在叫《乘风破浪的姐姐》「浪姐」,但其实节目组官方给它起的名字是「骊姐」,取自节目开场白文案里的「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以姐姐为最大卖点,48岁的宁静从资历、年龄、控场力和吸睛度来说,都是这档节目里最「姐」的姐姐。节目里所有的姐姐都很美,不管表演是否有失误,都或真实或努力或可爱。

但一个事实,似乎在大家对姐姐满屏的赞美中被忽略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看起来,是要强调一种女性价值和女性之美的多元化,用这三十位在主流观念里已经不年轻了的姐姐,来试图打破人们对女性的年龄桎梏。

节目的弹幕里有一句话很真实地反应了节目击中的那种观者心态:看了这些姐姐,突然不怕变老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种说法是,《乘风破浪的姐姐》,是要以「反女团」的姿态做一个完全不同的女团。这个「反」,反的就是主流社会对女性美某种单一化的定义:青春,超过25岁对于女团来说那就是老得不行了;甜美可爱糖水没有攻击性;整齐划一犹如流水线产物。

如果单从年龄和个性化的层面上来说,《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确做到了某种意义上对女团的背反,但在突破女性年龄桎梏上,并非如此。节目开场白中的「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揭示了一些微妙的态度。 三十岁,成为选择姐姐的一个指标,过了这个岁数才能叫姐姐,这首先是对当下主流观点的一种借用,毕竟,如今过了三十岁不结婚,都能被称为「剩女」。你也可以把这视为一种反讽,文案和节目本身似乎都是想说,我们可以不在意年龄,不再青春了也可以很美,女性的可能有无限多。听起来很女性主义。 但钟丽缇说:我状态永远22岁,心理年龄永远18岁。吴昕说:我好想回到27、8岁的时候。我们能看出来不是这样的。

无可否认的是,节目中的这些女星,绝对是最为成功的女性样本之一,作为个体的她们,也的确跨过了某种意义上的性别桎梏。比如阿朵,就打破了早年自己的性感标杆,做自己想做的音乐。比如许飞就说自己「既不女也不团」,在主流意义的「女性魅力」之外确立一种新的美。陈松伶虽然明显体力不如黄金期,却依然唱跳全开, 但这里想说的,是作为群体的她们,被《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节目推到前台来的标杆意义。

她们被赞美的、被消费的、被青睐的、成为噱头被营销的,依然是美丽的外表、不走形的身材、宛若少女的皮肤、始终高指标的活力和自律,以及,视觉年龄绝对远小于真实年龄的「年轻」。

被大家反复提到的那句弹幕,「看到姐姐们就不再害怕变老了」,恰恰解释了这种消费的本质。 节目借助姐姐击中的,依旧是当下社会中女性面临的结构性压迫。它打着「反女团」整齐划一青春可爱集体审美的口号,通过选手之口说出的个性化、百花齐放,都不能掩盖它所缔造的另一种「集体审美」。

这种集体审美可以替换为一个问题:女性要怎么样才能算活得成功?

答案在节目里。「三十岁以后,人生的见证者越来越少,但还可以自我见证,三十岁以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却,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这样的说辞,指向的,是在年龄红利逐渐消退的价值体系下,精英群体,依然能以个人的天赋/努力/资源无限期延宕年龄红利的成功学体系。

她们一边可以拥有多年打拼出的、年轻偶像尚未积累出的资历、地位、业务能力,另一面,却又能以「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拥有力压年轻女性的「形象胜利」。

这并不是突破女性年龄桎梏的胜利,而是《乘风破浪的姐姐》,通过经营这种成功女性的形象,精准击中普罗女性「女性形象焦虑」的迷魂汤。它传达的是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女性只有几十年如十八岁的拥有身体资本(美貌身材活力),才能得到社会资本的肯定。活得好活得美活得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才是姐姐。反之,则是在社会话语中消隐的女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甚至是一种基于「女性形象」的成功学价值体系。

当然,如果我们回到精英群体这个「宇宙」中,会发现这种成功人士对自我形象的管理焦虑其实是通行于男女之间的。就拿此前网友以香港艺人尤其是男艺人对自己身体形象的严格自我管理为例,男性同样置身于这种结构之中。这种自我管理约等于精英人士对自己人生的自控能力,与阶层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形象直接挂钩。

但女性,在这种结构中,尤其在身体/衰老上所受到的凝视与苛责,标准远高于男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能明白,《乘风破浪的姐姐》并没有找贾玲这样的谐星,也没有找郑欣宜这样的歌手,更没有找谢依霖这样的综艺咖。这里并不是非要说身材是个唯一指标,而是要说,社会留给女性所谓的「多元化」标准,实在是太狭窄了。

本质而言,《乘风破浪的姐姐》和去年的《乐队的夏天》打造的那种幻梦极其类似。后者用自由、反叛、非主流的摇滚精神吸纳了主流受众,让摇滚从地下走上来。但最终的结果,反而是摇滚精神的失声,是歌词中必须删改的字眼,是正能量对亚文化的招安。而《乘风破浪的姐姐》,则用虚名化的「女性独立、多元化、去年龄焦虑」,反把女性死死钉在了「女性形象焦虑」的耻辱柱上。 以成熟的姿态、皱纹的阅历对青春献媚,比留恋青春本身,还让人觉得可悲。它把慕强发挥到了极致,绝大多数的女性,都在这「三十」以外。

欢迎关注我呀~

 2 ) “师罗长技”|瞎谈浪姐的剪辑节奏与风格

播出之后看到身边很多人夸赞节目剪辑好,食用舒适。仔细看了第一期节目之后感觉确实如此,而且能从剪辑方面中看出明显的向罗pd团队效法的痕迹。(注意是效法,不是抄哈,我觉得这种学习挺好的)

先给不认识罗英锡pd的豆友们科普一下,罗英锡导演,韩国最大的付费电视台tvn当家男丁,赚钱专业户。从业几十年拍出了《新西游记》/《两天一夜》/《花样》系列/《三时三餐》/《尹食堂》/《姜食堂》/《麻浦帅小伙》等优质综艺。是许许多多中国综艺团队的素材库orz(最近国内《极限挑战》抄袭了《新西游记》多个游戏环节。)

言归正传,《浪姐》剪辑的效法方面有这样几个明显之处(有的miu截图,凑合康康吧)

①黑屏白字✖️戛然而止

罗pd的综艺中 经常会有嘉宾即将滔滔不绝、长篇大论时,被节目组以写着긑/그만大字的黑屏强行掐断。

意思是“够了,停”

在《浪姐》第一期中,黄晓明说出“奥利给”,而姐姐们无法理解一脸懵的时候,在迅速展现几位姐姐的费解表情之后,同样出现了黑屏白字进行打断换场。

第一期39:10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以严肃(配色)而又戏谑(语气)地方式打断冗长叙事,迅速调整节奏,向下进展。

②借力打力✖️承上启下

罗pd非常喜欢用嘉宾的话,进行情节的衔接,打破流水账般的叙事方式。比如姜食堂2中,每到众人说“今天很轻松,配合得很好”或者“现在已经完全能周转过来”(大概意思)的时候,就会立刻剪出相反或相应的情节“打脸”,体现嘉宾的神预言或者毒奶。

这一点浪姐也能多少看到。比如前采中宁静刚说完对女团的理解,紧接着立即接上几位有特点的嘉宾入场画面,有点蒙太奇的意思在。

宁静的女团理解
黑屏白字真的用了好多
金莎(迷人声线);海陆(掌握多种舞蹈);吴昕(少儿舞蹈hh)

③节目组下场调侃刷存在

众所周知,罗pd团队经常暗戳戳怼嘉宾。调侃宋旻浩瑞典奶奶,殷志源殷初丁,姜虎东慢性子,细数李寿根被呼唤的次数……节目组的下场“怼人”,使得综艺多了一份互动和拆台的乐趣。

《浪姐》也有

张雨绮反反复复说不对俗语,节目组默默甩正答
宁静忘记签到,节目组不给开门
人间鸽子精刘芸反复倾诉自己和本尊撞歌的悲惨命运

④展现工作过程

罗pd的综艺里,固定出演永远有爱吃好赌的罗奴,笑声鬼畜的朴pd等。姜食堂2里摄影导演成为姜虎东的第二强辅助,帮他确认菜码是否遗漏。工作人员与综艺人的互动和友爱使得综艺平添一份真实与人情味。而这也满足了观众对综艺制作的窥视欲。

同样,《浪姐》里,譬如晏吉导演负责了声音cue流程;公用化妆间详细展现了服化组的工作过程;而节目组与评委交涉过程也加以展现,都是对综艺制作本身的一种还原和分享,更有助于向观众解释误会、拆解矛盾。

评委给分出乎意料,节目组要求明确说出原因

我看了罗pd不少综艺,一直以来都对国内照搬不误的“拿来主义”又羞又愧,又气又恨。但是看到《浪姐》中隐身的罗pd元素之后,我倒是感到非常欣慰,欣慰在于,芒果台或者中国综艺的学习之路,终于从机械地搬运题材、复刻剧本(如《向往的生活》与《三时三餐》;《中餐厅》与《尹食堂》;《密室大逃脱》与《大逃脱》),开始转向学习内里(剪辑风格和叙事方式)的过程。

浪姐是一个好头,题材有新意,又符合内娱的风格和特质。而剪辑则师法罗系综艺的优点,习其长处,学其精魂;是一次非常好的实践与运用。希望未来国内的综艺可以更深入和诚恳地内化他国综艺的长处,做出更多优质的中国综艺。

 3 ) 万人迷,万人黄,呵呵呵

第一次这么讨厌一个明星,以前对她挺看好的,演戏还可以。现在真的是路人转黑,真的是综艺暴露人品性格。

乘风破浪主题曲开场舞跳舞错两三次,单独solo也是错两次,个人小考也是舞步错误。ending部分的辣眼睛,所有的失误感觉都被她承包了。张雨绮姐姐说的业务是业务,人气是人气,虽然wan没有,但是人家是皇族...好可惜之前淘汰的各个有实力的姐姐。

油腻
油腻
油腻
油腻
找亮点
找亮点
绝杀哈哈哈

 4 ) 我并不是想要一个30+的《青春有你》(更新五公)

看完三公,觉得果然跟我想的一样,节目组现在选曲风格越来越30+《青春有你》,

只想轻声在导演耳边说一句:去你(ma)的!

是的,个人认为不足都是节目组的,姐姐们都很好。

1.比赛的机制绝对是有问题的。

让50岁年纪的人去跟Miss A的前团员直接比拼,而且每个舞蹈都是30出头的舞蹈室编排舞蹈这个绝对有问题——这样的比赛机制就是在打年龄啊,这有什么好看的?这个就是相当于抹杀掉非常多大牌的能力,你会看到无论是伊能静、宁静还是钟丽缇在比赛中都是相当吃力的,因为这不是一个公平的赛制。

事实上,我们也不想要看50岁的他们跳现在年轻人的舞蹈,这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体力上还是成团风格上都是完全有问题的啊。为什么团里面所有的人都要学习舞蹈室的韩式风格舞蹈?那我直接追Blackpink就好啦,之所以这节目一出来就有热度就是因为它的想法是超前的,前所未有的。

希望能够跳出那些中老年的玩法,为什么都要很硬很用力的舞蹈?我想看性感的水蛇舞不行吗(钟丽缇、张雨绮看起来都很可以啊)。这种用力舞蹈团陈松伶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但是唔讲粤语的各位朋友,我们广东佬是看着她长大的好吗?

如果你按照市面上已经有的模式去打造,那就违背了节目一开始的初衷。从现在到三公,都是少女舞蹈(什么宅舞谁他妈要看?),我也是被节目组的LOW审美吓到。这个节目存在的意义就是我们对那种卖青春骚和物化女性的女团真的厌倦了,所以请不要再炮制出这样一个团体了。我想要看到一个多元化的自信的女性组成的团队,不是为了宅男撸管存在的,NO不想要姐姐挑宅舞!她们是为了给我们这些野鸡尖叫打鸣存在谢谢!

请注意:我不是反对唱跳,我只是反对单一审美趋于低龄化的唱跳,因为我觉得这个体现不出这个团里各位姐姐的沉淀。

2.谁来平衡评委的权力?

换掉杜华,我们不想要看乐华七子,何况她旗下艺人都已经需要倒卖口罩赚钱了,她能有多成功?如果不能换掉,那么就要明确告诉她,她目前想要的女团不是观众想要的。想问杜华女士,按照你心目中的成团标准,这节目跟《青春有你》有啥区别?

老子就是厌倦了不入流的野鸡在那边叽叽喳喳才来看姐姐的,你一个不懂Slay为何物的人可以拿完出场费就安安静静不要说话吗?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一样想吃小鲜肉谢谢你。给叮当的分数明显偏低了,觉得叮当太突出不适合女团是不是说明女团的人都很弱?完全没有的事啊!

况且叮当哪一点不如后面那些名字都叫不出的十八线了?我感觉这个分数导演组都傻掉,所以赶快紧急会议去拯救。拜托沈梦辰唱的《壁花小姐》都有86,Hello那一首歌都是在念歌词好吗?个人特质23比宁静还高?我难道是想看沈梦辰成团吗?主次不分!

金莎被给第一个X牌的时候停顿一下后的尬笑,感觉心里就是在想:“这他妈都是什么傻逼评委?”包括王智,长相很80年代港式风!还会武术耶!怎么会垫底?她镜头也超少的(可怜)!拜托不要再用硅胶精那一套来祸害姐姐了,阿朵怼评委真的怼很对。

Also郑希怡was like:还要被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去评审我?

3.姐姐们都好棒哦,爱你们!

这个节目真的棒惨了!给我狠狠打什么“女人没有小孩就是不幸”的垃圾五百个巴掌,不好意思姐姐们每一个都活得很好,只有你才要每天忙着喂猪谢谢你!也请什么青春有你创造营给我靠边站,我真是受不了一打开微博就是这些智商都没发育完全的明星了!

黄龄真是又婊又可爱,不愧能唱出《痒》,是三公到现在期期都喜欢的。

有爱上李斯丹妮。

黄圣依早期真的非常讨人厌,后来发现她只是情商低,人还是蛮好的。

我是万茜的粉,但我最喜欢的一部戏综艺中没说,叫《军中乐园》,看完你就会和我一样爱上她。

哦对了,换个赞助商可以吗?这个什么凡士林我们姐姐不会擦的,你看都只是很嫌弃擦到手上。

哦对了,宁静老师,最棒的女团是女生看了之后想成为她们,男生看了之后也想成为她们(啾咪~)。

4.选歌真的好差啊

既然是姐姐们的节目,为什么不“致敬缪斯”,比如每一期选一个缪斯的歌曲:梅艳芳、莫文蔚、蔡依林、孙燕姿甚至萧亚轩都可以。而且节目组明明知道慢歌吃亏还要硬加慢歌,真的很不公平,要么就大家都快歌要么大家都慢歌,这样才能真的体现实力不是吗?

我是真的不想看这些网红口水歌了,从节目开始到现在,我就很期待孙燕姿的《神奇》、蔡依林的《唯舞独尊》等这些“姐姐们”的经典被呈现在这个舞台,但是现在五公选曲也还是一言难尽,蔡徐坤?张艺兴?为什么姐姐们要跳弟弟们的歌?

而且这些歌除非粉丝出圈了吗?有几个人在KTV会点会唱?

好歹是加了一首蔡依林的《玫瑰少年》,现在真的就是很平静在追了,没有第一期的激动了。


来补充第二期的丁点想法!

出人意料最讨人厌的不是黄圣依而是宁静!太端着了!还话中带刺讽刺其他姐姐(并不酷)!特别像那种倚老卖老的老领导!想唱C位段落结果A段落都唱不好!舞台上也放不开!两位姐姐都艳舞了她一个人木头一样杵在那边!你话讲这么多要学习要改变,你倒是实践起来啊姐姐!有点粉转路人咯!

这一期金句还是郑希怡,越来越爱这个姐姐:

我觉得成熟女性其实我们没有想要赢,但是我们不想输。

有种We don't care but we are on the top的飒爽!

王智这次唱太棒了如果真的被淘汰有点可惜了。

张雨绮是一个直男吧?


首次公演

《Beautiful Love》太吃亏了,我觉得现场可能听不出完美的合音,我觉得女团并不是说一群人做一个动作,而是每个人在自己该做到的部分都要做到最好,这首歌就是最好的体现,虽然对手《得不到的爱情》也是太强了,但得到90几票只能说大众评审可能耳屎没有清理干净。

觉得朱婧汐和王智走了很可惜,王智的原因上边说了,长相很港风是现在少见的;朱婧汐真的每次开口就觉得特别好听,有种小王菲的韵味。

加好感的是万茜和许飞,两个人感觉都很真,强忍着不哭但是内心难受那种。宁静这一期也有加分,感觉不端着了,自己真实的情绪出来了,这样挺好,没必要端着。

张含韵!OMG!美了美了!

最没好感的是张萌和黄圣依,张萌真的,别喊了,回去当制作人吧;黄圣依假哭哭这么明显,真的是彻彻底底的自私对别人没有一丝丝的同理心和怜悯。全网都在黑,最后也没走,可能是大众评审在杨子公司上班吧(围笑)。


来补充第四期三人成团的丁点想法!

选曲真的不公平,选曲就已经主观上优胜劣汰,为什么不能全慢歌或者全快歌?而且这些歌都是哪里来的野鸡歌曲?我们蔡依林《我呸》哪里不配?为什么曲风不能更多元?为什么不能有孙燕姿《神奇》之类的印度舞种?八首歌没有一首我觉得抓耳。

宁静组阿朵和袁咏琳都不选就说明打姐妹牌都没什么用,给再多镜头也没用,宁静就是实力还欠缺还要硬站C位要所有人都迁就她(为了她一个人改动作),所以合作过一次的姐妹就不想再跟她成团了。我觉得郁可唯跟郑希怡应该都后悔了,毕竟是撒娇求着宁静最后才选了这首唱跳歌。

没人选黄圣依(第一个轮空)就说明在姐姐心目中她实力和人缘都不好,哪里来的观众缘?500位大众评委有多少关系户?伊能静一看就是老油条,知道黄圣依是资本的力量,选了她淘汰的可能性就低一点。这一组最令人讨厌,建议全员淘汰。(虽然二公淘汰名单里这组一个都没走)

张含韵跟黄龄观众喜爱度垫底我也是醉了,大众评审真的最好回家喂猪。拜托,一公结束之后黄龄就算没有圈粉,张含韵在热搜都爆掉了吧?什么迪士尼公主之类的。张含韵的喜爱度能比袁咏琳还低?你他妈唱一首袁咏琳的歌给我听一下现在!Right Now!!!!

万老板喜爱度第一名但是首次公演真的不抓人眼球,而且从第一期开始就一直在播姐姐们喜欢她的画面。所以这边只有一个猜测,就是万老板已经被资本看上了,估计后期是直接要成团了。毕竟目前来看,虽然她是我最爱的姐姐,但是她的实力并不出彩,能走到三公都没淘汰完全就是人缘。希望她后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

坦白讲,完全不讨厌蓝盈莹,她就是为了组合能赢才想尽办法啊,吴昕你来这个节目不就是为了成长的吗?而且主唱给她整说明蓝盈莹公平啊,她大可以主唱给自己或者黄龄跟伊能静一样压死另外两位姐姐啊,但是她没有!她给所有人都表现自己的机会!吴昕不会任何乐器那唱还不行吗?不然呢?

评委不让他们玩乐器我也是不懂。女团就是只能傻乎乎在台上跳舞是吗?如果今天出了又会跳舞又会乐器还好看的女团还有杨超越之流什么事?评委真的快点回家!看了气人。


二次公演

钟丽缇跟阿朵都被淘汰了,那么就是40+、50+有实力的姐姐都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宁静跟伊能静(谁能跟她说一下不要再给人上声乐课了因为她自己唱歌就很难听),因为我如果看全30+姐姐成团再跳这种毫无风格的健身房舞蹈跟市面上的其他女团真的没差。

我觉得大众评审的投票结果就展现了中国当代女性的困境,大家并不鼓励40+、50+的姐姐活出自我,只是想要低龄化;本来这个节目就是要鼓励大家活出自我,却因为这些低龄化心里不成熟的大众评审姐姐硬生生把想要逃出困境的人拉回困境中。

我觉得钟丽缇的确从开赛到现场都是陪跑的状态,但是阿朵真的不应该。丁当本人的女团感不重,我也理解。沈梦辰也真的可惜了,她这次的表现是无懈可击的,吴昕还有一段歌词没唱完就放下Mic(节目组明显假唱了),但是走了她。

假唱真的不可取,我为假唱扣一星。


三次公演

真的看得我很生气。

其实我觉得赵兆老师也没错,但姐姐们也没错,错真的在节目组。如果你希望姐姐们能“乘风破浪”,那你他妈就不要找品位这么差的500个大众评审,姐姐们都是真的被垃圾评审弄怕了,没人敢唱了。这种选歌就等于知道输赢的比赛真的没必要,孟佳组担忧的确也是对的,她的确被淘汰了。

节目组也干脆不要找赵兆老师了,反正一开始杜华也是是个人都给Dance,节目播出还假唱,我们需要什么音乐指导?公演舞台张雨绮组到最后就是完全没唱歌去台下拉票了,这都能播出来?觉得打三星很对,节目组真的赛制一团糟。

宁静真的不要那么作了,场场让其他姐姐因为她改动作,做不了就不要选这么难的,选了就自己给我跳出来。难得海南水果王说出宁静是她带过最难的,粉丝没啥好洗的。

我还是很喜欢万茜的,但是她被全网狙我觉得情有可原。因为我本身也没有看到她在这个节目中的表现有多出彩。加上二公又给她安排了一个这么难以言喻的造型。觉得做演员还挺难的,要保持好口碑可能就意味着你知名度低,一旦知名度上来了,挑刺的人自然也来了。


四次公演

当我听到杜海涛Rap:


五次公演

朵姐鲨人啦!!!!!!!!!!!!

朵姐鲨人啦!!!!!!!!!!!!

朵姐鲨人啦!!!!!!!!!!!!

 5 ) 浪 姐 舞 台 启 示 录

其实本来是一篇夸朵文,但是拓展着拓展着就变长了。

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

杜华怎么就成了《浪姐》最大“赢家”?

特别感谢陀螺电影的小编帮忙修改找图!


“别样”舞台的落寞

三个月,一场初舞台,六场公演,五十一段SOLO,三十段团体表演。《浪姐》的舞台主赛程终于告一段落。

哪怕广受“高开低走”“逐渐糊掉”的唱衰争议,它也毫无疑问是这个夏天最热门的综艺节目。

或许,它也是大陆综艺史上最突出地“宣扬”女性主义的娱乐节目。在口号之外,它的舞台总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观众们总是期待着30+姐姐们可以带来不同于少女团体的舞台,姐姐们的初衷也是带来别样的风格。

节目组也将舞台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让人云里雾里的成团规则中,我们看到了团体舞台的间接选择占据了7个成团位中的6个。

成团规则

就规则而言,这无疑突出整个节目中集体成长的过程,也突出了舞台集体表演的意义,从而相对压低了人气的权重。

这个泯然众人矣的选秀节目,似乎又多了一点点与众不同之处。

然而,这些期望,或多或少还是落了空。

点开豆瓣音乐评分,从一公开始的六次公演,大多在及格线上下徘徊,更有甚者直接跌到了4.7分。这其中当然有观众对歌曲本身的好恶。但舞台印象也有很大影响。

豆瓣音乐评分

在各种讨论区中,对舞台的反馈似乎也愈发冷淡。

其中依然充溢着夸姐模式全开的表白,却越来越少赞美团秀整体。

“都不差”,但又“差不多”,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共感。

这个节目,恐怕已然与真正有特色的女性舞台渐行渐远。

无需“大胆开麦”,无需“李涛”(理性讨论),不妨直接丧气总结:

《浪姐》的舞台,是失败的。


“预言家”杜华的胜利

欠杜华对不起

回到最初的现场,我们无疑会感慨这两三个月来的落差何在。

两个多月前,在刚开播时抨击杜华女士的一片骂声中,这个节目为30+的姐姐们打开了一个裂口。

初舞台杜华评论

姐姐们并非临时租借这一舞台,来顺着评审与观众表演;她们以展现、挖掘自身的魅力来成为这个舞台的主人,并由此占据自身的独特性以抗衡主流标准——这种标准的碰撞成为节目之初最大的看点。

面对三位评审的担忧,阿朵的回应自信而坚决:

“一个团体是:每个人都在最能展现的部分凸显她自己”。

初舞台阿朵回应

这一立场的尖锐程度总是被低估。阿朵并不在乎C位与否,也并不畏惧磨合的艰难,她最终的落点在于:

一种绝对的差异,可以在舞台这一空间中被包容,被并置呈现。

阿朵明白团体舞台的平衡性需要,她也深知:这种平衡性,绝不能预先以差异的消弭为条件,而必须以差异的时刻强调为前提。

更残酷地说,一旦在差异的维持上开始妥协,标准的张力就会急速滑坡,这个女团实验也必将走向失败。

初舞台杜华评论

然而,开播一个月,标准差异的问题不再被深入讨论。

节目的主旋律已逐渐成为“力争第一”、“全员晋级”——仿佛只要姐姐们一往无前地拼搏,30+女团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成功。

有趣的是,三公舞台排演中,这种碰撞久违地重现了。

赵兆三公排演语录

在与孟佳组的争执中,赵兆的几句话极其坦白地道出了节目的困境:

“我们做任何东西都是观众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那我想问咱们女团的定义和乘风破浪这种突破又在哪呢?”

“我们干脆做回那种小女孩的女团算了,都做卡哇伊,都做唱跳。”

“是你们一直认为那样的歌曲才能赢。”

《花样年华》舞台

幸运的是,与老师协商修改后的《花样年华》成为当期最闪耀的舞台;

不幸的是,她们落入危险区,孟佳被淘汰。

更不幸的是,这种舞台创作的争执,在这之后便再也没出现过。

三公排练讨论

赵兆的话,仿佛成为了这个舞台濒死的呻吟。

在姐姐们的舞台中,我们看到了更娴熟、更精巧的她们,却愈发迷失其中。

要么是愈发平齐划一的“整体感”,

要么是简单粗暴的“燃炸”,

要么是画蛇添足的片段炫技,

要么是对少女女团所谓“女人味”的模仿,

要么是既无特质又愈发散乱的堆砌。

哪怕杜华的标准可能确实出现了改变,哪怕她改换面孔不断鼓励姐姐,有一件事情已几成定局:

几乎所有的舞台,都依然处于传统女团的标准范围内。

当我意识到杜华是对的

正如网友调侃的那样,杜华成为了预言家。


胜利,突破,还是成长?

在舞台感言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姐姐对自身突破的肯定:变得敢于歌唱、敢于舞蹈,勇敢增加特技与诸多元素……

这些在个体层面的变化似乎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作为女团,她们各自的变化为集体带来了什么?

她们变化的结果,真的让舞台更有生命力了吗?

彩虹节拍挑战高难度

还是说,好不容易才达成的“突破”,反而扼制了更多可能呢?

这实际上并非姐姐们所能决定的问题,在一个娱乐商品生产的场域中,诸多的限制与压迫,都在堆垒更多的条条框框。

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生产时间与竞争空间的催迫。

作为定期录播的选秀节目,《浪姐》有着不断严格的产出时限。哪怕在被裁剪出的节目中,观众们也不难发现:姐姐们面对的是愈发紧迫的计划时间。

在严格的时限下,姐姐们不断“开发”身体极限:练得越晚越好,练得越齐越好。

白冰金莎训练后疲惫

而在这样披星戴月的时间“信念”驱动下,有些被压缩的时间则被忽略了。

比如,节目组每期选歌时播放的视频,都已经基本定下了舞台基调——所谓的风格已经被预先准备好呈送到姐姐们眼前。

而姐姐们拥有的,更多只是形式上的选择权:柔美、中性、酷飒——诸多愈发重复的形容词构成了舞台的设定,难以被扭转。

比如,姐姐们唱跳技能并不作为基础性的培养环节,她们只能在排演中不断摸索。

而在排演中,大家往往只能根据流程、根据老师的指导、根据比赛规则的目标,导向直接确定的舞台效果。

许多姐姐的基础能力依然缺乏,但她们为了“不掉队”,为了“赶进度”,必须坚持节奏往前冲刺。

我们并不能苛责姐姐们。

因为在这个冲刺过程中,她们的创造性,她们“叛逆”的可能,她们每个人自我探索的机会,她们作为一个团体共同创作的广阔空间,便被不自觉地压缩甚至剪除。

而节目组可曾认真考虑过这些?

或许有,但是,时间效度要求依然将姐姐们集体推向节目生产的流水线。

练习!

打卡!

计时!

要看到成果!

要精神百倍!

哪怕姐妹之间仍有互相宽慰、放松的时光,我们内心依然知道:她们力图形成的是同一种高效的努力姿态。

但假如有些美妙的创造,并不能那么快看到成果呢?假如有些偶然的思维火花,并不能在高强度的练习中迸发呢?一个朝着唯一的目标穷追不舍的团体,能获得什么又会错失什么呢?

这种时间的催逼,与另一种空间上的竞争规制相互咬合。

从一公vocal组与dance组的悬殊票数开始,姐姐们就无比敏锐地意识到了比赛的残酷:只有献出燃、炸、炫的舞台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伊能静组一公后反应

节目的赛制无任何能力削弱这一风格上的霸权。在后续节目中,除了总决赛我们也几乎再也没看到过vocal组扬眉吐气。

即便有诸多欢声笑语,竞争场域中的严肃氛围依然如此难以动摇。姐姐们逐渐将各种尝试向舞台聚拢,向竞争的胜利法则聚拢,向一种差异不断萎缩的团体状态聚拢。

性感就好!高音就好!

有气势就好!有爆点就好!

各种元素就好!观众嗨起来就好!

在诸如此类的创作倾向中,先前阿朵所言的那种向内挖掘的多元整体观,恰恰是缺位的;赵兆老师的警醒,也是缺位的;而对舞台作品本身的概念完善与拓展,同样是缺位的。

有那么多“还不错”但又并不尽人意的舞台。

《艾瑞巴蒂》舞台

色彩缤纷的《艾瑞巴蒂》,一方面失去新裤子原曲中喧腾的疏离感,另一方面也仅仅展示出热闹而单薄的甜美。

《管他什么音乐》舞台

《管他什么音乐》“燃爆全场”的音浪中,却没有一个姐姐的声音让人印象深刻。

《Manta》舞台

《Manta》“生成为鱼”的概念之下,却凭空加了段刻意突出“性感”的地板舞。除了引发尖叫之外,也让舞台的整体概念无处落地。

《彩虹节拍》虽然是极具特色的曲风,阿Kenn老师也向组员教授了“跳给不同人看”的创作法则——但这种主观内在的改变并没有带来舞台上的外部张力,宅舞似乎依然仅仅是宅舞。

《人美路子野》在妙趣横生的角色扮演框架下,也莫名掉落突兀的段落。添加元素的野心背后,则是舞台效果无法整合的失落。

《人美路子野》舞台

哪怕到了最后一首《Last Dance》,过多的风格分段也交杂出难以圆融的堆积感,高难度动作的添加更是新意寥寥。

《Last Dance》舞台

还有更多的节目,为了调动现场观众的气氛,将大量舞台时间耗费在与观众的近距离互动中。

牺牲了节目高潮时的宝贵时间,舞台的力场也突然泄气。

宁静超第一目标

以团体胜利为名的竞争秩序,则被反复润色加固——

《浪姐》愈发成为给强者及其团队准备的“职场”,而不再是每个独特的个人不断探索自身并与他人形成联结的沃土。

而《浪姐》式的女性主义,也愈发标签化:

它成为舞台上“美”、“强”、“酷”、“萌”的空洞语词,成为舞台下“竞争”、“努力”、“服从”的职场美德。

在整个竞争场域的压迫之下,姐姐们依然只能展现微笑面对、平和接受的面貌。

她们并不能选择让自己如何成长,也并不能让舞台想象力肆无忌惮地生发,而只能在节目组划定的时限与规则下,走向“胜利”,走向“突破”。

而本有可能的舞台想象,便逐渐塌陷湮灭;现实的舞台所捕捉的女性特征,与最为主流的审美规范只是大同小异。


闪光的可能

然而,在总体的失败下无法否认:

《浪姐》舞台仍有一息生命力。

在失败中,这些闪光的共同点,便是对表演者之间、舞台元素之间、30+女团与少女团之间的差异的坦承与张扬。

《兰花草》舞台

作为整个节目第一个竞赛舞台,《兰花草》至今依然是我心中的最佳。它展现的是概念改编、歌舞表演、舞台设计的全方位出众。

三人在vocal上充满张力:阿朵婉转细腻又能粗犷爆发,宁静浑厚而富有磁性,袁咏琳清亮而利落。她们的声音渐次交错抬升,直至溢出原有的旋律,漫卷为“无需谁在旁,裙裳亦飘扬”的浪潮。

《兰花草》舞台

肢体形态上,三人也共同保持着相互呼应的律动,时而柔美内收,时而刚劲舒张——每一双手臂都成为摇曳的花瓣与枝叶,又共同生长为一丛耀眼的兰花草。

而舞台背景的设计,也仅采用了最简约的植物剪影,绿色与白色闪烁交错,毫无冗余。姐姐们是绝对的主角,无需任何花哨装饰来刺激观众,而只有游弋自如的力量不断涌向我们。

《兰花草》舞台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舞台则是《花样年华》。它虽然并没有《兰花草》那么强的差异张力,但却在整体风格上独树一帜。

《花样年华》舞台

它的舞台并不制造一种歌舞表演的单一表达,而是作为一个带有故事性的叙事展开。姐姐们化身古堡里的幽灵,从寂静中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继而带着狡黠的目光,呢喃、歌唱、舞蹈。

《花样年华》舞台

姐姐们毫不避讳这一表演中本有的装饰感,而是将这些驳杂元素收摄于暗黑而癫狂的整体风格,从而将舞台改造为一个充满矛盾与爆发力的鬼魅空间。

在SOLO舞台中,我们或许同样能发掘出一些启示。

阿朵《缘分一道桥》舞台

在《缘分一道桥》短短两分钟的表演中,阿朵创造一种专属于这个舞台的身体样貌:

迅疾、飘逸、灵动、婀娜,又带有几分庄严的机械感。她的眼神,她的步伐,乃至她飘舞的衣袖,全部成为她周身坚固而流动的灵光。

《缘分一道桥》

这种无可复制的独特并不需要太高难度的技巧,而更多依靠一个创作者对自身潜能的细腻考量。

一个相似的例子则是朱婧汐的《对手》。

从《玫瑰少年》的排演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她的舞蹈技能并不过关——但身体姿态的自我塑造决不取决于既定的“高难度”风格。

朱婧汐《对手》舞台

通过对这首歌的“幼稚”化、“机械”化、“矫饰”化,朱婧汐突破了歌曲本身太过平庸的“萌”感,达到了一种冷酷而陌生的效果。

所有她设计的霓虹灯光,都成为一种“恐怖而甜美”的穿透力。而她在这首再普通不过的歌曲里,展现了赛博歌姬的另一面。

另一种对个人优势的极度凸显则来自黄龄的《一剪梅》。

黄龄《一剪梅》舞台

同样不需要什么硬拗的技巧,她的SOLO就突出两点:第一是她对裁剪、手工装饰的喜爱,这种喜爱被转化为她夸张的睫毛与明艳的着装,被转化为三种零散的“小”魔术;第二是她无与伦比的vocal,每一处转音变调,都恰到好处地将一首耳熟能详的格局推向妙不可言的个人风格。

当然,团队舞台总有更多的复杂性。但这种个人差异的创造性经验,都应该被捕捉存留,成为日后可不断汲取的源泉。


最初的期待依然需要被不断提起——每个人的独特性,在团体中都依然有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

不管怎样,《浪姐》的舞台终归结束了。喜爱也好,厌烦也好,疲惫也好,都不再能改变什么。

但至少,《浪姐》的结束应该成为一个起点,让我们进一步想象女性舞台的更多可能。

它不应该是对少女形象的拙劣模仿,不应该是元素的花式堆砌,更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整齐划一或高难度动作。

总决赛结束

女性的舞台,永远应该鼓励更不一样的创造。

而《浪姐》最后,变成了杜华一开始标准中的女团。

谁都没想到,最后“赢”的,居然是杜华。当然,实际上,是她所代表的那一套被社会对女性规训深深影响的“女团标准”赢了。

但我们想要的那种“不一样”,应该永无止境地向每个人深处、向远处拓展,不是吗?

 6 ) 「浪姐」不是请客吃饭,每个姐姐都迟早要付出代价(三公)

原载「虹膜」

喜欢宁静,但还是要警惕《浪姐》的陷阱(首演)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次公演,赛制比之前残酷很多,四个五人团里,只有排名第一的才是安全团,后三个团里,人气最低的三个人要离开。就像我们上一期写到的那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前两次公演就已经证明了慢歌在这个舞台上垫底,有的姐姐注定是牺牲品,比如孟佳。 明确知道快歌有远大于慢歌、情绪性歌曲的优势,却还是要在选曲中让慢歌快歌掺杂,上一场分数不够高、人气不够好的就没有优先选曲权,便只能落到慢歌。

心知肚明的姐姐也不爱去慢歌队,强者都往快歌队聚拢,最后的结果就是强者越强,(并不一定)弱者越来越弱的「马太效应」,节目便能迅速产生出淘汰的牺牲品。 这是节目在一开始就用自己的赛制写好的「剧本」。

本期节目中的加分赛,更确凿地证明了这一点。每个队都派出一个能力者姐姐,在开场曲《无价之姐》里斗舞。 最后的结果也很有意思,舞蹈基础最差的张含韵分数最高,舞台表现力最有特点的李斯丹妮第二,反而是专业女团出身,业务能力最强的王霏霏和孟佳分最低。 只拿反差去解释张含韵的胜利,有点太表面。这后面所投射的,其实是观看《浪姐》这档节目中,同为女性的投票者们的心理。 换句话说,女性对女性的凝视。 四个人中,李斯丹妮以两票之差输给张含韵,观众的喜好度是一个级别,她们两人刚好代表了女性在观看女性时,两种不同的喜爱趋势。 李斯丹妮的优势一直很明显,不管在张雨绮的团里还是万茜的团里,她都能成为团宠,这档节目里没有任何一位姐姐能做到像她这样,她孩子气、纯真、舞台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她独特的个人气质,在比拼女性气质的姐姐们中间处于极度的安全区。 一个例子是之前黄龄说要拿她的「黑照」给大家看,结果黑照不过就是长发造型而已。

这种性别气质的划分已经很明显,而在表演的时候,除去本身的专业度,李斯丹妮的帅、炸,也成为了观众们所能看到的最「反传统」女性气质的表现。张含韵代表的是另一种层面上的打破,这也是节目为她设计的故事线,要打破「酸酸甜甜」的女孩形象。

她在场下cut里的乖甜嗲,她在采访里讲到自己从来不是乖女孩,甚至顶撞经纪人的叛逆,都是在为这个故事线铺设情节,而到了这一期的非洲舞solo里,她的「突破个人既定形象」的故事发展到了高潮。拿到最高分的时候,她惊讶的表情也是「逆风翻盘」情节中最好的主人公反应——连主角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绝地逆袭。

听到张含韵分数这一段每个姐姐的微表情也很有意思。 张雨绮团是没想过她们能第一的,开心地抱在了一起,镜头带到了后面宁静和张萌的笑。她们都在笑,但笑的含义很不一样。

宁静的笑是种苦笑,明明自家的王霏霏跳得更好,但被其他队黑马逆袭,她无奈,但也只能服从这种戏剧化。

张萌在笑,却说:我都要哭了。这是因为每一次都在不被看好的队里的她,也特别希望能有这样的翻盘,一种惺惺相惜的羡慕,但可惜她们队没能等来这样的机会。 投票给张含韵的观众们或许在她身上寄托了这样一种自我投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三种自己:呈现在社会中的自己,他人以为的自己,自己幻想中的自己。

在明星身上,这三种「我」的差异尤其明显。

或者说,节目本身在经营这些姐姐的形象时,就是在经营这三种「我」之间的博弈、跳戏、角力。 但现实是,对于绝大多数大众来说,可能并没有机会,让这三种不同的「我」,有机会展现。

这并不是说一定那个潜藏的「我」就是叛逆或独立特行。千人千面,但社会规则秉承某种主流,也就意味着多数人只能在大多数时候拿出某一面示人,也不免被误读。 所以,张含韵并非胜在她「反差」的魅力,而在于这种反差得到展现的时刻,击中了那些藏起来的,蠢蠢欲动的「我们」。 孟佳的离开是本期节目中的催泪时刻,这其实在她solo最低分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张萌对此的观察一语中的,别人团的出征,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李斯丹妮后面是万茜,张含韵代表张雨绮,王霏霏背后是宁静,三位都是浪姐里排名最高的。 而孟佳,代表她自己。 没有任何加成效应,无异于祭天。

她这个团里的张萌、黄圣依、郑希怡、吴昕,都是上一次分组时别的队长没选(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没能选),凑到一起的,都不是这个节目里的强者。 于是,我们便能看出来《浪姐》中渐渐明晰的「保护伞」机制。 这个保护伞分为两类。 一类是万茜、宁静、张雨绮这样的人气强者,目前暂时还找不出来第四个能进入到她们三人这个梯队的姐姐。 她们的高人气、超强的个人特性与魅力,形成聚光灯效应,为整个团都提供了保护色,节目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也才会在上一期搞让人气前三当队长的强制机制。 张雨绮在弃权后还是被迫当队长的样子,真实又好笑地反映出了她很清楚节目组在把人气高的姐姐当「工具人」使用的策略。 保护伞机制,以强者为圆心,吸引那些能力者姐姐,也避免出现万茜、宁静、张雨绮这种王炸组团的状况出现(要出现也是最后的白热化时期),然后,残忍地、驱逐那些人气、流量不够高的姐姐。

另一种保护伞,则是王霏霏、孟佳、阿朵这类人。 她们的舞台能力足够强,但人气又绝对不够,而在前期的比赛中,她们就承担了这样一种角色——助教。帮队员们练习舞台、抠动作、改舞编舞,想方案,甚至牺牲掉自己的时间。

一个好处是,她们能极大地为人气高但是舞台经验显著匮乏的宁静、张雨绮这类姐姐提供帮助。 节目很明显在做宁静、张雨绮舞台不够好的故事线,这边是王霏霏说宁静是自己带过的最难带的队员,那边是上一期张雨绮因为练不好泄气说「人气是人气,业务是业务」。

孟佳整个团的团员都说,孟佳花了大量时间帮队员练习,以至于都没有自己的时间。相比起孟佳,她们根本没有脸晋级。 孟佳自己成为了整个团的保护伞,但因为人气不高,对她是双向内耗,最后的结局就是牺牲。 在离开的时候,宁静对她说的话,是安慰,也残酷地道出了规则:「你是好的舞者,可是你分数低,这没有办法。」

一直很闷的王霏霏在这里失控,大哭,发泄,让人动容。但最扎人的一刻,还是她和孟佳抱在一起哭,节目组跟拍的摄像老师绕着她们360度环拍,制造煽情氛围时。王霏霏恨恨地盯着镜头说:「她真的很优秀。」言下之意是你们为什么看不到她的好。

这话,说给投票的大众评审团听,也说给场外观众听,更说给这个不公平的秀场逻辑听。 秀场逻辑挑选的从来都不是最优秀的人,而是最亮眼的焦点,在当下,这个焦点可以约等于流量。 三公的节目,分别选了国风、电音、宅舞、音乐剧四种类型,歌曲内容都带有一定的亚文化成分,比如《Gentlewoman》里对性别气质的多元诠释,《花样年华》里禁忌的情感关系,《彩虹节拍》的ACGN背景,《人美路子野》的国漫。 但与这种多元所并行的,其实反而是舞台审美的单一化。

无论赵兆再怎么喊着突破,《花样年华》做出了多少变化,总分还是最低。 有意思的是张雨绮队的《彩虹节拍》,并不属于传统快歌,走可爱风,可能是在看过孟佳队之后,也对自己的成绩有了判断,在看到分数滚动的时候,张雨绮似乎就已经预知了不好的结果,表情很耐人寻味。 下一次的她,选歌应该会更谨慎了,或者说,会开始思考如何用好自己「保护伞」的身份。

播到现在的《浪姐》,已经走掉了接近一半的姐姐,这时候我们或许可以来问这样一个问题,《浪姐》的「服务对象」到底是谁? 答案或许有三个群体。

一是观众,看姐姐的,磕CP的,黑粉的,观战看撕逼研究人类学现场的,观众各有各的喜好,也都能从节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剧情。 一则是姐姐们自己,节目提供这样一个舞台,让姐姐们展现自己、突破自己,连黄晓明都得来服务姐姐,这是个戏剧化呈现,更深的一层商业逻辑则是,能上节目的姐姐都是幸运儿。红的更红,不红的,就算没通过节目翻红,也重新吸引了一波关注度。 就拿许飞为例,节目播之前,她的微博粉丝只有一百多万,现在已经涨到接近五百万,而她还只经历了一次公演。

第三类服务对象比较悬置,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之为「社会观」。这也是这档节目在一开始打出来的理念,要突破社会主流观念对女性的定义,年龄不是问题,三十之后也可以乘风破浪,传达女性独立、打碎刻板印象的观念。 这些服务做得好不好,已经不用再赘述,关键在于,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服务是免费的。 每个接受了服务的人,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观众付出时间、精力,追更的泪水和愤怒,媒体们为它写下无数文字,贡献热度,成为那些昂贵的品牌冠名赞助商们的猎物。 姐姐们则付出真心,透支精力,得到一些姐妹情,那些离开的被驱逐的,明白但不顺从丛林法则,坚守一些,就得放掉另一些。

至于社会观,我们没法指望用一档节目就改变社会偏见,不管从正面还是反面,《浪姐》在这一点上的挣扎和摇摆,就是我们懂得的代价。

欢迎关注我呀~

 短评

从三公以后就变味儿了,万皇锁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了

7分钟前
  • 美人鱼
  • 很差

其实到现在观众都明白这依然只是个传统选秀节目,真正有特色的女团在这个生产体制下遥遥无期。但依然不妨碍我们在幕后去寻找一些可挖掘的点,以及台前仅有的一些闪光。目前√:阿朵、李斯丹妮、万茜、黄龄、郑希怡。一公最佳:兰花草;二公最佳: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三公最佳:花样年华;四公最佳:新物种、龙虎人丹;SOLO:阿朵、朱婧汐、黄龄;五公:情人;六公:潇洒走一回。团体舞台:三公>四公>六公>一公>二公>五公。

1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芒果台或成今夏最大赢家!毕竟女明星们争奇斗艳用尽毕生绝学互婊扯头花永远看不腻哦!支持打起来!打起来!让我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你姑奶奶永远是你姑奶奶!

14分钟前
  • 钮钴禄哥斯拉
  • 推荐

哈哈哈哈承包了我一下午的笑点,杜华应该就代表着这个社会存在的对女性的偏见和恶意吧,希望宁静张雨绮怼死她。

19分钟前
  • 🥭
  • 力荐

确实不太懂杜华的标准,本来这节目就是30+的姐姐,还要按固有女团思维给分,固有女团形象本来就是年轻貌美啊,这年轻都不符合了,思维该换换了,成熟有魅力的姐姐们不香吗?

24分钟前
  • 跟你不熟
  • 还行

宁静:这么多娘们在一起怎么办!xswl-

25分钟前
  • HarperYug
  • 推荐

千万不要剪成冲突向,那样就可惜这个阵容了,30+女艺人一定有很多能量和故事值得展示和分享。许愿:如果剪成热血向,信女愿一生荤素搭配~🙏 //节目未播先火,所以别再说什么观众不爱看女性向节目了,观众很爱看啊,多做点同类节目吧。//开篇的文案写得太好了,节奏剪得干脆利落,姐姐们也好有气质,各有各的风采,观后感怎一个爽字了得!//点评环节刻画得有些弱,感觉杜华太匠气、追求整齐划一了,看不到艺人的优势点,这样做出的团就是灵气缺失的n倍复制品啊。//节目组选歌品味很好!//突然觉得30+不再模糊,因为我敢于畅想它到来时的画面了,心里的某个阈值也默默上调了巨大一格。//赛制有问题,没让姐姐们打散重组,导致有些人始终对立状态。总决赛还是蛮感动的,尤其是姐姐们的独白那段。今天开始,带着勇气上路,前行吧。

30分钟前
  • 逛荷
  • 推荐

浪姐来了,我的快乐上线。1.气场巨头宁静直接翻个白眼“还要自我介绍?那我几十年白干了”;2.张雨绮《粉红色的回忆》甜姐味十足,“喜欢我的人多?不喜欢我的更多”;3.杜华能不能少说话,静姐治她!4.整体开局就浪起来了,黄晓明开始历险,能活下去就行;5.再没有一个无法快进的节目让人如此心潮澎湃,微博豆瓣处处张灯结彩过大年,每秒亮点,100分钟一集不够看啊!热搜回来给我挤爆!

31分钟前
  • 辣手玫瑰陆1萍
  • 推荐

芒果能出个无杜华版吗?她影响了我看喜剧的好心情。

32分钟前
  • 小年
  • 力荐

节目想法和切入点都挺好的,但能感觉到实际操作中面临了一个无法解决的本质矛盾:竞技比赛类节目要求的本质紧张感 与 无法把一些年纪较大的妈妈辈(前)女明星架在上面去真的严格要求的尴尬感,结果搞得既不紧张也不温情,只好反复拿空洞的价值观说事儿,想必是策划阶段就没想明白的产物。 其实不如把这帮女明星分成两拨:30来岁事业处于上升期和稳定期的女明星来个真的竞赛,用真艺人的标准去要求;然后那些个歇了的回归家庭的但依然很有看头的(前)女明星们凑一拨,以比赛的形式纯幽默玩票,做个表面竞演其实其乐融融的中老年找乐子联合会,这样的观感可能会好一点~

36分钟前
  • 迷宝
  • 还行

卧槽,真的是0宣传,自带热度!!!终于等到了,看起来!

38分钟前
  • 杰瑞的胸肌
  • 力荐

微博热搜:1.乘风破浪的姐姐 爆 2.宁静:我几十年白干了 沸 3.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 荐 4. 海陆 上了年纪 5.宁静 职业式微笑 热 6. 蓝盈莹 美 新 7. 钟丽缇 闪光衣裙 新 8. 白冰 离婚 热 9. 黄晓明 端碗艺术 热 10.伊能静 出道36年 新

42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3.5 看完全季后回头评分,开播至三公结束可以打7-8分,三公之后到决赛最多只能给及格分乃至不及格。三公结束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是一般的选秀结束的时机,《浪姐》却只行至半程,由此导致了之后故事线几乎没什么意料之外的挖掘,叙事也愈发扁平化。/成团夜:事实证明在这里一切都是生意,浪花即韭菜,呵。

4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从一开始就是图个新鲜劲,之后就沦为一档平庸的选秀节目。看着姐姐们逆龄翻盘,乘风破浪,我看着都觉得心累。

4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郑希怡:我觉得成熟女性其实我们没有想要赢,但是我们不想输。

47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三十而立,三十而励,三十而骊。很开心中国也开始宣传“老女孩”的美了。看美剧欲望都市的时候,好羡慕那四个老女孩,她们的美不在于比同龄人显年轻、身材好、有钱,而是精神的高度独立。我认为上了年纪的美,不是我比年轻女孩儿美,也不是我比同龄人美,更不是因为我有了财富、名声的积淀就变事儿了,而是直面岁月,沉淀过往,与皱纹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爱不再依靠外界的评判,而是接纳自己,如果境界高一点那边是悦纳自己。

51分钟前
  • 承宸
  • 还行

宁静:还要我介绍我是谁?我这几十年都白干了。

52分钟前
  • 蓝色的椰子
  • 推荐

1. 打压金莎和丁当有点过了。看不上可以不邀请,故意恶心人就不对了。2. 现在浪姐就是所有人轮着夸宁静张雨绮万茜。像极了给领导点赞的工作群。看不下去了。

56分钟前
  • 方方在努力
  • 较差

每次都给万茜量身定做赛制真是够恶心的。

58分钟前
  • 只坐真皮沙发
  • 很差

杜华作为经理人每一句话都在暴露自己的不专业和视角狭窄,本来节目就在打破女团年龄这个固化思维,但是杜华还是坚持自己老旧的女团定义。杜华也许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不是一个成功的音乐公司总裁。她对女团的标准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舞蹈机器人,其音乐审美令人咂舌,制作出来的团也只是为捞快钱,甚至连韩国乐华买的歌也土到爆炸,没有出挑有个性有自己独特魅力的idol。要知道,不管是音乐公司也好还是团体也罢,音乐才是立足的根本。

60分钟前
  • 葡萄糖酸钙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