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不忠

剧情片美国2002

主演:戴安·琳恩,理查·基尔,奥利维埃·马丁内斯,埃里克·佩尔·沙利文,米歇尔·莫纳汉

导演:阿德里安·莱恩

 剧照

不忠 剧照 NO.1不忠 剧照 NO.2不忠 剧照 NO.3不忠 剧照 NO.4不忠 剧照 NO.5不忠 剧照 NO.6不忠 剧照 NO.13不忠 剧照 NO.14不忠 剧照 NO.15不忠 剧照 NO.16不忠 剧照 NO.17不忠 剧照 NO.18不忠 剧照 NO.19不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00:10

详细剧情

  爱德华(理查•吉尔 饰)与妻子康妮(黛安•莱恩 饰)是令人艳羡的一对,他们有一个8岁的儿子。他们结婚已有11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却十分美满幸福。
  可是生活的一成不变是康妮开始有些厌倦了。正在此时,她邂逅了神秘男子(奥利佛•马提纳兹 饰),更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名陌生人。面对丈夫,康妮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丈夫撒谎,不知不觉间,她已陷身于危险之中。
  爱德华还是发现了妻子的异样,当他知道了妻子果真有越轨行为的时候,他疯狂得要知道妻子对他不忠的所以细节。无奈知道得越多越痛苦,接着他偷偷约见了妻子的情人……

 长篇影评

 1 ) 情欲:美与丑的辩证;婚姻:爱与利的捆绑

  美国电影《unfaithful》(2004年),名字本意为“不忠”,引进国内译名为《出轨》,在出轨几乎已成全民运动的年头,这个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译名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从而也具有了一点讽刺性;引进香港译名为《不忠诱罪》,好像老太婆打扮得花里胡哨,一股肉麻当有趣的恶俗味儿。不同的译名,也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口味。我觉得最好的译名就是直译为《不忠》,原原本本老老实实不带任何主观色彩。
 
    不忠的主题,具有国际性和普世性。忠或不忠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忠于什么的问题。人到底应该忠于什么?忠于义务还是忠于快乐?忠于爱情还是忠于情欲?我相信人类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这都是一个无法消除的困惑,因此也可以看作人类存在层面的一个哲学问题。既然是哲学问题,就很难逃脱辩证。而所谓辩证换句话说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什么时候选择当婆婆、在什么时候选择当公公,全看你的现实需求,所以,你要是足够聪明你就可以常有理。真理的面目常常就是如此暧昧。退一步讲,即便人类可以确认真理的本质面目,也依旧阻挡不了现实中践踏真理的脚步。比如“不忠”这种事情,我相信不管真理如何越辩越明,它都不可能绝迹。
 
    这样,问题的关键便由忠或不忠,滑向了不忠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不忠者承担后果的能力。有道德感的人,要承受精神上的道德惩罚,没有道德感的人,即便可以逃脱精神惩罚,却可能要承受更可怕的后果。电影《不忠》便将这两种后果的惩罚叠加到了一起,结局就是崩溃。
 
    爱德华(李察·基尔)和康妮(戴安·莱恩)结婚11年、孩子9岁,依旧保持了相爱、默契、温馨的关系,可谓模范夫妻、幸福婚姻。一次龙卷风中的偶遇,使康妮受到了来自年轻书商的性诱惑,几番思想斗争之后,终于放纵了情欲。年轻书商狂野另类的性,使康妮迅速陷落,开始了说谎、欺骗和偷性的日子。一个谎言需要更多谎言来掩盖,康妮的欺骗很快便被爱德华觉察。陷入情欲的康妮,一边矛盾自责一边身不由己,当她发现年轻书商还有别的女人的的时候,立刻抓狂了,要跟书商决裂,厮打中却依旧做了书商狂烈的性的俘虏。女人被情欲绑架之后,真是至贱无敌啊。康妮从书商家走后,爱德华敲开了书商的家门。爱德华尽力保持着平静,了解书商和自己妻子偷情的始末。最后,当他跌坐在龌龊成一团的刚刚被自己的妻子和书商用过的床上的时候,忽然发现床头的水晶球正是他曾经送给妻子的礼物,他崩溃了,错乱之中,举起水晶球砸向书商。爱德华在处理杀人现场的时候,听到了康妮给书商的电话留言:承受不了欺骗家人的罪恶感,跟他分手。但是,康妮的放弃为时已晚,悲剧已经酿成。警察两次去家中调查,爱德华和康妮默契配合,由此也对各自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了。最后,爱德华去警察局自首。车在警察局门口停下,康妮再次阻拦,两人拥抱,影片结束。
 
    从故事层面看,这个电影的主题很简明:不忠很可怕,后果很严重。这样的主题难免太过主流、太过概念化。幸亏故事的情节安排用了心,叙述节奏掌握得好,演员的表演也很有层次感,加上男主角帅、女主角美,使得电影还有不少可看之处。
 
    但我总是不能满足于故事层面的东西。而稍微深思一下,这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不那么简明却更有普遍性、哲学性的东西。这是我更感兴趣的。
 
    笼统地说,这一类的故事,基本都要涉及爱、性、情欲、婚姻、利益、忠诚这些元素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复杂的交错关系。我把“情欲”和“婚姻”作为两个线头,对这些关系进行一下梳理。
 
    情欲本身很简单,就是两性的吸引,这种性的吸引中包含有生命能量的碰撞与释放,是生命本质的美。而美本身是无罪的。所以,情欲本身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值得赞美和欣赏。情欲是爱情的核心,但爱情大于情欲的地方,在于共情、同情与牺牲,有了核心之外的这些外围的东西,爱情才能变得坚强有力。而情欲因为仅止于情欲,没有共情、同情、牺牲这些因素的包裹,不管它一时一刻多么光焰万丈、耀眼夺目,却必然是脆弱的。有些美的东西,隐含着自我否定的陷阱、自我毁灭的力量。没有包裹的赤裸的情欲便是如此。
 
    情欲与爱情,有时候是容易混同的,但二者的较量,最终还是可见出力量对比的。年轻书商是一个深谙人生享乐之道的人,他将情欲与爱情分得很清,他引诱康妮,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实现情欲,而不是为了追求爱情。他将性作为刺激冒险的游戏,可以在床上进行,也可以在走廊进行,还可以在饭店的卫生间中进行,他只专注于情欲发泄的乐趣,而并不在乎康妮是别人的妻子,也就是说他并不在乎情欲对象的非专用性。当然,他自己就更不必为康妮所专用了,康妮之外,他对别的女人同样有极大的兴趣,同样可以无限刺激。按说康妮也是冲着情欲而来的,但在情欲刺激的过程中,却将它与爱情混同了起来——要求专一性。这时候,她忘了自己本来就是别人的妻子,她的偷性行为本身就是对专一的否定,要求一个与自己玩性刺激游戏的男人对自己专一,是可笑的,甚至是霸道的。在这里,涉及到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就是康妮与年轻书商之间是否有爱情,从情欲到爱情的路,有时候确实并不遥远,但就电影中所展现的来看,他们之间显然并没有发展到爱情,除了凶猛的上床,他们之间并没有别的交流与共情。也许,康妮跟很多身体比大脑灵敏的女人一样,印证了张爱玲那句讽刺女人的话——通向女人心灵的路,经过阴道。但是,大脑欠灵敏到王佳芝那种地步的女人,毕竟也是“凤毛麟角”,况且,王佳芝除了易先生之外感情世界是一片荒漠,而康妮虽然偷性,却依旧有与爱德华的爱情存在。当情欲与爱情进行较量的时候,康妮几乎毫不犹豫地一边倒向了爱情。
 
    王佳芝的革命没有战胜情欲,康妮的爱情战胜了情欲。不忠于革命,看来没有不忠于爱情所带来的负罪感更为强烈。当康妮拥有爱情的时候,她依旧可以被另外的情欲所诱惑,但如果情欲威胁到爱情,她还是选择了爱情。
 
    康妮与书商最初的情欲之美,因为涉及对爱情的背叛,涉及爱情与情欲的选择,逐渐变得走向自我否定。最后,当康妮阻止丈夫自首的时候,不仅彻底将与书商的情欲之美抛弃,而且将书商这个人的生命价值也全面漠视和否定了,曾经给她带来情欲燃烧使她欲罢不能的男人的生命,这时候在她的生活中已经变得一钱不值。康妮曾经的情欲之美,于是也完全转化成了情欲之丑。
 
    当然,由于康妮的爱情正好与婚姻是统一的,所以,战胜情欲的力量除了爱情之外,还有婚姻这种结构自身的力量,即婚姻所代表的利益的力量。可以说,是处于同一方向的爱情与婚姻之利益这样两个合力的作用,轻而易举便对情欲实行了革命。
 
    什么是最幸福的婚姻?既有爱又有利的婚姻。什么是最不幸的婚姻?既无爱又无利的婚姻。但,即便是既有爱又有利的幸福婚姻,也仍然难免受到诱惑,因为人性中的贪婪和好奇从来是无法根除的。但是,聪明的人知道幸福是需要保护和爱惜的,知道幸福与诱惑孰轻孰重,知道在危险到来之前收回脚。
 
    让爱情、婚姻和利益,最终战胜情欲诱惑,这是一个普世的主流价值观,是全世界人民能够普遍接受的。但是,影片在阐释这个普世的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却稍稍暴露了一种欠缺,那就是对书商这一个体生命价值的漠视。
 
    在爱德华和康妮关于是否去自首的理由争论中,说来说去都是他们的婚姻、家庭、孩子,竟然没有一句关乎到书商生命价值的话。似乎,书商就是个该死的道德祭物。这倒是合了某些中国人对于“第三者”的道德义愤。只不过,这里的“第三者”是男性而不是女性。
 
    但是,“第三者”(书商)毕竟没有不忠于谁,却为不忠的那个人(康妮)的婚姻付出了生命代价,难道他不是最悲剧的吗?电影对这个角色的生命价值的完全漠视,是一个人文和人道方面的败笔。
 

 2 ) 结婚的意义

我经常想,世界告诉女人,不漂亮,老公可能出轨。漂亮,自己可能出轨。如果这样看,怎么都不好避免出轨。

也有其他的可能。如果两人都甘于平淡,婚姻可以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即使这世界诱惑太多,人还是可以选择平淡,远离诱惑。

女主角最后大概懂了,结婚就是两个人相守一辈子。或许她本来就懂,只是遇到他后忘记了。悲剧已酿成,她还有平淡机会吗?影片没有交代。编剧对她是残忍的,没有为她的出轨找任何借口,也没给她留后路。等待她的,是无尽的后悔。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作为警告它是合适的。现实中出轨的故事大多是以不了了之或者离婚结束。但是,一定要付上代价。

拥有了就浪费,失去了才珍惜。人需要以失去作为代价才会变聪明一点。只是有时我们不知道哪些代价只是买个教训,哪些代价是我们承担不起的。

接下来不知该说什么了。顺便说下最近有两件让我感慨的事。

事件一,学校某男同事,在西班牙有老婆有三个孩子,与我们学校两个女老师同时有染,并且还在勾搭别的老师。

事件二,大学某同学,比我小两岁,也是在美国,去年分娩前一星期,丈夫突然查出恶性脑瘤。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了他半年,他还是在前天去世了。

第一件事让我恶心了一礼拜,第二件事让我泪流了一晚上。

是的。感情会变,即使不变,婚姻还是有别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在结婚前要考虑清楚,至少如果不确定要终生厮守,就不要进入婚姻。如果结婚了,就遵守承诺,将计就计也好,将错就错也好,总规是要珍惜眼前人。

 3 ) 无风不起浪,无烟不起火

高中时我的班主任,为了防止男女生谈恋爱影响高考,把男生女生分开坐,分的很远,当时是大班,有八排,而女生就分坐靠墙的两排。他曾经明确的在班上说:无风不起浪。无烟不起火(这是英文说法)。

抛开谈恋爱是否影响学习不谈,从收效看,这种做法是实际的,科学的。
人是无法抵制诱惑的,曾经我怀疑过,因为总有很多很多故事,来讴歌意志坚定的爱情。然而一种说法是:那是因为诱惑还不够大。中国人讲人欲凶险,多人到此误平生。外国人讲:不要试探我。我经不起试探。都是说的一回事。忠贞不渝,至死方休的爱情和意外的出轨,并不矛盾。从跟源上,都是爱,原始的欲望。人都是贪心的(并不一定都是贪婪)贪慕物质,虚荣,他人的爱。

《不忠》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表现了人的原罪---意志上可能很坚决,身体却很诚实。穿越道德的枷锁,置家庭责任,优渥生活于不顾,铤而走险,只为一尝再尝禁果的味道,哪怕烈火焚情,转眼间万相皆空陷入痛苦与悔恨的深渊。

结尾处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镜头,女主角康妮假想着,她当时拦到了的士,顺利的在大风大雨天到家了,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我曾在此短暂停留思索,她的出轨是必然还是偶然?必然,意味着今天不发生明天也会,不是这个意大利卖书帅哥就是另一个商界精英。而偶然则意味着,因为那天的雨,当时的心情,拦不到的士,碰上了一个帅哥,所以,意料之外的发生了。缺少一个条件都不会发生。

后来我倾向于理解为:偶然。
就是我前面说的,无烟不起火,如果不是离的太近,就不太会发生恋情。

导演是老手,寥寥几个镜头勾画一个家庭主妇。美国片惯用的是,宽大的,风景很好的厨房,着睡衣在桌前吃早餐看报纸的老公,顽皮的孩子。窗外是和煦阳光,然后老公开车送孩子上学,自己上班。剩下一个大而无当的空落落的家,她闲坐窗前翻翻旧相,或者是在门前花园里忙碌。打发一天又一天漫长时日。

中产的生活,就算一切遂心,都透着太过幸福的平淡与枯燥。然而此处笔锋一转,她的生活其实尚算丰富多姿,老公除了有自己生意外,身材长相保持很好,爱家庭爱孩子(一个细节是,二人床上前戏调情,孩子忽然叫爸妈,老公自然的停下来说你等着我哦,出去安抚孩子,而不是老婆,可见是习以为常),还颇有情调。他把爱的宣言放在送给妻子的水晶球底座里,等着她无意中发现(当时他不会想到这颗水晶球会成为他击毙男小三的凶器)一切如此完美,更凸显主题:一切都是偶然酿成的大祸。

没有少妇可以拒绝一个潇洒多情的年轻帅哥,他又如此精于调情,简直是少妇杀手。她的沦陷毫不意外,一而再再二三的悔恨自责,又一再的听从身体的召唤不顾一切,即便她发现这个帅哥勾三搭四,还有更年轻漂亮的女人,醋意大发仍然抵抗不住身体的渴望。顺便说,片中并无暗示她老公生理上已经老去。她们结婚才十年而已。一切都是好奇心,新鲜感。那只不过是个新鲜的肉体,带着坏笑,说着法国口音的英语,喜欢在电影院做,在咖啡店洗手间做,喜欢花样繁多的体位。偷情总是超出正常的愉悦,高潮也会来得特别快,特别淋漓。

任何男人都不能忍受女伴的出轨,罗素曾经积极鼓吹开放婚姻,并亲身试验,而最终也无法克服自己的妒意。上帝造人处处充满悖论--自己偷情时很愉悦,却又容不下对方偷情。

冷静的老公本想大事化小,对于小三男,他更多的是恨自己妻子的不自爱,不懂珍惜。杀人是措手不及。终于不得不继续坐下去,毁尸灭迹,继续演戏。然而终于不能面对彼此。汽车停在警察局门口,是一个开放的结局。究竟他们会像康妮想象的一样,搬到墨西哥,隐姓埋名过下去,还是会坦荡自首坐牢,搭上半生的幸福?观众自己想像。

在这部戏里,女人浪漫而轻飘飘,把责任看的很轻,只不过是一次出轨而已。甚至,最后觉得,死都死了,逃走吧。男人则沉重冷静背负着深深的责任感,看看后座熟睡的孩子,他对老婆说,我们逃得过自己吗?我们怎么给孩子解释?

然而,从老婆的眼里,看到她的答案:我们逃得过自己。不去谈不去想就行了。

这是一部讲责任和偶然的电影,重与轻,其实很多时候突然颠倒了。性爱场面拍的不下于港产三级片,香艳刺激,大胆,挑动情欲性欲。此处必须这样演绎,因为只有够刺激,快感才能大于一切,沉迷在不伦的欢爱中,一切责任和未来抛诸脑后就自然而然了。

电影尝试探讨的问题,每个已婚人士都不妨思索一下。很多时候,我们耳闻目睹很多因为出差,办公室恋情,家庭破碎的,其实异曲同工。如果不是某次长期出差,他们单独相处的时间长且无聊,也许她就不会出轨,毕竟她有幸福的家庭,事业成功的老公。许多外遇都是因为时机成熟,加上人本性中的一点点致命的好奇心,追求新鲜刺激的虚荣心。

哪有那么多前世今生的约定,从一而终的爱情。一切不过是因为诱惑不够大,时机不成熟。

看透这一层才真的理解爱情,并把握当下。珍惜眼前。而真想忠贞不渝,洁身自爱者,君子不立危墙,知道人欲之险,道德绳索之脆弱,自我意志之薄弱,就算摔伤了脚,叫不到的士,也不要到一个陌生帅哥家里避雨贴药,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





 4 ) 谁对谁的不忠

       电影看似只是一个女人对丈夫、对家庭的不忠,然而实际上妻子、情人甚至丈夫都是不忠者。他们都不忠于这个社会的伦理道德,都“背叛”了这个社会。
    妻子康妮有个能干帅气的老公、可爱的儿子,做着家庭妇女在家相夫教子,完全符合社会对好妇人的要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令人羡慕的女子,却最终走向了一条所谓的令世人所不齿的道路。
影片开头,康妮在地铁上,其他人都看着报纸,唯独她大口地喘息。或许确是因为她跑步去地铁站累了,但是为何又不可解释为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了?每天都是单调无趣的生活,面对小有幽默却把工作置于首位的丈夫(开始,在康妮看来,丈夫并不重视她,他把工作、把孩子都看得更加重要,在丈夫那儿康妮得不到被重视被关注的感觉),康妮厌倦了,累了。她需要激情。街上吹着的大风与屋内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令人寸步难行的大风才是她内心中想要的刺激的生活。然而风吹起她的裙子,露出修长性感的双腿与后面第一次在情人房中,保罗盯着正在打电话的她的漂亮双腿都暗示了,这一场掀风起浪的偷情是因性而起。开始的康妮确实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约束下的模范妻子,在大风引发了婚外恋的可能(一种其实是她想要的生活)时,她又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保罗叫她上楼时,一辆的士经过,她犹豫了,当然还是没拦下它;然而她不是就此下了决心,在楼梯上,她走得缓慢、神情犹豫;进入了房间她也透露着紧张而矛盾的神情(影片中,保罗让她右转她转向了左;要离开房子却走向卧室的方向)。不过,这一次的挣扎,她的社会伦理道德观胜利了。她离开,而且回到家中,她从容向丈夫谈起了保罗。随后便想和丈夫做爱,这是个很关键的情节。暗示着康妮其实一直性压抑,而觉得如果可以从丈夫那得到性欲的满足就可以是自己忘记对保罗的欲望;而儿子的需要打断了这一过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康妮会在婚姻中得不到性的满足。
    片中有个细节值得玩味:康妮让儿子把口香糖吐出来,然而等送儿子离家后,她有吃下了那块被吐出来的东西。在此,导演似乎想告诉观众,康妮依照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儿子,告诉他不能做什么,然而自己潜意识里却渴望打破规则,或者无视规则。所以,在丈夫那里无法得到满足后,康妮犹豫着拿起了电话。可是,她的超我使她陷入了内心的挣扎:是依照伦理做好妻子无视心中的压抑还是打破这种伦理寻求自身的快乐?不过犹豫之后,她终究还是答应了。挂掉电话,自责的神情自然地浮现。这一次去保罗家后,康妮买了衣服给丈夫,是心里的补偿。然而在丈夫办公桌上看到一家人和自己的照片更加内疚了。
    然而内疚终归是内疚,社会伦理道德铸就的隔离一切诱惑的防线开了一个小口,再也无法抑制欲望的洪水了。选择第三次去,为了自己的快乐。她明白要发生什么,拒绝了。然而因为没带走外套就像命中注定一样,一切发生了(其实,或许这是她的本我欺骗超我的一个诡计)。在回去的路上回想做爱的过程。尽管做爱时她是哭了,但无疑保罗给了她丈夫从未给过的快感。身体上的满足、激烈刺激的性,在火车上,她一边回想,一边抚摸自己,在悔恨的泪水与欢愉的笑容中,观众明白,她已决定开始反抗所谓社会对妻子的标准,开始对丈夫不忠,也开始对整个男权社会伦理道德的不忠。而她在地铁洗手间中的那场,纠缠不解的纸、晃荡的水,正是她内心的外化。
    而在这次满足得幸福之后,康妮的内心开始了更深的折磨。书房里,康妮随手出门便关掉了灯,断然忘记了才与之说过话的丈夫;浴缸里,康妮拒绝了丈夫想要做爱的要求;客厅里,康妮为和保罗在一起而回家晚了而哭泣。在保罗那里,康妮获得了社会不能容忍的刺激和浪漫的生活,肉体的欢愉;与他在一起时,快乐是自己的,她有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她完全为自己而活。可是,面对丈夫,所有的快乐都是家庭的,一切都是为了家而活,为了一种关系。表面上,她只是在两个男人,两种生活中作出选择,然而,实际上,她要选择的是顺从还是反叛这个男权社会。
    大雨天,康妮哭着购完物,开车回去。然而挣扎过后,她开着车冲过了层层栏杆,预示了她决定做出选择了。她的行动看似是对社会伦理的妥协,去见保罗却在车上发现了他的真实面目,于是最后一次做爱,分裂。然后,如一切都未发生过。然而我却觉得实际上她是真正地反叛了。她终于获得了对自己自身欲望控制的自由和权力。与保罗做爱(对女性最具伤害和侮辱的性爱方式),然后决裂,她实际并不是受到了伦理的压力,而是自己对自身欲望的管理,这是她的自愿。
    对康妮来说,她不是对丈夫的不忠,而是对男权社会的不忠。
而保罗和爱德华,他们也不是就是个忠实者。保罗,凭自己出色的外表,内在的魅力,把一切都当做游戏,他自知自己是个情场高手,他不在乎对别人的伤害。他同时有着许多女人,玩弄着她们的情感和身体。爱德华,他是个绅士,一切似乎都尽善尽美,然而,在婚礼上对上帝发过要信任妻子的誓言后,他依然托朋友暗中跟踪妻子,且不说誓言的事,这已经侵犯了康妮的隐私权;而后来在见到保罗后,这个一直抑制着自己失态的绅士仍然犯下了无法弥补的罪行。他们看似都是受害者,然而,他们也犯下了不忠之罪。他们都对社会伦理道德不忠。
    康妮作出决定那天和爱德华载着尸体去看儿子演出那天都下着大雨。雨,洗刷掉过去,象征着新的美好的将来的开始。不得不说,这两个讽刺很是精妙。
    而那个杀人凶器。美丽的雪球Windy City,是一个梦想的社会即这个男权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下的一个标准模式(幻想),而它罪恶地结束了一个年轻人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平静日子,这无疑是影片主题最有力的证据。所谓“不忠”,绝非妻子对丈夫的背叛,而是三个主人翁对传统社会的反叛。
    然而,导演终究是善良而残酷的,他给出了一个看似美好的结局。在这样一次风波下,真正意义上的家才出现,然而他们停在警察局门口,观众无法知道,这样的家在传统社会里能持续多久。

                          (2009年12月13日,艺术概论作业)

 5 ) 完美电影的细节

我看过重视细节的电影也不算少,有很多细节的处理精妙奇特,充满想象力,而这一部Unfaithful,其实全片没有让人拍案叫绝的细节设置和艰涩难懂故弄玄虚的隐喻,但是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完美的电影。安卓莱恩对细节的把握简单又费劲心思,配合柔美的音乐、舒缓的情节,演员张弛有度无可挑剔的演技,借用兰瑟姆的概念,它无疑具备了一个伟大的艺术作品不可替代的肌质。
没看过电影的同学可以在分割线打住了,以下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些细节的复述,全剧透。

--------------------------------------------------分割线--------------------------------------------------------


电影一开始,伴随着舒缓的钢琴声,画面上出现一处静谧的湖泊和房屋,这时候水面上还没有一丝波澜。然后风渐起,一架自行车被风吹倒,发出哐当的声音,开片营造的宁静氛围在这一刻被打破,以此暗示着主人公的平淡乏味的婚姻将发生变化。这虽是很多导演惯用的隐喻,但不得不承认既简单而又讨喜。康妮在屋里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好大的风啊。这是电影的第一句台词,她当然不知道这风将会对她的人生造成多大的影响,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这部戏里,风也可以看作是命运的象征。康妮“像被一颗子弹击倒一样”(保罗马提尔在风中这样对她说),迷失在命运的风里。

在康妮遇到保罗马提尔的街上,镜头里都是阴暗的色调,灰色的街道,灰色的老旧房屋。马提尔告诉她,我就住在楼上,门口有绿色的植物。没错,年轻俊美的法国男人,棕色长发和不可抗拒的微笑,充满朝气的身体,这样的一次邂逅无异于在灰暗的布景里出现一抹跳动着的象征着生命的绿色,于是康妮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经过的空着的出租车,命运在这一刻给她开了两扇门,但她不假思索的跟着马提尔走进了楼房,其中一扇随即砰然关闭。

走进楼房,马提尔气愤地踢了一脚出故障的电梯,这一脚也不是随便踢的,就是这电梯在后来的剧情中把康妮的丈夫爱德华困在里面,把紧张的气氛渲染的无以复加,着实让我捏了一把汗。

康妮到洗漱间处理伤口,对陌生人的警惕让她仔细检查了一下门是否锁上。接着我们看到她打开水管——马提尔在冲洗茶杯——创可贴碰到伤口的灼痛——马提尔烧茶水的火苗,漂亮的切换。其间康妮把脚搭在马桶上,马桶圈没放下——电影开篇时康妮曾让她儿子小便完后一定要放下马桶圈——这本是让做事规矩的康妮厌烦的事情,但她此时也不在意的帮这个不拘小节的法国男人放了下来。之后马提尔突然的亲昵动作(亲自为她的伤口敷上冰块)让康妮心神不宁,临走时马提尔让她带走一本书——酒,让人回复青春;美酒、玫瑰,及时行乐。对一个中年女人来说,这是赤裸裸的挑逗。

第二天康妮在家里翻马提尔送给她的书时,掉下一张马提尔的名片,上面印有他的电话号码。原本以为不会再和这个陌生男人有交集的康妮动摇了,我们看见她心虚的往后面看了一眼——她当然知道屋子里没有其他人,但是在心怀鬼胎的时候会本能的做出这动作——宠物狗在望着她。

她在地铁站打电话给马提尔,投硬币,挂电话,退币,犹豫了一下又投币,下定决心拨号,无人应答,遗憾又如释重负的准备挂上电话,电话却接通了,猝不及防的康妮尴尬的说了声,喂。镜头在整个动作的重点部位手和脸之间的切换,流畅连贯,人物的心理表露无遗。马提尔邀她去他的住所喝咖啡,康妮看了一眼自己手中正拿着的咖啡杯,然后把它放在电话机上,笑着答应了。

到了马提尔的住所,马提尔帮康妮脱下外套,镜头特写他的手指轻轻划过康妮的颈部。接着马提尔给康妮端咖啡,原本是无需表现的情节,可是导演却让滚烫的咖啡把马提尔弄的手足无措。这里的意思也很简单,一是暗示马提尔注意力本不在咖啡上,二是煮沸的咖啡就像两人现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汹涌的情绪。

两人经过短暂的调情之后康妮心生愧疚匆匆离开,为获得一点心理上的宽慰,她给爱德华买了礼物并亲自送到他的办公室,这个情节设置的合情合理,无事献殷情非奸必盗果然是全球通用的真理。

然而情欲难挡的康妮终于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又跑去见了马提尔,并与之发生了关系。这段过程由事后康妮在回家的火车上的回忆所呈现,这样的安排相当精妙,不但强化渲染了他们交欢的快感,使她过后还回味无穷,更淋漓地展现了这个中年熟女的闷骚本性。这部分是影片最为经典的一段,Diane的表演相当给力,瞬间秒杀所有我看过的“爱情动作片”。无怪康妮光是回想一下就面色潮红呼吸困难不争气的湿了,其实我们都湿了。

之后康妮便正式开始与马提尔交往,导演是这样处理的,在一段钢琴声中,把康妮与家人一起的生活片段和与马提尔偷情的片段交替放映。我们知道,出轨之人在刚开始时总是会相信自己能掌控全局,在家庭和私欲之间游刃有余,达到平衡——往往在最初一段时间也确实是这样。导演此举表达的就是这个心理和状态。

然而丈夫爱德华还是发现了端倪,尽管他知道康妮在欺骗他,但他在没有完全弄清事情之前仍旧选择保持沉默,这个设定是必要的,首先这反映了这个男人隐忍的性格,这是影片得以继续的关键,如果他是个火爆之人,在此时就和康妮撕破脸,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以及最终的结果都不能成立。其次,也预示着这是戏剧冲突即将爆发前最后的平静。

某日康妮在马提尔家楼下遇见两位朋友,交谈中一位曾经外遇过的朋友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她,这种事最后都将以悲剧告终。这个设置就不用多说了。

接下来,爱德华终于展开了最后的调查,康妮却开始受到良心的谴责,她在做饭的时候神情恍惚,弄的一团糟,烧焦的鸡块,煮过头的水,作用和之前马提尔的咖啡一样,而此时的爱德华却表现的愈加隐忍淡定,这跟康妮偷情初始时的乐在其中与爱德华察觉事情不对劲的提心吊胆(他曾问康妮是否自己做错了什么,并问康妮自己是否爱他)形成鲜明反差,预示两人角色地位的互换已经开始,爱德华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将取代康妮成为主角,同时也要被卷入命运之轮。在这一段爱德华的台词中,暗藏了他心中维护家庭的关键词:忠诚与责任。

在一次偷欢后康妮忘记接儿子放学,终于触碰到了她的道德底线——影片在她孩子的刻画上也着力不少,因为孩子是康妮心理发生变化的关键要素,康妮觉得亏欠的首先是孩子,而不是爱德华。最终在发现马提尔不止她一个情人之后,她选择了终止与马提尔的关系。而就在她最后一次离开马提尔住所的稍后,爱德华走了进去。

接着就是影片的高潮,爱德华与马提尔进行了正面的接触,一个是隐忍沉稳的中年男人,一个是年轻健硕的青年男子;一个背负妻子背叛的伤痛,一个则被情人丈夫的来访弄的拘谨无措;无形的较量一直在两人的谈话中进行着,导演和演员拿捏的恰到好处,使这场较量一直处在完美的平衡状态,直到爱德华看见了导火索水晶球,一方的失控才撕破了这让人窒息的平衡,所有的矛盾冲突在一瞬间得到迸发,令置身事外的我顿时也感到惊心动魄。

杀人之后的爱德华,却听到了康妮给马提尔的分手留言。直看得人一声叹息。而接下来爱德华和康妮两人在学校相拥观看孩子表演的一幕,当镜头对准他们那两张各怀苦楚却又挂着幸福的脸时,不禁让人心酸了,为什么本就近在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总是要在经历过那么多是非之后,才让人学会不舍与留念。

马提尔失踪与尸体被发现,使得警察先后两次来到康妮家调查,这两场戏Diane和Gere的表演都相当精彩,相信都有体会,无需赘言。

最后是最让我感动的两幕戏,康妮拆开水晶球看到爱德华留言的时候我终于没忍住哭了出来。而今天上课老师讲到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那一刻我脑中不断闪现着康妮在风中裙摆飞舞、长发凌乱的模样。我和你一样,多希望她回过头走进出租车,大声向马提尔说句谢谢。电影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讲述康妮的故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感同身受,假如真可以让时光倒流,你会选择什么?是否会过的比现在幸福一点,快乐一点。我想起马提尔第一次见到康妮时对她说过,抓紧一点,别被风吹跑了。原来风仍不是命运,它不过只是把你吹向命运的十字路口,最终往哪个方向走,还是由自己决定。可是,生命之所以如此艰难,就在于这些无法预知的选择吧。

所以,尽管我们都想知道爱德华究竟如何选择,但是电影还是残忍地在一个固定长镜头中结束了,我们最后看见的,是爱德华和康妮的汽车,静静停在警察局门前的十字路口上。


 6 ) 头顶上的绿色是男人不能承受之重

好男人就是反复睡一个姑娘,一睡就睡一辈子。 好女人呢? 本片的男女演员找得很好,各自引导了半部片子的高潮。 男人在外经商,古板守旧,婚姻生活波澜不惊,有个儿子8岁,可爱,女人在家全职太太,偶尔上街购物,和其他朋友小聚。 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衣食无忧,但激情已经慢慢消退。 于是,女人在某一天邂逅了外界的刺激,那个帅气、壮硕的小伙子,浪漫、有情调,还有一口带着法国口音的英语,真的是迷人。女人的心理咯噔一下子,有了印象。 一步步地,女人在小伙子的挑逗下终于上了床,虽然她什么都懂,当时还是没有办法经受那年轻的富有朝气的肉体的召唤,体会到了婚姻之外的男人,而且沉迷于其中,女人换上最性感的裙子,画上精致的妆容去见情人。性爱带来的欢愉让她重新焕发青春,受到闺蜜的妒嫉;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让她欲罢不能,以至于在大雨的告诉路上驱车去见了情人,发现了情人正与其他年轻女性调情,这件事情让她渐渐清醒,知道自己不过是人家床上的玩物,但已经陷得很深尤其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那一边,男人逐渐知道真相,头顶上的绿光渐长之势让他忧虑,于是请了私人侦探,真相总是那么不出乎意料。唯一让人意外的是男人对自己的愤怒控制力,在看到自己送给亲爱的人的礼物在情敌的床头的瞬间,他已经迷失在愤怒中,于是他用这个玩意干掉了情敌。我想每个头顶有绿光的男人都有这种情愫吧,那么痛快干脆的就解决了问题。 男人从一开始就是打算忍辱负重的,然而他想知道的是为什么女人会出轨。其实这点可能女人也不是很清楚,是婚姻归于平淡后缺失的刺激感,抑或是一成不变的刻板生活积累的压力需要释放,还是年轻男人的肉体对成熟女性的致命吸引力,补偿了中年男人无法给予的中年女性对性爱的渴望? 没有答案,好男人是一辈子只睡一个女人,而女人呢,如果婚后不能保证只睡丈夫的话,那么多半就是悲剧了。要知道,这给那个男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还是心理上的绝对的自卑和挫败,还有为家庭奉献却没有得到回报的心灰意冷。vice versa,婚后阿,请大家都尊重婚姻和生活。

 短评

我永远都记不住黛安连恩这张没特色的脸...

4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不忠》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表现了人的原罪---意志上可能很坚决,身体却很诚实。穿越道德的枷锁,置家庭责任,优渥生活于不顾,铤而走险,只为一尝再尝禁果的味道,哪怕烈火焚情,转眼间万相皆空陷入痛苦与悔恨的深渊。电影尝试探讨的问题,每个已婚人士都不妨思索一下。很多时候,我们耳闻目睹很多因为出差,办公室恋情,家庭破碎的,其实异曲同工。如果不是某次长期出差,他们单独相处的时间长且无聊,也许她就不会出轨,毕竟她有幸福的家庭,事业成功的老公。许多外遇都是因为时机成熟,加上人本性中的一点点致命的好奇心,追求新鲜刺激的虚荣心。看透这一层才真的理解爱情,并把握当下。珍惜眼前。

8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还行

电影把氛围和细节都做得很不错,戴安琳恩表演尤其细腻,把出轨女人的心理刻画得很详尽。虽然这是个还挺惨的故事吧。。。

1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中产家庭的虚伪与脆弱,两个中年夫妻水深火热的生活,为什么非要搭上一个无辜的帅小伙,造孽啊。拍的相当保守落后了,门罗的故事一定是中年妇女抛夫弃子追求新生活,帕索里尼的电影一定是丈夫和情夫私奔。

11分钟前
  • 小熊QQ
  • 还行

灵魂有着我们理智所无法知觉理解的原因。聪明的男女不断改变自己,改变爱的面容,让对手能不断爱上新的自己;懒惰的男女忙着分手、寻找新欢;愚蠢的男女顾虑于责任、孩子、亲情之类与自己的本心离得甚远的琐俗之物,固守终身,相濡以沫,笑得满面皱纹,心里泪已阑珊。

16分钟前
  • 右脸未确认。
  • 推荐

如果我有李察吉尔这样的老公,绝不会多看一眼这种勾三搭四的小流氓。明显是中年妇女的YY。当年收到这个音乐盒的时候,女主就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了,连礼物都懒得打开看,精致的小信封,甜美的爱语,多么讽刺的摆在情人的床头,其实连情人都算不上,你只是他一三五二四六换着花样的菜谱而已。

19分钟前
  • alan3396815
  • 还行

一时之放纵,一生之折磨。

24分钟前
  • jiaon
  • 力荐

第一见,敷冰块,可。第二见,手把手按盲文,可。第三见,相拥跳舞,唔,可。但如果跳舞之后的事你没办法控制和拒绝,那请他妈的连冰块也不要敷。生活中若有点柔情小插曲是美妙,但请记住自己选择的生活与身份。开放式结尾让人惘然所失,如果当初没有跟他上楼敷冰块,或者根本就不要见第三面,可好?

29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电影的床戏很少,但色情的味道浓郁。导演放弃了单纯的肉体交媾的表达,奸夫推倒人妻那场,导演只拍女人激动下颤抖的小腹,在没有露其余的情况下表达出了色情的侵入。夫妻两次进入奸夫家中,再次捕捉奸夫由样貌、书本和艺术品味构建的色情场域,妻子在场域的冲击下立刻溃不成军,丈夫则瞬间明白奸夫孔雀开屏的杀伤力。色情是通过场域而非交媾传达的。丈夫理解妻子被场域俘获的可能性,但他不能理解自己赠送礼物却被转赠给奸夫,他瞬间的崩溃,就在于他不明白中产阶级幻想竟然也输给了色情本身,电影文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丈夫的暴起杀人,用礼物杀死奸夫,如同阉割自己般,完成了中产阶级杀死自我的巨大隐喻。

34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她既漂亮又温柔,结婚这么多年了,臀部线条还像大学时期那样玲珑有致。”这样美的女人,注定是一剂毒药。

38分钟前
  • 益暄
  • 推荐

情欲是本能。即使女主上了那部的士她还是会回来找男二。即使不找男二,还是注定会出轨背叛这段婚姻。因为根本问题没有被解决。到底是男主失去了性吸引力?还是女主厌倦了一成不变的婚姻生活?无奈人真的是太贪心了,什么都想要,但往往什么都留不了。电影让我再次反思婚姻,如何能将所有的你期待的东西全部都置于一人身上,物质,精神,肉体。但如果你没有十分的把握在今后的日子里不会背叛对方,不甘心于一成不变的生活而出轨,那为何要和对方结婚?人往往能期待和把握的就只有自己。所以到底为什么要结婚呢?

40分钟前
  • Bittersweet
  • 力荐

I think it's quite romantic.

41分钟前
  • Griet
  • 推荐

如果那天我转身打到了车

43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很明显 那个第三者根本就没有动情

45分钟前
  • ★丫头彭★
  • 还行

又看了一遍依然好好看,各种细节设置都非常聪明得体,演员选的棒。。

4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有那么好的老公真好

50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其实即便女主再回到开始,上了那辆出租车,她还是回到法国男生的楼下……不要高估了自己,也不要低估了人性。PS:没想到女主竟然是托斯卡纳阳光下的女主,感觉演技好了好多…哈哈哈

53分钟前
  • 吴异.nova
  • 推荐

永遠不要以為自己神不知鬼不覺,如果身邊有了解你的那個人,他就一定會發現你的變化,哪怕只是一個眼神的不同。

54分钟前
  • 弦音❤Cindy
  • 还行

如果无法抵抗诱惑,至少学会处理干净现场。

56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还行

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如果身边有了解你的那个人,他就一定会发现你的变化,哪怕只是一个眼神的不同。 .

58分钟前
  • 闪通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