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共和国

喜剧片其它2003

主演:Georges Corraface,Ieroklis Michaelidis,Renia Louizidou

导演:Tassos Boulmetis

播放地址

 剧照

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2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3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4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5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6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3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4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5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6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7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8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9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02:57

详细剧情

  7岁的凡尼斯(乔治斯·科拉菲斯 Georges Corraface 饰)与家人生活在伊斯坦布尔,他的祖父拥有一家香料店,在那里,凡尼斯度过了他的童年。祖父通过类比香料的特性来教授凡尼斯关于生命、宇宙和地理的各种知识,年幼的凡尼斯还爱上了与他一起玩耍的土耳其女孩,姗美。然而不久后,政治的暴乱破坏了美满的家庭,凡尼斯和父母因持有希腊国籍而被驱逐出镜,迁往雅典,身为土耳其公民的祖父则得以留下。时光飞逝,不惑之年的凡尼斯已经成为了一名天文学教授,备受尊重,但他却觉得生活中充满迷茫,似乎总是缺少那么一点香料。离开家乡的35年来,他依然渴望着回到儿时的故乡,渴望着再见到那个美好的女孩……  本片根据编剧、导演Tassos Boulmetis的真实经历改编。

 长篇影评

 1 ) 美食与情感

   《情寻色香味》(《A Touch Of Spice》)在我的硬盘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时下载这部希腊影片的原因只是因为简介中提到片中有土耳其的美食,“透过味觉领略美食的魔力和浓浓乡愁”。土耳其号称香料之国,对美食一向兴趣的我怎能不为之所动?
   寒风凛冽的晚上,在厦大附近的公寓里,我百无聊赖的打开电脑,跟随着影片缓缓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伊斯坦堡。少年凡尼斯是希腊裔的土耳其人,经常躲在外公经营的香料店的阁楼上,聆听外公对于香料的见解。阁楼里总是充满欢乐,他还喜欢上了一个少女珊美,用所学到的香料知识换来了珊美的翩翩起舞。可是五十年代的土耳其与希腊交恶,归根到底还是宗教冲突吧?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但从影片反映的情况来看,应该还是东正教与回教的矛盾引起的。反正凡尼斯只好和其他在土耳其的希腊人一样被驱逐回国,只好和外公还有珊美分开。在希腊,凡尼斯一直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正如影片里所说的“在土耳其,他们把我们当作希腊人驱逐出境,而希腊接纳了我们,但是却把我们当作土耳其人。”凡尼斯一直期望着外公和珊美能够来看他,为了实现做饭给珊美的诺言,他经常半夜偷下厨房做菜,在学校也不和男同学玩而只是做菜给女同学吃。可是等到实现愿望的时候,外公已经逝世,而珊美也已嫁作他人。
   很久没有看到过这样精致的好片了。单是贯穿全片的美食让我垂涎三尺。土耳其人的聚餐真是丰盛啊,讲究什么菜加入什么香料,比如外公教导一个顾客往丸子里加肉桂更能让人两情相悦。影片所着力的感情部分更是让人嘘唏。凡尼斯与外公的感情,与珊美那纯真的爱情,父亲怀念伊斯坦堡的感情,花花公子的舅舅希望成家的感情,无不刻画得细微而精致。当一向古板严肃的父亲后来留着眼泪说当时根本不想离开伊斯坦堡,移民局的人曾经提出如果改信回教可以留下,他拒绝了,但是“想象中的希腊很美,比实际搬来所接触的更美”,那种思念伊斯坦堡的感情让人为之动容。当然,影片也不乏幽默之处,往往恰到好处,令人莞尔。比如姑妈有帕金森症,跑船的舅舅带回高压锅的爆炸声愣是把病给吓好,后来舅舅又带回了水果搅拌机,姑妈捧着搅却引发了老毛病,等到舅舅的未婚妻在学土耳其料理的时候说到从来不象土耳其人那样往菜里藏香料的时候又把病给吓好了。

 2 ) 从香料看土耳其文化

【from维基百科】希腊历史
古时的希腊是由各城市组成的城邦治。希腊曾经被其城邦马其顿领导。在亚历山大三世的领导下,马其顿王国灭亡了波斯帝国,希腊文化随之传播到埃及、中东和中亚地区,史称希腊化时代。希腊历史中政治与军事上重要的城邦为:雅典、马其顿、斯巴达和底比斯。

虽然在军事上希腊在公元前168年被罗马共和国完全征服,希腊文化却反过来征服了罗马人的生活。作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希腊文化继续主宰着东地中海,直到帝国被分裂成两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本质上就是希腊化的。东罗马抵御了几个世纪来自东西方的攻击,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终被沦陷,奥斯曼帝国也从此逐渐征服整个希腊。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821年,希腊人宣布独立为止。1828年希腊独立战争结束后,希腊在1833年建立了君主政权。在整个19世纪及20世纪初,希腊不断扩张领土,吸收奥斯曼帝国内讲希腊语的族群,直到1947年希腊的版图成了现在的样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腊曾被轴心国占领,二战后,希腊又经历了一次内战。1949年内战结束后的希腊宣布加入北约组织。1967年4月21日军人发动政变,之后又宣布废黜国王。塞浦路斯问题最终导致了军人政权在1974年的垮台,其后公投通过废除君主制,共和国成立。1977年大选结果左派势力增长但是并未使政局混乱,希腊政局自此安定。1981年希腊正式加入欧洲共同体。

 3 ) 我在身后等你 但是请你向前走下去 不要回头

    我在你身后,但是请不要回头,回头你会哭,也会看见我在流泪。

    有些事无法忘记,比如感情,你爱她多年,但是她注定不属于你,然后突然有一日你们心是那么近,却发现这段爱情就像樱花的绽放般短暂,于是你只能请她一直走下去:亲爱的,别回头。

    有些事不能改变,比如你的身份,希腊人眼里你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眼里你是希腊人,你就是断了线的风筝,在你的眼中,伟岸的伊斯坦布尔顿时无光,湛蓝爱情海为之失色了,你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孤独,你有了全世界最美的风景,但是却唯独少了那个和你能山盟海誓的人了。

    大凡这个世界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比如香料和银河,比如时光和一道道菜,比如那两次分离,比如我们深爱的亲人,又比如现实中的我和影片中的你,看着这一幕幕就好像看镜子中的自己,又或者,我们根本是一面镜子,所以,我不用和你说什么,你也什么都不用说,因为我理解。亲爱的,我在你身后,但是请你向前走,不要回头,回头你会哭,也会看见我在流泪。。。

 4 ) 两座城的爱怨情仇

我在伊斯坦布尔的朋友Aysee,她是第一个告诉我“希腊人恨土耳其人”这件事的人。“恨”其实是一个情绪很强烈的词,倒不如说希腊人不太喜欢土耳其人比较贴切。当然,这些情绪在年轻一代身上已经不再那么明显,就比如今天你在街上遇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你问她恨不恨日本人,她可能会回答为什么要恨?国仇家怨,时过境迁,时间给了每个人都意想不到的答案。再者,任何的恨里面可能都隐含着爱,日本人称西安为“不朽之都”,NHK拍《丝绸之路》,全片浓郁的追思情绪甚至超越CCTV版本。希腊和土耳其也一样,国仇家怨四百年过后,伊斯坦布尔仍是希腊人最常去旅行的地方,有不少人带着老照片到伊城的小街小巷去,试图找到自己或自己父辈曾经住过的房子。每年夏天,希腊也针对土耳其推出独有的签证,允许他们到临近土耳其的爱琴海离岛度假,每次签证时长为一周。

1453年5月29日,在博斯普鲁斯翱翔的海鸥见证下,威尼斯守军和希腊人由于不敌土军进攻,君士坦丁堡沦陷。历经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拉丁帝国的这座伟大都城,最终落入奥斯曼帝国手中,成为突厥帝国近四百多年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个名称来自于希腊语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这个各位大概有所了解,但事实上今时今日“伊斯坦布尔”也并非土人所创,而是同样来自于希腊语στην Πόλη,意思是“进城”。这么多年,从帝国首都到当今土耳其第一大城市,她孤傲的身影一直伫立在爱琴海的一侧,而另一侧则是希腊人永恒的都城,爱琴海除伊斯坦布尔外第二大的城市,也是欧洲文明起源的地方——雅典。而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的爱怨情仇,也同样围绕着这两座城市而展开。

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奥斯曼帝国也从此逐渐征服整个希腊。奥斯曼帝国末期,王朝四分五裂,1821年,希腊人发起独立战争,正式宣布希腊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奥斯曼帝国成为协约国的瓜分对象。风水轮流转,此时的希腊政府怀着建立“大希腊”的野心,开始积极参与对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发展到这里,就要不得不请出土耳其近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土耳其当今的国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图克。如果你到过伊斯坦布尔,大概就能记得,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机场Istanbul Atatürk Airport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正是他,组建国民军,自任总司,并在萨卡里亚河战役中,大败希腊国王亲自率领的近10万大军。有趣的是,阿塔图克先生,这位土耳其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事实上诞生于希腊的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这座城市在希腊北部,比雅典更靠近伊斯坦布尔。

从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到独立再到反攻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和希腊人在认同和排斥中度过了漫长的四百年。近代土耳其和希腊,由于领土争端、民族纠纷、宗教信仰及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同样冲突不断。时至今日,希腊和土耳其仍旧因爱琴海诸岛的归属及塞浦路斯的问题而关系紧张。隶属于欧盟成员国的塞浦路斯,与朝鲜半岛一样被瓜分成两半,南部隶属于希腊,北部属于土耳其。土耳其至今不承认塞浦路斯政权,我的塞浦路斯朋友贝丝,之前从欧洲直飞土耳其曾经被拒绝入境,因为她“来自于一个不存在的国家”。写到这里,你大概也就不难理解两个民族由来已久的矛盾和冲突。除了这些,土耳其和希腊几十年前曾经发生的“遣返原籍”事件,也是近代矛盾争端的主要来源之一。

2003年,希腊导演Tassos Boulmetis根据自身童年经历所编导的电影《香料共和国》在希腊上映,引起极大反响,迅速成为当年也是希腊电影历史上最卖座电影。2005年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名扬海外。有趣的是,这部大部分篇章都在描写伊斯坦布尔的电影,却没有在土耳其上映。故事讲述男孩凡尼斯与家人生活在伊斯坦布尔,他的祖父拥有一家香料店,在那里,凡尼斯度过了他的童年。1960年代,凡尼斯的父亲因为持有希腊国籍,被土耳其当局遣返,凡尼斯和母亲随同父亲迁往雅典,而身为土耳其公民(希腊裔,但因为生在伊斯坦布尔所以拿土耳其护照,凡尼斯和他母亲也是土耳其护照)的祖父则选择留在伊斯坦布尔。从男孩长到少年,再到少年到中年,故乡伊斯坦布尔,记忆中的祖父和儿时的玩伴,成为丹尼斯心中挥之不去的哀伤。

这部电影很形象描述了当时希腊公民被迫离开伊斯坦布尔的情况,当时离开的人,被通知只允许携带一个行李箱,其他留在伊斯坦布尔的财产则充公归土耳其国家所有。其实当时被赶走的不只是希腊人,也还有亚美尼亚等其他非突厥民族的人。不少在希腊生活的土耳其人,也不得不返回土耳其,这个“遣返原籍”事件因为与中国几乎无关,所以也没有出现在我们世界历史的书本中。但当年的这次生离,造成了很多希腊人从此与伊斯坦布尔永隔。片中最动容的就是凡尼斯父亲说过的那段话:

“你祖父压根儿就不想离开伊斯坦布尔,我们谁都不想离开,说什么都不想。伊斯坦布尔是城上之城,它是全世界最美的城市。美妙的音乐、灿烂的夕阳,还有和我们分不开的闲话家常,在我们被通知滚蛋那晚,移民官在我耳边说,只要我改信伊斯兰教,我们就能留下来,不会有人再伤害我们。你想知道这些年来我挥之不去的梦魇吗?那就是我没有当场拒绝,我迟疑了足足五秒钟,愿上帝原谅我,那是我这辈子最难熬的五秒钟,希腊还是停留在想象中比较美,想象中比搬来之后实际所见更美。愿上帝原谅我。”

我昨天问我的希腊朋友,我说伊斯坦布尔和雅典,你更希望住在哪里;他说:“伊斯坦布尔是一个适合去旅行的时候,去待一个星期可以,让我住在那里我受不了,看看那些交通,你可能塞在一条路上三个小时都动弹不了,还有那些拥挤的人群,这些我都受不了。而且在雅典生活,我觉得会比伊斯坦布尔更安全,在雅典,凌晨一两点走在街上你不会觉得有危险,但在伊斯坦布尔有些街区还是很危险的。”我跟他说我的意思是如果伊斯坦布尔和雅典都是空城,现今的这一切都不存在,你要从中选一个你觉得比较美的城市住下来,你会选哪个。他回答说:“这样的话,我会选伊斯坦布尔。”

雅典当然还是很美,让我搬来这里住上一年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四百年下来,好像过往的那些希腊人们把最好的东西都留在了伊斯坦布尔。事实上我在伊斯坦布尔最喜欢的两个地方,曾经都是希腊人的街区,一个是Cihangir,另一个是Galata,这个街区是典型的希腊人街区,就在欧洲新区İstiklal大街的两端,İstiklal大街——这条伊斯坦布尔目前最标志性的主购物大街,同样也是希腊人的杰作,希腊驻伊斯坦布尔的大使馆也就在这条主街上,常常看见就让人产生物是人非的唏嘘感来。Cihangir和Galata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变,就沿用希腊人原来的称呼:Galata在希腊语中是“卖牛奶的人“的意思,尽管现在的Galata早已经没有卖牛奶的男人;而Cihangir是伊城现在最著名的艺术家区域,也是房价最高的地方之一,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尔罕·帕慕克,其工作室就在Cihangir。

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的爱怨情仇仍然在继续,这两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伊斯坦布尔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沦陷而没落,从维京人口中的“伟大之城”变成当代土耳其第一大城市,甚至连首都也都不再是。雅典,这个亚历山大大帝王朝的首都,尽管仍旧是希腊的首都,但登上报纸头条时却总是伴随着“国家破产”、“经济崩盘”的字眼。传说,亚历山大东征前曾就东征一事征求过智者的意见,智者说“你看,云总是从西边来。”但亚历山大仍旧执意东征,脚步虽然最远抵达印度,但王朝最终却被东罗马帝国所灭。我希腊的朋友打趣说:“要是他当时不往东,往西边去,东罗马帝国甚至都不会存在。”很多我们现在看起来对世界产生巨变的事,其实最初都只是一个小小的想法而已。

我希腊的朋友,她总是觉得说美国人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他们的语言都是伪造的,来自于拉丁语和希腊语拼拼凑凑(虽然我们在谈论这个的时候说的就是英语)。她说她在学习英文的时候,常常觉得有些希腊语的词汇在英文中根本找不到对照的。“让人民变得愚蠢,政府就更好控制他们,英语诞生的时候实际上就压缩了人们的视野,很多其他语种已经到达的地方他们都没有,英语其实是很贫瘠的语言。因为这样,政府统治起人民来就更容易。可惜现在的希腊人一心都觉得这些英语文化很了不起,他们都忘了希腊语才是世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我相信这样的事情也一定同样发生在中国。”

“Freedom”这个词语诞生于希腊,来源自希腊语“ελευθερία”,意思是一个人到了一个他觉得喜欢得不得了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思想境界,就好像一个人,通过领悟到了他生命的意义”。"Ocean"这个词语也来自于希腊语“Ωκεανός”,意为“一大片蓝色”,“Ω”意为惊讶。最初创造这个词语的人,大概也是被爱琴海那一大片深蓝所惊讶和震撼。常常我站在雅典的街头,望着远处,就会觉得时间真是宏伟的东西,千百年间,她到底改变了多少人们执意认为会是永恒的事?土耳其和希腊的爱恨情仇其实在时间长河中都不过是沧海一粟,再过几百年,或是几千年前,又会有什么民族站上世界的舞台,又会有什么令人感动的生死离别会发生?等到那个时候,爱琴海两端的伊斯坦布尔和雅典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没有人知道答案。

 5 ) 故乡,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或者是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千年的都城,同样也是奥斯曼近五百年的中心。曾经的无比辉煌的城上之城——The City,即使在千年之后仍然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以及金融商业中心。圣索非亚大教堂里弥漫的东正圣颂,蓝色清真寺塔楼上的伊斯兰呼唤,迷宫般的古老街道,空气中若有似无的香料的味道。伊斯坦布尔的魅力,大概也源至这些厚重以及混杂。
伊斯坦布尔,1959。Fanis味道丰富的童年,大都关于外公经营的香料店。香料,不仅是食物中不可缺少的添加,还是他接受的天文学启蒙教育,甚至还是人生的道理。他学到美味的土耳其料理,还遇到了第一个最亲爱的女朋友Saime。他做菜,她跳舞。
终于,Fanis不得不离开。
土耳其人赶我们走,说我们是希腊人;希腊人收容我们,却视我们为土耳其人。
雅典,1964。Fanis在希腊的生活并不顺利。他想念外公,想念他最亲爱的女朋友,想念伊斯坦布尔。他很难融入希腊的生活,他只和女生玩伊斯坦布尔的办家家酒的游戏,做土耳其料理,住进浴室,甚至想偷偷的回到伊斯坦布尔。
终于又回到了伊斯坦布尔。这城市依然美丽,教堂、清真寺、博斯普魯斯海峡里航行的船、欧亚大桥上钓鱼的老人。外公却永远的离开了;葬礼上,红伞依然鲜艳,但人却不能再回到从前。
电影,名字关于香料,内容却说的是故乡。这故乡,就是伊斯坦布尔。外公、父亲、Fanis,他们都是希腊人,他们都信仰东正教,他们的故乡都是伊斯坦布尔。外公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他根本就不想离开,即使他的亲人朋友都远在雅典。父亲和Fanis都离开了,但被放逐的伤口却从未愈合。没有立即拒绝移民官改信伊斯兰而留在伊斯坦布尔的建议成了父亲挥之不去的梦魇。而Fanis,再次返回或许才是抚平这伤痕的药方。
希腊人的伊斯坦布尔,土耳其人的伊斯坦布尔。他们的纠葛大概从穆罕默德二世从巴列奥略手里夺下这座城市就开始了。而纷纷扰扰也一直在延续,北塞浦路斯至今都是希腊人政治中最敏感的问题。征服放逐,本来就没有对错,但作为其中一方的导演能尽量克制或者含蓄的展现这些问题就难能可贵了。
电影的摄影非常漂亮,伊斯坦布尔的远景美丽得如同油画。音乐更是好听到没话说,土耳其和希腊两种风格的音乐,显然我更喜欢土耳其味道的,清晨呼唤穆斯林祷告的歌声令人印象深刻。
被放逐的伤口或许很难愈合,就好像剪不断的乡愁。但时间毕竟是抚平一切的良药,千年之后,不变的或许还是伊斯坦布尔。

 6 ) 看地图的要离开,看镜子的要回来,看星云的呢?

1453年5月03日16时,高维碎片接触地球。 1453年5月28日21时,碎片完全离开地球。 1453年5月29日07时,“魔法师”狄奥伦娜死亡。 1453年5月29日傍晚,拜占庭陷落,奥斯曼崛起。 如果时间真的是一个维度,是否也可以推导出一切皆为命定? 而我将注定于13岁时第一次遇到赫德姆•阿弗美朵•巴夏,在的黎波里的近海。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司令,他控制着伊斯坦布尔、雅典、克里特、拉古扎、贝鲁特、塞浦路斯和亚历山大的航线。而我是个初出茅庐的葡萄牙船长,以莫名其妙的勇气得到了海盗头目巴巴罗萨·海雷丁的青睐,定下盟约。 彼时海盗与政府军一奶同胞,共同对抗西地中海巴鲁迪斯麾下的无敌舰队,却兄弟阋墙,在北非撕破脸皮打了起来。 我看着电脑上【加入战斗】【溜之大吉】两个选项,是犯过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恨没有及时存档就触发了剧情。无奈海雷丁画像太帅,遂荡胸生层云,率领刚刚升级的中型大桅横方型帆船加入战团。

巴夏军一水的巨型桨帆并用船,海雷丁家则驶巨型阿拉伯船 ,一时胜负未知,只是又因为剧情需要,我尚未开炮,便自动获胜。 巴夏:小子,不要让我在君士坦丁堡看到你! 再见时,君士坦丁堡正爆发黑死病,我及时从里斯本运来【杏仁】,解民于倒悬。 大航海时代4玩了十几遍,后来只要赚到第一个100万金币,就觉得游戏已经结束了。 最后痴迷于看原产物在本不属于它们的地方开花结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温室大棚则为橘。胡椒种子要投放在亚历山大,肉桂树要投放在贝鲁特,丁香粒要投放在伊斯坦布尔。 然后开个杂货店,操弄起罗盘、六分仪、黄金圆规,研习天文历法。 电影里,外公说:星空中看不见的东西才是人们感兴趣的。现在我们知道,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像身边的暗物质。 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 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除了暗物质产生引力,还有暗能量产生斥力,是宇宙加速膨胀的动力源泉。所有没被引力束缚的系统,都在加速远离。于是有人会问: 一切都要走散吗,连同这城市和站台,包括开始腐烂的橘子,包括悬挂的星球,一切都在走,等待就等于倒行,为什么心要留在原处,而原处已经走开。 因此,在这个不束缚就离散的宇宙里,你要和周围有幸遇到的人抱得很紧,才不会堕入冷寂的虚空。理想气体方程 pV=nRT,展示着膨胀导致温度降低的铁律。 何况是以光速膨胀。 肉桂让人们团聚,互相在眼中看到彼此,肉桂苦中带甜,像对女人的爱恋。 太阳系外面有银河系,银河系外面有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外面有室女座超星系团,室女座超星系团外面有拉尼亚凯亚。 我们就挂在这宇宙流苏上的一抹纤维中品尝酸甜苦辣。 在令想象都会匮乏的时空里,在标准烛光次第熄灭之前,抱紧你身边的人。 题外话:埃尔多安修宪成功,西方世界惊呼民主已死,大哈里发再度降临。只问:对于穆斯林而言,凡事按古兰经去做就好了,事事由自己决定,他们会很痛苦吧。

 短评

冲着吃的去的,我太肤浅,没感觉

5分钟前
  • 阿苏
  • 还行

超喜欢那个爸爸,还有男孩做的茄子。音乐很美。

9分钟前
  • huangmj
  • 力荐

「星空中有我們看得見的東西, 但也有我們看不見的東西. 食物也一樣, 只要好吃, 看不見鹽巴又何妨? 但精華就在鹽巴里.」「美食當前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問題不在食物, 而是同桌吃飯的人.」@SHIN

11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看完后我花 了一个小时跟纠纠吵 争论这个片到底好不好看

16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推荐

很灿烂

21分钟前
  • 懒人老猫
  • 力荐

小茴香味道强烈,能让人变得内敛,肉桂能使人两情相悦。很喜欢这部电影,像读一本书一样。看这部之前,已经好久没有一部一看名字就直觉会好看的电影了。

24分钟前
  • A-sun*
  • 推荐

浓郁而飘散着香味的土耳其美食

25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力荐

看完想立即打包飞去伊斯坦布尔

26分钟前
  • Di
  • 推荐

土耳其香料

31分钟前
  • No One
  • 推荐

饮食也可以是一种爱国的情怀...

36分钟前
  • Vesper LEP
  • 力荐

爱生活,爱香料。

38分钟前
  • 攸宁陶陶
  • 还行

在中文大学逸夫堂看。幽默得很恰当。结尾稍稍有些弱。

43分钟前
  • rhyme
  • 力荐

香料,也是可以用来做画的

44分钟前
  • maya
  • 推荐

战争没有带走他们的生命,却带走了他所有的爱

47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推荐

整個形式都像天堂電影院的翻版,但香料的特性卻發揮得不得要領,導演在童年回憶、成長歷程、離別重逢這些大方向上的把握,火候還不夠,以致淡乎寡味,前後照應沒達到預期效果。

52分钟前
  • 阿Q
  • 还行

关于美食、香料、故乡和爱情的故事。电影篇张感好,故事娓娓道来,看完会向往土耳其这个神秘的国度。

53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力荐

D9 C274

55分钟前
  • 风之影
  • 推荐

喜欢

58分钟前
  • 松狮牌机器猫
  • 力荐

之前营造的很棒,结局应该还能更好。

59分钟前
  • whyseeimage
  • 推荐

你是什么味道的

1小时前
  • 晚安小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