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日记

喜剧片大陆2021

主演:宋小宝 / 马丽 / 沙溢 / 张一山 / 肖央

导演:宋小宝

播放地址

 剧照

发财日记 剧照 NO.1发财日记 剧照 NO.2发财日记 剧照 NO.3发财日记 剧照 NO.4发财日记 剧照 NO.5发财日记 剧照 NO.6发财日记 剧照 NO.13发财日记 剧照 NO.14发财日记 剧照 NO.15发财日记 剧照 NO.16发财日记 剧照 NO.17发财日记 剧照 NO.18发财日记 剧照 NO.19发财日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12:10

详细剧情

 故事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穷小子小宝追随同村“发小儿”二哥,一路从贫穷朴实的东北农村来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深圳。期间,两人无意中收留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生活困窘的小宝和二哥该如何将孩子抚养长大?当小宝和二哥与同在深圳打拼的创业女青年马露“狭路相逢”,三人之间又将发生哪些令人捧腹的爆笑故事?一段笑泪参半、起伏跌宕的小人物奋斗史就此展开……

 长篇影评

 1 ) 最是真情难负--难得真诚的好片

2021春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春节中,看电影成了为很多人的选择。而春节档电影首日票房超越了历史最佳则印证了今年春节档的火热,而我最期待的就是《唐人街探案3》。然而就在我满怀期待准备去看的时候,票价昂贵、影评两极分化确让我成功的避开了它。

昨日同事给我推荐的一部《发财日记》,让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在春节档的喧嚣中能看到如此真诚的作品实属可贵,而作为宝哥导演的处女座,虽有很多的缺点,但是在这样的一个阖家团圆之时,能给我们一份满满的感动我觉得足矣。

故事是从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上开始说起的,它记录着作为一个父亲的宝哥挣钱以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我想要是每个父母有个这样的小笔记本,那都会是多么深切感人的故事啊。故事的前半段主要是讲宝哥为了发财从东北农村来到深圳,因为那份傻劲把二哥的工作弄丢却意外捡来了一个孩子。面对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也想过放弃,但是因为宝哥心中的善良终究放心不下把孩子给别人,于是他们带着孩子在桥洞下开始生活。

都说城市套路多,不如回农村。但是我想人和人的相处中套路和技巧不过都是表面,想得到真心只能靠真诚。也真是因为这份真,让小宝救下了中暑晕倒了的老人,而这位老人也因为这份感动给了这对奶爸一个住处。而接下来就是漫漫成长路。

我真的不清楚父母这一路上是如何走来,但是高烧、大雨那一幕在我的生活中确实出现过,同样是我的爷爷,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因为我的高烧冒雨把我送到医院,当时在爷爷背上的感觉或许已经消失了,但是那份感动会深深的留在记忆中。孩子在成长,宝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换过很多份工作,他摆过地摊、做过餐厅服务员、做过建筑工人,甚至为了天意的暑期费用去做了工程潜水员,真的是拼了命。一方面工作很忙很累,另一方面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小马和宝哥的感情也在升温,为此他们让天意住了校——没有妈妈受人耻笑,爸爸很忙疏于照顾,而为了弥补这份感情的缺失他们用了善意的谎言去欺骗天意。但是天意真的不知道吗?

生活总会路出马脚,而当这一切被拆穿的时候,天意的心中只有怨恨,怨恨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怨恨为什么自己被欺骗。我想这样的桥段在大家的生活中肯定也是司空见惯了,所以我想谎言终究有一天会戳破,真诚才是一切的解药。我们可以有善意的谎言,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主动找时机把事情讲明白,因为披着谎言的真情日子久了就变成了怨和恨。

小马和宝哥两家是窗对窗,两家发生的事情可谓声声入耳,但是感情的窗户纸不是捅一捅就能破的,两个人也不是串串门帮帮忙就算走到一起的。小马有这一个混账前夫,凭着胡搅蛮缠的功夫总是在小马这里拿钱。小马为此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宝哥看着那落寞的背影,悄悄地送上一碗豆花,躲在暗处希望小马能看到这碗豆花接受这美食的慰藉。我想只有像宝哥这么可爱的人,才会在无声处暖人心,在细微处表深情。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就是这个意思吧。

生活中并不总是平淡的柴米油盐,总会有些意外和凶险。一日小马家起火,宝哥发现后奋力踹开窗户把宿醉中的小马扛了回来,但是走到马路上的小马说了一句:我的箱子。宝哥像得到一份圣旨似的,又冲进了火场,“摸爬滚打”,在爆炸声中、在坍塌声中——一只铁箱被扔了出来。而待到随后到达的消防员用漫天的水花把火扑灭也没见到宝哥出来,小马已然明白这是一个愿意为她付出生命的男人。是啊,一个大难处显担当,生活中展温情的男人,这样的爱情夫复何求!

经历生活种种,最是真情难负。天意看了父亲的《发财日记》,小马看到了宝哥的一片真心。在病床上,天意将两人的手放到了一起,而另一只手握着二哥。这或许是宝哥最幸福的时刻吧。亲情、爱情、友情,宝哥付出了太多,而在这一刻他们都回到了宝哥身边。

所以我想说人生浮沉几多,最是真情难负。希望大家都能真心、真情,真实的过好这一生。

 2 ) #简短影评

讲述了90年代一个年轻人 从深圳回到老家,跟朋友们吹嘘在深圳过得很好,赚钱很快,众多兄弟中,有一个相信了并羡慕不已,于是求二哥带上自己去深圳,去了发现原来二哥在深圳也只是个司机,由于自己无礼和不谙世事,导致二哥连司机的工作也丢了,从此两人一起流浪,有一天睡在桥下,醒来发现多了一个小孩,原本一贫如洗的他们不忍心孩子一个人在桥下,于是收养了他,取名天意。背着孩子摆地摊,小孩大一点的时候送了学校读书,他去工地一把汗水,一把泥地工作,想赚钱给天意买房子住,不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天意在同学们的取笑下有了攀比心理,欠下巨债还埋怨爸爸不爱他。在他看到日记中爸爸怎样将他带大,怎样忍饥挨饿…此时追债的发来追债打他爸爸的视频,他疯了一般跑回去找爸爸。

 3 ) 《发财日记》

“发财日记” 故事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穷小子小宝追随同村“发小儿”二哥,一路从贫穷朴实的东北农村来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深圳。期间,两人无意中收留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生活困窘的小宝和二哥该如何将孩子抚养长大?当小宝和二哥与同在深圳打拼的创业女青年马露“狭路相逢”,三人之间又将发生哪些令人捧腹的爆笑故事?一段笑泪参半、起伏跌宕的小人物奋斗史就此展开…… 整个故事主要采用倒叙的形式。 以由张一山饰演的养子天意偷走养父小宝的存钱铁盒,打开《发财日记》开始,倒叙进入养父小宝的一生。 在结局处,转回正叙,养子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做了一生好人的养父终于得到了他的好报,亲情、爱情双双归。 张一山吵架的戏里极强的爆发力和戏剧张力直接把整个片段拉满,与后期他看日记的哽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动容。

 4 ) 想看《热血象牙山》

初次了解宋小宝是在《欢乐喜剧人》上的表演,不对,应该是在辽宁卫视和本山老师表演的小品《相亲》上,那句:“海燕你可长点心吧!”到现在还能时常回忆起,之后的《相亲2》才是奠定了宋小宝出道的起始点,那时是深夜的《本山快乐营》...

近几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本山老师的各个徒弟也都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程野,宋晓峰---《槑头槑脑》,文松,杨树林,都是属于宋小宝这一批次,赵四(刘小光)《山炮进城》等一系列网大电影频频产出,恰烂钱此起彼伏,但也没希望这些土生土长的人们能做出像“贾樟柯”一样的作品。

这张还很有氛围感

除了《乡村爱情》系列,我的记忆中还有一部剧是《樱桃》,这样的农村苦情戏如同《暖春》一样,抓住你心里柔软的一方面重复冲击,你的悲伤感觉都是出自一处,苦字足以包含,而且这帮人不是没有演技,但你也感觉不到演技,就像在《隐入尘烟》中一样,武仁林就是那个人,他不需要演,也就没什么演技的定义,演的好只是觉得真实,而又以电影这种艺术化的形式搬上银幕,才有演技好的一说,这就好比让这些人演偶像剧一般,怎么演都是喜剧,越正经演越搞笑。

既然肖央在《误杀》中有股韩国犯罪片的味道,我想看象牙山这些人去演国产犯罪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试想一下宋小宝像《新世界》《教父》中大佬一样,抽着雪茄,西装革履从转椅上回身,把搞笑成分降到最低,对手戏都是像廖凡,王景春,余铠磊一样的戏骨拼演技,我想不仅是中国电影上的奇迹,也属于象牙山的奇迹...

 5 ) 真诚 善良 真好

借用宋小宝先生的话,“初来乍到,请多关照。”第一次来豆瓣评影视作品,那么,就说点儿实话,《发财日记》是我近十年来,看过的电影中,觉得难得的好电影,笑~笑的痛快,哭~哭的酣畅流离;

刨去任何感情,单单从影片故事情节来说,是一个故事情节连接缜密,简练,及其具有连贯性和观赏性的作品。

这部影片呀~主干部分,处处洋溢着主人公发自内心深处的爱,

第一次把孩子送走,又追回来;

第一次为了孩子有口奶喝,男扮女装卖女性内衣;

第一次为了给孩子赚学费,下井作业,命悬一线;

第一次为了给孩子开家长会剪了“杀马特”;

第一次为了孩子挨打;

他可以为了喜欢的人,冒死相救;

他可以为了兄弟,挡一棒;

如果这一切,都是出于本能,那么这个人,真的好善良,请善待他,善待这温暖的可爱的灵魂,善待这份不计回报的爱;

最后,想对宋小宝先生说,你的诚意,认真,专注,专心,作为观众的我看到了(o^^o)。你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我深深的体会了。搞笑的部分,没有一丝一毫牵强,发自内心的大笑了;你受锤炼的部分,没有一丝一毫迟疑,哭的撕心裂肺。

《天意2021》这首片尾曲好好听了,真好听。

心存善意,心存感激,饱含热情,哦~原来梦想照进现实,那么美好。(o^^o)

 6 ) 第一次写长评,给了发财日记。(有详细剧透,未看慎入)

- [ ] 故事交代

宋小宝饰演的(原名出演)是一个在东北农村长大孤儿,从小无依无靠的他靠帮村里百家干活、吃百家饭长大。一次机会,村里二哥(沙溢饰演)在大伙面前吹嘘自己在深圳“发家致富”的成就,于是小宝对深圳产生了向往和沉醉,幻想跟着二哥就能从此发财,于是发财日记的就此开写。

跟着二哥从火车到深圳这一路上的了解以后,发现二哥真的只是个吹胀的牛皮而已。由于宋小宝喝酒后更耿直的性子,直接把二哥引以为吹嘘资本的司机工作都搞丢了。90年代住宿、租房不是像今天一样,有钱有身份证就可以,是需要暂住证的。没有暂住证的他们只能睡在天桥下,却意外地被人把一名男弃婴放在身旁。

小宝和二哥三番四次把婴儿放在人多的地方,想引起别人注意或者直接领走,无奈如何做、哪怕下大雨,也无人对这孩子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其实从影片从他们俩坐火车、遇到弃婴到想“甩手”弃婴都颇具时代特色。

我不由得想起在那个年头以前坐大巴和火车,只要睡过去,财物丢失那都是小事。由于各种理由(大部分是经济原因)对生命的漠视,更是时空见惯的。感谢进入新时代,满地皆天眼,起码大大减少了这现象了。

宋小宝也许因为自身也是孤儿的缘故,对生命自然有别人理解不了的执着,放心不下这孩子的他,决定亲自抚养孩子。宋小宝心地善良、为人淳朴,但是其貌不扬,又黑又矮小,在供给远大于需求的劳动力市场里,自然无法受到雇主的喜欢。二哥整天叼着根烟,夹着个估计根本没钱的皮包,西装革履,一副老板架势,一看就不是做事主,也被雇主无情抛弃。 两个快成流浪汉的人了,也一直对还在襁褓的婴儿(后取名天意)不离不弃,确实让人感动。

以后影片主要围绕宋小宝如何靠出卖劳动力、舍命赚血汗钱来供书上学以及二哥如何大起大落“创业”来展开的。我就以下几点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 [ ] 人物塑造方面

我个人觉得,这是影片最出彩的地方。题材没啥创新、故事情节也是有点老套,但是胜在对于每个人物,影片塑造得还是相当不错。

宋小宝——老实本分、以诚待人、热心助人,甘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真情。在自己生存下去都有很大困难的时候,由于二哥的失误差点把天意错给人贩子而漫山奋力追赶巴士从而成功追回天意这一段,确实让我湿了眼框。这个婴儿是被偷偷塞到自己睡着的身下那张破烂纸皮身旁的,一无血缘二无太深的感情,仅仅这样,就对这个孩子产生深深的责任感,确实难得。后面为了孩子一个夏令营所需的不菲费用,连命都豁出去了,下到水压力大得惊人的探井,从井上来的时候整个鼻子都是鲜血,氧气严重不足,压强充脑,即使这样,还不忘用那巍巍颤的手伸手要报酬,只为了天意。

二哥——喜欢吹牛,好吃懒做,眼高手低,蜜汁自信地认为自己拥有全部女人都为之倾倒的的魅力。我个人认为这个角色最丰富又最复杂,最真实又最能引起共鸣。对小宝死皮赖脸跟着自己来深圳很不爽,没看出来他们彼此有多深的感情,但是在小宝害自己丢了工作,也只是拿绳子想了断自己(装),并无过多责怪对方也没有断交,仍然难兄难弟地一起艰难活着;对于天意并没有像小宝表现得那么热心爱护,但也并没责骂小宝“多管闲事”,在导致天意差点落入人贩子手里而被小宝又踢又骂,居然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认为自己是老板气质、连找底层劳动工作都要“老板装扮”,被逼无奈时也能假装会开船只为一点点报酬,结果吐个半死还误上走私船,差点命都没了;整天做着发财梦,不学无术确还真的让他在股市里赚了一把,也没忘记和兄弟一起享用,真的做到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其实影片还有二哥很多这种“意料之外”的形象,这里就不写了。

马露——性格刚烈倔强,女强人的形象,外面刚强,内心柔软。在那个时代就敢于和整天醉酒的丈夫(艾伦友情出演)离婚,一个人打拼创业,终于也算事业有成,在深圳买下房子。最后被宋小宝感动,爱上对方,但由于天意的误会和执念,也不纠缠而自行离去。成功塑造了一个是敢爱敢恨、敢闯敢干的新时代女性形象。

还有几个中间角色让人动容。比如因为被宋小宝救了一命的深圳土著独居大爷。影片没有交代为何他一人独居深圳,身边并无家人陪伴。大爷也是外表强硬,但是内心善良。为报救命之恩,收留宋小宝儿二哥天意。内心渴望亲情,把天意当成自己的亲孙子,从小帮忙带娃一起玩耍,风雨不改接送上下课,多年以后离世也把房子留给了天意,不是孙子却更似孙子。

角色哪怕再小,只要是好演员也能完美诠释,也会发光让人记住。艾伦饰演的马露前夫,整日饮酒度日,无所事事。欺软怕硬,因爱生恨(也许只是怕失去马露这财主),纵火烧屋。被抓后,即将押解上警车那句“别别别,我晕车”,让人又忍不住发笑。出演短短几分钟,让人过目不忘。其实我一直都非常喜欢艾伦这个演员,演技精湛,演什么像什么,可惜不知道为何就不火。

- [ ] 也说说影片让人遗憾的地方

首先是,题材确实老旧俗套,没有什么很创新让人耳目一新的情节。电影的走向,其实也很容易猜到。

男主宋小宝,说实在话,单纯的真善美形象是比较单一,以前对这种角色很吃香,现代社会,能对这个角色产生深深的感动,我相信不少,这其中就包括我。但是能引起强烈共鸣的,我相信也不多,这其中就不包括我。生活压力大,躺平的躺平,不躺平的辛苦活着。好人好事是需要建立在完善的保障上,做了好事却被居心不良的人渣利用,这事也不少。做好事,可以不求回报,但也不能因为做了好事而寒了心。

反而沙溢饰演的二哥,真的实在太出彩了,也能引起共鸣,就是不能成为法盲啊,哈哈,不然你懂的。

影片出现重复性的场景就是他们几个寄住在大爷深圳的家,一开始确实充满了时代的气息。但是影片从头到尾,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时间的流逝,房子场景依旧如此,尤其经过大火焚烧以后,还是一样,细节处理不够。另外,起码经过十几年发展,除了二爷以外,人物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影片又有采用倒叙手法,所以有点懵圈,只能靠故事逻辑来推时间和因果关系。

最值得吐槽的,应该就是煽情痕迹太重,不符合逻辑,有两个场景实在是败笔。一个就是宋小宝在舍身冲进火场求出马露后还要再次冲进去帮她拿出红色箱子而无法逃出火场,大火把房子都快烧没了,这个时候其实宋小宝就应该“没了”,居然在满栋房子都烧了很久,消防员灭完火以后还能活着!实在有点侮辱观众智商。可以理解是导演想让煽情更深,但我相信收到的应该是更多的吐槽,结果白白浪费了这个桥段。应该在扔箱子出来的时候,小宝也能跟着一起出来,还能有点作用吧。

第二个情节就是影片最后,小宝为帮二叔扛下放高利贷的黑社会小弟报复的那一棍,被狠狠举过头顶双手用力甩出的粗棍打中脑袋,所有力量不偏不倚全部落在小宝头颅中间,用常识来看,这次也应该“没了”,但还是活下来了。而且这里已经是影片结尾,就用了一秒画面(主创人员微笑看着病床的小宝)来结束,我真的无力吐槽。剧情之突兀,让我以为是开放性结局,宋小宝到底活过来了没有。

- [ ] 影片最惹我深思的地方

也许是曾经教育行业以及未来仍打算从事了教育行业,包括自己现在也是为人母亲身负教育重任,影片让我思考最多的就是教育这方面。

第一,善意的谎言未必就好。

不可置否,宋小宝在收养天意所付出的这一件事情上,让人很感动。他给予了天意新生命,以及在当时深圳本地人能拥有的(比如上好的幼儿园,读书、参加夏令营),他也拼了命赚钱满足天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完全不输起跑线上。

在宋小宝、“爷爷”、马露阿姨以及二爷的有爱环境里,天意慢慢长大,健康帅气,活波可爱。但是在送到学校以后,明朗阳光的小天意慢慢不开心,并开始认识到为何别人都有妈妈,而自己没有妈妈而因此有了自卑心理。宋小宝和马露出于爱意和善意,编织了一个谎言,给小天意写信,告诉他“你也是有母亲的,母亲很爱你,只是因为工作出国无法回来,以后一定回来”,后来那伪造的一封封信给当时失落的小天意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快乐。

我看到这里,心理就咯噔一下,这因为谎言而得到的快乐,虽然是善意的,但一直持续的话,将来一旦真相流露,就会带来更严重的反噬。一时的善意谎言未必好,长期的谎言必定不好。所有的期望都建立在虚假之中,希冀都成空中楼阁,换成成年人都未必能接受,更何况只是个刚启蒙的孩子。以爱的名义却不经意伤害了孩子,是我们为人父母经常都会犯的错。

第二,寄宿不是原罪,有罪的缺少有效沟通

虽然有“母亲”的书信和礼物关怀,但母爱究竟是锦书难托。本就缺乏母爱的天意,误以为宋小宝和马露在一起,并以寄宿为由“甩掉”他这个“拖油瓶”,从而开始认为父亲不爱自己。加上宋小宝只知埋头赚钱,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却从未让孩子知晓一切。以为是为孩子好,却没想到错过孩子心理的最佳发展时期,导致天意成为一个会打群架(殴打曾经欺负过他的同学)、蒙面飙车、泡吧把妹、对家人冷嘲热讽的“坏孩子”。确实,之前的阳光明媚却被阴霾笼罩,天意不再天真活泼,而是成了彻头彻尾的叛逆少年,太可惜。虽然影片结局那个阳光帅气的天意又回来了,但是这期间受的心理阴影,实际上估计没那么快愈合。

这一切,私以为,都是宋小宝没能让孩子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其实也不能怪他,他也是个孤儿,本身就缺乏家庭温暖的他,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甚至可以说超过他的认知给予天意能给予的一切。可惜,对于一个普通孩子来说,这远远不够。所以,为人父母,不能光顾着给孩子赚钱,物质上的满足是永远无法填补精神上的缺少,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忽视。

第三,教育者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

影片中有两个细节是引起我思考的。宋小宝二哥带着天意来到幼儿园,想送孩子入学。当时的幼儿园园长当知道又黑又小的宋小宝是白白嫩嫩天意的父亲时,当着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前,居然来句“你确定?”,真是迷之问句。后来更是神操作,当要求天意妈妈也进来办公室时,二哥略带尴尬站起来时,表示他就是“母亲”。这位园长没让我失望,居然再次发出来自灵魂的嘲笑“这是什么奇怪的家庭”,接着再配上高高在上的姿态,高傲地宣布自己幼儿园收费每年要一万四,让宋小宝和二哥顿时崩溃。一万四,那会90年代末,普通人几百元一个月工资就不错了,简直就是天价!

导演设置这个环节也许初心只是体现幼儿园收费高从而表现出宋小宝二哥他们真的特别在意天意以及为后面天意改变埋下伏笔,顺便再来点笑料,说实在话,我一点都笑不出来。

如此让普通民众高攀不起、承担着最初幼儿启蒙教育的神圣使命的幼儿园的最高管理者,却是一副高高在上、对来自特殊家庭的孩子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反而肆意嘲笑的样子,真的深深刺痛了我。

第二个是某天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画妈妈画像,小天意很是伤心无助地把小脑袋埋在书桌里,影片没有笔墨去给到这老师是否有安慰到孩子,但是这一幕却是伤到孩子。收费如此之高的学校,难道没有做入学儿童的家庭调查吗?设置这种情景,是否要提前关注和及时安抚“不寻常”家庭的孩子呢?这不是学校教育的缺失和不到位吗?确实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注意和警惕的。也许你的不经意行为,会伤害孩子很久很久。

第四,提前让孩子感知他应该知道的真相

天意之所以后面慢慢“叛变”,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被宋小宝遗弃,是宋小宝移情别恋马露,导致“妈妈”从未回来。到了后面自己长大成人,得知所谓的妈妈是假的,每一封让他感动流泪的信都是假的,这打击实在太大。于是在听到马露对宋小宝真情告白时,才有了天意先是冷嘲热讽,后是大声宣泄自己的不满。

宋小宝估计心都凉透了,所以才发生骂天意让他滚蛋,但骂完又后悔。于是才有了影片最初宋小宝对着天意一脸讨好又害怕的一幕。我看到这幕时从未觉得天意不知好歹,毫无感恩之心,而是觉得这行为再正常不过了。谁愿意活在别人编织的谎言里,哪怕是善意的美梦,也是假的呀。

其实,在天意上幼儿园之前,就应该让天意知道真相,他是被收养的,但是大家都特别爱你,你有疼爱你的爷爷、二爷还有马露阿姨,更有视你为己出的爸爸。

对于我这个想法,我还特意翻了翻育儿书来验证,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告知吗?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全书明确有一节就是讲这个问题,因为美国人收养孩子这种情况实在太普遍了。《老友记》钱勒和莫妮卡自己不就收养了一对双胞胎吗?书中明确指出,应该让孩子在2到4岁的时候,就应该告知孩子被收养的真相,当然,方式和说辞要根据孩子的发育成熟情况来决定。另外,它还指出,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文献表明,孩子在同性家庭中可以能像在异性家庭中一样地健康成长,并没有什么不同,只要孩子能获得同样的爱。

在我们传统认知里面,幼儿是无知的、空白的,被安排的。但是不少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书籍都认为,幼儿对事物的发展能感受到的,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1到3岁的幼儿记忆是模糊的,极少有人能回忆起自己的幼儿经历。但是这些经历却是像用模具一样刻在了脑海里,孩子也许无法回忆却也无法摆脱,这些经历总会对孩子的成长经历产生无形的影响,时间跨度甚至可以长达一生。

所以,回到影片中,以合理的方式给天意的身世做出有爱的解释,让他慢慢接受,而不是欺他瞒他。

- [ ] 最后的总结

总的来说,《发财日记》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作品,尤其沙溢演绎二哥人物特别生动,电影里的最搞的笑点几乎他承包了。其他人物可圈可点,剧情虽然俗套但也能引人深思。我个人认为,这部影片是宋小宝给自己电影处女作定的传统美德的基调,是自己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歌颂,肯定中国传统美好愿望——好人有好报,否定不劳而获、投机打把、弄虚作假。影片结局更是反映中国文学作品长期以来的追求——大团圆式的结局。虽然结尾有点仓促和有点不符合逻辑,但的确给了我们最大的安慰,好人自有好报。

 短评

两个东北男人在深圳教出来的孩子一口京片子

8分钟前
  • 南岸
  • 较差

很真实的故事,为啥要取名发财日记呢,应该取名天意,有那点意思。

11分钟前
  • Niko
  • 还行

格调土low,剧情狗血,节奏混乱我也就认了,起码看着挺真诚。但是我要看的是东北外乡人勇闯大都市的公路喜剧片啊,谁要看一大半的家庭伦理父子亲情片啊。真喜欢这个选题,有点浪费了,可惜

16分钟前
  • 小鸡破逼于
  • 较差

挺真诚的。

19分钟前
  • 年逝
  • 还行

什么人都可以当导演?二人转演员 小品演员 歌手什么的都能做导演? 不是一个体系好吧

21分钟前
  • BolBol.
  • 较差

1.本片告诉我们,外行做导演一定要找个好的摄影师,赵小丁作为本片的监制兼摄影,保证了全片看上去都是电影语言。2.宋小宝没有利用自己小品演员的优势刻意搞笑,也没有攒段子的观感,而是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及适可而止的笑点。3.额外要赞一下,本片没有让设定为广州人的演员憋春晚上常见的伪粤普。

24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我愿意给宋小宝这部电影6.8的及格分,相比起肖央、小沈阳,他的这部电影从选角到故事剧本都算是及格,整部电影实话笑了很多次,但确实都在人保活的前提下,然后唯一的泪点其实在大爷对天意的爱,去世之时的无声表达到回忆里雨天接孩子,包括最后遗嘱里给天意留下的房子,所以人的感动就是不经意的点滴之情,而不是刻意渲染的悲情氛围。

28分钟前
  • 咸蛋超可爱
  • 推荐

这俩小时,我干点啥不好呢。

30分钟前
  • 🤔
  • 很差

作为网大其实已经算是一部诚意之作,不刻意搞笑,也不再装疯卖傻,小人物才是喜剧演员的根本,宋小宝完成的不错。

35分钟前
  • N次放映室
  • 还行

网大质感,晚会呈现。节奏和编排都很突兀,一贯的电视晚会的小品剧粗糙感,廉价而庸俗的商业电影。看得出宋小宝挺有诚意的,值得aqy的6块。

38分钟前
  • 巴喆
  • 较差

虽然是一个格调不高的电影,但是拍得意外的真诚,宋小宝相比小沈阳有一个更低的创作姿态,整部电影甚至都不是一个喜剧,而是一段小人物在大城市的打拼史,借用了香港电影经典的“难兄难弟”模式和欧美电影经典的“意外之子”的情节设置。在这个电影市场,确实没有啥主流的商业电影愿意以外来务工的人员作为主角,讲述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些时候我们看不起网大,但是其实网大可能反而展现多一点我们生活中被忽略的角落。宋小宝作为导演来说确实挺稚嫩,但是作为演员来说,片中有这么几段的表演确实很打动人,片子要是精简一点,去掉一些奇奇怪怪又不好笑的笑点,反而会是一部口碑很稳的作品。

4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一部一本正经用足资源和资金的烂片,故事七拼八凑,人物莫名其妙,段子生拉硬拽,喜剧效果仅限于演员自身魅力,浪费了一堆好演员……特别是张一山童年的几个男孩演员,有灵气,可惜

46分钟前
  • 小西天的六七月
  • 很差

情感上来说宋小宝的审美挺真挚真诚的,起码不是恰烂钱那种,只是作为电影确实是极其普通的

48分钟前
  • 秦风无衣都有
  • 还行

没上院线算是很良心了,态度也很诚恳,但总是差点意思。而且如今这种难兄难弟式的喜剧得跳出传统的戏肉,才会好看。

52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较差

故事一般,表演一般,节奏一般,笑点一般,非常一般。但是能看出来宋小宝特别有诚意,就是实实在在,没把观众当傻子。这份诚意就值及格分了。

54分钟前
  • 孟孟~
  • 还行

从开片的一星到结尾飙升至三星,出乎意料的是这不是为搞笑而搞笑的电影,有温情,有生活的心酸。反差cp的设定司空见惯,笑点没有特别低俗,有些设计很好笑。宋小宝沙溢张一山都演得很好,不妨一看。

55分钟前
  • 没有名字的河流
  • 还行

勇气可嘉,真诚可嘉,故事老套但完整,比小沈阳强一百倍。

57分钟前
  • 如花和尚
  • 还行

那个劳动合同我至今没看懂,我以为是两人合伙开店铺了,结果不是!

59分钟前
  • 村炮翠西
  • 推荐

过年看看挺好,最值得鼓励之处在于尽管中国每年产出很多喜剧,但是很少有以农民工为原型的电影产生,改革开放五湖四海追梦人汇聚深圳的这段历史过去在银幕上也很少进行表现。宋小宝还是愿意扎根于生活,表现小人物,而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不是段子凑成的电影。故事表现了父子、兄弟以及恋人等多种关系,情感充沛丰富。

1小时前
  • 袁牧
  • 推荐

这是一部宋小宝的朋友圈,或者可以叫被宋小宝绑架的电影。片名叫《宋小宝深圳奇遇记》或者《宋小宝的奇遇人生》更合适一些,跟发财也没啥关系。从头到尾想当然,毫无逻辑和铺垫,剧情推动全靠编剧硬堆,想要捡孩子孩子马上来,想要孩子变坏孩子马上变坏,想要二哥发财二哥马上发财,想要二哥失败二哥马上失败,想让儿子欠钱儿子马上欠钱。捡孩子不想要愣是送给人贩子也不报警,被打趴下叫出租车不叫救护车。流水账一般的叙事,纸片一样的人物。观众高兴不高兴不知道,反正宋小宝肯定高兴了吧。

1小时前
  • 何睦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