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玛妮

动画片日本2014

主演:高月彩良,有村架纯,松岛菜菜子,寺岛进,根岸季衣,森山良子,吉行和子,黑木瞳,杉咲花,森崎博之,安田显,户次重幸,大泉洋,音尾琢真

导演:米林宏昌

播放地址

 剧照

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2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3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4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5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6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3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4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5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6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7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8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19记忆中的玛妮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2:41

详细剧情

初中女孩佐佐木杏奈(高月彩良 配音)深藏无限的愁绪心事,她与疼爱自己的养母赖子(松岛菜菜子 配音)也无法坦然相对。由于上学期间突发过呼吸的情况,于是杏奈利用暑假来到了风光秀美的北海道札幌市,在亲戚大岩清正(寺岛进 配音)和阿节阿姨(根岸季衣 配音)家疗养。在叔叔家不远处的溪地,矗立着一座老旧但风韵独存的西式建筑,奇妙的感觉令杏奈注意到了它的存在。某个夜晚,心情低落的杏奈划着小船超该建筑划去,结果发现本该许多年没人居住的房子居然灯火通明,并且她在那里邂逅了与之年龄相仿的金发碧眼女孩玛妮(有村架纯 饰)。相似的心境让两个女孩成为好朋友,她们依恋着彼此,却不知各自的心底隐藏着怎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因缘……   本片根据英国小说家琼安·G·罗宾森的同名儿童文学改编。

 长篇影评

 1 ) 在孤独中成长

终于等来了今年的Ghibri--《记忆中的玛妮》,改编自英国作家Joan Robinson的儿童文学作品「When Marnie Was There」,也是Ghibri史上第一部以两位女主角展开故事情节的作品。电影上映之前我迫不及待的阅读了原作。

无论是在原作中还是在电影里,Anna都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由于被领养的身世,她孤独有些倔强,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尤其对大人严重不信任。虽然内心世界里,她幻想出的与Marnie的相逢、相知是那样的温馨自然,但表面上Anna还是那个孤独的“圈外人”。

经历了父母车祸身亡的Anna,和祖母度过了一段短暂美好的时光后,祖母也病逝了。亲人相继的离世,按照Anna幼小心灵的理解是大人们纷纷抛弃了她,她不能原谅抛弃自己的大人,同时也厌恶被抛弃的自己,自此Anna关上了心门,直到遇到了Marnie。

虽然是儿童文学,却能通过点滴身世的连接将纤细脆弱的心理准确无误的传达给读者,跟随着Anna不由得孤独起来,这方面电影表现的丝毫不逊色。当Anna冲着Marnie发自内心的重复着“我原谅你了!”时,感觉自己也被释放了,Anna终于找到了自己,在成长的路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关于Anna幻想出来的和Marnie亲密相处的情节,被很多媒体大肆渲染成百合情节,对此我不置可否。不过很多细腻的情感交流恐怕只有在同性之间才能产生化学效应,这样的感情同样唯美。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却并不悲伤。

 2 ) 像梦中一样美好的画面

19号去看了首映的。

其实电影中安娜并不是被海边村庄的老夫妇收养,而是去海边的小村庄去疗养的。看吉卜力的作品,很多时候并不是冲着剧情去的,而是因为喜欢美美的画面,感觉作品就像一条小溪缓缓的流开来,细腻优美,海边村庄的场景也真的就跟自己见的海边小村一样,真的就是现实中的场景搬到动画里了,其实福冈也是这样一个小城,不知不觉中,海边已经成为生活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安娜从内心封闭,不愿人交流,把画画当成唯一的寄托,有太多心结,但是因为身边温暖的人们而慢慢学会分享快乐与不快,并且变得阳光,学会了努力的生活并接受身边人的关心。这样一个暖心的小故事应该时常在我心头徘徊吧,因为贪恋着这种慢节奏的美好。

 3 ) 重逢,在回忆之中

那天是周末,从早起就下着大雨,天黑得透彻。在还没有人起床的寝室里找了这部评分不怎么高的动画电影,不想去食堂吃饭,空着肚子看完了。

看完了,哭了,就在图书馆网页上找来了在线原著看完了。然后又画了剧里的画。然后又试着写了长长的影评。就这样过了一天。

再喜欢不过的一部电影了。

很多人猜测玛妮只是杏奈童年的娃娃的化身,一切都是杏奈的想象。电影的前半部分我也是这样想的。我看见杏奈在夜里划着小船,在荒野里跳舞,我想像着玛妮其实不存在的情景——如果此时此刻只有杏奈一个人,那就太可怜了,也太可悲了。

后来,电影越来越明显的暗示玛妮只是想象中的人物,而我也因此紧张起来,等待想象被揭穿的一刻。杏奈一个人睡在了海滩被人捡了回来。和玛妮去野餐,一不留神,玛妮不见了。那一刻,我的心都提了起来。如果玛妮从此消失,孤僻的杏奈从此不能再相信自己的想象,那多么令人悲伤啊。

后来,在小女孩的家里,杏奈亲口承认了,玛妮只是她的想象。故事本应在此刻陷入低谷,可是,转机出现了,玛妮居然是真的人。

杏奈是孤儿,有一双蓝眼睛。玛妮是杏奈的外婆或其他亲戚这并不难猜。可是电影并不是叫我们猜谜,谁猜对了谁赢。就是因为预先知道了她们是祖孙,在杏奈朝着玛妮大喊原谅那一刻,才会有那么大的冲击力。谜底被慢慢揭开那一刻我哭了,我是为杏奈最终得知了真相而哭泣。她们是祖孙,太好了,杏奈知道了有人爱过她。

但凡吉卜力的电影,总有点幽深的、怀念的元素在里面。千与千寻里,白龙和千寻在童年河边的相遇是这样,借东西的小人里,母亲和祖父与小人和偶遇的经历是这样,风之谷里的预言,天空之城里希达的家系和巴鲁父亲的历险自然也是这样。有了这一点时间的积累,故事就变得深沉了,神秘了,人物的眼神都变得深远了。这也是吉卜力最吸引我的地方。然而这个元素并不容易处理好。比如我就不很喜欢千寻和白龙的相遇,毕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十岁孩子,小时候在河边丢了鞋被救这种事似乎配不上此时辽远宏大的氛围。借东西的小人同样是米林宏昌的作品,但这点上并没有处理好,气氛没有出来,祖辈的偶遇单纯成为了故事发展的道具。风之谷和天空之城中这个元素固然处理的好,可是它们架空了整个世界,他们的历史是国度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的奇幻故事,要处理这个怀念的元素,又不显得平庸突兀,怎么设定才好呢?

我觉得回忆中的玛妮处理的就很好。我不知怎么评价,可它就是给我一种圆满而回味无穷之感。没有“原来不过是这样”,或是“这也太荒诞了吧”的感叹。有人批评这部作品没有其他吉卜力的大格局。的确,它只是一个少女成长的故事,时间跨度不过祖孙三代。可是,正是它精准的定位,让这部片子没有其他电影的常见的力不从心,囫囵吞枣之感,而是恰恰当当,安安稳稳的守在了自己的节奏里,不大不小,不多不少。

奇幻电影很难合乎逻辑。看到最后,要么是头重脚轻,觉得前面吊起人千般胃口,最后却落空在了粗糙的设定上;要么是云山雾绕,前面糊里糊涂,后面也不交代清楚。可是,回忆中的玛妮却做到了。很简单合乎逻辑的故事。身为外国人却生长在日本的玛妮得不到父母的陪伴,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湿地大宅中度过了童年。由于被佣人恐吓,玛妮害怕谷仓,可她为了克服自己的恐惧,在一个雨天独自来到了谷仓度过了一晚。青梅竹马的爱人将淋湿的玛妮接了回来,他们成婚了,有了孩子,可爱人却病逝了。此时的玛妮父母已在战争中双亡,只身异国的她受不了打击,住进了疗养院,不得不将女儿送到寄宿学校。没能得到母亲陪伴与关怀的女儿始终不肯原谅母亲,与年轻人私奔,生下了孩子,不久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玛妮决心将全部的爱给予留下来的孙女,可沉重的悲哀让她在一年后病逝,三岁的孙女无人肯抚养,被送到了孤儿院,被人领养了。这个孩子,也就是杏奈,在迷茫的少年时代偶然来到了祖母曾住的地方疗养。大宅勾起了女孩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回忆,她不自觉地想起了祖母给她讲过的少女时代的故事,想象着少女时的祖母成为了自己的朋友,与孤单的她一同玩耍。然而,她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个潜意识中的少女就是曾抚养过她的祖母。然而,日记的发现和老人的口述让她知道了玛妮的故事,而养母的坦白也让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杏奈意识到了祖母,养父母,以及周围善良人们的爱,从此走出了迷茫,获得了成长。

这个故事惊人地符合逻辑。回忆里的杏奈抱着像是玛妮的洋娃娃。玛妮是贵族小姐,很可能有自己肖像的定制娃娃留了下来,这大概也是杏奈获知少女祖母长相的由来。杏奈的想象之所以和玛妮日记契合,是因为玛妮曾经给儿时的杏奈讲述过她亲身的故事,花童、舞会、凶巴巴的仆人给杏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杏奈最初所见的灯光,是因为老宅重新装修,而正因如此,杏奈得到了玛妮的日记,也交到了新的朋友。而最后,杏奈知道了玛妮是自己的祖母,是因为养母不再焦虑担忧,唯恐伤害了杏奈,而是选择与杏奈坦诚平等的交谈,给了杏奈她儿时的照片·······

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成长。再细一点,是原谅。是与回忆和解,是和爱的记忆重逢。对我来说,本片最大的泪点是杏奈和玛妮最后一次见面。她们一个被困在阁楼上(也是回忆中),一个站在退潮的海上,杏奈大声向玛妮喊出:“当然!我原谅你!”那时,我想大多数观众和我一样,都知道她们是祖孙,也知道杏奈的这句原谅,是和抛弃她的父母祖母的和解。杏奈不肯原谅自己的父母,“虽然知道她们不是故意死掉的,可还是不能原谅她们就这样抛弃我。”这浅层的对父母的怨恨也包含着对不公命运的怨恨,但追根溯源,其实是对自己的怨恨。杏奈的记忆里没有家人对自己的爱,可她如此深刻地记得亲戚互相推脱,不肯抚养她的场景,因此在她的潜意识中,她是不值得爱的,是被人讨厌的,是“又丑又笨”,连自己都厌弃自己的。在她进入成长期,偶然得知本以为是因为爱她这个人才抚养她的养父母,居然一直瞒着她接受政府的补贴。联系童年的经历,杏奈再次陷入了认为自己被人讨厌,从而厌弃自己的痛苦中。这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痛苦,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批评杏奈矫情、讨厌、阴沉。但是,但凡有过痛苦的成长的人,大概都能体会到成长期对熟悉世界的重新审视、对家人的怀疑、对金钱问题的过分敏感、对他人的排斥和恐惧、与自己的斗争······

何况杏奈有着深深的童年创伤。她不原谅父母,因为她不相信自己被爱过,是值得爱的。

所以,我写的影评的名字叫在回忆中重逢。试想,你是一个被迫要永远离开孩子的母亲。你牵着还是婴儿的孩子的小手,多少话语在心中,多少爱想要传达。你想对他说,宝宝我爱你,妈妈永远爱你,想永远保护你。可是,你也知道,等孩子长大,他会忘记你,你不能保护他,不能陪伴他的喜怒哀乐,也许他回忆起母亲,会觉得母亲抛弃了他,母亲从来没有爱过他。这没办法,因为他不记得了······

杏奈和玛妮是幸运的。杏奈通过回忆,和爱她的祖母重逢了。杏奈之所以记得祖母少女时代的故事,之所以能从少年玛妮的身上获得了力量,是因为祖母饱含深情地给她讲着故事,分享着自己的人生。祖母去世了,可这段回忆却以奇妙的方式与杏奈重逢,帮助她度过了人生中的一个难关,一个需要爱才能度过的难关。杏奈原谅了玛妮,因为她知道,玛妮是爱她的,玛妮有着自己的悲伤,玛妮也不愿意离开她,只是她不得不离开,就像她的父亲和母亲。她长大了,必须学会坚强。······

“当然!我原谅你!”

杏奈和自己和解了。

少女时代的玛妮给了杏奈什么呢?她给了杏奈关注,给了她理解和支持,给了她真正的友谊和困难时的陪伴。玛妮家庭富裕,父母健在,容貌娇美,然而杏奈也知道了,这样的人也有自己的苦恼,因此她不再自卑,也懂得了不再哀怨身世的不幸,而是感恩自己的境遇。当她想要帮助玛妮,从被保护者变成保护者时,她体会到了爱人的乐趣,体会到了责任,她长大了。除此之外,玛妮虽然是柔弱的,是寂寞而不幸的,却是快乐的,却是坚强的,是爱着这个世界的。我们知道,玛妮一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不幸,可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始终微笑着,还满怀着爱意给小孙女讲着少女时的故事。杏奈看到了这一切,因此她也尝试着去接纳,去爱别人。

成长有时候非常简单。看过一本书叫《幸福来临时》,里面的女孩生活在孤儿院,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以去公园游玩,看到了美丽的雕像,从此知道在琐碎而不顺的生活之外,还有这样纯粹的美丽值得追求。突然,世界敞开了,女孩得到了成长。杏奈也一样。《回忆里的玛妮》没有国家的兴衰和星球的命运,没有什么宏大的命题。它只是一个女孩,在自己的回忆里,在美丽的乡村,在周围人的善意中得到了成长的故事。这是一个小故事,拍出来有着精致可爱,却酣畅淋漓的美。

影片的最后,杏奈坐在返乡的火车上,看见了宅子里的玛妮从窗口弹出身子,向杏奈招手。我希望杏奈能从此快乐的生活,等她有了孩子,她能陪伴她,给她许许多多的爱与关怀。杏奈奔着新的生活去了,可玛妮却永远留在了回忆里,就像奔向新生活的希达和巴鲁把天空之城留在了身后,这也是吉卜力常常带给我的遗憾。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个金发蓝眼的女孩面前悲伤的一生。然而,晚年的玛妮最终仍对着杏奈露出了那样温和的笑容。在生活的打击下仍能露出那样微笑的人是值得敬佩的,我希望杏奈也始终能那样微笑,希望我也能。

 4 ) 吉卜力的新时代

我记得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本片的製作担当福山亮一说,
“记住的都是负面的台词啊”

主人公杏奈应该是吉卜力历史上最阴沉的女主角了。相比千寻更像城市长大的孩子。内向,敏感,脆弱,自卑,讨厌与别人打交道,自己一个人玩的比谁都欢。

虽然仍保持了吉卜力清爽复古的造型设计(但已经明显与之前不同),这样一个主角在精神内核上更接近当下的设计。至于像谁,仔细想想,应该是碇真嗣。

可以看到两代人的思路终究是有鸿沟,高畑勲宫崎骏不可复制,他们所处的时代没法打包拿来。

影片的前半段,对于杏奈的塑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准,没错,登峰造极。在不做作,有真材实料的前提下,一个真实的人物——而不是像宫崎骏那样幻想中的女孩儿——被建立了起来。我简直要跳起来。如果能保证这样的稳定发挥,达到庵野的高度绰绰有余。

但是从当玛尼这个角色出现时,我知道这部电影要出问题了。

玛尼的登场并不惊艳。只是杏奈划船来到宅邸,玛尼熟练地将船固定好,镜头以杏奈的角度从下而上,看到月光下的玛尼面带微笑。这一段只能说正常水平发挥,并没有很深的印象。

真正严重的问题是玛尼人物没有塑造起来或者思路不清晰。

杏奈在玛尼登场之前,人物塑造已经基本完成,成熟,充满细节。此时玛尼以“帮助者”的形象出现,非常符合真嗣+渚薰的模式。主角可以充满内心的挣扎,(顺便说一句,这个片子并未继承宫崎骏不直接心理描写的特点),帮助者对于主角来说则是完美的存在。这样一明一暗产生互动,无论剧情上还是画面内容上都很有看点。

如果要彻底执行上述策略的话,那么玛尼就必须是虚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她本质上应该是主人公性格的对立或者拓展。这个过程是一种变相的“自省”。我们可以看到导演也有意识地模糊主人公日常、梦、见到玛尼这几个情形的界限。有几个画面对于剧情意义不大,却是在不断提醒观众,玛尼并非现实存在。

但这时原作钳制了发挥。我们知道实际上玛尼是杏奈的外婆。玛尼身上也发生了七情六欲的故事。特别是末尾久子阿姨讲述的玛尼的故事,充满了人间气息。同时导演也在着力,两个现实中的人如何互动,互相帮助走出困境这一线索。这样使得本来应该虚化的玛尼一下子变成了与杏奈并列的主人公,而且是在中期之后才开始着手塑造现实中玛尼的形象。

这也是青年导演身上一道老人们的枷锁。米林宏昌的解决方法是当玛尼向杏奈倾诉时,两人角色的互换。这个方案不错,但也使得故事线和情感线有点过于抽象了。杏奈逃离人群认识了玛尼,突然见不到了杏奈的问题自然没有解决;不能相见牵扯到玛尼的悲伤经历,故事又转向,杏奈帮助玛尼。我个人的感觉是一下子“断了篇儿”。中间有细丝连着(杏奈了解帮助玛尼的过程也使自己变的勇敢),为了塑造高潮,“我原谅你”这场戏又使得气若游丝的连接非常尴尬。

所以剧情在中后段有点模糊,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除此之外,问题还有像结局部分有点啰嗦,部分衔接还欠自然等等,但这些缺陷完全可以被忽略。米林宏昌已经大胆实施自己的想法,如果说《阿莉埃蒂》时期麻吕还是小心翼翼,维持自己和所谓“宫崎骏风格”的平衡。《玛尼》当中米林已经开始抛弃日渐符号化的宫崎骏特征,对剧本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思考。

同时,也观察到制作阵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staff表中可以发现近藤胜也高坂希太郎等老将出走,美术监督色彩指定启用新面孔。安藤雅司在辉夜姬物语之后重归,在本作中除了作监之外还担当了剧本一职。根据吉卜力的习惯,应该是指安藤雅司也参与了分镜脚本的制作。这一举动让人浮想联翩。

无论这部电影是否取得了票房佳绩,能够获得不同层次观众的认可。玛尼都是吉卜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他突破了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甚至精神内涵上固有模式,开辟了吉卜力的新时代。希望米林宏昌能够获得更多机会成长,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便是期待吉卜力的新春。









 5 ) 《回忆中的玛妮》:灵魂里的亲情

    电影给我们带来很多熟悉的影子,而在这些影子里常常能够找到我们自己,仿佛电影就是在说我们自己的事情,让电影里发生的每件事情都是那么的富有感情。电影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的善良,也营造出来了简单而富有思想的那么一个环境,被种种风景与纯净民风的重重包围下,电影所叙述的故事都显得那么的自然与美好。电影在人物的刻画上增添了很多细节,每个人物的表情都很慎微的配上了脸红害羞的表情,不但加强了人物感情的变化,也充分给予了角色鲜活的活力,不但更容易让我们捕捉到角色内心的每一丝波动,也让我们随着角色的心扉而感受内心深处那属于自己的世界。电影在营造剧情方面体现出来了一种独到的细腻,导演几乎面面俱到的考虑到了将故事如何去引导出更为精巧的变化,在把握住角色的同时,将身边的一点点小事都能引申到角色的人物性格上来,不但突出了角色所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环境当中,也把角色感情慢慢转变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凸显出来,让人容易去理解那种朦胧里招致幻想的情节,更深深地体会到她那内心深处孤独无助又渴求温暖与爱的心理诉求。感情成了角色在电影里面的寄托,哪怕是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所感知的一切都强烈的想要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只是胆怯又恐惧与人交流的心理,让她无法真正的去打开与人只见的隔阂,自闭又多想的她还是有一种害怕接受现实的逃避。
 
    整个电影给人感觉很纯净,从电影一开始,就让人感受到那种纯粹感情世界里的即将发生的故事,电影用一种舒缓的节奏控制着故事的发展,让我们在慢慢的观赏中一点点酝酿我们的感情,在女主角的世界里,每一丝情感都非常细腻,细腻到我们不得不用心去感受,电影并没有急于想要给我们塑造故事,而是在感情不断的改变中自然而然的将故事插入,而这些故事在我们眼中是虚幻的,是主角臆想出来的,但就是在我们清醒的意识到角色存在精神分裂的状态下,她所牵引出来的感情却更为丰富,更为复杂。当感觉让我们完全去选择相信的时候,我们才能跟着自己的心去走,宁愿选择去相信自己的感觉,也不愿意接受惨淡的现实,其中不乏影射到了我们很多人的内心,不是自己愿意蜷缩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只是这个世界让我们交流起来很困难,即便是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但仍然无法能够真正的将自己的真实所想表达出来,不自愿的参与其中给我们带来的只是压抑的忍受,能够放空自己的心灵,只有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幻想里。不愿意与人交流是大家的一个通病,而电影就很好的抓住了这么一点,通过一点点的小事情,就灵活鲜明的表现出来,足以证明导演对于素材把握的精准,还有对人物感情拿捏的切中要害,所以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在说自己,讲自己的故事,带给人的是一种自我安慰的享受。人们总是顾念对自己感情的表达,从而形成一种不愿意交流的毛病,把所有的思想都自我封闭起来,开始了一个人的生闷气,而别人又无法得知,仅凭猜测去获取他人的思想是永远不可能猜的准的,可是人们往往陷入让别人去猜测自己思想的误区,以为在乎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够猜的到自己在想什么,而猜不到自己想什么的人那一定就是不在乎自己的人的怪逻辑,尤其对于女人们,这一点是非常突出的。
 
    通灵这种事情,没人能够讲的清楚到底是真是假,幻觉这种事情,又没人解释的出它为什么会存在,电影就是通过这两种方式来释放出来的这种亲情之间的羁绊,让感情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去相信亲情之间魔力的存在。电影让人感动,感动的不止是一个温情感人的故事,它不但描绘出了整个故事当中那种友谊的纯真,更深刻的表达出来了那种对于亲情的诠释,那种抛弃自我彼此承诺彼此依赖的感情堪比坚石,更表达出来对自己感情寄托的一种美好。电影的故事情节在时间线上虽然有一丝混乱,但仔细的分析与比对之后才竟然发现,导演对于打乱剧情描述的手法上,是下了如何一般的苦功夫。
 
    电影的画面精美细致,配乐优美,继承了吉卜力工作室的一贯谨慎精良的作风,不但生动的刻画出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将剧情编排的无懈可击,电影对于镜头的掌握以及对布景的运用都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让人感受到的不止是唯美的画面背后,还有那深刻而又有力的人性思想,从感情出发,还原整个故事过程真相的同时,也表达出来了人们对于爱与呵护的羁绊,虽然有点超脱于人们的想象空间,却带给我们了一系列的温情感动,让我们在潸然泪下的同时,对于那份亲情的真挚更是肃然起敬。

 6 ) 吉卜力的送客戲

《回憶中的瑪妮》是一齣淡淡的戲。
少子淡淡的叛逆;
養子淡淡的孤懷;
獨子淡淡的鬱悶......
皆在兩位少女的ㄧ場邂逅中傾洩流出,彼此淨化。

作為吉卜力工作室的送客戲,《回憶中的瑪妮》或許不是個能令人聯想到該公司有多麼狀業宏偉的闊氣大作。
不過,拾起尾棒重擔的米林宏昌監督,著實在本作中充分展示了自己有別於宮崎父子與高畑勳的藝術性格。

《回憶中的瑪妮》故事發生在一個都市少女杏奈暑期訪鄉的日子中。
動機很單純:杏奈要治療自己的自閉與隱憂。
遭遇更簡單:杏奈邂逅了瑪妮,Girl Meets girl。
其實從《來自紅花坂》跟《風起》接連兩部的吉卜力都有這個不知道是傾向還是問題,那就是他們的動畫劇本都不需要動畫這種媒介就能傳達。《回憶中的瑪妮》中,整套故事皆是鄉村風景駢駢,即便真人演出也絲毫沒有違和感;就連觀眾很容易就猜測出不是仙就是鬼的金髮少女瑪妮,全片中也以一種真人剪接式的處理法,讓瑪妮的神出鬼沒絲毫不介入動畫特有的線條魔術之中。令人費解的手法,可能這就是全片刻意要貼近真人電影的取捨吧。
弔詭的是,杏奈在片中不停畫著的素描,筆下的風景畫竟是三次元景緻。所以卡通人物對著卡通風景,畫出來的真實卻是觀眾存在的世界嗎?如果這是刻意為之,那還真是有點惡趣味的小細節阿.....

杏奈跟瑪妮的交往既是彼此羨慕,卻又是有些單方面的取捨。
杏奈很明顯需要瑪妮更多,因瑪妮是她-或著該說是內向青年-夢寐以求的「幻想朋友」的典型:瑪妮很漂亮,很獨立,但同時又願意主動親近杏奈,了解杏奈沒有開口的冀望就坐球接下。想想是杏奈先邀請瑪妮當秘密朋友,還是反之?答案明顯。瑪妮邀請她參加家族宴會,以及玩三個互問的野餐遊戲,也是先自曝再邀請的手法,杏奈最受落的就是此處。為什麼當鄉村上的胖女同學主動邀請杏奈時只被杏奈臭罵死肥豬,瑪妮這陌生更甚的外國人卻能馬上讓杏奈打開心房與嘴巴與之交好,正也是如此。就連瑪妮自稱的羨慕杏奈,都有幾分讓杏奈感到莫須有的抬高的味道-哪個正常少女會遭遇雙親遺棄的不溫暖呢?即使杏奈也沒有。
她們的友情看似交換,其實還是有著幾分一廂情願的不對等。
就這點窺看,《回憶中的瑪妮》與其說Girl Meets girl,還更像幾分思春期少年遇上幻想女情人的情節!
想想,瑪妮不就好像美少女AVG才會出現的「連缺點很可愛的女主角」,杏奈則是典型的「一無特長只有平凡,但女主角就是愛你平凡的男主角」嗎?跟有如畫中美人(真的是畫!)的金髮瑪妮相比,中性許多的杏奈著實有小男孩遇上夢幻女郎特有的思春反應阿。

不過,我知道這種故事軸線可以讓一些百合控喜孜孜,不過《回憶中的瑪妮》關於不對等友情在中段就點到為止。
隨著故事鋪陳下來,瑪妮的真面目也揭露而出,她與杏奈會面的意義也隨之而來。一切皆是時光機倒轉的機制。
瑪妮的問題是昔日,也是已經無從解決的血族遺憾;杏奈的問題是今刻,只要願意踏出步伐,便能邁進。
當杏奈理解了瑪妮一生的遺憾後,與青年瑪妮相會的時刻,從血緣上與經歷中,徹底完成了「傳承」的意義。
《回憶中的瑪妮》沒有大起大落的悲喜,沒有山盟海誓的劇烈,一切都在淡然之中,彷彿鄉村小鎮的景緻常駐一般。
這故事可以說是「親情的完成」,但也能說是「友情的今昔」,更多的是兩者重疊後的醞釀。重重起,輕輕放。這也是米林宏昌在《借物少女》與此作後最能令觀眾感到自身標籤的處劇特徵。

看完電影的《回憶中的瑪妮》,還可以接續著看鈴木敏夫的訪談錄:《順風而起》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63216/
宮崎父子早已著作等身,鈴木敏夫這個製作人則少浮現於檯面上,也顯得此書很珍貴。
這本不厚,斷斷續續收了五年來鈴木接受的訪談稿。
內容就像某篇訪者所云「非常隨興」,想到甚麼就談甚麼。鈴木感覺也是非常健談。
乍看之下好像這書沒說甚麼,但我倒覺得挺好的。這樣隨興說的東西總能捻來些更接近生活本質的面相,鈴木從工作時間的問題上順口提到談宮崎駿是如何做到畫監二工的時間管理,就非常貼近他們工作室的作息感。

宮崎駿自己則另外親撰了兩本自白書:《出發點》與《折返點》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40713/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77008/
當然此兩書也很可觀,但讀來總是有幾分他在針對某某某的味道。可能是輿論上的假想敵?又或著他自己的業界同好?至少看宮崎在手塚治蟲一章時的口吻,辯白甚於自白。
總之,對吉卜力工作室的日常有興趣,不仿讀讀這本小冊子吧,我推薦。

吉卜力如今解散了,從未離開該公司的米林宏昌監督該何去何從?
也只能看往後發展了。
這也是吉卜力諸人皆要面對的問題。


p.s.
(2014,10)
宮崎駿老早就說要退休(第三次退休!),宮崎吾郎倒是手腳很快,解散不到半年,本月就推出了自己的電視動畫《強盜的女兒》(山賊の娘ローニャ):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5822211/
只撥出一話還難以評價,只是看到吉卜力畫風重返電視螢幕,有股回到當年看到他老子的《未來少年柯南》的感覺阿......


 短评

看预告就知道吉卜力的百合绝对不输迪士尼的百合!(而且都有一个安娜~)看完正片才知道不是百合,是一部最不像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吉卜力作!以及让人非常惊喜在善于进步创新的米林宏昌!~一阵乱想去看原著小说!

6分钟前
  • 久光耀一郎
  • 推荐

看过了,不好看。和五郎不相上下。斜前方的大叔睡着了还一直打鼾。。。

8分钟前
  • 秦桑
  • 还行

一个有点忧伤但又很美好。。。。复杂的故事(原本觉得百合真好最后觉得百合不了)+ +

10分钟前
  • 御姐控_光崽
  • 推荐

作為吉普力工作室的送客戲,《回憶中的瑪妮》或許不是個能令人聯想到該公司有多麼狀業宏偉的闊氣大作。這是一齣淡淡的戲:少子淡淡的叛逆,養子淡淡的孤懷,獨子淡淡的鬱悶,皆在兩位少女的邂逅中傾洩流出,彼此淨化。不過,拾起尾棒重擔的米林宏昌監督,著實在本作中充分展示了有別於宮崎的觀點

12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故事是个好故事,好到我认为交给Ghibli全年龄改编反而丧失了叙事的犀利性——而这直接导致影片前半段被当作有着严重社恐症的蕾丝边的大胆恋情故事【。如果交由今敏,恐怕更为适合。不过好在当悬疑和真相揭晓,结局传达的力量令人十分动容。米林宏昌比借物小人时有所长进,但这一次是原作和改编的胜利

16分钟前
  • D I D A
  • 力荐

教科书般规整的女孩电影,给走不出自己圈子的未长大的困惑迷茫孤独的女孩子看最佳。米林的感觉整体都好喜欢,很优雅。片子缺少大众共鸣,毕竟女孩多善遗忘和撒谎,很快就会忘记孤独是什么了。新年快乐。

17分钟前
  • 团小纸
  • 还行

这样的故事确实注定了日本本土票房和受欢迎度难以企及米林宏昌的处女作《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我都觉得现在不太适合推荐给上小学的小朋友们),但依然看得挺舒心,感觉挺喜欢。而且观影过程中还联想到好多吉卜力作品:杏奈像翔一样体弱多病、坐车去乡下路上像千寻搬家、买花的小魔女像琪琪、……

2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听说是吉卜力最后一部动画电影,女主的性格不算讨喜。她不能与别人好好相处又觉得难过,可是别人友好的和她说话 她又一副谁都欠了她的样子。各种纠结~ 而且这部动画的百合部分也没能戳中百合控的我的萌点……不过外婆说什么“我遇到过的所有女孩里,我最喜欢你了。”我还是有点在意!(偷笑)

25分钟前
  • Ying_0111
  • 还行

发现所爱之人居然是外婆时,本应五味杂陈的感受仅化作幸福的眼泪,并不是简单的将好感归结于亲情,而是结合杏奈先前对亲人死得早的埋怨,表达出的“能重新认识你,真好”的幸福感,这种双重意义的爱慕比单纯的百合来得更甜更美。

29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推荐

主角大概算是吉卜力负面人格之最了,礼貌冷漠又自我厌弃。在我看来,人生中缺失的部分是一种“诅咒”,太过渴望某种东西又无法得到,于是开始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从而陷入一种“被诅咒的人生”。有过这种缺失感的人或许更能体会这部作品传达的情感。

30分钟前
  • 李彬BinLee
  • 力荐

我左边的人看得哭哭啼啼 右边的人困得前仰后合 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了这部电影

34分钟前
  • カピバラ
  • 还行

回忆中的money……尼玛啊

35分钟前
  • 听霜书生
  • 力荐

不懂日語, 一個人觀影. 原本想吐槽"這是百合片吧," 在知道如此溫柔的真相之後, 一行眼淚掉下來. 在北海道看著發生在北海道的奇妙物語, 大概對這片土地的情誼也更深了.

40分钟前
  • YuRAY
  • 推荐

每个孤单寂寞的人内心都有看似解不开的节,说开、解开也便烟消云散了……米林的作品总是很少女心,如涓涓细流般淌着淡淡的哀伤……很有意思的叙事,很细腻感人的作品,耐心看到最后你会不虚此行……片尾曲真好听啊……

45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好一段祖母与孙女情

49分钟前
  • Vini_Kazma
  • 还行

一开始都以为是《花与爱丽丝》似的女生拉拉片吧,没想到结局竟是……没有这个结局或许只能给到3星,但是吉卜力永远不会满足于平庸,在一切都有了解释的时候,最击中内心。片尾曲“Fine On The Outside”很好听!

5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制作还是很精良 故事说的有点差

53分钟前
  • い银蛊
  • 还行

其实我想说,小女孩真是病得不轻啊~~ (╯﹏╰)b 吉卜力最后一部动画居然是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

5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意外的看哭了,大概因为我对亲情故事泪点很低,途中一度发散把剧情猜测得很复杂,拨云见日的时候心变得软塌塌。伏线埋得很好,旁人眼里云淡风轻,当事者独自跨越万千桎梏。一个人的战争,谁都不知道她心里存在过一大片泥沼。

1小时前
  • 137710
  • 力荐

我喜欢这位导演的前作《借物小人》,而同样是改编自欧美儿童文学、移植到日本背景的本作,叙事节奏出了很大的问题,人物的成长轨迹没有交代清楚,“成长”的主题,不比Frozen,比《侧耳倾听》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真相很惊人,倒是有欧美文学的风范。大概是吉卜力的拙作之一了。

1小时前
  • Andr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