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动画片美国2016

主演:艾伦·德杰尼勒斯,艾伯特·布鲁克斯,艾德·奥尼尔,凯特琳·奥尔森,海登·罗兰斯,泰·布利尔,黛安·基顿,尤金·列维,斯隆·穆雷,伊德里斯·艾尔巴,多米尼克·韦斯特,鲍勃·彼德森,凯特·麦克金农,比尔·哈德尔,西格妮·韦弗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安格斯·麦克莱恩

 剧照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7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8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9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00:10

详细剧情

患有短期健忘症的多莉(艾伦·德杰尼勒斯 Ellen DeGeneres 配音)曾经也拥有美好的家庭,然而一连串的意外让她与和蔼可亲的父母失散。此去经年,多莉邂逅了小丑鱼父子马林(艾伯特·布鲁克斯 Albert Brooks 配音)和尼莫(海登·罗兰斯 Hayden Rolence 配音),与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冒险。平静的日子里,童年时期的片段记忆突然闯入多莉的脑海,于是她再度踏上寻找父母的旅程。这一次,她来到了海洋生物博物馆,遇到了不打算回到大海的章鱼汉克(艾德·奥尼尔 Ed O'Neill 配音)以及童年时的朋友鲸鲨运儿(凯特琳·奥尔森 Kaitlin Olson 配音)。循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她离父母越来越近。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又和马林父子失散了。  对友情、亲情的执着,让这群小家伙无论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

 长篇影评

 1 ) 寻找多莉,论一次狭隘的命题作文的不完美发挥,以及不败的皮克斯

当海底总动员的续集立项的任务摆在安德鲁斯坦顿的面前,我相信他应该是有点懵逼的,问题太多:1.寻找尼莫是皮克斯历史上里程碑的作品,重要性仅次于玩具总动员(皮克斯的所有作品中,只有这两部(系列)获得过北美年冠的成绩);2.第一部的故事非常完整,从剧本的角度上来说基本上达到了完美的地步,第二部能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3. 以皮克斯以及安德鲁斯坦顿本人的逼格,肯定不能简单地将第一部的人物拉出来演一场合家欢,或者按照第一部的故事模式炒一场冷饭,但是作为故事的戏眼,情节又必须紧紧围绕着“寻找”这一主题而展开;在这些重重束缚的情况下,再想进行一场令人惊艳的发挥,好比戴着镣铐跳舞,这些障碍,最终也造成了影片中的某些明显的问题,然而在成功的商业探索过后,皮克斯公司的几位主创非常难得地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创作道路,非常罕见地在电影日益商业化的时代里保持了其他大部分的动画制作公司甚至电影公司不曾保留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因此多莉尽管在故事上尚且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和人文关怀。

影片的定位
把影片的名字定位成”寻找”是一件非常冒险的行为,“寻找尼莫”是个非常好的片名,因为寻找本身意味着隐藏、神秘与冒险,很容易引起人的兴趣,然而从制作续集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片名相当于死穴,虽然第二部避免了简单地重复第一部的片名,但是主角变成多莉,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不过是在海洋中寻找一次鱼类,不过主角换了一个,期待值与经验值都不可能与第一部相提并论,(如果头脑特工队也做续集的话,一样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而怪兽电力公司已经遇到这个问题了),如何避免相同的情节和场景不至于让人觉得炒冷饭?导演在这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他最后想的办法是,让主要人物的场景远离第一部的大堡礁,甚至海洋,把主要的场景设置在海洋馆中,这样的改动无疑让影片的格局变小了很多,不再描绘海底世界中的神奇场景,而将侧重点放到了人类和海洋动物的互动上,这样做让我这种期待着能在电影院看到更加宏伟壮阔的海洋世界的观众不免失望,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却体现出了皮克斯的野心。

环保的主题
很多观众抱怨影片过于低幼,这是没有仔细思考影片的主旨之故,安德鲁斯坦顿在这部影片中安排了非常深奥、过于成人的主题,因此才会让影片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相对于第一部会显得不那么有趣,其中一个比较浅显的主旨,就是关于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的保护,影片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将场景从美轮美奂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拉到了有些阴暗压抑的美国加州海岸,如同从梦幻的天堂掉进了现实的人间,这里没有五光十色的珊瑚和各种鱼类以及其他生物,反而充斥着集装箱、船舶、汽车、长满蛤蜊的废铁还有各种垃圾,甚至连水质都是浑浊的绿色,鱼类相比大堡礁可谓少得可怜,只能见到大片大片的马尾海藻(也许有误),这样的场景设置其实是在提示观众,城市周边的海岸因为人类的活动被严重污染,早已不适合大部分的海洋生物居住,而之后在海洋研究所里发生的一切,则更加印证了这一主题:人类打着解救与放生的幌子,将各种海洋生物圈养起来作为观赏之用,喊着环保的口号,却在行污染海洋之实,对离海洋研究所仅仅一墙之隔的近海环境糟糕的状况视而不见。这既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警醒,而影片最后,海洋馆的各种生物在其他生物的帮助下完成的一次自救,无疑是这一主题的升华。
事实上,寻找尼莫当中已经暗含这一主题,人类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决定其他生物的生存方式,只是在第一部中,这个主题仅仅作为尼莫自救的一个支线主题而出现,但是在本片中却成为了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导演的担心不无道理,海底总动员的第一部大获成功以后,小丑鱼尼莫成为迪士尼当年最畅销的玩偶,同时也连带着让公子小丑鱼名声大噪,成为各国水族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海水鱼类,给这种鱼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以至于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出台法令限制小丑鱼的捕捞,而在第二部上映之前,已经有环保人士担忧本片上映之后会造成蓝倒吊(多莉的鱼种)的生存危机,爱它就应该让它在属于它的地方生活下去,这也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之一。

社会的主题
影片的第二重主旨,是一个尤为让人感动的主旨:在一部动画片中,从始至终地表现着对于残障人士的关爱,甚至以一名残障人士作为主角,这样的魄力,是任何动画公司都不曾做到的,仅仅这一点,就能充分体现出皮克斯公司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动画制作公司有着远超其他制作团队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影片中体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仅仅这一点就值得让人鼓掌叫好。
影片中无论是主角多莉,次主角章鱼汉克,或者作为配角的鲸鲨命运,白鲸贝利,海狮杰拉尔德,以及那只帮助马林尼莫父子的海鸟(抱歉忘了名字),都或多或少得有着身体和精神上的问题,轻者像命运那样只是近视,而像海狮或者海鸟那样就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智力残障了(这里要吐槽一下现实情况下章鱼的腕足断掉是很容易再生的,影片中汉克缺少腕足是个不大不小的BUG,而且没有必要,算是一个败笔),影片中既体现出他们艰难的生存状况(受同伴欺负,很难有正常的生活),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展现它们可爱的一面,赞美着它们的善良、出众的能力以及不输常人(动物)的幽默感,尤其是以主角多莉这个有着短时记忆丧失症的角色,体现着残障人士内心的挣扎痛苦和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家庭、对美好事物,对于他人关爱的渴望与追求,在一部故事偏低幼向的动画中安插这样深沉的主旨,导演可谓是勇气可嘉。

教育的主题
影片的第三重主旨,与第一部一脉相承,乃是关于儿童的教育,只是对第一部的表现方式做了一种翻转,在第一部中,影片以尼莫对于马林教育的抗拒,以及父子在离散过程中的互相理解为表现方式,最后让马林意识到想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懂得信任以及适时地放手,而在这一部当中,则是以多莉的父母对她的教育以和关爱,从正面进行体现。
多莉的父母从一开始就清楚女儿的病情,但是却一直鼓励她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从来不责备她,也从不打击或者为她设置障碍(除了小心暗流,是为了让她不被冲走),它们一直努力让多莉能够像一条正常的鱼类那样生活,为她的将来铺好了路(多莉长大后能够那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生活,与父母这样的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而且为了帮助女儿在走失之后能找到回家的路,他们不辞辛苦地教她辨认贝壳,最终让她通过贝壳与亲人重逢,这种适度的保护+绝对的信任和鼓励无疑是导演想要宣扬的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不论是对于多莉还是尼莫都一样适用,而多莉的父母身上体现出的伟大的父母之爱也是影片中本应该最直击人心的情节,然而遗憾的是,影片中过多穿插进了人类活动的内容,主角在拟人化身份与动物性身份之间切换得非常生硬,在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多莉与父母之间情感的冲击力(比如我在观赏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对蓝倒吊怎么可能过了那么多年没有产下一个后代?相比之下第一部当中一开始就让尼莫的母亲Coral死掉,其他卵也被吃光,同时整个故事仅仅局限在两三天之内,处理得非常完美。PS此处森森鄙视那个说十三年了还没见过尼莫母亲的评论以及点赞者)

寻找自我的主题
影片的第四重主旨,也是影片最扣题、也是最深层次的一个主旨,是人(鱼)对于自我的寻找,第一部父亲寻找儿子是明线,儿子寻找自我(成长的主题)是暗线,情节冲突明显,这一部从表面上看,是多莉寻找父母(PS此处森森鄙视那个说这是海底的爸爸去哪儿的评论以及点赞者,没看懂还误导群众),实际上是多莉这个失忆症患者寻找自我的旅程,影片中多莉的父母只是一个线索,剧本采用的是一种拼凑性的方式,由不同的人物和场景来串联起多莉过往的人生经历,而这个人物的个性,以及情绪都在这种记忆地不断完善之中不断地深入,这是一种较为高段也较为文学化的情节处理手段(最经典的运用这种方法编写的剧本是《公民凯恩》),因此影片的标题才叫做《寻找多莉》而不叫做《多莉找妈妈》,因为影片的重点是多莉在寻找双亲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过往,同时还寻找到了乐观、积极、自信的生活方式,找到了自己身上潜藏的无穷的力量,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正如影片中所说的,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这一主旨不仅适用于多莉一样的残障人士,也适用于任何一个普通人。

相遇的主题
本片的题目是寻找,而本片里的一个暗线,也是影片的关键词却是“命运”,这是影片中非常亮眼、却很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主题,影片开始,多莉因为听到“因为命运召唤”而洄游的鳐鱼的歌声陷入沉思,继而下定决心要寻找自己的父母,因为她想搞清楚“我由何处而来”的问题,在汉克将她带到地下仓库的时候,她毅然跳进了写着”命运“的水桶之中,这是个一语双关的情节,既是代表着她即将与曾经的老友相见,同时也指示她听从命运的召唤,将要找回自我,拥有完整的生命,而“命运”也成为多莉寻找路上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是鲸鲨“命运”让多莉想起了自己出生的地点和父母的住处,也是她在多莉迷失在管道中的时候帮助她找到方向,最后在阴差阳错之中突然与父母重逢,这是一个看似随意却精巧设计过的情节,尤其是多莉最后突然性地在一系列冲突之后找到了父母铺的的贝壳,终于真正地找到了回家的路——苦心地寻找,最后结果却是在无意中出现,正如多莉在劝说汉克的时候说的,“你遇见我,也不在计划之中。”无论是多莉遇到马林或者汉克,还是多莉与好朋友鲸鲨以及父母的重逢,一切都只是意外,是命运的安排,“恐怕从此以后,我再也忘不掉你。”正是这样的相遇,才会显得格外珍贵,格外动人。
而多莉在找到父母之后,故事的高潮才真正开始,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凭借真实自我的能力,解救了那些“命中注定相遇”的朋友和家人的同时,也真正找到了自我,“寻找多莉”,这个标题也由此得到了完整的诠释。

影片的缺陷
可以说,在几重主题的阐述上,安德鲁斯坦顿发挥出了极高的水准,尤其是在影片表现出对残障人士的关爱和对于“命运”的诠释上,可以说完全是大师级水准,但是影片的主旨过于深沉,在某些方面也出现了令人遗憾的漏洞,除了上面说的因为主角在人性和动物性之间过于生硬的切换,我在观赏影片时还感受到了以下几点不悦之处:
1. 影片的后半段有点过于说教,从尼莫父子开始强调“多莉会怎么办”开始,后面不断在重复这句话,虽然是为了升华“多莉寻找自我“的主题所做的铺垫,但是过犹不及
2. 影片后半段多莉在近海与父母重逢之前的一段,虽然导演是为了铺垫“多莉与父母命运的重逢”,所以用了一种类似于神秘的方法去处理,但是给人的感觉真的又臭又长,而且显得非常刻意,以至于等到多莉真的寻找到父母的时候,壮观的贝壳阵也很难让人提高情绪,因为耐心都被之前漫长的铺垫磨没了,这一段我在电影院看得非常焦躁,在我看来是影片最大的败笔
3. 影片的配乐出了非常大的问题,这是一部整体基调非常温情的影片,我不明白制作方为什么会采用如此冷峻和神秘风格的配乐,虽然是很好地营造出了海底迷幻的气氛,却和影片的整体风格 格格不入, 很多时候不仅无法带动情绪,反而让人焦躁,尤其是多莉在近海区与父母重逢前那一段,简直叫人坐如针毡
4. 章鱼汉克确实是个很出彩的角色,但是对我这种软体动物厌恶者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一想到它黏糊糊、湿哒哒的身体,还有那些恶心的吸盘,简直都要抓狂了,有人提出下一步是“寻找汉克”……我想静静
5. 鲸鲨命运跟白鲸贝利被强行设置成残障人士有点刻意,也有点莫名其妙,“撞墙”的情节为了对应“海底没有墙”的主旨也很刻意,最后海獭宝宝卖萌也是强行塞进去的情节,这些突兀的情节从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影片的水准
6. 我第一次观看不小心买成了国语配音,之前听宣传说这次国语配音非常良心,结果看完之后差点就要打三星,还四处找朋友吐槽影片的质量——还好又去刷了一遍英文版,不得不说,这次的国语配音不太好,徐帆太随意,黄健翔太出戏,马东太用力,鲸鲨一直大喘气

皮克斯的野心
皮克斯的作品被捧为神作的不在少数,很多大受欢迎的动画作品在上映之后都会被很多真伪影迷拿皮克斯的作品出来“碾压”,好像只有吉普力和皮克斯的作品才有这样的“逼格”和“实力”,这固然是一种莫大的赞誉,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皮克斯的很多神作国内都上映过,票房都不能用平平来形容,根本就是非常“惨淡”,无论是多少人口口相传的“神作”《up》,还是去年呼声一片的《inside out》,最后都只剩下了广大皮粉的吆喝和叹息,事实上,up和inside out这样的文艺片不受欢迎还情有可原,当年的玩具3票房仅一亿出头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无论从娱乐性还是思想性的角度上来说,玩具3足可以称得上是“伟大”“完美”的动画作品,当年能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就是明证(迄今为止也只有美女与野兽,玩具3和up三部作品做到过),然而这样的作品,依然无法在国内获得高票房(当年该片在香港的票房都基本过亿了,香港人口仅有700万),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皮克斯的作品文艺片属性过强,很难满足国内观众娱乐性的需求,国内受到热捧的动画片,基本上都是以合家欢类型的影片为主,同时辅以较为浅显的教育意义及主旨,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但是又不至于丧失思想性,能让观众获得观感愉悦的同时进行一定的思考、获得一定的教化;反观皮克斯的影片,往往都具有深沉的、多层次的主题,更接近文艺片,需要细细回味和欣赏,而且在很多幽默桥段的处理上,非常的美式,中国观众接受起来也有一定的障碍,事实上,我认为皮克斯目前出品的所有作品中,飞屋环游记应该是最接近中国观众口味的一部,然而连这一部在中国的票房都不尽人意,我只能感慨这些“神作”终究只是影迷心目中的“神作”,并不符合中国大部分观众的口味。
然而我还是想吐槽一下很多人指责这部影片“低幼”,事实上我很能理解大部分这么说的观众观影时的心情,他们也许和我最开始一样期待着一场奇幻壮阔的海底历险,最后讲述某个人生的道理,在生离死别中再撒两滴眼泪,完成一次救赎,最好在结尾再来一次反转,然而最后看到的却只有三条鱼叨逼叨两个小时在找妈妈,WTF,事实上,在刺激的情节+脑洞已经用到了极致的情况下(玩具3是真正的巅峰),皮克斯遭遇到了创意的瓶颈,已经开始往人文情怀方面转型,《勇敢传说》就是一部走逼格路线而非刺激路线的作品,之后的inside out虽然在人设上创意十足,但是整体的故事情节依然非常小清新,缺少戏剧冲突,但是其中展现出的对于人性的关爱、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关注却十分动人,纵观皮克斯评价最高的几部影片(玩具系列,鼠王,wall-e,inside out),无不是人文情怀胜过商业抱负的作品,可以说,正是影片中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社会责任感使得皮克斯自从3D时代开始就在美国动画制作领域处于高屋建瓴的地位,虽然也会有汽车2或者好恐龙这样折戟沉沙的时候,但是无论是在观众当中还是在评论界都一直受到热捧,因为皮克斯的作品中,总是具有着其他任何工作室的作品中不曾具备的严肃文学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让皮克斯公司有别于其他所有动画公司的同时,也让动画片真正脱离了儿童影视剧的范畴,具有了严肃电影作品的气质与功能,这也是皮克斯的作品能够真正在北美立于不败的关键,甚至比那些巨大的脑洞还要重要,而目前皮克斯的主要创作团队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会谋求往这一方向转型。

最后要说一句,这不是一部尽善尽美的作品,标题的限制、导演的包袱、创作者的节操都限制了影片的发挥,但这是一部制作出色、诚意十足、亮点颇多、姿态难得的电影,撇去配乐这样的硬伤,影片本身的素质非常过硬,很奇怪的是大部分的影迷喜欢对一些主题非常浅显的影片进行各种甚至是无中生有的解构,对于这种主题深沉的影片却往往视而不见,似乎国内的影迷对社会性和人际交往的内容更感兴趣,对于个人命运和思想的关注却提不起什么胃口,这部影片在节奏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如果从思想内涵的角度去抨击这部影片只能说真的没看懂。

 2 ) 小故事,大反思

时隔多年,皮克斯仍然奉献出一部水准之上的精品动画:画面更精美,海水和光线的运用上已经达到了比真实更逼真的地步;新角色多了不少,还原了生物的多样性,皮克斯再次展现了处理多个角色平衡度的超强传统;多莉记忆只有几秒,隐喻了现代人在繁杂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速食文化,很快会健忘,最终迷失自己,我们在人生路上经常会忘记很多重要的事,包括忘记自我。短短100分钟却看得眼泛泪光。
纵然已是大海茫茫,我仍对你念念不放……关于遇见、缘分、珍惜等等,如此玄妙难懂的东西,都被《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说清楚了。因为想念,因为不舍,因为难忘,这个世界上才有了那么多的奇迹发生,让我们时刻在聚拢,时刻在消散……

 3 ) 虽比不上第一部,但也挺感人

健忘的多莉在一次掉入暗流后与父母失散,跟尼莫和马林父子成了邻居,一直相互照顾。但其实她心里一直也想寻找自己的家人,于是,她说服马林父子一起踏上新的海底冒险之旅。影片画面很美,故事朴实感人,充满欢笑和温情,保留了“海底风格的幽默”,二萌的鲸鱼,吊炸天的章鱼哥,萌贱的海狮,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惹人爱。但相比第一部,故事情节还是稍稍弱了些,没有太大的创新,缺乏新意,徐帆的配音也不太给力。

 4 ) 《海底总动员2》彩蛋更新中……(无剧透)

隔离室的墙上贴了一张小女孩的照片,看过第一部都知道这个女孩real可怕……


下面这一幕,远处的背景上有一个写有“WALL-C”字眼的日历。


两只海狮的牌子分别是A1和13,以及最后出现的货车车牌也是CALA113。A113是加州艺术学院的一个教室门牌号,很多动画界大神都出自这个教室,例如约翰·拉塞特和布拉德·伯德。(这个彩蛋出现在几乎每一部皮克斯动画里!)


被两只海狮欺负的第三只海狮名叫杰拉德(Gerald),有趣的是,第一部中那只差点生吞马林和多莉的鹈鹕也叫做杰拉德。


海洋馆中出现了一对女同CP,这可能是皮克斯有史以来第一次……
<图片7>

为其中一个卡车司机配音的是亚历山大·古尔德,他在第一部中为尼莫配音,因为现在他已经长大了,所以不能演出小孩的声音。


传奇大叔约翰·拉岑贝格曾为皮克斯无数个小角色配音。在第一部中,他声演指引马林和多莉方向的翻车鱼,而在本片中,他声演的是多莉在海洋研究馆中遇到的一只螃蟹。



暂时更新这么多,各位豆友有新发现请补充~
喜欢电影花絮彩蛋的欢迎关注我的公号 愚乐大众(ID: everybodyfool)
<图片8>

 5 ) 《海底总动员2》: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十三年前,我刚刚毕业,那个时候的《海底总动员》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意味着是一部超级商业大片。目睹前所未有的海底世界的多彩与绚烂,让当年的我惊叹不已,一位父亲一路在各种伙伴的帮助下寻找自己的儿子,一段奇妙的海底寻子旅程,虽然历程天马行空,但是,年少不经事的我虽很感动,我却并未能很深地理解影片,可是我隐隐觉得它在某些角度映照着现实生活的伟大与深刻,我曾经多次想要明确这种映照意味着什么,但是一直也因为时候未到而无缘开解。 直到今天,这部影片给了我一些答案。我也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生命开示。 两代人才能共同完成同一部影片的意义 十三年前《海底总动员》是小丑鱼马林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寻自己的儿子尼莫,其中最主要的小伙伴就是短暂失忆症蓝唐王鱼多莉,而《海底总动员2》里,马林和尼莫和一帮海底生物帮助健忘的多莉寻找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家。 如今我已经38岁,也有了自己的小尼莫。 在《海底总动员2》上映之前,我们有幸先睹为快。他和她坐在我身边,三个人的电影厅,灯一黑,泪水便在眼中升起溢出。那种恍若隔世的久违与十三年漫长时间沉淀的回归,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内心,那一刻,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到最后,我的嘴角也随字幕升起,释然地笑了。 像北京的这样一座巨大的城市,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有着无数平凡的家庭。我们的父亲即使就像马林一样胆小怕事,或许我们的父母也会像珍妮和查理默默无闻,我们的孩子平凡普通,甚至会有像尼莫这样两只鱼鳍还大小不一,像章鱼汉克天生少了一只触腕,像白鲸贝利自以为失去了回声定位能力,像多莉患有短暂失忆症,像运儿是个天生的近视眼……不胜枚举的不完美的孩子,然而就在失去对方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会义无反顾不顾一切地寻找对方,哪怕要穿越整个太平洋。因为在我们彼此的眼中,对方再平凡,甚至还有缺陷,也是彼此心中唯一的挚爱。 所以,只有两代人坐在一起,才能共同去理解一部电影的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彼此理解对方,即使你有时候并不可爱,甚至还很讨厌,但是,无论如何,你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即使,最平凡的家庭,也一定蕴含着世界上最义无反顾的爱,也体验着世界上最宝贵的却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爱。这或许也是我们所在的平凡世界里最不平凡的真谛吧。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在小丑鱼马林的眼中,多莉是那个帮助他的人,他或许一直在想,你曾帮我寻找儿子,如今我帮你找回家人,这便是《海底总动员》的全部故事,一个无条件给予对方帮助的故事。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世界里有上一分钟的打打闹闹,又有下一分钟的一团和气。如今的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计算帮助他人性价比的成年人的?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看完这部电影,看看身边的儿子,我才明白,多莉的健忘其实是孩子世界里最真实的写照之一,在他们的世界里,从来不会记住谁曾经伤害过谁,他们也会在小伙伴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无条件地给予对方帮助。无条件的帮助别人和忘却曾经的伤害和仇恨,可能是所谓儿童天真世界里最好的品质。 而,我已经失去了它。 我虽不天真地奢望整个成人世界里的每个人始终能保持这种品质,但是我至少希望我的孩子的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这种爱与被爱的能力与天真的力量。让童年最美好的品质伴随一生,永远保持无条件给予他人帮助的纯真,这也是拥抱快乐的内在力量。 十三年前,历经艰险,只为带你回家;十三年后,再次跨越海洋,一起帮你寻找回家的路。 孩子,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无论有多平凡,也一定有人等你回家 因为平常的工作加班很多,所以家变得就像旅馆。包括我离开故乡只身一人到北京打拼,故乡和家之于我们这样漂泊在都市的人来讲,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就是,如果不提起它,我也甚至可以经常忘记我曾经时刻拥有着它。熟悉的是因为,我们不管在哪里都会记住它的模样。 然而我们在外漂泊的某些片刻,内心的记忆与情绪就像在翻滚在暗流中的多莉一样,就在那一瞬,归家的欲望与乡愁瞬间充满了内心,就像你窝在沙发里看到《舌尖上的中国》里面展现的那些关于年幼的记忆的味道,那些母亲为你做的食物的味道的那一瞬,你会义无反顾地想要打个飞的回家。 我们都是已经习惯迷失在浩瀚如海都市里的那一条小鱼,我们对拥有的一切习以为常,我们在巨大的洪流里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卑微又无助,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和我们一样孤独又可爱的同类,我们也又有了迷途的下一代…… 但是,我相信,无论我们迷失多久,我们走到哪里,而且,无论你有多平凡,也一定有人等你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你一定会发现,那条条贝壳铺就的小路。是的,无论我们有多健忘,我们都一定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回家的路。而且,只要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孩子,我不知道等待你的来路,你会怎么走过,我也希望你能像海底的鱼儿一样始终保持着那颗天真的赤子之心,始终用你的方式记住回家的路,你拥有朋友和家,你便拥有了平凡世界里最不平凡的真谛。 父亲,我不知在你眼中,是不是已经是迷失的孩子,但我,我永远相信我是你心中唯一的挚爱。不管分离多久,不管我有多平凡,你都依然翘首以盼,等我回家。 是的,虽然人生如此荒诞与残酷,但我相信我一直拥有平凡生命中最不平凡的一切。谢谢你,小台灯——皮克斯,永远带给我们感动一代人的经典故事。又是何等幸运,我的事业就是把这份蕴含着真善美的故事幻化成书籍传递给中国的千万小读者,这份美好的阅读必将润物无声地滋润着他们的小心灵。 每个被爱着的孩子,你们的运气都不会差!

 6 ) 寻找爱的回忆

刚刚看完电影《海底总动员2》,描述小鱼多莉找回记忆与家人团聚的故事。一点点的煽情,却令我有小小的感动。有着失忆缺陷的多莉,几乎什么都记不住,几秒钟就会忘记刚发生的事。幸好她有完美的父母,鼓励她,相信她,支持她,等待她……而她凭着记忆深处的爱念——那些残存的记忆碎片,历尽艰辛,也要一往无前。执着和永不放弃,终于得到朋友们的认可和支持,得以一家团聚。虽然这仅仅是一部动画片,却也很有爱!

 短评

这部电影教育我们,要想让女孩子不迷路,不要跟她说什么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告诉她,你穿过一条小吃街,在卖关东煮的路口,朝着有冰激凌店的方向走,看到麦当劳不要停,走到前面卖披萨的地方,你就找到了。

4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还行

也许是因为夹杂着童年回忆,所以对小丑鱼们满怀期望,结果换来的又是一个迪斯尼生产线上的标准化产品,老旧的故事内核外裹着一层华美的特效糖衣,可是相同口味的糖果,一颗觉得新鲜,年年如此也就甜腻了。

8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较差

看的中文配音,画面配置中文化程度好高,不过唱起歌来好难听。小小的出发点点,虽然已感受不到什么感动了,但完成度不错,给小朋友看的好电影。

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永不会被忘记。电影少了些搞怪,多了点温情。多莉恐怕是动画片中最平凡的主角了,孤僻、缺乏自信、做事不想后果,记不住任何东西。但她同时又是那么可爱,一往无前,友善的对待每个人。每个人都在应对心中的懦弱,是多莉让他们看到渺小与强大。

1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评论真是逼太紧,如果你是多莉你还会这么喷吗?2333

17分钟前
  • 臭魚本魚
  • 推荐

【B+】依旧是寻亲+冒险,创意不足但保留了第一部的余韵,大概粉丝滤镜太厚我觉得很好看。

20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章鱼很抢戏,国语版是马东配音。有点想看英文版的摩登家庭的Jay配的版本,感觉会是个臭脾气的老头儿章鱼。另外,片子只能说是一贯的迪士尼水平和风格,家庭、朋友,13年后技术能做到这么好的情况之下,也只是敢做了海狮和鲸鱼而已,略失望。

21分钟前
  • 舒农
  • 还行

那么至此,可以断定今年迪斯尼最佳非疯狂动物城莫属啦。海底2没有什么硬伤,但套路玩得再好也还是套路(这次长评就不写啦,免得迪宝宝粉又攻击我星爷=_=)另外就是国语版配音确实更差一些。

23分钟前
  • 丢了的心
  • 还行

在皮克斯的动画中属于面向较低龄观众群的,最后为了在剧情上力挽狂澜节奏快到要上天了,失忆算什么,该想起来的都会在电影第三幕想起来,哈哈哈。可是说了这么多,还是好感动,看到那个主观镜头都快哭了,想抽自己耳刮子。。。

2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第二幕结尾the best use of a POV shot. 故事的深度与格局和The Good Dinosaur基本一致。Zootopia太过政治,近年最好的好莱坞动画仍然是Inside Out。

29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

编剧:如果我是多莉我会怎么写???然后这部脑洞无穷大的动画就诞生了 PS:烂番茄95% MTC78分 这两项和《疯狂动物城》基本没差 北美首周末票破了动画片开画纪录 一群人觉得不好看我也是不太理解 更别拿动物城踩多莉了 靴靴

33分钟前
  • 羚羊的灵魂
  • 力荐

怀着对寻找尼莫的童年回忆,带着孩子进了电影院,然而阅片的快乐却不复存在,笑料不足,也略显无聊。

35分钟前
  • 臭兰人
  • 还行

其实总是比第一部更好的,但是可见观众尤其是成年人观众的要求更高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好事。

36分钟前
  • 小奇喵
  • 推荐

这一次皮克斯把动画片留给了孩子。“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只要用心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也忘不掉”。影片隐藏了一枚彩蛋,据说是美国动画片史上第一对同性情侣的出现,在六月上映,致敬LGBT骄傲月。片尾还有彩蛋,国语版有惊喜。

37分钟前
  • 蒜 | BOY A 🌈
  • 还行

彼得潘综合症末期看这种程度的低幼动画还是能笑得很开心的。在飞起的萝莉心面前,各种情节套路和鸡汤都不重要了。Hanks将会有属于自己的系列。就是可惜格局太小了。上一部穿越了太平洋,这部居然就在一个海洋中心里鬼打墙!各种动物受伤的原因,放生对它们的利弊一点没有。迪斯尼这次政治觉悟不够啊

42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没有疯狂动物城好看,估计小朋友会喜欢吧,章鱼太抢镜,自从看了美人鱼后,有了心理阴影,无法直视章鱼了,现在连章鱼都不吃了

44分钟前
  • 空心豆
  • 还行

中规中矩的一部皮克斯动画,没有犯错,但也没惊喜。对于皮克斯来说,这是不够的。

45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2013.06.16-观影过程时常联想起《千与千寻》的台词: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2016.06.17 —— 相较之下,还是更喜欢第一部,这次的皮克斯动画拍得感觉更像是梦工厂,技术出类拔萃的同时,故事却偏向于恶搞而缺乏足够的惊喜;影片看起来还有些像是「海洋动物研究所」的宣传片。

4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哪里是《海底总动员》,明明是《海洋馆总动员》。海底世界越来越少,陆地戏份越来越多。笑点惊喜、细节情怀,这些皮克斯式招牌没撑起一个,片尾“找章鱼”彩蛋都比正片精彩。“我记不住,只会忘记…但我们会在原地等你回来” 好在多莉一家的再会有泪点。“不要计划相遇,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的”

4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依旧好看得热泪盈眶。皮克斯才真正懂得动画的灵魂所在,一切站在自然的角度,海底的垃圾,灾难般的人类儿童。多莉一家重逢一刻的情感冲击力如此之强,高潮部分的幽默又令人叫绝,想象力、灵气、幽默都高过几个竞争对手一大档次,而不是在刻板的搞笑卖萌或说教。胜过zootopia。分数属于魔兽水军压低

52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